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6944U -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96944U CN209296944U CN201822080432.4U CN201822080432U CN209296944U CN 209296944 U CN209296944 U CN 209296944U CN 201822080432 U CN201822080432 U CN 201822080432U CN 209296944 U CN209296944 U CN 2092969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test
- test device
- component
-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测试机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包括箱体、进出料装置、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测试移载装置、光感测试装置和距感测试装置,光感测试装置设置在进出料装置的上方,距感测试装置设置在进出料装置与光感测试装置之间;进出料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装载有待测试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载盘的上层输送单元和用于沿与上层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空置的终端载盘的下层输送单元;箱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分别与上层输送单元对应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及分别与下层输送单元对应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与现有技术对比,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内部结构更为紧凑,空间占用率更小,且结构设计合理,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测试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在出厂前需对成品进行整机的最终性能测试,我国的手机软件测试技术正处于快速起步的过程。
目前,大多数的测试设备,主要是将多个测试机构组合到一起,由于设备空间内需要实现诸多的测试项目,导致测试设备结构复杂、体积过大,维护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结构复杂,不便于维护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由所述箱体支撑的进出料装置、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测试移载装置、光感测试装置和距感测试装置,所述光感测试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出料装置的上方,所述距感测试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出料装置与所述光感测试装置之间;
所述进出料装置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箱体底面的方向上呈上下布置的:上层输送单元,用于输送装载有待测试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载盘,所述移动终端放置在终端载盘上并由所述终端载盘支撑;下层输送单元,用于沿与所述上层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空置的终端载盘;
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上层输送单元对应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及分别与所述下层输送单元对应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上层输送单元包括检测定位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检测定位支架内并用于使所述终端载盘移动的上层输送机构,所述检测定位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插头组件;
所述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包括翻转支撑座、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翻转支撑座上的翻转平台、使所述翻转平台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用以放置并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测试治具组件,以及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口插接的第二插头组件;
所述测试移载装置包括能够往复于所述进出料装置与所述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之间运动,并能使所述移动终端在两者之间平移的移载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定位支架上并用于放置所述终端载盘的上层输送带和使所述上层输送带转动的上层驱动组件;所述下层输送单元包括流转支架、设置在所述流转支架上并用于放置所述终端载盘的下层输送带和使所述下层输送带转动的下层驱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距感测试装置包括距感测试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和所述测试移载装置连接的距感支架升降驱动件,以及自下而上顺序连接在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上的第一测试卡组件、第二测试卡组件和第三测试卡组件;所述第一测试卡组件与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卡驱动件,用以使所述第一测试卡组件在平行于所述移载组件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相对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移动;所述第二测试卡组件与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卡驱动件,用以使所述第二测试卡组件在平行于所述移载组件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相对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光感测试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进出料装置上方的光源调节支架、用于对移动终端发光的光源器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光源器件和所述光源调节支架连接的光源固定板。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定位支架的内设有近场通信测试卡和驱动所述近场通信测试卡升降移动的磁卡驱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移载装置包括移载导轨和使所述移载组件移动的移载驱动机构,所述移载导轨沿平行于所述所述移载组件的平移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移载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移载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翻转基板和翻转臂板,所述测试治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插头组件均支撑在所述翻转基板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翻转臂板连接固定的转轴和使转轴转动的转轴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和所述转轴驱动组件均支撑在所述翻转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基板呈矩形并具有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三侧相对,所述第二侧与第四侧相对;所述翻转基板的四个角部分别形成四个避让缺口,四个避让缺口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的第一避让缺口、位于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三侧之间的第二避让缺口、位于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之间的第三避让缺口、位于所述第四侧与所述第一侧之间的第四避让缺口;所述翻转臂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彼此平行的第一翻转臂板和第二翻转臂板,所述第一翻转臂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翻转基板的第二避让缺口侧,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第二翻转臂板一端连接在所述翻转基板的第四避让缺口侧,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所述翻转支撑座上;所述第一侧的侧壁于所述翻转基板处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移载导轨的延长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基板具有面向所述翻转支撑座的底面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自所述第四侧沿垂直于所述移载导轨延伸方向的方向向所述第二侧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所述测试治具组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的测试治具以及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述测试治具上的多个保持部件,多个保持部件位于所述测试治具周侧且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测试治具可拆除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二插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面之上的翻转测试插头、固定在所述第一面上并用于使所述翻转测试插头移动的翻转测试插头驱动件,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翻转测试连接块;所述翻转基板的第二面上形成有沿所述调节槽的延伸方向设置的长度刻线。
进一步地,所述移载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移载导轨上且与所述移载驱动机构连接的移载支架、用于吸附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吸盘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移载支架与所述吸盘组件之间的吸盘升降驱动件。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包括进出料装置、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测试移载装置、光感测试装置和距感测试装置,进出料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装载有待测试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载盘的上层输送单元和用于沿与上层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空置的终端载盘的下层输送单元,这样,进出料装置使终端载盘在本设备和与本设备相邻的另外两个设备之间的流转,可实现载有移动终端的终端载盘由上游设备流入,经检测后流出至下游设备,同时可将下游设备中的空置载盘流转至上游设备内,实现终端载盘在各设备之间的流转。此外,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光感测试装置和距感测试装置能够分别对移动终端的重力加速度、光线感应、距离感应等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移载装置则可使移动终端载在各测试装置之间的转移,这样,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内部结构更为紧凑,空间占用率更小,且结构设计合理,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测试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测试设备隐藏箱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载盘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移载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距感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测试设备隐藏箱体、光感测试装置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二。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10:终端载盘 011:定位槽
012:镂空区 013:转接头组件
0131:转接插头 0132:转接座
0132a:转接接口 0133:驱动杆
0134:拨杆 0135:导向杆
0136:导向支撑座 0137:弹簧
0138:装配滑块 0139:转接线
300: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310:箱体 311:第一出口
312:第二出口 320:进出料装置
32a:上层输送单元 32b:下层输送单元
321:检测定位支架 322:第一插头组件
3221:第一插头 3222:第一插头气缸
323:上层输送机构 3231:上层输送带
3232:上层驱动组件 324:流转支架
325:下层输送带 326:下层驱动组件
327:分离组件 3271:拉顶构件
3272:拉顶升降气缸 3273:拉顶平移气缸
3281:近场通信测试卡 3282:磁卡驱动件
330: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 331:翻转支撑座
3311:角度限位组件 3312:角度传感器
332:翻转平台 3321:翻转基板
3322:翻转臂板 3323:第一侧
3324:第二侧 3325:第三侧
3326:第四侧 3322a:第一翻转臂板
3322b:第二翻转臂板 3327:第一面
3328:第二面 3329:调节槽
333:翻转驱动机构 3331:转轴
3332:转轴驱动组件 334:测试治具组件
3341:测试治具 3342:保持部件
335:第二插头组件 3351:翻转测试插头
3352:翻转测试插头驱动件 3353:翻转测试连接块
340:测试移载装置
341:移载组件 3411:移载支架
3412:吸盘组件 3413:吸盘升降驱动件
342:移载导轨 343:移载驱动机构
350:光感测试装置 351:光源调节支架
352:水平部 353:竖直部
354:水平可调槽 355:竖直可调槽
356:光源器件 357:光源固定板
360:距感测试装置
361:距感测试安装支架 362:距感支架升降驱动件
363:第一测试卡组件 364:第二测试卡组件
365:第三测试卡组件 366:第一卡驱动件
367:第二卡驱动件 36a:色卡
36b:色卡固定件 368:高度调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前”“后”“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如图1至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300,包括箱体310以及设置在箱体310内并由箱体310支撑的进出料装置320、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330、测试移载装置340、光感测试装置350和距感测试装置360,光感测试装置350设置在进出料装置320的上方,距感测试装置360设置在进出料装置320与光感测试装置350之间;进出料装置320包括在垂直于箱体310底面的方向上下布置的上层输送单元32a和下层输送单元32b,上层输送单元32a用于输送装载有待测试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载盘010,移动终端放置在终端载盘010上并由终端载盘010支撑;下层输送单元32b用于沿与上层输送单元32a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空置的终端载盘010;箱体310的侧壁上形成有分别与上层输送单元32a对应的第一入口(图未示)和第一出口311,以及分别与下层输送单元32b对应的第二入口(图未示)和第二出口312;上层输送单元32a包括检测定位支架321和设置在所述检测定位支架321内并用于使终端载盘010移动的上层输送机构,检测定位支架321上设置有用于与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插头组件322;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330包括翻转支撑座331、可转动地支撑在翻转支撑座331上的翻转平台332、使翻转平台332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333、用以放置并固定移动终端的测试治具组件334,以及用于与移动终端的接口插接的第二插头组件335;测试移载装置340包括能够往复于进出料装置320与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330之间运动,并能使移动终端在两者之间平移的移载组件341。
上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300,进出料装置320使终端载盘010在本设备和与本设备相邻的另外两个设备之间的流转,可实现载有移动终端的终端载盘010由上游设备流入,经检测后流出至下游设备,同时可将下游设备中的空置载盘流转至上游设备内,实现终端载盘010在各设备之间的流转。此外,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330、光感测试装置350和距感测试装置360能够分别对移动终端的重力加速度、光线感应、距离感应等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移载装置则可使移动终端载在各测试装置之间的转移,这样,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内部结构更为紧凑,空间占用率更小,且结构设计合理,维护方便。
参见图1至11,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图未示),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平板电脑。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为手机,包括一个大致呈长方形的机身,该机身具有相对的正面(即使用时朝向用户的一面)和背面,机身包括相互垂直的一长度方向(指机身的上下方向)、一宽度方向(指机身的左右方向)以及一厚度方向(指机身的前后方向)。该移动终端设置有接口、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能够对光线辨别以改变手机亮度获得最好的视觉效果,距离传感器能够在外物接近该距离传感器时使屏幕会自动黑屏。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可设置在机身的正面上端,接口位于机身的下端。
参见图1至11,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放置在终端载盘010上并由终端载盘010支撑,该终端载盘010具有用以放置移动终端并对该移动终端定位的定位槽011,该定位槽011的底面形成有镂空区012。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以两两为一组的方式放置在终端载盘010上,即终端载盘010上形成有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的上述定位槽011,该终端载盘010上设置有转接头组件013。
具体地,转接头组件013包括转接插头0131、具有一转接接口0132a的转接座0132、驱动杆0133、拨杆0134、导向杆0135、导向支撑座0136、弹簧0137、装配滑块0138和转接线0139,转接插头0131、转接座0132、导向支撑座0136、弹簧0137、装配滑块0138、转接线0139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个,转接线0139分别与转接座0132的转接接口0132a和转接插头0131连接,转接插头0131固定安装在驱动杆0133上,导向支撑座0136固定安装在终端载盘010上,导向杆0135穿设于导向支撑座0136且二者滑动配合,导向杆0135的一端与拨杆0134连接固定,另一端通过装配滑块0138与驱动杆0133连接固定,弹簧0137的两端分别抵顶在装配滑块0138与导向支撑座0136上。容易理解的是,在移动终端放入前,推动驱动杆0133朝拨杆0134一侧的方向移动,同时使弹簧0137压缩形变,放入后,弹簧0137推动驱动杆0133复位,同时安装在驱动杆0133上的转接插头0131分别插入对应的移动终端的接口内,终端载盘010与移动终端可作为整体在各检测工序中的流转,这样,在各工序内进行检测时,仅需将数据线插头与终端载盘010的转接座0132对接,既能使移动终端与计算机进行通信,避免反复插拔移动终端而使该移动终端的接口受损。需要取出移动终端时,则可推顶拨杆0134,以带动驱动杆0133及转接插头0131与移动终端分离。
参见图1至11,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300,箱体310内设置有一机架(图未示),进出料装置320、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330、测试移载装置340、光感测试装置350和距感测试装置360均设置在箱体310内并支撑在机架上,箱体310的左侧壁(图示的左侧)上形成有第一入口(图未示)和位于该第一入口下方的第二入口(图未示),箱体310的右侧壁(图示的右侧)上形成有第一出口311和位于该第一出口311下方的第二出口312,其中,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311相对应,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312相对应。
参见图1至11,本实施例的进出料装置320包括在垂直于箱体310底面的方向上呈上下布置的上层输送单元32a和下层输送单元32b,该上层输送单元32a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311相接,下层输送单元32b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312相接。在本实施例中,上层输送单元32a用于输送装载有待测试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载盘010;上层输送单元32a包括检测定位支架321和上层输送机构323,检测定位支架321上设置有用于与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插头组件322,上层输送机构323包括设置在检测定位支架321上并用于放置终端载盘010的上层输送带3231和使上层输送带3231转动的上层驱动组件3232。上层输送带3231为但不局限于同步带,上层驱动组件3232包括与同步带配合传动的同步带轮和使同步带轮转动的电机。第一插头组件32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两组,两组第一插头组件322与两个移动终端分别一一对应,且均包括用于与转接座0132的转接接口0132a插拔的第一插头3221和使第一插头3221伸缩移动的第一插头气缸3222,第一插头气缸3222固定安装在检测定位支架321上。容易理解的是,通过第一插头气缸3222的驱动,第一插头3221与终端载盘010的转接接口0132a接合,从而实现计算机与移动终端的通信连接。
参见图1至11,下层输送单元32b,用于沿与所述上层输送单元32a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空置的终端载盘010,下层输送单元32b包括流转支架324,流转支架324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空的终端载盘010的下层输送带325和使下层输送带325转动的下层驱动组件326。下层输送带325为但不局限于同步带,下层驱动组件326包括与同步带配合传动的同步带轮和使同步带轮转动的电机。
参见图1至11,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定位支架321上设置有分离组件327,该分离组件327包括用于与拨杆0134的靠近驱动杆0133的一侧相抵顶的拉顶构件3271、使拉顶构件3271升降移动的拉顶升降气缸3272、使拉顶升降气缸3272在转接插头0131的插拔方向上移动的拉顶平移气缸3273,拉顶平移气缸3273固定安装在检测定位支架321上,这样,当需要取离和放入移动终端时,拉顶平移气缸3273驱动拉顶升降气缸3272移动至拨杆0134上方,拉顶升降气缸3272驱动拉顶构件3271下移,且拉顶构件3271的底端至少部分位于拨杆0134的顶面之下后,再由拉顶平移气缸3273驱动拉顶升降气缸3272向外拉动拨杆0134,从而使转接插头0131与移动终端分离。特别的是,拉顶构件3271具有与拨杆0134配合滑动的斜面或弧面。
参见图1至11,本实施例的检测定位支架321内设有近场通信测试卡3281和驱动近场通信测试卡3281升降移动的磁卡驱动件3282,近场通信测试卡3281用于测试移动终端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功能。在本实施例中,近场通信测试卡3281、磁卡驱动件3282的数量均为但不局限于两个,磁卡驱动件3282为但不局限于气缸,近场通信测试卡3281安装在对应的磁卡驱动件3282上,当检测定位支架321于近场通信测试卡3281上方放置装载有移动终端的终端载盘010时,磁卡驱动件3282使近场通信测试卡3281上升至距离移动终端背面1.5mm的位置处,以对移动终端的NFC功能进行测试。由于终端载盘010于移动终端的背面为镂空区012,因此在NFC测试时,也能够较好地保证与近场通信测试卡3281之间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在终端载盘010放入检测定位支架321后,先从上下(即移动终端的正面和背面)两个方向对移动终端的距离传感器和NFC功能进行测试,再对光线传感器进行测试。
参见图1至11,本实施例的测试移载装置340包括能够往复于进出料装置320与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330之间运动,并能使移动终端在两者之间平移的移载组件341。在本实施例中,该平移方向与上述的转接插头0131的插拔方向(以及机身的长度方向)均平行设置。测试移载装置340包括移载导轨342和使移载组件341移动的移载驱动机构343,移载驱动机构343为但不局限于丝杠机构,移载导轨342沿平行于移载组件341的平移方向的方向延伸,移载组件341滑动设置在移载导轨342上。
具体地,移载组件341包括滑动设置在移载导轨342上且与移载驱动机构343连接的移载支架3411、用于吸附固定移动终端的吸盘组件3412以及连接在移载支架3411与吸盘组件3412之间的吸盘升降驱动件3413。吸盘组件3412、吸盘升降驱动件3413的数量均为但不局限于两组,且分别与两个移动终端对应,每个吸盘组件3412均包括数量为局限于四个的吸杆,吸杆与外部的抽真空装置(图未示)相连,吸盘升降驱动件3413为但不局限于气缸,吸盘组件3412通过吸盘升降驱动件3413固定安装在移载支架3411上。
参见图1至11,本实施例的距感测试装置360,包括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分别与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和测试移载装置340连接的距感支架升降驱动件362,以及自下而上顺序连接在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上的第一测试卡组件363、第二测试卡组件364和第三测试卡组件365。第一测试卡组件363与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之间设置有第一卡驱动件366,用以使第一测试卡组件363在平行于移载组件341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相对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移动;第二测试卡组件364与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之间设置有第二卡驱动件367,用以使第二测试卡组件364在平行于移载组件341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相对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距感支架升降驱动件362与移载支架3411连接固定,第一卡驱动件366、第二卡驱动件367均为但不局限于气缸,第一测试卡组件363、第二测试卡组件364和第三测试卡组件365均包括平板状的色卡36a和色卡固定件36b,第一测试卡组件363的色卡36a通过色卡固定件36b安装在第一卡驱动件366上,第二测试卡组件364的色卡36a通过色卡固定件36b安装在第二卡驱动件367,第三测试卡组件365的色卡36a通过色卡固定件36b安装在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上。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上开设有高度调整槽368,第一卡驱动件366、第二卡驱动件367以及第三测试卡组件365的色卡固定件36b分别可调节地安装在距感测试安装支架361的高度调整槽368,这样,以实现三个色卡36a的高度可调节,且调节范围在5mm至100mm之间。
具体地,三个色卡36a的尺寸均为300mm*90mm,以保证每一个色卡36a均可覆盖两个并排放置的移动终端,两个移动终端共用上述色卡36a。三个色卡36a分别为一个黑卡和两个灰卡。黑卡的型号可选为BKF-12,与可为其他与该型号性能相同的黑卡。灰卡的型号可选为柯达公司的kodak R-27,反射率为18%,也可选为其他与该型号性能相同的灰卡。灰卡和黑卡的安放次序此处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的距离校准要求选择。
参见图1至11,本实施例的光感测试装置350,包括固定在进出料装置320上方的光源调节支架351、用于对移动终端发光的光源器件356以及分别与光源器件356和光源调节支架351连接的光源固定板357。在本实施例中,光源器件356的光强为5500K,光源器件356的尺寸为400mm*180mm,该光源器件356的下方可设置两个移动终端,这两个移动终端在光感测试时共用该光源器件356。光源器件356可设于移动终端的正上方。当然,光源器件356的位置可调,以便适应不同的机型。
具体地,光源调节支架351具有彼此垂直的水平部352和竖直部353,水平部352用以与机架(图未示)连接,光源器件356连接于竖直部353上。该水平部352具有水平可调槽354,其沿平行于上述的转接插头0131插拔方向的方向延伸,竖直部353具有竖直可调槽355,这样,可通过手动调节紧固件的位置来微调光源器件356的水平位置及高度位置,其中,高度位置的调节范围在5mm至10mm之间,竖直部353上还可设刻度,便于用户按照刻度调节所需的高度。
参见图1至11,本实施例的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330,在移载导轨342的延伸方向上与进出料装置320并排设置,包括翻转支撑座331、可转动地支撑在翻转支撑座331上的翻转平台332、使翻转平台332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333、用以放置并固定移动终端的测试治具组件334,以及用于与移动终端的接口插接的第二插头组件335。在本实施例中,翻转平台332以一旋转方向为轴可转动地支撑在翻转支撑座331上,旋转方向与移载组件341的平移方向之间形成预设夹角,容易理解的是,由于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与移载组件341的平移方向相平行,在翻转平台332绕旋转方向摆动过程中,移动终端中重力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的x,y,z轴都会发生变化,从而能检测得到重力数据及X、Y、Z的加速度数据。需要指出的,在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330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测试项目,重力传感器放置水平面测试、翻转测试,和加速度传感器放置水平面测试、翻转测试。
具体地,翻转平台332包括相互连接的翻转基板3321和翻转臂板3322,测试治具组件334与第二插头组件335均支撑在翻转基板3321上。翻转驱动机构333包括与翻转臂板3322连接固定的转轴3331和使转轴3331转动的转轴驱动组件3332,转轴3331沿平行于旋转方向的方向延伸,转轴3331和转轴驱动组件3332均支撑在翻转支撑座331上。转轴3331的轴线在翻转支撑座331的底面上的投影与移载导轨342的延长线在翻转支撑座331的底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45度,特别的是,翻转基板3321的对角线与转轴3331的轴线之间具有预定夹角(该预定夹角优选为6度),这样,能够提高测试效率和空间的利用率,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能够降低整机的体积,促进小型机的发展。
参见图1至11,在本实施例中,翻转基板3321呈矩形并具有第一侧3323、第二侧3324、第三侧3325和第四侧3326,其中,第一侧3323与第三侧3325相对,第二侧3324与第四侧3326相对;翻转基板3321的四个角部分别形成四个避让缺口,四个避让缺口分别为位于第一侧3323与第二侧3324之间的第一避让缺口、位于第二侧3324与第三侧3325之间的第二避让缺口、位于第三侧3325与第四侧3326之间的第三避让缺口、位于第四侧3326与第一侧3323之间的第四避让缺口。翻转臂板33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彼此平行的第一翻转臂板3322a和第二翻转臂板3322b。第一翻转臂板3322a与转轴3331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一翻转臂板3322a的一端连接在翻转基板3321的第二避让缺口侧,另一端与转轴3331连接;第二翻转臂板3322b一端连接在翻转基板3321的第四避让缺口侧,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翻转支撑座331上;第一侧3323的侧壁于翻转基板3321处水平位置时与移载导轨342的延长线垂直设置。容易理解的是,上述形状的翻转基板3321,四个角部均采用避空设计,其转动时在空间上的占用率更小,节省了整机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参见图1至11,翻转基板3321具有面向翻转支撑座331的底面的第一面3327和与第一面3327相对的第二面3328。第二面3328开设有调节槽3329,调节槽3329自第四侧3326沿垂直于移载导轨342延伸方向的方向向第二侧3324延伸,并贯穿第二面3328与第一面3327。测试治具组件334包括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测试治具3341以及用于将移动终端保持在测试治具3341上的多个保持部件3342,多个保持部件3342位于测试治具3341周侧且滑动设置在调节槽3329内,测试治具3341可拆除地设置在第二面3328上。第二插头组件335包括位于第二面3328之上的翻转测试插头3351、固定在第一面3327上并用于使翻转测试插头3351移动的翻转测试插头驱动件3352,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翻转测试连接块3353。翻转基板3321的第二面3328上形成有沿调节槽3329的延伸方向设置的长度刻线。在本实施例中,测试治具组件334、第二插头组件335、调节槽3329的数量均为但不局限于两个,两个测试治具组件334、两组第二插头组件335、两个移动终端分别一一对应,各调节槽3329均自第四侧3326沿垂直于移载导轨342延伸方向的方向向第二侧3324延伸,并贯穿第二面3328与第一面3327设置。每个第二插头组件335均包括位于第二面3328之上的翻转测试插头3351、固定在第一面3327上并用于使翻转测试插头3351移动的翻转测试插头驱动件3352,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翻转测试连接块3353,翻转测试插头驱动件3352为但不局限于气缸。每个测试治具组件334均包括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测试治具3341以及用于将移动终端保持在测试治具3341上的保持部件3342,保持部件3342的数量为但不局限于四个,每个两个保持部件3342为一对,并设置在同一的调节槽3329内且分别位于移动终端的相对两侧。保持部件3342包括滑动连接于翻转基板3321的保持座构件、中部枢转附接于该保持座构件的保持下压构件以及与保持下压构件一端连接的保持驱动气缸。长度刻线位于两个调节槽3329之间,也就是说,可根据移动终端的尺寸,选择更换不用尺寸规格的测试治具3341,保持部件3342根据移动终端的尺寸能够移动,以调整其位置,并在翻转过程中,抵顶在移动终端上,以将其保持在翻转基板3321上。
参见图1至11,翻转支撑座331上设置有角度限位组件3311,用以限制第一翻转臂板3322a的转动角度,角度限位组件3311为固定在翻转支撑座331上的限位块。第二翻转臂板3322上设置在有角度传感器3312,用以检测第二翻转臂板3322摆动角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并由所述箱体支撑的进出料装置、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测试移载装置、光感测试装置和距感测试装置,所述光感测试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出料装置的上方,所述距感测试装置设置在所述进出料装置与所述光感测试装置之间;
所述进出料装置包括在垂直于所述箱体底面的方向上呈上下布置的:上层输送单元,用于输送装载有待测试的移动终端的终端载盘,所述移动终端放置在终端载盘上并由所述终端载盘支撑;下层输送单元,用于沿与所述上层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空置的终端载盘;
所述箱体的侧壁上形成有分别与所述上层输送单元对应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以及分别与所述下层输送单元对应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
所述上层输送单元包括检测定位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检测定位支架内并用于使所述终端载盘移动的上层输送机构,所述检测定位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插头组件;
所述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包括翻转支撑座、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翻转支撑座上的翻转平台、使所述翻转平台转动的翻转驱动机构、用以放置并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测试治具组件,以及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口插接的第二插头组件;
所述测试移载装置包括能够往复于所述进出料装置与所述重力加速度测试装置之间运动,并能使所述移动终端在两者之间平移的移载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定位支架上并用于放置所述终端载盘的上层输送带和使所述上层输送带转动的上层驱动组件;所述下层输送单元包括流转支架、设置在所述流转支架上并用于放置所述终端载盘的下层输送带和使所述下层输送带转动的下层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距感测试装置包括距感测试安装支架、分别与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和所述测试移载装置连接的距感支架升降驱动件,以及自下而上顺序连接在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上的第一测试卡组件、第二测试卡组件和第三测试卡组件;所述第一测试卡组件与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卡驱动件,用以使所述第一测试卡组件在平行于所述移载组件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相对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移动;所述第二测试卡组件与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卡驱动件,用以使所述第二测试卡组件在平行于所述移载组件的平移方向的方向上相对所述距感测试安装支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感测试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进出料装置上方的光源调节支架、用于对移动终端发光的光源器件以及分别与所述光源器件和所述光源调节支架连接的光源固定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定位支架内设有近场通信测试卡和驱动所述近场通信测试卡升降移动的磁卡驱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移载装置包括移载导轨和使所述移载组件移动的移载驱动机构,所述移载导轨沿平行于所述移载组件的平移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移载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移载导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翻转基板和翻转臂板,所述测试治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插头组件均支撑在所述翻转基板上;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翻转臂板连接固定的转轴和使转轴转动的转轴驱动组件,所述转轴和所述转轴驱动组件均支撑在所述翻转支撑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基板呈矩形并具有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三侧相对,所述第二侧与第四侧相对;所述翻转基板的四个角部分别形成四个避让缺口,四个避让缺口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之间的第一避让缺口、位于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第三侧之间的第二避让缺口、位于所述第三侧与所述第四侧之间的第三避让缺口、位于所述第四侧与所述第一侧之间的第四避让缺口;所述翻转臂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彼此平行的第一翻转臂板和第二翻转臂板,所述第一翻转臂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翻转基板的第二避让缺口侧,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第二翻转臂板一端连接在所述翻转基板的第四避让缺口侧,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支撑在所述翻转支撑座上;所述第一侧的侧壁于所述翻转基板处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移载导轨的延长线垂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基板具有面向所述翻转支撑座的底面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自所述第四侧沿垂直于所述移载导轨延伸方向的方向向所述第二侧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所述测试治具组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的测试治具以及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保持在所述测试治具上的多个保持部件,多个保持部件位于所述测试治具周侧且滑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测试治具可拆除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所述第二插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面之上的翻转测试插头、固定在所述第一面上并用于使所述翻转测试插头移动的翻转测试插头驱动件,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翻转测试连接块;所述翻转基板的第二面上形成有沿所述调节槽的延伸方向设置的长度刻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移载导轨上且与所述移载驱动机构连接的移载支架、用于吸附固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吸盘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移载支架与所述吸盘组件之间的吸盘升降驱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80432.4U CN209296944U (zh) | 2018-12-11 | 2018-12-11 |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80432.4U CN209296944U (zh) | 2018-12-11 | 2018-12-11 |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96944U true CN209296944U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7654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80432.4U Active CN209296944U (zh) | 2018-12-11 | 2018-12-11 |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969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97139A (zh) * | 2018-12-11 | 2019-04-09 | 深圳市艾特讯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
2018
- 2018-12-11 CN CN201822080432.4U patent/CN20929694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97139A (zh) * | 2018-12-11 | 2019-04-09 | 深圳市艾特讯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CN109597139B (zh) * | 2018-12-11 | 2023-11-24 | 深圳市艾特讯科技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97139A (zh) |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
CN109764906A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装置 | |
CN205607329U (zh) | 手机屏尺寸的自动检测设备 | |
CN109406538A (zh) | 手机外观检测系统 | |
CN107462794B (zh) | 一种自动化测试装置 | |
CN201654377U (zh) | 点灯平台装置 | |
CN104528385A (zh) | 翻转移载机构 | |
CN207389641U (zh) | 贴膜设备 | |
CN208288472U (zh) | 一种手机卡槽检测分拣装置 | |
CN104386290A (zh) | 一种全自动上下料系统 | |
CN209297288U (zh) | 移动终端自动化测试系统 | |
CN108920020A (zh) | 一种智能手机触摸屏的贴合设备 | |
CN203759169U (zh) | 玻璃触控屏检测装置 | |
CN209296944U (zh) | 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设备 | |
CN109016777A (zh) | 一种触摸面板的硬对硬贴合设备 | |
CN209296275U (zh) | 光学性能检测设备 | |
CN109738176A (zh) | 多角度测试机及其控制系统 | |
CN209296043U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自动化测试装置 | |
CN109656762A (zh) | 移动终端自动化测试系统 | |
CN204855735U (zh) | 电路板自动检测设备 | |
CN207937380U (zh) | 全方位射线检测平台 | |
CN109228606A (zh) | 一种适用于平板电脑触摸屏的自动贴合工艺 | |
CN209199086U (zh) | 屏下指纹测试设备 | |
CN219328585U (zh) | 一种手机屏幕生产检测装置 | |
CN112051278A (zh) | 一种电脑主机板加工用具有可拆卸结构的自动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401, building a, Hongwei Industrial Park, No. 6, liuxiansan Road,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IT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rd floor, building C2, Jiaan Industrial Park, 72 District,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TC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