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8969U - 一种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8969U
CN209298969U CN201822169700.XU CN201822169700U CN209298969U CN 209298969 U CN209298969 U CN 209298969U CN 201822169700 U CN201822169700 U CN 201822169700U CN 209298969 U CN209298969 U CN 209298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output
connect
voltag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697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697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8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8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8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组件、电能控制器以及连接器;太阳能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输出电能;所述电能控制器包括电能控制模块、低压输出端和高压输出端,所述电能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电能进行控制,低压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连接低压电池,并将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能提供至所述低压电池,高压输出端与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连接高压电池,并将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能提供至所述高压电池;连接器用于连接太阳能组件与电能控制器。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光纤芯线束传输太阳光输出电能有限、光能转换效率较低且成本高昂以及充电装置只能对高压电池进行充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充电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光是一种可持续的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组件,尤其是薄膜太阳能组件(PV),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出现一种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太阳能采集板、光纤芯线束、太阳能光伏电池以及电能控制器,其中利用光纤芯线束连接太阳能采集板和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能光伏电池连接电能控制器,电能控制器对太阳能光伏电池输出的电能进行控制以对电能控制器连接的负载进行充电。这种太阳能充电装置,利用光纤芯线束传输太阳光,具有小型化,有效传输距离远,方便铺设等优点,但其也具有输出电能有限,光能转换效率较低,光纤芯线束成本高昂等缺点。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充电装置只能对高压电池进行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光纤芯线束传输太阳光输出电能有限、光能转换效率较低且成本高昂以及充电装置只能对高压电池进行充电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太阳能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输出电能;
电能控制器,包括:
电能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电能进行控制;
低压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连接低压电池,并将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能提供至所述低压电池;以及
高压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连接高压电池,并将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能提供至所述高压电池;以及
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太阳能组件与所述电能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装置包括连接器,连接器用于连接太阳能组件和电能控制器,利用连接器直接将太阳能组件连接至电能控制器,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光纤芯线束连接太阳能采集板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并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与电能控制器连接的方案,能够提高太阳光的输出电能、提高光能转换效率并降低成本;另外,设置了高压输出端和低压输出端,能够为待充电设备的低压电池和高压电池提供电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高压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组件100、电能控制器200以及连接器300。太阳能组件100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输出电能。电能控制器200用于对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能进行控制。连接器300用于连接太阳能组件100与电能控制器200。
具体的,太阳能组件100为薄膜太阳能组件。
具体的,连接器300为MC4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包括连接器,连接器用于连接太阳能组件和电能控制器,利用连接器直接将太阳能组件连接至电能控制器,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光纤芯线束连接太阳能采集板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并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与电能控制器连接的方案,能够提高太阳光的输出电能、提高光能转换效率并降低成本。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如图2所示,电能控制器200,包括:电能控制模块201、低压输出端202以及高压输出端203。电能控制模块201与连接器300连接,电能控制模块201用于对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能进行控制。低压输出端202与电能控制模块201连接,低压输出端202用于连接低压电池,并将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能提供至低压电池。高压输出端203与电能控制模块201连接,高压输出端203用于连接高压电池,并将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能提供至高压电池。
具体的,电能控制模块201用于将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压调控为:在低压输出端202输出的电压为低压电池需要的输入电压,并在高压输出端203输出的电压为高压电池需要的输入电压。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低压输出端和高压输出端,能够为待充电设备(例如车辆)的低压电池和高压电池提供电能。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如图3所示,电能控制器200,还包括:负载输出端204。负载输出端204与电能控制模块201连接,负载输出端204用于连接负载。
具体的,电能控制模块201还用于将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压调控为:在负载输出端204输出的电压为负载输出端204连接的负载需要的输入电压。
其中,负载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宝等。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负载输出端,能够为负载提供电能。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如图4所示,电能控制模块201包括:低压控制模块2011以及高压控制模块2012。低压控制模块2011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输入端与连接器300连接,输出端与低压输出端202、负载输出端204连接。低压控制模块2011用于对低压电池以及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传输电能,换言之,低压控制模块2011用于将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压调控为低压电池及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需要的输入电压。高压控制模块2012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输入端与连接器300连接,输出端与高压输出端203连接。高压控制模块2012用于对高压电池传输电能,换言之,高压控制模块2012用于将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压调控为高压电池需要的输入电压。
具体的,低压控制模块2011为DC-DC模块。
本实施例,设置控制高压输出端、低压输出端、负载输出端输出电能的高压控制模块和低压控制模块,对高压输出端、与低压输出端和负载输出端分别进行控制,便于对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能进行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高压控制模块2012可以包括:三相谐振(LLC)电路、交错BOOST电路以及控制单元。三相谐振电路用于对所述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压进行第一级升压;交错BOOST电路与所述三相谐振电路级联,所述交错BOOST电路用于对所述三相谐振电路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以对所述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压进行第二级升压;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相谐振电路与所述交错BOOST电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三相谐振电路及所述交错BOOST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的电压进行两级升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元件与第二控制元件;其中,第一控制元件与所述三相谐振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所述三相谐振电路;第二控制元件与所述交错BOOST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所述交错BOOST电路。如此,利用两个控制元件分别控制三相谐振电路和交错BOOST电路,方便控制。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高压控制模块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高压控制模块2012,包括:三相谐振(LLC)电路、交错BOOST电路20、第一控制元件70以及第二控制元件80。即,上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元件70以及第二控制元件80。
其中,三相谐振电路包括:三组场效应管41、42、43,三组子谐振电路(LLC)51、52、53,三个变压器T2、T3、T4,三组二极管61、62、63以及第三电容C9。
三组场效应管41、42、43中每组场效应管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其中,第一场效应管包括第一源极、第一漏极以及第一栅极,第一漏极连接正输入端,第二场效应管包括第二源极、第二漏极以及第二栅极,第二漏极连接第一源极,第二源极连接负输入端。具体的,第一组场效应管41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4和第二场效应管Q5,其中,第一场效应管Q4包括第一源极、第一漏极以及第一栅极,第一漏极连接正输入端N+,第二场效应管Q5包括第二源极、第二漏极以及第二栅极,第二漏极连接第一源极,第二源极连接负输入端N-;第二组场效应管42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6和第二场效应管Q7,其中,第一场效应管Q6包括第一源极、第一漏极以及第一栅极,第一漏极连接正输入端N+,第二场效应管Q7包括第二源极、第二漏极以及第二栅极,第二漏极连接第一源极,第二源极连接负输入端N-;第三组场效应管43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8和第二场效应管Q9,其中,第一场效应管Q8包括第一源极、第一漏极以及第一栅极,第一漏极连接正输入端N+,第二场效应管Q9包括第二源极、第二漏极以及第二栅极,第二漏极连接第一源极,第二源极连接负输入端N-。
三组子谐振电路51、52、53中每组子谐振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二漏极,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每组子谐振电路中的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具体的,第一组子谐振电路51包括第一电感L6、第二电感L5和第一电容C6,第一电感L6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5的第二漏极,第二电感L5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6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5的另一端;第二组子谐振电路52包括第一电感L8、第二电感L7和第一电容C7,第一电感L8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7的第二漏极,第二电感L7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8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7的另一端;第三组子谐振电路53包括第一电感L10、第二电感L9和第一电容C8,第一电感L10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9的第二漏极,第二电感L9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0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9的另一端;谐振电路51、52、53中的第一电容C6、C7、C8的另一端相连接。
三个变压器T2、T3、T4中每个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每组子谐振电路中的第二电感的两端。具体的,变压器T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L5的两端;变压器T3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L7的两端;变压器T4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L9的两端。
三组二极管61、62、63中每组二极管包括两个二极管,其中每个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具体的,第一组二极管61中的二极管D9、D10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T2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第二组二极管62中的二极管D11、D12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T3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第三组二极管63中的二极管D8、D13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T4的两个输出端连接。
第三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9、D10、D11、D12、D8、D13的负极,第二端连接变压器T2、T3、T4的接地端。
交错BOOST电路20,包括: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三极管Q3、第二三极管Q2、第三场效应管Q10、第四场效应管Q11以及第四电容C5。其中,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9的第一端,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容C9的第二端,第三场效应管Q10的漏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四电感L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9的第一端,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Q3的发射极,第四场效应管Q11的漏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三场效应管Q10的源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11的源极,第四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11的源极,第四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
第一控制元件70包括六个控制端子CT4、CT5、CT6、CT7、CT8、CT9,正输出端子U1+以及负输出端子U1-。六个控制端子CT4、CT5、CT6、CT7、CT8、CT9分别与三组场效应管41、42、43包括的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连接,正输出端子U1+连接第三电容C9的第一端,负输出端子U1-连接第三电容C9的第二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在图5中与六个控制端子CT4、CT5、CT6、CT7、CT8、CT9,正输出端子U1+以及负输出端子U1-连接的位置标示了相同的符号。
第二控制元件80包括两个控制端子Ctr1、Ctr2,正输出端子Uout+以及负输出端子Uout-。两个控制端子Ctr1、Ctr2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正输出端子Uout+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10的源极,负输出端子Uout-连接第四电容C5的第二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在图5中与两个控制端子Ctr1、Ctr2,正输出端子Uout+以及负输出端子Uout-连接的位置标示了相同的符号。
具体的,第一控制元件70、第二控制元件80为微控制单元(MCU)。
具体的,上述场效应管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
具体的,上述变压器为高频隔离变压器。
具体实施时,通过谐振电感、变压器的激磁电感和谐振电容的高频谐振来实现场效应管的软开关工作,进而使得太阳能组件的输出电压由三相LLC电路和交错BOOST电路实现两级升压,将太阳能组件的输出电压升压到高压输出端连接的高压电池的充电电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利用三相LLC电路实现第一级升压,并利用交错BOOST电路实现第二级升压时,即利用三相LLC电路与交错BOOST电路级联实现升压功能时,三组场效应管41、42、43为主功率变换电路,主回路中变压器T2、T3、T4为升压变换元器件,依据变压器原理实现升压变压功能,并向高压输出端203连接的负载(例如,高压电池)传递功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高压控制模块2012,由太阳能组件100输出电压(N+、N-)到场效应管的桥臂上下端,第一控制元件70的控制端口CT4至CT9依据内部程序控制打开相应位,以控制对应连接的场效应管的导通及关断。由于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变压器的激磁电感为感性元件,电压及电流不能突变,所以可以通过程序控制时序实现软开关关断,充分提升场效应管效率,减小损耗,高频谐振隔离变压器T2、T3、T4升压后,经过三相合成输出,进一步减小纹波电压,提高电能质量,三相LLC电路输出的第一级输出电能以电压形式再输入交错BOOST电路,交错BOOST电路由单独的第二控制元件80控制,第二控制元件80通过与单独控制LLC回路的第一控制元件70通讯,实现监测变压器T2、T3、T4两侧工作状态,实现对两级回路输出的闭环控制,进一步提升电能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三相LLC电路与交错BOOST电路级联实现升压功能,三相LLC电路与交错BOOST电路分别由两个独立的控制元件进行控制,两个控制元件之间互相通讯控制变压器的工作状态,进而控制升压电能控制模块的工作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低压输出端连接车辆的低压电池,高压输出端连接车辆的高压电池,负载输出端连接负载,电能控制模块201用于:
在确定车辆处于驻车状态,且当太阳能组件的输出功率值大于预设功率值时,对高压电池进行充电,并当低压电池满电时,按照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的实际功率输出,当低压电池未满电时,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
在确定车辆处于驻车状态,且当输出功率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功率值时,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或驱动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
在确定车辆处于行车状态,且当输出功率值大于预设功率值时,与高压电池共同驱动高压电池连接的高压负载,并当低压电池满电时,按照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的实际功率输出,当低压电池未满电时,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当剩余功率值大于预设功率值时,对高压电池进行充电;其中,剩余功率值为输出功率值减去消耗功率值(高压负载的消耗功率值加上、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的消耗功率值或对低压电池充电的消耗功率值);
在确定车辆处于行车状态,且当输出功率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功率值时,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或驱动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
具体的,高压控制模块2012对高压电池进行充电;低压控制模块2011对低压电池进行充电;低压控制模块2011驱动负载输出端204连接的负载;低压控制模块2011按照负载输出端204连接的负载的实际功率输出。
具体的,高压电池为车辆的动力电池。
本实施例,能够根据车辆所处状态,对车辆的高压电池、低压电池、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提供电能,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采用最大功率追踪法(Maximum Power PointTracking,MPPT)控制太阳能组件的输出功率。
太阳能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其输出功率会随着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电池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太阳能组件可以工作在不同的输出电压,但只有工作在某一输出电压时,太阳能组件的输出功率才能达到最大值,该工作点称之为最大功率点。为了实现太阳能组件输出效率的最大化,最常用的方法是MPPT。
MPPT的实现方式可采用:采集太阳能组件的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对电能控制器的脉冲宽度调制(PWM)驱动信号占空比进行调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MPPT的实现方式采用本领域现有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采用MPPT算法保证太阳能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并降低硬件成本,当待充电设备为车辆时,无论是行车状态还是驻车状态,采用MPPT算法保证太阳能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保证对车辆提供的电能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太阳能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并输出电能;
电能控制器,包括:
电能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电能进行控制;
低压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连接低压电池,并将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能提供至所述低压电池;以及
高压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连接高压电池,并将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能提供至所述高压电池;以及
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太阳能组件与所述电能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控制器还包括:
负载输出端,与所述电能控制模块连接,用于连接负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输出端连接车辆的低压电池,所述高压输出端连接所述车辆的高压电池,所述负载输出端连接负载,所述电能控制模块用于:
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驻车状态,且当所述太阳能组件的输出功率值大于预设功率值时,对所述高压电池进行充电,并当所述低压电池满电时,按照所述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的实际功率输出,当所述低压电池未满电时,对所述低压电池进行充电;
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驻车状态,且当所述输出功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率值时,对所述低压电池进行充电或驱动所述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
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行车状态,且当所述输出功率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值时,与所述高压电池共同驱动所述高压电池连接的高压负载,并当所述低压电池满电时,按照所述负载输出端连接负载的实际功率输出,当所述低压电池未满电时,对所述低压电池进行充电,当剩余功率值大于所述预设功率值时,对所述高压电池进行充电;
在确定所述车辆处于所述行车状态,且当所述输出功率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功率值时,对所述低压电池进行充电或驱动所述负载输出端连接的负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控制模块包括:
低压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低压输出端、所述负载输出端连接,所述低压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压调控为所述低压电池及所述负载需要的输入电压;
高压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以及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高压输出端连接,所述高压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压调控为所述高压电池需要的输入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控制模块,包括:
三相谐振电路,用于对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压进行第一级升压;
交错BOOST电路,与所述三相谐振电路级联,所述交错BOOST电路用于对所述三相谐振电路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以对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压进行第二级升压;
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相谐振电路与所述交错BOOST电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三相谐振电路及所述交错BOOST进行控制以对所述太阳能组件输出的电压进行两级升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相谐振电路包括:
三组场效应管,每组场效应管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其中,第一场效应管包括第一源极、第一漏极以及第一栅极,所述第一漏极连接正输入端,第二场效应管包括第二源极、第二漏极以及第二栅极,所述第二漏极连接所述第一源极,所述第二源极连接负输入端;
三组子谐振电路,每组子谐振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漏极,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每组子谐振电路中的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
三个变压器,每个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每组子谐振电路中的所述第二电感的两端;
三组二极管,每组二极管包括两个二极管,其中每个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连接;
第三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两个二极管的负极,第二端连接变压器的接地端;
和/或,所述交错BOOST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以及第四电容,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三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四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发射极,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
和/或,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控制元件,与所述三相谐振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所述三相谐振电路;以及
第二控制元件,与所述交错BOOST电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所述交错BOOST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元件包括:六个控制端子、正输出端子、负输出端子,所述六个控制端子分别与所述三组场效应管包括的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连接,所述正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负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控制元件包括:两个控制端子、正输出端子、负输出端子,所述两个控制端子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正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负输出端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为高频隔离变压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MC4连接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最大功率追踪法控制所述太阳能组件的输出功率。
CN201822169700.XU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充电装置 Active CN209298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9700.XU CN209298969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9700.XU CN209298969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8969U true CN209298969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6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69700.XU Active CN209298969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89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2550A (zh) * 2022-06-14 2022-08-0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2550A (zh) * 2022-06-14 2022-08-0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0270B (zh) 一种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接入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5529925B (zh) 基于开关电感的Boost变换器
CN112072942A (zh) 一种改进型开关耦合电感准z源逆变器
CN209120060U (zh) 基于耦合电感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及电源系统
CN202997936U (zh) 一种高升压电路、太阳能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系统
CN106130352A (zh) 中间电流型双管正激微逆变器及其数字控制装置
CN102638164B (zh) 一种高升压电路、太阳能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系统
CN110086340B (zh) 一种耦合电感双向大变比dc-dc变换器
CN106026728A (zh) 一种光伏微型逆变器
CN109327136B (zh) 一种基于耦合绕组单元的三电平升压型直流变换拓扑
CN209088562U (zh) 一种最少开关的充放电限流电池组并联控制装置
CN104811075B (zh) 一种组合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209298969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109494841A (zh) 一种蓄电池充电装置主电路结构
CN107707010A (zh) 一种光伏充电电路系统
CN204696953U (zh) 一种适用于光伏发电的z源逆变器
CN110943617A (zh) 一种双开关型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结构
CN113410898B (zh) 一种双向逆变充电机的供电系统
CN109921674A (zh) 一种改进型Cockcroft-Walton单级可升压逆变电器
CN212367153U (zh) 一种改进型开关耦合电感准z源逆变器
CN213937521U (zh) 具有高低压输出的三级拓扑结构充电机
CN209419302U (zh) 一种太阳能控制器
CN204465446U (zh) 一种基于直流光伏模块的光伏发电系统拓扑结构
CN107395041A (zh) 高转换效率隔离型微型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02572B (zh) 一种功率路由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3

Address after: 101400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7, building 2, Olympic Village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13

Address after: 101400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