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0108U - 制冰机 - Google Patents

制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0108U
CN209230108U CN201822091149.1U CN201822091149U CN209230108U CN 209230108 U CN209230108 U CN 209230108U CN 201822091149 U CN201822091149 U CN 201822091149U CN 209230108 U CN209230108 U CN 209230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driving unit
ice
frame
l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11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齋藤俊二
伊藤章宏
坂本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0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0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一种驱动单元不易从框架脱落的制冰机。在制冰机(1)中,使制冰盘(2)旋转的驱动单元(3)被安装于设于框架(4)上的装设部(40)。驱动单元(3)与从装设部(40)的上板部(45)的边缘向下侧突出的壁部(47)抵接,且由形成于上板部(45)的第一钩(51)和形成于底板部(46)的第二钩(52)卡止保持。在将驱动单元(3)安装于装设部(40)时,使第一钩(51)及第二钩(52)挠曲并卡止于驱动单元(3)。通过利用捆扎带(60)将第一钩(51)连接到框架(4),将第一钩(51)保持在限制驱动单元(3)的移动的限制位置(51A)。

Description

制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制冰盘的驱动单元装设于框架上的制冰机。
背景技术
装设于冰箱中的制冰机具有贮水用凹部向上配置的制冰盘,制冰盘通过利用驱动单元进行使制冰盘绕水平的轴线反转的反转动作、及与反转动作联动的扭转动作,使冰落到贮冰容器内。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制冰机。在专利文献1的制冰机中,驱动单元装设于框架(框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在框架(框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形成有顶板、具备供设于驱动装置上的爪插入的爪插入部的壁部、在与壁部相反的一侧按压驱动单元的钩(按压部)。驱动单元被保持于壁部和钩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244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保持驱动单元的钩从顶板向驱动单元侧突出,但在由于冲击等而作用使驱动单元向钩侧移动的力时,钩有可能挠曲并且驱动单元从框架脱落。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驱动单元不易从框架脱落的制冰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冰盘,所述制冰盘的贮水用凹部向上配置;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制冰盘进行绕与上下方向交叉的轴线的反转动作及与所述反转动作联动的扭转动作;框架,所述框架保持所述驱动单元;以及卡止部件,所述卡止部件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具备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对置的限制部及第一钩,所述驱动单元配置于所述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钩之间,所述卡止部件将所述第一钩保持在限制所述驱动单元向与所述限制部相反的一侧移动的限制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保持驱动单元的框架具备在轴线方向上对置的限制部及第一钩,能够保持配置于限制部和第一钩之间的驱动单元。另外,第一钩通过安装在框架上的卡止部件保持于限制驱动单元向与限制部相反的一侧移动的限制位置。因此,驱动单元从限制部和第一钩之间脱落的可能性少,所以能够将驱动单元牢固地安装在框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钩具备臂部和设于所述臂部的前端侧的卡止部,所述限制位置是使所述臂部向所述驱动单元所在的一侧挠曲的位置。这样,安装驱动单元时,能够使臂部向与驱动单元相反的一侧挠曲,所以便于进行驱动单元的安装。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卡止部件将第一钩保持在靠近驱动单元侧的限制位置,因此驱动单元从限制部和第一钩之间脱落的可能性少。因此,能够将驱动单元牢固地安装在框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所述框架具备安装所述卡止部件的框架侧安装部,所述第一钩具备比所述框架侧安装部更向与所述驱动单元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卡止部件安装成从与所述驱动单元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突出部重叠。这样,卡止部件能够经由突出部将第一钩向驱动单元所在的一侧按压,使第一钩向驱动单元所在的一侧挠曲。因此,能够将第一钩保持在靠近驱动单元侧的限制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所述第一钩具备安装所述卡止部件的钩侧安装部,所述钩侧安装部相对于所述突出部位于与所述框架侧安装部相反的一侧。这样,能够通过卡止部件将第一钩和框架连结。因此,能够将第一钩牢固地保持于限制驱动单元的移动的限制位置。另外,因为框架侧安装部和钩侧安装部相对于突出部设于相反侧,所以用卡止部件连结框架侧安装部和钩侧安装部时,能够通过卡止部件按压突出部,将第一钩靠近驱动单元侧进行保持。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所述钩侧安装部和所述框架侧安装部中的一方或双方是使所述卡止部件穿过的孔。这样,能够将卡止部件牢固地连结于框架。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所述卡止部件是捆扎带。这样,能够将框架和第一钩捆扎连结,能够抑制第一钩从限制位置分离。因此,能够抑制驱动单元从限制部和第一钩之间脱落。因此,能够将驱动单元牢固地安装于框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具备第二钩,所述第二钩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一钩相同的一侧,所述第一钩和所述第二钩卡止所述驱动单元中的相反侧的端部。这样,能够抑制驱动单元倾斜,从而能够抑制驱动单元从框架脱落。因此,能够将驱动单元牢固地安装于框架上。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保持驱动单元的框架具备在轴线方向上对置的限制部及第一钩,可以保持配置于限制部和第一钩之间的驱动单元。另外,第一钩由安装在框架上的卡止部件保持于限制驱动单元向与限制部相反的一侧移动的限制位置。因此,驱动单元从限制部和第一钩之间脱落的可能性少,所以能够将驱动单元牢固地安装于框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第二方向的一侧、且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制冰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二方向的一侧、且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第二方向的一侧、且斜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装设有驱动单元的装设部的剖视图(图1的A-A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制冰机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6是捆扎带捆扎的第一钩的固定部位的立体图(图1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7是装设有驱动单元的装设部的剖面立体图(图5的C-C位置的剖面立体图)。
图8是捆扎带捆扎的第一钩的固定部位的剖视图(图7的区域D的放大图)。
标号说明
1…制冰机,2…制冰盘,2a…下表面,2b…第一侧面,2c…第二侧面,3…驱动单元,4…框架,5…配线,6…检冰杆,8…温度传感器,9…罩部件,20…贮水用凹部,21…凸部,24…连结部,25…框部,26、27…壁部,28…轴部,29…旋转限制部,31…壳体,32…输出轴,33…凸轮齿轮,40…装设部,41…第一侧板部,42…第二侧板部,43…第一壁部,44…第二壁部,45…上板部,45a…加强用肋,46…底板部,47…壁部,48…第三上板部,49…端板部,51…第一钩,51A…限制位置,52…第二钩,60…捆扎带,61…钩侧安装部,62…钩侧固定孔,63…第一肋,64…第一捆扎部,65…框架侧安装部,66…框架侧固定孔,67…加强用肋,68…缺口,69…第二捆扎部,80…热敏电阻,88…信号配线,311…第一端面,312…第二端面,316…孔,371…第一板部,372…第二板部,401…支承面,402…限制面,410…第一上板部,420…第二上板部,441…下端部,442…倾斜部,443…上端部,444…端板部,451…开口部,452…台阶部,461…开口部,471…第一嵌合部,472…第二嵌合部,490…轴孔,511…臂部,512…前端部,513…加强用肋,514…第一卡止部,521…臂部,522…前端部,524…第二卡止部,681…底部,682…倾斜部,L0、L1…轴线,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交叉的三个方向设为第一方向X(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宽度方向)及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一方向X的一侧标注X1,在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标注X2,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标注Y1,在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标注Y2,在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的一侧(上侧)标注Z1,在第三方向Z(上下方向)的另一侧(下侧)标注Z2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且斜上方观察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制冰机1的立体图。图2是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且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机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第二方向Y的一侧Y1、且斜下方观察图1所示的制冰机1的分解立体图。
图1~图3所示的制冰机1具有:贮水用凹部20(槽)朝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上侧)配置的制冰盘2、相对于制冰盘2配置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驱动单元3、具备装设驱动单元3的装设部40的框架4。制冰机1装设于冰箱本体(未图示)上,在冰箱中,将供水罐(未图示)的水通过供水管(未图示)填充到制冰盘2的贮水用凹部20,进行制冰。而且,当制冰完成时,驱动单元3作为脱冰动作使制冰盘2进行绕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轴线L0的反转动作及与反转动作联动的扭转动作,使制冰盘2的冰落到贮冰容器(未图示)中。
(制冰盘2的结构)
制冰盘2是用树脂材料成型成平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部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在制冰盘2上,贮水用凹部20沿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排列有多个。例如,如图2所示,在制冰盘2上,在大致四边形的框部25的内侧,将沿第二方向Y并排的两个贮水用凹部20作为一组沿第一方向X配置有5列。在制冰盘2的框部25,在位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壁部26形成有在轴线L0上与驱动单元3的输出轴32连结的连结部24,在位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壁部27形成有在轴线L0上可旋转地支承于框架4的轴部28。在制冰盘2的壁部27形成有在制冰盘2绕轴线L0旋转时与框架4抵接的旋转限制部29,旋转限制部29通过阻止制冰盘2的旋转,使制冰盘2进行扭转动作。
在制冰盘2上,在朝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下表面2a,排列有分别反映多个贮水用凹部20的形状的多个凸部21。在制冰盘2的下表面2a配置有探测制冰盘2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被固定于制冰盘2的下表面2a的罩部件9覆盖。信号配线88从温度传感器8朝向驱动单元3的内部延伸。在本方式中,温度传感器8是热敏电阻80。
(驱动单元3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驱动单元3在成形为长方体状的壳体31的内侧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未图示)、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旋转传递机构(未图示)、通过旋转传递机构传递电动机的旋转力的凸轮齿轮33,对电动机供电用的配线(未图示)从驱动单元3引出到框架4的外侧。在凸轮齿轮33上一体成形有连结制冰盘2的连结部的输出轴32。壳体31具备朝向配置制冰盘2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第一端面311和朝向与制冰盘2相反一侧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第二端面312。输出轴32从设于壳体31的第一端面311的孔316向壳体31的外方突出。输出轴32在使制冰盘2的冰脱冰的情况下,以轴线L0为中心向逆时针CCW方向旋转,在使制冰盘2返回原来的位置的情况下,向顺时针CW的方向旋转。
相对于制冰盘2在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相邻的位置配置有检冰杆6。在驱动单元3的壳体31内构成:根据凸轮齿轮33的旋转角度与凸轮齿轮33联动使检冰杆6绕轴线L1旋转的检冰机构、基于从温度传感器8经由信号配线88输入的信号进行动作的开关机构等。
在驱动单元3的壳体31上,形成有从第一端面311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端部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突出的第一板部371、在相对于第一板部371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离开的位置从第一端面311的一侧Y1的端部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突出的第二板部372。第一板部371及第二板部372形成为以第三方向Z为板厚方向的板状。在驱动单元3安装于框架4上时,第一板部371及第二板部372与框架4嵌合。
(框架4的结构)
框架4具备沿着制冰盘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第一侧面2b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侧板部41和沿着制冰盘2的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第二侧面2c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侧板部42,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在第二方向Y平行地对置。在第二侧板部42和制冰盘2之间配置有检冰杆6。
第一上板部410从第一侧板部41的上端(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边缘)朝向第二侧板部42伸出。另外,第二上板部420从第二侧板部42的上端(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边缘)的附近朝向第一侧板部41伸出。制冰盘2在第一上板部410和第二上板部420之间朝向上方(第三方向Z的一侧Z1)处于开放状态。
在框架4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形成有装设驱动单元3的装设部40。第一侧板部41和第二侧板部42通过位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的装设部40和位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的端板部49连结。在端板部49形成有可旋转地支承制冰盘2的轴部28的轴孔490(参照图3)。另外,框架4具备从端板部49的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边缘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延伸的第三上板部48。
装设部40具备:在制冰盘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从上侧(第三方向Z的一侧Z1)覆盖驱动单元3的上板部45、在第一侧板部41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连接成与第一侧板部41齐平的第一壁部43、连接到第二侧板部4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第二壁部44、在制冰盘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从下侧覆盖驱动单元3的底板部46。第二壁部44具备:连接到第二侧板部42的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端部的下端部441、从下端部441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倾斜地延伸的倾斜部442、从倾斜部442的上端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延伸的上端部443、连接倾斜部442及上端部44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边缘和第二侧板部4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边缘的端板部444。
(驱动单元3向框架4的固定构造)
在本方式中,在框架4上,由第一壁部43、第二壁部44、上板部45及底板部46包围的空间成为驱动单元3的配置空间,装设部40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处于开放状态。驱动单元3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安装于装设部40。在装设部40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形成有从上板部45的边缘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突出的壁部47。装设部40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除被壁部47闭塞的部位之外处于开放状态。壁部47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与驱动单元3的第一端面311的上端部对置,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移动。如图3所示,在壁部47形成有在使驱动单元3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向另一侧X2移动时供驱动单元3的第一板部371嵌入的第一嵌合部471和供第二板部372嵌入的第二嵌合部472。通过第一板部371、第二板部372分别嵌入第一嵌合部471、第二嵌合部472,在装设部40,驱动单元3沿第二方向Y被定位。
如图3中虚线所示,驱动单元3通过设置在形成于上板部45的第一钩51的第一卡止部514和设置在形成于底板部46的第二钩52的第二卡止部524限制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移动。第一钩51和第二钩52(第一卡止部514和第二卡止部524)在驱动单元3的第三方向Z上卡止相反侧的端部。驱动单元3由壁部47和第一钩51及第二钩52(第一卡止部514和第二卡止部524)在第一方向X上被定位保持。
图4是装设有驱动单元3的装设部40的剖视图(图1的A-A位置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装设部40构成有从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支承驱动单元3的支承面401。支承面401由底板部46的内表面(上表面)构成。另外,在框架4的装设部40,构成有从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上侧)与驱动单元3对置的限制面402。如图3、图4所示,在上板部45的内表面(下表面),形成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加强用肋45a,限制面402由加强用肋45a的前端面构成。驱动单元3向第三方向Z的移动被支承面401及限制面402限制。
(钩)
图5的(a)是图1所示的制冰机1的俯视图,图5的(b)是图1所示的制冰机1的仰视图。如图5的(a)所示,在框架4的上板部45,在比制冰盘2的轴线L0靠近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Y2的位置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开口部451。第一钩51配置于开口部451的内侧。第一钩51具备与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延伸的两个臂部511和连接臂部511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的前端部512。两个臂部511和前端部512以大致U字形相连。
第一钩51的各臂部511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与开口部451的边缘相连。因此,第一钩51构成为以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为中心沿第三方向Z挠曲。臂部511及前端部512为以第三方向Z作为板厚方向的板状,在臂部511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加强用肋513。加强用肋513越朝向前端部512侧高度越减小,使臂部511具有适当的刚性。如图3、图4所示,在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形成有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突出的第一卡止部514。
如图5的(b)所示,在框架4的底板部46,在比上板部45的开口部451靠近第二方向Y的一侧Y1的位置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开口部461。第二钩52配置于开口部461的内侧。第二钩52具备沿第一方向X大致平行延伸的两个臂部521和连接臂部521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的前端部522。两个臂部521和前端部522以大致U字形相连。
第二钩52的各臂部521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与开口部461的边缘相连。因此,第二钩52构成为以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的端部为中心沿第三方向Z挠曲。臂部521及前端部522是以第三方向Z作为板厚方向的板状。在第二钩52的前端部522形成有向第三方向Z的一方Z1突出的第二卡止部524。如图4所示,第二卡止部524和第一卡止部514在第二方向Y上分开的位置将驱动单元3卡止。
在将驱动单元3安装于装设部40时,使第一钩51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图4的箭头F1方向)挠曲,使第一卡止部514向驱动单元3的一侧Z1退避。另外,使第二钩52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图4的箭头F2方向)挠曲,使第二卡止部524向驱动单元3的另一侧Z2退避。由此,可以将驱动单元3配置在上板部45和底板部46之间,而不会与第一卡止部514及第二卡止部524干涉。当使驱动单元3与壁部47抵接时,驱动单元3从第一卡止部514及第二卡止部524向另一侧X2移动,因此,能够使第一钩51及第二钩52返回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移动的位置(参照图3)。由此,第一卡止部514及第二卡止部524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与驱动单元3的第二端面312抵接,卡止驱动单元3,限制驱动单元3从装设部40脱落。
(捆扎带对钩的固定构造)
图6是捆扎带60对第一钩51的固定部位的立体图,是图1的区域B的放大图。另外,图7是装设有驱动单元3的装设部40的剖面立体图(图5的C-C位置的剖面立体图),图8是捆扎带60对第一钩51的固定部位的剖视图(图7的区域D的放大图)。在本方式中,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通过捆扎带60连结到框架4。第一钩51通过捆扎带60保持于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移动的限制位置51A。此外,图2~图5中省略捆扎带60的图示。
在第一钩51上,在前端部512的第二方向Y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用于使捆扎带60穿过的钩侧固定孔62(钩侧安装部)。钩侧固定孔62是贯通前端部512的圆形的贯通孔。另外,在框架4上,在第一方向X上与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对置的部分形成有用于穿过捆扎带60的框架侧固定孔66(框架侧安装部)。框架侧固定孔66是贯通包围开口部451的上板部45的部分的圆形的贯通孔。框架侧固定孔66和钩侧固定孔62的第二方向Y的位置大致相同。因此,捆扎带60在框架侧固定孔66和钩侧固定孔62之间沿第二方向Y延伸。
如图6、图7所示,在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形成有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突出的突出部即第一肋63。第一肋63沿着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边缘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钩侧固定孔62位于第一肋63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因此,捆扎带60配置成在将捆扎带60从框架侧固定孔66和钩侧固定孔62中的一方朝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引出并穿向另一方时,越过第一肋63的前端(上端)。即,捆扎带60配置成从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与第一肋63重叠。
在框架侧安装部65形成有沿着开口部451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边缘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立起的加强用肋67。在加强用肋67上形成有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切开的缺口68。缺口68具备在第二方向上设于与框架侧固定孔66大致相同的位置的底部681和从底部681的两端向第二方向Y的两侧倾斜地延伸的倾斜部682、683。捆扎带60在框架侧固定孔66和钩侧固定孔62之间配置成在比第一肋63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位置处越过缺口68的底部681。即,捆扎带60配置成从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与缺口68的底部681重叠。
如图3、图7所示,在上板部45的内表面(下表面)形成有在开口部451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台阶部452。如图7所示,比台阶部452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上板部45的部分(形成有框架侧固定孔66的部分)和比台阶部452靠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在第三方向Z上的位置不同。因此,框架侧固定孔66和钩侧固定孔62的第三方向Z的位置不同。
在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在钩侧固定孔62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边缘上形成有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突出的第一肋63,构成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规定高度的第一捆扎部64。另外,在上板部45,在框架侧固定孔66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X2,具有加强用肋67的缺口68的底部681和比框架侧固定孔66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突出的台阶部452,在该部分构成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规定高度的第二捆扎部69。捆扎带60捆扎第一捆扎部64和第二捆扎部69。
在第一钩51为完全没有向第三方向Z挠曲的自由位置时,第一肋63的前端处于比框架侧固定孔66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突出的位置。另外,在本方式中,在框架侧固定孔66和第一肋63之间存在加强用肋67的缺口68,但第一肋63的前端处于比缺口68的底部681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突出的位置。因此,当用捆扎带60缠绕第一捆扎部64和第二捆扎部69并收紧捆扎带60时,通过以越过第一肋63的前端的方式缠绕的捆扎带60部分将第一肋63的前端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按压。其结果是,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被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压下。第一钩51的限制位置51A是将第一钩51向比自由位置靠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压下的位置。在图7、图8中,作为限制位置51A的例子,示出第一肋63的前端被压下到与缺口68的底部681相同高度的状态。此外,限制位置51A也可以不是与底部681相同高度的位置。
这样,通过捆扎带60将第一钩51与上板部45连结,并且将第一钩51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压下,从而第一钩51从第三方向Z的一侧Z1按压于驱动单元3。由此,第一钩51和底板部46从第三方向Z的两侧与驱动单元3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的端部抵接,驱动单元3沿第三方向Z被定位。
(制冰机的动作)
在制冰工序中,制冰机1通过供水管(未图示)对以贮水用凹部20朝向上方的方式水平配置的制冰盘2供给水,向贮水用凹部20填充水。之后,通过从冷却部(未图示)供给的冷气对填充到制冰盘2内的水进行冷却。由安装在制冰盘2上的温度传感器8(热敏电阻80)探测制冰盘2的温度是否达到规定温度以下,由此来判断制冰是否完成。
当制冰完成时,通过检冰杆6进行设置于制冰盘2的下方的贮冰容器(未图示)的冰量的检测。具体而言,检冰杆6被驱动单元3驱动并下降。此时,在检冰杆6下降到规定位置的情况下,判断为贮冰容器内不是满冰。另一方面,在下降到规定位置之前,检冰杆6与贮冰容器内的冰接触的情况下,判断为贮冰容器内为满冰。在贮冰容器内为满冰的情况下,待机规定时间后,再次通过检冰杆6进行贮冰容器内的冰量的检测。
在贮冰容器内不是满冰的情况下,进行制冰盘2的脱冰动作。具体而言,通过驱动单元3的输出轴32的旋转驱动,制冰盘2以轴线L0为中心绕逆时针CCW旋转。在制冰盘2从水平配置的最初位置旋转到90°以上的规定旋转角(例如120°)时,制冰盘2的旋转限制部29与框架4抵接。在该状态下,即使制冰盘2欲进一步旋转,旋转也会被妨碍,制冰盘2被施加扭转而变形。由此,制冰盘2内的冰从制冰盘2剥离,落到设置于制冰盘2的下方的未图示的贮冰容器内。
进行该脱冰动作时,驱动单元3使制冰盘2以轴线L0为中心绕顺时针CW倒转,以使贮水用凹部20朝向上方,并重复上述的动作。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方式的制冰机1中,使制冰盘2旋转的驱动单元3装设于设置在框架4上的装设部40。装设部40的第一方向X的一侧X1成为开放状态,驱动单元3从第一方向X的一侧X1安装于装设部40。装设部40具备在第一方向X(轴线L0方向)上对置的壁部47和第一卡止部514,在壁部47和第一卡止部514之间配置有驱动单元3。由此,壁部47作为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X2移动的限制部起作用,第一卡止部514限制驱动单元3向第一方向的一侧X1的移动。因此,能够将驱动单元3保持为不会从装设部40向第一方向X脱落。
另外,在本方式中,第一卡止部514设置在形成于上板部45的第一钩51的前端部,第一钩51通过安装于框架4的捆扎带60与框架4连结。由此,第一钩51即使被施加落下等冲击,也能够保持在限制驱动单元3向与壁部47(限制部)相反的一侧(第一方向X的一侧X1)移动的限制位置51A,从限制位置51A移动的可能性少。因此,能够减少驱动单元从壁部47(限制部)和第一钩51之间脱落的可能性,能够将驱动单元3牢固地安装于框架4上。
在本方式中,第一钩51具备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臂部511。因此,在安装驱动单元3时,能够使臂部511向与驱动单元3相反的一侧(在本方式中为第三方向Z的一侧Z1)挠曲,因此,容易进行驱动单元3的安装。另外,在通过捆扎带60将第一钩51连结于框架4上时,能够以使第一钩51向驱动单元3侧弯曲的状态进行连结。即,能够将使第一钩51靠近驱动单元3侧(在本方式中为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的位置设定为第一钩51的限制位置51A。这样,通过将第一钩51保持在靠近驱动单元3侧的位置,能够使驱动单元3不易脱落。因此,能够将驱动单元3牢固地安装于框架4。
在本方式中,第一钩51配置于形成于上板部45的开口部451,在开口部451的边缘形成有作为用于安装捆扎带60的框架侧安装部的框架侧固定孔66。另一方面,在第一方向X上与框架侧固定孔66对置的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形成有作为用于安装捆扎带60的钩侧连结部的钩侧固定孔62。因此,通过捆扎带60穿过这两个部位的孔,能够利用捆扎带60将第一钩51和上板部45的开口部451的边缘牢固地连结。
在本方式中,在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形成有向与配置驱动单元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在本方式中为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突出的突出部即第一肋63。而且,第一肋63形成比框架侧固定孔66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突出的形状,在第一钩51上,钩侧固定孔62相对于第一肋63设于与框架侧固定孔66相反的一侧。因此,捆扎带60安装成在框架侧固定孔66和钩侧固定孔62之间延伸的部分从与配置驱动单元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在本方式中为第三方向Z的一侧Z1)与第一肋63重叠。这样,通过将第一肋63设置在捆扎带60穿过的位置,能够强力地收紧捆扎带60,能够使保持第一钩51的保持力牢固。另外,因为第一肋63比框架侧固定孔66更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突出,所以当收紧捆扎带60时,经由第一肋63将第一钩51的前端部512向第三方向Z的另一侧Z2按压。因此,能够将第一钩51向驱动单元3侧压下,从而能够将第一钩51按压于驱动单元3。
在本方式中,在装设部40的底板部46形成有相对于驱动单元3在第一方向X(轴线L0方向)上配置于与第一钩51相同的一侧的第二钩52。而且,第一钩51和第二钩52将驱动单元3的第三方向Z上相反侧的端部卡止。这样,通过利用第一钩51和第二钩52卡止驱动单元3的相反侧的端部,能够抑制驱动单元3倾斜,减少驱动单元3从装设部40脱落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将驱动单元3牢固地安装于框架4。
(变形例)
(1)在上述方式中,使用捆扎带60连结第一钩51和上板部45,但是,作为连结第一钩51和上板部45的部件,可以使用各种部件。例如,也可以是像本方式那样,将穿过第一钩51和上板部45的孔的捆扎部件连结成环状进行捆扎的构造,也可以是使用将一端固定于第一钩51的孔、将另一端固定于上板部45的孔的连结部件进行连结的构造。另外,第一钩51和上板部45中的连结部件(包含捆扎部件)的安装部位也可以是槽而不是孔,也可以是钩等凸部。连结部件可以是挠性部件,也可以是固形部件。
(2)在上述方式中,将第一钩51和上板部45通过连结部件(包含捆扎部件)连结,并通过连结部件将第一钩51保持于限制位置51A,但只要能够通过安装于上板部45的卡止部件(包含连结部件)将第一钩51保持于限制位置51A即可。例如,也可以将与设有第一钩51的开口部451交叉、或者向开口部451的内侧伸出的卡止部件安装于上板部45,并通过卡止部件限制第一钩51向第三方向Z的一侧Z1的移动。据此,能够将第一钩51保持在限制位置51A。另外,也可以通过卡止部件将第一钩51按压在驱动单元3侧。
(3)在上述方式中,通过捆扎带60将第一钩51连结到框架4,但也可以利用同样的连结构造将第二钩52连结到框架4。

Claims (7)

1.一种制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制冰盘,所述制冰盘的贮水用凹部向上配置;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制冰盘进行绕与上下方向交叉的轴线的反转动作及与所述反转动作联动的扭转动作;
框架,所述框架保持所述驱动单元;以及
卡止部件,所述卡止部件安装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框架具备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对置的限制部及第一钩,
所述驱动单元配置于所述限制部和所述第一钩之间,
所述卡止部件将所述第一钩保持在限制所述驱动单元向与所述限制部相反的一侧移动的限制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钩具备臂部和设于所述臂部的前端侧的卡止部,
所述限制位置是使所述臂部向所述驱动单元所在的一侧挠曲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备安装所述卡止部件的框架侧安装部,
所述第一钩具备比所述框架侧安装部更向与所述驱动单元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卡止部件安装成从与所述驱动单元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突出部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钩具备安装所述卡止部件的钩侧安装部,
所述钩侧安装部相对于所述突出部位于与所述框架侧安装部相反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侧安装部和所述框架侧安装部中的一方或双方是使所述卡止部件穿过的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件是捆扎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钩,所述第二钩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一钩相同的一侧,
所述第一钩和所述第二钩卡止所述驱动单元的相反侧的端部。
CN201822091149.1U 2017-12-22 2018-12-13 制冰机 Active CN20923010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6096 2017-12-22
JP2017246096A JP7032123B2 (ja) 2017-12-22 2017-12-22 製氷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0108U true CN209230108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22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1149.1U Active CN209230108U (zh) 2017-12-22 2018-12-13 制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32123B2 (zh)
CN (1) CN209230108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156857U (zh) * 1974-06-12 1975-12-25
JPS5654758U (zh) * 1979-10-04 1981-05-13
JP4885329B1 (ja) * 2011-10-06 2012-02-29 株式会社光輝 水浄化装置
JP2015132448A (ja) 2014-01-15 2015-07-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製氷装置
WO2016065269A2 (en) * 2014-10-23 2016-04-28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rate of ice production in an automatic ice mak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13230A (ja) 2019-07-11
JP7032123B2 (ja)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25164A (zh) 制冰装置
CN209230108U (zh) 制冰机
CN105745472B (zh) 长物件的引导装置
US9810471B2 (en) Refrigerator
JP2010038496A (ja) 冷蔵庫
CN101096190A (zh) 座椅锁定机构的操作装置
CN107833362A (zh) 一种置于公交车内的自助售卖机
CN102112828B (zh) 冷却装置的冷凝器,以及具有该冷凝器的冷却装置
JP2004510892A (ja) ヘルドフレームとレバーの間をフック掛け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組み込んである織機
CN109425163A (zh) 制冰装置
CN109458777A (zh) 制冰装置用驱动单元及制冰装置
CN102401528A (zh) 冰箱及冰箱的制造方法
JP2017156002A (ja) 冷蔵庫
CN214229958U (zh) 一种抗折损的rfid防护腕带
EP4180752A1 (en) Clip and refrigerating/freezing apparatus
US11137186B2 (en) Ice making device
CN209325934U (zh) 天花机
CN114061234B (zh) 冰箱
JP6889637B2 (ja) 製氷装置
JP2005024172A (ja) 自動製氷装置および冷蔵庫
CN109425162A (zh) 制冰装置
JP2010038529A (ja) 冷蔵庫
CN211695522U (zh) 制冰模块和制冰机
CN106091556A (zh) 冰箱的风扇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12109099U (zh) 制冰机和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