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8263U - 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8263U
CN209288263U CN201822210651.XU CN201822210651U CN209288263U CN 209288263 U CN209288263 U CN 209288263U CN 201822210651 U CN201822210651 U CN 201822210651U CN 209288263 U CN209288263 U CN 209288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ntrol valve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device
coolan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065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附久继
李宗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Electric Measurement (zhejiang) Co Ltd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ctric Measurement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ctric Measurement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ctric Measurement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065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8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8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8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能方便地配置在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附近,减少向压铸设备供给的冷却液在供给过程中的冷量消耗,提高冷却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具有:第一管路,其将容器、热交换器和第一泵依次连接而构成回路,容器储存冷却液,热交换器使在第一泵作用下流经第一管路的冷却液冷却;冷却管路,其一端与第一管路的位于第一泵的排出口与容器之间的部分连接,另一端与容器连接,冷却管路设有能利用从第一管路流入冷却管路的冷却液对液压控制阀装置进行冷却的冷却部;控制部,其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运转进行控制;以及外壳,其收纳容器、热交换器、第一泵和控制部。

Description

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在铸造成型液压控制阀装置时使用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以及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等,用于汽车变速等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高性能化以及高精度化在不断推进。
随着液压控制阀装置的技术进化,在液压控制阀装置中形成的油路形状也变得复杂,这也导致液压阀控制装置整体的形状变得复杂。
为了制造这种形状复杂的液压控制阀装置,通常需要采用压铸成型。
此外,在通过压铸成型来制造上述液压控制阀装置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成型精度,通常会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成型品进行冷却。
以往,为了进行上述冷却,需要在工厂内设置大型容器等以储存用作冷却剂的液体,并设置将大型容器等与压铸设备连接的配管以及使大型容器等储存的液体流向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的冷却剂用泵等。
不过,实际中,有时会设置多台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并且,这些压铸设备可能分散在工厂内,因此,将大型容器等与压铸设备连接的配管可能会很长,冷却剂的相当一部分冷量会在流经配管的过程中被消耗,导致冷却效率低下,进而导致生产周期变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往存在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能方便地配置在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附近,减少向压铸设备供给的冷却液在供给过程中的冷量消耗,提高冷却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具有:第一管路,该第一管路将容器、热交换器和第一泵依次连接而构成回路,所述容器储存冷却液,所述热交换器使通过所述第一泵的作用而在所述第一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冷却;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位于所述第一泵的排出口与所述容器之间的部分连接,所述冷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容器连接,所述冷却管路设有冷却部,该冷却部能够利用从所述第一管路流入所述冷却管路的冷却液对液压控制阀装置进行冷却;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运转进行控制;以及外壳,该外壳收纳所述容器、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泵和所述控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作为主要构成部件的容器、热交换器、第一泵和控制部被统一收纳在外壳中,因此,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整体容易移动,能方便地配置在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附近,由此,能减少向压铸设备供给的冷却液在供给过程中的冷量消耗,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包括使通过第一泵的作用而在第一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冷却的热交换器,因此,即使容器内储存的冷却液的温度较高,也能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供给至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中,优选还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路,所述热交换器使在所述第一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与在所述制冷剂管路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使在第一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与在制冷剂管路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因此,与利用风冷使在第一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冷却的情况相比,容易加快冷却速度,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的冷却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中,优选在所述冷却管路内设置有第二泵,该第二泵使冷却液在所述冷却管路内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流动,所述外壳收纳所述第二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能利用第二泵方便地对冷却液向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的供给(例如单位时间内的供给量等)进行控制。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一泵处于常时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二泵停止的情况下,由所述热交换器流出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泵和所述容器后再次流入所述热交换器,在所述第二泵启动的情况下,由所述热交换器流出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冷却管路,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并对液压控制阀装置进行冷却后,流回所述容器并再次流入所述热交换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在不需要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进行冷却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泵工作而使第二泵停止,能将经热交换器冷却后的冷却液迅速输送至容器,使容器内储存的冷却液的温度迅速降低;另一方面,在需要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进行冷却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泵和第二泵均工作,能快速地将冷却液从容器供给至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中,优选具有构成所述冷却部的冷却杆,所述冷却杆具有构成所述冷却管路的一部分的冷却杆内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即使液压控制阀装置具有较长的油路,通过将冷却杆配置在上述油路内,也能有效地利用冷却液对上述油路的内部进行冷却,由此,能够容易地控制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冷却。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具有:控制阀,该控制阀能将所述冷却管路中的除了所述冷却杆内回路外的部分与所述冷却杆内回路切断和连通;以及排液部,该排液部用于通过向所述冷却杆内回路吹出气体而将所述冷却杆内回路中的冷却液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在不需要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进行冷却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控制阀将冷却管路中的除了冷却杆内回路外的部分与冷却杆内回路切断,并利用排液部向冷却杆内回路吹出气体而将冷却杆内回路中的冷却液排出,能避免因冷却杆内回路内残留有冷却液而导致冷却杆变得过冷,且能避免因水中的固体杂质在冷却杆内回路内堆积、堵塞冷却杆内回路而导致冷却效率降低、压力异常升高等不良情况。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中,优选所述控制部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运转状况进行检测;以及警告部,该警告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异常时通知异常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有助于异常情况的尽早发现和处理,避免产生事故。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检测部包括对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对冷却液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以及对所述容器内的冷却液的量进行检测的液量传感器。
根据上述结构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通过对冷却液的温度、冷却液的压力以及容器内的冷却液的量进行检测,能较全面地反映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由此,能可靠地避免产生事故。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控制部具有:压力检测部,该压力检测部对所述排液部向所述冷却杆内回路吹出的气体的压力进行检测;以及警告部,该警告部在所述压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通知异常情况。
根据上述结构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有助于避免因排液部向冷却杆内回路吹出的气体的压力过低而不能有效地将冷却杆内回路中的冷却液排出。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中,也可采用以下结构:所述警告部包括警告灯、显示屏和蜂鸣器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上述结构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能以简单的结构构成警告部,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作为主要构成部件的容器、热交换器、第一泵和控制部被统一收纳在外壳中,因此,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整体容易移动,能方便地配置在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附近,由此,能减少向压铸设备供给的冷却液在供给过程中的冷量消耗,提高冷却效率;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包括使通过第一泵的作用而在第一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冷却的热交换器,因此,即使容器内储存的冷却液的温度较高,也能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供给至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且表示第一泵和第二泵均工作的状态,且用实心箭头表示热水,用空心箭头表示冷水。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且表示第一泵工作而第二泵停止工作的状态,且用实心箭头表示热水,用空心箭头表示冷水。
(符号说明)
10 容器
11 热交换器
12 第一泵
13 控制部
15 外壳
151 检查窗
21 冷却部
22 第二泵
23 控制阀
24 排液部
411 温度传感器
412 压力传感器
413 液量传感器
414 压力检测部
42 警告部
HL1 第一管路
HL2 冷却管路
HL21 冷却杆内回路
HL3 制冷剂管路
HL4 补给管路
OB 液压控制阀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且表示第一泵和第二泵均工作的状态,且用实心箭头表示热水,用空心箭头表示冷水,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且表示第一泵工作而第二泵停止工作的状态,且用实心箭头表示热水,用空心箭头表示冷水。热水是指未被热交换器冷却的冷却液,冷水是指被热交换器冷却后的冷却液。并且,热水还指在制冷剂管路中从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冷水还指在制冷剂管路中流入热交换器的制冷剂。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并将X方向上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上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上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上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上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上的另一侧设为Z2,其中,Z方向对应于实际设置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且Z1方向对应于上方,Z2方向对应于下方。
如图1所示,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整体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将作为主要构成部件的容器、热交换器、泵、控制部等多个部件收纳在一个外壳内。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具有:第一管路HL1,该第一管路HL1将容器10、热交换器11和第一泵12依次连接而构成回路,容器10储存冷却液(例如水,但并不局限于此,优选使用不易在管路内堆积杂质的净化后的冷却液),热交换器11使通过第一泵12的作用而在第一管路HL1内流动的冷却液冷却;冷却管路HL2,冷却管路HL2的一端与第一管路HL1的位于第一泵12的排出口与容器10之间的部分连接,冷却管路HL2的另一端与容器10连接,冷却管路HL2设有冷却部21,该冷却部21能够利用从第一管路HL1流入冷却管路HL2的冷却液对液压控制阀装置OB进行冷却;控制部13,该控制部13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运转进行控制;以及外壳15,该外壳15收纳容器10、热交换器11、第一泵12和控制部13。
此处,如图1所示,控制部13的主体设置于外壳15内的靠X1方向侧和Z1方向侧的位置,且外壳15的供控制部13的主体设置的靠X1方向侧和Z1方向侧的部分相对于外壳15的其余部分朝向Y1方向侧突出。并且,容器10的主体设置于外壳15内的靠X2方向侧和Z1方向侧的位置,且外壳15的供容器10的主体设置的靠X2方向侧和Z1方向侧的部分设置有透明的检查窗151,透过该检查窗151,可目测确认容器10的状况(例如容器10内的冷却液的量等)。并且,包括第一泵12在内的泵部的主体设置于外壳15内的靠X1方向侧和Z2方向侧的位置,热交换器11设置于外壳15内的比容器10靠Z2方向侧的位置。
并且,如图2所示,第一管路HL1的一端与容器10的侧壁连接,第一管路HL1的另一端与容器10的底壁(Z2方向侧的壁)连接,冷却管路HL2的另一端与容器10的顶壁(Z1方向侧的壁)连接。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泵部包括设置在冷却管路HL2内的第二泵22,该第二泵22使冷却液在冷却管路HL2内从一端朝向另一端流动,并且,与第一泵21一样,第二泵22也收纳于外壳15。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还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路HL3,热交换器11使在第一管路HL1内流动的冷却液与在制冷剂管路HL3内流动的制冷剂(例如水,但并不局限于此)进行热交换。
此处,作为热交换器11,优选采用板式热交换器,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使用其它形式的热交换器。
此外,如图1所示,控制部13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运转状况进行检测;以及警告部42,该警告部42在检测部检测出异常时通知异常情况。
此处,如图2和图3所示,检测部包括对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411、对冷却液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412以及对所述容器10内的冷却液的量进行检测的液量传感器413。具体而言,温度传感器411设置于第二泵22的吸入口侧,压力传感器412设置于第二泵22的排出口侧,液量传感器413设置在容器10上。
此外,警告部42是警告灯,其设置于外壳15的顶面(靠Z1方向侧的面)。
此外,虽未图示,但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具有构成冷却部21的冷却杆,该冷却杆具有构成冷却管路HL2的一部分的冷却杆内回路HL21。
此处,如图2和图3所示,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还具有:控制阀23,该控制阀23能将冷却管路HL2中的除了冷却杆内回路HL21外的部分HL22与冷却杆内回路HL21切断和连通;以及排液部24,该排液部24用于通过向冷却杆内回路HL21吹出气体而将冷却杆内回路HL21中的冷却液排出。并且,控制部13具有压力检测部414,该压力检测部414对排液部24向冷却杆内回路HL21吹出的气体的压力进行检测。警告部42在压力检测部414检测出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通知异常情况。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还具有补给管路HL4,该补给管路HL4用于向容器10内补充冷却液。
此处,补给管路HL4与容器10的顶壁(Z1方向侧的壁)连接。另外,容器10也可以是没有顶壁的敞口容器,补给管路HL4能够由容器10的敞口处向容器10内补充冷却液。
此处,第一泵12处于常时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在第二泵22启动的情况下,由热交换器11流出的冷却液通过第一管路HL1和冷却管路HL2,依次流经第一泵12和第二泵22并对液压控制阀装置OB进行冷却后,流回容器10并再次流入热交换器11;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第二泵22停止的情况下(待机时),由热交换器11流出的冷却液通过第一管路HL1依次流经第一泵12和容器10后再次流入热交换器1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作为主要构成部件的容器10、热交换器11、第一泵12、控制部13和第二泵22被统一收纳在外壳15中,因此,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整体容易移动,能方便地配置在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附近,由此,能减少向压铸设备供给的冷却液在供给过程中的冷量消耗,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包括使通过第一泵12的作用而在第一管路HL1内流动的冷却液冷却的热交换器11,因此,即使容器10内储存的冷却液的温度较高,也能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供给至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11使在第一管路HL1内流动的冷却液与在制冷剂管路HL3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因此,与利用风冷使在第一管路HL1内流动的冷却液冷却的情况相比,容易加快冷却速度,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的冷却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在冷却管路HL2内设置有第二泵22,因此,能利用第二泵22方便地对冷却液向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的供给(例如单位时间内的供给量等)进行控制。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在不需要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进行冷却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泵11工作而使第二泵22停止,能将经热交换器11冷却后的冷却液迅速输送至容器10,使容器10内储存的冷却液的温度迅速降低;另一方面,在需要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进行冷却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泵11和第二泵22均工作,能快速地将冷却液从容器10供给至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具有构成冷却部21的冷却杆,因此,即使液压控制阀装置具有较长的油路,通过将冷却杆配置在上述油路内,也能有效地利用冷却液对上述油路的内部进行冷却,由此,能够容易地控制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冷却。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具有控制阀23和排液部24,因此,在不需要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进行冷却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控制阀23将冷却管路HL2中的除了冷却杆内回路HL21外的部分与冷却杆内回路HL21切断,并利用排液部24向冷却杆内回路HL21吹出气体而将冷却杆内回路HL21中的冷却液排出,能避免因冷却杆内回路HL21内残留有冷却液而导致冷却杆变得过冷,且能避免因水中的固体杂质在冷却杆内回路HL21内堆积、堵塞冷却杆内回路HL21而导致冷却效率降低、压力异常升高等不良情况。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控制部13具有检测部和警告部42,因此,有助于异常情况的尽早发现和处理,避免产生事故。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检测部13包括温度传感器411、压力传感器412和液量传感器413,同时对冷却液的温度、冷却液的压力以及容器内的冷却液的量进行检测,因此,能较全面地反映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由此,能可靠地避免产生事故。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控制部13具有压力检测部414,因此,有助于避免因排液部24向冷却杆内回路HL21吹出的气体的压力过低而不能有效地将冷却杆内回路HL21中的冷却液排出。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警告部42是警告灯,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构成警告部,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第一管路HL1的一端与容器10的侧壁连接,第一管路HL1的另一端与容器10的底壁(Z2方向侧的壁)连接,冷却管路HL2的另一端与容器10的顶壁(Z1方向侧的壁)连接,因此,对压铸设备进行冷却后返回到容器10内的高温的冷却液流入容器10的上方,即使容器10内的冷却液从冷却管路HL2的一端经由冷却管路HL2朝向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设备流动,也不会出现高温的冷却液直接流向压铸设备的情况。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3的主体设置于外壳15内的靠X1方向侧和Z1方向侧的位置,容器10的主体设置于外壳15内的靠X2方向侧和Z1方向侧的位置,包括第一泵12在内的泵部的主体设置于外壳15内的靠X1方向侧和Z2方向侧的位置,热交换器11设置于外壳15内的比容器10靠Z2方向侧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控制部13等在外壳15内的设置位置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泵12处于常时工作状态,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使第一泵12停止。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冷却管路HL2内设置有第二泵22,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省略第二泵22。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在冷却管路HL2的一端与冷却部21之间的部分设置电动阀、电磁阀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部包括对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411、对冷却液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412以及对所述容器10内的冷却液的量进行检测的液量传感器413,温度传感器411设置于第二泵22的吸入口侧,压力传感器412设置于第二泵22的排出口侧,液量传感器413设置在容器10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温度传感器411和压力传感器412的设置位置可根据需求适当调整,此外,根据情况,也可省略温度传感器411、压力传感器412和液量传感器41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壳15的顶面(靠Z1方向侧的面)设置有构成警告部42的警告灯,但并不局限于此,警告部也可包括警告灯、显示屏和蜂鸣器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情况,也可省略警告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具有构成冷却部21的冷却杆,但并不局限于此,冷却部21也可仅由普通配管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具有控制阀23、排液部24和压力检测部414,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省略控制阀23、排液部24和压力检测部41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具有补给管路HL4,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省略补给管路HL4。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管路(HL1),该第一管路(HL1)将容器(10)、热交换器(11)和第一泵(12)依次连接而构成回路,所述容器(10)储存冷却液,所述热交换器(11)使通过所述第一泵(12)的作用而在所述第一管路内流动的冷却液冷却;
冷却管路(HL2),所述冷却管路(HL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HL1)的位于所述第一泵(12)的排出口与所述容器(10)之间的部分连接,所述冷却管路(HL2)的另一端与所述容器(10)连接,所述冷却管路(HL2)设有冷却部(21),该冷却部(21)能够利用从所述第一管路(HL1)流入所述冷却管路(HL2)的冷却液对液压控制阀装置(OB)进行冷却;
控制部(13),该控制部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运转进行控制;以及
外壳(15),该外壳收纳所述容器(10)、所述热交换器(11)、所述第一泵(12)和所述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管路(HL3),
所述热交换器(11)使在所述第一管路(HL1)内流动的冷却液与在所述制冷剂管路(HL3)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管路(HL2)内设置有第二泵(22),该第二泵使冷却液在所述冷却管路(HL2)内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流动,
所述外壳收纳所述第二泵(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泵(12)处于常时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二泵(22)停止的情况下,由所述热交换器(11)流出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路(HL1)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泵(12)和所述容器(10)后再次流入所述热交换器(11),
在所述第二泵(22)启动的情况下,由所述热交换器(11)流出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路(HL1)和所述冷却管路(HL2),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泵(12)和所述第二泵(22)并对液压控制阀装置(OB)进行冷却后,流回所述容器(10)并再次流入所述热交换器(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构成所述冷却部(21)的冷却杆,
所述冷却杆具有构成所述冷却管路的一部分的冷却杆内回路(HL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阀(23),该控制阀能将所述冷却管路(HL2)中的除了所述冷却杆内回路外的部分(HL22)与所述冷却杆内回路(HL21)切断和连通;以及
排液部(24),该排液部(24)用于通过向所述冷却杆内回路(HL21)吹出气体而将所述冷却杆内回路中的冷却液排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
检测部,该检测部对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的运转状况进行检测;以及
警告部(42),该警告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异常时通知异常情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包括对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411)、对冷却液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412)以及对所述容器内的冷却液的量进行检测的液量传感器(413)。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
压力检测部(414),该压力检测部对所述排液部向所述冷却杆内回路吹出的气体的压力进行检测;以及
警告部(42),该警告部在所述压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通知异常情况。
10.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警告部包括警告灯、显示屏和蜂鸣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1822210651.XU 2018-12-27 2018-12-27 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 Active CN209288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0651.XU CN209288263U (zh) 2018-12-27 2018-12-27 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0651.XU CN209288263U (zh) 2018-12-27 2018-12-27 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8263U true CN209288263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0651.XU Active CN209288263U (zh) 2018-12-27 2018-12-27 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8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4697B (zh) 检测制冷剂损失的方法
CN111947336B (zh) 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179757A (ja) 冷却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242626A (zh) 闭式液压驱动系统及破碎机
CN209288263U (zh) 液压控制阀装置的压铸成型用冷却设备
CN114286585B (zh) 负压液冷系统
JP2019015471A (ja) 圧縮式冷凍機
JP2014000786A (ja) 冷却方法、冷却装置用の制御装置及び冷却装置
CN109854547A (zh) 远程调压负载敏感液压站
CN218033810U (zh) 船用co2跨临界制冷机组气冷器水路结构
CN206291564U (zh) 漏水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冷水机
CN205279499U (zh) 一种全年制冷高可靠度风冷式冷水机
CN210880755U (zh)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压铸模温机
CN110344840B (zh) Tbm用带有自动控制的外水循环系统及外水循环方法
CN208458333U (zh) 制冷系统
CN106337719A (zh) 一种用于提升商用车发动机排气性能的系统
CN219919553U (zh) 一种液冷机组
CN206092158U (zh) 一种用于提升商用车发动机排气性能的系统
CN216046789U (zh) 一种水冷润滑装置
CN207317145U (zh) 一种复合式水蒸发冷水机组
CN113606499B (zh) 一种适用于加氢站的冷水机组及其使用方法
CN105114401A (zh) 带强制制冷功能的智能恒温液压系统
CN219368462U (zh) 一种冷水型工业冷风机
CN217131603U (zh) 一种油冷电机测试用供油、回油系统
CN210532726U (zh) 低温冷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