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8138U - 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8138U
CN209298138U CN201822218854.3U CN201822218854U CN209298138U CN 209298138 U CN209298138 U CN 209298138U CN 201822218854 U CN201822218854 U CN 201822218854U CN 209298138 U CN209298138 U CN 209298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photovoltaic module
mounting structure
adhesive tape
si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88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88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8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8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8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本体,连接本体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具有沿连接本体长轴延伸的通槽;通槽,为梯形槽结构,用于容纳光伏组件的侧边部,槽底的宽度略大于侧边部的厚度。本该技术方案通过梯形槽结构的通槽容纳并连接光伏组件,避免侧壁与光伏组件侧边部的胶带发生撕扯而破坏胶带与光伏组件的连接,侧壁能够与光伏组件上的胶带更加紧密的贴合,增强了安装结构和光伏组件连接后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安装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是承载件与太阳能电池芯片组成的复合结构,能够利用太阳辐射发电,并具有相关电流引出装置以及电缆的装置。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较高且应用广泛。
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在安装使用时需要通过安装结构将多个光伏组件安装在一起,或与外部固定装置例如背板、框架或支架等进行连接。目前使用的安装结构例如铝条,安装时,将光伏组件的侧边部敷贴结构胶或胶带,然后插入铝条的安装槽中,再通过铝条的连接部与相邻的铝条的连接部连接或与外部固定装置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能够增强光伏组件和胶带连接的可靠性,以及安装结构和胶带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安装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二连接部;
第二连接部,具有沿连接本体长轴延伸的通槽;
所述通槽,为梯形槽结构,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的侧边部,槽底的宽度略大于所述侧边部的厚度;所述两个侧壁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梯形槽结构的通槽容纳并连接光伏组件,在将光伏组件插入第二连接部的过程中,由于槽口的宽度较宽,通槽的侧壁(内壁)不会与光伏组件上侧边部的胶带发生触碰,从而避免侧壁与光伏组件侧边部的胶带发生撕扯而破坏胶带与光伏组件的连接,同时,侧壁能够与光伏组件上的胶带更加紧密的贴合,增强了安装结构和光伏组件连接后的可靠性,同时,光伏组件在插入通槽的时更加顺畅和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成本。在光伏组件安装的自动化生产中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槽为直角梯形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通槽的其中一个侧壁与槽底呈直角,当光伏组件的侧边部为近似直角时,使光伏组件的侧边部与槽底更易定位,从而安装结构在安装时定位更加准确,操作更加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壁,一侧壁与所述槽底的夹角的范围为95°≤θ1≤110°,另一侧壁与所述槽底的夹角范围为90°≤θ2≤1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一侧壁(内壁)与槽底的夹角范围在95度至110度的范围内,另一侧壁(内壁)与槽底的夹角范围在90度至110度的范围内,避免侧壁在外力作用下形变过大而发生损坏,同时,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槽口的宽度)大于敷贴胶带后光伏组件侧边部的厚度,既提升了使用时的可靠性,又满足了安装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的材料包括:铝合金或塑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外部连接单元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具有第二通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部可以与外部连接单元或相邻的安装结构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通槽可以插接或者卡接等,增加了安装结构的连接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槽,槽口面光或背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通槽的槽口面光或背光与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向互不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槽为矩形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通槽为矩形槽能够与外部连接单元的结构相适配,较快的完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本体材料延展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强度,成本较低,便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梯形槽结构的通槽容纳并连接光伏组件,在将光伏组件插入第二连接部的过程中,由于槽口的宽度较宽,通槽的侧壁(内壁)不会与光伏组件上的胶带发生触碰,从而避免侧壁与光伏组件侧边部的胶带发生撕扯而破坏胶带与光伏组件的连接,侧壁能够与光伏组件上的胶带更加紧密的贴合,增强了安装结构和光伏组件连接后的可靠性,同时,光伏组件在插入通槽的时更加顺畅和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在光伏组件安装的自动化生产中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组件与安装结构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单玻瓦光伏组件与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组件与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7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组件与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安装方法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安装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安装方法流程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伏组件与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在安装使用时需要通过安装结构将多个光伏组件安装在一起,或与外部固定装置例如框架或支架等进行连接。目前使用的安装结构例如铝条,安装时,将光伏组件的侧边部敷贴结构胶或胶带,然后插入铝条的安装槽中,在通过铝条的连接部与相邻的铝条的连接部连接或与外部固定装置连接。光伏组件的所要安装的侧边部一般为直角结构,铝条的安装槽与该侧边部相匹配,为矩形槽,为了使安装槽能够很好的与侧边部贴合,安装槽的侧壁(内壁)与光伏组件的侧边部的间隙较小,在将粘贴了胶带的侧边部插入铝条安装槽的过程中,胶带极易与安装槽的侧壁(内壁)发生触碰和粘接,此时,由于并未安装完成,所以在继续插入的过程中则会导致胶带撕扯并撕裂,破坏胶带与侧边部的连接,二者的粘结强度降低,即使最终安装完成,铝条和胶带、胶带和光伏组件之间的连接被破坏,降低了连接的可靠性,甚至会产生废品,增加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能够增强光伏组件和胶带连接的可靠性,以及安装结构和胶带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安装效率。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光伏组件20的安装结构,包括连接本体10,所述连接本体10包括:第二连接部12。
第二连接部12,具有沿连接本体10长轴延伸的通槽121。
所述通槽121,为梯形槽结构,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槽底122的宽度略大于所述侧边部21的厚度;所述两个侧壁123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向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光伏组件20包括但不限于双玻组件或单玻组件、以及其他材料的光伏组件等,一面面向太阳光光设置,另一面背向太阳光光设置,其中的一个侧边部或两个相对的侧边部21(光伏组件20的面光面的靠近边沿的部分与背光面相应靠近边沿的部分以及两个边沿之间的端面)可插入第二连接部12的通槽121中,如图1和图2a、图2b中所示的光伏组件20,太阳能芯片22位于承载单元的一面。如图2和图3所示,通槽121为梯形槽结构,其中,通槽121可以为等腰梯形槽或不等腰梯形槽等梯形槽结构。槽口的宽度(槽口处两侧壁123之间的距离)大于槽底122的宽度(槽底处两侧壁123之间的距离),槽底122的宽度略大于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的厚度(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的面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距离),槽底122的宽度可以与粘贴胶带23后的侧边部21的厚度基本相同或略大,以实现通槽121的侧壁12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可相向运动的空间。其中,两个侧壁123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向运动也可以理解为第二连接部采用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例如包括金属材料中的铝合金等,或包括可塑性变形的塑料等,这样的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进行弯折。本实施例中,在将光伏组件20与安装结构连接时,将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的面光面、背光面和端面均粘贴胶带23(胶带23与所粘贴的面均平行),胶带23包裹在侧边部21上,再将粘接了胶带23的侧边部21插入第二连接部12的通槽121中,或将连接本体10向侧边部21靠近使侧边部21插入通槽121中,在该插入的过程中,由于槽口的宽度较宽,通槽121的侧壁123(内壁)不会与侧边部21上的胶带23发生触碰,从而避免侧壁123与光伏组件20侧边部21的胶带23发生撕扯而破坏胶带23与光伏组件20的连接,保持了胶带23与侧边部21尽量紧密的连接;同时,光伏组件20在插入通槽121的时更加顺畅和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成本。如图4所示,当侧边部21的端面处的胶带23与槽底122贴合并粘接后,将两个侧壁123向侧边部21的面光面和背光面压合,以实现两个侧壁123与侧边部21的面光面和背光面上的胶带23紧密粘接在一起,侧壁123能够与光伏组件20上的胶带23更加紧密的贴合,既增强了安装结构和光伏组件20连接后的可靠性,又在光伏组件20安装的自动化生产中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此外,通槽121的两个侧壁123与光伏组件20粘接后,侧壁123与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的面光面和背光面基本平行且平滑粘接,侧壁123不仅能够全部贴合在胶带23上,安装完成后还节约了运输和储存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20包括但不限于平面的双玻组件、平面的单玻组件或单玻瓦光伏组件等。当光伏组件20为单玻瓦光伏组件时,与连接本体10连接的侧边部21的边沿为直线,如图5所示。其中,所要与连接本体10连接的侧边部21的面光面和背光面分别与端面的夹角可以为直角、钝角或锐角,当该夹角为直角或锐角时,槽底122的宽度略大于所述侧边部21的最大厚度,此时,两侧壁123之间的最大距离(槽口的宽度)大于侧边部21的最大厚度;当该夹角为钝角时,槽底122的宽度略大于所述侧边部21的最小厚度,且侧壁123与槽底122的夹角大于或等于该钝角,也即是两侧壁123之间的最大距离(槽口的宽度)大于侧边部21的最大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a所示,所述通槽121为直角梯形槽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通常为近似直角的形状或其中一个角为直角,通槽121的其中一个侧壁123与槽底122呈直角,当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粘贴胶带23后(胶带23与所粘贴的面均平行)插入通槽121中时,使粘贴胶带23的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的其中一角与槽底122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角度更易定位,从而安装结构在安装时定位更加准确,操作更加便捷,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两个侧壁123,一侧壁123与所述槽底122的夹角的范围为95°≤θ1≤110°,另一侧壁123与所述槽底122的夹角范围为90°≤θ2≤110°。
在该实施例中,一侧壁123(内壁)与槽底122的夹角范围在95度至110度的范围内,另一侧壁123(内壁)与槽底122的夹角范围在90度至110度的范围内,避免侧壁123在外力作用下相向压合在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上时形变过大而发生损坏,同时,两个侧壁123之间的距离(槽口的宽度)大于粘接胶带23后光伏组件20侧边部21的厚度,既提升了使用时的可靠性,又满足了安装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一侧壁123与所述槽底122的夹角的范围为95°≤θ1≤110°,另一侧壁123与所述槽底122的夹角范围为θ2=90°时,也即是通槽121为直角梯形槽结构,其中斜边侧壁123相对直角边侧壁123的角度范围为5度至2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10的材料包括:铝合金或塑料。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本体10的材料延展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强度,成本较低,便于加工。其中,铝合金具有较好的延展性且抗腐蚀性,使用寿命较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b、图3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本体1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11。
所述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外部连接单元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2连接,具有第二通槽111。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位于第二连接部12的一侧,且与通槽121的槽底122外底部连接。第一连接部11具有第二通槽111,第二通槽111可以为矩形槽结构、梯形槽结构、U型槽结构或V型槽结构等,其中,第二通槽111的一槽壁为通槽121的槽底122外底部。第一连接部11用于与外部连接单元连接,外部连接单元包括与第一连接部11所在安装结构相邻的安装结构的第一连接部11,或外部固定装置例如中间连接件、框架或支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槽111,槽口面光或背光。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通槽111的槽口面光或背光与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向互不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槽111为矩形槽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通槽111的一槽壁为通槽121的槽底122外底部,第二通槽111的底和另一槽壁为L形。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通槽111为矩形槽能够与外部连接单元例如中间连接件的结构相适配,较快的完成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如图8所示,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组件20的安装结构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801-步骤804。
在步骤801中,将胶带23粘贴在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
在步骤802中,将所述侧边部21插入通槽121中,在插入过程中保持所述胶带23与所述通槽121的侧壁123具有间隙。
在步骤803中,将所述侧边部21的端面处的胶带23与所述通槽121的槽底122贴合。
在步骤804中,将所述通槽121的两个侧壁123向相对方向挤压至与所述胶带23贴合,以使所述侧壁123与所述侧边部21的胶带23紧密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在将光伏组件20与安装结构连接时,将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的面光面、背光面和端面均粘贴胶带23,胶带23包裹在侧边部21上,再将粘接了胶带23的侧边部21插入第二连接部12的通槽121中,或将通槽121部分向侧边部21靠近使侧边部21插入通槽121中,在该插入的过程中,由于槽口的宽度较宽,在光伏组件20插入通槽121的过程中粘接有胶带23的侧边部21与通槽121的侧壁123具有间隙,通槽121的侧壁123(内壁)不会与侧边部21上的胶带23发生触碰,从而避免侧壁123与光伏组件20侧边部21的胶带23发生撕扯而破坏胶带23与光伏组件20的连接,保持了胶带23与侧边部21尽量紧密的连接;同时,光伏组件20在插入通槽121的时更加顺畅和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成本。当侧边部21的端面处的胶带23与槽底122贴合并粘接后,将通槽121的两个侧壁123向侧边部21的面光面和背光面压合,以实现两个侧壁123与侧边部21的面光面和背光面上的胶带23紧密粘接在一起,侧壁123能够与光伏组件20上的胶带23更加紧密的贴合,增强了安装结构和光伏组件20连接后的可靠性,在光伏组件20安装的自动化生产中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两个侧壁123与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的面光面和背光面基本平行且平滑粘接,侧壁123能够全部贴合在胶带23上,并且经过外力挤压,侧壁123与光伏组件20上的胶带23更加紧密的贴合,进一步增强了安装结构和光伏组件20连接后的可靠性,安装完成后还节约了运输和储存空间。同时,光伏组件20在插入通槽121时更加顺畅和便捷,提高了安装效率,在光伏组件20安装的自动化生产中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图7b和图9所示,所述通槽121为直角梯形槽;上述步骤802还包括:步骤901。
在步骤901中,将所述侧边部21插入通槽121中,在插入的过程中所述连接本体10相对光伏组件20沿与所述通槽121的斜边侧壁123的平行方向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通槽121为直角梯形槽,光伏组件20所要安装连接本体10的侧边部21的一边或两边通常为近似直角的形状,此时,侧边部21插入通槽121中,在插入的过程中连接本体10相对光伏组件20沿与通槽121的斜边侧壁123平行的方向运动,也即是通槽121整体的运动方向与侧边部21的直角边呈一定角度,通槽121的直角边侧壁123与该侧壁123所要粘贴的侧边部21的胶带23之间的间隙由大变小,最终无间隙,可以避免通槽121的直角边侧壁123与该侧壁123所要粘贴的侧边部21的胶带23发生触碰,从而进一步避免该侧壁123与光伏组件20侧边部21的胶带23发生撕扯而破坏胶带23与光伏组件20的连接,增强了安装结构和光伏组件20连接后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上述步骤804包括:步骤1001。
在步骤1001中,将所述通槽121的两个侧壁123通过滚轮单元30向相对方向挤压至与所述胶带23贴合,以使所述通槽121的侧壁123与所述侧边部21紧密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滚轮单元30包括滚轮支架32和至少一对滚轮31,滚轮支架32可用于滚轮31的滚轴和支撑滚轮31,通槽121的两个侧壁123外部靠近所述槽底122处分别置有一滚轮31,两个滚轮31通过滚轮支架32将所述两个侧壁123夹紧;同时驱动滚轮支架32,例如手动驱动,还可以通过驱动装置33例如直线电机驱动或气缸等驱动滚轮支架32,以使所述两个滚轮31向靠近所述侧壁123边沿(也即是通槽121的槽口)的方向滚动,以使所述侧壁123与所述侧边部21紧密贴合。本实施例中,滚轮单元30滚动挤压侧壁123,使侧壁123能够与光伏组件20的侧边部21的胶带23更加紧密的粘接,既进一步增强了安装结构和光伏组件20连接后的可靠性,同时,又能够应用在自动化生产中,使生产安装过程更加自动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滚轮单元包括两对滚轮,滚轮单元的数量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沿连接本体长轴延伸的通槽;
所述通槽,为梯形槽结构,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的侧边部,槽底的宽度略大于所述侧边部的厚度;所述两个侧壁在外力作用下可相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为直角梯形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一侧壁与所述槽底的夹角的范围为95°≤θ1≤110°,另一侧壁与所述槽底的夹角范围为90°≤θ2≤1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的材料包括:铝合金或塑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外部连接单元连接,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具有第二通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槽,槽口面光或背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槽为矩形槽结构。
CN201822218854.3U 2018-12-27 2018-12-27 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09298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8854.3U CN209298138U (zh) 2018-12-27 2018-12-27 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8854.3U CN209298138U (zh) 2018-12-27 2018-12-27 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8138U true CN209298138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8854.3U Active CN209298138U (zh) 2018-12-27 2018-12-27 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8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3772B (zh) 复合壳体及应用该复合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11554191A (zh)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209298138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CN212507118U (zh) 一种光伏屋面
CN209731173U (zh) 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10216906U (zh) 一种抗弯集成墙板
CN217643272U (zh) 一种光伏边框用钢框条、光伏边框及光伏组件
CN114301382B (zh) 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边框、边框制作方法及组装方法
CN210238835U (zh) 一种集成墙板
CN206317896U (zh) 汽车地板搭接结构
CN207374086U (zh) 汽车车窗减噪玻璃
CN214658237U (zh) 板体边框和板材
CN204257844U (zh) 一种用于汽车铝导线连接的铜铝端子
CN211007799U (zh) 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及光伏阳光房
CN207739440U (zh) 钢结构墙外板安装结构
CN213359123U (zh) 一种光伏建筑板模组及光伏屋面
CN202630522U (zh) 一种多折蒸发器翅片的密封结构
CN110649114A (zh) 一种光伏系统及其拼接方法
CN111403514A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9479588U (zh) 一种汽车顶盖密封条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7105662U (zh) 一种适用于箱式房的墙面光伏玻璃结构
CN217259510U (zh) 低速车辆前挡风玻璃固定装置
CN216794920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CN2495471Y (zh) 一种热熔式文件封套
CN219999259U (zh) 扣盖及扣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9

Address after: 101400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7, building 2, Olympic Village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8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400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