CN209311861U - 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1861U
CN209311861U CN201821822428.4U CN201821822428U CN209311861U CN 209311861 U CN209311861 U CN 209311861U CN 201821822428 U CN201821822428 U CN 201821822428U CN 209311861 U CN209311861 U CN 209311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reception
handle box
reception component
wheel hub
driv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24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Ninesta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Nasida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224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1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1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1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其壳体第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轮毂,动收部件沿轮毂的轴线方向设置于轮毂内,动力接收部件通过十字连轴结构与轮毂连接;十字连轴结构包括中间连接部件以及端部连接部件,中间连接部件与动力接收部件和端部连接部件滑动连接,端部连接件与轮毂连接;轮毂的轴线垂直于侧壁,主体内设有可与动力接收部件相啮合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的轴线与轮毂的轴线平行;动力接收部件包括两个动力接收部,在处理盒装入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动力接收部与驱动部件相抵接使动力接收部件沿垂直于轮毂的轴线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盒在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时能够避免与动力接收部件产生干涉,且处理盒的拆卸顺畅。

Description

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电子成像装置是通过电照相成像处理技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电子照相复印件、激光打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电子成像装置通常包括单色电子成像装置和彩色电子成像装置。
现有的电子成像装置包括主体,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到主体内的处理盒。处理盒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侧壁。处理盒内部通常包含有旋转部件,所述的旋转部件为感光元件,显影元件,充电元件,送粉元件,齿轮部件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旋转元件可与动力接收部件相连接,并从动力接收部件接收驱动力。所述动力接收部件通常设置在处理盒的一侧侧壁上,并从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接收驱动力。
现有技术中,将处理盒沿一个方向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在处理盒安装到位的同时,处理盒上的动力接收部件能够与电子成像装置内的设置的驱动部件接合以接收旋转动力。而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201532527U中的技术,在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的过程中,通过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与处理盒上的动力接收部件触碰,并迫使动力接收部件沿旋转力接收部件的自身旋转轴线方向缩进后伸出才能与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接合,当需要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拆卸时,需要用户强行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此时因为驱动部件与动力接收部件处于咬合的状态,便会导致二者不容易脱离啮合,使处理盒取出困难,同时会造成二者之间的摩擦损伤;这种方式,不仅取出处理盒时存在不足,在处理盒安装时,动力接收部件与驱动部件的端部之间也容易存在干涉,使处理盒不容易安装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处理盒具有结构简单,并可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时,避免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产生干涉,能够保证处理盒的装机以及拆卸顺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第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轮毂;
还包括动力接收部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所述轮毂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轮毂内,所述动力接收部件通过十字连轴结构与所述轮毂连接,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与所述轮毂在轴线方向上相对固定;
所述十字连轴结构包括中间连接部件以及端部连接部件,所述中间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端部连接部件滑动连接,所述端部连接件与所述轮毂连接;
所述轮毂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侧壁,所述处理盒可沿垂直于所述轮毂轴线的方向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内,所述主体内设有可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相啮合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轴线与所述轮毂的轴线平行;
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包括两个动力接收部,所述动力接收部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圆周方向设置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端部,所述动力接收部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突出;
在所述处理盒装入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所述动力接收部与所述驱动部件相抵接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垂直于所述轮毂的轴线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驱动部件转动后与所述动力接收部啮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可选的,当所述处理盒沿垂直于所述轮毂的轴线的方向安装进入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时,所述动力接收部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抵接,并依靠所述驱动部件的转动实现啮合;当所述处理盒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的过程中,所述壳体第二端的侧壁从与垂直于所述驱动部件的轴线的方向平行的位置转动到与垂直于所述驱动部件的轴线的方向倾斜的位置,并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与所述驱动部件脱离啮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可选的,在将所述处理盒沿所述安装方向安装过程中,所述的驱动部件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抵接并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轴线沿远离所述轮毂的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驱动部件转动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轴线向靠近所述轮毂的轴线的方向偏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可选的,在将所述处理盒沿所述安装方向安装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抵接并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垂直于所述轮毂的轴线的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驱动部件转动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可选的,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端与所述壳体或者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部分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对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具有拉力或者迫推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拉簧、弹簧或者扭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可选的,所述端部连接部件外圆周上还设置有凸起柱,所述轮毂沿内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受力部,所述凸起柱与受力部抵接传递动力,所述的凸起柱沿所述的端部连接部件的径向伸出,所述受力部设置在所述轮毂的内圆周方向上,在所述端部连接部件与所述轮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端部连接部件和所述轮毂在不受外力的情况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使所述凸起柱和所述受力部不发生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可选的,所述端部连接部件的外圆周上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扭簧部件,所述扭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毂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可选的,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端盖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可选的,所述壳体第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沿垂直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件内并可沿所述导向部件的延伸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盒在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时能够避免与动力接收部件产生干涉,且处理盒的拆卸顺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处理盒安装过程中未遭遇死点时的状态;
图2为实施例一的处理盒安装过程中遭遇死点时的状态;
图3为实施例一的处理盒卸下过程中的状态;
图4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处理盒的结构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处理盒的结构视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的局部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三的结构视图;
图10为实施例四的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五的处理盒的动力接收部件及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五的处理盒的动力接收部件沿过动力接收部件长度方向的轴所在平面剖切的剖面图;
图13、图14为处理盒上的凸起结构示意图。
图15至图17为实施例六中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六中处理盒及托盘沿包含处理盒长度方向的直线的面剖切的剖面图;
图19为实施例六中处理盒的结构透视图;
图20为实施例七中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七中的处理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七中的处理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有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七中的处理盒安装到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八中的处理盒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八中的处理盒安装过程的又一状态示意图;
图26为实施例九中的处理盒安装时,驱动机构之间的相对状态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九中提供的驱动装置在接合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九中提供的动力接收部件与法兰的结构配合的示意图;
图29、图30为实施例十中提供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1a、图31b为实施例十中提供的动力接收部件与传动部件的死点位置示意图;
图32a至图32c为实施例十中提供处理盒的推杆与动力接收部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33为实施例十中提供的另一种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实施例十中提供的另一种处理盒的推杆结构示意图;
图35a至图35d为实施例十一中提供的动力接收部件和传动部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6为实施例十二中处理盒接收动力的所有相关部件的爆炸图;
图37为实施例十二中端盖的结构视图;
图38为实施例十二中端部连接部件和轮毂的结构视图;
图39、40为实施例十二中第二弹性件与轮毂、端部连接部件的连接关系;
图41为实施例十二中凸起柱和凸起块的位置关系;
图42为实施例十二中处理盒接收动力的所有相关部件的立体视图;
图43为实施例十二中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实施例十三的处理盒设置有动力接收部件的侧壁的结构视图;
图45为实施例十三的处理盒设置有动力接收部件的侧壁移除端盖后的结构视图;
图46为实施例十三的动力接收部件和十字联轴的组合的结构视图;
图47为轮毂的结构视图;
图48a至图48c为一种动力接收部件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49a至图49c为另一种动力接收部件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电子成像装置包含主体100和处理盒20A。主体100上设置有驱动部件101,处理盒20A内部包含动力接收部件201,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与电子成像装置内驱动部件101接合以传递旋转动力。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与一弹性部件202连接,所述的弹性部件202对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始终具有拉力或者迫推力。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在所述处理盒的端部一侧的平面内进行平移。优选地,所述弹性件202为拉簧,因而所述的弹性部件202设置为对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具有拉力。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弹簧,或者扭簧,对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产生迫推力,当设置为弹簧或者拉簧时,为了避免所述弹簧或者拉簧干涉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的转动,可设置一个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相对转动,所述的拉簧或者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拉簧或者弹簧便可通过所述支架间接将弹性力作用于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处理盒20A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侧壁,弹性件202一端与动力接收部件201连接,或弹性作用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另一端与处理盒20A的框架连接,使动力接收部件201沿垂直于所述侧壁的方向进行平动。
当处理盒20A沿图示X方向向主体100上安装时,参见图1所示,此时动力接收部件201端部的一对动力接收部2011的开口贯穿方向与所述安装方向大致平行,所述动力接收部2011在处理盒的安装方向上能够避让所述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01,因而驱动部件101与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直接啮合,此时弹性件202不形变或处于相对较小形变位置,此时称为第一位置。当电子成像装置开始工作时,处理盒内的各旋转部件可以进行转动。
当处理盒20A沿图示X方向向主体100上安装时,参见图2所示,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与动力接收部件201可能不能直接啮合,旋转驱动部件101与动力接收部件201发生干涉。此时动力接收部件201由于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相抵接,将沿垂直于侧壁的方向进行平动,此时弹性件202相对于第一位置产生一个更大的形变,此时称为第二位置。当电子成像装置开始工作时,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开始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存在至少一个位置使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与动力接收部件201可以啮合,此时由于弹性件202的作用,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与动力接收部件201啮合,处理盒内的各旋转部件可以进行转动。
当处理盒20A沿X反方向从主体100上卸下时,如图3所示,通过处理盒20A远离动力接收部件201的一端倾斜向取出位置,使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与动力接收部件201脱离啮合,从而将处理盒20A从主体100上卸下。
动力接收部件201与旋转辊的连接传动,既可以使用齿轮组结构,也可以使用带轮组结构,还可以使用多连杆结构等。由于不是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使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式使用更加顺畅,还可以增加使动力接收部件相对于处理盒壳体可旋转复位的机构。
优选地,参见图4,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可以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壳体进行转动。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的端部设置有一对沿动力接收部件径向伸出的动力接收部2011,所述的一对动力接收部2011之间为贯穿方向,可允许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一对动力接收部2011之间;与所述的处理盒相对固定地设置有一个弹性元件203,所述的弹性元件可以是一个扭簧部件,或者一个弹片,或者弹簧;所述的弹性部件203始终与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抵接,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在其轴部上沿其径向设置突出部2012,所述的突出部2012为非圆形结构,所述的弹性部件203可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在不受其他作用力的情况下,处于所述的一对动力接收部2011的贯穿方向始终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成大致平行的位置。
所述的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1,沿其径向方向设置有传递部1011,能够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的动力接收部2011接合传递动力。当将处理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在其中一种情况下,当所述的驱动部件101上的传递部1011沿处理盒安装方向上的投影不超出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的一对动力接收部2011之间的贯穿方向上的空间,所述的处理盒能够安装到位,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101能够处于与所述驱动部件同轴的位置。
当将所述的处理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在另一种情况下,当所述的驱动部件101上的传递部1011沿处理盒安装方向上的投影超出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的一对动力接收部2011之间的贯穿方向上的空间,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的端部会与所述的驱动部件101的传递部1011产生干涉,此时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相对于处理盒的壳体产生沿与动力接收部件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暂时不能与所述的驱动部件进行结合,当处理盒安装到位之后,启动电子成像装置的电机带动所述驱动部件101转动,所述的驱动部件101转动片刻之后能够与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进行结合。
另外为了,在第二种情况下,使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与所述的驱动部件101更容易结合,所述的驱动部件可以设置成沿其自身回转轴线方向弹性伸缩的结构。
在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时,同样是通过处理盒20A远离动力接收部件201的一端倾斜向取出位置,使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与动力接收部件201脱离啮合,从而将处理盒20A从主体100上卸下。当动力接收部件与驱动部件脱离接合后,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能够在所述弹性元件203的作用下旋转到原始位置。
另外,当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倾斜拆卸时,为了使处理盒倾斜时不与电子成像装置的两侧壁发生干涉,所述处理盒壳体210A的纵向的两侧壁设置于相对于纵向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10A1以及210A2,或者凹部210A3以及210A4,参见图5或图6所示。
以下还提供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等多个实施例。
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处理盒上设置的动力接收部件与所述处理盒相对固定,所述的处理盒在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能够相对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倾斜,处理盒的安装方向参见图7所示的X方向。当处理盒整体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X方向倾斜时,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能够绕过所述驱动部件的端部,进而避免与所述驱动部件发生干涉。
所述处理盒包括纵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的纵向方向为与所述安装方向X方向垂直的方向。其中,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的纵向一端(称为第一侧),则处理盒的另一侧为第二侧,第一侧更靠近所述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当处理盒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倾斜时,所述的处理盒的与垂直于X的方向形成角度R1;并且所述处理盒的第一侧相比所述第二侧更靠近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内部(即在处理盒的安装方向的前方),而第二侧相比第一侧远离所述成像装置的内部(即在处理盒的安装方向的后方)。
当处理盒安装的到一定的程度时,所述的处理盒需要逐渐摆正,即使所述倾斜角度R1逐渐减小,至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位时,所述处理盒与处理盒安装方向成大致垂直的角度。此时动力接收部件能够与所述驱动部件啮合。
在该种处理盒中还设置一种倾斜辅助机构,用以使处理盒在安装时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倾斜。
以下描述具体的实现方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在处理盒的第二侧设置了倾斜辅助机构,参见图7至图8,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视图。所述的倾斜辅助机构包括一个可滑动地设置在处理盒上的部件。所述的部件为一个滑动部件30,所述的滑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的第二侧,所述滑动部件沿所述处理盒的纵向向外突出。所述的滑动部件30可通过卡扣的方式与处理盒壳体配合。所述的倾斜辅助机构还包括一个弹性部件S1,所述的弹性部件S1对所述滑动部件30具有向外的推力。具体地,所述的弹性部件S1为一弹簧,所述弹簧S1一端与所述滑动部件30抵接,另一端与处理盒的壳体抵接。所述的滑动部件30靠近所述机器内部的一侧设置为圆弧面或倾斜面301。当将处理盒20B沿成像装置安装时,所述的滑动部件30沿处理盒壳体向外突出,因而会与所述成像装置的侧壁抵接,在安装惯性下,处理盒的第一侧会朝电子成像装置的内部倾斜,在安装过程中,所活动部件30的侧面301与所成像装置的侧壁100a触碰,并迫使所述滑动部件沿处理盒的纵向方向向处理盒内部缩进,因而在处理盒的安装过程中,处理盒可逐渐摆正。当处理盒安装到位,所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与驱动部件101接合。
当将所述处理盒从成像装置中取出时,将处理盒倾斜取出,由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与驱动部件101仍处于咬合的状态,因而在拆卸力的惯性下,所述处理盒的第二侧沿拆卸方向先相对于所述垂直于X的方向倾斜,因而所述处理盒整体相对与垂直于安装方向X的方向倾斜,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与所述驱动部件能够脱离啮合,因而能允许所述处理盒从电子成像中拆卸出来。所述滑动部件30在所述弹簧的回复力下伸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滑动部件30不是通过与成像装置的侧壁100a的接触使所述滑动部件30向处理盒内缩进,而是通过设置在处理盒上的可相对于处理盒壳体活动的保护罩来给所述滑动部件30提供滑动力。
具体地,参见图9,在所述处理盒20C包括一个感光元件,其后端沿所述处理盒的纵向方向设置有保护罩210,所述保护罩壳可开合地遮挡或者不遮挡所述感光元件的表面。所述的保护罩201具有轴部2101,所述轴部2101能够被所述处理盒壳体支撑,并且所述保护罩201能够绕所述轴部2101转动,从而达到开合地遮挡或者不遮挡所述感光元件的表面的目的。所述保护罩上沿垂直于所述轴部2101的方向上设置有凸起部2102,所述保护罩上还设置有被作用部2103,当处理盒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中时,所述保护罩上的被作用部2103能够与成像装置的内部抵接,并使所述保护罩绕所述轴部2101转动,同时所述凸起部2102随着所述轴部2101摆动,同时通过一个连接杆220,连接杆220上设置倾斜面2201,通过倾斜面2201拨动所述滑动部件30,使滑动部件30朝处理盒内部缩进,从而使处理盒安装到位之后能够摆正。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知道保护罩上一般都设置有一个复位扭簧(图中未示出),可在处理盒从电子成像中拆卸后,使保护罩转动回复到盖住所述感光元件的位置。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倾斜辅助机构设置在处理盒的后侧,即设置在处理盒的安装方向的前方,参见图10所示。
具体地,所述的倾斜辅助机构包括一个滑动部件40,还包括一个弹性部件S2,所述的滑动部件40沿所述处理盒的外部伸出,所述的弹性部件S2为一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滑动部件40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处理盒抵接,所述的倾斜辅助机构靠近所述处理盒的第二侧设置。当将处理盒20D安装至成像装置的过程中,所述滑动部件40的端部首先与所述成像装置的内部抵接,在安装力的惯性下,所述处理盒的第一侧会继续像成像装置内安装,因而导致所述处理盒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安装方向的方向倾斜,从而形成R1的角度,此时处理盒20D整体相对于垂直于安装方向的方向倾斜,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绕过所述驱动部件101的端部而不产生干涉;处理盒20D安装的过程中,所述滑动部件40受到成像装置内壁的作用,向处理盒内部缩进,从而使处理盒的倾斜角度R1逐渐减小,至处理盒完全安装到位之后,所处处理盒的纵向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大致垂直,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与所述驱动部件101接合。
当将所述处理盒从成像装置中取出,此时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仍与所述驱动部件101咬合,在拆卸力的惯性下,所述处理盒发生倾斜,可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与所述驱动部件101脱离啮合,从而使处理盒从成像装置中取出,所述滑动部件40在弹性部件S2的回复力作用下向处理盒的外部伸出。
实施例五
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轮毂510与一个推杆501相连接,推杆501结构为已公开现有技术,所述推杆501的一端设置有自由端502连接第一铰链503和第二铰链504。第一铰链503与第一活动部512连接,第二铰链504与第二活动部513连接。第一活动块515位置受第一活动部512约束,且可以在第一活动部512内部沿轮毂510长度方向旋转,第二活动块516位置受第二活动部513约束,且可以在第二活动部513内部沿轮毂510长度方向旋转,第一活动块515与第二活动块516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17。夹杆511位于第一活动块515和第二活动块516的内部,且至少为两个。在夹杆511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518。第一活动块上还设置有斜面5151。连接部514与处理盒内的旋转辊连接。
当处理盒未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主体中时,称为第一位置。此时第一铰链503和第二铰链504与第一活动部512和第二活动部513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短,第一活动部512与第二活动部513之间距离近,第一活动块515和第二活动块516之间距离近,夹杆511之间距离大,夹杆511与斜面5151相抵接。此时不能将动力从电子成像装置传递到连接部514。
当处理盒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主体中时,称为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一铰链503和第二铰链504与第一活动部512和第二活动部513连接点之间的距离长,第一活动部512与第二活动部513之间距离远,第一活动块515和第二活动块516之间距离远,夹杆511不能与斜面5151相抵接。因而夹杆511之间的距离变小,夹杆511可以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啮合,且可以与连接部514啮合,从而将动力从电子成像装置传递到连接部514。
当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主体中取出时,由于推杆501的作用,第一铰链503和第二铰链504带动第一活动部512和第二活动部513靠近,同时由于弹性件518的作用,夹杆511之间的距离变大,恢复到第一位置,处理盒可以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
另外,斜面5151不只可以设置在第一活动块515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活动块516上。且第一活动块和/或第二活动块与连接杆517连接处设置有空洞,使连接杆517无论是在第一位置还是在第二位置都能连接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
如图13和图14所示,处理盒20E上还设置有一块凸起999,优选地,所述凸起999为半球状凸起,使处理盒20E无论在直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主体,还是斜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主体,都能与电子成像装置主体内部的结构抵接。
实施例六
如图15至图17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20F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主体100的过程中的示意图。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100包含托盘110F以及第一驱动部件101A和第二驱动部件101B。处理盒20F包含第一动力接收部件201A和第二动力接收部件202B。第一驱动部件101A可与第一动力接收部件201A啮合,第二驱动部件101B可与第二动力接收部件201B啮合。在处理盒20F安装到主体100的过程中,如图16所示,处理盒20F放置于托盘110F上,且处理盒20F长度方向和托盘110F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不为直角。当托盘110F逐渐深入主体100后,如图17所示,处理盒20F的一端与主体100抵接,使处理盒20F长度方向与托盘110F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直角,第一驱动部件101A与第一动力接收部件201A啮合,第二驱动部件101B与第二动力接收部件201B啮合。
为实现以上功能,处理盒20F连接有一个活动板300。如图18、图19所示,活动板300通过旋转轴330与处理盒20F相连接,活动板300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310和第二凹槽320。处理盒20F上的第二凸起220进入第二凹槽320,托盘110F上的第一凸起111进入第一凹槽310。处理盒20F与活动板300之间还有一个弹性件340,弹性件340一端与处理盒20F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板300连接。
当所述处理盒20F和所述活动板300安装到托盘110F上时,所述活动板300与所述托盘110F抵接,此时所述活动板300和所述托盘110F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处理盒20F长度方向不垂直,如图16所示。当到达如图17所示的位置时,弹性件340被压缩,使所述活动板300和所述托盘110F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处理盒20F长度方向垂直。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可将处理盒可相对于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介绍。
参见图20,处理盒20G,包括处理盒壳体210G,所述的处理盒的壳体具有纵向方向的两侧,其中,动力接收部件201设置在所述处理盒壳体210G纵向的一侧上(参见图21所示),图20为沿与所述处理盒壳体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看的视图。
在所述的处理盒壳体上还设置有倾斜辅助机构,所述的倾斜辅助机构包括一个滑动部件230G,所述的滑动部件230G可相对于所述处理盒壳体的纵向垂直的方向滑动,所述的处理盒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滑槽210G1,所述的滑动部件230G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210G1内,并沿所述第一滑槽210G1滑动;所述的滑动部件230G可沿处理盒壳体的外部伸出。
所述的倾斜辅助机构还包括一个摆动部件220G,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设置在所述处理盒壳体210G上,并能相对于所述的处理盒壳体210G摆动,具体地,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通过轴220G1与所述处理盒壳体210G铰接。
当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绕轴220G1摆动时,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能够带动所述滑动部件230G沿第一滑槽210G1滑动。
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沿其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槽220G2,所述的滑动部件230G上设置有突出部230G1,所述的突出部230G1能够在所述滑动部件230G沿第一滑槽210G1滑动时沿所述第二滑槽220G2滑动。
由于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沿处理盒壳体210G向上突出,当处理盒20G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时,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与电子成像装置上部102抵接,并迫使所述的摆动件220G摆动。
图21至图23所示为处理盒20G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过程示意图。
所述的电子成像装置包括第一侧壁100a,以及第二侧壁100b,所述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处理盒安装导轨103a,所述的第二侧壁100b上设置处理盒安装导轨103b,所述的处理盒壳体沿其纵向的两端突出设置定位凸起210G2,210G3,210G4以及210G5,用于与所述安装导轨配合以引导所述处理盒的安装。
参见图23,当处理盒20G沿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继续安装,安装方向为图示X方向,所述的滑动部件230G向外突出的部分先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内壁抵接,所述的处理盒在安装力的惯性下,所述处理盒设置动力接收部件201的一端沿X方向继续安装,此时所述的处理盒能够相对于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的驱动部件101的轴线成夹角,因而继续安装处理盒的情况下,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的端部能够避免与所述驱动部件101干涉,从而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的端部的一部分能够绕过所述驱动部件101的端部,并与所述驱动部件101接合;当摆动部件220G与电子成像装置的上部103抵接,并使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向下摆动,从而带动所述的滑动部件230G沿处理盒壳体210G内部缩回;当处理盒安装到位时,所述的处理盒的纵向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回转轴线基本平行,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与所述驱动部件101能够结合并传动动力,参见图23所示。
所述的倾斜辅助部件还包括一个扭簧部件240G,所述的扭簧部件240G一端与所述处理盒壳体210G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抵接,当所述的摆动部件220G在电子成像装置的作用下向下摆动时,为克服所述扭簧部件240G的弹性力向下摆动;当将所述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时,所述的扭簧部件240G的回弹力所示所述摆动部件220G逐渐恢复原始位置,同时使滑动部件230G向处理盒壳体210G的外部伸出,此时处理盒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部件101的回转轴线倾斜,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与所述的驱动部件101脱离接合。
实施例八
参见图24至25,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是,处理盒端部设置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沿垂直于处理盒的长度的方向或者垂直于动力接收部件201自身回转轴线的方向移动(即径向方向),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设置在沿处理盒长度方向设置的能够相对于处理盒壳体转动的轮毂510h内,并且在轴线方向上与所述轮毂相对固定设置,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与一个十字连轴结构相连接,所述的十字连轴结构包括中间连接部件210h1以及端部连接部件210h2,所述的中间连接部件210h1一端与动力接收部件201相对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端部连接部件210h2相对滑动连接,所述的端部连接部件210h2与轮毂510h连接。在所述的处理盒壳体的端部设置有推杆220h,所述推杆220h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的外表面抵接,并且当所述的推杆220h接收外力的作用时能够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沿其径向方向移动,所述的推杆220h还与弹性元件240h抵接,所述的弹性元件240h抵接在所述的处理盒壳体与所述推杆220h之间。
当将处理盒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之后,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与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1的端部接触,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沿径向移动,以避开与所述驱动部件101的干涉,当关闭机器门时,再通过推杆推动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沿径向移动并迫推所述驱动部件沿图示Y方向移动,当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径向移动到与所述轮毂510同轴时,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端部的一部分已经越过所述驱动部件101的端部,同时所述驱动部件101沿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回弹,并能够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啮合传动动力。将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做成可以沿径向活动的形式,可以避免处理盒安装时,动力接收部件直接与驱动部件相撞,造成部件之间的损伤。
当从电子成像装置拆卸处理盒时,打开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所述的推杆220h受到弹性元件240h的回弹力的作用,向处理盒壳体外部弹出,此时对处理盒施与拉力,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仍然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01啮合,因而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沿径向(拆卸处理盒的反方向)移动一些距离,以避免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强取出来,防止部件之间的摩擦损伤。再通过前述实施例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倾斜取出的方式,便能顺畅地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出来。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导轨限制动力接收部件201的运动路径,所述导轨可以与处理盒壳体相对固定,设置限位槽,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可以沿所述限位槽沿与轮毂510h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成像装置,所述的图形形成装置中设置有驱动部件101,当将处理盒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中,处理盒端部设置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与所述驱动部件101接合传递动力至所述处理盒中。
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设置的驱动部件101,在电子成像装置未启动前,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自由转动,在启动电子成像装置后才能传递扭矩。
参见图26至图27,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控制所述驱动部,101转动的机构。当将处理盒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所述处理盒沿与处理盒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即与动力接收部件201的自身回转轴线的垂直的方向进入电子成像装置。所述的控制驱动部件101转动的机构包括,一个与处理盒壳体相对固定设置的凸起220f,当将处理盒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所述的凸起220f存在一定的几率能够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101上沿径向突出的动力传递部1011触碰,并在处理盒继续安装的情况下,使所述驱动部件101转动,具体地,参见图27,当驱动部件101绕w方向转动后,使得驱动部件101上沿径向突出的一对动力传递部1011的连线与处理盒安装方向(图27所示X方向)不垂直,优选地,能够大致平行或者形成小于45度的夹角。而当处理盒端部上设置的动力接收部件201上沿端部突出的一对动力接收部2011的连线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X方向大致垂直时,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与所述的驱动部件101不干涉,所述的处理盒能够顺畅地安装到位。
为了保证处理盒安装顺畅,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使动力接收部件能够相对于轮毂510f部分转动或者自由转动的结构。
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沿所述轮毂510f回转轴线方向设置在所述法兰内,并相对所述法兰能够转动。具体地,参见图28,法兰内沿周向设置受力部510f1,至少为一对,两个受力部510f1之间具有间隙510f2,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上沿其径向方向还设置有传递部212,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201通过传递部212将动力传递给法兰。
当将处理盒安装进入电子成像装置时,当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的一对动力接收部处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上并可能与驱动部件101发生干涉时,所述的驱动部件可使动力接收部件发生旋转从而避免干涉。
另外,也可以利用本申请中图4的示例,通过与处理盒壳体相对固定的弹性元件203使动力接收部件转动/复位,即使动力接收部件的一对动力接收部的连线保持在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大致垂直的位置,从而使处理盒顺利安装。
所述的动力接收部件在处理盒盒体的长度方向上没有位移的变化。
当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时,所述处理盒能够倾斜取出,即所述处理盒壳体的长度方向与驱动部件101的回转轴线形成夹角。
另外,可以将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部件101设置成在未执行打印工作时,能够绕其自身回转轴线自由转动,当动力接收部件201的端部动力接收部2011与所述驱动部件101突出的传递部1011相触碰时,可使所述驱动部件101转动,可避开干涉的位置。
实施例十
图29、图30为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处理盒20i沿切割线800i切除一部分表壳后的结构视图(局部剖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为,处理盒20i端部设置的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沿垂直于处理盒的长度的方向或者垂直于动力接收部件201自身回转轴线的方向移动(即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的径向方向),动力接收部件201与一个十字连轴结构相连接,所述的十字连轴结构包括中间连接部件210i1以及端部连接部件210i2,中间连接部件210i1一端与动力接收部件201相对滑动连接,另一端与端部连接部件210i2相对滑动连接,端部连接部件210i2固定在感光鼓900i的一端。在所述的处理盒壳体的端部设置有推杆220i,所述推杆220i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的外表面抵接,并且当所述的推杆220i接收外力的作用时能够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201沿其径向方向移动,所述的推杆220i还与以弹性元件240i抵接,所述的弹性元件240i抵接在所述的处理盒壳体与所述推杆220i之间。
与实施例八不同,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1不能沿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1的旋转轴轴向方向向内缩进,因此动力接收部件201可能不能与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1啮合。如图31a和图32a,从垂直于动力接收部件201的旋转轴的面观察动力接收部件201和驱动部件101的自由端,如图31a时,动力接收部件201不能与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1啮合;如图31b时,动力接收部件201也可以与设置在电子成像装置内的驱动部件101啮合。当然这只是列出了特殊的情况,由于动力接收部件201可沿其旋转轴回转,因此当动力接收部件201位于其他不同于图31a的角度时,动力接收部件201的端部的动力接收部2011由于与驱动部件101抵接,动力接收部件201会旋转一小段距离从而和驱动部件101啮合。而当位于图31b中的情况时,由于动力接收部件201与驱动部件101啮合时存在一定的旷量,随着驱动部件101的旋转,驱动部件101上沿径向突出的动力传递部1011也能够与动力接收部件201的端部的动力接收部2011发生干涉并共同旋转,最终动力接收部件201也能够与驱动部件101啮合。因此只要避免图31a中的状态,动力接收部件201即可与驱动部件101啮合。
图32a至32c为推杆220i和动力接收部件201沿垂直于动力接收部件201的旋转轴的面剖切后的结构视图。其中动力接收部件201的剖面为椭圆形。推杆220i包含抵接面222i和凹陷223i。优选地,推杆220i还包含一个推面221i,推面221i可使整个运动过程更加顺畅。如图32a,此时动力接收部件201的端部的动力接收部2011与图31a中的状态相同,即动力接收部件201杆部的椭圆长轴与动力接收部件201的两个端部的动力接收部2011的连线正交。当然,也可以说动力接收部件201的端部的动力接收部2011位于动力接收部件201杆部的椭圆的短轴上。
如图32a至32c当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被盖上后,门盖推动推杆220i向动力接收部件201的位置运动,并将动力接收部件201由图31a中的状态改变为图31b中的状态,此时为图32a至图32b的运动状态。接下来推杆220i继续前进,使动力接收部件201位于凹陷223i中,从而在动力接收部件201与驱动部件101啮合并传动的整个过程中不会被推杆220i所干涉。当电子成像过程结束后取出处理盒时,与实施例八相同,运用斜取的方法将处理盒20i取出。
本实施例还有一种变形。如图33和图34所示,在处理盒20j中,推杆220j可以设置在远离电子成像装置的门盖的一侧,并与电子成像装置的内壁抵接。在方案中,动力接收部件201和其他处理盒上的部件都基本保持不变,仅仅是改变了推杆220j和弹性元件240j的位置,其原理与本实施例的第一种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一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沿垂直于处理盒的长度的方向或者垂直于动力接收部件201自身回转轴线的方向移动(即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优选地,为实现该功能,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相同的使用了十字联轴结构。
在实施例十中详细的介绍了动力接收部件201与驱动部件101无法啮合的状态和通过设置截面为椭圆的动力接收部件201的杆来解决该问题,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主要在实施例十的结构上是取消了推杆结构,使处理盒外观更加美观。
如图35a所示,驱动部件101上设置有沿径向突出的动力传递部1011,处理盒包含动力接收部件201和迫推杆220k。动力接收部件201包含端部的动力接收部2011和椭圆支撑杆212k。如图35b所示,随着处理盒的安装,驱动部件101和动力接收部件201逐渐靠近并最终抵接。如图35c所示,由于动力接收部件201能够沿垂直于动力接收部件201旋转轴的方向平动一段距离,动力接收部件201在驱动部件101的抵接下继续沿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此时迫推杆220k与椭圆支撑杆212k抵接,并推动动力接收部件201发生旋转,从而避开实施例十中图31a描述的死点位置。此时动力接收部件201直接与驱动部件101啮合,或随着驱动部件101的旋转,动力接收部件201与驱动部件101啮合。如图35d所示,当处理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正常工作时,动力接收部件201和驱动部件101啮合而组成的组合体不会与迫推杆220k发生干涉而影响正常的电子成像。
优选地,在十字联轴上还设置有弹性迫推组件,迫推动力接收部件201向处理盒安装方向的前方偏移,从而使动力接收部件201和驱动部件101更加容易啮合。
实施例十二
图36为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部件向处理盒传动过程中,处理盒接收动力的所有相关部件的爆炸视图。第一弹性件202l设置在端盖220l上;动力接收部件201与限位块212l连接,限位块212l可以与端盖220l接触,并被端盖220l约束,使限位块212l及动力接收部件201只能沿一个方向相对于端盖220l运动,且这个运动方向垂直于动力接收部件201的旋转轴(可以通过设置定位柱或设置凹槽实现);动力接收部件201可以相对于限位块212l沿动力接收部件201的旋转轴旋转;中间连接部件210l1和端部连接部件210l2以及动力接收部件201三个部分与实施例八中类似,共同构成了一个十字联轴结构;端部连接部件210l2可以安装在轮毂510l中;轮毂510l与端部连接部件210l2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第二弹性件511l。优选地,轮毂连接在感光鼓900l的一端。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202l为扭簧,当然所述的第二弹性元件可以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设置成弹簧或者拉簧。如图37所示,设置为扭簧的第一弹性件202l固定在固定柱221l上,扭簧的一脚抵接第一抵接柱222l,扭簧的另一角可以与动力接收部件201抵接。优选地,还设置有第二抵接柱223l,用于防止扭簧脱出。固定柱221l、第一抵接柱222l、第二抵接柱223l均设置在端盖220l上。
如图38所示,端部连接部件210l2上还设置有凸起柱213l,轮毂510l上还设置有受力部,即凸起块512l。凸起柱213l可以和凸起块512l抵接从而传递动力。优选地,凸起柱213l和凸起块512l均为两个,两个凸起柱213l沿端部连接部件210l2的旋转轴对称,两个凸起块512l沿轮毂510l的旋转轴对称。在端部连接部件210l2与轮毂510l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11l,第二弹性件511l可以在端部连接部件210l2和轮毂510l在不受外力的情况时,使凸起柱213l和凸起块512l不发生抵接。优选地,第二弹性件511l为扭簧。如图39和图40所示,设置为扭簧的第二弹性件511l中,扭簧的一脚与插入轮毂510l上的槽513l中,另一脚插入端部连接部件210l2上的槽209l中。优选地,第二弹性件511l可以在端部连接部件210l2和轮毂510l在不受外力的情况时,使凸起柱213l和凸起块512l之间的夹角为90度,如图41所示。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动力接收部件201无论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都能在带动轮毂前存在一定的旷量,从而使动力接收部件201更加灵活。
当装配完成时,端盖220l和轮毂510l将其他部件约束在轮毂内部,并使动力接收部件201不能沿动力接收部件201的旋转轴发生轴向方向的运动。
如图42所示,当处理盒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时,处理盒接收动力的所有相关部件沿X方向运动,动力接收部件201可以与驱动啮合。但是与实施例十中的描述和图31a、图31b中的情况相似,动力接收部件201可能直接与驱动部件啮合,也可能动力接收部件201在稍微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时可以顺利与驱动部件啮合,或者动力接收部件201与驱动部件进入死点,完全无法啮合。当动力接收部件201直接与驱动部件啮合或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啮合时,驱动部件都可以直接旋转,通过啮合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轮毂510l。但是当动力接收部件201与驱动部件完全无法啮合时,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接收部件201和限位块212l可以相对于端盖220l沿X方向反方向运动一段距离。此时第一弹性件202l向驱动部件的位置迫推动力接收部件201,使动力接收部件201始终与驱动部件抵接。之后当驱动部件旋转时,动力接收部件201可以与驱动部件啮合。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处理盒安装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因为动力接收部件201与驱动部件发生死点而造成的处理盒无法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电子成像装置无法关闭门盖而造成电子成像装置无法通过处理盒安装检验,驱动部件不能旋转而陷入僵局。
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参见图43,第二弹性件511l的一端511l1可以设置成弯钩形状,端部连接部件210l2还设置有安装部210l22,所述的第二弹性件511l的一端511l1与所述安装部210l22配合,以防止所述的第二弹性件511l从所述端部连接部件210l2上脱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安装部511l1与端部连接部件210l2外圆周方向上设置的凸起柱213l为端部连接件210l2上的两个部分。所述的凸起柱用于与轮毂510l配合传递动力。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及包含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处理盒。如图46所示,动力接收部件包含动力接收部件201M,动力接收部件201M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201M1和抵接部201M2,动力接收部201M1可以和电子成像装置上的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第一十字联轴部件211M和第二十字联轴部件212M,第一十字联轴部件211M、第二十字联轴部件212M和动力接收部件201M共同构成了一个十字联轴结构,使动力接收部件201M可以相对于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发生径向平动。第二十字联轴部件212M上还包含一个凸起柱212M1,凸起212M1与第一弹性件213M连接。优选地,第一弹性件213M为扭簧,所述的第一十字连轴部件211M设置为中间传递部件,所述的第二十字联轴部件212M设置为端部连接部件。
如图47所示,轮毂214M内部设置有凸起块214M1和支撑座214M2。支撑座214M2用于支撑第二十字联轴部件212M,第二十字联轴部件212M远离动力接收部件201M的一端插入支撑座214M2之中,由于凸起柱212M1的存在,凸起柱会与支撑座214M2干涉,从而在轴向上限定凸起柱的位置。凸起柱212M1还可以与凸起块214M1抵接,使轮毂214M可以被动力接收部件和十字联轴的组合部件带动旋转。优选地,为了防止凸起块214M1或凸起柱212M1发生断裂影响动力传输,凸起柱212M1和凸起块214M1都设置为沿着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对称的两个。第一弹性件213M的一端与凸起212M1连接,另一端与轮毂214M连接,使第二十字联轴部件212M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在轮毂214M中复位。优选地,第一弹性件213M迫推第二十字联轴部件212M在轮毂复位时,凸起柱212M1与凸起块214M1的位置关系为正交。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二十字联轴部件212M无论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都在凸起柱212M1和凸起块214M1抵接传递动力之前拥有比较大的旷量。优选地,轮毂214M的外侧与感光元件(感光鼓)固定。
如图44和图45所示,动力接收部件包含推杆160M和第二弹性件161M,第二弹性件161M可以推动推杆160M复位。优选地,第二弹性件161M为压簧。推杆160M可以与抵接部201M2抵接,从而推动动力接收部件201M相对于处理盒侧壁平动。动力接收部件还包含第三弹性件170M,第三弹性件170M设置在端盖190M上。优选地,第三弹性件190M为扭簧,扭簧的一端与端盖190M固定,另一端与动力接收部件201M固定。第三弹性件190M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推动动力接收部件201M。端盖190M限定了动力接收部件和十字联轴的组合,使动力接收部件和十字联轴的组合不能沿动力接收部件的轴向伸缩。端盖190M上还设置有导向部件180M,导向部件180M可以与抵接部201M2抵接,使动力接收部件201M沿导向部件的方向运动。优选地,导向部件180M为弹性件,称为第四弹性件。优选地,第四弹性件为扭簧。第四弹性件可以与端盖190M抵接,使第四弹性件与抵接部201M2抵接的一侧不能沿顺时针方向迫推抵接部201M2;或第四弹性件被固定在端盖190M上,使第四弹性件与抵接部201M2抵接的一侧不能沿顺时针方向迫推抵接部201M2。
当处理盒未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中时,推杆160M伸出,第三弹性件170M推动动力接收部件201M沿导向部件180M向图44中的视角下更靠右和更靠下的位置运动并最终动力接收部件201M与动力接收部件上的零件抵接停止,此时称为第一位置;当处理盒安装进电子成像装置后,推杆160M被电子成像装置抵接缩进处理盒,并推动动力接收部件201M沿导向部件180M想图44中视角下更靠左和靠上的位置运动,并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啮合,此时称为第二位置。
图48a至图48c揭示了一种动力接收部件201M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啮合的过程示意图。该示意图的平面平行于处理盒侧壁。如图48a,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上设置有啮合凸起1011,当处理盒向电子成像装置内安装时,推杆160M(未示出)推动动力接收部件201M从第一位置沿导向部件180M向图48a的左上方向运动。同时处理盒向内安装,等同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向左运动。随着运动的继续,如图48b,啮合凸起1011与动力接收部201M1抵接,并推动动力接收部件201M旋转。由于导向部件具有较大的弹力,此时导向部件180M不会运动。如图48c,动力接收部件201M和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继续运动,并最终啮合。此时位于第二位置。通常情况下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都会直接与动力接收部件201M啮合或使动力接收部件201M旋转后啮合。
图49a至49c揭示了另一种动力接收部件201M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啮合的过程示意图。类似图48a至图48c,该示意图的平面平行于处理盒侧壁。如图49a,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上设置有啮合凸起1011,当处理盒向电子成像装置内安装时,推杆160M(未示出)推动动力接收部件201M从第一位置沿导向部件180M向图48a的左上方向运动。同时处理盒向内安装,等同于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向左运动。随着运动的继续,如图49b,啮合凸起1011与动力接收部卡死,此时动力接收部件201M不能被啮合凸起1011推动旋转。如果导向部件设置为固定的斜面,在这个位置就会发生碰撞从而影响安装的顺畅性,甚至对各部件产生损伤。因此如图49c,设置为第四弹性件的导向部件180M可以向下发生一定的偏移,从而当旋转驱动力传递部件101旋转之后避开卡死的位置,与动力接收部件201M啮合到达图48c中的状态,此时位于第二位置。
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动力接收部件在处理盒的纵向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即基本在纵向上基本没有位移量,并且,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从本发明中得出,当所述处理盒沿预定的安装方向安装进入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时,所述的驱动部件上设置有传递部,动力接收部件上设置有动力接收部,若所述驱动部件沿所述安装方向的投影小于等于两个所述动力接收部之间的间隙,则所述动力接收部能够与所述驱动部件上的传递部啮合;若所述驱动部件沿所述的安装方向的投影大于两个所述动力接收部之间的间隙,所述动力接收部能够抵接在所述驱动部件上,并依靠所述驱动部件的转动实现啮合;同时也能得出,在将所述处理盒沿所述安装方向安装过程中,所述的驱动部件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抵接并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轴线沿远离所述轮毂的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驱动部件转动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轴线向靠近所述轮毂的轴线的方向偏移;或者可以说在将所述处理盒沿所述安装方向安装过程中,所述的驱动部件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抵接并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一个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轮毂的轴线垂直,当驱动部件转动,驱动部件上设置的传递部可以与动力接收部件的动力接收部接触,并勾住所述动力接收部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并实现所述驱动部件上的传递部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上的动力接收部啮合传递动力。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区别于现有技术,能够通过更加简单的结构,更顺畅得实现同样的功能,可以简化技术方案的结构,降低成本,并且简化操作工序,同时使功能更稳定地实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第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轮毂;
还包括动力接收部件,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所述轮毂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所述轮毂内,所述动力接收部件通过十字连轴结构与所述轮毂连接,所述动力接收部件与所述轮毂在轴线方向上相对固定;
所述十字连轴结构包括中间连接部件以及端部连接部件,所述中间连接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端部连接部件滑动连接,所述端部连接件与所述轮毂连接;
所述轮毂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侧壁,所述处理盒可沿垂直于所述轮毂的轴线的方向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内,所述主体内设有可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相啮合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轴线与所述轮毂的轴线平行;
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包括两个动力接收部,所述动力接收部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圆周方向设置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端部,所述动力接收部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突出;
在所述处理盒装入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过程中,所述动力接收部与所述驱动部件相抵接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垂直于所述轮毂的轴线方向移动,并通过所述驱动部件转动后与所述动力接收部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处理盒沿垂直于所述轮毂的轴线的方向安装进入所述电子成像装置时,所述动力接收部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部件抵接,并依靠所述驱动部件的转动实现啮合;当所述处理盒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拆卸的过程中,所述壳体第二端的侧壁从与垂直于所述驱动部件的轴线的方向平行的位置转动到与垂直于所述驱动部件的轴线的方向倾斜的位置,并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与所述驱动部件脱离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处理盒沿垂直于所述轮毂的轴线的安装方向安装过程中,所述的驱动部件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抵接并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轴线沿远离所述轮毂的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驱动部件转动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的轴线向靠近所述轮毂的轴线的方向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处理盒沿垂直于所述轮毂的轴线的安装方向安装过程中,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动力接收部抵接并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垂直于所述轮毂的轴线的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驱动部件转动使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一端与所述壳体或者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部分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对所述动力接收部件具有拉力或者迫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拉簧、弹簧或者扭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连接部件外圆周上还设置有凸起柱,所述轮毂沿内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受力部,所述凸起柱与受力部抵接传递动力,所述的凸起柱沿所述的端部连接部件的径向伸出,所述受力部设置在所述轮毂的内圆周方向上,在所述端部连接部件与所述轮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端部连接部件和所述轮毂在不受外力的情况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使所述凸起柱和所述受力部不发生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连接部件的外圆周上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扭簧部件,所述扭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轮毂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端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第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沿垂直于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动力接收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件内并可沿所述导向部件的延伸方向移动。
CN201821822428.4U 2018-11-05 2018-11-05 处理盒 Active CN209311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2428.4U CN209311861U (zh) 2018-11-05 2018-11-05 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2428.4U CN209311861U (zh) 2018-11-05 2018-11-05 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1861U true CN209311861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2428.4U Active CN209311861U (zh) 2018-11-05 2018-11-05 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1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7289C1 (ru)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в котором используется картридж
US9851691B2 (en) Detachably mountable process cartridge with a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RU2713095C1 (ru)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артридж,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блок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го свето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го барабана
CN103345135B (zh) 鼓法兰和感光鼓
CN103279021B (zh) 处理盒
US7110709B2 (en) Developer supply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CN209086677U (zh) 一种处理盒
US11256210B2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CN209311861U (zh) 处理盒
CN110231761A (zh) 处理盒
CN108762015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11015028U (zh) 一种处理盒
CN208654547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9917623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成像设备及装取方法
CN107329388B (zh) 一种传动调整装置、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208721981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15219434U (zh) 显影盒
CN209570806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和成像设备
CN209471343U (zh) 处理盒
CN220691263U (zh) 一种处理盒
CN208999773U (zh) 一种处理盒
CN110874045A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742515U (zh) 打印装置
CN221039809U (zh) 一种处理盒
EP2309713A2 (en) Operating Device usable with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