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24855U - 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24855U
CN209224855U CN201821212725.7U CN201821212725U CN209224855U CN 209224855 U CN209224855 U CN 209224855U CN 201821212725 U CN201821212725 U CN 201821212725U CN 209224855 U CN209224855 U CN 2092248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vehicle
transmission system
electric driv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27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根意
沈海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ingularity Intelligent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Ca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Ca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 Ca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27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248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248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248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机、减速器、短轴、长轴第一段、长轴第二段和第一支撑体;其中,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短轴的第一端和所述长轴第一段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长轴第一段的第二端和所述长轴第二段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短轴的第二端和所述长轴第二段的第二端均用于与车轮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长轴第一段对应设置且安装于驱动电机前端盖,用于支撑所述长轴第一段。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第一支撑体,以对长轴第一段进行支撑,进而增强了长轴第一段的抗弯能力,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能,同时也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长轴刚度不足而导致的车辆跑偏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NVH (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及操纵稳定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主流电动车电驱系统的动力输出端多采用左右各一段半轴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轮的传动方案,受布置空间限制,该电驱传动方案左右半轴长度往往不能相同,而右侧较长半轴往往又被分为两段。在实际使用中,右侧的较长半轴因刚度不足而使汽车容易出现跑偏现象,影响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能。此外,实际中较长半轴经常会出现扭振加剧问题,使整车NVH性能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电驱传动系统由于长轴刚度不足而导致的车辆跑偏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驱传动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机、减速器、短轴、长轴第一段、长轴第二段和第一支撑体;其中,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短轴的第一端和所述长轴第一段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长轴第一段的第二端和所述长轴第二段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短轴的第二端和所述长轴第二段的第二端均用于与车轮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长轴第一段对应设置且安装于车辆的驱动电机前端盖,用于支撑所述长轴第一段。
进一步地,上述电驱传动系统中,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第一转轴孔,所述长轴第一段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还用于与驱动电机前端盖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驱传动系统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身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驱传动系统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上述电驱传动系统中,还包括:第二支撑体和支架;其中,所述支架与所述驱动电机前端盖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长轴第二段对应设置且安装于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长轴第二段。
进一步地,上述电驱传动系统中,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有第二转轴孔,所述长轴第二段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还用于与支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驱传动系统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三个第二连接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驱传动系统中,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第一支撑体,以对长轴第一段进行支撑,进而增强了长轴第一段的抗弯能力,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能,同时也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长轴刚度不足而导致的车辆跑偏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人一种电驱传动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为电动汽车。
由于电驱传动系统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电驱传动系统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驱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驱传动系统中,第一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电驱传动系统中,第二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传动系统实施例: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系统包括:电机1、减速器2、短轴3、长轴第一段4、长轴第二段5和第一支撑体6。
其中,减速器2与电机1的输出轴相连接。短轴3和长轴第一段4分别置于减速器2的两侧,并且,短轴3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右端)和长轴第一段 4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左端)均与减速器2的输出端相连接。长轴第一段4 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右端)和长轴第二段5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左端)相连接。短轴3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左端)和长轴第二段5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右端)均用于与车轮8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减速器2与电机1的布置方式可以为横向布置,即减速器2 和电机1之间的传动轴与两车轮8之间的驱动轴相平行,也可以纵向布置,即减速器2和电机1之间的传动轴与两车轮8之间的驱动轴相垂直。
第一支撑体6与长轴第一段4对应设置,并且,第一支撑体6安装于车辆的驱动电机前端盖,用于支撑长轴第一段4。
具体地,参见图2,第一支撑体6可以包括:第一本体61和第一连接部 62。其中,第一本体61设置有第一转轴孔611,该第一转轴孔611贯穿第一本体61,该第一转轴孔611设置有轴承,长轴第一段4可转动地穿设于该第一转轴孔611。第一连接部62与第一本体61的一端(图2所示的右端)相连接,第一连接部62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21,第一连接孔621通过螺栓与车身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孔62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当然,也可以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优选地,第一本体61与第一连接部62一体成型,以增强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支撑体6,以对长轴第一段4进行支撑,进而增强了长轴第一段6的抗弯能力,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能,同时也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长轴刚度不足而导致的车辆跑偏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体7和支架。其中,支架与驱动电机前端盖相连接。第二支撑体7与长轴第二段5对应设置,并且,第二支撑体 7安装于支架(图中未示出),用于支撑长轴第二段5。具体实施时,长轴第二段5可以与支架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一体成型,本实施例对其具体连接形式不做任何限定。
具体地,参见图3,第二支撑体7可以包括:第二本体71和第二连接部 72。其中,第二本体71设置有第二转轴孔711,该第二转轴孔711贯穿第二本体71,该第二转轴孔711内设置有轴承,长轴第二段5可转动地穿设于该第二转轴孔711。第二连接部72与第二本体71的一端(图3所示的下端)相连接,第二连接部72开设有第二连接孔721,第二连接孔721通过螺栓与支架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二连接孔721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当然,也可以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优选地,第二本体71与第二连接部72一体成型,以增强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增设了第二支撑体7,以对长轴第二段5进行支撑,进而增强了长轴第二段5的抗弯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能,也进一步减轻了车辆跑偏的问题。
车辆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电驱传动系统。其中,电驱传动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可以为电动汽车,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车辆,例如,燃油车辆、混合动力车辆、以及工程机械车辆等,本实施例对车辆的具体类型不做任何限定
由于电驱传动系统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电驱传动系统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减速器(2)、短轴(3)、长轴第一段(4)、长轴第二段(5)和第一支撑体(6);其中,
所述减速器(2)与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短轴(3)的第一端和所述长轴第一段(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减速器(2)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长轴第一段(4)的第二端和所述长轴第二段(5)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短轴(3)的第二端和所述长轴第二段(5)的第二端均用于与车轮(8)相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体(6)与所述长轴第一段(4)对应设置且安装于车辆的驱动电机前端盖,用于支撑所述长轴第一段(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6)包括:第一本体(61)和第一连接部(62);其中,
所述第一本体(61)设置有第一转轴孔(611),所述长轴第一段(4)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孔(611);
所述第一连接部(62)与所述第一本体(6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62)还用于与驱动电机前端盖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2)开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621),每个所述第一连接孔(621)均通过螺栓与所述驱动电机前端盖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6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62)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体(7)和支架;其中,
所述支架与所述驱动电机前端盖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体(7)与所述长轴第二段(5)对应设置且安装于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长轴第二段(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7)包括:第二本体(71)和第二连接部(72);其中,
所述第二本体(71)设置有第二转轴孔(711),所述长轴第二段(5)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孔(711);
所述第二连接部(72)与所述第二本体(7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72)还与支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72)开设有三个第二连接孔(721),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孔(721)均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7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72)一体成型。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驱传动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电动汽车。
CN201821212725.7U 2018-07-28 2018-07-28 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 Active CN2092248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2725.7U CN209224855U (zh) 2018-07-28 2018-07-28 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2725.7U CN209224855U (zh) 2018-07-28 2018-07-28 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24855U true CN209224855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7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2725.7U Active CN209224855U (zh) 2018-07-28 2018-07-28 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248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375783A1 (en) Drive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206679065U (zh) 一种可转动90度角的车辆悬挂系统
EP1864843A3 (en) Four-wheel rolling vehicle with electric drive
US20130099455A1 (en) Roll stabilizer for installation to a wheel suspension of a motor vehicle
CN209224855U (zh) 车辆及其电驱传动系统
CN203381681U (zh) 一种牵引转向装置
CN114786979A (zh) 电驱动单元
CN207670183U (zh) 一种车身侧排气吊钩结构
CN103895494A (zh) 摇臂一体式电动轮及电动车
CN106956668A (zh) 一种可转动的车轮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9972174U (zh) 一种电动物流车后驱动系统
CN211493637U (zh) 汽车驱动系统以及汽车
CN209365795U (zh) 一种组合式电驱动桥
CN102529712B (zh) 工程机械的驱动轴支撑架
CN206766110U (zh) 低负载汽车转向装置
CN206690867U (zh) 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试验车轮毂电机固定机构
CN206012314U (zh) 一种基于amt变速箱的后置后驱结构
CN206106944U (zh) 汽车振动能量回收装置
CN205265436U (zh) 内置式电动汽车轮毂电机
CN205800692U (zh) 客车底盘动力平台前驱动转向桥
CN102941790A (zh) 一种机动车稳定杆衬套结构
CN206465719U (zh) 一种稳定杆过渡摆臂
CN217514950U (zh) 驱动装置和车辆
CN115703340A (zh) 电动车辆结构
CN221476994U (zh) 一种汽车线束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30

Address after: 244002 No. 695, North Section of Taishan Avenue, Tongl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Singularity Intelligent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403, room 868, 3704 Jin Qi Road, Shanghai, Fengx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mart ca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