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5132U - 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5132U
CN209265132U CN201920268850.8U CN201920268850U CN209265132U CN 209265132 U CN209265132 U CN 209265132U CN 201920268850 U CN201920268850 U CN 201920268850U CN 209265132 U CN209265132 U CN 209265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rface
backboard
supporting
edge
support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6885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忠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Gaochuang Suzho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6885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5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5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5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涉及电子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小OD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反射片容易出现四角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装置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由背板的四角或靠近背板四角的边沿向背板中心倾斜设置,且其与背板的第一内表面之间存有预设锐角角度,用于支撑反射片的拼缝线;其中,第一内表面与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相平行。第一支撑面向背板中心倾斜,填补了反射片四角与背板第一内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同时为反射片四角的拼缝线提供承托和拼接的平面,有效防止反射片四角拼缝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

Description

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显示产品纤薄造型的追求,且要保证产品成本不会过高,则大多采用直下式方案,直下式是LED发光粒在液晶板的后方,进行光源的提供,但是直下式方案使得产品厚度太厚,造型不美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设计者相继推出直下式小混光距离(OD,optical distance)背光方案,来满足市场需求;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反射片多采用四角断开式与背板进行连接,参考附图1,反射片四角拼缝为断开式拼缝,附图2和附图3,反射片的四角为骑缝线,断开式拼缝设置在长边或短边,包括全在长边、全在短边或长边与短边混合搭配的情况。
小OD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背板的周向边沿向上弯折且向外倾斜,使得背板形成一槽状,反射片通过四角断开式设置与背板的边沿相互连接,则反射片与背板底部之间存在一定高度的空间,则反射片的四角拼缝极易出现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装置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主要目的是解决小OD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反射片容易出现四角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装置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
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由背板的四角或靠近所述背板四角的边沿向背板中心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背板的第一内表面之间存有预设锐角角度,用于支撑反射片的拼缝线;
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与第四支撑面均为三角形,两两互相连接围成类四面体结构;
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第一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四支撑面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且分别与所述背板的第二内表面和第三内表面相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的第三内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连的背板的两相邻内壁。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以及第四支撑面之间的连接均为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弧状过渡连接,并且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的第一接触角,用于填充所述背板的内部四角。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以及第五支撑面围成类三棱柱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为矩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中与所述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四支撑面和所述第五支撑面相对设置,用于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面与第二内表面相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连的背板的一内壁。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五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第五支撑面以及第六支撑面均为矩形,围成六面体结构;
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五支撑面和所述第六支撑面相对设置,二者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以及所述第四支撑面。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五支撑面和所述第六支撑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表面。
可选的,前述的一种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六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第五支撑面、第六支撑面以及第七支撑面围成七面体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所述第四支撑面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垂直,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
所述第四支撑面的第一边沿连接于与所述第二支撑面的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且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五支撑面的第一边沿连接于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且所述第五支撑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第四支撑面的与其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与所述第五支撑面的与其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相连;
所述第六支撑面和所述第七支撑面相对设置,且二者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所述第四支撑面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面。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其包括前述任一所述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四角或靠近所述四角的边沿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前述的背板。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所述第一支撑面由背板的四角或靠近四角的边沿向背板中心倾斜,填补了反射片四角与背板第一内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同时为反射片四角的拼缝线提供承托和拼接的平面,有效防止反射片四角拼缝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直下式背光源反射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直下式背光源反射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直下式背光源反射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支撑结构与背板和反射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5在A-A方向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另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与背板的另一种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参考附图5和附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其包括第一支撑面1,第一支撑面1由背板8的四角或靠近背板8四角的边沿向背板8中心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背板8的第一内表面81之间存有预设锐角角度,用于支撑反射片9的拼缝线10;
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81与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相平行。
具体的,为了解决小OD直下式背光源方案中,反射片容易出现四角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装置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整体设置在背板8的四角或靠近四角的边沿内侧,支撑结构包括一倾斜的第一支撑面1,第一支撑面1为倾斜平面,与背板8的第一内表面81呈30-60度夹角;第一支撑面1的作用是为反射片9的拼缝线10提供贴合平台或者说是贴合平面,用以防止拼缝线10与背板8的边沿相贴合出现贴合不严密、贴合不稳定,容易出现翘边或下塌等问题;进一步的,第一支撑面1与背板8的第一内表面81之间夹锐角,使得第一支撑面1按上述方式倾斜,即参考附图5,由图中的左上向右下方倾斜,也就是由背板8的四角或靠近背板8四角的边沿向背板8的中心倾斜,也就是第一支撑面1的高度由背板8的而四角或靠近四角的而边沿向背板8的中心减小,填补背板8边沿到第一内表面81的高度差,为拼缝线10提供支撑,且保证反射片9中部与背板8中部之间高度距离还是很小;其中第一内表面81是背板8处于槽状结构时的最大内表面,图6中的右侧竖直方向上的面。
根据上述所列,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所述第一支撑面1由背板8的四角或靠近四角的边沿向背板8中心倾斜,填补了反射片9四角与背板8第一内表面81之间的高度差,同时为反射片9四角的拼缝线10提供承托和拼接的平面,有效防止反射片9四角拼缝翘起、下塌或出现间隙,导致显示画面出现暗角的问题。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中情况。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撑面,1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与第四支撑面4均为三角形,两两互相连接围成类四面体结构;
第二支撑面2与第一内表面81相平行,用于与第一内表面81相贴合;
第三支撑面3与第四支撑面4均同时连接第一支撑面1和第二支撑面2,且分别与背板8的第二内表面82和第三内表面83相平行;
其中,第二内表面82和第三内表面83为与第一内表面81相连的背板8的两相邻内壁。
具体的,为了实现支撑结构在背板8的四角和反射片9的拼缝线10之间的承托与连接,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支撑结构设置为类四面体结构,共四个支撑面,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以及第四支撑面4两两连接,参考附图4,第一支撑面1左上至右下设置,下方为第二支撑面2,用于贴合或连接在背板8的第一内表面81上,图中左右两侧的分别为第三支撑面3和第四支撑面4,第三支撑面3和第四支撑面4分别与背板8的与第一内表面81相连的两相邻内壁,也就是图5中左侧和上侧的背板8的两内壁,即第二内表面82和第三内表面,从而使得将支撑结构放置在背板8的四角时,第三支撑面3和第四支撑面4能够与背板8的两相邻侧壁相配合,加之第二支撑面2,使得支撑结构设置在背板8四角时,能够与四角的三内壁相吻合,使得第一支撑面1能够为拼缝线10设置在反射片9四角的情况提供支撑面。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和附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在具体实施中,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以及第四支撑面4之间的连接均为远离第一支撑面1的弧状过渡连接,并且形成与第一支撑面1相对的第一接触角11,用于填充所述背板8的内部四角。
具体的,为了使支撑结构在背板8的四角更加的贴合内壁且设置稳定,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以及第四支撑面4之间的两两连接处设置为弧状过渡连接,与第一内表面81、第二内表面82以及第三内表面83两两临接的转折处相吻合,如附图4中所示,虚线部分的弧状过渡连接汇集在一起形成了第一接触角11,第一接触角11与第一支撑面1相对,用于与背板8四角的内角相吻合。
实施例2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换气系统,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面,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第四支撑面4以及第五支撑面5围成类三棱柱结构;
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和第三支撑面3为矩形,第二支撑面2和第三支撑面3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面1的两相对边沿上,且第二支撑面2和第三支撑面3中与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相互连接;且第二支撑面2与第一内表面81相平行,用于与第一内表面81相贴合;
第四支撑面4和第五支撑面5相对设置,用于同时连接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和第三支撑面3。
具体的,为了适应反射片9的拼缝线10在长边、短边或长边短边混合的情况,第一支撑面1承托或支撑全部或部分拼缝线10,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支撑结构设置为类三棱柱结构,附图7中第一支撑面1由左上至右下设置,第二支撑面2设置在下方用于与第一内表面81进行贴合或连接,第三支撑面设置在左上方,用于支撑第一支撑面1,并与左下方与第二支撑面2相连接;第四支撑面4和第五支撑面5分别设置在图中的外侧和内侧,用于将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以第三支撑面3连接为一体(该设置方式下第四支撑面4和第五支撑面5可以撤除,使得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以及第三支撑面3围成类三角形框架结构,设置方式与类三棱柱结构相同),参考附图10,此时第一支撑面1垂直于背板8的长边设置或垂直于背板8的短边设置,第三支撑面3与背板1边沿临近,第一支撑面1的底部与背板8中心临近,使得第一支撑面1能够在垂直背板8边沿(反射片9边沿)的方向上进行拼缝线10的承托或支撑;参考附图3,由于反射片9的拼缝线10在长边或短边或长边短边混合的情况为拼缝线10垂直于反射片9的边沿或附图2中与垂直无异的设置,进而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能够完美的配合反射片9的拼缝线10在长边或短边或长边短边混合的情况。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在具体实施中,第三支撑面3与第二内表面82相平行;
其中,第二内表面82为与第一内表面81相连的背板8的一内壁。
具体的,为了实现支撑结构与背板8边沿内侧较为吻合,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三支撑面3设置为与第二内表面82相平行的,且第三支撑面3与第二支撑面2在图7的左下角采用弧状过渡连接,其中第二内表面82为与第一内表面81相连的背板8的侧壁,进而使支撑结构能够与第一内表面81和第二内表面82的临接除也就是弯折处相匹配。
实施例3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至少五个支撑面,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第四支撑面4、第五支撑面5以及第六支撑面6均为矩形,围成六面体结构;
第二支撑面2和第三支撑面3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面1的两相对边沿上,且第二支撑面2和第三支撑面3相对设置,第四支撑面4与第一支撑面1相对设置,连接在第二支撑面2和第三支撑面3之间,用于与第一内表面81相贴合;
第五支撑面5和第六支撑面6相对设置,二者均同时连接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以及第四支撑面4。
具体的,为了适应反射片9的拼缝线10在长边、短边或长边短边混合的情况,第一支撑面1承托或支撑全部或部分拼缝线10,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支撑结构设置为六面体结构,附图8中第一支撑面1有左上至右下设置,第四支撑面4与第一支撑面1相对的设置在下侧,用于与第一内表面81相贴合或连接,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则分别设置在图中的右侧和左侧将第一支撑面1和第四支撑面4连接为一体,用于支撑第一支撑面1,第五支撑面5和第六支撑面6则分别在图中的前方和后方同时连接其余四个支撑面(该设置方式下,第五支撑面5和第六支撑面6可以撤除,使得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以及第四支撑面4围成类四棱柱框架);此时,参考附图10,第一支撑面1垂直于背板8的长边设置或垂直于背板8的短边设置,第三支撑面3与背板8的边沿临近,第二支撑面2与背板8中心临近,使得第一支撑面1能够在垂直背板8边沿(反射片9边沿)的方向上对拼缝线10进行承托或支撑;参考附图3,由于反射片9的拼缝在长边或短边或长边短边混合的情况均为拼缝线10垂直于反射片9的边沿或附图2中与垂直无异的设置,进而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能够使得第一支撑面1完美的配合反射片9的拼缝线10在长边或短边或长边短边混合的情况。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8,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在具体实施中,第二支撑面2与第三支撑面3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内表面81,第五支撑面5和第六支撑面6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一内表面81。
具体的,为了简化支撑结构的制作工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第二支撑面2和第三支撑面3设置为相互平行且同时垂直于第一内表面81,第五支撑面5和第六支撑面6也设置为相互平行且同时垂直于第一内表面81,此设置方式为将支撑结构整体设置为梯形体,梯形体的斜面则为第一支撑面1。
实施例4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9,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结构,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至少六个支撑面,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第四支撑面4、第五支撑面5、第六支撑面6以及第七支撑面7围成七面体结构;
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第四支撑面4以及第五支撑面5均为矩形,第二支撑面2和第三支撑面3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与第一支撑面1的两相对边沿上,且第二支撑面2与第一内表面81相垂直,第三支撑面3与第一内表面81相平行;
第四支撑面4的第一边沿连接于与第二支撑面2的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且第四支撑面4与第一内表面81相平行,用于与第一内表面81相贴合;
第五支撑面5的第一边沿连接于与第三支撑面3的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且第五支撑面5垂直于第一内表面81,第四支撑面4的与其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与第五支撑面5的与其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相连;
第六支撑面6和第七支撑面7相对设置,且二者均同时连接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第四支撑面4以及第五支撑面5。
具体的,为了适应反射片9的拼缝线10在长边、短边或长边短边混合的情况的同时简化支撑结构的制作综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将支撑结构设置为七面体结构,附图9中第一支撑面1由左上至右下设置,第四之层面4与第一支撑面1相对的设置在下侧,用于与第一内表面81相贴合或连接,第二支撑面2竖直设置,用于在右下侧连接第一支撑面1和第四支撑面4,第三支撑面3水平设置且在左上方与第一支撑面1连接,第五支撑面5竖直设置且与第二支撑面2相对设置,其两端用于连接第三支撑面3和第四支撑面4,第四支撑面4和第五支撑面5之间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弧状过渡连接也可以直接直角式连接;第六支撑面6和第七支撑面7分别在图中的左侧和右侧同时连接其余五个支撑面(此设置方式下,第六支撑面6和第七支撑面7可以撤除,使得第一支撑面1、第二支撑面2、第三支撑面3、第四支撑面4以及第五支撑面5围成一框架),此结构参考上述实施例2;此时,参考附图10,第一支撑面1垂直于背板8的长边设置或垂直于背板8的短边设置,第五支撑面5与背板8的边沿临近,第二支撑面2与背板8中心临近,使得第一支撑面1能够在垂直背板8边沿(反射片9边沿)的方向上对拼缝线10进行承托或支撑;参考附图3,由于反射片9的拼缝在长边或短边或长边短边混合的情况均为拼缝线10垂直于反射片9的边沿或附图2中与垂直无异的设置,进而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中能够使得第一支撑面1完美的配合反射片9的拼缝线10在长边或短边或长边短边混合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实施例1-4中的第一支撑面1对拼缝线10的承托或支撑不必须做到完全承托或支撑,拼缝线10的中间一部分或两顿的一部分受到第一支撑面1的承托即可。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板,在具体实施中,包括前述实施例中任一支撑结构,且支撑结构设置在背板的四角或靠近四角的边沿内。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具体实施中,包括前述实施例5中的背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而以上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结合,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由背板的四角或靠近所述背板四角的边沿向背板中心倾斜设置,且其与所述背板的第一内表面之间存有预设锐角角度,用于支撑反射片的拼缝线;
其中,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三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与第四支撑面均为三角形,两两互相连接围成类四面体结构;
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第一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四支撑面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且分别与所述背板的第二内表面和第三内表面相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的第三内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连的背板的两相邻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以及第四支撑面之间的连接均为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弧状过渡连接,并且形成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的第一接触角,用于填充所述背板的内部四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四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以及第五支撑面围成类三棱柱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为矩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中与所述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四支撑面和所述第五支撑面相对设置,用于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支撑面与第二内表面相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内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连的背板的一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五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第五支撑面以及第六支撑面均为矩形,围成六面体结构;
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相对设置,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设置,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之间,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五支撑面和所述第六支撑面相对设置,二者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以及所述第四支撑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五支撑面和所述第六支撑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六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第三支撑面、第四支撑面、第五支撑面、第六支撑面以及第七支撑面围成七面体结构;
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所述第四支撑面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分别连接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两相对边沿上,且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垂直,所述第三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
所述第四支撑面的第一边沿连接于与所述第二支撑面的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且所述第四支撑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平行,用于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五支撑面的第一边沿连接于与所述第三支撑面的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且所述第五支撑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内表面,所述第四支撑面的与其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与所述第五支撑面的与其第一边沿相对的第二边沿相连;
所述第六支撑面和所述第七支撑面相对设置,且二者均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三支撑面、所述第四支撑面以及所述第五支撑面。
9.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四角或靠近所述四角的边沿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板。
CN201920268850.8U 2019-03-04 2019-03-04 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265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8850.8U CN209265132U (zh) 2019-03-04 2019-03-04 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8850.8U CN209265132U (zh) 2019-03-04 2019-03-04 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5132U true CN209265132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8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68850.8U Active CN209265132U (zh) 2019-03-04 2019-03-04 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5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8634B (zh) 显示面板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03591422B (zh) 显示器支撑模块
CN206805075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169548A (zh) 背光模组
CN209765945U (zh) 无缝led箱体及led拼接显示屏
CN104597641B (zh) 一种双面显示装置
CN208922011U (zh) 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及直下式液晶电视
CN203812506U (zh) 显示面板
CN109493743A (zh) 平整度调节装置及拼接显示屏
CN209265132U (zh) 支撑结构、背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04395A1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6363053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209433160U (zh) 一种膜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971254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3323024U (zh) 扩散板支架、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828400A (zh) 直下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86341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107185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136012U (zh) 移动终端的盖板及移动终端
CN107610590A (zh) 多功能广告显示屏
CN208907951U (zh) 一种齐刘海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器
CN207718747U (zh) 一种多媒体显示终端
CN208722505U (zh) 具有三角形led灯的显示屏
CN209135970U (zh) 一种平面设计作品展览用展示架
CN219845894U (zh) 一种l型化妆品展示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