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7628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7628U
CN209267628U CN201822277282.6U CN201822277282U CN209267628U CN 209267628 U CN209267628 U CN 209267628U CN 201822277282 U CN201822277282 U CN 201822277282U CN 209267628 U CN209267628 U CN 209267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ortion
flexible screen
mobile terminal
elastic component
termina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72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72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7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7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7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具体包括:移动终端本体、柔性屏幕以及弹性件;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包括可相对折叠的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第二端卷设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幕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翻折部和所述第二翻折部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避免所述柔性屏幕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出现褶皱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所述柔性屏幕的显示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对于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用户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折叠屏移动终端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终端,其在展开状态下时,屏幕较大,可以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视频观赏效果,实现较好的应用操作体验;其在折叠状态下时,体积较小,可以方便用户携带。因此,折叠屏移动终端已逐渐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
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现有的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的折叠屏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下时,柔性屏幕10在移动终端本体11上很容易形成褶皱区域101。这样,不仅很容易影响柔性屏幕10的显示效果,而且,很容易降低折叠屏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折叠屏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时,容易形成褶皱区域,影响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本体、柔性屏幕以及弹性件;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包括可相对折叠的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
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第二端卷设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
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幕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本体、柔性屏幕以及弹性件;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包括可相对折叠的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第二端卷设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幕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第一翻折部和所述第二翻折部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第二端卷设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幕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部分所述柔性屏幕可以卷入所述第二翻折部内,避免所述柔性屏幕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出现褶皱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所述柔性屏幕的显示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一种折叠屏移动终端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柔性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具体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本体、柔性屏幕以及弹性件;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可以包括可相对折叠的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第二端卷设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幕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第一翻折部和所述第二翻折部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第二端卷设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幕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部分所述柔性屏幕可以卷入所述第二翻折部内,避免所述柔性屏幕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出现褶皱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所述柔性屏幕的显示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可佩戴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他类型的移动终端参照执行即可。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示出了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本体30、柔性屏幕31以及弹性件32;其中,移动终端本体30可以包括可相对折叠的第一翻折部301和第二翻折部302;柔性屏幕31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翻折部301,第二端卷设于第二翻折部302内;弹性件32一端固定于第二翻折部302,另一端与柔性屏幕31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翻折部301和第二翻折部302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以避免柔性屏幕31在移动终端本体30上出现褶皱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柔性屏幕31的显示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
如图3所示,在第一翻折部301和第二翻折部302处于相对折叠状态时,柔性屏幕31的第二端可以对弹性件32产生拉力,在柔性屏幕31的拉力作用下,弹性件32可以伸长,这样,可以使得柔性屏幕31可以从第二翻折部302内部伸出。
如图5所示,在第一翻折部301和第二翻折部302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柔性屏幕31的第二端与弹性件32活动连接,且柔性屏幕31的第二端卷设于第二翻折部302内,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部分柔性屏幕31可以卷入第二翻折部302内,避免柔性屏幕31在移动终端本体30上出现褶皱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柔性屏幕31的显示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翻折部302可以包括一定轴3021,柔性屏幕31的第二端通过定轴3021卷绕入第二翻折部302内,柔性屏幕31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件32与定轴3021可滑动连接。具体地,在第一翻折部301和第二翻折部302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柔性屏幕31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件32与定轴3021可滑动连接,柔性屏幕31的第二端可以通过定轴3021卷绕入第二翻折部302内,避免柔性屏幕31在移动终端本体30上出现褶皱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柔性屏幕31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翻折部301固定连接,以使得柔性屏幕31与移动终端30之间的连接较为可靠,而将柔性屏幕31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件31与第二翻折部302可滑动连接,可以避免柔性屏幕31在移动终端本体30上出现褶皱区域。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屏幕31的第一端与第一翻折部301之间可以通过粘接介质层粘接连接,以实现柔性屏幕31与第一翻折部301的固定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粘接介质层的材质可以为胶水或者双面胶等粘接介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所述粘接介质层的具体材质可以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翻折部302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件32。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弹性件32,可以增加弹性件32对柔性屏幕31的弹力,增加弹性件32的工作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仅示出了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3个弹性件32的情况,而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容纳腔内还可以设置有2个、4个或者6个等数量的弹性件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弹性件32的具体数量可以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多个弹性件32产生的弹力可以均匀的作用在柔性屏幕31上,提高柔性屏幕31的受力均匀性,多个弹性件32在所述容纳腔内可以均匀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在多个弹性件32在所述容纳腔内均匀设置的情况下,由于柔性屏幕31的受力可以较为均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柔性屏幕31在进行展开或者收拢时的工作可靠性,而且,还可以提高柔性屏幕3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件32可以为弹簧。由于弹簧具有体积小、弹性可靠且成本低廉的优点,因此,在弹性件32为弹簧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弹性件32在移动终端本体30内所占据的空间,而且,可以使得弹性件32相应具有弹性可靠、成本低廉的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弹性件32的具体类型。例如,弹性件32还可以为弹性泡棉、弹片等类型的弹性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弹性件32的具体类型可以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弹性件32为弹簧的情况下,所述弹簧可以沿移动终端本体30的展开方向设置。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弹簧沿移动终端本体30的展开方向设置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所述弹簧产生的弹力可以尽可能的用于拉动柔性屏幕31收入移动终端本体30内,提高弹性件32的弹力利用效率。
参照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屏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柔性屏幕具体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刚性支撑层311、散热层312以及柔性屏幕本体层313;其中,刚性支撑层311靠近移动终端本体30。
在实际应用中,柔性屏幕本体层313可以用于显示,散热层312可以散发柔性屏幕本体层313产生的热量,刚性支撑层311则可以用于支撑柔性屏幕本体层313以及散热层312。
参照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柔性屏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刚性支撑层311的边缘朝向柔性屏幕本体层313延伸,包覆柔性屏幕本体层313和散热层312的边缘。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刚性支撑层311的边缘朝向柔性屏幕本体层313延伸,且包覆柔性屏幕本体层313和散热层312的边缘,刚性支撑层311可以对柔性屏幕本体层313、以及散热层312的边缘形成支撑保护,避免柔性屏幕本体层313、以及散热层312的边缘直接受到碰撞而导致的损坏,提高柔性屏幕本体层313、以及散热层312的寿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移动终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移动终端本体、柔性屏幕以及弹性件;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包括可相对折叠的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第二端卷设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幕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在所述第一翻折部和所述第二翻折部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第二端卷设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幕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部分所述柔性屏幕可以卷入所述第二翻折部内,避免所述柔性屏幕在所述移动终端本体上出现褶皱区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所述柔性屏幕的显示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效果。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本体、柔性屏幕以及弹性件;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本体包括可相对折叠的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
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翻折部,第二端卷设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
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另一端与所述柔性屏幕的所述第二端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包括一定轴,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定轴卷绕入所述第二翻折部内,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定轴可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部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性件在所述容纳腔内均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幕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翻折部之间通过粘接介质层粘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介质层的材质为胶水或者双面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沿所述移动终端本体的展开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幕包括:依次设置的刚性支撑层、散热层以及柔性屏幕本体层;其中
所述刚性支撑层靠近所述移动终端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支撑层的边缘朝向所述柔性屏幕本体层延伸,包覆所述柔性屏幕本体层和所述散热层的边缘。
CN201822277282.6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209267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7282.6U CN209267628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7282.6U CN209267628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7628U true CN209267628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66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7282.6U Active CN209267628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7628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5484A (zh) * 2019-12-14 2020-04-21 曹磊 一种反向滚动电子设备柔性屏幕的结构
CN111210734A (zh) * 2020-03-18 2020-05-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10524A (zh) * 2020-04-01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587016A (zh) * 2020-05-29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283531A (zh) * 2020-11-10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066368A (zh) * 2021-03-18 2021-07-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5484A (zh) * 2019-12-14 2020-04-21 曹磊 一种反向滚动电子设备柔性屏幕的结构
CN111210734A (zh) * 2020-03-18 2020-05-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屏组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510524A (zh) * 2020-04-01 2020-08-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587016A (zh) * 2020-05-29 2020-08-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1238958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283531A (zh) * 2020-11-10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066368A (zh) * 2021-03-18 2021-07-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880239B2 (en) 2021-03-18 2024-01-2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67628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886544B (zh) 设置有具有防止发生气泡的结构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移动通信装置
CN107554017A (zh) 柔性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416724B2 (en) Foldable terminal
CN103970414B (zh) 一种管理应用程序图标的方法及终端
KR20160138748A (ko) 플렉시블 장치
CN105786108A (zh) 一种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2810582B (zh) 太阳能装置及其框架组合
CN106055252B (zh) 移动终端及其分屏显示处理方法
CN204215311U (zh) 平板电脑保护套
KR20160024425A (ko) 측면 터치 영역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7210012A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CN103677387B (zh) 触控面板
CN208521219U (zh) 具有局部导电效果的电脑主板绝缘片
CN205809487U (zh) 口子胶、显示模组以及终端
US2014012823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otecto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282416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21128843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783170A (zh) 业务场景拼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50012772A (ko)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접이 방법
CN208862883U (zh) 一种光敏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09170434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523669U (zh) 镜头模组
US9256248B2 (en) Protecting device for tablet device
CN103680683A (zh) 一种导电海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