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5255U -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5255U
CN209305255U CN201822080748.3U CN201822080748U CN209305255U CN 209305255 U CN209305255 U CN 209305255U CN 201822080748 U CN201822080748 U CN 201822080748U CN 209305255 U CN209305255 U CN 209305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mould group
tube
nu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07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hanzhec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hanzhec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hanzhec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hanzhec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07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5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5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5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包括顶升盘,设置在顶升盘的边缘、用于轮胎内胎的螺母紧固的电批组件,设置在顶升盘的边缘的数个第一缓冲器,设置在顶升盘的边缘的第一伺服电机,设置在顶升盘的底部中央的第三立柱,设置在第三立柱的底部、且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二气缸,以及设置在顶升盘上、且与第二气缸连接的电磁阀;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机轴承上设置用于轮胎内胎的气门锁定的锁芯头。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动作可靠等优点,在内胎配件装配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内胎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
背景技术
内胎,是指用于保持轮胎内压、带有轮胎气门嘴的圆环形弹性管。其包括橡胶胎体、气门和螺母等,该气门嘴用以充气并使空气在内胎内保持一定压力。内胎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耐热性、弹性、耐老化性及较小的永久变形。内胎作为充气减振用承气容器,使用于卡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人力车轮胎内腔的辅助承气压容器,按所含主要材质可分为天然胶内胎和丁基胶内胎。
目前,市面上的轮胎装配装置均为轮毂与外胎之间的装配,并未涉及轮胎内胎配件自动装配的装置。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44219.4”、名称为“轮胎半自动装配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包括转盘和机架,转盘上设有若干用于固定轮毂的工位,机架伸向转盘上的工位,在机架上设有压胎装置,转盘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作步进式转动,而使转盘上的工位逐次位于压胎装置的正下方,所述压胎装置包括可转动的压轮,机架上设有促进压胎装置沿弧形平动的动力压轮,在实现轮胎的装配中,先把轮胎的异常部分扣接在轮毂的装配槽中,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压轮自轮胎与轮毂相互扣接部分向外侧碾压轮胎。再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886596.4”、名称为“直线型轮胎装配线”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主要内容为:装配线上设置四个工位,其中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装胎机构和充气机构,夹持框内侧对应的前三个工位的位置上设置有夹持头,其中与第一个工位对应的夹持头为轮毂夹头,与第二和第三个工位对应的夹持头为轮胎夹头;所述的夹持驱动机构、传送驱动机构、装胎机构和充气机构均由控制器控制工作;四个工位之间通过渐进式夹持装置来运动轮毂和轮胎,装配线的一端放置好轮毂和轮胎,从装配线另一端将装配并充好气的轮胎和轮毂取走即可,直线型的装配线更加适合与流水线配套使用。
因此,急需提出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旋转模组,以实现内胎配件的自动装配,提高生产效率。为此,申请人特提出了一种用于轮胎内胎配件自动装配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模组,固定在机架模组上、用于悬挂并调整轮胎内胎位置的十工位旋转模组,设置在十工位旋转模组的顶部、用于紧固轮胎内胎的螺母的十工位顶升模组,固定在机架模组上、用于向轮胎内胎提供气门并将所述气门安装在轮胎内胎上的气门上料模组,固定在机架模组上、用于向轮胎内胎提供垫片并将所述垫片套设在气门上的垫片上料模组,固定在机架模组上、用于向轮胎内胎提供螺母并将所述螺母旋转套设在气门上的螺母预紧模组,以及分别与十工位旋转模组、十工位顶升模组、气门上料模组、垫片上料模组和螺母预紧模组连接的工控机。另外,所述机架模组又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异步电机,以及采用齿轮与异步电机捏合连接、用于驱动十工位旋转模组旋转的减速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包括顶升盘,设置在顶升盘的边缘、用于轮胎内胎的螺母紧固的电批组件,设置在顶升盘的边缘的数个第一缓冲器,设置在顶升盘的边缘的第一伺服电机,设置在顶升盘的底部中央的第三立柱,设置在第三立柱的底部、且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二气缸,以及设置在顶升盘上、且与第二气缸连接的电磁阀;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电机轴承上设置用于轮胎内胎的气门锁定的锁芯头;所述电批组件与电磁阀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批组件包括固定在顶升盘上的门型基座,设置在门型基座的顶部的第三气缸,与第三气缸连接、并由所述第三气缸驱动升降的第四基座块,底部与第四基座块垂直连接的第一立板,设置在第一立板的顶部边缘的第四气缸,与第四气缸连接、且沿平行于第一立板方向移动的C型板,设置在C型板顶部的电批,以及贯穿C型板设置、与电批连接、用于套设在轮胎内胎的螺母上的套筒;所述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均与电磁阀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批组件还包括设置在C型板的顶部、用于第四气缸与C型板之间的提升缓冲的第二缓冲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十工位旋转模组悬挂待装配内胎零部件的内胎,并利用异步电机驱动旋转,提供流水配件安装行进。另外,本实用新型利用气门上料模组、垫片上料模组和螺母预紧模组分别向内胎提供气门、垫片和螺母,利用十工位顶升模组对气门进行锁定,并将垫片和螺母套设固定在在气门上,如此一来,便能实现内胎配件的自动装配。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填补了行业内无内胎配件自动装配设备的技术空白,并提高了配装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动作可靠等优点,在轮胎内胎装配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去机架模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工位旋转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工位旋转模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胎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上)。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胎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下)。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胎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仰视)。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工位顶升模组的立体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十工位顶升模组的立体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门上料模组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门上料模组的立体图(去气门振动盘组)。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门上料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片上料模组的立体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片上料模组的立体图(去垫片振动盘组)。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片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母预紧模组立体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母预紧模组立体图(去螺母振动盘组)。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母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机架模组,2-十工位旋转模组,3-十工位顶升模组,4-气门上料模组,5-垫片上料模组,6-螺母预紧模组,7-工控机,8-轮胎,10-机架,11-异步电机,12-减速器,21-旋转盘,22-固定盘,23-第一立柱,24-跨接板,25-内胎夹持件,30-顶升盘,31-电批组件,32-第一伺服电机,33-第二气缸,34-第一缓冲器,35-电磁阀,36-第三立柱,40-气门振动盘组,41-梯形机架,42-第二立板,43-第一横板,44-气门上料工件,50-第一安装底座,51-第三立板,52-第二横板,53-第六气缸,54-第七气缸,55-第八气缸,56-第一支撑板,57-垫片振动盘组,60-第二安装底座,61-第二支撑板,62-第九基座块,63-第九气缸,64-第四立板,65-第十气缸,66-第三横板,67-第二伺服电机,68-第三伺服电机,69-螺母振动盘组,81-气门,82-螺母,211-弧形滑板,212-弧形滑板支撑件,213-第一气缸,214-固定块,215-第二立柱,216-减震弹簧,251-第一基座块,252-第二基座块,253-钳形板,254-复归弹簧,255-弧形板,256-第三基座块,311-门型基座,312-第三气缸,313-第四基座块,314-第一立板,315-第四气缸,316-C型板,317-电批,318-套筒,319-第二缓冲器,321-锁芯头,401-气门芯直振轨道,441-第五基座块,442-第五气缸,443-L型气缸顶座,444-气缸侧板,445-气门上料管,446-轨道卡口,447-气门上料板,521-第一滑轨,522-第二滑块,530-第六基座块,531-第二滑轨,532-第三滑块,533-垫片夹持块,551-第七基座块,552-第三滑轨,553-第四滑块,554-第八基座块,555-第十一气缸,556-垫片嵌,571-垫片轨道,631-第四滑轨,632-第五滑块,633-螺母夹持块,661-第五滑轨,662-第六滑块,671-直线模组,672-第七滑块,681-螺母夹持筒,682-光电开关传感器,691-螺母轨道,2121-第一滑轨块,2122-第一滑块,2531-滚轮,2551-等高螺杆,2552-第一垫块,2553-第二垫块,2554-圆线弹簧,4471-气门上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至图2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自动装配机,其包括机架模组1,固定在机架模组1上、用于悬挂并调整轮胎内胎位置的十工位旋转模组2,设置在十工位旋转模组2的顶部、用于紧固轮胎内胎的螺母82的十工位顶升模组3,固定在机架模组1上、用于向轮胎内胎8提供气门并将所述气门安装在轮胎内胎上的气门81上料模组4,固定在机架模组1上、用于向轮胎内胎提供垫片并将所述垫片套设在气门上的垫片上料模组5,固定在机架模组1上、用于向轮胎内胎提供螺母并将所述螺母旋转套设在气门上的螺母预紧模组6,以及分别与十工位旋转模组2、十工位顶升模组3、气门上料模组4、垫片上料模组5和螺母预紧模组6连接、用于控制十工位旋转模组2调整轮胎内胎位置、十工位顶升模组3紧固螺母以及气门上料模组4、垫片上料模组5和螺母预紧模组6上料的工控机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部”、“顶部”、“侧边缘”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下面对每一部件进行详细阐述,并且分别说明其工作原理,在此就不再对整套流程进行依次介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例记载的内容采用常规的程序片段便能实现本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工控机内的软件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模组1作为支撑机构,其包括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上的YH-28-750-3异步电机11,以及采用齿轮与异步电机11捏合连接、用于驱动十工位旋转模组2旋转的DT110减速器1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十工位旋转模组2以实现气门锁定和螺母紧固,其中,该十工位旋转模组2包括与减速器12连接的旋转盘21,设置在旋转盘21的底部、且随所述旋转盘21同角速度旋转的固定盘22,环形均匀设置在固定盘22边缘、用于悬挂轮胎内胎的数个内胎夹持件25,与所述旋转盘21拼接构成整圆、且与旋转盘21活动连接的两块弧形滑板211,连接在旋转盘21与弧形滑板211之间、用于向弧形滑板211提供滑动支撑的弧形滑板支撑件212,固定在旋转盘21上的MDJ系列的第一气缸213,固定在弧形滑板211上、与第一气缸213连接、且由所述第一气缸213推动弧形滑板211以挤压所述内胎夹持件25的固定块214,设置在旋转盘21上、用于供十工位顶升模组3沿垂直方向移动的两对第一立柱23,跨接在任一对第一立柱23之间的跨接板24,底部固定在旋转盘21上、且顶部与十工位顶升模组3活动连接的第二立柱215,以及套设在第二立柱215上、用于十工位顶升模组3升降减震的减震弹簧216。其中,内胎夹持件25包括固定在固定盘22上的第一基座块251,固定在第一基座块251上的第二基座块252,底部贴合在所述第一基座块251上、分别与第二基座块252的侧边缘铰链连接、用于一端嵌夹轮胎内胎的气门的一对钳形板253,设置在钳形板253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弧形滑板211滑动接触的滚轮2531,设置在钳形板253上、用于弧形滑板211挤压滚轮2531后复归钳形板253的复归弹簧254,以及固定在固定盘22的底部、且与第二基座块252位置对应的第三基座块256,与第三基座块256铰链连接的弧形板255,贯穿弧形板255设置的等高螺杆2551,设置在等高螺杆2551的端部的第一垫块2552和第二垫块2553,以及套设在等高螺杆2551上的圆线弹簧2554。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弧形滑板支撑件212包括固定在旋转盘21上的第一滑轨块2121,以及固定在弧形滑板211上、且与第一滑轨块212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2122。
在本实施例中,将待装配配件的内胎悬挂固定在内胎夹持件25,并由减速器12驱动旋转;钳形板253夹持气门,并由十工位顶升模组3的锁芯头321对气门进行锁定。内胎夹持件25的钳形板253夹持气门,在第一气缸213的推动作用下,实现弧形滑板211挤压滚轮25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十工位顶升模组3实现气门锁定和螺母紧固,具体来说,该十工位顶升模组3包括套设在第一立柱23内、且沿第一立柱23径向方向自由移动的顶升盘30,设置在顶升盘30的边缘、用于轮胎内胎的螺母紧固的电批组件31,设置在顶升盘30的边缘的数个第一缓冲器34,设置在顶升盘30的边缘的第一伺服电机32,设置在顶升盘30的底部中央的第三立柱36,设置在第三立柱36的底部、且固定在机架10上的第二气缸33,以及设置在顶升盘30上、且与第二气缸33连接的电磁阀3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2的电机轴承上设置用于轮胎内胎的气门锁定的锁芯头321。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气缸均与与电磁阀35连接,实现进出油调整。通过第二气缸33顶升顶升盘30,并且在异步电机作用下,使锁芯头321正对待锁定的气门,并且使套筒318正对待紧固的螺母。进而,通过第二气缸33收缩顶升盘30,使锁芯头321插入待锁定的气门中,与此同时,利用电批317驱动套筒318紧固螺母。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批组件31包括固定在顶升盘30上的门型基座311,设置在门型基座311的顶部的SDAJS系列第三气缸312,与第三气缸312连接、并由所述第三气缸312驱动升降的第四基座块313,底部与第四基座块313垂直连接的第一立板314,设置在第一立板314的顶部边缘的MDJ系列第四气缸315,与第四气缸315连接、且沿平行于第一立板314方向移动的C型板316,设置在C型板316顶部的BSD6200L电批317,贯穿C型板316设置、与电批317连接、用于套设在轮胎内胎的螺母上的套筒318,以及设置在C型板316的顶部、用于第四气缸315与C型板316之间的提升缓冲的第二缓冲器31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气缸312提升第四基座块313并带动第一立板314,另外,本实施例中利用第四气缸315驱动C型板316上下移动。与此同时,利用电批317驱动套筒318旋转,以实现螺母的紧固。其中,本实施例通过电磁阀的切换以实现第三气缸312和第四气缸315的移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气门上料模组、垫片上料模组和螺母预紧模组进行上料,具体来说,该气门上料模组4包括固定在机架10上的气门振动盘组40,与气门振动盘组40连接、用于输送轮胎内胎的气门的气门芯直振轨道401,固定在机架10上、且互相平行的两块梯形机架41,与两块梯形机架41固定连接的第二立板42,一端与第二立板42垂直连接的第一横板43,以及设置第一横板43的另一端、用于将气门芯直振轨道401输送的气门推送至待安装气门的轮胎内胎上的气门上料工件44。其中,气门上料工件44包括固定在第一横板43顶部的第五基座块441,开设在第五基座块441上、用于夹持所述气门芯直振轨道401的轨道卡口446,固定在第五基座块441上的HLH10X20第五气缸442,与第五气缸442连接、并由所述第五气缸442驱动移动的L型气缸顶座443,底板固定在第五基座块441上、且贴合在L型气缸顶座443上的气缸侧板444,与L型气缸顶座443固定连接的气门上料板447,开设在气门上料板447上、用于拨动气门的气门上料槽4471,以及贯穿第五基座块441设置、用于接收气门上料槽4471拨动的气门的气门上料管44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气门上料槽4471卡上一颗气门,并利用第五气缸442行进,使气门从气门上料管445落入待安装气门的内胎上,待内胎上套设有气门后,利用锁芯头321对气门进行锁定,然后便可依次进行垫片安装、螺母安装和螺母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该垫片上料模组5包括固定在机架10上的垫片振动盘组57,设置在垫片振动盘组57上、用于传输垫片振动盘组57上垫片的垫片轨道571,固定在机架10上的第一安装底座50,底部垂直固定在第一安装底座50上的第三立板51,与第三立板51的顶部垂直连接的第二横板52,固定在第三立板51的底部边缘、用于分离垫片轨道571传输的垫片的垫片分离机构,分别固定在第二横板52上的MAR系列第七气缸54和第一滑轨521,与第一滑轨521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522,以及贴合在第二滑块522上、用于将垫片套设气门上的垫片输送组件。其中,垫片分离机构包括贴合在第三立板51的底部边缘的两块第一支撑板56,固定在第一支撑板56顶部的第六基座块530,固定在第六基座块530上、用于分离垫片轨道571输送的垫片的MD系列第六气缸53,固定在第六基座块530上的第二滑轨531,与第二滑轨531滑动匹配、且与第六气缸53连接的第三滑块532,以及与第三滑块532连接、用于夹持并推进垫片轨道571传输的垫片的垫片夹持块533。与此同时,垫片输送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滑块522上的第七基座块551,分别固定在第七基座块551上的MD第八气缸55和第三滑轨552,与第三滑轨552滑动连接、且由所述第八气缸55推动进行上下移动的第四滑块553,固定在第四滑块553上的第八基座块554,固定在第八基座块554上的HFZ16第十一气缸555,以及与第十一气缸555连接、用于夹持提取垫片夹持块533上的垫片的垫片嵌556。在垫片振动盘组57内存放有200颗垫片,通过垫片轨道571输送至垫片分离机构。其中,利用第六气缸53推动第三滑块532和垫片夹持块533,将单一个垫片夹持,并利用垫片嵌556将垫片夹持块533内的垫片套设在气门上。该垫片嵌556凭借第七气缸54、第八气缸55和第十一气缸555实现纵向和水平方向移动。
在垫片套设在气门上后,需要安装与气门、垫片匹配的螺母,本实施例中的螺母预模组优选设置有两套,且两套的结构相同,在此就以其中之一进行介绍。该螺母预紧模组6包括分别固定在机架10上的螺母振动盘组69和第二安装底座60,与螺母振动盘组69连接、用于输送螺母振动盘组69内的螺母的螺母轨道691,底部与第二安装底座60垂直连接的第四立板64,与第四立板64的底部边缘固定连接、用于分离螺母轨道691输送的螺母的螺母分离机构,与第四立板64的顶部垂直连接的第三横板66,分别固定在第三横板66上的第五滑轨661和MAR系列第十气缸65,与第五滑轨661滑动连接、并由所述第十气缸65驱动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第六滑块662,以及固定在第六滑块662上、用于夹持提取螺母分离机构分离的螺母、并将螺母套设在气门上的螺母预紧上料机构。其中,螺母分离机构包括固定在第四立板64的底部边缘的两块第二支撑板61,设置在两块第二支撑板61顶部的第九基座块62,分别固定在第九基座块62上的MD系列第九气缸63和第四滑轨631,与第四滑轨631滑动连接、且由所述第九气缸63驱动沿第四滑轨631方向移动的第五滑块632,以及与第五滑块632连接、用于在第九气缸63驱动作用下分离螺母轨道691内的螺母的螺母夹持块633。与此同时,螺母预紧上料机构包括固定在第六滑块662上的KK5002C直线模组671,设置在直线模组671的顶部、用于驱动所述直线模组671的MSMF01第二伺服电机67,设置在直线模组671的底部、并由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7驱动沿直线模组671上下移动的第七滑块672,固定在第七滑块672上的MSMF01第三伺服电机68,设置在第七滑块672上的pm-t45光电开关传感器682,以及设置在第三伺服电机68的端部、用于夹持提取螺母夹持块633内的螺母并将螺母套设在气门上的螺母夹持筒68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母振动盘组69和螺母轨道691进行螺母存储进料,并利用第九气缸63推动第五滑块632和母夹持块633进行螺母分离,使母夹持块633内仅夹持有一颗螺母。同时,本实施例利用第十气缸65、第二伺服电机67和第三伺服电机68驱动螺母夹持筒681水平和纵向移动,并将母夹持块633内夹持的螺母放置在气门上。为了保证螺母放置到位,通过光电开关传感器682对螺母夹持筒681位置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机架模组、十工位旋转模组、十工位顶升模组、气门上料模组、垫片上料模组、螺母预紧模组和工控机,实现气门、垫片和螺母的自动上料安装,填补了行业内无内胎配件自动安装设备的技术空白,具有开拓性的创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在内胎配件装配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升盘(30),设置在顶升盘(30)的边缘、用于轮胎内胎的螺母紧固的电批组件(31),设置在顶升盘(30)的边缘的数个第一缓冲器(34),设置在顶升盘(30)的边缘的第一伺服电机(32),设置在顶升盘(30)的底部中央的第三立柱(36),设置在第三立柱(36)的底部、且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二气缸(33),以及设置在顶升盘(30)上、且与第二气缸(33)连接的电磁阀(3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2)的电机轴承上设置用于轮胎内胎的气门锁定的锁芯头(321);所述电批组件(31)与电磁阀(3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批组件(31)包括固定在顶升盘(30)上的门型基座(311),设置在门型基座(311)的顶部的第三气缸(312),与第三气缸(312)连接、并由所述第三气缸(312)驱动升降的第四基座块(313),底部与第四基座块(313)垂直连接的第一立板(314),设置在第一立板(314)的顶部边缘的第四气缸(315),与第四气缸(315)连接、且沿平行于第一立板(314)方向移动的C型板(316),设置在C型板(316)顶部的电批(317),以及贯穿C型板(316)设置、与电批(317)连接、用于套设在轮胎内胎的螺母上的套筒(318);所述第三气缸(312)和第四气缸(315)均与电磁阀(3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批组件(31)还包括设置在C型板(316)的顶部、用于第四气缸(315)与C型板(316)之间的提升缓冲的第二缓冲器(319)。
CN201822080748.3U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 Active CN209305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0748.3U CN209305255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0748.3U CN209305255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5255U true CN209305255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0748.3U Active CN209305255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5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88892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打磨机
CN212263883U (zh) 一种同步带式的摆轮分拣机
CN213568873U (zh) 一种电机连接线加工用的绕线装置
CN107954187A (zh) 一种筒纱夹持翻转提升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09522267U (zh)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垫片上料模组
CN106734677A (zh) 一种夹持稳定的折弯机
CN108190491A (zh) 一种酒瓶用夹持转送装置
CN204872725U (zh) 电容器盖板供送装置
CN209305255U (zh)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顶升模组
CN209424920U (zh)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螺母预紧模组
CN209424929U (zh) 一种轮胎内胎配件装配的工位旋转模组
CN103662806A (zh) 一种转盘机构
CN209479008U (zh) 一种基于轮胎加工的固定机构
CN107234533A (zh) 一种包装废纸管表面自动化去皮光滑设备
CN107275277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夹持器
CN212169972U (zh) 一种用于抛光棒型标准试样的纵向抛光机
CN108878985A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设备
CN205973802U (zh) 一种可移动式制氮机
CN207917985U (zh) 一种酒瓶用夹持转送装置
CN210064408U (zh) 一种旋转角度可调的升降机构
CN207618550U (zh) 一种筒纱夹持翻转提升装置
CN206807538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上的手机支架
CN115464186A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高效气阀板加工机组
CN206217518U (zh) 直线型轮胎装配线
CN115194537A (zh) 一种物料转运机械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