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25227U - 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25227U
CN209225227U CN201821588670.XU CN201821588670U CN209225227U CN 209225227 U CN209225227 U CN 209225227U CN 201821588670 U CN201821588670 U CN 201821588670U CN 209225227 U CN209225227 U CN 209225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pivotally connected
connecting rod
vehicle frame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886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iguo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iguo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iguo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iguo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886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25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25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25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与车架连接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背靠以及座部,所述背靠上端通过上枢轴与车架枢接,下端通过后枢轴与座部后侧枢接,所述座部通过前枢轴与车架枢接,所述前枢轴位于后枢轴前侧并位于上枢轴下方,且所述座椅被设置为,当车架自展开状态往收合状态转换时,所述座部、背靠可相对车架旋转,当车架收合时,无需将座椅先拆下来,所述座椅的背靠与座部会随着车架一起旋转,当车架完全收合后,背靠与座部与车架其他组件大致平行而达到收合状态,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收合操作简便,从而收合后的车架整体材积很小。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一般用于承载婴幼儿以减轻父母抱孩子的负担,婴儿车一般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的车架、与车架连接的座椅。目前的婴儿车架构中,座椅与车架一般都是固定连接或者可拆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在收合婴儿车后,导致整个收合材积很大;而可拆连接的方式,在收合婴儿车之前,须得先将座椅拆下来再去收合车架,如此,整个婴儿车的收合操作很是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从而婴儿车收合操作简单,而且收合后材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与车架连接的座椅,所述座椅包括背靠以及座部,所述背靠上端通过上枢轴与车架枢接,下端通过后枢轴与座部后侧枢接,所述座部通过前枢轴与车架枢接,所述前枢轴位于后枢轴前侧并位于上枢轴下方,且所述座椅被设置为,当车架自展开状态往收合状态转换时,所述座部、背靠可相对车架旋转。
所述车架包括推把、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推把下端与车手上端枢接,所述车手下端与前脚后端、后脚前端枢接,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推把枢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车手枢接,且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第一连杆下端枢接,下端与第三连杆上端枢接,所述第三连杆下侧与后脚枢接;所述车架还包括用于使得所述前脚在车架自展开状态往收合状态转换过程中与后脚相对旋转靠近的拉近结构,所述拉近结构一侧与前脚连接;所述背靠上端通过所述上枢轴与车手或第一连杆或推把枢接,所述座部通过所述前枢轴与第二连杆枢接。
所述推把下端通过第一枢轴与车手的上端枢接;所述第一连杆上端通过第四枢轴与推把枢接,下端通过第五枢轴与所述第二连杆上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六枢轴与所述车手枢接,通过第七枢轴与第三连杆枢接;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五枢轴与第七枢轴之间。
所述背靠上端通过所述上枢轴与车手枢接,所述上枢轴位于第一枢轴与第六枢轴之间,所述前枢轴位于所述第六枢轴与第七枢轴之间或位于所述第五枢轴与第六枢轴之间。
所述背靠上端通过所述上枢轴与第一连杆枢接,所述上枢轴位于所述第四枢轴与第五枢轴之间,所述前枢轴位于所述第五枢轴与第七枢轴之间。
所述拉近结构包括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所述第二连杆或/和第三连杆枢接。
所述车手下端通过第二枢轴与后脚前端枢接,所述前脚后端通过第三枢轴与所述后脚前端枢接,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之间,所述第二枢轴与第三枢轴为同一根枢轴或为不同的枢轴;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八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八枢轴位于第二枢轴后侧,位于所述第七枢轴下侧;所述第四连杆前侧与前脚通过第九枢轴枢接,所述第九枢轴位于所述第三枢轴前下侧;或,所述第二连杆下端、第三连杆上端通过所述第七枢轴一起与第四连杆后侧枢接。
所述拉近结构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上端与车手枢接,所述第二拉杆前端与前脚枢接,第三拉杆后端与后脚枢接,所述第一拉杆下端与第二拉杆后端、第三拉杆前端枢接。
所述车手下端通过第二枢轴与后脚前端枢接,所述前脚后端通过第三枢轴与所述后脚前端枢接,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之间,所述第二枢轴与第三枢轴为同一根枢轴或为不同的枢轴;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八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八枢轴位于第二枢轴后侧,位于所述第七枢轴下侧;所述第一拉杆上端通过第十枢轴与车手枢接,所述第二拉杆前端通过第十一枢轴与前脚枢接,第三拉杆后端通过第十二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十枢轴位于第二枢轴与第六枢轴之间,所述第十一枢轴位于第三枢轴前下方,所述第十二枢轴位于所述第二枢轴与第八枢轴之间。
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支架,每一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推把、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拉近结构,所述婴儿车座椅设置于所述两侧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车架收合时,所述座椅的背靠与座部能随着车架一起旋转,当车架完全收合后,背靠与座部与车架其他组件大致平行而达到收合状态,即是说,收合车架时,所述座椅也能随之一起旋转收合,而无需将座椅先拆下来,如此,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收合操作简便,再加上背靠与座部与车架其他组件都旋转靠近并大致平行,从而收合后的车架整体材积很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一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一实施例在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一实施例在收合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一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二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三实施例在收合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三实施例在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四实施例在收合后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1、与车架连接的座椅2,所述座椅2包括背靠21以及座部22,所述背靠21上端通过上枢轴211 与车架1枢接,下端通过后枢轴212与座部22后侧枢接,所述座部22通过前枢轴221与车架1枢接,所述前枢轴221位于后枢轴212前侧并位于上枢轴211下方,且所述座椅2被设置为,当车架1自展开状态往收合状态转换时,所述座部 22、背靠21可相对车架1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包括推把11、车手12、前脚13、后脚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第三连杆17;所述推把11下端与车手12上端枢接,所述车手12下端与前脚13后端、后脚14前端枢接,所述第一连杆15上端与推把11枢接,所述第二连杆16与所述车手12枢接,且所述第二连杆16上端与第一连杆15下端枢接,下端与第三连杆17上端枢接,所述第三连杆17下侧与后脚 14枢接,所述车架1还包括用于使得所述前脚13在车架自展开状态往收合状态转换过程中与后脚14相对旋转靠近的拉近结构,所述拉近结构一侧与前脚13连接;所述背靠21上端通过所述上枢轴211与车手12枢接,所述座部22通过所述前枢轴221与第二连杆16枢接。
所述推把11下端通过第一枢轴111与车手12的上端枢接;所述第一连杆15 上端通过第四枢轴151与推把11枢接,下端通过第五枢轴152与所述第二连杆 16上端枢接;较佳的,所述第四枢轴151位于所述第一枢轴111上侧;所述第二连杆16通过第六枢轴161与所述车手12枢接,通过第七枢轴162与第三连杆17 枢接;所述第六枢轴161位于第五枢轴152与第七枢轴16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枢轴211位于第一枢轴111与第六枢轴161之间,所述前枢轴221位于所述第六枢轴161与第七枢轴162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枢轴221也可位于所述第五枢轴152与第六枢轴161之间(图未示)。
所述车手12下端通过第二枢轴121与后脚14前端枢接,所述前脚13后端通过第三枢轴131与所述后脚14前端枢接,所述第二枢轴121与第三枢轴131 为同一根枢轴或为不同的枢轴,从而实现所述车手12下端与前脚13后端、后脚 14前端的枢接;所述第三连杆17通过第八枢轴171与后脚3枢接,所述第八枢轴171位于第二枢轴121后侧,位于所述第七枢轴162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近结构包括第四连杆3,所述第四连杆3前侧与前脚 13枢接,后侧与所述第二连杆16或/和第三连杆17枢接。即是说,所述第四连杆3后侧可以只与第二连杆16枢接,也可以只与第三连杆17枢接,也可以与所述第二连杆16与第三连杆17均与第四连杆3后侧枢接,当所述第二连杆16与第三连杆17均与第四连杆3后侧枢接时,所述第二连杆16与第三连杆17可以是通过同一根枢轴与第四连杆3枢接,也可以是通过不同的枢轴与第四连杆3枢接。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杆16下端、第三连杆17上端通过所述第七枢轴162一起与第四连杆3后侧枢接,从而结构更简洁,组装也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杆3前侧与前脚13通过第九枢轴132枢接,所述第九枢轴132位于所述第三枢轴131前下侧。
较佳的,在所述车架1位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七枢轴162位于所述后脚 14后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还包括枢接座19,所述后脚14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枢接座19,所述车手12的下端与前脚13的后端均枢接于所述枢接座19,即所述车手12下端通过第二枢轴121与枢接座19枢接,所述前脚13上端通过第三枢轴131与枢接座19枢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车手1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枢接座,所述前脚13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枢接座,所述后脚14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第三枢接座枢接(图未示);或所述前脚13后端固接有枢接座,车手12下端以及后脚14前端与枢接座枢接;或所述车手12下端固接有枢接座,前脚13后端以及后脚14前端与枢接座枢接。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4、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5。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还包括用于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当要收合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时,即要将车架自展开状态转换到收合状态时,释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然后往前下方旋转并往下方移动推把11,第一连杆15被带动往下移动且第一连杆15上端往后下方旋转,同时车手12被联动往后下方旋转靠近后脚 14,第一连杆15往前移动时其前端带动第二连杆16前端往前旋转,从而以第六枢轴161为旋转轴,所述第二连杆16下端往后侧旋转,从而拉动第三连杆17上端以及第四连杆3后侧均往后下方旋转移动,所述第三连杆17往后下方旋转时也向着后脚14靠近;而在此收合过程中,第四连杆3往后移动的时候,其前端会拉着前脚13往后旋转靠近后脚14,即使得前脚13与后脚14相对旋转靠近;而在车架各组件旋转移动的时候,在车手12被联动往后下方旋转靠近后脚14的过程中,其会带动背靠21上端也往后下方移动并相对旋转,从而背靠21的下端会推动座部22后端往下往前,从而使得座部22以前枢轴221为旋转轴相对车架旋转,座部22的前端会往上往后旋转(如图2所示);当推把11、车手12、前脚13、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第三连杆17、第四连杆3均旋转靠近后脚14 时,车架完全收合,而此时,所述背靠21上端大致朝向后轮组件5的方向,下端大致朝向枢接座19的方向,而座部22的前端则大致朝向后轮组件5的方向,后端大致朝向枢接座19的方向。即是说,在车架收合过程中,所述座椅2的背靠21与座部22能随着车架一起旋转,当车架完全收合后,背靠21与座部22与车架其他组件大致平行而达到收合状态(如图3所示)。也就是说,收合车架1 时,所述座椅2也能随之一起旋转收合,而无需将座椅先拆下来,如此,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收合操作简便,再加上背靠21与座部22与车架1其他组件都旋转靠近并大致平行,从而收合后的车架1整体材积很小。
所述车架锁定机构可以设置于推把11、车手12、前脚13、后脚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第三连杆17以及拉近结构任意两者之间,防止两者相对旋转,且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机构,其释锁也可以是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因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赘述。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包括左右两侧支架10,每一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推把11、车手12、前脚13、后脚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 16、第三连杆17以及拉近结构,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两侧支架10之间的座椅4。较佳地,所述座椅4被设置为能随车架的收合而一起收合至靠近后脚 14,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的收合更方便。
所述车架1还包括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推把11的上端的推把横杆110、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右两侧支架第四连杆3后端的连杆横杆180,所述推把横杆110以及连杆横杆180可以使得车架1更稳定。较佳的,所述左右两侧支架第四连杆3与所述连杆横杆180一体形成。
在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所述前轮组件4所在为前,以所述后轮组件5所在为后,以所述推把11所在上,以所述前脚13、后脚14所在为下,以所述两侧支架10所在为左右。
如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如推把11、车手12、前脚13、后脚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第三连杆 17、拉近结构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点在于座椅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2ˊ的背靠21ˊ上端通过上枢轴211ˊ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15,所述座部22ˊ通过前枢轴221ˊ枢接于第二连杆15,所述上枢轴 211ˊ位于所述第四枢轴151与第五枢轴152之间,所述前枢轴221ˊ位于所述第五枢轴152与第七枢轴16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枢轴221ˊ位于所述第五枢轴152与第六枢轴16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前枢轴221ˊ可位于所述第五枢轴152与第七枢轴162之间的任意位置。
如此设置,在车架收合过程中,当第一连杆15被带动往下移动并往后下方旋转时,其会带动背靠21上端也往后下方移动并相对旋转,从而背靠21的下端会推动座部22后端往下往前,从而使得座部22以前枢轴221为旋转轴相对车架旋转,座部22的前端会往上往后旋转,直至车架1最后完全收合时,所述背靠 21与座部22与车架其他组件大致平行而达到收合状态。
如图6、7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不同点仅在于拉近结构的设置,其他如推把11、车手12、前脚13、后脚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第三连杆17以及座椅2的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近结构包括第一拉杆31ˊ、第二拉杆32ˊ、第三拉杆33ˊ,所述第一拉杆31ˊ上端与车手12枢接,所述第二拉杆32前端与前脚 13枢接,第三拉杆33后端与后脚14枢接,所述第一拉杆31ˊ下端与第二拉杆 32ˊ后端、第三拉杆33ˊ前端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一拉杆31ˊ上端通过第十枢轴311ˊ与车手12枢接,所述第二拉杆32ˊ前端通过第十一枢轴321ˊ与前脚13枢接,第三拉杆33ˊ后端通过第十二枢轴331ˊ与后脚14枢接,所述第十枢轴311ˊ位于第二枢轴121与第六枢轴161之间,所述第十一枢轴321ˊ位于第三枢轴131 前下方,所述第十二枢轴331ˊ位于所述第二枢轴121与第八枢轴171之间。如此设置,使得整个车架结构更为紧凑。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十枢轴311ˊ、第十一枢轴321ˊ、第十二枢轴331 ˊ也可以位于其他合适的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座椅2与车架1的相对设置也可以同前面的其他实施例。
因为相对于其他实施例,本实施例仅仅是拉近结构的不同,所以在收合时,座椅2与车架1其他组件同其他实施例一样旋转靠近,第一拉杆31ˊ在车手12 的带动下往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拉杆32ˊ后端往下旋转,使得第三拉杆33ˊ前端往下旋转,从而前脚13、后脚14相互靠近,直至车架1与座椅2最后完全收合。
如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车架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即如推把11、车手12、前脚13、后脚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第三连杆17以及拉近结构(第一拉杆31ˊ、第二拉杆32ˊ、第三拉杆 33ˊ)的设置均与第三实施例相同。
本实施例座椅与车架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即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的背靠21ˊ上端通过上枢轴211ˊ与第一连杆15枢接,所述座部22ˊ通过前枢轴221ˊ与第二连杆16枢接。较佳的,所述上枢轴211ˊ位于第四枢轴151ˊ与第五枢轴152ˊ之间,所述前枢轴221ˊ位于第五枢轴152ˊ与第六枢轴161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座椅2与车架1的相对设置也可以同前面的其他实施例。
因为本实施例的车架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座椅与车架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从而在收合时,座椅与车架的联动同第二实施例,车架的联动同第三实施例,故具体收合过程不在此赘述,直至车架与座椅一起完全收合。
再一实施例中(图未示),也可以是所述背靠上端通过所述上枢轴与推把11 枢接,座部通过前枢轴与第二连杆枢接,车架的结构可以同第一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
采用这种方式,车架与座椅的收合方式均与前面几种类似,故不在此赘述。

Claims (12)

1.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收合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与车架连接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背靠以及座部,所述背靠上端通过上枢轴与车架枢接,下端通过后枢轴与座部后侧枢接,所述座部通过前枢轴与车架枢接,所述前枢轴位于后枢轴前侧并位于上枢轴下方,且所述座椅被设置为,当车架自展开状态往收合状态转换时,所述座部、背靠可相对车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推把、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推把下端与车手上端枢接,所述车手下端与前脚后端、后脚前端枢接,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推把枢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车手枢接,且所述第二连杆上端与第一连杆下端枢接,下端与第三连杆上端枢接,所述第三连杆下侧与后脚枢接;所述车架还包括用于使得所述前脚在车架自展开状态往收合状态转换过程中与后脚相对旋转靠近的拉近结构,所述拉近结构一侧与前脚连接;所述背靠上端通过所述上枢轴与车手或第一连杆或推把枢接,所述座部通过所述前枢轴与第二连杆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下端通过第一枢轴与车手的上端枢接;所述第一连杆上端通过第四枢轴与推把枢接,下端通过第五枢轴与所述第二连杆上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六枢轴与所述车手枢接,通过第七枢轴与第三连杆枢接;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五枢轴与第七枢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上端通过所述上枢轴与车手枢接,所述上枢轴位于第一枢轴与第六枢轴之间,所述前枢轴位于所述第六枢轴与第七枢轴之间或位于所述第五枢轴与第六枢轴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上端通过所述上枢轴与第一连杆枢接,所述上枢轴位于所述第四枢轴与第五枢轴之间,所述前枢轴位于所述第五枢轴与第七枢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近结构包括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所述第二连杆或/ 和第三连杆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近结构包括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前侧与前脚枢接,后侧与所述第二连杆或/和第三连杆枢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下端通过第二枢轴与后脚前端枢接,所述前脚后端通过第三枢轴与所述后脚前端枢接,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之间,所述第二枢轴与第三枢轴为同一根枢轴或为不同的枢轴;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八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八枢轴位于第二枢轴后侧,位于所述第七枢轴下侧;所述第四连杆前侧与前脚通过第九枢轴枢接,所述第九枢轴位于所述第三枢轴前下侧;或,所述第二连杆下端、第三连杆上端通过所述第七枢轴一起与第四连杆后侧枢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近结构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上端与车手枢接,所述第二拉杆前端与前脚枢接,第三拉杆后端与后脚枢接,所述第一拉杆下端与第二拉杆后端、第三拉杆前端枢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近结构包括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上端与车手枢接,所述第二拉杆前端与前脚枢接,第三拉杆后端与后脚枢接,所述第一拉杆下端与第二拉杆后端、第三拉杆前端枢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手下端通过第二枢轴与后脚前端枢接,所述前脚后端通过第三枢轴与所述后脚前端枢接,所述第六枢轴位于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之间,所述第二枢轴与第三枢轴为同一根枢轴或为不同的枢轴;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八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八枢轴位于第二枢轴后侧,位于所述第七枢轴下侧;所述第一拉杆上端通过第十枢轴与车手枢接,所述第二拉杆前端通过第十一枢轴与前脚枢接,第三拉杆后端通过第十二枢轴与后脚枢接,所述第十枢轴位于第二枢轴与第六枢轴之间,所述第十一枢轴位于第三枢轴前下方,所述第十二枢轴位于所述第二枢轴与第八枢轴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或6或8或9或11所述的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左右两侧支架,每一所述侧支架均包括所述推把、车手、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拉近结构,所述婴儿车座椅设置于所述两侧支架之间。
CN201821588670.XU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 Active CN209225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88670.XU CN209225227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88670.XU CN209225227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25227U true CN209225227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9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88670.XU Active CN209225227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25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5380B (zh) 儿童推车
CN205365921U (zh) 折叠推车
CN109131521A (zh) 一种收合联动顺畅且收合材积小的婴儿车
CN111137390A (zh) 童车
CN207106757U (zh) 椅座收折结构及折叠车架
CN107933673B (zh) 双人儿童推车
CN109334749A (zh) 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
CN113753115B (zh) 儿童推车
CN209225227U (zh) 一种座椅可联动收合的婴儿车
CN208915237U (zh) 一种收合联动顺畅且收合材积小的婴儿车
CN205661504U (zh) 一种收合材积小的婴儿车
CN207984931U (zh) 婴幼儿推车
CN207984930U (zh) 婴儿车
CN207510487U (zh) 婴儿车
CN113511250B (zh) 儿童推车
CN106828580B (zh) 儿童推车
CN209683785U (zh) 婴儿车架
CN209904854U (zh) 一种童车
CN209521744U (zh) 一种婴儿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婴儿车
CN209336784U (zh) 童车
CN207449995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7054432A (zh) 可折叠婴儿推车
CN201321067Y (zh) 折叠式婴儿推车
CN206456414U (zh) 折叠车架及儿童拖车
CN201362286Y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