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1059U -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 Google Patents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1059U
CN209301059U CN201821961633.9U CN201821961633U CN209301059U CN 209301059 U CN209301059 U CN 209301059U CN 201821961633 U CN201821961633 U CN 201821961633U CN 209301059 U CN209301059 U CN 209301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micro
backwater cavity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16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清
欧海涛
蔡思琦
刘日超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16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1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1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1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shing And Drying Of Tablewa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杯组件及洗碗机,水杯组件包括:水杯,水杯具有回水腔,回水腔的侧壁开设有抽水口及清洗入口;水驱动装置,水驱动装置的进水口与抽水口连通,水驱动装置的出水口与清洗入口连通,以使回水腔内的水经抽水口流出,并通过清洗入口喷回回水腔。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通过在回水腔的侧壁开设抽水口及清洗入口,并通过水驱动装置将回水腔的水通过抽水口抽出后再通过清洗入口喷回回水腔,由此,可对安装于回水腔的微过滤器进行清洗,避免将洗涤泵的水分流,从而提高了洗涤泵水流的水量和水压,同时还扩大了水驱动装置的安装范围,提高了洗碗机安装空间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购买和使用洗碗机,市场及终端用户对洗碗机性能和易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洗碗机通常会在水杯的侧壁上开设清洗入口,洗涤泵在抽取水杯内洗碗水的过程中,部分洗碗水会通过分流管路流至加压泵,加压泵再将洗碗水通过清洗入口送回会被冲洗微过滤器,从而实现清洗吸附在微过滤器上的残渣。但从洗涤泵中的水原本是用来输送至喷臂以喷洗餐具的,将洗涤泵抽取的水分流至加压泵,会减弱输送至喷臂的水流的水压,导致对餐具的喷洗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水杯组件,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洗碗机清洗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杯组件,应用于洗碗机,所述水杯组件包括:
水杯,所述水杯具有回水腔,所述回水腔的侧壁开设有抽水口及清洗入口;
水驱动装置,所述水驱动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抽水口连通,所述水驱动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洗入口连通,以使所述回水腔内的水经所述抽水口流出,并通过所述清洗入口喷回所述回水腔。
优选地,所述水驱动装置包括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包括抽水端及送水端,所述抽水端与所述抽水口连通,所述送水端与所述清洗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加压泵邻近所述清洗入口设置,所述水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抽水口与所述抽水端的连接管。
优选地,所述清洗入口的截面宽度自所述回水腔外朝内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
优选地,所述水杯组件还包括嵌设于所述清洗入口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具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截面宽度自所述回水腔外朝内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
优选地,所述水杯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回水腔的微过滤器,开设有所述清洗入口的回水腔内壁朝向所述回水腔内部凸出。
优选地,所述微过滤器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回水腔,所述清洗入口的开口方向偏离所述微过滤器的轴心。
优选地,所述回水腔的侧壁还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抽水口远离所述出水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清洗入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出水口的开口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洗碗机,包括一种水杯组件,所述水杯组件包括:水杯,所述水杯具有回水腔,所述回水腔的侧壁开设有抽水口及清洗入口;水驱动装置,所述水驱动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抽水口连通,所述水驱动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洗入口连通,以使所述回水腔内的水经所述抽水口流出,并通过所述清洗入口喷回所述回水腔。
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通过在回水腔的侧壁开设抽水口及清洗入口,并通过水驱动装置将回水腔的水通过抽水口抽出后再通过清洗入口喷回回水腔,由此,可对安装于回水腔的微过滤器进行清洗,避免将洗涤泵的水分流,从而提高了洗涤泵水流的水量和水压,同时还扩大了水驱动装置的安装范围,提高了洗碗机安装空间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洗碗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微过滤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微过滤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又一实施例的正视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封堵盖的工作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封堵盖的另一工作状态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再一实施例的正视剖面图;
图16为本实现新型水杯组件再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一实施例的正视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水杯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过滤器组件,应用于洗碗机,所述洗碗机具有水杯10及洗涤泵,所述水杯10内形成有朝上敞口的回水腔11,所述回水腔11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洗涤泵连通的出水口1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过滤器组件包括:
微过滤器30,所述微过滤器30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回水腔11内,所述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与所述回水腔11的内壁之间形成回水间隙40,所述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上设有导流片31,所述导流片31具有倾斜朝上的导向面311。
在本实施例中,洗碗机包括内胆组件及水杯10组件,内胆组件用以放置餐具,水杯10组件用以对内胆组件内的餐具进行清洗以及完成水路的循环,内胆组件的内胆底板上设有安装开口,水杯10组件设置于安装开口处。水杯10组件包括水杯10、滤网、洗涤泵、喷臂组件以及过滤器组件,水杯10的顶面部分朝下凹陷形成有回水腔11,回水腔11的腔口处设有滤网,过滤器组件贯穿滤网并延伸至回水腔11内,喷臂组件安装于水杯10顶面的未凹陷区域,洗涤泵连通回水腔11和喷臂组件;洗碗机工作时,喷臂组件喷水对内胆组件内的餐具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水伴随残渣一起到达滤网处,一部分水直接通过滤网进入回水腔11,另一部分水以及残渣经过过滤器组件后进入回水腔11,完成清洗的水在回水腔11汇集后,经出水口111被吸入洗涤泵,再从洗涤泵进入喷臂组件后再次从喷臂组件喷出,完成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微过滤器30的周面上围设有滤网,洗碗水进入微过滤器30后,在循环进入洗涤泵的过程中,残渣会被滤网过滤从而留在微过滤器30内部;当洗碗水进入排水工况时,残渣会随洗碗水一起从微过滤器30底部的排水孔排出。在洗碗水循环的过程中,部分残渣会吸附在滤网上导致在排水工况无法被正常排出,而残渣的吸附位置通常为微过滤器30邻近出水口111的位置,若不分散残渣的吸附,会导致残渣在微过滤器30单一位置的吸附量约积约多,从而造成微过滤器30部分堵塞,影响微过滤器30的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在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设置导流片31,并使导流片31的导向面311倾斜朝上,导流片31至少为一个,优选为多个。导向面311用以承受水流的冲击并将水流的冲力转换为沿横向的推力。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口111通常开设于回水腔11侧壁的下端,以充分抽吸回水腔11中的水。在洗涤泵从出水口111吸水的过程中,回水腔11内的水在纵向上朝下流动的同时,也在横向上朝出水口111所在的一侧流动,水流朝下流动的分流作用于倾斜的导向面311,对导向面311产生推力,该推力在导向面311的分解作用下会形成横向的分力,该分力会沿横向推动导流片31,由于导流片31连接于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且该分力与微过滤器30连接导流片31的部分相切,因此该分力会一并推动微过滤器30整体旋转。旋转的微过滤器30能改变邻近出水口111的部位,间接使残渣分散在微过滤器30的不同部位上,即避免了残渣在单个部位集中,从而避免微过滤器30局部堵塞,以便于残渣的清理,提高洗碗机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导流片31还能对流向出水口111的水流形成阻力作用,以降低水进入出水口111的速度,从而避免回水腔11中出水口111处的液面相比其他位置过快降低导致,即使得回水腔11内液面的降低速度更均衡,以避免出水口111处的液面在出水过程中过快低于出水口111的上边缘,从而防止空气经出水口111进入洗涤泵导致进入喷臂组件的水流和水压减小,以提高洗碗机的整体洗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组件通过在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设置导流片31,并使导流片31的导向面311呈倾斜朝上设置,从而在洗碗机工作过程中,出水口111通常开设于水杯10侧壁的下端,洗涤泵工作时,回水腔11内的水在纵向上朝下流动同时在横向上朝出水口111所在的一侧流动,朝下流动的分流作用于倾斜的导向面311并对导流片31产生一个横向的分力,从而推动微过滤器30整体旋转,提高微过滤器30的旋转效果。旋转的微过滤器30能避免残渣在单个部位集中吸附,从而便于残渣的清理,提高残渣的清理效果。此外,导流片31能对水流形成阻力,从而减少水流流经出水口111的速度,避免出水口111处的液面过快低于出水口111的上边缘,从而防止空气经出水口111进入洗涤泵,以避免进入喷臂的水流和水压减小,提高洗碗机的洗涤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导流片31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微过滤器3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片31的数量至少为3个,多个导流片31沿微过滤器3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处于同一高度,且多个导流片31的导向面311及倾斜角度相同。由于多个导流片31均连接于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因此,水流沿横向的分力均与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相切,进一步增大了对微过滤器30的推力,从而更便于微过滤器30的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面311与所述微过滤器30的轴心形成的夹角为10°至80°。在本实施例中,为使朝下的水流与导流片31的导向面311有足够的作用面积,同时能在横向上产生足够的分力,导向面311应有合理的倾斜角度,以更顺利地借助水流推动微过滤器30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微过滤器30包括柱状支架32及环设于所述柱状支架32外周壁的固定环33,所述导流片31固定于所述固定环33。在本实施例中,柱状支架32包括两沿轴向相对的支架环,以及连接两支架环的多个连接条,相邻两连接条之间形成过水孔,过滤网设于过水孔处。固定环33位于两支架环之间,并与各个连接条形成连接,用以为导流片31提供安装位;导流片31连接于固定环33,既使得导流片31能具有足够的数量,又减少固定环33对过水孔的占用面积,以使微过滤器30有足够的过水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片31与所述固定环33一体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片31与固定环33一体成型设置,能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水杯10组件,该水杯10组件包括水杯10、洗涤泵和一种过滤器组件,该过滤器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水杯10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水杯10内形成有朝上敞口的回水腔11,所述回水腔11的侧壁下端开设有与所述洗涤泵连通的出水口111。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出水口11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微过滤器30的外周面相切。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口111的开口方向与微过滤器30的外周面相切,能使回水腔11的水在沿横向流向出水口111的过程中更多地作用在连接于微过滤器30外周壁的导流片31上,从而更顺利地推动微过滤器30整体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所述出水口111的开口方向上,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导流片31的导向面311背离所述出水口111。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片31的导向面311在出水口111的开口方向上背离出水口111,能使向下的分流在导向面311上产生的横向的分力,与横向的分流对导向面311的作用力朝向同一方向,朝同一方向的两个力能更有效地推动微过滤器30旋转,提高微过滤器30的旋转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水杯10组件还包括清洗水路,所述回水腔11的侧壁还开设有与所述清洗水路连通的清洗入口112,所述清洗入口112朝向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微过滤器30。在本实施例中,清洗水路用于冲洗微过滤器30,以清理吸附于微过滤器30的过滤网上的残渣,实现对微过滤器30的清洁,以提高微过滤器30滤网的使用寿命。清洗水路的水可为外部水源供水,也可循环利用回水腔11内的水,清洗水路的水经清洗入口112进入回水腔11并喷向微过滤器30,由于微过滤器30实现了在回水腔11内的旋转,因此,清洗水路可通过微过滤器30自身的旋转来增加对微过滤器30的冲洗面积,从而提高冲洗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回水腔11的侧壁还开设有抽水口113,清洗水路可包括水驱动装置,所述水驱动装置的进水口102与所述抽水口113连通,所述水驱动装置的出水口111与所述清洗入口112连通,以使所述回水腔11内的水经所述抽水口113流出,并通过所述清洗入口112喷回所述回水腔11。
在本实施例中,水驱动装置可包括抽水部与送水部,抽水部用于从抽水口113抽出回水腔11内的水,送水部用于将抽出的水从清洗入口112喷回回水腔11,以冲洗安装于回水腔11的微过滤器30。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回水腔11的内壁同时开设有出水口111、清洗入口112及抽水口113,相比现有技术中水从出水口111流出后再分流至清洗入口112的做法,本实施例能避免进入喷臂组件的水因被分流而导致水量和水压减小,以提高洗碗机的清洗效果;同时还能使水驱动装置的安装位置不依赖于洗涤泵的位置,使水驱动装置具有更多的安装空间,以充分利用洗碗机内胆下方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水杯10组件通过在回水腔11的侧壁开设抽水口113及清洗入口112,并通过水驱动装置将回水腔11的水通过抽水口113抽出后再通过清洗入口112喷回回水腔11,由此,可对安装于回水腔11的微过滤器30进行清洗,避免将洗涤泵的水分流,从而提高了洗涤泵水流的水量和水压,同时还扩大了水驱动装置的安装范围,提高了洗碗机安装空间的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水驱动装置包括加压泵50,所述加压泵50包括抽水端51及送水端52,所述抽水端51与所述抽水口113连通,所述送水端52与所述清洗入口1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加压泵50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泵轮,抽水端51位于壳体的端壁,送水端52位于壳体的周壁,以使加压泵50从抽水口113抽水后直接将水送至清洗入口112,简化了水驱动装置的结构,从而简化了水杯10组件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加压泵50邻近所述清洗入口112设置,所述水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抽水口113与所述抽水端51的连接管60。在本实施例中,加压泵50的送水端52直接与清洗入口112相接,而加压泵50的出水端则通过连接管60与抽水口113连通。将加压泵50邻近清洗入口112设置,能有效减少水从加压泵50流至清洗入口112的流径,从而使水流进回水腔11时能保持足够的动力,以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清洗入口112的截面宽度自所述回水腔11外朝内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清洗入口112沿纵向延伸,且清洗入口112的横截面宽度自外朝内呈渐缩设置,可通过限制清洗入口112的形状来减小通过清洗入口112的进水面积,从而增大进水动能;同时,清洗入口112沿纵向延伸,还能保持水流在纵向上对微过滤器30的冲洗面积,以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水杯10组件还包括嵌设于所述清洗入口112的导流件70,所述导流件70具有过水通道71,所述过水通道71的截面宽度自所述回水腔11外朝内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流件70用以通过减少流经清洗入口112的进水面积来增加进水压力,以进一步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水杯10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回水腔11的微过滤器30,开设有所述清洗入口112的回水腔11内壁朝向所述回水腔11内部凸出。在本实施例中,回水腔11内壁开设有清洗入口112的部分朝向回水腔11的内部凸出,可减少清洗入口112与微过滤器30的间距,从而使水流从清洗入口112喷出后更快地作用于微过滤器30,减少被回水腔11内的水扰流的时间,以进一步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微过滤器30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回水腔11,所述清洗入口112的开口方向偏离所述微过滤器30的轴心。在本实施例中,微过滤器30可旋转安装于回水腔11内,可使微过滤器30改变朝向清洗入口112的部位,从而增加清洗入口112的水流对微过滤器30的喷洗位置与喷洗面积。清洗入口112的开口方向偏离微过滤器30的轴心,可使清洗水流在作用于微过滤器30时,产生经过微过滤器30外周壁切线方向的分力,从而推动微过滤器30旋转,即使得清洗入口112的水流在冲洗微过滤器30的同时还能通过推动微过滤器30旋转来增加清洗面积,提高了清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回水腔11的侧壁还开设有出水口111,所述抽水口113远离所述出水口11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抽水口113远离出水口111设置,能避免出水口111与抽水口113同时吸水时出现抢水现象。若抽水口113邻近出水口111,则抽水口113与出水口111处的液面会过快降低,导致该处的液面过快低于抽水口113与出水口111的上边缘,从而空气会进入洗涤泵与加压泵50,导致洗涤水流和清洗水流的水压降低。因此,将抽水口113远离出水口111设置,能避免空气进入洗涤泵或加压泵50,以提高洗碗机的洗涤效果和微过滤器30的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入口11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出水口111的开口方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清洗入口112与出水口111位于微过滤器30轴心的两侧,清洗入口112喷水,出水口111吸水,清洗入口112的清洗水流会推动微过滤器30旋转,流向出水口111的水流也会推动微过滤器30沿同一个周向旋转,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微过滤器30的旋转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3所示,回水腔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水孔114;微过滤器30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水孔114连通的第二排水孔33;所述水杯10组件还包括封堵盖80,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排水孔33。
在本实施例中,微过滤器30的周面上形成过水孔并环设有过滤网,微过滤器30的底部呈盘状设置并开设有第二排水孔33,可以理解的是,残渣不能通过过滤网但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孔33及第一排水孔114。在洗涤过程中,封堵盖80关闭第二排水孔33,以防止残渣通过第二排水孔33流向回水间隙40,并最终流进洗涤泵对洗涤泵造成污染。在排水过程中,封堵盖80打开第二排水孔33,以使残渣通过第二排水孔33流向第一排水孔114并最终排出洗碗机,在此过程中,由于洗涤泵不工作,因此残渣不会进入洗涤泵,从而能有效减少对洗涤泵的污染。封堵盖80可通过人为施加外力来打开或关闭第二排水孔33,也可在洗涤或排水过程中在浮力或水流压力的作用下自动打开或关闭第二排水孔33。
本实用新型水杯10组件通过在微过滤器30的第二排水孔33处设置封堵盖80,封堵盖80可在洗碗机洗涤过程中关闭第二排水孔33,以防止微过滤器30内的残渣从第二排水孔33进入回水间隙40并进一步进入洗涤泵造成污染;在排水过程中,封堵盖80打开第二排水孔33,以使微过滤器30内的残渣从第二排水孔33流出,并进一步从第一排水孔114排出回水腔11,由此,减少了对洗涤泵的污染。
进一步地,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封堵盖80设于所述微过滤器30的下方,所述封堵盖80可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以关闭所述第二排水孔33。在本实施例中,封堵盖80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封堵盖80在水中可上浮,将封堵盖80设于微过滤器30的下方,即设于第二排水孔33的下方,使得封堵盖80可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动以关闭第二排水孔33。可以理解的是,在洗碗机的洗涤工况中,在回水腔11的水被洗涤泵抽完之前,回水腔11的底部始终有水且液面保持高于第二排水孔33,即封堵盖80在浮力的作用下保持关闭第二排水孔33;在实际应用中,回水腔11出水口111的位置高于第二排水孔33,以防止液面低于第二排水孔33导致封堵盖80的高度不足以关闭第二排水孔33。在洗碗机的排水工况中,第一排水孔114的位置低于第二排水孔33,回水腔11内的水整体朝下流向第一排水孔114,朝下流动的水对封堵盖80形成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大于封堵盖80在水中的浮力,因此封堵盖80会下降以打开第二排水孔33,此时微过滤器30内的残渣会随水流一起从第一排水孔114流出并直接流向第一排水孔114,最终从第一排水孔114排出。由此,使得封堵盖80在洗涤工况下在浮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第二排水孔33,且在排水工况中自动打开第二排水孔33,从而有效控制残渣的排放,提高了水杯10组件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11至13所示,所述微过滤器30的底部设有限位柱34,所述限位柱34朝下凸出于所述微过滤器30的底面,所述第二排水孔33邻近所述限位柱34并沿所述限位柱34的周向延伸,所述封堵盖80呈环状设置并套设于所述限位柱3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水孔33环绕限位柱34延伸,第二排水孔33的内壁与限位柱34的外周壁连接有连接筋,呈环状设置的封堵盖80套设于限位柱34,可在横向上对封堵盖80形成限位作用。由于在洗涤过程中,洗涤泵会对回水腔11内的水形成横向上的吸力,而封堵盖80密度较小,即质量较小,为防止封堵盖80随水流一起沿横向移动从而发生错位,将封堵盖80套设于限位柱34,可有效防止封堵盖80在横向上的移动,从而使得封堵盖80稳定地将第二排水孔33关闭。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限位柱34连接于所述水杯10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34可直接连接于水杯10的底壁,也可通过其它结构间接连接于水杯10的底壁。将限位柱34连接于水杯10的底部,可防止在排水过程中封堵盖80下降后脱离限位柱34,从而有效限位封堵盖80的活动空间,提高了水杯10组件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水杯10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水杯10底部的转轴90,所述限位柱34的下端壁开设有轴孔341,所述转轴90与所述轴孔341可旋转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柱34朝上延伸,以增加轴孔341的深度,从而增加转轴90与轴孔341的配合面积,提高配合的稳定性。限位柱34与转轴90可旋转配合,使得微过滤器30整体可旋转安装于回水腔11中,以实现微过滤器30在洗涤过程中的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水杯10的底部凹设有过水槽12,所述第一排水孔114开设于所述过水槽12的底部,所述转轴90连接于所述过水槽12的底部,所述微过滤器30的底壁盖设于所述过水槽12的槽口,所述封堵盖80位于所述过水槽12内。在本实施例中,过水槽12的槽口上侧形成回水腔11的第一腔体115,过水槽12的槽口下侧形成回水腔11的第二腔体116,微过滤器30安装于第一腔体115,第二排水孔33与过水槽12的槽口相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出水口111开设于回水腔11的侧壁,因此出水口111的位置高于过水槽12的槽口,也就是说,在洗涤过程中,过水槽12内始终保持有水,从而位于过水槽12内的封堵盖80始终保持浮动于过水槽12槽口的状态,即始终保持关闭位于过水槽12槽口处的第二排水孔33的状态,从而使得封堵盖80能在洗涤过程中更加稳定地关闭第二排水孔33。在实际应用中,过水槽12的槽口边缘优选朝上延伸形成挡水凸台122,挡水凸台122的上端抵接于微过滤器30的底端,从而既能使过水槽12内的液面更加接近微过滤器30底部的第二排水孔33,以使封堵盖80更有效地关闭第二排水孔33,又能减少微过滤器30底部与回水腔11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微过滤器30旋转的摩擦阻力,以使微过滤器30的旋转更加顺利。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过水槽12的底部开设有排水槽121,所述转轴90连接于所述排水槽121的底壁,所述第一排水口开设于所述排水槽121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过水槽12与排水槽121共同形成第二腔体116,第一排水孔114开设于排水槽121的侧壁,以腾出排水槽121的底壁,为转轴90提供安装空间。排水槽121能为第一排水孔114与第二排水孔33之间提供更多的过水空间,使得残渣能更充分地随水流流出第二排水孔33。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排水孔114贯通所述过水槽12的底壁与所述过水槽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孔114开设于排水槽121的侧壁并沿横向或倾斜方向延伸形成排水通道200,排水通道200靠近排水槽121的一端位于过水槽12底壁的下方,因此排水通道200可朝上贯通过水槽12的底壁以直接与过水槽12连通,从而避免排水过程中下降的封堵盖80盖住排水槽121的槽口导致水无法正常排出,以提高水杯10组件排水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1至13所示,所述水杯10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排水孔114连通的排水泵100。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泵100用以在排水过程中将水从第一排水孔114抽出,提高排水效率。同时排水泵100工作时能在回水腔11底部形成整体朝下的负压,使得封堵盖80更快地下降以打开第二排水孔33。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如图14至16所示,所述回水腔11的内壁朝向所述微过滤器30凸设有导流凸起110,以将绕所述回水间隙40流动的水流导向所述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
在本实施例中,回水腔11的内壁开设有出水口111,洗涤泵通过出水口111抽吸回水腔11内水的过程中,回水腔11内部分水流会围绕回水间隙40流动形成涡流,涡流可以是由微过滤器30旋转造成的,也可以是由出水口111的开口方向造成的。绕回水间隙40流动的水流通常会与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相切,从而无法对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造成有效的冲击。导流凸起110位于回水间隙40中,绕回水间隙40流动的水在流经导流凸起110时会改变流向,改变流向的水流至少部分作用于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从而对微过滤器30的过滤网造成冲击,以对吸附于过滤网上的残渣形成冲洗,实现对微过滤器30的清洗。导流凸起110的横截面形状可呈三角形、梯形或矩形等形状,只需满足能将绕回水间隙40流动的水流导向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即可。导流凸起110的数量可为多个,且多个导流凸起110可沿回水腔11内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在多个位置将水流导向微过滤器30周向上的不同部位,增加对微过滤器30的冲洗面积,从而提高清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会设置有帮助微过滤器30旋转的导流片31,由于导流片31也位于回水间隙40,为避免导流凸起110阻碍导流片31的旋转,导流凸起110应位于导流片31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水杯10组件通过在回水腔11的内壁设置导流凸起110,以将绕回水间隙40流动的水流导向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由此,可使水流冲击微过滤的外周壁,并对微过滤器30的滤网上的残渣进行冲洗,以便对微过滤器30的清理,从而不需要另外设置加压泵50即可冲洗微过滤器30,简化了洗碗机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所述导流凸起110包括与所述回水间隙40的水流方向相向的导流面120,所述导流面120自所述回水腔11的内壁向所述微过滤器30延伸,以使所述导流面120与所述微过滤器30外侧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以增加经过所述导流面120与所述微过滤器30所围成区域水流的流速。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面120与流经导流凸起110的水流方向相向,且导流面120自水杯10的内侧壁朝靠近微过滤器30的方向倾斜延伸,由此,能使得流经导流面120的水流方向与导流面120的延伸方向形成钝角,从而避免水流经导流面120改变流向后动能减小,即保证改变流向后的水流能保持足够的动能去冲洗微过滤器30,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清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所述导流面120呈内凹的弧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呈内凹的弧面设置的导流面120能使水流流向的改变更加自然流畅,以进一步减少水流在改变流向过程中的动能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清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所述导流凸起110还包括连接所述导流面120与所述回水腔11内壁的连接面130,所述导流面120与连接面130夹合形成导流角。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凸起110由导流面120与连接面130夹接形成,以减少导流凸起110的整体体积,从而减少导流凸起110对回水间隙40空间的占用。导流面120与连接面130夹合形成导流角,能增加水流流经导流角后改变了流向的流量,即增加冲洗微过滤器30的水的流量,以进一步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清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角与所述微过滤器30外周壁的间距大于0至小于或等于5mm。在本实施例中,回水间隙40的宽度通常为10mm,贴近微过滤器30的水流绕回水间隙40流动的流速更快,因此,将导流角与微过滤器30外周壁的间距设置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5mm,可使导流角更加靠近微过滤器30,从而使经导流角改变流向后的水流的流速更快,以具备更多的动能冲击微过滤器30,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清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回水腔11的侧壁还开设有出水口111,所述导流凸起110邻近所述出水口11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洗涤泵与出水口111连通,在出水过程中,邻近出水口111的水流流速更大,因此,将导流凸起110设置在邻近出水口111的位置,可使经导流凸起110改变流向后的水流的流速也相应更块,从而冲洗微过滤器30的水流的动能更高,进一步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微过滤器30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回水腔11。在本实施例中,回水腔11内的水在出水过程中可以是在微过滤器30的旋转下形成绕回水间隙40流动的涡流,而经导流凸起110改变流向后冲洗微过滤器30的水流在撞击微过滤器30时也可促进微过滤器30的旋转,只需满足改变流向后的水流方向偏离微过滤器30的轴心即可。可旋转的微过滤器30可在旋转过程中改变与导流凸起110相对的部位,从而使得改变流向后的水能冲洗微过滤器30更多的部位,提高对微过滤器30的冲洗面积,以提高对微过滤器30整体的冲洗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6所示,所述出水口11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相切。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口111的开口方向与微过滤器30的外周壁相切,能增加出水过程中水流绕回水间隙40形成涡流的流势,从而提高形成涡流的水流的流速,以提高经导流凸起110改变流向后的水流的流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面130自所述回水腔11的内壁向所述微过滤器30延伸,以使所述连接面130与所述微过滤器30外侧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面130可呈与导流面120关于导流角的中线对称的斜面设置,以使连接面130能在水流形成的涡流的方向相反的情况下也能起到导流作用,即减少了导流凸起110的应用条件,提高水杯10的整体实用性。在实际应用中,水流形成涡流的方向与出水口111的开口方向及微过滤器30上导流片31的倾斜方向有关,将连接面130设置为能起导流作用的斜面,可降低生产过程中对出水口111开口方向及导流片31倾斜方向的要求,便于水杯10组件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导流凸起110与水杯10一体设置,以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水杯10的底部具有第一排水孔114及与所述第一排水孔114连通的排水通道200,所述排水通道200自与所述第一排水孔114的相接处朝下倾斜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孔114可开设于水杯10的底壁,也可开设于水杯10的侧壁下端,只需满足水杯10底部的水可通过第一排水孔114完全排出即可。排水通道200与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15°至90°,以使排水通道200内的水能在重力的作用下朝下流动。为合理利用内胆底板下方的空间,并减少水杯10组件的整体高度,排水通道200的远离第一排水孔114的一端可位于水杯10组件的一侧,从而提高内胆底板下方,即水杯10组件一侧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水杯10通过使排水通道200朝下倾斜设置,避免了应排水通道200排水不彻底而使洗碗水回流至水杯10底部造成洗碗水在水杯10内的残留,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排水通道200朝下倾斜延伸,而不是竖直延伸,能减少水杯10的整体高度,有效利用水杯10外围横向上的空间,从而能使水杯1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洗碗机整体所在安装空间的空间利用率更高。
进一步地,如图17和18所示,所述水杯10具有回水腔11,所述第一排水孔114开设于所述回水腔11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回水腔11可为单个腔体,也可为多个沿纵向相接的腔体,若回水腔11为单个腔体,则第一排水孔114开设于回水腔11侧壁的下端;若回水腔11为多个腔体,则第一排水孔114开设于最底部腔体的侧壁的下端。将第一排水孔114开设于回水腔11的侧壁,即使得第一排水孔114的开口方向朝横向设置,由此使得排水通道200与回水腔11的侧壁连接,可减少排水通道200与水杯10的总高度,从而减少水杯10组件的整体高度。
进一步地,如图17和18所示,所述回水腔11包括第一腔体115及凹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5底壁的第二腔体116,所述第一排水孔114开设于所述第二腔体116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洗碗机排水时,水可先从第一腔体115流经第二腔体116再从第一排水孔114排出,由此,可避免回水腔11内远离第一排水孔114的位置的水因离第一排水孔114过远而难以排出,从而促进充分排水。
进一步地,如图17和18所示,所述第一排水孔114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腔体116的底壁平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孔114的下边缘与第二腔体116的底壁平齐,从而避免第二腔体116底部的水无法正常排出,进一步促进了水的充分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所述排水通道200与所述第二腔体116底壁的相接处呈圆滑过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排水孔114的下边缘与第二腔体116的底壁平齐,因此,与第一排水孔114相接的排水通道200也与第二腔体116的底壁平齐,且排水通道200与第二腔体116的底壁在相接处呈圆滑过渡,使得第二腔体116内的水能更充分更顺利地流入排水通道200,进一步促进了水的充分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17和18所示,所述水杯10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排水通道200连通的排水泵100。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泵100用以在排水过程中将水从第一排水孔114抽出,提高排水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7和18所示,所述排水泵100包括泵壳101,所述泵壳101开设有与所述排水通道200连通的进水口102,所述泵壳101的内壁凸设有邻近所述进水口102的挡水环103。进水口102与排水通道200相接,挡水环103沿进水口102的周向延伸,用以减少水从排水泵100内回流至排水通道200中,提高排水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泵100包括泵壳101,所述泵壳101开设有排水出口104,所述排水出口104开设于所述泵壳101的上端。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排水泵100对水的泵送力度,排水泵100工作时,应先将泵壳101内的空气排出,将排水出口104开设于泵壳101的上端,可优先将位于液面上方的空气排出,从而提高排水泵100的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洗碗机,该洗碗机包括一种水杯10组件,该水杯10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洗碗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杯组件,应用于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杯组件包括:
水杯,所述水杯具有回水腔,所述回水腔的侧壁开设有抽水口及清洗入口;
水驱动装置,所述水驱动装置的进水口与所述抽水口连通,所述水驱动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洗入口连通,以使所述回水腔内的水经所述抽水口流出,并通过所述清洗入口喷回所述回水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驱动装置包括加压泵,所述加压泵包括抽水端及送水端,所述抽水端与所述抽水口连通,所述送水端与所述清洗入口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泵邻近所述清洗入口设置,所述水驱动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抽水口与所述抽水端的连接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入口的截面宽度自所述回水腔外朝内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杯组件还包括嵌设于所述清洗入口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具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的截面宽度自所述回水腔外朝内的方向上呈渐缩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杯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回水腔的微过滤器,开设有所述清洗入口的回水腔内壁朝向所述回水腔内部凸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过滤器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回水腔,所述清洗入口的开口方向偏离所述微过滤器的轴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腔的侧壁还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抽水口远离所述出水口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入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出水口的开口方向相同。
10.一种洗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水杯组件。
CN201821961633.9U 2018-11-26 2018-11-26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Active CN209301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1633.9U CN209301059U (zh) 2018-11-26 2018-11-26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1633.9U CN209301059U (zh) 2018-11-26 2018-11-26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1059U true CN209301059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4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1633.9U Active CN209301059U (zh) 2018-11-26 2018-11-26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10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0164A (zh) * 2020-01-20 2020-04-07 烟台大学 一种旋转水流冲刷式洗碗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60164A (zh) * 2020-01-20 2020-04-07 烟台大学 一种旋转水流冲刷式洗碗机
CN110960164B (zh) * 2020-01-20 2023-04-18 烟台大学 一种旋转水流冲刷式洗碗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5237B (zh) 水槽式清洗机
CN209301058U (zh)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N107997715A (zh) 洗碗机上的隔渣排渣装置及洗碗机
CN108498048A (zh) 一种脉冲式洗碗机供水系统
CN209301059U (zh)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N209377515U (zh)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N209377516U (zh) 过滤器组件、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N209564095U (zh) 一种清洗机
CN109394117A (zh) 一种喷淋臂及应用有该喷淋臂的清洗机
CN104178971B (zh) 离心式脱洗一体洗衣机
CN201106118Y (zh) 泵式双桶洗衣机
CN112244670B (zh) 一种果蔬清洗机
CN206120270U (zh) 水槽式清洗机的箱体结构
CN209733911U (zh) 水杯、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N213993483U (zh) 一种清洗机
CN116570199A (zh) 一种清洗机
CN209450472U (zh) 洗碗机
CN210631180U (zh) 一种洗碗机
CN109717803B (zh) 一种用于清洗机的渣篮结构以及应用有该渣篮结构的清洗机
CN204138930U (zh) 离心式脱洗一体洗衣机
CN109394116B (zh) 一种喷淋臂及应用有该喷淋臂的清洗机
CN208551711U (zh) 清洗装置的水循环结构和清洗装置
CN205369471U (zh) 节水马桶
CN213216795U (zh) 一种喷淋臂及应用有该喷淋臂的泵水机构
CN219070184U (zh) 用于清洗机的喷淋臂及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7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20 Beijiao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