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3075U - 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3075U
CN209233075U CN201821877183.5U CN201821877183U CN209233075U CN 209233075 U CN209233075 U CN 209233075U CN 201821877183 U CN201821877183 U CN 201821877183U CN 209233075 U CN209233075 U CN 209233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ntilever
retaining wall
lock position
secondary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771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永锋
朱江华
尹豪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uzhou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uzhou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uzhou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771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3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3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3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所述一种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及二次锁;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悬臂,在所述的初锁位置且在所述第一悬臂非受力的状态,所述二次锁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并可随所述第一悬臂靠近所述壳体移动;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壳体对所述二次锁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第一悬臂产生偏置。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之间的可靠对配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用于通过与对配连接器插配以实现二者的电连接。连接器一般设有插孔,对配连接器通过插设于连接器的插孔实现与连接器的电连接。
现有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均一体设置有能相扣合或分离的卡扣结构。在连接器上设置有止挡卡扣,对配连接器上设置有弹性卡扣。当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插配时实现电连接,弹性卡扣与止挡卡扣相扣合,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卡扣连接在一起。需要断开电连接时,按压弹性卡扣,即可将止挡卡扣与弹性卡扣拆拆卸分离后,进而能将对配连接器拔出连接器的插孔,断开电连接。
然而,由于弹性卡扣易被误操作或者恶劣工况等原因,极易导致与止挡卡扣分离使卡扣连接失效,从而导致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电连接的失效。因此,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并不可靠。
此外,当连接器的尺寸较小时,尤其当连接器为小型同轴电缆连接器时,卡扣结构较难设置,供弹性卡扣的活动空间较小,难以按压弹性卡扣以与止挡卡扣分离,进而不能将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拆卸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实现可靠对配连接的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及二次锁;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自由端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
所述二次锁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悬臂上,并能沿着所述第一悬臂长度方向移动以在初锁位置与终锁位置切换;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且在所述第一悬臂非受力的状态,所述二次锁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并可随所述第一悬臂靠近所述壳体移动;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壳体对所述二次锁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第一悬臂产生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锁具有固定连接的止挡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连接器上设有对配止挡部;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对配止挡部错位分离,以使所述二次锁和第二悬臂变形;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对配止挡部与所述止挡部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第一悬臂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悬臂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锁上设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次锁上、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第二悬臂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悬臂上设有第二挡壁;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二挡壁的一侧并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二次锁移动至终锁位置;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移动至所述第二挡壁的另一侧并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二次锁移动至初锁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悬臂上设有第二容置部;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挡壁可拆扣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连接器插设在对配连接器插孔内时,所述第二悬臂变形,使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挡壁(12) 拆卸分离;
所述二次锁移动至终锁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台越过所述第二挡壁,移动至所述第二挡壁的另一侧并复位,且与所述第二挡壁形成止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挡壁可拆扣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凸台被配置为在所述二次锁受到拆卸力时,能越过所述第二挡壁并移动至所述第二挡壁的一侧,使所述二次锁移动至初锁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对配止挡部为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外表面上的凸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悬臂上还设有第二凸台;沿所述第二悬臂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第一凸台间隔设置;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第二挡壁限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悬臂的背离所述连接器方向一侧,并对所述第二悬臂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止挡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悬臂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包括用于插入连接器插孔的壳体;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外周面上、另一端沿与所述连接器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壳体外周面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用于容纳连接端子,
所述多个连接端子分别容纳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器为同轴连接器。
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述的组合件;及
对配连接器,所述对配连接器设有供所述连接器插入的插孔;所述插孔(32) 的内周壁设有第一容置部和第一挡壁;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二次锁可随所述第一悬臂变形而移动,以使所述连接器能插设在所述插孔内;
所述连接器插设在所述插孔内时,所述第一悬臂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置部内,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一悬臂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配连接器分离;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连接器对所述二次锁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第一悬臂变形至与所述第一挡壁拆卸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锁具有固定连接的止挡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悬臂上;所述连接器上设有对配止挡部;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对配止挡部错位分离,以使所述二次锁和第二悬臂变形;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对配止挡部与所述止挡部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第一悬臂变形至与所述第一挡壁拆卸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次锁上设有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次锁上、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第二悬臂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悬臂上设有第二挡壁;所述连接器插设在所述插孔内时,所述第一挡壁抵压所述第一凸台,使所述第二悬臂变形且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对配止挡部错位分离,以使所述二次锁能移动至终锁位置;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对配连接器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外壳,所述插孔设置于所述对配外壳;
所述第一容置部为贯通所述对配外壳的通孔;
沿所述插孔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挡壁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对配连接器还包括对配端子,所述对配端子容纳安装在所述对配外壳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二次锁位于初锁位置时,连接器能与对配连接器对配连接。将二次锁移动至终锁位置,连接器与二次锁形成止挡,能阻止第一悬臂变形至与第一挡壁拆卸分离,实现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之间的可靠对配连接。第一悬臂不会由于误操作、恶劣工况等原因导致变形以致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连接失效,能保证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可靠地对配连接。
通过二次锁与连接器之间的结构配合,使二次锁能在初锁位置与终锁位置切换,便于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的对配连接与拆卸分离,操作方便。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未对配连接且二次锁位于初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连接器组件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连接器组件的对配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连接器组件的二次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俯视图。
图6为沿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1连接器组件对配连接且二次锁位于初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沿图8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7连接器组件中的二次锁位于终锁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沿图11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0:连接器;11:第一悬臂;12:第二挡壁;13:第二容置部;15:对配止挡部;16:第一安装孔;18:壳体;19:限位部;30:对配连接器:31:对配外壳;32:插孔;34:第一挡壁;36:第一容置部;38:第二安装孔;50:二次锁;52:止挡部;54:第二悬臂;56:第一凸台;57:第二凸台;58:安装部;5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请参阅图1 至图4,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10、对配连接器30和二次锁50。所述连接器10包括壳体18和连接端子(图中未示出)。所述壳体18设有用于容纳安装所述连接端子的第一安装孔16,所述连接端子可容纳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6 内。所述对配连接器30包括对配外壳31和对配端子(图中未示出)。所述对配外壳31设有用于容纳安装所述对配端子的第二安装孔38。所述对配端子可容纳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38内。所述对配外壳31设置有插孔32。所述插孔3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8连通设置。所述插孔32用于容纳安装所述连接器10。所述连接器10插设于所述对配连接器30的插孔32内时,所述连接端子与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实现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的对配连接。
所述连接器10上设置有第一悬臂11。所述第一悬臂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器10上为固定端、另一端悬空设置为自由端111。所述第一悬臂11的自由端111受力时能移动,使所述第一悬臂11发生变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悬臂 11与所述壳体18可为一体件。例如,所述壳体18与所述第一悬臂11可以为塑料注塑件。
所述第一悬臂11与所述壳体18外表面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壳体18具有插入所述插孔32内的插入方向(X轴方向),所述第一悬臂11的固定端连接在所述壳体18的外周面上,所述第一悬臂11的自由端沿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悬臂11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器10的外周面相对并间隔设置,以形成供所述第一悬臂11的自由端朝向所述连接器10方向移动的变形空间。
所述插孔32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容置部36和第一挡壁34。沿所述插孔32 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挡壁34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36的轴向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部36为贯通所述对配外壳31的通孔。所述第一挡壁34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36的轴向外侧。
所述二次锁50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悬臂11的自由端,所述二次锁50 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悬臂11运动。所述二次锁50相对于所述第一悬臂11运动时,能移动至初锁位置或终锁位置,并能在初锁位置与终锁位置间切换转移。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相分离处于未对配连接状态,所述第一悬臂11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挡壁34的背离所述第一容置部36方向一侧。所述二次锁50位于初锁位置,若所述第二悬臂54的自由端受力移动时,所述二次锁50随之移动。所述第二锁未被其他结构阻挡,所述二次锁50的自由端受力时可自由移动变形,能将所述连接器10插设在所述插孔 32内。
请参阅图7至图9,所述连接器10插设在所述对配连接器30的插孔32内时,所述对配连接器30使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所述第一悬臂11和所述二次锁50一起移动。所述第一悬臂11至少部分能越过所述第一挡壁34,以移动至所述第一挡壁34的朝向所述第一容置部36方向一侧。
请参阅图10至图12,当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对配连接时,所述第一悬臂11弹性释放以复位,所述第一悬臂11至少部分容纳进入所述第一容置部36内,所述第一挡壁34与所述第一悬臂11可拆地扣合。在所述插孔 32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挡壁34与所述第一悬臂11形成止挡,所述第一挡壁34能阻止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分离,实现可靠对配连接。若需要将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分离断开电连接,施加作用力使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至所述第一悬臂11与所述第一挡壁34拆卸分离不形成止挡,即可将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分离断开电连接。
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对配连接时,将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终锁位置,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二次锁50形成止挡,所述连接器10阻止所述第一悬臂11的自由端朝向所述连接器10方向移动,阻止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至与所述第一挡壁34拆卸分离。此时,所述第一悬臂11与所述第一挡壁34形成可靠止挡,实现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的可靠对配连接。
所述二次锁5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只要其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二次锁50具有止挡部52和安装部58。所述止挡部52和安装部58固定连接在一起,能一起移动。所述安装部58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悬臂11上,使所述二次锁50能沿所述第一悬臂1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能在初锁位置与终锁位置间切换。所述连接器10上设有对配止挡部15。具体地,所述对配止挡部15为突出设置在所述壳体18外表面上的凸出部。
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二次锁50位于初锁位置时,所述止挡部52、所述安装部58与所述对配止挡部15错位分离未形成止挡,所述第一悬臂11能沿其厚度方向移动变形。此时,所述第一悬臂11的自由端能朝向所述连接器10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悬臂11能越过所述第一挡壁34,以进入所述第一容置部 36。
如图10所示,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终锁位置时,所述对配止挡部15与所述止挡部52形成止挡,所述对配止挡部15能阻止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至与所述第一挡壁34错位分离,所述第一悬臂11与所述第一挡壁34形成可靠止挡。
如图所示,为将所述安装部58与所述第一悬臂11活动连接,所述安装部 58上设有滑槽59。所述第一悬臂1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滑槽59内。所述第一悬臂11与所述二次锁50仅能沿所述滑槽59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所述二次锁50 仅能沿所述第一悬臂1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在初锁位置与终锁位置切换。作为优选,所述滑槽59可在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底面。当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终锁位置时,所述滑槽59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悬臂11形成止挡,将所述二次锁 50止停于终锁位置。
如图所示,为将所述二次锁50限位在初锁位置和终锁位置,所述二次锁50 上设有第二悬臂54。所述第二悬臂5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部58上为固定端、另一端悬空设置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悬臂54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凸台56。所述第一悬臂11上设有第二挡壁12。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部52、所述安装部58和所述第二悬臂54为一体件。例如,所述二次锁50可以是塑料注塑件等。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未对配连接,所述二次锁50位于初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56位于所述第二挡壁12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在所述第二悬臂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止挡,此时所述第二挡壁12能阻止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终锁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次锁 50位于初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可拆地扣合在一起,以形成止挡。若所述第二悬臂54被抵压以朝向所述连接器10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第二悬臂54能越过所述第二挡壁12,以使所述连接器10插入所述插孔32。
如图7至图9所示,当所述连接器10插设在所述插孔32内时,所述对配连接器30抵压所述第二悬臂54的自由端,使所述第二悬臂54朝向所述连接器 10发生弹性变形,使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错位分离,此时所述二次锁50能被推动以移动至终锁位置。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连接器10插设在所述插孔32内时,所述对配连接器30挤压所述第一凸台56,以使所述第二悬臂54变形,使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错位分离。
如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二次锁50受力被移动至终锁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台56越过所述第二挡壁12以移动至所述第二挡壁12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悬臂54能弹性释放复位,使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形成止挡,此时所述第二挡壁12能阻止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初锁位置。
为使所述第二悬臂54在所述第一凸台56越过所述第二挡壁12时能弹性释放以复位,所述第一悬臂11上设置有第二容置部13。沿所述第二悬臂54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容置部13与所述第二挡壁12邻接设置。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终锁位置时,所述第二悬臂54弹性释放,所述第一凸台56随之移动至进入所述第二容置部13内。例如,所述第二容置部13可贯通所述第一悬臂11设置。
为便于拆卸分离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所述二次锁50位于终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可拆地扣合在一起,以在所述第二悬臂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止挡。如图12所示,所述二次锁50受到拔出的拆卸力时,能克服所述第二挡壁12的阻挡作用力,以移动至初锁位置。例如,所述二次锁50的用于与所述第二挡壁12配合止挡的表面与所述二次锁50的拔出方向可被设置为钝角夹角。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器10插设在所述插孔32内从而使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对配连接时,所述第一挡壁34抵压所述第一凸台56从而使所述第二悬臂54变形,以使所述二次锁50能移动至终锁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挡壁34与所述第二挡壁12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 分离。
为进一步对所述二次锁50进行限位,所述第二悬臂54上还设有第二凸台57。沿所述第二悬臂54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凸台57与所述第一凸台56间隔设置,形成限位槽。所述二次锁50位于初锁位置时,所述第二挡壁12限位于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凸台57之间的限位槽内。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推动所述二次锁50,通过所述第一凸台 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的配合止挡,可将所述连接器10推动至插设于所述插孔 32内。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对配连接,所述第一挡壁34与所述第二挡壁12形成止挡,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错位分离。继续推动所述二次锁50至终锁位置时,所述对配止挡部15对所述二次锁50的止挡部 52形成止挡,所述对配止挡部15阻止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至与所述第一挡壁 34拆卸分离,所述第一悬臂11与所述第一挡壁34形成可靠止挡,所述连接器 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的可靠对配连接。需要拆卸分离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时,施加拆卸力将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初锁位置,按压所述第一悬臂11即可将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拆卸分离。
所述壳体18上设有限位部19。所述限位部19与所述壳体18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悬臂54位于所述限位部19与所述壳体18之间。在所述的初锁位置和终锁位置,所述限位部19均位于所述第二悬臂54的背离所述连接器10方向一侧,所述限位部19能对所述第二悬臂54进行限位,防止所述第二悬臂54向外弯折导致损坏。
所述二次锁50位于初锁位置时,所述连接器10能与对配连接器30对配连接。将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终锁位置,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二次锁50形成止挡,能阻止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至与所述第一挡壁34拆卸分离,实现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之间的可靠对配连接。所述第一悬臂11不会由于误操作、恶劣工况等原因导致变形以致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连接失效,能保证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可靠地对配连接。
通过所述二次锁50与所述连接器10之间的结构配合,使所述二次锁50能在初锁位置与终锁位置切换,便于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的对配连接与拆卸分离,操作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10)及二次锁(50);
所述连接器(10)包括壳体(18)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8)上的第一悬臂(11),所述第一悬臂(11)的自由端(111)与所述壳体(18)间隔设置;
所述二次锁(50)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悬臂(11)上,并能沿着所述第一悬臂(11)长度方向移动以在初锁位置与终锁位置切换;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且在所述第一悬臂(11)非受力的状态,所述二次锁(50)与所述壳体(18)间隔设置,并可随所述第一悬臂(11)靠近所述壳体(18)移动;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壳体(18)对所述二次锁(50)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第一悬臂(11)产生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锁(50)具有固定连接的止挡部(52)和安装部(58),所述安装部(58)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悬臂(11)上;所述连接器(10)上设有对配止挡部(15);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止挡部(52)与所述对配止挡部(15)错位分离,以使所述二次锁(50)和第二悬臂(54)变形;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对配止挡部(15)与所述止挡部(52)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58)上设有滑槽(59);所述第一悬臂(11)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滑槽(59)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锁(50)上设有第二悬臂(54),所述第二悬臂(5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次锁(50)上、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第二悬臂(54)上设有第一凸台(56);所述第一悬臂(11)上设有第二挡壁(12);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56)位于所述第二挡壁(12)的一侧并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终锁位置;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56)移动至所述第二挡壁(12)的另一侧并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初锁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悬臂(11)上设有第二容置部(13);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56)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13)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可拆扣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连接器(10)插设在对配连接器插孔(32)内时,所述第二悬臂(54)变形,使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拆卸分离;
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终锁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台(56)越过所述第二挡壁(12),移动至所述第二挡壁(12)的另一侧并复位,且与所述第二挡壁(12)形成止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挡壁(12)可拆扣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台(56)被配置为在所述二次锁(50)受到拆卸力时,能越过所述第二挡壁(12)并移动至所述第二挡壁(12)的一侧,使所述二次锁(50)移动至初锁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配止挡部(15)为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器(10)外表面上的凸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悬臂(54)上还设有第二凸台(57);沿所述第二悬臂(54)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凸台(57)与所述第一凸台(56)间隔设置;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第二挡壁(12)限位于所述第一凸台(56)与所述第二凸台(57)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10)上设有限位部(19);所述限位部(19)位于所述第二悬臂(54)的背离所述连接器(10)方向一侧,并对所述第二悬臂(54)进行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部(52)、所述安装部(58)和所述第二悬臂(54)为一体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10)包括用于插入连接器插孔(32)的壳体(18);所述第一悬臂(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18)外周面上、另一端沿与所述连接器(10)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壳体(18)外周面间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器(10)还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16),用于容纳连接端子,
所述多个连接端子分别容纳安装在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16)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10)为同轴连接器。
17.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件;及
对配连接器(30),所述对配连接器(30)设有供所述连接器(10)插入的插孔(32);所述插孔(32)的内周壁设有第一容置部(36)和第一挡壁(34);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二次锁(50)可随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而移动,以使所述连接器(10)能插设在所述插孔(32)内;
所述连接器(10)插设在所述插孔(32)内时,所述第一悬臂(11)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置部(36)内,所述第一挡壁(34)与所述第一悬臂(11)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分离;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连接器(10)对所述二次锁(50)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至与所述第一挡壁(34)拆卸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锁(50)具有固定连接的止挡部(52)和安装部(58),所述安装部(58)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悬臂(11)上;所述连接器(10)上设有对配止挡部(15);
在所述的初锁位置,所述止挡部(52)与所述对配止挡部(15)错位分离,以使所述二次锁(50)和第二悬臂(54)变形;
在所述的终锁位置,所述对配止挡部(15)与所述止挡部(52)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第一悬臂(11)变形至与所述第一挡壁(34)拆卸分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锁(50)上设有第二悬臂(54),所述第二悬臂(5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二次锁(50)上、另一端悬空设置;所述第二悬臂(54)上设有第一凸台(56);所述第一悬臂(11)上设有第二挡壁(12);所述连接器(10)插设在所述插孔(32)内时,所述第一挡壁(34)抵压所述第一凸台(56),使所述第二悬臂(54)变形且所述止挡部(52)与所述对配止挡部(15)错位分离,以使所述二次锁(50)能移动至终锁位置;所述第一挡壁(34)与所述第二挡壁(12)形成止挡,以阻止所述连接器(1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30)分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配连接器(30)包括对配外壳(31),所述插孔(32)设置于所述对配外壳(31);
所述第一容置部(36)为贯通所述对配外壳(31)的通孔;
沿所述插孔(32)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一挡壁(34)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36) 的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配连接器(30)还包括对配端子,所述对配端子容纳安装在所述对配外壳(31)内。
CN201821877183.5U 2018-11-14 2018-11-14 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09233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7183.5U CN209233075U (zh) 2018-11-14 2018-11-14 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7183.5U CN209233075U (zh) 2018-11-14 2018-11-14 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3075U true CN209233075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02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77183.5U Active CN209233075U (zh) 2018-11-14 2018-11-14 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330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793A (zh) * 2019-10-25 2020-01-21 浙江新宝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虚插的接插件结构
WO2024094080A1 (zh) * 2022-11-02 2024-05-10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793A (zh) * 2019-10-25 2020-01-21 浙江新宝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防虚插的接插件结构
WO2024094080A1 (zh) * 2022-11-02 2024-05-10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7988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featured head-to-head mating interconnection and quick-disconnection therefrom
US20030207606A1 (en) Locking and releasable electrical receptacle/connector
KR101578962B1 (ko) 가요성 로크 아암을 구비하는 저 프로파일 소켓 커넥터
EP3270467A1 (en) Docking structure of push-and-lock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1511297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9233075U (zh) 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CN106415942B (zh) 电连接器
EP2677606B1 (en) Latching structure for shielded connector
KR20190061351A (ko) 강도가 강화된 플러그커넥터
RU2504874C2 (ru) Сетевой штекерный разъем
US9876295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EP3540868B1 (en) Locking electrical receptacle
CN209169506U (zh) 连接器和二次锁的组合件及连接器组件
US988232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dentical matable connectors
CN111129894A (zh) 自短路连接器
KR101959995B1 (ko) 벽체 매립형 기능성 콘센트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KR102644962B1 (ko) 커넥터
CN219833107U (zh) 连接器护套
CN211456171U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US20160372854A1 (en)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for establishing a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ion
CN216872333U (zh) 插拔连接器及高频数字脑电图机
CN204633041U (zh) 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
CN219226792U (zh) 连接公头、连接母座及防水插拔连接器
CN220628375U (zh) 一种内置式锁扣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