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0586U - 一种蓄热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0586U
CN209310586U CN201821778774.7U CN201821778774U CN209310586U CN 209310586 U CN209310586 U CN 209310586U CN 201821778774 U CN201821778774 U CN 201821778774U CN 209310586 U CN209310586 U CN 209310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brick
heat
storage body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87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梦东
马美秀
邓占锋
徐桂芝
杨岑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17787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0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0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05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体结构,采用骨架层和蓄热层交替间隔堆叠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蓄热体本体的稳固性,也可以使得蓄热层从上、下面都可以吸收热量,使蓄热结构整体的蓄热能力更好,蓄热体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竖直延伸的膨胀缝,防止在蓄热砖遇热发生形变互相挤压,使得蓄热体本体产生形变。骨架层作为加热层采用骨架砖和蓄热砖交替间隔排序的方式,既可以利用骨架砖使得蓄热体本体更加稳固,也可以利用蓄热砖更加限度的蓄热。在骨架砖内部设置放置凹槽来放置加热装置,防止蓄热砖与加热装置直接接触出现渗盐后的绝缘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体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蓄热电锅炉多采用镁砖等材料的显热储热,由于镁砖等材料强度较高,往往采用镁砖直接堆叠的方式进行布置。随着对占地面积、储能密度等要求的不断提高,采用潜热型储热材料的蓄热砖,例如是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储热材料的相变砖,是蓄热电锅炉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相变材料砖体强度不够,若仍采用直接堆叠的方式,在相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变形甚至断裂,致使相变蓄热体因强度不够而坍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潜热型储热材料的相变砖体构成的蓄热体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体结构,包括蓄热体本体,所述蓄热体本体包括沿高度方向交替间隔堆叠的骨架层和蓄热层;所述骨架层包括多个由显热型储热材料制成的骨架砖,所述蓄热层包括多个由潜热型储热材料制成的蓄热砖。
优选地,所述骨架砖与加热装置接触。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丝,所述骨架砖沿延伸方向开设有放置所述电热丝的放置凹槽。
优选地,所述骨架砖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侧对应开设有可组合为所述放置凹槽的凹槽结构。
优选地,多个所述蓄热砖沿延伸方向连接形成第一砖排结构,所述蓄热层包括多个在所述蓄热体本体宽度方向上间隔第一间隙设置的所述第一砖排结构,所述第一间隙形成允许换热流体沿所述蓄热体本体长度方向流经所述蓄热体本体的流体通道。
优选地,多个所述骨架砖沿延伸方向连接形成第二砖排结构,相邻所述骨架层和所述蓄热层中的所述第一砖排结构和所述第二砖排结构垂直布置。
优选地,所述蓄热体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竖直延伸的膨胀缝;所述膨胀缝位于相邻所述骨架砖之间以及相邻所述蓄热砖之间。
优选地,所述膨胀缝内塞有保温棉。
优选地,所述骨架层中的所述第二砖排结构间隔第二间隙设置;对应所述蓄热体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非所述膨胀缝位置的所述第二间隙填充有所述蓄热砖。
优选地,所述的蓄热体结构,还包括覆盖于所述蓄热体本体顶层的顶层结构,所述顶层结构由所述蓄热砖沿延伸平面排列堆砌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蓄热体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蓄热体本体底部的底层底座,所述底层底座为钢板或由若干块所述骨架砖水平排列堆砌而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热体结构,采用骨架层和蓄热层交替间隔堆叠的方式,潜热型储热材料制成的蓄热砖具有储能密度大的特性,储热性能较好;显热型储热材料制成的骨架砖硬度较大,作为蓄热体结构的骨架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增加蓄热体本体的稳固性;而且也可以使得蓄热层从上下面都可以吸收热量,使蓄热结构整体的蓄热能力更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热体结构,蓄热体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竖直延伸的膨胀缝,防止在蓄热砖遇热发生形变互相挤压,使得蓄热体本体产生形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热体结构,骨架层作为加热层采用骨架砖和蓄热砖交替间隔排序的方式,既可以利用骨架砖使得蓄热体本体更加稳固,也可以利用蓄热砖更加限度的蓄热。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热体结构,在骨架砖内部设置放置凹槽来放置加热装置,骨架砖与加热装置直接接触,解决蓄热砖出现渗盐后的绝缘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热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蓄热体本体; 11-骨架层; 12-蓄热层; 2-顶层结构; 3-底层底座;
4-骨架砖; 5-蓄热砖; 6-放置凹槽; 41-第一本体;
42-第二本体; 111-第二砖排结构; 121-第一砖排结构; 122-流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蓄热体本体1,蓄热体本体1包括沿高度方向交替间隔堆叠的骨架层11和蓄热层12;骨架层11包括多个由显热型储热材料制成的骨架砖4,蓄热层12包括多个由潜热型储热材料制成的蓄热砖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骨架层11和蓄热层12交替间隔堆叠的方式为一层骨架层11和一层蓄热层12交替间隔堆叠。但是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多层骨架层11和一层蓄热层12交替间隔堆叠,或者多层骨架层11和多层蓄热层12交替间隔堆叠等任一组合的交替间隔堆叠方式。
骨架层11作为加热层,其与蓄热层12沿高度方向交替间隔堆叠,如此设计不仅可以增加蓄热体本体1的稳固性,也可以使得蓄热层12从上、下面都可以吸收热量,使蓄热结构整体的蓄热能力更好。
骨架砖4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本体41和第二本体42,第一本体41和第二本体42相对侧对应开设有可组合为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为用于放置电热丝的放置凹槽6。第一本体41和第二本体42可拆卸,从而方便电热丝放入和取出。骨架层11的骨架砖4与电热丝直接接触,解决蓄热砖出现渗盐后的绝缘问题。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电热丝,相应地,放置凹槽6形状为圆柱形凹槽。但是加热装置并不限于电热丝,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加热管、加热片等,放置凹槽6的形状与加热装置的形状相应。
多个蓄热砖5沿延伸方向连接形成第一砖排结构121,蓄热层12包括多个在蓄热体本体1宽度方向上间隔第一间隙设置的第一砖排结构121,第一间隙形成允许换热流体沿蓄热体本体1长度方向流经蓄热体本体1的流体通道1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换热流体为空气,但是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其他流体介质。
多个骨架砖3沿延伸方向连接形成第二砖排结构111,相邻骨架层11和蓄热层12中的第一砖排结构121和第二砖排结构111垂直布置,第一砖排结构121和第二砖排结构111垂直布置的堆叠方式,使蓄热体结构稳固。
蓄热体本体1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竖直延伸的膨胀缝;膨胀缝位于相邻骨架砖4之间以及相邻蓄热砖5之间。膨胀缝可以防止在蓄热砖5遇热发生形变互相挤压使得蓄热体本体1产生形变,设置膨胀缝可以使蓄热体本体1结构更加稳固。
膨胀缝内塞有保温棉,可防止换热流体从膨胀缝中溢出,影响蓄热效果。
骨架层11中的第二砖排结构111间隔第二间隙设置;对应蓄热体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非膨胀缝位置的第二间隙填充有蓄热砖5。即骨架层11作为加热层采用骨架砖4和蓄热砖5交替间隔排序的方式,既可以利用骨架砖4使得蓄热体本体1更加稳固,也可以利用蓄热砖5更加限度的蓄热。
蓄热体结构还包括覆盖于蓄热体本体1顶层的顶层结构2,顶层结构2由蓄热砖沿延伸平面排列堆砌而成,顶层结构2覆盖于蓄热体本体的顶层使蓄热体结构整体蓄热能力更好。
蓄热体本体1底部设置有底层底座3,底层底座3为钢板或由若干块骨架砖水平排列堆砌而成。底层底座3可以起到为蓄热体本体1找平和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体结构,采用骨架层和蓄热层交替间隔堆叠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蓄热体本体的稳固性,也可以使得蓄热层从上下面都可以吸收热量,使蓄热结构整体的蓄热能力更好,蓄热体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竖直延伸的膨胀缝,防止在蓄热砖遇热发生形变互相挤压,使得蓄热体本体产生形变。骨架层作为加热层采用骨架砖和蓄热砖交替间隔排序的方式,既可以利用骨架砖使得蓄热体本体更加稳固,也可以利用蓄热砖更加限度的蓄热。在骨架砖内部设置放置凹槽来放置加热装置,防止蓄热砖与加热装置直接接触出现渗盐后的绝缘问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体本体,所述蓄热体本体包括沿高度方向交替间隔堆叠的骨架层和蓄热层;所述骨架层包括多个由显热型储热材料制成的骨架砖,所述蓄热层包括多个由潜热型储热材料制成的蓄热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砖与加热装置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丝,所述骨架砖沿延伸方向开设有放置所述电热丝的放置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砖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侧对应开设有可组合为所述放置凹槽的凹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蓄热砖沿延伸方向连接形成第一砖排结构,所述蓄热层包括多个在所述蓄热体本体宽度方向上间隔第一间隙设置的所述第一砖排结构,所述第一间隙形成允许换热流体沿所述蓄热体本体长度方向流经所述蓄热体本体的流体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骨架砖沿延伸方向连接形成第二砖排结构,相邻所述骨架层和所述蓄热层中的所述第一砖排结构和所述第二砖排结构垂直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本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竖直延伸的膨胀缝;所述膨胀缝位于相邻所述骨架砖之间以及相邻所述蓄热砖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缝内塞有保温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中的所述第二砖排结构间隔第二间隙设置;对应所述蓄热体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非所述膨胀缝位置的所述第二间隙填充有所述蓄热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于所述蓄热体本体顶层的顶层结构,所述顶层结构由所述蓄热砖沿延伸平面排列堆砌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蓄热体本体底部的底层底座,所述底层底座为钢板或由若干块所述骨架砖水平排列堆砌而成。
CN201821778774.7U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蓄热体结构 Active CN209310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8774.7U CN209310586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蓄热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8774.7U CN209310586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蓄热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0586U true CN209310586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8774.7U Active CN209310586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蓄热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05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7332A (zh) * 2018-10-30 2019-02-0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体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7332A (zh) * 2018-10-30 2019-02-0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97332A (zh) 一种蓄热体结构
JP4231518B2 (ja) 熱交換装置
TW201014512A (en) Vapor chamber
CN209310586U (zh) 一种蓄热体结构
JP2014510254A5 (zh)
CN205690944U (zh) 一种波纹板式空气预热器
TW201038906A (en) Heat exchange element
CN104223393B (zh) 乳垫的生产方法及其获得的乳垫
CN206129299U (zh) 防排水板组合系统
CN102563914A (zh) 一种太阳能热交换系统及其蓄热器
CN201037740Y (zh) 一种易于传热的板片式换热器用填料
ITTO20001183A1 (it) Apparato scambiatore di calore.
TW201221887A (en) Heat exchanger
CN107906993A (zh) 一种储热装置的支撑结构
CN205300331U (zh) 一种板式热交换器
CN215063957U (zh) 一种可快速供能的相变储能系统
CN207528106U (zh) 一种储热装置的支撑结构
US4519442A (en)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US20110259279A1 (en) Heatable floor for livestock stalls
CN207196947U (zh) 一种闭式模块化平板相变蓄能箱
CN206695655U (zh) 多层锐角膜式壁振动折返高效颗粒换热装置
CN220514217U (zh) 一种水浴锅
CN100387927C (zh) 具有介质均分器的肋板式换热器
CN205537103U (zh) 带滑轨的窑炉
CN109838988A (zh) 热管式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