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5846U - 篦子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篦子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5846U
CN209235846U CN201820617904.2U CN201820617904U CN209235846U CN 209235846 U CN209235846 U CN 209235846U CN 201820617904 U CN201820617904 U CN 201820617904U CN 209235846 U CN209235846 U CN 209235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toothed comb
edged fine
handle
food stea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1790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朱传斌
袁伟
江小勇
娄飞
朱林博
陈显怀
罗鑫
付正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1790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5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5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5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篦子和烹饪器具,所述篦子包括篦子本体和篦子提手,所述篦子本体包括中心部和外环部,所述外环部设有径向对齐布置的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所述篦子提手包括第一篦子提手和第二篦子提手,所述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分别对应安装有所述第一篦子提手和第二篦子提手。本实用新型的篦子易于拿取且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篦子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篦子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同时蒸煮食物,现有的电饭煲大多配备有用于放置在内锅的内腔中进行蒸食的蒸笼,而对于一些内腔较大的蒸笼,通常还会配备篦子作为蒸笼内腔的隔层以满足用户的不同蒸食要求。
但由于篦子的外径通常与蒸笼内腔的直径相当,用户在将篦子放入或取出蒸笼时会较为困难。此外,由于篦子上设置有多个蒸汽过孔,用户在拿取篦子时很容易将手指伸进该蒸汽过孔中,从而被金属制成的篦子割伤,即现有的篦子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篦子和烹饪器具,该篦子易于拿取且能够较好地确保用户的安全使用,即操作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篦子,所述篦子包括篦子本体和篦子提手,所述篦子本体包括中心部和外环部,所述外环部设有径向对齐布置的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所述篦子提手包括第一篦子提手和第二篦子提手,所述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分别对应安装有所述第一篦子提手和第二篦子提手。
优选地,所述中心部的中心部表面低于所述外环部的外环部表面并形成有中心沉腔,该中心沉腔的沉腔周壁呈斜坡状连接所述中心部表面与所述外环部表面,所述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沉腔周壁上并分别包括提手安装孔,所述篦子提手包括提手本体和位于两端的提手插接端,所述提手插接端插接于所述提手安装孔中。
优选地,所述篦子提手为弹性箍件,所述提手本体包括水平握持段和从所述水平握持段两端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按压段和第二按压段,所述第一按压段和第二按压段的各自底端分别水平向外伸出有所述提手插接端;
其中,在使所述第一按压段和第二按压段相互靠近的按压状态下,两端的所述提手插接端能够分别从所述提手安装孔中伸出,在所述第一按压段和第二按压段的释放状态下,两端的所述提手插接端能够分别伸入于所述提手安装孔中。
优选地,所述中心部设有轴向贯通且孔径不小于15mm的篦子提取孔,所述篦子本体上设有环绕所述篦子提取孔间隔布置的多个蒸汽过孔,多个所述蒸汽过孔的孔径不大于10mm且小于所述篦子提取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篦子提取孔和所述蒸汽过孔的底部周缘均形成有向外翻折以防割手的孔翻边,所述孔翻边贴合所述篦子本体的底壁延伸。
优选地,所述篦子提取孔的孔径为16mm~22mm,所述蒸汽过孔的孔径不大于6mm。
优选地,所述蒸汽过孔和所述篦子提取孔为方形通孔或圆通孔。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和上述的篦子,所述篦子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内腔中。
优选地,所述内锅的内周壁形成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向凸缘部,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蒸笼,所述蒸笼的蒸笼顶沿挂搭于所述环向凸缘部上,所述篦子设置于所述蒸笼顶沿上。
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蒸笼挂架和蒸笼,所述蒸笼挂架的挂架顶沿挂搭于所述内锅的周壁顶沿上,所述蒸笼的蒸笼顶沿挂搭于所述蒸笼挂架的挂架底沿上,所述蒸笼挂架的挂架内腔和所述蒸笼的蒸笼内腔共同形成总内腔,所述篦子作为隔层设置于所述总内腔中。
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篦子中增设的篦子提手和篦子提取孔能够极大地方便用户的操作使用,即在无须减小篦子的外径或者增大蒸笼的内腔直径的情况下,用户能够利用该篦子提手或篦子提取孔来实现篦子的放置或拿取动作,使用体验得以有效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蒸笼挂架、蒸笼和篦子的蒸煮组件的剖切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蒸煮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蒸煮组件的总内腔包括上方蒸食腔和下方蒸食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蒸煮组件的总内腔形成为单层大容量蒸食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蒸煮组件的总内腔形成为单层小容量蒸食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蒸煮组件的总内腔、煮食容器的容器内腔以及上方蒸食腔之间的高度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蒸笼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蒸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篦子提手的篦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篦子的篦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的篦子的篦子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的篦子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环向凸缘部的煮食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设置有蒸笼、篦子和图13中的煮食容器的蒸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设置有蒸笼和图13中的煮食容器的蒸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设置有篦子和图13中的煮食容器的蒸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环向凸筋的蒸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蒸煮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A-A。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蒸煮组件
1 煮食容器 2 蒸笼挂架
3 蒸笼 4 篦子
11 环向凸缘部 12 容器顶沿外翻边部
13 沉台面 14 沉台周壁
15 蒸煮水位分界线 21 挂架悬挂部
22 挂架支撑部 23 环向凸筋
24 压槽 31 蒸笼悬挂部
41 篦子本体 42 篦子提手
411 中心部 412 外环部
413 篦子提取孔 414 提手安装孔
415 蒸汽过孔 416 孔翻边
421 提手插接端 422 水平握持段
423 第一按压段 424 第二按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煮组件100,如图1至图8所示,该蒸煮组件100包括煮食容器1和设置于煮食容器1的容器内腔中的蒸笼组件。其中,蒸笼组件包括设有挂架内腔的蒸笼挂架2、设有蒸笼内腔并可拆卸地连接于蒸笼挂架2的底部的蒸笼3以及可拿取地设置于蒸笼组件的总内腔中的篦子4。需要说明的是,蒸笼组件的总内腔由挂架内腔和蒸笼内腔共同形成,篦子4能够将该总内腔间隔出上方蒸食腔和下方蒸食腔。
当蒸煮组件100中同时设置有煮食容器1、蒸笼挂架2、蒸笼3以及篦子4时,蒸煮组件100中形成有如图3所示的蒸煮空间,即具有上方蒸食腔、下方蒸食腔以及小容量煮食腔,使用户在煮食的同时能够蒸食多种食物。
或者,当蒸煮组件100中同时设置有煮食容器1、蒸笼挂架2以及蒸笼3时,蒸煮组件100中形成有如图4所示的蒸煮空间,即具有单层大容量蒸食腔和小容量煮食腔,此时用户能够在煮食的情况下蒸食体积较大的食物。
再者,当蒸煮组件100中同时设置有煮食容器1、蒸笼挂架2以及篦子4时,蒸煮组件100中形成有如图5所示的蒸煮空间,即具有单层小容量蒸食腔和大容量煮食腔,此时用户能够在煮食大量食物的同时蒸食体积较小的食物。
由上述可见,在不同的蒸煮场景下,本实用新型的蒸煮组件100能够灵活地调整煮食容器1、蒸笼挂架2、蒸笼3以及篦子4之间的组合关系以调节煮食空间和蒸食空间的相对大小,满足了用户的多种使用要求,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当蒸煮组件100中形成有上方蒸食腔、下方蒸食腔以及小容量煮食腔时,其煮食空间和蒸食空间的关系可如图6所示。此时,蒸笼挂架2的挂架顶沿悬挂于煮食容器1的容器顶沿上,煮食容器1的容器内腔的高度为H,上方蒸食腔的高度为h1,蒸笼组件的总内腔的高度为h2,且满足:(h2/2-H/4)≤h1≤(h2/2+H/4)。即在优选情况下,可将上方蒸食腔和下方蒸食腔的高度设置为大致相等,从而使得上方蒸食腔和下方蒸食腔中均能放置一定体积的食物以最大化蒸食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容器内腔的高度H与上方蒸食腔的高度h1之间还优选满足:H/12≤h1≤7H/12,可理解为(H/3-H/4)≤h1≤(H/3+H/4)。此时,上方蒸食腔、下方蒸食腔以及煮食腔之间大致满足三等份的空间分配关系,使得煮食空间和蒸食空间的相对大小更加合理,从而使蒸煮组件100能够轻松适应对不同类型食物的同步蒸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5以及图7和图8所示,蒸笼挂架2的挂架顶沿设有向外伸出的挂架悬挂部21且挂架底沿设有向内伸出的挂架支撑部22,蒸笼3的蒸笼顶沿设有向外伸出的蒸笼悬挂部31。其中,蒸笼3的底端穿过挂架支撑部22围绕形成的挂架底孔,蒸笼悬挂部31挂搭于挂架支撑部22上。此时,蒸笼挂架2可通过挂架悬挂部21挂搭于煮食容器1的周壁顶沿,蒸笼3可通过蒸笼悬挂部31挂搭于挂架支撑部22上以与蒸笼挂架2形成可拆卸连接,并且还可将篦子4放置于蒸笼悬挂部31上以进行双层蒸食。
进一步地,上述蒸笼悬挂部31可优选设置为蒸笼3的周壁顶沿外翻边,挂架悬挂部21可优选设置为蒸笼挂架2的周壁顶沿外翻边,挂架支撑部22可优选设置为蒸笼挂架2的周壁底沿内翻边。即本实用新型的蒸笼挂架2、蒸笼3以及篦子4可通过简单的翻边结构配合以实现可拆卸连接,能够大大降低蒸笼组件的生产难度,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为确保蒸笼3能够轻易放入挂架内腔中,可将挂架内腔的内径优选设置为比蒸笼悬挂部31的外径至少大0.2mm,并且在蒸笼挂架2的内周壁形成一段导向斜边。紧接着,为了确保蒸笼3的底端能够穿过挂架底孔,可将挂架底孔的孔径优选设置为比蒸笼3的周壁的外径至少大0.2mm。
当蒸笼3通过蒸笼悬挂部31挂搭于挂架支撑部22上时,为确保挂架支撑部22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可优选设置挂架支撑部22的内翻边宽度大于2.2mm,以此增大挂架支撑部22与蒸笼悬挂部31之间的支撑面接触环面的面积,从而保证蒸笼组件的结构稳定,避免出现食物泼洒等情况。此外,由于挂架支撑部22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承重,为避免其承重过大而弯折变形,可将蒸笼悬挂部31与挂架支撑部22之间的支撑接触环面的径向宽度优选设置为大于挂架支撑部22的内翻边宽度的一半,进而缩短挂架支撑部22的固定端与受力点之间的力臂长度,提高挂架支撑部22的刚度。
具体地,煮食容器1的内周壁上还可设有蒸煮水位分界线15。在将蒸笼组件挂搭于煮食容器1后,蒸笼3的底端应该比该蒸煮水位分界线15至少高15mm,以此避免煮食腔中的水位触及到蒸笼3中的食物,确保煮食与蒸食同步进行且不会发生相互干涉,从而提高蒸煮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至图12所示,篦子4包括篦子本体41和篦子提手42。其中,篦子本体41包括中心部411和外环部412,中心部411设有轴向贯通且孔径不小于15mm的篦子提取孔413,篦子提取孔413的孔径优选设置为16mm~22mm,外环部412设有径向对齐布置的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篦子提手42包括第一篦子提手和第二篦子提手,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分别对应安装有第一篦子提手和第二篦子提手。
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用户可利用篦子提取孔413或者篦子提手42来拿取篦子4,在无须减小篦子的外径或者增大蒸笼的内腔直径的情况下,极大地方便用户的操作使用,有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中心部411的中心部表面低于外环部412的外环部表面并形成有中心沉腔,该中心沉腔的沉腔周壁呈斜坡状连接中心部表面与外环部表面。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设置在沉腔周壁上,并且分别包括提手安装孔414,篦子提手42包括提手本体和位于两端的提手插接端421,提手插接端421插接于提手安装孔414中。
此时,篦子提手42能够通过提手插接端421与提手安装孔414之间的配合来实现枢转。在电饭煲工作时,可将篦子提手42枢转至水平位置以贴合篦子本体41,从而避免影响到蒸食食物在篦子本体41上的放置。在电饭煲停止工作后,可将篦子提手42枢转至竖直位置,然后用手或工具握持篦子提手42以将其取出电饭煲,整个操作过程相当简单快捷。
进一步地,可将篦子提手42设置为弹性箍件,其提手本体包括水平握持段422、第一按压段423、第二按压段424以及提手插接端421。其中,第一按压段423和第二按压段424从水平握持段422的两端斜向下延伸,且第一按压段423和第二按压段424的各自底端分别水平向外伸出有提手插接端421。
在使第一按压段423和第二按压段424相互靠近的按压状态下,两端的提手插接端421能够分别从提手安装孔414中伸出,在第一按压段423和第二按压段424的释放状态下,两端的提手插接端421能够分别伸入于提手安装孔414中。可见,篦子本体41与篦子提手42之间的装配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篦子4的生产速度并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篦子本体41上还设有环绕篦子提取孔413间隔布置的多个蒸汽过孔415,煮食腔内产生的蒸汽能够通过蒸汽过孔415进入蒸笼组件中以进行蒸食加热,蒸汽过孔415的孔径优选设置为不大于10mm且小于篦子提取孔413的孔径。
为防止用户被篦子提取孔413或蒸汽过孔415割伤手指,可在篦子提取孔413和多个蒸汽过孔415的底部周缘设置向外翻折的孔翻边416。其中,蒸汽过孔415的孔径优选设置为不大于6mm,且孔翻边416优选设置为贴合篦子本体41的底壁延伸。并且,蒸汽过孔415和篦子提取孔413可以是方形通孔或圆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7和图18所示,蒸煮组件中的蒸笼挂架2与煮食容器1之间形成有防晃动限位部,以此确保蒸煮组件在蒸煮过程中的稳定放置,从而提高电饭煲的可靠性。
图17所示为防晃动限位部的一种优选结构。此时,防晃动限位部包括形成在蒸笼挂架2的外周壁上且径向向外凸起的环向凸筋23,该环向凸筋23与煮食容器1的内周壁之间的径向间距不大于2.5mm。换言之,可通过减少蒸笼挂架2的外周壁与煮食容器1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来减少蒸笼挂架2的晃动幅度,从而达到提高稳定性的效果。
具体地,可在蒸笼挂架2的内周壁上形成径向向外的压槽24,该压槽24的凸起壁形成为上述的环向凸筋23。此外,环向凸筋23还可形成为环形连续筋条,或者形成为沿环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凸筋单元。总而言之,环向凸筋23与蒸笼挂架2既可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并且环向凸筋23能够形成为多种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图18所示为防晃动限位部的另一种优选结构。此时,煮食容器1的容器顶沿形成有容器顶沿外翻边部12,防晃动限位部包括设置在容器顶沿外翻边部12上的环向沉台部。其中,环向沉台部设有水平的沉台面13和竖直的沉台周壁14,蒸笼挂架2的挂架悬挂部21的底面压靠于沉台面13上,沉台周壁14能够限制挂架悬挂部21的径向位移幅度。
换言之,可通过在容器顶沿外翻边部12上设置的环向沉台部对蒸笼挂架2进行径向和轴向的限位,确保整个蒸笼组件挂搭于煮食容器1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能够省去蒸笼组件中的蒸笼挂架2,减少蒸笼组件的组件数量,降低其装配的复杂程度。具体地,可在煮食容器1的内周壁形成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向凸缘部11,以此替代蒸笼挂架2,该环向凸缘部11优选设置为与煮食容器1一体成型的结构。
当用户需要采用多层蒸食腔和小容量煮食腔蒸煮食物时,如图14所示,可将蒸笼3挂搭于环向凸缘部11,并将篦子4放置于蒸笼顶沿。或者,当用户需要采用单层大容量蒸食腔和小容量煮食腔蒸煮食物时,如图15所示,可将蒸笼3挂搭于环向凸缘部11,并且不放置篦子4。此外,当用户需要采用单层小容量蒸食腔和大容量煮食腔蒸煮食物时,如图16所示,不放置蒸笼3,并将篦子4放置于环向凸缘部11上。
可见,本实施方式中的蒸煮组件通过在煮食容器1的内周壁设置环向凸缘部11来替代蒸笼挂架2,同样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蒸煮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实用新型的蒸煮组件中采用的是设置有环向凸缘部11的煮食容器1时,用户既可直接将蒸笼3直接挂搭于环向凸缘部11上,也可将蒸笼3挂搭于蒸笼挂架2上,即用户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挂搭蒸笼3。但是,在将蒸笼3挂搭于蒸笼挂架2并将该蒸笼挂架2挂搭于容器顶沿后,环向凸缘部11的高度位置应优选设置为低于挂架底沿的高度位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了上述的蒸煮组件的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并且能够应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蒸煮场景,具有适用性和操作性强、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等优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篦子,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子(4)包括篦子本体(41)和篦子提手(42),所述篦子本体(41)包括中心部(411)和外环部(412),所述外环部(412)设有径向对齐布置的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所述篦子提手(42)包括第一篦子提手和第二篦子提手,所述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分别对应安装有所述第一篦子提手和第二篦子提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411)的中心部表面低于所述外环部(412)的外环部表面并形成有中心沉腔,该中心沉腔的沉腔周壁呈斜坡状连接所述中心部表面与所述外环部表面,所述第一提手连接部和第二提手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沉腔周壁上并分别包括提手安装孔(414),所述篦子提手(42)包括提手本体和位于两端的提手插接端(421),所述提手插接端(421)插接于所述提手安装孔(41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子提手(42)为弹性箍件,所述提手本体包括水平握持段(422)和从所述水平握持段(422)两端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按压段(423)和第二按压段(424),所述第一按压段(423)和第二按压段(424)的各自底端分别水平向外伸出有所述提手插接端(421);
其中,在使所述第一按压段(423)和第二按压段(424)相互靠近的按压状态下,两端的所述提手插接端(421)能够分别从所述提手安装孔(414)中伸出,在所述第一按压段(423)和第二按压段(424)的释放状态下,两端的所述提手插接端(421)能够分别伸入于所述提手安装孔(414)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411)设有轴向贯通且孔径不小于15mm的篦子提取孔(413),所述篦子本体(41)上设有环绕所述篦子提取孔(413)间隔布置的多个蒸汽过孔(415),多个所述蒸汽过孔(415)的孔径不大于10mm且小于所述篦子提取孔(413)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子提取孔(413)和所述蒸汽过孔(415)的底部周缘均形成有向外翻折以防割手的孔翻边(416),所述孔翻边(416)贴合所述篦子本体(41)的底壁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篦子提取孔(413)的孔径为16mm~22mm,所述蒸汽过孔(415)的孔径不大于6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篦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过孔(415)和所述篦子提取孔(413)为方形通孔或圆通孔。
8.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篦子(4),所述篦子(4)设置于所述内锅的内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的内周壁形成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环向凸缘部(11),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蒸笼(3),所述蒸笼(3)的蒸笼顶沿挂搭于所述环向凸缘部(11)上,所述篦子(4)设置于所述蒸笼顶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蒸笼挂架(2)和蒸笼(3),所述蒸笼挂架(2)的挂架顶沿挂搭于所述内锅的周壁顶沿上,所述蒸笼(3)的蒸笼顶沿挂搭于所述蒸笼挂架(2)的挂架底沿上,所述蒸笼挂架(2)的挂架内腔和所述蒸笼(3)的蒸笼内腔共同形成总内腔,所述篦子(4)作为隔层设置于所述总内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CN201820617904.2U 2018-04-26 2018-04-26 篦子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235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7904.2U CN209235846U (zh) 2018-04-26 2018-04-26 篦子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7904.2U CN209235846U (zh) 2018-04-26 2018-04-26 篦子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5846U true CN209235846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1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7904.2U Active CN209235846U (zh) 2018-04-26 2018-04-26 篦子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35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61552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09235846U (zh) 篦子和烹饪器具
CN209235845U (zh) 蒸煮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235753U (zh) 蒸煮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270021U (zh) 一种带有米汤容器的烹饪器具
CN208551132U (zh) 烹饪器具
CN216754196U (zh) 锅具
CN212650703U (zh) 内胆手提支架、内胆组件及电炖盅
CN208658676U (zh) 电饭煲的上内胆和电饭煲
CN213551170U (zh) 烹饪器具
CN211066148U (zh) 一种不锈钢锅蒸锅
CN209003565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0792818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外锅、锅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4931299U (zh) 多用组合锅具
CN213309008U (zh) 蒸笼和烹饪器具
CN202489767U (zh) 节能蒸锅
CN211609145U (zh) 一种具有米汤收集功能的蒸笼及电饭煲
CN220898451U (zh) 电煮锅
CN210354387U (zh) 一种蒸笼和锅具
CN215383103U (zh) 一种具有定时功能的电饭锅
CN213248520U (zh) 蒸笼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384950U (zh) 一种蒸盘的提手结构
CN219895354U (zh) 一种蒸锅
CN215424236U (zh) 防油溅锅罩
CN208640374U (zh) 蒸笼和烹饪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