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6131U - 多功能锅炉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6131U
CN209246131U CN201821684657.4U CN201821684657U CN209246131U CN 209246131 U CN209246131 U CN 209246131U CN 201821684657 U CN201821684657 U CN 201821684657U CN 209246131 U CN209246131 U CN 209246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shell
coal
shell
shell body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846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6846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6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6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61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功能锅炉,包括内炉壳体、外炉壳体、密封盖、进水管和出水管,外炉壳体和内炉壳体均为开口向上的无盖筒体结构,外炉壳体内设有内炉壳体,外炉壳体上端与内炉壳体上端通过密封盖固定安装在一起,内炉壳体底面与外炉壳体底面设有间隙,内炉壳体外壁、外炉壳体内壁和密封盖三者之间形成循环腔,循环腔内设有电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设置循环管不仅能增加热效率还能增加循环腔容积;通过在主燃煤架上燃煤和电加热装置实现火电两用;通过将灶台与左外壳体和左内壳体一体设置节省空间,具有安全、快速和热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多功能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功能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而经过锅炉转换,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目前农村一般采用自制的小型炉体燃烧燃料进行取暖,而这些自制的小型炉体热效率低,不仅浪费能源还会造成一定的财产浪费,以及由于考虑占地面积问题,这种自制的小型炉体容积很小。另外,这些自制的小型炉体由于其燃料单一,在燃料不足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冬季取暖将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锅炉,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家用锅炉热效率低、容积小以及燃料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锅炉,包括内炉壳体、外炉壳体、密封盖、进水管和出水管,外炉壳体和内炉壳体均为开口向上的无盖筒体结构,外炉壳体内设有内炉壳体,外炉壳体上端与内炉壳体上端通过密封盖固定安装在一起,内炉壳体底面与外炉壳体底面设有间隙,内炉壳体外壁、外炉壳体内壁和密封盖三者之间形成循环腔,循环腔内设有电加热装置;外炉壳体下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能与循环腔连通的进水管,密封盖上固定安装有能与循环腔连通的出水管;外炉壳体下部前侧设有前外通孔,对应前外通孔位置的内炉壳体下部前侧设有前内通孔,内炉壳体和外炉壳体之间设有能使前内通孔与前外通孔连接的前密封框体,前密封框体内形成主燃煤通道,对应主燃煤通道位置的内炉壳体内腔内设有主落煤板,主落煤板右端固定安装在主燃煤通道内;对应主燃煤通道上方位置内炉壳体内腔内由下至上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加强循环件,加强循环件包括至少一根循环管,每根循环管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前侧的内壁上,每根循环管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后侧的内壁上,每根循环管的两端均能与循环腔连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外炉壳体和内炉壳体均可为开口向上的无盖方形筒体结构,密封盖呈回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锅炉,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对应内炉壳体下方位置的循环腔内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外炉壳体内壁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三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锅炉,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安装板和安装条,内炉壳体左侧外壁或/和内炉壳体右侧外壁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外侧由上至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安装条,每个安装条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还可包括刮煤组件,对应每个加强循环件位置均设有与其匹配的刮煤组件,刮煤组件包括刮煤板、刮煤杆和导向管,内炉壳体内腔设有刮煤板,对应每个循环管位置的刮煤板上均设有直径大于循环管外径的刮煤孔,每个循环管均套装在对应位置的刮煤孔内,刮煤板前侧与刮煤杆后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每个刮煤杆前端位置的外炉壳体前侧均设有能使内炉壳体内腔与外炉壳体外连通的导向管,每个刮煤杆的前部均位于对应位置的导向管内,每个刮煤杆的前端均位于外炉壳体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四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锅炉,还包括左外壳体、左内壳体、侧燃煤通道和灶台,左外壳体和左内壳体均为开口向右的方形筒体结构,左外壳体内设有左内壳体,外炉壳体左侧下端设有与左外壳体右端相匹配的安装方孔,左内壳体右端位于安装方孔内且与内炉壳体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外壳体右端与对应安装方孔的外炉壳体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外壳体左侧面和左内壳体左侧面间设有间隙,左内壳体外壁与左外壳体内壁间形成能与循环腔连通的循环侧腔,左外壳体左侧设有左外通孔,对应左外通孔位置的左内壳体左侧设有左内通孔,左内壳体和左外壳体之间设有能使左内通孔与左外通孔连接的左密封框体,左密封框体内形成副燃煤通道,对应副燃煤通道位置的左内壳体内腔内设有副落煤板,副落煤板左端固定安装在副燃煤通道内;左外壳体左侧设有能使左内壳体内腔与左外壳体外连通的侧燃煤通道,左外壳体上侧设有上外通孔,对应上外通孔位置的左内壳体左侧设有上内通孔,左内壳体和左外壳体之间设有能使上内通孔与上外通孔连接的上密封框体,左密封框体内形成上燃煤通道,对应上燃煤通道位置的左外壳体上设有灶台。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对应主燃煤通道上方位置的内炉壳体内腔内可由下至上间隔设有四个加强循环件。
上述加强循环件可包括七根循环管,七根循环管呈上下两层分布,三根循环管位于上层,四根循环管位于下层,位于上层的循环管与位于下层的循环位置交错。
上述还可包括换热管,沿主燃煤通道外周位置的内炉壳体内腔内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前后分布的换热管,每个换热管均位于加强循环件下方,每个换热管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前侧的内壁上,每个换热管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后侧的内壁上,每个换热管的两端均能与循环腔连通。
上述外炉壳体左侧可设有能使内炉壳体内腔与外炉壳体外连通的吸油烟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设置循环管不仅能增加热效率还能增加循环腔容积;通过在主燃煤架上燃煤和电加热装置实现火电两用;通过将灶台与左外壳体和左内壳体一体设置节省空间,具有安全、快速和热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实施例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内炉壳体,2为外炉壳体,3为密封盖,4为进水管,5为出水管,6为循环腔,7为主落煤板,8为循环管,9为刮煤板,10为刮煤杆,11为导向管,12为刮煤孔,13为电加热管,14为安装板,15为安装条,16为安装槽,17为电加热器,18为左外壳体,19为左内壳体,20为副落煤板,21为灶台,22为循环侧腔,23为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2、3、4、5所示,该多功能锅炉包括内炉壳体1、外炉壳体2、密封盖3、进水管4和出水管5,外炉壳体2和内炉壳体1均为开口向上的无盖筒体结构,外炉壳体2内设有内炉壳体1,外炉壳体2上端与内炉壳体1上端通过密封盖3固定安装在一起,内炉壳体1底面与外炉壳体2底面设有间隙,内炉壳体1外壁、外炉壳体2内壁和密封盖3三者之间形成循环腔6,循环腔6内设有电加热装置;外炉壳体2下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能与循环腔6连通的进水管4,密封盖3上固定安装有能与循环腔6连通的出水管5;外炉壳体2下部前侧设有前外通孔,对应前外通孔位置的内炉壳体1下部前侧设有前内通孔,内炉壳体1和外炉壳体2之间设有能使前内通孔与前外通孔连接的前密封框体,前密封框体内形成主燃煤通道,对应主燃煤通道位置的内炉壳体1内腔内设有主落煤板7,主落煤板7右端固定安装在主燃煤通道内;对应主燃煤通道上方位置内炉壳体1内腔内由下至上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加强循环件,加强循环件包括至少一根循环管8,每根循环管8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1前侧的内壁上,每根循环管8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1后侧的内壁上,每根循环管8的两端均能与循环腔6连通。根据需求,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上均安装有现有公知的阀门,进水管4可与现有的水暖管路回水路固定连接在一起,出水管5可与现有的水暖管路进水路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打开进水管4上的阀门,使水充满循环腔6以及循环管8,然后将现有公知的燃烧的煤炭放在煤架后,将煤架放入主落煤板7实现对循环腔6以及循环管8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现有水暖管路中的水在被加热后实现循环,从而实现屋内供暖;当煤炭不够的时可使电加热装置通电,同样可以实现对循环腔6以及循环管8内的水进行加热;另外,如遇天气极寒,室内供暖温度不够,可火电同时对对循环腔6以及循环管8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设置多根循环管8,可以增加循环腔6的容积,另外设置的多根循环管8均位于内炉壳体1内腔,即位于主落煤板7上方,相比于传统的锅炉仅能通过主落煤板7上的煤炭对内炉壳体1内壁加热实现循环腔6内水的加热,本实施例还能通过主落煤板7上煤炭提供的热量对循环管8内的水加热,不仅加快循环腔6内热水的流通,还能提高燃料的热效率。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多功能锅炉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5所示,外炉壳体2和内炉壳体1均为开口向上的无盖方形筒体结构,密封盖3呈回字形。在使用过程,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其他部件的安装。
实施例二:如附图1、2、3所示,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17,对应内炉壳体1下方位置的循环腔6内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外炉壳体2内壁电加热器17。根据需求,电加热器17可采用现有公知的热得快。
实施例三:如附图1、2、4所示,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13、安装板14和安装条15,内炉壳体1左侧外壁或/和内炉壳体1右侧外壁上设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外侧由上至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安装条15,每个安装条15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槽16,每个安装槽16内均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13。根据需求,电加热管13可采用现有公知的热得快。在使用过程,通过设置安装板14便于电加热管13的安装、拆卸以及更换。
如附图1、2、4所示,还包括刮煤组件,对应每个加强循环件位置均设有与其匹配的刮煤组件,刮煤组件包括刮煤板9、刮煤杆10和导向管11,内炉壳体1内腔设有刮煤板9,对应每个循环管8位置的刮煤板9上均设有直径大于循环管8外径的刮煤孔12,每个循环管8均套装在对应位置的刮煤孔12内,刮煤板9前侧与刮煤杆10后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每个刮煤杆10前端位置的外炉壳体2前侧均设有能使内炉壳体1内腔与外炉壳体2外连通的导向管11,每个刮煤杆10的前部均位于对应位置的导向管11内,每个刮煤杆10的前端均位于外炉壳体2前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循环管8位于主落煤板7上方,所以主落煤板7内煤炭燃烧后的煤灰随空气附着在循环管8外壁,长时间的积累会造成内炉壳体1内腔堵死,从而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对本实施例内煤灰定期的清理刮除。
实施例四:如附图1、2、5所示,还包括左外壳体18、左内壳体19、侧燃煤通道和灶台21,左外壳体18和左内壳体19均为开口向右的方形筒体结构,左外壳体18内设有左内壳体19,外炉壳体2左侧下端设有与左外壳体18右端相匹配的安装方孔,左内壳体19右端位于安装方孔内且与内炉壳体1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外壳体18右端与对应安装方孔的外炉壳体2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外壳体18左侧面和左内壳体19左侧面间设有间隙,左内壳体19外壁与左外壳体18内壁间形成能与循环腔6连通的循环侧腔22,左外壳体18左侧设有左外通孔,对应左外通孔位置的左内壳体19左侧设有左内通孔,左内壳体19和左外壳体18之间设有能使左内通孔与左外通孔连接的左密封框体,左密封框体内形成副燃煤通道,对应副燃煤通道位置的左内壳体19内腔内设有副落煤板20,副落煤板20左端固定安装在副燃煤通道内;左外壳体18左侧设有能使左内壳体19内腔与左外壳体18外连通的侧燃煤通道,左外壳体18上侧设有上外通孔,对应上外通孔位置的左内壳体19左侧设有上内通孔,左内壳体19和左外壳体18之间设有能使上内通孔与上外通孔连接的上密封框体,左密封框体内形成上燃煤通道,对应上燃煤通道位置的左外壳体18上设有灶台21。在使用过程中,如遇天气极寒,室内供暖温度不够,可同时将现有公知的燃烧的煤炭分别放在两个煤架上,并将两个煤架分别放入主落煤板7和副落煤板20,当只使用一个煤架时不仅可放在主落煤板7也可放在副落煤板20,当需要做饭时,可将煤架放到副落煤板20,通过灶台21实现做饭。
如附图1、2、3、4、5所示,对应主燃煤通道上方位置的内炉壳体1内腔内由下至上间隔设有四个加强循环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合理的提升本实施例的热效率并增加本实施例的容积。
如附图1、2、3、4、5所示,加强循环件包括七根循环管8,七根循环管8呈上下两层分布,三根循环管8位于上层,四根循环管8位于下层,位于上层的循环管8与位于下层的循环位置交错。根据需求,采用两层交错分布的循环管8便于主落煤板7热量的上升,避免两层循环管8位置重叠将内炉壳体1内腔堵死,另外,在同样的内炉壳体1内腔横截面积的情况下,循环管8的数量上采用下层比上层多一根的设置,如上层两根循环管8下层三根循环管8、上层三根循环管8下层四根循环管8、上层四根循环管8下层五根循环管8等,其中上层三根循环管8下层四根循环管8的分布方式为最优选,因为层两根循环管8下层三根循环管8的分布方式在热效率提高和容积增大效果上不如上层三根循环管8下层四根循环管8的分布方式;上层四根循环管8下层五根循环管8的分布方式容易造成内炉壳体1内腔堵死。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合理的提升本实施例的热效率并增加本实施例的容积。
如附图1、2、3、4、5所示,还包括换热管23,沿主燃煤通道外周位置的内炉壳体1内腔内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前后分布的换热管23,每个换热管23均位于加强循环件下方,每个换热管23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1前侧的内壁上,每个换热管23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1后侧的内壁上,每个换热管23的两端均能与循环腔6连通。根据需求,换热管23和循环管8为同一管件,具有相同的功能,在使用过程,通过设置多根换热管23,可以增加循环腔6的容积,另外设置的换热管23均位于内炉壳体1内腔,即位于主燃煤通道周围,相比于传统的锅炉仅能通过主燃煤通道对内炉壳体1内壁加热实现循环腔6内水的加热。
如附图1、2、3、4、5所示,外炉壳体2左侧设有能使内炉壳体1内腔与外炉壳体2外连通的吸油烟管。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吸油烟管,可将使用灶台21时产生的油烟吸入内炉壳体1内腔。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炉壳体、外炉壳体、密封盖、进水管和出水管,外炉壳体和内炉壳体均为开口向上的无盖筒体结构,外炉壳体内设有内炉壳体,外炉壳体上端与内炉壳体上端通过密封盖固定安装在一起,内炉壳体底面与外炉壳体底面设有间隙,内炉壳体外壁、外炉壳体内壁和密封盖三者之间形成循环腔,循环腔内设有电加热装置;外炉壳体下部外壁固定安装有能与循环腔连通的进水管,密封盖上固定安装有能与循环腔连通的出水管;外炉壳体下部前侧设有前外通孔,对应前外通孔位置的内炉壳体下部前侧设有前内通孔,内炉壳体和外炉壳体之间设有能使前内通孔与前外通孔连接的前密封框体,前密封框体内形成主燃煤通道,对应主燃煤通道位置的内炉壳体内腔内设有主落煤板,主落煤板右端固定安装在主燃煤通道内;对应主燃煤通道上方位置内炉壳体内腔内由下至上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加强循环件,加强循环件包括至少一根循环管,每根循环管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前侧的内壁上,每根循环管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后侧的内壁上,每根循环管的两端均能与循环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外炉壳体和内炉壳体均为开口向上的无盖方形筒体结构,密封盖呈回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对应内炉壳体下方位置的循环腔内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外炉壳体内壁电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对应内炉壳体下方位置的循环腔内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安装在外炉壳体内壁电加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安装板和安装条,内炉壳体左侧外壁或/和内炉壳体右侧外壁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外侧由上至下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安装条,每个安装条上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槽,每个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电加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的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煤组件,对应每个加强循环件位置均设有与其匹配的刮煤组件,刮煤组件包括刮煤板、刮煤杆和导向管,内炉壳体内腔设有刮煤板,对应每个循环管位置的刮煤板上均设有直径大于循环管外径的刮煤孔,每个循环管均套装在对应位置的刮煤孔内,刮煤板前侧与刮煤杆后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对应每个刮煤杆前端位置的外炉壳体前侧均设有能使内炉壳体内腔与外炉壳体外连通的导向管,每个刮煤杆的前部均位于对应位置的导向管内,每个刮煤杆的前端均位于外炉壳体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的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外壳体、左内壳体、侧燃煤通道和灶台,左外壳体和左内壳体均为开口向右的方形筒体结构,左外壳体内设有左内壳体,外炉壳体左侧下端设有与左外壳体右端相匹配的安装方孔,左内壳体右端位于安装方孔内且与内炉壳体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外壳体右端与对应安装方孔的外炉壳体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外壳体左侧面和左内壳体左侧面间设有间隙,左内壳体外壁与左外壳体内壁间形成能与循环腔连通的循环侧腔,左外壳体左侧设有左外通孔,对应左外通孔位置的左内壳体左侧设有左内通孔,左内壳体和左外壳体之间设有能使左内通孔与左外通孔连接的左密封框体,左密封框体内形成副燃煤通道,对应副燃煤通道位置的左内壳体内腔内设有副落煤板,副落煤板左端固定安装在副燃煤通道内;左外壳体左侧设有能使左内壳体内腔与左外壳体外连通的侧燃煤通道,左外壳体上侧设有上外通孔,对应上外通孔位置的左内壳体左侧设有上内通孔,左内壳体和左外壳体之间设有能使上内通孔与上外通孔连接的上密封框体,左密封框体内形成上燃煤通道,对应上燃煤通道位置的左外壳体上设有灶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外壳体、左内壳体、侧燃煤通道和灶台,左外壳体和左内壳体均为开口向右的方形筒体结构,左外壳体内设有左内壳体,外炉壳体左侧下端设有与左外壳体右端相匹配的安装方孔,左内壳体右端位于安装方孔内且与内炉壳体对应位置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外壳体右端与对应安装方孔的外炉壳体固定安装在一起,左外壳体左侧面和左内壳体左侧面间设有间隙,左内壳体外壁与左外壳体内壁间形成能与循环腔连通的循环侧腔,左外壳体左侧设有左外通孔,对应左外通孔位置的左内壳体左侧设有左内通孔,左内壳体和左外壳体之间设有能使左内通孔与左外通孔连接的左密封框体,左密封框体内形成副燃煤通道,对应副燃煤通道位置的左内壳体内腔内设有副落煤板,副落煤板左端固定安装在副燃煤通道内;左外壳体左侧设有能使左内壳体内腔与左外壳体外连通的侧燃煤通道,左外壳体上侧设有上外通孔,对应上外通孔位置的左内壳体左侧设有上内通孔,左内壳体和左外壳体之间设有能使上内通孔与上外通孔连接的上密封框体,左密封框体内形成上燃煤通道,对应上燃煤通道位置的左外壳体上设有灶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8所述的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对应主燃煤通道上方位置的内炉壳体内腔内由下至上间隔设有四个加强循环件;或/和,加强循环件包括七根循环管,七根循环管呈上下两层分布,三根循环管位于上层,四根循环管位于下层,位于上层的循环管与位于下层的循环位置交错。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8所述的多功能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管,沿主燃煤通道外周位置的内炉壳体内腔内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前后分布的换热管,每个换热管均位于加强循环件下方,每个换热管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前侧的内壁上,每个换热管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内炉壳体后侧的内壁上,每个换热管的两端均能与循环腔连通;或/和,外炉壳体左侧设有能使内炉壳体内腔与外炉壳体外连通的吸油烟管。
CN201821684657.4U 2018-10-17 2018-10-17 多功能锅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46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4657.4U CN209246131U (zh) 2018-10-17 2018-10-17 多功能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4657.4U CN209246131U (zh) 2018-10-17 2018-10-17 多功能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6131U true CN209246131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25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8465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46131U (zh) 2018-10-17 2018-10-17 多功能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6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05273U (zh) 多功能生物质生活炉
CN201521989U (zh) 民用取暖节能锅炉
CN209246131U (zh) 多功能锅炉
CN204630027U (zh) 立式双回程燃气热水锅炉
CN204648660U (zh) 立式外循环弯水管锅炉
CN106016316A (zh) 一种充分利用热能的家用锅炉
CN202769718U (zh) 一种多用途锅炉
CN207648856U (zh) 一种增强自循环炉胆和民用锅炉
CN205402800U (zh) 一种组合式炊暖两用节能炉
CN205909350U (zh) 一种用于炊事和取暖的民用锅炉
CN204554889U (zh) 双烟道直烧式供暖炉
CN201138060Y (zh) 自动回风多功能常压热水炉
CN212987638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采暖锅炉
CN86208420U (zh) 节能多用生活锅灶
CN201104011Y (zh) 一种节能常压锅炉
CN2911470Y (zh) 新颖喷火炉的炉体
CN2317423Y (zh) 多功能家用炉
CN2591468Y (zh) 一种双炉膛油气二用热水炉
CN208382231U (zh) 一种节能灶
CN205909318U (zh) 一种充分利用热能的家用锅炉
CN201014512Y (zh) 蜂窝煤暖气炉
CN205002103U (zh) 一种家用的生物质颗粒多功能炉
CN2527910Y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坛形内胆水暖锅炉
CN201327079Y (zh) 节能热水器
CN201503124U (zh) 具有波纹形内壁的采暖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