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25102U - 一种碰撞吸能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碰撞吸能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25102U
CN209225102U CN201821756286.6U CN201821756286U CN209225102U CN 209225102 U CN209225102 U CN 209225102U CN 201821756286 U CN201821756286 U CN 201821756286U CN 209225102 U CN209225102 U CN 209225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chamber
shell
energy
collision energy
energy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62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美丹
李博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7562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25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25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251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碰撞吸能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吸能组件和底板,所述的第一壳体包括设有开口的腔体,所述的底板与第一壳体的开口组成密闭空间,所述的第二吸能组件套设在第一壳体内的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吸能组件包括柱塞和缓冲腔,所述的柱塞设置在缓冲腔上,所述的缓冲腔至少设有一个排气孔完成缓冲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碰撞吸能盒解决了传统液压式吸能盒需要在壳体内部充液压油,会导致整车质量增加,并且若液压油泄露可能污染环境的问题,有效的减少碰撞对车架以及驾驶人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碰撞吸能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碰撞吸能盒。
背景技术
车辆上安装碰撞吸能盒的目的是吸收车辆与前车或障碍物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减少碰撞对车架以及驾驶人的伤害。目前,乘用车上所使用的碰撞吸能盒存在如下几个缺点:传统的压溃式吸能盒吸收能量的能力不足,当车辆与前车或障碍物正碰时吸能效果不强,大部分能量仍被车架吸收。液压式吸能盒需要在壳体内部充液压油,会导致整车质量增加,并且若液压油泄露可能污染环境,环保性不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碰撞吸能盒,解决液压式吸能盒质量大,液压油可能泄露的问题,吸收车辆与前车或障碍物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减少碰撞对车架以及驾驶人的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碰撞吸能盒,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吸能组件和底板,第一壳体包括设有开口的腔体,底板与第一壳体的开口组成密闭空间,第二吸能组件套设在第一壳体内的底板上,第二吸能组件包括柱塞和缓冲腔,柱塞设置在缓冲腔上,缓冲腔至少设有一个排气孔完成缓冲作用。
具体的,所述的第二吸能组件还包括螺旋弹簧,螺旋弹簧一端与缓冲腔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柱塞连接,螺旋弹簧围绕缓冲腔螺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柱塞包括受力板、连接杆和推动板,受力板经连接杆带动设置在缓冲腔内部的推动板运动。
具体的,所述的缓冲腔侧壁上沿轴向并列间隔设置多个收缩引导环。
具体的,所述的推动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的收缩引导环的间距。
更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缓冲腔均包括由可压缩变形的缓冲材料制成。
更具体的,所述的缓冲腔远离底板的端部还设有圆孔,用于穿设所述的连接杆。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的形状为圆柱形。
更具体的,所述的连接杆的直径与所述圆孔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碰撞吸能盒,起到逐级吸能的作用,解决液压式吸能盒质量大,液压油可能泄露的问题,吸收车辆与前车或障碍物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减少碰撞对车架以及驾驶人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碰撞吸能盒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碰撞吸能盒沿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碰撞吸能盒沿B-B面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碰撞吸能盒的缓冲腔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第一壳体、2—柱塞、21—受力板、22—连接杆、23—推动板、3—缓冲腔、4—螺旋弹簧、5—进气孔,6—排气孔、7—螺栓孔、8—底板。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碰撞吸能盒,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吸能组件和底板8,第一壳体1包括设有开口的腔体,第一壳体1可设置为长方体状或圆柱体状,第一壳体1由可压缩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底板8与第一壳体1的开口组成密闭空间,并与汽车前端的横梁连接,连接方式可选用螺丝通过螺栓孔7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吸能组件套设在第一壳体1内的底板8上,第二吸能组件包括柱塞2和缓冲腔3,柱塞2设置在缓冲腔3上,可将柱塞2设置在缓冲腔3腔体内部,也可将柱塞2部分设置在缓冲腔3腔体内部,缓冲腔3靠近底板10的侧壁上至少设有一个排气孔6,优选的,缓冲腔3再设有一个进气孔5,进气孔5和排气孔6大小一致,保持缓冲腔3内外部气压相同,共同完成缓冲作用。
具体的,第二吸能组件还包括螺旋弹簧4,螺旋弹簧4一端与缓冲腔3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柱塞2连接,螺旋弹簧4围绕缓冲腔3螺旋设置,起到弹性收缩,缓冲吸能的作用。
具体的,柱塞2包括受力板21、连接杆22和推动板23,受力板21经连接杆22带动设置在缓冲腔3内部的推动板23运动,受力板21、连接杆22和推动板23整体呈“工”字柱塞状;受力板21可为长方体形、圆形等其他形状,其受力面比缓冲腔3远离底板8的端部面积大,可以更好的推动螺旋弹簧4进而推动缓冲腔3,优选的,连接杆22和推动板23的形状也设置为圆柱形。
具体的,缓冲腔3的形状为圆柱形,由可压缩变形的缓冲材料制成,缓冲腔3的侧壁上沿轴向并列间隔设置多个收缩引导环,当推动板23在内部时,优选的,推动板23的直径与缓冲腔3的直径相同,起到过渡配合的作用,推动板23的厚度大于缓冲腔3侧壁上的收缩引导环的间距,防止推动板23卡进收缩引导环里,影响吸能效果,优选的,缓冲腔3设置为沿轴向可拆卸式的圆柱状空心结构,方便其安装柱塞2;缓冲腔3远离底板10的端部还开设有圆孔,连接杆22经圆孔穿设在缓冲腔3内部,连接杆22的直径与三级吸能壳体3远离底板10的圆孔直径相同,为更好的与连接杆22配合。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碰撞吸能盒具体工作原理为:当该碰撞吸能盒安装在车辆上后,当车辆与前车或障碍物发生正碰时,第一壳体1首先压溃变形吸收一部分能量,完成一级吸能;第一壳体1被压溃一部分后,第一壳体1与柱塞2的受力板21相碰,受力板21受力后推动与自身相连接的螺旋弹簧4发生压缩,螺旋弹簧4压缩可以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受力板21经连接杆22进一步推动设置在缓冲腔3内部的推动板23,推动板23将缓冲腔3的腔体内部空气压缩并通过排气孔6排出,同时缓冲腔3的进气孔5将空气吸入腔体中,以保证柱塞2前后气压平衡,当气流通过进气孔5和排气孔6时,气体在小孔处产生涡旋、碰撞和摩擦,此部分由节流效应产生的阻力会进一步吸收能量,此时的气体节流效应与螺旋弹簧4的压缩共同完成二级吸能;最后,当受力板21与缓冲腔3远离底板8的前端相碰时,缓冲腔3被主动板21压溃,由缓冲腔3侧壁上的收缩引导环进行能量的吸收,此时完成三级吸能。
本实施例的碰撞吸能盒不仅解决了传统的压溃式吸能盒吸收能量的能力不足,液压式吸能盒需要在壳体内部充液压油,会导致整车质量增加,并且若液压油泄露可能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缓冲腔3的内部空气的节流效应与二级吸能组件中的螺旋弹簧4共同完成二级吸能,然后结合缓冲腔3的腔体共同将一级吸能壳体的能量分散,有效的减少碰撞对车架以及驾驶人的伤害。

Claims (9)

1.一种碰撞吸能盒,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吸能组件和底板(8),所述的第一壳体(1)包括设有开口的腔体,所述的底板(8)与第一壳体(1)的开口组成密闭空间,所述的第二吸能组件套设在第一壳体(1)内的底板(8)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吸能组件包括柱塞(2)和缓冲腔(3),所述的柱塞(2)设置在缓冲腔(3)上,所述的缓冲腔(3)至少设有一个排气孔(6)完成缓冲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吸能组件还包括螺旋弹簧(4),所述的螺旋弹簧(4)一端与缓冲腔(3)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与柱塞(2)连接,所述的螺旋弹簧(4)围绕缓冲腔(3)螺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塞(2)包括受力板(21)、连接杆(22)和推动板(23),所述的受力板(21)经连接杆(22)带动设置在缓冲腔(3)内部的推动板(23)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腔(3)侧壁上沿轴向并列间隔设置多个收缩引导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板(23)的厚度大于所述的收缩引导环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壳体(1)和缓冲腔(3)均包括由可压缩变形的缓冲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腔(3)远离底板(8)的端部还设有圆孔,用于穿设所述的连接杆(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22)的形状为圆柱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22)的直径与所述的圆孔直径相同。
CN201821756286.6U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碰撞吸能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25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6286.6U CN209225102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碰撞吸能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6286.6U CN209225102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碰撞吸能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25102U true CN209225102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01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628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25102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碰撞吸能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251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2972A (zh) * 2021-11-09 2021-12-07 杭州新林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碰撞吸能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2972A (zh) * 2021-11-09 2021-12-07 杭州新林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碰撞吸能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6834B (zh) 一种复合式多缸联动缓冲器及其应用
TWI516690B (zh) 油壓式減震器
CN111609073B (zh) 一种飞机起落架缓冲器
CN101758851A (zh) 一种具有吸能结构的汽车转向管柱
CN209225102U (zh) 一种碰撞吸能盒
WO2020056849A1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轨道车辆用碰撞吸能装置
CN202147649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00943662Y (zh) 油气扭转减振器
CN104842906B (zh) 吸能缓冲装置、防撞结构和车辆
CN201980170U (zh) 气囊式保险杠
CN208198324U (zh) 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
CN107380192B (zh) 一种耦合缩颈和胀裂变形的吸能装置
CN1275803C (zh) 汽车碰撞缓冲保护器
CN207902444U (zh) 蜂窝吸能装置
CN207773073U (zh) 性能可调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366315Y (zh) 汽车缓冲器
CN104842910B (zh) 吸能盒及具有该吸能盒的车辆
CN205344792U (zh) 汽车撞击缓冲器
CN107324176A (zh) 一种电梯用气压缓冲器
CN112413029B (zh) 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
CN209409970U (zh) 碰撞吸能机构和车辆
CN206569033U (zh) 一种方程式赛车碰撞吸能装置
CN208236202U (zh) 一种汽车行李门撑杆的双向阻尼器
CN102678809A (zh) 一种油压缓冲器
CN220562681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汽车零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