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6227U -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46227U CN209246227U CN201822086667.4U CN201822086667U CN209246227U CN 209246227 U CN209246227 U CN 209246227U CN 201822086667 U CN201822086667 U CN 201822086667U CN 209246227 U CN209246227 U CN 2092462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cabinet main
- radiating
- connect
- infrared 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涉及电取暖装置的技术领域,包括箱体主体、加热装置、散热组件和鼓风装置,通过箱体主体内设置有聚热腔,加热装置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套设于加热装置上,散热组件通过固定部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用于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在聚热腔内,箱体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鼓风装置在一侧的开口处与箱体主体连接,鼓风装置用于对聚热腔鼓风,以将聚热腔内的热量从箱体主体远离鼓风装置一侧的开口排出,缓解了现有电取暖器内的热量不易向外界扩散,且容易对自身元器件造成损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电暖气内的热量向外界的高效扩散,使用安全性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电取暖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取暖电器,具有使用方便、无污染、无噪音等特点;目前市场上的取暖器主要分为充液式、风扇式、辐射式等几类;辐射式电热取暖器是将红外线加热管通电后在远红外线照到的距离内发热,通过人体吸收后转化为热能来取暖,其外观多样,安装或者移动方便,日益受人们青睐。
现有的电取暖器,一般是由红外线加热管及反射罩构成,反射罩设置在加热管的一侧,反射罩用于将加热管发出的红外光朝其相反的方向反射,以对照射到的物体产生热量。
但是,现有的电取暖器产生的热量容易在靠近反射罩的一侧聚集,导致加热管附近温度过高,且不易向外界扩散,使得电暖气的热量利用率低,且容易造成加热管附近的接头、引线和其它电子元件故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以缓解了现有电取暖器内的热量不易向外界扩散,且容易对自身元器件造成损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包括箱体主体、加热装置、散热组件和鼓风装置;
箱体主体内设置有聚热腔,加热装置和散热组件均设置于聚热腔内,且加热装置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套设于加热装置上,且散热组件通过固定部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用于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在聚热腔内;
箱体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鼓风装置设置于箱体主体一侧的开口处,且鼓风装置与箱体主体连接,鼓风装置用于对聚热腔鼓风,以将聚热腔内的热量从箱体主体远离鼓风装置一侧的开口排出,以实现对外界环境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散热组件设置为多个散热部;
多个散热部均设置于聚热腔内,且多个散热部层叠布置,任意相邻两层散热部连接,多个散热部均套设于加热装置上,散热部的两端设置有通孔,固定部穿过多个散热部上的通孔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以将多个散热部固定。
进一步的,散热部包括折弯部、阻隔板、连接翼板和连接槽;
折弯部套设于加热装置上,通孔设置于折弯部上,固定部穿过多个折弯部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连接翼板与折弯部的两端连接,连接槽设置于连接翼板上,连接翼板伸入到相邻的散热部中的连接槽中,以实现相邻两层散热部的连接;
阻隔板设置于折弯部靠近鼓风装置的一侧,且阻隔板与折弯部连接,阻隔板用于阻挡聚热腔中的热气进入到鼓风装置中。
进一步的,折弯部包括连接板和多个折板;
多个折板上均设置有贯穿孔,加热装置穿过多个贯穿孔与多个折板连接,多个隔板依次连接形成折弯段,任意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夹角,以增加散热面积,阻隔板与任意相邻两个折板靠近鼓风装置的一侧连接。
连接板设置为两个,折弯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板与两个连接翼板连接,通孔设置于连接板上。
进一步的,加热装置位置为多个红外线加热管;
散热组件套设于多个红外线加热管上,箱体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接插座,多个红外线加热管的一端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多个红外线加热管的另一端分别插入于多个接插座内,且红外线加热管的电极与接插座电连接,外界电源可通过接插座与红外线加热管的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的,电加热系统还包括温度测量装置;
温度测量装置设置于鼓风装置靠近红外线加热管的一侧,温度测量装用于测量鼓风装置出风口处的温度。
进一步的,电加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设置于箱体主体的外壁上,且温度测量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接插座与红外线加热管电连接,温度测量装置将测得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内预设有温度信号阈值,对应控制红外线加热管的开闭。
进一步的,固定部设置为固定杆,固定杆设置于聚热腔内,固定杆穿过多个散热部,且固定杆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电加热系统还包括固定座;
固定座设置为多个,多个固定座设置于箱体主体远离接插座的一端,且多个固定座与箱体主体可拆卸连接,多个红外线加热管远离接插座的一端分别伸入到多个固定座内,红外线加热管与固定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暖器,包括电加热系统。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包括箱体主体、加热装置、散热组件和鼓风装置;箱体主体内设置有聚热腔,加热装置和散热组件均设置于聚热腔内,且加热装置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套设于加热装置上,且散热组件通过固定部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用于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在聚热腔内;箱体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鼓风装置设置于箱体主体一侧的开口处,且鼓风装置与箱体主体连接,鼓风装置用于对聚热腔鼓风,以将聚热腔内的热量从箱体主体远离鼓风装置一侧的开口排出,以实现对外界环境进行加热;通过箱体主体内设置有聚热腔,加热装置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套设于加热装置上,散热组件通过固定部与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用于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在聚热腔内,箱体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鼓风装置在一侧的开口处与箱体主体连接,鼓风装置用于对聚热腔鼓风,以将聚热腔内的热量从箱体主体远离鼓风装置一侧的开口排出,缓解了现有电取暖器内的热量不易向外界扩散,且容易对自身元器件造成损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电暖气内的热量向外界的高效扩散,使用安全性好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中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中的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箱体主体;110-固定部;200-加热装置;210-接插座;220-固定座;300-散热组件;310-散热部;320-折弯部;321-连接板;322-折板;330-阻隔板;340-连接翼板;350-连接槽;400-鼓风装置;500-温度测量装置;60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中的散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系统,包括箱体主体100、加热装置200、散热组件300和鼓风装置400;箱体主体100内设置有聚热腔,加热装置200和散热组件300均设置于聚热腔内,且加热装置200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300套设于加热装置200上,且散热组件300通过固定部110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300用于将加热装置200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在聚热腔内;箱体主体100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鼓风装置400设置于箱体主体100一侧的开口处,且鼓风装置400与箱体主体100连接,鼓风装置400用于对聚热腔鼓风,以将聚热腔内的热量从箱体主体100远离鼓风装置400一侧的开口排出,以实现对外界环境进行加热。
具体的,箱体主体100设置为铝合金箱体结构,箱体主体100内的腔室形成聚热腔,加热装置200和散热组件300均设置于聚热腔内,加热装置200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散热装置套设在加热装置200的外表面上,散热装置用于将加热装置200产生的热量均匀在聚热腔内扩散,以降低加热装置200自身表面的温度;箱体主体100的两侧设置有开口,鼓风装置400在一侧的开口处与箱体主体100连接,鼓风装置400可设置为微型鼓风机,鼓风装置400用于对聚热腔内进行鼓风,进而使得聚热腔内的热量可高效的从箱体主体100远离鼓风装置400一侧的开口排出,又避免了加热装置200周围的较高温度对电加热系统自身的电器元件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包括箱体主体100、加热装置200、散热组件300和鼓风装置400;箱体主体100内设置有聚热腔,加热装置200和散热组件300均设置于聚热腔内,且加热装置200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300套设于加热装置200上,且散热组件300通过固定部110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300用于将加热装置200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在聚热腔内;箱体主体100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鼓风装置400设置于箱体主体100一侧的开口处,且鼓风装置400与箱体主体100连接,鼓风装置400用于对聚热腔鼓风,以将聚热腔内的热量从箱体主体100远离鼓风装置400一侧的开口排出,以实现对外界环境进行加热;通过箱体主体100内设置有聚热腔,加热装置200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300套设于加热装置200上,散热组件300通过固定部110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散热组件300用于将加热装置200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在聚热腔内,箱体主体100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鼓风装置400在一侧的开口处与箱体主体100连接,鼓风装置400用于对聚热腔鼓风,以将聚热腔内的热量从箱体主体100远离鼓风装置400一侧的开口排出,缓解了现有电取暖器内的热量不易向外界扩散,且容易对自身元器件造成损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电暖气内的热量向外界的高效扩散,使用安全性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中的散热组件300设置为多个散热部310;多个散热部310均设置于聚热腔内,且多个散热部310层叠布置,任意相邻两层散热部310连接,多个散热部310均套设于加热装置200上,散热部310的两端设置有通孔,固定部110穿过多个散热部310上的通孔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以将多个散热部310固定。
具体的,散热组件300设置为多个散热部310,多个散热部310均设置于聚热腔内,多个散热部310均套设于加热装置200上,多个散热部310在箱体主体100内沿加热装置200自上之下或者自下至上依次层叠布置,且任意相邻两个散热部310之间连接,散热部310的两端设置有通孔,固定部110依次穿过多个散热部310上的通孔,且散热部310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以将多个散热部310固定在箱体主体100内。
进一步的,散热部310包括折弯部320、阻隔板330、连接翼板340和连接槽350;折弯部320套设于加热装置200上,通孔设置于折弯部320上,固定部110穿过多个折弯部320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连接翼板340与折弯部320的两端连接,连接槽350设置于连接翼板340上,连接翼板340伸入到相邻的散热部310中的连接槽350中,以实现相邻两层散热部310的连接;阻隔板330设置于折弯部320靠近鼓风装置400的一侧,且阻隔板330与折弯部320连接,阻隔板330用于阻挡聚热腔中的热气进入到鼓风装置400中。
具体的,散热部310设置为铝板,散热部310包括折弯部320、阻隔板330、连接翼板340和连接槽350,散热部310采用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折弯部320上设置有通孔,固定部110依次穿过多个折弯部320上的通孔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且折弯部320套设在加热装置200的外表面上;折弯部3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块连接翼板340,连接翼板340的一端与折弯部320连接,连接翼板340所在平面和折弯部320与连接翼板340的连接端所在平面垂直;连接槽350设置于连接翼板340上,且靠近折弯部320的一端,多个散热部310沿加热组件的轴线所在方向逐层布置,连接翼板340远离折弯部320的一端上设置有凸起,任意相邻两层中的上层的连接翼板340远离折弯部320的一端的凸起伸入到下层散热部310中的连接槽350中,以实现任意相邻两层散热部310的连接;组隔板与折弯部320靠近鼓风装置400的一侧连接,阻隔板330用于阻隔加热装置200直接对一侧的鼓风装置400造成的热辐射,可有效避免聚热腔中的过多的热气进入到鼓风装置400中,从而对鼓风装置400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折弯部320包括连接板321和多个折板322;多个折板322上均设置有贯穿孔,加热装置200穿过多个贯穿孔与多个折板322连接,多个隔板依次连接形成折弯段,任意相邻的两个隔板之间设置有夹角,以增加散热面积,阻隔板330与任意相邻两个折板322靠近鼓风装置400的一侧连接;连接板321设置为两个,折弯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板321与两个连接翼板340连接,通孔设置于连接板321上。
具体的,折弯部320包括连接板321和多个折板322,多个折板322依次连接形成折弯段,多个折板322上均设置有贯穿孔,加热装置200依次穿过多个折板322上的贯穿孔,加热装置200的外表面可与折板322抵接,且加热装置200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折板322之间均设置有夹角,多个折板322形成的转折结构可有效增加散热面积,以将加热装置200产生的热量均匀的分散在聚热腔内;连接板321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板321分别设置于多个折板322形成的折弯段的两端,连接板321所在平面与连接翼板340所在平面垂直,折弯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板321与连接翼板340连接,连接板321上设置有通孔,固定部110依次穿过多个连接板321上的通孔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通过固定部110依次穿过多个连接板321上的通孔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加热装置200依次穿过多个折板322上的贯穿孔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阻隔板330与相邻两个折板322靠近鼓风装置400的一侧连接,折弯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板321与连接翼板340连接,任意相邻两层中的上层的连接翼板340伸入到下层散热部310中的连接槽350中,实现了加热装置200产生的热量可在聚热腔内均匀扩散,且在鼓风装置400的作用下可高效的向外界扩散。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中的加热装置200位置为多个红外线加热管;散热组件300套设于多个红外线加热管上,箱体主体100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接插座210,多个红外线加热管的一端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多个红外线加热管的另一端分别插入于多个接插座210内,且红外线加热管的电极与接插座210电连接,外界电源可通过接插座210与红外线加热管的电极电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加热装置200可设置为多种电加热管,较佳的,加热装置200设置为多个红外线加热管;箱体主体100的一端上设置有多个接插座210,多个红外线加热管的一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多个红外线加热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多个折板322上的贯穿孔分别插入到多个接插座210内,红外线加热管的一端设置有电极,红外线加热管的电极与接插座210电连接,接插座210上可设置有接插头,接插头可方便的插接在外界的接线板上。
进一步的,电加热系统还包括温度测量装置500;温度测量装置500设置于鼓风装置400靠近红外线加热管的一侧,温度测量装用于测量鼓风装置400出风口处的温度。
具体的,温度测量装置500设置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鼓风装置400靠近红外线加热管的一侧,温度测量装置500用于对聚热腔内的热量扩散至鼓风装置400出风口处的温度进行测量。
进一步的,电加热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600;控制装置600设置于箱体主体100的外壁上,且温度测量装置500与控制装置600电连接,控制装置600通过接插座210与红外线加热管电连接,温度测量装置500将测得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600,控制装置600内预设有温度信号阈值,对应控制红外线加热管的开闭。
具体的,控制装置600可设置为电路板、单片机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的任意一种,较佳的,控制装置600设置为单片机;温度测量装置500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装置600连接,控制装置600通过信号线与接插座210电连接,温度测量装置500将测得的鼓风装置400出风口处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600内,控制装置600内设定有最高温度值,当鼓风装置400出风口处的温度高于上述的最高温度值时,控制装置600将控制红外线加热管断电,以实现对鼓风装置400以及红外线加热管周围的电器元件进行保护。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通过多个红外线加热管的一端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多个红外线加热管的另一端分别插入于多个接插座210内,温度测量装置500将测得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600,控制装置600可控制红外线加热管的开闭,可实现实施对聚热腔内温度进行监控,以防聚热腔内的温度过高对红外线加热管周围的电器元件造成损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使用更加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中的固定部110设置为固定杆,固定杆设置于聚热腔内,固定杆穿过多个散热部310,且固定杆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
具体的,固定杆设置为两个,两个固定杆均设置于聚热腔内,折弯段两端的连接板321上均设置有通孔,两个固定杆分别穿过多个折弯段两端连接板321上的通孔,固定杆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以将散热组件300固定在箱体主体100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电加热系统还包括固定座220;固定座220设置为多个,多个固定座220设置于箱体主体100远离接插座210的一端,且多个固定座220与箱体主体100可拆卸连接,多个红外线加热管远离接插座210的一端分别伸入到多个固定座220内,红外线加热管与固定座220连接。
具体的,箱体主体100远离接插座210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开口,多个固定座220分别设置于多个开口内,且多个固定座220的一端从聚热腔内通过开口伸出,多个固定座220可设置为一体,且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主体100的外壁上,固定座220的数量和红外线加热管的数量相同,多个红外线加热管远离接插座210的一端分别伸入到多个固定座220内,多个红外线加热管均与多个固定座220抵接,当单个红外线加热管故障时,可先将固定座220拆除,以将单个红外线加热管从上述开口内取出,以便于红外线加热管的更换和维护。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通过固定杆穿过多个散热部310,且固定杆的两端均与箱体主体100的内壁连接,实现了将散热组件300可靠的固定在箱体主体100的内壁上;多个固定座220设置于箱体主体100远离接插座210的一端,多个红外线加热管远离接插座210的一端分别伸入到多个固定座220内,便于红外线加热管的更换和维护,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系统结构更加合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包括电加热系统。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的技术效果与上述提供的电加热系统的技术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主体、加热装置、散热组件和鼓风装置;
所述箱体主体内设置有聚热腔,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散热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聚热腔内,且所述加热装置的两端均与所述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套设于所述加热装置上,且所述散热组件通过固定部与所述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将所述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均匀分散在所述聚热腔内;
所述箱体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所述鼓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主体一侧的开口处,且所述鼓风装置与所述箱体主体连接,所述鼓风装置用于对所述聚热腔鼓风,以将所述聚热腔内的热量从所述箱体主体远离所述鼓风装置一侧的开口排出,以实现对外界环境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为多个散热部;
多个所述散热部均设置于所述聚热腔内,且多个所述散热部层叠布置,任意相邻两层所述散热部连接,多个所述散热部均套设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所述散热部的两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部穿过多个所述散热部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以将多个所述散热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折弯部、阻隔板、连接翼板和连接槽;
所述折弯部套设于所述加热装置上,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折弯部上,所述固定部穿过多个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翼板与所述折弯部的两端连接,所述连接槽设置于所述连接翼板上,所述连接翼板伸入到相邻的所述散热部中的连接槽中,以实现相邻两层所述散热部的连接;
所述阻隔板设置于所述折弯部靠近所述鼓风装置的一侧,且所述阻隔板与所述折弯部连接,所述阻隔板用于阻挡所述聚热腔中的热气进入到所述鼓风装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包括连接板和多个折板;
多个所述折板上均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加热装置穿过多个所述贯穿孔与多个所述折板连接,多个所述隔板依次连接形成折弯段,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之间设置有夹角,以增加散热面积,所述阻隔板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折板靠近所述鼓风装置的一侧连接;
所述连接板设置为两个,所述折弯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板与两个所述连接翼板连接,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位置为多个红外线加热管;
所述散热组件套设于多个所述红外线加热管上,所述箱体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接插座,多个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多个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另一端分别插入于多个所述接插座内,且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电极与所述接插座电连接,外界电源可通过所述接插座与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电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测量装置;
所述温度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鼓风装置靠近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一侧,所述温度测量装用于测量所述鼓风装置出风口处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主体的外壁上,且所述温度测量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所述接插座与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电连接,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将测得的温度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内预设有所述温度信号阈值,对应控制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开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为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置于所述聚热腔内,所述固定杆穿过多个所述散热部,且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与所述箱体主体的内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
所述固定座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箱体主体远离所述接插座的一端,且多个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箱体主体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红外线加热管远离所述接插座的一端分别伸入到多个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红外线加热管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10.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86667.4U CN209246227U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86667.4U CN209246227U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46227U true CN209246227U (zh) | 2019-08-13 |
Family
ID=67532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8666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246227U (zh) | 2018-12-12 | 2018-12-12 |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4622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42549A (zh) * | 2018-12-12 | 2019-03-08 | 宁波有铭电器有限公司 |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
-
2018
- 2018-12-12 CN CN201822086667.4U patent/CN20924622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42549A (zh) * | 2018-12-12 | 2019-03-08 | 宁波有铭电器有限公司 |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
CN109442549B (zh) * | 2018-12-12 | 2024-01-19 | 宁波有铭电器有限公司 |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86263A (zh) | 一种吹风机 | |
JP2001255017A (ja) | ヒーターのための熱発生装置 | |
CN209246227U (zh) |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 |
CN104456936B (zh) | 暖风装置 | |
CN207011008U (zh) | 一种流体加热器以及应用该流体加热器的便携式流体袋 | |
WO2020244505A1 (zh) | 电暖器 | |
CN213345119U (zh) | 除雾灯及浴室镜 | |
CN109442549A (zh) | 电加热系统及取暖器 | |
CN206176769U (zh) | 一种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 |
JP3222209U (ja) | 赤外線加熱機構及び装置 | |
CN205593037U (zh) | 多功能发热板 | |
CN107013953A (zh) | 微波炉 | |
CN208720511U (zh) | 热能集中的电加热风扇 | |
CN104654429B (zh) | 电暖器 | |
CN205143846U (zh) | 一种吹风机 | |
CN206724453U (zh) | 双风道磁能热水器 | |
CN207230939U (zh) | 多通道散热的磁能热水器 | |
CN109388212A (zh) | 一种笔记本散热器 | |
CN208671695U (zh) | 一种实现内部气流双循环的箱式电窑炉 | |
CN208480483U (zh) | 一种基于微热管阵列的风/光耦合多能互补禽蛋孵化器 | |
CN206724452U (zh) | 降噪磁能热水器 | |
CN209165548U (zh) | 踢脚线电暖器 | |
CN208550316U (zh) | 一种陶瓷内置加热体的电吹风 | |
CN201852206U (zh) | 一种暖气导风加热器 | |
CN206771488U (zh) | 辐射式取暖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