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9321U -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9321U
CN209249321U CN201920042115.5U CN201920042115U CN209249321U CN 209249321 U CN209249321 U CN 209249321U CN 201920042115 U CN201920042115 U CN 201920042115U CN 209249321 U CN209249321 U CN 209249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hasp
connecting rod
spring
upper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421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怡文
沈惠新
丁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421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9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9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9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锁扣装置包括固定架、与第一锁扣件、第二锁扣件和一固定在固定架中部的触发电磁铁,所述的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为对称设置在触发电磁铁两侧的两套结构相同的构件,均包括枢设在固定架上的搭扣和锁扣、使搭扣对锁扣保持推压趋势的搭扣复位弹簧和使锁扣保持在锁定位置的锁扣复位弹簧,所述的触发电磁铁得电作用于搭扣,使搭扣转动,带动锁扣从所述的锁定位置脱离。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触头机构和操作机构,锁扣装置连接到操作机构中,在第一、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中间位置对操作机构进行限位。能实现两、三位置操作机构通用;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并且还涉及安装有该锁扣装置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双电源转换开关主要用于医院、发电厂、银行、化工、冶金、宾馆、高层建筑、军事设施等重要场所,作用是确保供电的连续性。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技术水平、先进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这些场合用电设备的水平和可靠性,用电设备的水平和可靠性又关系到用电人员的安全和生命。现有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可分为两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和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所述的两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可实现常用电源合、备用电源合两个位置之间进行可靠切换,用电设备不会出现长期断电情况,供电可靠性高,转换动作时间快,从而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和生产的连续性。所述的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可实现常用电源合、备用电源合及中间断开的三个位置之间进行可靠切换,其中中间断开的作用是开关的触头机构处于双分状态,用电设备断电时间相对较长。所述的常用电源通常称“第一电源”,备用电源通常称“第二电源”。而开关的操作机构是整个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机构,其功用是:用于开关的合、分闸操作,当电路出现故障时通过手动或电动操作使开关分闸,而当电路故障排除后同样通过手动或电动操作实现开关的合闸,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用电设备的工作连续性。所述的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还包括触头机构,触头机构由操作机构驱动在第一电源动静触头闭合位置、双分位置和第二电源动静触头闭合位置之间动作,从而使开关实现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双分位置和第二电源合闸位置之间的切换。目前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实现两位置和三位置的工作行程,其操作机构必须各自设计,不利于产品零部件的通用化,也为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实现两、三位置操作机构通用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在两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基础上安装该锁扣装置后,通过锁扣装置对操作机构的锁定限位,使得开关实现了双分(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断开),构成了三位置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实现了两、三位置开关的轻松变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是要提供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该双电源转换开关上设置有上述的锁扣装置,该双电源转换开关能够保障锁扣装置所述技术效果的全面体现。
为完成首要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该锁扣装置包括固定架、与第一锁扣件、第二锁扣件和一固定在固定架中部的触发电磁铁,所述的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为对称设置在触发电磁铁两侧的两套结构相同的构件,均包括枢设在固定架上的搭扣和锁扣、使搭扣对锁扣保持推压趋势的搭扣复位弹簧和使锁扣保持在锁定位置的锁扣复位弹簧,所述的触发电磁铁得电作用于搭扣,使搭扣转动,带动锁扣从所述的锁定位置脱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搭扣包括以枢置点为中心向两侧延伸的解扣杆和搭扣杆,所述的搭扣复位弹簧作用于解扣杆,所述的触发电磁铁得电作用于搭扣杆;所述的锁扣包括以其转动中心向两侧延伸的限位杆和锁扣杆,所述的锁扣复位弹簧作用于限位杆,且所述的限位杆与搭扣杆相配合,所述的锁扣杆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搭扣的枢置点为一锁轴孔,搭扣杆包括在锁轴孔轴向的中部延伸的电动解扣杆和在锁轴孔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的限位凸台,该电动解扣杆用于与触发电磁铁配合,该限位凸台的端面构成为与限位杆配合的锁扣限位面,在限位凸台与解扣杆和电动解扣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搭扣复位弹簧和锁扣复位弹簧的复位弹簧安装槽。
为完成另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触头机构和操作机构,所述的触头机构具有使第一电源合闸的第一触头闭合位置,使第二电源合闸的第二触头闭合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构成为具有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合闸位置的两位置开关,所述的操作机构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簧机构和第二弹簧机构,操作机构驱动触头机构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动作,实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的切换,所述的锁扣装置安装到操作机构中,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中间位置,由所述第一锁扣件对其对应的第一弹簧机构进行限位,或由所述的第二锁扣件对其对应的第二弹簧机构进行限位,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构成具有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双分位置和第二电源合闸位置的三位置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锁扣杆上设置有锁扣面和与该锁扣面相邻的限位端面,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和第二弹簧机构的上连杆上均设置有上连杆限位锁定面和与该上连杆限位锁定面相邻的滑动限位面,当双电源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时,所述的两个锁扣面分别通过与各自对应的上连杆的上连杆限位锁定面的配合,实现对上连杆的限位;当开关位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扣件的锁扣杆的限位端面滑动至第一弹簧机构的上连杆的滑动限位面上;当开关位于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时,所述第二锁扣件的锁扣杆的限位端面滑动至第二弹簧机构的上连杆的滑动限位面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之一、在原有两位置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中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使得两位置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变为三位置的双电源转换开关,拆除该锁扣装置后,又可构成两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使三位置开关、两位置开关轻松变换;之二、操作机构通过锁扣装置的作用,实现一侧分闸的同时另一侧实现合闸储能操作,并通过锁扣电磁铁完成合闸操作,结构简单,成本低;之三、通过将锁扣装置安装在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的两个弹簧机构中间,使得整个操作结构紧凑,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关外壳和操作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立体图一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立体图另一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中锁扣装置安装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操作机构分解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分解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驱动电磁铁固定支架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驱动电磁铁和合分闸杠杆的电磁铁连杆图。
图6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合分闸杠杆图。
图6e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连杆图。
图6f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连杆图。
图6g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出轴图。
图6h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动操作杆图。
图6i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连接两个合分闸杠杆的连杆中的第一连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分解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电磁铁分解图。
图7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固定架图。
图7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搭扣图。
图7e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锁扣图。
图7f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搭扣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7g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的锁扣的另一实施例图装配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就绪位置(双分位置)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一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示意图。
图8c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一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向第二弹簧机构合闸就绪位置(双分位置)转换过程中第一弹簧机构分闸过死点示意图。
图8d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二弹簧机构合闸就绪位置(双分位置)示意图。
图8e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位置开关中,第二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二电源接通位置)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位置开关中,第二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二电源接通位置)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位置开关中,第一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一电源接通位置)下连杆限位轴与下连杆的作用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弹簧机构合闸位置(第二电源接通位置)下连杆限位轴与下连杆的作用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操作机构;3.信号开关;
21.机架、211.侧板、2111.输出轴中心孔、2112.上连杆销轴、2113.合分闸杠杆销轴、2114.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5.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1.支架安装缺口、21152.磁轭定位缺口、2116.限位滑槽、2117.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8.定位轴、2119.锁扣定位凸台面、212.支撑轴、2120.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1.上连杆下限位轴、2122.下连杆限位轴;
22.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1.上连杆、2211.上连杆侧板、22111.上连杆槽口、22112.上连杆铰接孔、22113.滑动限位面、22114.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5.上限位撞击面、22116.下限位撞击面、2212.上连杆横板、22121.上连杆开口、2213.挡板、222.下连杆、2221.下连杆侧板、22211.下连杆铰接孔、22212.输出轴铰接孔、2222.下连杆横板、22221.下连杆开口、223.合分闸杠杆、2231.杠杆侧板、22311.杠杆槽口、22312.连杆销轴、22313.电磁铁连杆销轴、2232.杠杆横板、22321.长条形凹槽、22322.长条形开孔、2233.顶板、22331.顶板开口、224.储能弹簧、225.连杆销轴、226.输出轴销轴、227.储能弹簧固定轴;
23.输出轴、231.回转体、232.输出臂、2321.滑槽、233.方形轴、234.安装轴台;
24.连杆、241.第一连杆、2411.第一横板、24111.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12.第二横板、24121.手动操作孔、24122.驱动板、241221.第一驱动凸台、242.第二连杆、2421.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22.第二驱动凸台;
25.第一驱动电磁铁、25’第二驱动电磁铁、251.动铁芯、2511.限位凸台、2512.销轴孔、252.静铁芯、2521.台阶、253.线圈、254.磁轭、2541.磁轭罩、25411.磁轭罩导向孔、25412.定位凸台、2542.磁轭盖板、255.复位弹簧、256.螺管、257.动铁芯固定支架、2571.支架导向孔、25711.凸缘、2572.下连杆限位凸台、2573.安装凸台、2574.固定凸台、258.电磁铁连杆、2581.长条形槽口、2582.铰接孔、259.长销轴;
27.手动操作杆、271.铰接孔、272.手动操作孔;
28.锁扣装置、281.固定架、2811.固定架侧板、28111.走线槽、28112.固定凸台面、281121.固定孔、28113.凸耳、281131.搭扣安装销轴孔、28114.锁扣安装销轴孔、28115.安装定位面、2812.固定架横板、28121.固定架通孔、282.第一锁扣件、282’第二锁扣件、2821.搭扣、28211.锁轴孔、282110.销轴限位凸台、28212.解扣杆、28213.搭扣杆、282130.电动解扣杆、282131.缺口、28214.限位凸台、282141.中心孔、282142.锁扣限位面、28215.复位弹簧安装槽、2822.锁扣、28221.限位杆、282211.搭扣限位面、2822111.限位端面、282212.开口、28222.锁扣杆、282221.锁扣面、282222.限位端面、28223.固定架铰接孔、2823.搭扣复位弹簧、2824.锁扣复位弹簧、284.触发电磁铁、2841.静铁芯、28411.台阶孔、2842.动铁芯、28421.台阶孔、2843.线圈、28431.线圈骨架、284311.圆环凸台、2844.磁轭、28441.磁轭罩、28442.磁轭盖板、284421.线圈凸台安装孔、2845.复位弹簧、2846.推杆、28461.盘状驱动凸台、28462.长螺杆、285.销钉、286.销轴、2861.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附图1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信号开关3和图中未显示的触头机构。两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具有两个位置: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其触头机构可在两个触头位置(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动作,实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的切换。当上述双电源转换开关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后,可实现三位置的双电源转换,实现了两位置开关向三位置开关的变换,当该三位置开关拆除所述的锁扣装置后,又恢复了两位置开关。
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具有三个位置: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双分位置、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所述的触头机构可在第一触头位置、第二触头位置和第三触头位置之间转动,当触头机构位于第一触头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合闸而第二电源分闸状态(即第一电源接通);当触头机构位于第二触头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分闸和第二电源分闸状态(双分位置);当触头机构位于第三位置时,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二电源合闸而第一电源分闸状态(即第二电源接通)。操作机构可驱动触头机构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双分位置和第二电源合闸位置三个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的三位置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可分为手动模式、电动模式和隔离模式,手动模式时,插入手柄进行手动操作;电动模式时,由开关控制器控制开关动作;隔离模式时,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并且开关不允许手动操作也不允许电动操作,用于维护检修。所述的信号开关3用于反馈自动转换开关的状态、操作机构2的状态和手动、电动模式选择情况。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2,包括机架21、储能装置、输出轴23、手动操作杆27,所述的储能装置包括第一弹簧机构22、第一驱动电磁铁25、第二弹簧机构22’、第二驱动电磁铁25’和连接第一弹簧机构22与第二弹簧机构22’的连杆24。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结构相同且位于输出轴23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机架21为一对侧板211,一对侧板211设置在输出轴23的前后两侧并分别与输出轴23连接;输出轴23与触头机构连接;第一驱动电磁铁25与第一弹簧机构22相连,第二驱动电磁铁25’与第二弹簧机构22’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扣装置28安装于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中间,起到触发装置的作用。在连杆24和机架21上设置有手动操作杆27,所述的手动操作杆27中间开设手动操作孔272,在安装入锁扣装置28而构成的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中,在手动模式下,用户从外侧向手动操作孔272中插入手柄,手动驱动连杆24动作,带动两侧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动作储能,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在电动模式下,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控制驱动电磁铁得电,驱动电磁铁带动自身对应的一侧的弹簧机构储能,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后,此时,用户可在自动模式下,由控制器控制锁扣装置28中的触发电磁铁动作,驱动弹簧机构释放能量,带动对应侧的触头机构完成电源合闸;也可选择手动模式,按压已就绪的弹簧机构所对应的合闸按钮,驱动弹簧机构释放能量,带动对应侧的触头机构完成电源合闸。
如图5所示,所述的机架21包括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侧板211,两块侧板21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输出轴23的输出轴中心孔2111。
如图5和6g所示,所述的输出轴23优先为“V”字形结构,所述的输出轴23包括回转体231和以其转动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输出臂232,所述的回转体231处于“V”字形的顶点处,回转体231的径向对称延伸有两V形输出臂232,两V形输出臂232上设置有长腰形滑槽2321,两长腰形滑槽2321的中心线的交点优先采用通过回转体231的中心。所述的输出轴23轴向两端设置有方形轴233,其中一端的方形轴233用于与信号开关3连接,另一端的方形轴233用于与触头机构连接,方形轴233与回转体231之间设置有安装轴台234。所述的输出轴23两端通过安装轴台234铰接在侧板211的输出轴中心孔2111中。
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输出轴23两侧,均包括一上连杆221、一下连杆222、一合分闸杠杆223、一储能弹簧224。
如图5和6e所示,所述的上连杆221由两块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上连杆侧板2211和一块上连杆横板2212组成,两块上连杆侧板2211相对上连杆横板2212对称设置,在两上连杆侧板2211的一端设置有上连杆槽口22111,另一端设置有上连杆铰接孔22112,在上连杆铰接孔22112的一端沿圆周方向向外延伸有滑动限位面22113,在滑动限位面22113下部设置有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所述上连杆221上还设置有上限位撞击面22115和下限位撞击面22116,与机架21的两侧板211上的限位件配合,用于限制上连杆221转动的上限位和下限位。所述的上连杆221的两上连杆侧板2211外侧还叠置有与两上连杆侧板2211外形结构相同的挡板2213。所述的挡板2213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在上连杆侧板2211上,用于增加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与锁扣装置28的限位可靠性。所述上连杆横板2212上设置有上连杆开口22121,用于在合闸时避让储能弹簧224。
如图5和6f所示,所述的下连杆222由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下连杆侧板2221和一块下连杆横板2222组成,两块下连杆侧板2221相对下连杆横板2222对称对置,在两下连杆侧板22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下连杆铰接孔22211和输出轴铰接孔22212。所述下连杆横板2222上设置有下连杆开口22221,用于在合闸过程中避让输出轴23。
如图5和图6e、6f,在机架21的一对侧板211内侧同样对称设置用于枢接两上连杆221的上连杆销轴2112,两上连杆销轴2112位于输出轴中心孔2111的两侧。所述的上连杆槽口22111枢接在所述的上连杆销轴2112上,上连杆铰接孔22112和下连杆铰接孔22211中穿设有连杆销轴225实现上、下连杆221、222的铰接,下连杆222的输出轴铰接孔22212和输出轴23的长腰形滑槽2321中穿设有输出轴销轴226,从而实现下连杆222与输出轴23的连接。
如图5和6d所示,所述的合分闸杠杆223由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杠杆侧板2231、一杠杆横板2232和一顶板2233组成,所述的顶板2233由杠杆横板2232延伸并折弯构成,通过铆接或焊接与两杠杆侧板2231连接。在两块杠杆侧板2231上设置有杠杆槽口22311,杠杆侧板2231在远离杠杆槽口22311且靠近顶板2233的一端设置与连杆24相连的连杆销轴22312、在远离杠杆槽口22311和顶板2233的一端设置与电磁铁连接的电磁铁连杆销轴22313。在所述杠杆横板2232上设置有长条形凹槽22321和贯穿长条形凹槽22321的长条形开孔22322,所述的长条形凹槽22321内设有一储能弹簧固定轴227,所述的顶板2233上设置有顶板开口22331。
如图5和6d所示,在两块侧板211的外侧面上且位于输出轴中心孔2111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用于枢接合分闸杠杆223的合分闸杠杆安装销轴2113。所述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两侧板上的杠杆槽口22311枢接在所述的合分闸杠杆销轴2113上,然后将储能弹簧224的一端穿过杠杆横板2232上的长条形开孔22322后,挂靠安装在长条形凹槽22321内的储能弹簧固定轴227上,而储能弹簧224的另一端挂靠在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的连杆销轴225上,为便于储能弹簧224的安装,在安装前将合分闸杠杆223向内侧翻转,使储能弹簧224的两个挂靠点尽量靠近,使储能弹簧224能实现在自由长度下安装,因此合分闸杠杆223上的顶板2233不易过长,防止与机架21相抵触后无法翻转。
如图5、6i,所述的连杆分为第一连杆241和第二连杆242,所述的第一连杆241由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横板2411和第二横板2412组成,所述的第一横板2411和第二横板2412均为长条形,在第一横板2411两端设置有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111,用于连接两个合分闸杠杆223的杠杆侧板2231。所述的第二横板2412中部设置有可插入手动操作杆27的手动操作孔24121,第二横板2412两端部构成驱动板24122,所述的驱动板24122端部一侧延设有用于驱动转换开关的合闸就绪位置指示件(图中未示出)的第一驱动凸台241221。所述的第二连杆242为一长条形横板,在横板两端对称设置有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21,在横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信号开关3的第二驱动凸台2422。
如图5和6h所示,所述的手动操作杆27为长条形方棒或圆棒。在手动操作杆27的径向上设置有铰接孔271,在手动操作杆27的轴向设置有手动操作孔272。
如图3至图5、图6d、6i,将第一连杆241的第一横板2411两端的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111分别穿过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上一侧的连杆销轴22312上,将第二连杆242两端的合分闸杠杆销轴孔2421分别穿过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上另一侧的连杆销轴22312,从而将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第一连杆241、第二连杆242相连接,两合分闸杠杆的转动中心、连杆与两杠杆的铰接点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将手动操作杆27带有轴向孔272的一端插入第一连杆241的手动操作孔24121中,将手动操作杆27上的铰接孔271穿过侧板211的输出轴中心孔2111上侧的定位轴2118上。
如图5所示,在两侧板211之间对称设置有支撑轴212,使两侧板之间形成中空结构,位于上侧的支撑轴212为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用于与上连杆221的下限位撞击面22116相配合;位于下侧的支撑轴212为下连杆限位轴2122,用于与下连杆222相配合。所述机架21的侧板211上侧边缘处向内凸起设置有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用于与上连杆221的上限位撞击面22115配合。当然上述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不限于上述利用侧板211突设构成,也可在侧板211上铆装轴来实现,同理,上述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也可采用侧板211突设构成,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有用于限位的限位轴均可采用侧板突设构成,本实用新型所有的限位凸台均可采用铆装轴来实现。
如图5和图6a、6b、6c、6d,所述的第一驱动电磁铁25和第二驱动电磁铁25’为螺管式电磁铁,两者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输出轴23两侧,均包括有一动铁芯251、一静铁芯252、一线圈253、一磁轭254、一复位弹簧255、一螺管256、一动铁芯固定支架257、一对电磁铁连杆258和一长销轴259,所述的磁轭254包括磁轭罩2541和磁轭盖板2542,两者通过铆接凸台和铆接孔铆接在一起。所述磁轭罩2541顶部开设有用于动铁芯导向的磁轭罩导向孔25411,所述的磁轭254两侧设置有定位凸台25412,用于与机架21的侧板211配合安装。所述磁轭254内部设置有动铁芯251、静铁芯252、线圈253、复位弹簧254及螺管256,所述的动铁芯251为台阶轴,其中间为一段限位凸台2511,所述的限位凸台2511的两端分别为轴径较大的轴段和轴径较小的轴段,所述的轴径较小的轴段的一端沿着径向设置有销轴孔2512,所述的轴径较大的轴段对置于静铁芯252。所述静铁芯252安装于磁轭盖板2542上,其上加工有台阶2521。所述复位弹簧255一端抵靠在动铁芯251的限位凸台2511上,另一端抵靠在静铁芯252的台阶2521上。所述螺管256套设在动、静铁芯251、252的外侧,螺管材料为非导磁材料,所述的螺管256外侧设置有线圈253。当线圈253得电时,静铁芯252会吸引动铁芯251向靠近静铁芯252一侧的方向运动,当线圈253断电时,动铁芯251会在复位弹簧255弹簧力的作用下向远离静铁芯252一侧的方向运动。由于本实用新型一侧的驱动电磁铁通电后动铁芯251与静铁芯252吸合的同时,由于连杆24,另一侧的驱动电磁铁的动铁芯251与静铁芯252分离,因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不设置复位弹簧255。所述磁轭罩2541上方固定安装有动铁芯固定支架257,所述动铁芯固定支架257中部设置有用于动铁芯251导向的支架导向孔2571,支架导向孔2571的圆周边沿具有凸缘25711,所述凸缘25711向下延伸,探入磁轭罩导向孔25411内,从而将动铁芯251与磁轭254相互隔离。在动铁芯固定支架257的一端设置有下连杆限位凸台2572。所述动铁芯固定支架257的与设置有下连杆限位凸台2572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上设置有用于供N相接线端子插配的安装凸台2573,针对三相双电源转换开关,其控制器的N相取电线的接线端子与该安装凸台2573相插配。所述动铁芯固定支架257两侧设置有固定凸台2574,用于与机架21的侧板211配合安装。所述的第一驱动电磁25、第二驱动电磁铁25’分别固定在侧板211两端的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上,所述磁轭254上的定位凸台25412插入安装凸台2115的磁轭定位缺口21152中,动铁芯安装支架257上的固定凸台2574抵靠在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的支架安装缺口21151上,并通过螺钉穿过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上的固定孔拧入分布在磁轭罩导向孔25411周围的四个螺钉孔,实现第一驱动电磁铁25、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安装固定。所述的一对电磁铁连杆258为长条形环状结构,在环状的长条形槽口2581的一端设置大于槽口宽度的铰接孔2582。所述的一对电磁铁连杆258的一端分别套装在合分闸杠杆223两侧的电磁铁连杆销轴22313上、另一端通过一长销轴259与所述的动铁芯251上的销轴孔2512相连接。在驱动电磁铁安装凸台2115上方设置有用于长销轴259滑行的限位滑槽2116,在限位滑槽2116靠近侧板211外侧向内凸起设置有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需要说明的是,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不限于上述位置,也可在如图8a所示的双分(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就绪位置)中,在侧板211的对应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此时所在位置处设置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并在侧板211上与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对应的设置另一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该对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可以替代上述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一对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与一对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可择其中一对设置,在图5中设置了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原因是:如图8a,此时若设置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二2120对右侧合分闸杠杆进行限位,由于两侧的合分闸杠杆通过连杆24连接的,则也起到了对左侧合分闸杠杆的限位,当然,也可两对一起设置,如图8a至图9b中。
如图5和图7a所示,所述的锁扣装置28包括一固定架281、第一锁扣件282、第二锁扣件282’及一触发电磁铁284,所述的第一锁扣件282和第二锁扣件282’为对称设置在固定架281上的两套结构相同的构件,均包括枢设在固定架281上的一搭扣2821、一锁扣2822、使搭扣2821对锁扣2822保持推压趋势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使锁扣对操作机构保持限位趋势的锁扣复位弹簧2824。
所述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锁扣复位弹簧2824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弹簧,分别作用于搭扣2821和锁扣2822;也可以如图7a的一个弹簧的两个制动臂,所述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锁扣复位弹簧2824中间具有一个安装孔。
如图7a和7c所示,所述的固定架281由两块结构相同且面对面安装的两固定架侧板2811和连接两侧板的固定架横板2812组成,在固定架横板2812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架通孔28121。所述的其中一个固定架侧板2811和固定架横板2812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供电触发磁铁284的线圈导线布置的走线槽28111,在两固定架侧板2811远离固定架横板2812一端向外凸起有将锁扣装置28固定到安装支架21上的固定凸台28112。在两固定架侧板2811靠近固定架横板2812位置的两侧各设有一对凸耳28113,在所述的凸耳28113上设置有供搭扣2821铰接的搭扣安装销轴孔281131,在两固定架侧板2811中心位置两侧设置有一对与锁扣2822铰接的销轴孔28114。
如图7a和7d所示,所述的搭扣2821包括以枢置点为中心向两侧延伸的搭扣杆28213和解扣杆28212,所述的搭扣2821的枢置点为一具有开口的锁轴孔28211,在锁轴孔28211的径向一侧设置有解扣杆28212,用于手动解锁。在锁轴孔28211的径向另一侧设置有搭扣杆28213,用于与锁扣2822的限位杆28221相配合,也可同时用于电动解锁。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将搭扣杆28213(见图7a)的杆体根据功能设置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在锁轴孔28211轴向的中部延伸的电动解扣杆282130(见图7d),另一部分为在锁轴孔28211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的限位凸台28214(见图7d),锁轴孔28211在限位凸台28214中心延伸构成中心孔282141,该限位凸台28214的端面构成为与锁扣2822配合的锁扣限位面282142。优选地,如图7f和7e,锁轴孔28211中部设有用于对销轴286进行轴向限位的销轴限位凸台282110,其与销轴286中部设置的颈部2861卡接配合。在限位凸台28214与解扣杆28212和电动解扣杆282130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锁扣复位弹簧2824的复位弹簧安装槽28215。所述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的作用是使搭扣2821对锁扣2822保持推压趋势。所述的电动解扣杆282130端部设置有缺口282131。搭扣杆28213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将限位凸台28214和电动解扣杆282130一体构成。
如图7a、7d、7e和图6e所示,所述的锁扣2822包括以其转动中心向两侧延伸的限位杆28221和锁扣杆28222,所述的锁扣复位弹簧2824作用于限位杆28221,且所述的限位杆28221与搭扣杆28213相配合,所述的锁扣杆28222与上连杆221相配合。所述的锁扣2822的转动中心为锁扣2822与固定架281铰接的固定架铰接孔28223,所述的限位杆28221和锁扣杆28222位于固定架铰接孔28223的两侧,所述的锁扣杆28222上设置有与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配合的锁扣面282221。在限位杆28221上设有搭扣限位面282211,搭扣限位面282211的端部构成有用于与限位凸台28214的底面配合的限位端面2822111。所述的锁扣面282221、搭扣限位面282211分置于固定架铰接孔28223两侧,在所述限位杆28221的中间位置靠近搭扣限位面282211一端设置有开口282212,该开口282212用于避让搭扣2821的电动解扣杆282130。所述的锁扣复位弹簧2824抵靠在锁扣2822的限位杆28221上,作用是使锁扣2822对上连杆221保持限位趋势。
如图7a和7b所示,所述的触发电磁铁284包括有静铁芯2841、动铁芯2842、线圈2843、磁轭2844、复位弹簧2845及推杆2846,所述的磁轭2844包括磁轭罩28441和磁轭盖板28442,两者通过铆接凸台和铆接孔铆接在一起,所述的磁轭盖板28442上开设有线圈凸台安装孔284421。所述磁轭2844内部设置有动铁芯2842、静铁芯2841、线圈2843、复位弹簧2845。所述的静铁芯2841铆装在磁轭罩28441上。所述的静铁芯2841、动铁芯2842内部分别设置有台阶孔28411、28421,所述的复位弹簧2845抵靠在台阶孔上28411、28421。所述的线圈2843套设在静铁芯2841和动铁芯2842的外侧,所述的线圈2843包括有线圈骨架28431,所述的线圈骨架28431一端向上凸起的圆环凸台284311。所述的圆环凸台284311容设于磁轭盖板28442上的线圈凸台安装孔284421内,圆环凸台284311将动铁芯2842与磁轭2844进行隔断。所述的推杆2846为不导磁的材料,由一盘状驱动凸台28461和一长螺杆28462组成,所述的推杆2846上的长螺杆28462分别穿过磁轭2844、静铁芯2841、复位弹簧2845后与动铁芯2842通过铆接或胶水粘贴成一体,推杆2846在复位弹簧2845的作用下使盘状驱动凸台28461抵靠在静铁芯2841侧的磁轭面上,使动静铁芯之间产生间隙。由于搭扣复位弹簧2823的作用,电动解扣杆282130对推杆2846具有如图7a位置下向下的推力,即使得动静铁芯分离的推力,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复位弹簧2845。
将所述的触发电磁铁284的盘状驱动凸台28461穿过固定架横板2812上的固定架通孔28121后位于固定架横板2812上方。销钉285同时穿过锁扣2822上的固定架铰接孔28223和固定架281上的锁扣安装销轴孔28114,将锁扣2822对称铰接在固定架侧板2811上。所述的销轴286同时穿过搭扣2821上的中心孔282141、锁轴孔28211、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锁扣复位弹簧2824的安装孔后铰接在固定架凸耳28113上的搭扣安装销轴孔281131上。
如图7a和7c所示,所述的第一锁扣件282、第二锁扣件282’中的电动解扣杆282130分别处于对方缺口282131内,所述的电动解扣杆282130的正下方为电磁铁推杆的盘状驱动凸台28461,所述的搭扣2821和锁扣2822在搭扣复位弹簧2823的作用下,使锁扣2822上的搭扣限位面282211抵靠在搭扣2821的锁扣限位面282142上。在触发电磁铁284失电时,推杆盘状驱动凸台28461埋于固定架281的固定架通孔28121内,搭扣2821的电动解扣杆282130抵靠在固定架横板2812面上。当触发电磁铁284得电时,推杆盘状驱动凸台28461向上顶起伸出固定架通孔28121,从而推动搭扣2821的电动解扣杆282130,使搭扣2821和锁扣2822相互脱离,实现解锁。
如图5、图7a和图7c所示,所述的锁扣装置28的固定架侧板2811上设置安装定位面28115,所述的操作机构的侧板211在输出轴中心孔2111上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的锁扣装置28通过安装定位面28115与侧板211的输出轴中心孔2111上侧的开口的定位凸台面2119配合,如图4,并通过固定架侧板2811上的固定凸台面28112实现固定,通过螺钉穿过固定凸台面28112的固定孔281121后拧入侧板211上。
当将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装置28固定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2上后,构成的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的动作原理如下:
如图8a所示,开关处于双分位置且操作机构2处于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时:所述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上连杆221在储能弹簧224弹簧力的作用下,上连杆221的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与第一锁扣件282中的锁扣2822上的锁扣面282221相抵触,并且,锁扣2822在锁扣复位弹簧2824的作用下,保持对上连杆221的限位,即锁扣2822保持在锁定位置。同时,上连杆221对的锁扣2822的作用,使锁扣2822克服自身弹簧力后保持绕其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的趋势,由于锁扣2822另一端的搭扣限位面282211与搭扣2821上的锁扣限位面282142相抵靠,使得锁扣2822保持静止,由于锁扣2822对搭扣2821的作用力的方向经过搭扣2821的回转中心,因此搭扣2821在自身弹簧力和机架21的作用下保持不动,使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被锁定在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处。所述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受到储能弹簧224的拉力作用,绕着回转中心向上抬起,并抵靠在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上。此时由于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都处于输出轴23的滑槽2321的上端,使输出轴23保持在中间水平位置,受输出轴23驱动的触头机构停留在第二触头位置,实现开关的双分位置。所述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与所述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连杆24相连,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当第一驱动电磁铁通电后,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静铁芯252吸合,当第一驱动电磁铁失电后,在复位弹簧255的作用力下,动铁芯向远离静铁芯的方向运动,但是,所述第一弹簧机构22中储能弹簧224对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产生的顺时针转动力矩小于所述第二弹簧机构22’中储能弹簧224对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产生的逆时针转动力矩,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抵靠在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上,并对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具有向下(图8a状态位置)的压力,使得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位于下方位置,而此时,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静铁芯252位于分离位置,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2位于上方位置。操作机构2各活动部件可稳定保持在该位置状态。
在上述机构状态下,如需进行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则其动作过程原理如下:对锁扣装置28的触发电磁铁284通电而触发电磁铁的动静铁芯吸合,带动推杆2846推动电动解扣杆282130或通过按压第一锁扣件282中搭扣2821的解扣杆28212,则左侧的搭扣杆28213逆时针转动,当锁扣2822上的搭扣限位面282211失去搭扣2821的限制后,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会在储能弹簧224释能的拉力作用下,推开锁扣面282221,使锁扣2822绕着铰接点逆时针转动,此时,锁扣2822从上述的锁定位置脱离(离开锁定位置),上连杆221解锁并绕着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下连杆222的一端从输出轴23的滑槽2321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从而带动下连杆222和输出轴23一起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最终,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抵靠到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上,使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之间的铰接点通过死点位置(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大致呈180°)形成刚性支撑结构,带动输出轴23逆时针转动,从而驱动触头机构动作。在此过程中,所述的锁扣2822解锁后,在自身弹簧力作用下,产生顺时针转动的力,其锁扣杆28222的限位端面282222抵靠在上连杆221的滑动限位面22113上。所述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由于与输出轴23之间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使第一弹簧机构22侧合闸时,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能在输出轴23的滑槽2321内相应滑动,使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和上连杆221保持不动,同时,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各连杆在储能弹簧224的作用下保持在原位置,如图8b。优选地,在8b所示的位置上输出臂232与下连杆222之间的夹角(朝对驱动电磁铁25的夹角)为75°~80°,使得触头机构对下连杆222的反作用力的一个分力经过输出轴23的转动中心(该力使下连杆222上的输出轴销轴226保持在滑槽2321的靠近输出轴转动中心的一端)、另一个分力经过上连杆221、下连杆222的铰接轴。在到达第一触头合闸位置时,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22侧的下连杆限位轴2122作用于对应的下连杆222的下连杆横板2222,将下连杆222上的输出轴轴销226限位在滑槽2321的靠近输出轴23转动中心的一端,从而保证了第一触头位置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具体结构如图10a,使操作机构不会因为合闸弹跳、触头磨损等原因导致下连杆滑动而最终导致触头超程压力减小。当锁扣装置触发电磁铁284失电或解扣杆28212上的按压力撤消后,左侧的搭扣2821在自身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其限位凸台28214的下底面抵靠在限位端面2822111上,保证了其后续分闸动作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对于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在储能弹簧224的拉力和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的作用下保持在与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就绪时刻的相同位置,从而将第二锁扣件282’的锁扣2822保持不动,因此,即使触发电磁铁284通电或者按压第二锁扣件282’的解扣杆28212,第二锁扣件282’保持在原位。在第一弹簧机构合闸状态下,由于第一驱动电磁铁25得电动作,动静铁芯吸合后,对第一驱动电磁铁25切断动作电源后,在复位弹簧255的作用力,动铁芯251向远离静铁芯252的方向运动,但是,如图8b,在第一弹簧机构22的储能弹簧224的拉力作用下,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抵靠在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上,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抵靠在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上,并对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具有向下(图8b状态位置)的压力,使得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位于下方位置,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连杆24的作用保持不动,在第二弹簧机构22’的储能弹簧224拉力作用下,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抵靠在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上,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静铁芯252位于分离位置,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2位于上方位置,整个操作机构2保持在第一弹簧机构合闸状态。
在上述机构状态下,当第二驱动电磁铁25’通电时,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向下运动,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通过电磁铁连杆258带动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和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连杆24组成平行四连形结构,因此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随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一起顺时针转动。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合闸储能,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分闸储能,当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跨过死点位置(储能弹簧224两端与上连杆221回转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如图8c。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会在储能弹簧224释能的拉力作用下,绕着铰接点逆时针转动,并带动下连杆222的一端从输出轴23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从而带动下连杆222和输出轴23一起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第一锁扣件282中的锁扣2822的锁扣杆28222的限位端面282222会一直沿着上连杆221外圆周上的滑动限位面22113滑动。最终,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抵靠到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上,完成分闸。此时,锁扣2822在自身弹簧力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从上连杆211的滑动限位面22113滑入上连杆221的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上,锁扣2822的限位端面2822111从限位凸台28214的底面上滑开,解除对搭扣杆28213的限定,使搭扣2821在自身弹簧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直至其电动解扣杆282130抵靠在固定板横板2812上,从而实现第一锁扣件282自动复位。此时,第二弹簧机构22’的储能弹簧224刚好跨过死点位置,到达合闸就绪位置,如图8d,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上连杆221在储能弹簧224力的作用下,上连杆221的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与第二锁扣件282’中的锁扣2822上的锁扣面282221相抵触,并且,锁扣2822在锁扣复位弹簧2824的作用下,保持对上连杆221的限位,即锁扣2822保持在锁定位置,同时,上连杆221对锁扣2822的作用,使锁扣2822克服自身弹簧力后保持绕着回转中心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由于锁扣2822另一端限位面282211与搭扣2821上的锁扣限位面282142相抵靠,且该力的方向经过搭扣2821的回转中心,因此搭扣2821在自身弹簧力的作用下保持不动,使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锁定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处,完成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储能。此时由于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下连杆222都处于输出轴23滑槽的上端,使输出轴23保持在中间水平位置,实现机构的双分位置,此时,操作机构2位于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对应第二弹簧机构22’侧的合分闸杠杆限位凸台2117对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进行限位,同时对应第一弹簧机构22侧的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对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进行限位。第二驱动电磁铁25’下拉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的同时,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电磁铁连杆258拉动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向上运动。在如图8b至图8d的第一弹簧机构22从合闸到分闸过程中,由于第一弹簧机构22侧的下连杆限位轴2122作用于对应的下连杆222的下连杆横板2222,将下连杆222上的输出轴轴销226限位在滑槽2321的靠近输出轴23转动中心的一端,使得下连杆在开关分闸过程中,下连杆与输出轴铰接的输出轴销轴一直处于输出轴滑槽内侧,直到分闸到位后才从滑槽内侧滑出,使得触头分闸速度更快。
在上述机构状态下,如要使第二电源合闸,则进行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到达如图8e位置,此时操作机构2位于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位置,对应第二弹簧机构22’侧的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对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进行限位,同时对应第一弹簧机构22侧的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对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进行限位。其动作原理过程与第一弹簧22合闸原理一致。在到达第二触头合闸位置时,所述的第二弹簧机构22’侧的下连杆限位轴2122作用于对应的下连杆222的下连杆横板2222,将下连杆222上的输出轴轴销226限位在滑槽2321的靠近输出轴23转动中心的一端,从而保证了第二触头位置时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具体结构如图10b。
如图8d,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的状态下,如要进行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则需先转换机构储能弹簧224的储能状态,其动作原理如下:对第一驱动电磁铁25通电,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合分闸杠杆223一起绕着各自的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合闸储能,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分闸储能,当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跨过死点位置后,由于第一锁扣件282的锁扣面282221的作用,限制了上连杆221的转动,因此,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均保持原位不变。第二弹簧机构22’的储能弹簧224跨过死点位置后,由于上连杆限位凸台2114的存在,其上连杆221和下连杆222也均保持原位不变。则上述过程正好完成了第一弹簧机构22、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的转换。
如图8b和8e中,所述的动铁芯固定支架257的下连杆限位凸台2572在下连杆222从分闸位置向合闸位置运动时,通过下连杆横板2222与下连杆限位凸台2572的撞击,使下连杆222的输出轴销轴226在运动起始阶段从输出轴23的滑槽2321的最外侧滑到最内侧,从而保证机构动作的正确。
本实用新型的三位置开关变成两位置开关,如下:
在上述三位开关操作机构上拆除锁扣装置28。如图9a所示,机构初始位置处于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状态,当第一弹簧机构22需进行合闸时,则第一驱动电磁铁25通电,第一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251向下运动,从而通过连杆24带动第一、第二弹簧机构22、22’的合分闸杠杆223一起绕着各自的回转中心逆时针转动,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合闸储能,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开始分闸储能。当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跨过死点位置,第二弹簧机构22’中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会在储能弹簧224释能的拉力作用下,绕着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下连杆222,同时下连杆222带动输出轴23逆时针转动,当上连杆221的自由端抵靠到上连杆上限位凸台2114上时,实现第二弹簧机构22’分闸。此时,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储能弹簧224刚好跨过死点位置,第一弹簧机构22中的上连杆221的自由端会在储能弹簧224释能的拉力作用下,绕着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下连杆222的一端从输出轴23滑槽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从而带动下连杆222和输出轴23一起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最终,上连杆221的自由端抵靠到上连杆下限位轴2121上,完成第一弹簧机构合闸,如图9b所示。第一驱动电磁铁25下拉第一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的同时,第二弹簧机构22’的合分闸杠杆223通过电磁铁连杆258拉动第二驱动电磁铁25’的动铁芯151的向上运动。在实际动作过程中,第一弹簧机构分闸过程中和第二弹簧机构合闸分闸过程中,两侧的输出轴销轴226在输出轴23的两个滑槽2321的运动和两侧弹簧机构带动输出轴23的转动是同步进行的。
在上述机构状态下,如要进行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其动作原理过程与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原理一致。
所述的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具有四个位置: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开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此时对应开关双分位置,接下来只要通过触发第一弹簧机构22对应的第一锁扣件282就可使第一弹簧机构22合闸;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就绪位置,此时对应开关双分位置,接下来只要通过触发第二弹簧机构22’对应的第二锁扣件282’就可使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第二弹簧机构22’合闸位置,此时对应开关第二电源合闸位置。

Claims (5)

1.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扣装置(28)包括固定架(281)、与第一锁扣件(282)、第二锁扣件(282’)和一固定在固定架(281)中部的触发电磁铁(284),所述的第一锁扣件(282)和第二锁扣件(282’)为对称设置在触发电磁铁(284)两侧的两套结构相同的构件,均包括枢设在固定架(281)上的搭扣(2821)和锁扣(2822)、使搭扣(2821)对锁扣(2822)保持推压趋势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使锁扣(2822)保持在锁定位置的锁扣复位弹簧(2824),所述的触发电磁铁(284)得电作用于搭扣(2821),使搭扣(2821)转动,带动锁扣(2822)从所述的锁定位置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扣(2821)包括以枢置点为中心向两侧延伸的解扣杆(28212)和搭扣杆(28213),所述的搭扣复位弹簧(2823)作用于解扣杆(28212),所述的触发电磁铁(284)得电作用于搭扣杆(28213);所述的锁扣(2822)包括以其转动中心向两侧延伸的限位杆(28221)和锁扣杆(28222),所述的锁扣复位弹簧(2824)作用于限位杆(28221),且所述的限位杆(28221)与搭扣杆(28213)相配合,所述的锁扣杆(28222)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扣(2821)的枢置点为一锁轴孔(28211),搭扣杆(28213)包括在锁轴孔(28211)轴向的中部延伸的电动解扣杆(282130)和在锁轴孔(28211)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的限位凸台(28214),该电动解扣杆(282130)用于与触发电磁铁(284)配合,该限位凸台(28214)的端面构成为与限位杆(28221)配合的锁扣限位面(282142),在限位凸台(28214)与解扣杆(28212)和电动解扣杆(282130)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搭扣复位弹簧(2823)和锁扣复位弹簧(2824)的复位弹簧安装槽(28215)。
4.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触头机构和操作机构(2),所述的触头机构具有使第一电源合闸的第一触头闭合位置,使第二电源合闸的第二触头闭合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构成为具有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合闸位置的两位置开关,所述的操作机构(2)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操作机构(2)驱动触头机构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动作,实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的切换,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锁扣装置(28)安装到操作机构(2)中,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中间位置,由所述第一锁扣件(282)对其对应的第一弹簧机构(22)进行限位,或由所述的第二锁扣件(282’)对其对应的第二弹簧机构(22’)进行限位,使得双电源转换开关构成具有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双分位置和第二电源合闸位置的三位置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锁扣杆(28222)上设置有锁扣面(282221)和与该锁扣面(282221)相邻的限位端面(282222),所述的第一弹簧机构(22)和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上均设置有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和与该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相邻的滑动限位面(22113),当双电源转换开关位于双分位置时,所述的两个锁扣面(282221)分别通过与各自对应的上连杆(221)的上连杆限位锁定面(22114)的配合,实现对上连杆(221)的限位;当开关位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时,所述第一锁扣件(282)的锁扣杆(28222)的限位端面(282222)滑动至第一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滑动限位面(22113)上;当开关位于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时,所述第二锁扣件(282’)的锁扣杆(28222)的限位端面(282222)滑动至第二弹簧机构(22’)的上连杆(221)的滑动限位面(22113)上。
CN201920042115.5U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Active CN209249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2115.5U CN209249321U (zh)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2115.5U CN209249321U (zh)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9321U true CN209249321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36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42115.5U Active CN209249321U (zh) 2019-01-10 2019-01-10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93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5595A (zh) * 2019-01-10 2019-03-29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5595A (zh) * 2019-01-10 2019-03-29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19130B (zh) 操动机构及其闭锁装置
CN100545971C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US10304638B2 (en) Medium voltage double power supply change-over switch with permanent magnet
WO2017020816A1 (zh) 断路器储能操作机构
CN202196726U (zh) 易于自动化生产的微型断路器
WO2017020817A1 (zh) 断路器脱扣机构
CN208142056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挂锁机构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09249321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09545596A (zh) 一种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09071152U (zh) 一种开关装置
CN209133376U (zh) 一种三位置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09168976U (zh)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
CN104995347A (zh) 磁性致动的门锁装置
CN209199795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WO2017020818A1 (zh) 断路器能量存储组件的安装结构
CN109545595A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锁扣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02592859A (zh) 操动机构手动分合闸装置
CN109545590A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109524254A (zh) 一种开关装置
WO2017020819A1 (zh) 断路器联锁装置
CN101630613B (zh) 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1242982Y (zh) 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14220700B (zh) 多功能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CN104576092B (zh) 可实现三种状态的开关电器的触头机构
CN208478220U (zh) 一种中高压开关柜的五防联锁操作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