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6862U - 刹车机构及绞车 - Google Patents

刹车机构及绞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6862U
CN209306862U CN201821787434.0U CN201821787434U CN209306862U CN 209306862 U CN209306862 U CN 209306862U CN 201821787434 U CN201821787434 U CN 201821787434U CN 209306862 U CN209306862 U CN 209306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baffle
friction plate
braking mechanism
driv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74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厉杰聪
刘明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UO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UO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UO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UO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874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6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6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68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刹车机构及绞车,刹车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单向轴承、传动壳体、第一摩擦挡片、两个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挡片、驱动轴以及太阳轮,单向轴承的一端与第一壳体可活动地连接,单向轴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壳体,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挡片依次套设于驱动轴上,第一摩擦挡片与驱动轴、第二摩擦片与传动壳体、第二摩擦挡片和太阳轮均为静联接;绞车包括第二壳体、传动杆、滚筒、马达、手柄以及上述的刹车机构,通过马达和手柄输入动力,传至驱动杆,再从滚筒输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刹车机构及绞车,刹车机构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绞车可以选择性使用电动或手动作为驱动力。

Description

刹车机构及绞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刹车机构及绞车。
背景技术
绞车是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绞车是可单独使用,也可作起重、筑路和矿井提升等机械中的组成部件,因操作简单、绕绳量大、移置方便而广泛应用。绞车按照动力分可以分为手动绞车、电动绞车以及液压绞车三种类型,三种绞车的动力来源分别来自人工、电机以及液压马达,三种绞车的动力驱动的刹车原理不同,手动绞车一般使用棘轮棘爪机构配合摩擦片实现刹车;电动绞车和液压绞车一般使用弹簧刹车、锥面刹车或是由单向轴承、弹簧以及摩擦片配合进行刹车,采用弹簧刹车机构和锥面刹车机构的结构复杂,对零件精度要求较高。因此,每一类绞车通常只能使用一种驱动力。目前,电动绞车使用最为广泛,但是当电源或马达出现问题时,电动绞车便无法正常使用,从而导致后续的工作无法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刹车机构及绞车,刹车机构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绞车可以选择性使用电动或手动作为驱动力,可以避免在电源或马达出现问题时绞车无法使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刹车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单向轴承、传动壳体、两个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挡片、驱动轴以及太阳轮,所述单向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壳体,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挡片依次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摩擦挡片能够绕所述驱动轴进行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摩擦挡片与所述驱动轴、第二摩擦片与传动壳体、第二摩擦挡片和太阳轮均为静联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摩擦片为非金属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为金属摩擦片。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摩擦片设有凸起,所述传动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啮合以限制传动壳体相对于第二摩擦片的径向移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摩擦挡片设有凹槽,太阳轮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啮合以限制太阳轮相对于第二摩擦挡片的径向移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均为间隙配合。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数个螺母,所述驱动轴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与所述驱动轴通过螺纹配合以对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以及第二摩擦挡片进行限位。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为梯形螺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绞车,包括第二壳体、传动杆、滚筒、马达、手柄以及上述的刹车机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形成安装腔,用于安装传动杆、滚筒以及刹车机构,所述滚筒套设于所述传动杆上,通过传动杆传递动力至滚筒输出,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太阳轮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驱动轴可拆卸地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行星减速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绞车的减速。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以及三级行星轮,所述一级行星轮设于所述传动杆的靠近所述马达的一端,所述二级行星轮和三级行星轮设于所述传动杆的靠近刹车机构的一端,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以及三级行星轮均可绕所述传动杆轴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刹车机构及绞车,刹车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单向轴承、传动壳体、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挡片、驱动轴以及太阳轮,第一摩擦挡片与驱动轴为静联接,第二摩擦挡片能够绕驱动轴进行轴向运动,第二摩擦片与传动壳体联接,第二摩擦挡片和太阳轮联接。以单向轴承旋转的方向为正转方向,在有负载的情况下,输入动力,当驱动轴正向旋转时,带动第一摩擦挡片正向旋转,第二摩擦挡片与第一摩擦挡片之间存在轴向相对运动,将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挡片压紧,第二摩擦片带动传动壳体正向旋转,进而带动单向轴承旋转,同时,第二摩擦挡片带动太阳轮旋转,输出动力;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输入动力,当驱动轴反向旋转时,驱动轴带动第一摩擦挡片反向旋转,第一摩擦挡片和第二摩擦挡片松开,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以及第二摩擦挡片可发生相对转动,此时单向轴承处于锁止状态,进而传动壳体和第二摩擦片无法转动,驱动轴带动第一摩擦挡片和第二摩擦挡片运动,从而第二摩擦挡片带动太阳轮旋转,输出动力。当正向旋转的输入动力停止时,驱动轴和第一摩擦挡片停止转动,单向轴承处于锁止状态,进而传动壳体和第二摩擦片无法转动,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挡片始终处于压紧的状态,太阳轮不能在负载的作用下运动,从而停止输出动力。
绞车包括壳体、传动杆、滚筒、马达、手柄以及上述的刹车机构,在以马达为驱动力和以手动为驱动力这两种情况都能使用,绞车可以选择性使用电动或手动作为驱动力,可以避免在电源或马达出现问题时绞车无法使用的情况。当以马达作为驱动力时,将手柄拆下,作为电动绞车使用;当马达出现问题无法使用,将手柄装上,以手动作为驱动力,转动手柄,作为手动绞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绞车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刹车机构,2、第二壳体,3、传动杆,4、滚筒,5、马达,6、手柄,7、一级行星轮,8、二级行星轮,9、三级行星轮,11、第一壳体,12、单向轴承,13、传动壳体,14、第一摩擦挡片,15、第一摩擦片,16、第二摩擦片,17、第二摩擦挡片,18、驱动轴,19、太阳轮,2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刹车机构1,包括第一壳体11、单向轴承12、传动壳体13、两个第一摩擦挡片14、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片16、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挡片17、驱动轴18以及太阳轮19,所述单向轴承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1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单向轴承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壳体13,第一摩擦挡片14、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片16、第二摩擦挡片17依次套设于所述驱动轴18上,所述第二摩擦挡片17能够绕所述驱动轴18进行轴向运动,所述第一摩擦挡片15与所述驱动轴18为静联接,所述第一摩擦挡片15与所述驱动轴18、第二摩擦片16与传动壳体13、第二摩擦挡片17和太阳轮19均为静联接。
以单向轴承12旋转的方向为正转方向,在有负载的情况下,输入动力,当驱动轴18正向旋转时,带动第一摩擦挡片14正向旋转,第二摩擦挡片17与第一摩擦挡片14之间存在轴向相对运动,将第一摩擦挡片14、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片16、第二摩擦挡片17压紧,第二摩擦片16带动传动壳体13正向旋转,进而带动单向轴承12旋转,同时,第二摩擦挡片17带动太阳轮19旋转,输出动力;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输入动力,当驱动轴18反向旋转时,驱动轴18带动第一摩擦挡片14反向旋转,第一摩擦挡片14和第二摩擦挡片17松开,第一摩擦挡片14、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片16以及第二摩擦挡片17可发生相对转动,此时单向轴承12处于锁止状态,进而传动壳体13和第二摩擦片16无法运动,驱动轴18带动第一摩擦挡片14和第二摩擦挡片17运动,从而第二摩擦挡片17带动太阳轮旋转,输出动力。当正向旋转的输入动力停止时,驱动轴18和第一摩擦挡片14停止转动,单向轴承12处于锁止状态,进而传动壳体13和第二摩擦片17无法转动,第一摩擦挡片14、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片16、第二摩擦挡片17始终处于压紧的状态,太阳轮19不能在负载的作用下运动,从而停止输出动力。
所述第一摩擦片1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摩擦片16的两侧,第二摩擦片16不易受到损坏,更加耐用。
所述第一摩擦片15为非金属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16为金属摩擦片,通过第一摩擦片15和第二摩擦片16之间的相对摩擦力进行制动。
所述第二摩擦片16设有凸起,所述传动壳体13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啮合以限制传动壳体13相对于第二摩擦片16的径向移动。多个凸起均匀地周向设置于第二摩擦片16上,多个凹槽均匀地周向设置于传动壳体13上,通过凸起和凹槽啮合将第二摩擦片16与传动壳体13连接成一体,具有受力均匀,可承受较大的载荷等优点。
所述第二摩擦挡片17设有凹槽,所述太阳轮19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啮合以限制太阳轮相对于第二摩擦挡片的径向移动。多个凸起均匀地周向设置于第二摩擦挡片17上,多个凹槽均匀地周向设置于太阳轮19上,通过凸起和凹槽啮合将第二摩擦挡片17和太阳轮19连接成一体。
所述驱动轴18与所述第一摩擦片15、所述第二摩擦片16均为间隙配合,第一摩擦片15和第二摩擦片16可以绕着驱动轴18旋转。
刹车机构1还包括数个螺母20,所述驱动轴18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20与所述驱动轴18通过螺纹配合以对第一摩擦挡片14、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片16以及第二摩擦挡片17进行限位。
所述外螺纹为梯形螺纹,梯形螺纹具有连接可靠,强度高,不易变形,摩擦面大,传动效率高等优点。但不限于此,所述外螺纹也可以是多头螺纹或方形螺纹,连接可靠,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绞车,包括第二壳体2、传动杆3、滚筒4、马达5、手柄6以及上述的刹车机构1,所述第二壳体2与所述第一壳体11配合形成安装腔,用于安装传动杆3、滚筒4以及刹车机构1,所述滚筒4套设于所述传动杆3上,所述马达5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2上,所述马达5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杆3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太阳轮19连接,所述手柄6与所述驱动轴18可拆卸地连接。在以马达5为驱动力和以手动为驱动力这两种情况都能使用,绞车可以选择性使用电动或手动作为驱动力,可以避免在电源或马达5出现问题时绞车无法使用的情况。
所述绞车还包括行星减速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绞车的减速。
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一级行星轮7、二级行星轮8以及三级行星轮9,所述一级行星轮7设于所述传动杆3的靠近所述马达6的一端,所述二级行星轮8和三级行星轮9设于所述传动杆3的靠近减速机构1的一端,一级行星轮7、二级行星轮8以及三级行星轮9均可绕所述传动杆3轴向旋转。
当绞车采用电动模式时,将手柄6拆下,马达5通过一级行星轮7实现一级减速后,通过传动杆3传至刹车机构1,再依次通过二级行星轮8和三级行星轮9实现二级减速和三级减速后传递至滚筒4,然后通过钢丝绳或迪尼玛绳作用传递给负载。当马达5出现问题无法使用,将手柄6装上,绞车采用手动模式时,通过人工手动旋转手柄6输入动力,传递至刹车机构1,再依次通过二级行星轮8和三级行星轮9实现二级减速和三级减速后传递至滚筒4,然后通过钢丝绳或迪尼玛绳作用传递给负载。由于马达5转速与人工手动转动手柄速度不同,故电动时采用大传动比,人工手动时采用较小的传动比,从而分别实现在电动和人工手动情况下,都能达到相对满意的输出转速。
以单向轴承12旋转的方向为正转方向,当绞车在有负载的情况下,通过电动或手动的方式输入动力,当驱动轴18正向旋转时,带动第一摩擦挡片14正向旋转,第二摩擦挡片17与第一摩擦挡片14之间存在轴向相对运动,将第一摩擦挡片14、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片16、第二摩擦挡片17压紧,第二摩擦片16带动传动壳体13正向旋转,进而带动单向轴承12旋转,同时,第二摩擦挡片17带动太阳轮旋转,输出动力;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通过电动或手动的方式输入动力,当驱动轴18反向旋转时,驱动轴18带动第一摩擦挡片14反向旋转,第一摩擦挡片14和第二摩擦挡片17松开,第一摩擦挡片14、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片16以及第二摩擦挡片17可发生相对转动,此时单向轴承12处于锁止状态,进而传动壳体13和第二摩擦片16无法运动,驱动轴18带动第一摩擦挡片14和第二摩擦挡片17运动,从而第二摩擦挡片17带动太阳轮旋转,输出动力。当正向旋转的输入动力停止时,驱动轴18和第一摩擦挡片14停止转动,单向轴承12处于锁止状态,进而传动壳体13和第二摩擦片17无法转动,第一摩擦挡片14、第一摩擦片15、第二摩擦片16、第二摩擦挡片17始终处于压紧的状态,太阳轮19不能在负载的作用下运动,从而停止输出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机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单向轴承、传动壳体、第一摩擦挡片、两个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二摩擦挡片、驱动轴以及太阳轮,所述单向轴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活动地连接,所述单向轴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壳体,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挡片依次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摩擦挡片能够绕所述驱动轴进行轴向运动,第一摩擦挡片与驱动轴、第二摩擦片与传动壳体、第二摩擦挡片和太阳轮均为静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片为非金属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为金属摩擦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片设有凸起,所述传动壳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啮合以限制传动壳体相对于第二摩擦片的径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摩擦挡片设有凹槽,所述太阳轮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啮合以限制太阳轮相对于第二摩擦挡片的径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均为间隙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个螺母,所述驱动轴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与所述驱动轴通过螺纹配合以对第一摩擦挡片、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以及第二摩擦挡片进行限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刹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为梯形螺纹。
8.一种绞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壳体、传动杆、滚筒、马达、手柄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刹车机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形成安装腔,用于安装传动杆、滚筒以及刹车机构,所述滚筒套设于所述传动杆上,通过传动杆传递动力至滚筒输出,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太阳轮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驱动轴可拆卸地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绞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星减速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用于绞车的减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绞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以及三级行星轮,所述一级行星轮设于所述传动杆的靠近所述马达的一端,所述二级行星轮和三级行星轮设于所述传动杆的靠近刹车机构的一端,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以及三级行星轮均可绕所述传动杆轴向旋转。
CN201821787434.0U 2018-10-31 2018-10-31 刹车机构及绞车 Active CN209306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7434.0U CN209306862U (zh) 2018-10-31 2018-10-31 刹车机构及绞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7434.0U CN209306862U (zh) 2018-10-31 2018-10-31 刹车机构及绞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6862U true CN209306862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2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7434.0U Active CN209306862U (zh) 2018-10-31 2018-10-31 刹车机构及绞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68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2246B2 (en) * 2022-02-10 2024-04-09 Wu-Chih Hsieh Brake winch with reverse release and self-locking func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52246B2 (en) * 2022-02-10 2024-04-09 Wu-Chih Hsieh Brake winch with reverse release and self-locking func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51002U (zh) 一种绞盘
CN106865436B (zh) 起重机用穿绳卷扬机构
CN209306862U (zh) 刹车机构及绞车
JPH0525800B2 (zh)
US3520515A (en) Manually operated winch employing a toothed pulley
CN207121365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绞盘
CN205933018U (zh) 一种两档双速绞盘
CN207390882U (zh) 静音式绞车
CN107253678B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动绞盘
CN202226600U (zh) 一种用于提升绞车的惯性制动装置
CN201309809Y (zh) 平面刹车的动力绞车装置
CN208471434U (zh) 一种超静音快速制动绞盘用刹车装置及绞盘
CN108178078A (zh) 一种起升机构及起重设备
CN202369313U (zh) 自由落体式卷扬机
CN201309815Y (zh) 锥面刹车的动力绞车装置
CN206606957U (zh) 起重机用穿绳卷扬机构
CN104828729A (zh) 张力维持装置
CN1914112A (zh) 电梯曳引机
RU65037U1 (ru) Буровая лебедка
CN106081963B (zh) 一种两档双速绞盘
CN204727524U (zh) 一种张力维持装置
CN201971578U (zh) 手刹溜放卷扬机
CN2180625Y (zh) 电动手摇两用卷扬机
CN203865926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电动绞盘
CN201614223U (zh) 双卷筒起重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