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5837U - 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15837U CN209215837U CN201821785229.0U CN201821785229U CN209215837U CN 209215837 U CN209215837 U CN 209215837U CN 201821785229 U CN201821785229 U CN 201821785229U CN 209215837 U CN209215837 U CN 2092158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 camera lens
- fixed frame
- bayonet arrangement
- fixed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033 biological exti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446 light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79 optical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73 dizz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95 ligh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94 sapphir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0 sapphi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993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相机卡口结构,包括固定框,固定框与相机成像模组沿着相机的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平行设置,固定框围成两端开口的腔体,腔体用于使光线通过腔体以被相机成像模组接收,固定框的一端与相机成像模组相对设置,固定框远离相机成像模组的一端用于和相机的镜头卡接,且固定框的腔壁设置有消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相机卡口结构可有效防止相机成像模组产生眩光现象,提升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机、摄像机等拍摄装置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拍摄装置一般包括主体和镜头等不同组成部分。其中,主体上设置有影像传感器以及用于和镜头连接的卡口,而镜头上设置有与该卡口相匹配的接口,这样镜头可以连接至卡口上,外界光线可以经由镜头而汇聚至影像传感器上,使影像传感器进行成像。
然而,拍摄装置主体卡口中的部分结构可能会将由镜头入射的光线反射至影像传感器处,在成像画面上造成眩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以克服镜头入射光线反射至影像传感器而造成的炫光现象。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机卡口结构,包括固定框,固定框与相机成像模组沿着相机的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平行设置,固定框围成两端开口的腔体,腔体用于使光线通过腔体以被相机成像模组接收,固定框的一端与相机成像模组相对设置,固定框远离相机成像模组的一端用于和相机的镜头卡接,且固定框的腔壁设置有消光结构。
可选的,固定框的腔壁上的消光结构包括消光面,消光面与镜头的主光轴具有夹角,消光面与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夹角的大小用于使由镜头进入腔体内的光线反射至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光区域之外。
可选的,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光区域,具体为相机成像模组上的成像区域。
可选的,固定框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沿着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延伸。
可选的,第一固定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沿镜头的主光轴延伸方向凸出的安装部,消光面为安装部的第一侧面,且第一侧面朝向镜头的光轴。
可选的,安装部还包括与消光面连接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面向镜头,安装部的该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和镜头电连接的接口。
可选的,第一侧面具有朝向镜头的前缘和远离镜头的后缘,前缘与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距离小于后缘与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第一侧面与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0°。
可选的,第一侧面具有朝向镜头的前缘和远离镜头的后缘,前缘与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后缘与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第一侧面与镜头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
可选的,还包括透明的防护件,防护件设置在固定框上。
可选的,防护件为玻璃板。
可选的,固定框还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远离镜头的一端,且第二固定部沿镜头的径向向内凸出,用于和防护件抵接;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消光面。
可选的,第二固定部的凸向镜头主光轴的一侧具有尖棱,尖棱的朝向镜头的一侧形成斜面,斜面与镜头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135°,以形成消光面。
可选的,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位于固定框与相机成像模组之间,缓冲件为中空框形,且防护件被夹设在缓冲件和第二固定部之间。
可选的,缓冲件的内缘与第二固定部的尖棱在镜头的径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8mm,以形成消光面。
可选的,缓冲件为防水泡棉。
可选的,固定框的腔壁上设置的消光结构为消光布。
可选的,固定框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沿着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延伸。
可选的,第一固定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沿镜头的主光轴延伸方向凸出的安装部,消光面为安装部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平行于镜头的主光轴,且第一侧面上覆盖有消光布。可选的,缓冲件的内缘在沿镜头主光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机成像模组的感光面外侧。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和镜头的卡口卡接的卡环,卡环位于腔体的一端端面上。
可选的,消光结构包括位于固定框的腔壁上的消光层。
可选的,消光层覆盖固定框的至少部分腔壁。
可选的,固定框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沿着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延伸,第一固定部的表面设置有消光层。
可选的,第一固定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沿镜头的主光轴延伸方向凸出的安装部,安装部具有朝向镜头的主光轴的第一侧面和面向镜头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和镜头电连接的接口,消光层覆盖第一侧面。
可选的,消光层覆盖第二侧面。
可选的,固定框还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远离镜头的一端,且第二固定部沿镜头的径向向内凸出,用于和防护件抵接;第二固定部的面向镜头的一面设置有消光层。可选的,消光层为涂覆在腔壁上的消光涂料。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包括影像传感器、镜头和如上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影像传感器和镜头分别位于相机卡口结构的相对两端,镜头的卡口与相机卡口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相机卡口结构包括固定框,固定框与相机成像模组沿着相机的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平行设置,固定框围成两端开口的腔体,腔体用于使光线通过腔体以被相机成像模组接收,固定框远离相机成像模组的一端用于和相机的镜头卡接,且固定框的腔壁设置有消光结构。通过在固定框的腔壁上设置消光结构,使通过镜头入射的光线不能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上,有效防止在成像画面上造成眩光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相机卡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光线射入镜头后的光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线通过一种第一侧面的光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线通过另一种第一侧面的光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相机卡口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相机卡口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线照射至尖棱时形成的光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件与第二固定部组装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框;2—相机成像模组;3—消光结构;4-消光面;5-主光轴;6-第一固定部;7-安装部;8-第一侧面;9—第二侧面;10-接口;11—前缘;12—后缘;13—防护件;14—第二固定部;15—尖棱;16—斜面;17—缓冲件;18—内缘;19—卡环;20—消光布;21-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照相机等拍摄装置一般包括主体和镜头等不同组成部分,其中,主体内部通常设置有相机成像模组等元件,外界光线从镜头进入拍摄装置的主体内部后,会聚焦在相机成像模组的影像传感器上并进行成像。为了将镜头固定在主体上,拍摄装置包括有相机卡口结构,相机卡口结构可以与镜头的卡口对接,从而实现镜头与主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且相机卡口结构为中空结构,这样外界光线进入镜头后,可以经由相机卡口结构而照射在相机成像模组,进行成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相机卡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相机卡口结构,包括固定框1,固定框1与相机成像模组2沿着相机的镜头21的主光轴5方向平行设置,固定框1围成两端开口的腔体,腔体用于使光线通过腔体以被相机成像模组2接收,固定框1的一端与相机成像模组2相对设置,固定框1远离相机成像模组2的一端用于和相机的镜头21卡接,且固定框1的腔壁设置有消光结构3。
具体的,固定框1为相机卡口结构的主体连接支撑结构,用于实现和镜头21的连接。具体的,镜头21的主光轴5的延长线可以穿过固定框1的腔体,并抵达相机成像模组2,这样镜头21、固定框1和相机成像模组2平行设置,能够保证镜头21的正常通光以及相机成像模组2的正常成像。其中,固定框1为两端开口的腔体结构,入射光线透过镜头21之后通过腔体照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上,腔体两端的开口其中一端用于和相机成像模组2连接,另一端用于和相机的镜头21进行卡接。
拍摄装置中,由镜头21入射的光线经过相机卡口结构时,可能会由于相机卡口结构中的部分结构的反光作用而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上,进而在成像画面上造成眩光现象。为了避免眩光现象的产生,确保成像效果,本实施例在固定框1的腔壁上设置消光结构3,通过消光结构3使入射光线通过相机卡口结构时不会被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从而消除眩光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框1的腔壁上的消光结构3可以包括消光面4,消光面4与镜头21的主光轴5具有夹角,消光面4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夹角的大小用于使由镜头21进入腔体内的光线反射至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光区域之外。用于阻止反射光线进入相机成像模组2的消光结构3可以是设置在固定框1的腔壁上的消光面4,消光面4可以对经过镜头21的入射光线进行反射,通过将光线反射至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光区域之外,从而避免光线照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光线射入镜头后的光路图。如图2所示,当相机卡口结构腔体的内壁与镜头21的主光轴平行时,从镜头21的最外侧镜片边缘部位入射的光线经镜片的折射和汇聚作用之后,照射至固定框腔壁上,而经腔壁反射之后形成的反射光线会照射至相机成像模组上,会造成眩光现象。因此,本实施例的腔体内部设置有消光面,消光面和镜头21的主光轴之间具有夹角,以使通过镜头21照射至消光面的入射光线与消光面之间具有合适的夹角,入射光线经消光面反射之后不会照射至相机成像模组,而是会反射至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光区域之外,不会产生眩光现象。
如图1所示,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光区域,具体为相机成像模组2上的成像区域。入射光线经消光面4反射之后照射至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光区域之外,即是说,反射光线不会进入相机成像模组2上的成像区域,如此,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上不会由于光线的照射而产生眩光现象,即由于与主光轴5之间具有夹角的消光面4的设置,使经消光面4反射的光线不会照射至成像区域,从而避免产生眩光现象,确保了相机的成像质量。
固定框1可以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6,第一固定部6沿着镜头21的主光轴5方向延伸。沿着主光轴5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部6主要用于相机卡口结构和镜头21的连接,通过第一固定部6将镜头21固定连接于相机卡口上。为了让镜头21正常通光,本实施例的固定框1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与镜头21的筒状结构相匹配,以将镜头21与相机卡口结构的连接部位对应的与环状的第一固定部6进行连接,并让镜头21入射的光线能够通过固定框1的中空部分而照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处。
为了和镜头21实现电连接,可选的,相机卡口结构中,第一固定部6的内壁上设置有沿镜头21的主光轴5延伸方向凸出的安装部7,消光面4为安装部7的第一侧面8,且第一侧面8朝向镜头21的光轴。这样,安装部7上可以设置用于和镜头21电连接的触点等结构。具体的,第一固定部6设置在固定框1朝向镜头21的一侧,入射光线通过镜头21之后通过固定框1设置第一固定部6的一侧进入相机卡口结构。因此,消光面4设置在固定框1的第一固定部6一侧,以使光线在进入相机卡口结构时就被反射至入光区域,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之外。
其中,安装部7具有第一侧面8,且第一侧面8朝向镜头21的光轴,消光面4即为安装部7的第一侧面8,即是说,消光面4朝向镜头21的光轴,通过镜头21的光轴进入相机卡口结构并照射至消光面4的光线,被消光面4反射至相机模组的成像区域之外,从而进入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的光线只包括从镜头21入射的光线而不包括反射的光线,从而消除眩光现象。
安装部7还可以包括与消光面4连接的第二侧面9,第二侧面9面向镜头21,安装部7的该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和镜头21电连接的接口10。安装部7包括第一侧面8和第二侧面9,第一侧面8为前述的消光面4,第二侧面9与第一侧面8连接,且第二侧面9面向镜头21,第二侧面9用于和镜头21进行电连接,以使从镜头21进入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射光线能够在相机成像模组2上成像。具体的,第二侧面9上设置有接口10,该接口10用于相机卡口结构和镜头21的电连接,一般的,接口10可以为触点或触针等形式。
安装部7的第一侧面8具有朝向镜头21的前缘11和远离镜头21的后缘12,前缘11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距离小于后缘12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距离。安装部7的第一侧面8即消光面4,具有朝向镜头21和背离镜头21的两侧,朝向镜头21的一侧为第一侧面8的前缘11,背离镜头21的一侧为第一侧面8的后缘12,如前所述,消光面4也就是第一侧面8和主光轴5之间具有夹角。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线通过一种第一侧面的光路图。如图3所示,前缘11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距离小于后缘12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消光面4的前缘11离主光轴5近,后缘12离主光轴5远,相当于消光面4从前缘11一侧延伸至主光轴5并与主光轴5相交,消光面4和主光轴5之间的夹角位于固定框1朝向镜头21的一侧,如此,如图5所示,通过镜头21的边缘部位入射至消光面4的光线和消光面4之间形成小角度夹角,那么,经消光面4反射之后的光线和消光面4之间亦形成对应的小角度夹角,反射之后的光线即沿着几乎与消光面4平行的方向照射向固定框1的边缘部位,而不会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
进一步的,第一侧面8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或等于40°。第一侧面8即消光面4从前缘11一侧延伸至主光轴5与之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0°,可以确保从镜头21的边缘入射至消光面4,并与消光面4形成最大夹角的入射光线,该入射光线被消光面4反射之后,照射向相机卡口结构的成像区域之外,如此,其余的入射光线被消光面4反射之后均会照射向成像区域之外。另外,消光面4与主光轴5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0°可以仅是对于一般的拍摄装置而言,而对于其他一些较为特殊的拍摄装置,只要确保照射至消光面4的所有入射光线均能被消光面4反射至成像区域之外即可,至于消光面4与主光轴5之间的夹角也可以限定为其他范围。将消光面4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夹角设置的更大时,还可以做到避免光线直接照射至消光面4,因而消光面4也不会产生反射光线,更不会在成像区域产生眩光现象。
除了采用消光面4的前缘11离主光轴5近,后缘12离主光轴5远,来实现消光面4将光线反射至成像区域之外,还可以有其他方式亦能实现消光面4将光线反射至成像区域之外,消除眩光现象。例如,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施方式,可通过消光面4将光线反射至成像区域之外。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线通过另一种第一侧面的光路图。如图4所示,第一侧面8具有朝向镜头21的前缘11远离镜头21的后缘12,前缘11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距离大于后缘12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与前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是,依然采用第一侧面8作为消光面4,消光面4包括朝向镜头21和背离镜头21的两侧,朝向镜头21的一侧为第一侧面8的前缘11,背离镜头21的一侧为第一侧面8的后缘12,消光面4也就是第一侧面8和主光轴5之间具有夹角。所不同的是,前缘11与镜头21的主光轴5之间的距离大,而后缘12与主光轴5之间的距离小,即是说,前缘11距主光轴5远而后缘12距主光轴5近。如图4所示,消光面4的前缘11距离主光轴5远,后缘12距离主光轴5近,可以认为是消光面4从后缘12一侧延伸至主光轴5并与主光轴5相交,消光面4和主光轴5之间的夹角位于固定框1背离镜头21的一侧,如此,通过镜头21的边缘部位入射至消光面4的光线和消光面4之间形成大角度夹角,那么,经消光面4反射之后的光线和消光面4之间亦形成对应的大角度夹角,反射之后的光线即沿着几乎与固定框1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照射向固定框1的边缘部位,或者照射向固定框1以外的区域,而不会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
进一步的,第一侧面8与镜头21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本实施方式中,消光面4的前缘11距主光轴5远而后缘12距主光轴5近,消光面4和主光轴5之间形成的夹角位于固定框1背离镜头21的一侧,而第一侧面8即消光面4与镜头21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即是说,消光面4和主光轴5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45°,可以确保从镜头21的边缘入射至消光面4,并与消光面4形成最小夹角的入射光线,该入射光线被消光面4反射之后,照射向相机卡口结构的成像区域之外,如此,其余的入射光线被消光面4反射之后均会照射向成像区域之外。另外,消光面4与镜头21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并不构成对本实施例的完全限定,只要确保照射至消光面4的所有入射光线均能被消光面4反射至成像区域之外即可,至于消光面4与主光轴5之间的夹角也可以限定为其他范围。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的相机卡口结构的固定框1一端与镜头21连接,另一端设置相机成像模组2,而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用于使通过镜头21的入射光线形成图像,若相机成像模组2直接和固定框1接触,则有可能对相机成像模组2造成磨损,从而导致在成像区域形成的图像的效果变差,甚至可能损坏相机成像模组2。因此,本实施例的相机卡口结构还包括透明的防护件13,防护件13设置在固定框1上。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相机卡口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如图5所示,相机成像模组2并未和固定框1直接连接,在相机成像模组2和固定框1之间还设置有防护件13,防护件13用于保护相机成像模组2不被固定框1刮花或损坏,可以将防护件13固定于固定框1的与相机成像模组2连接的一侧,在防护件13的基础上再连接相机成像模组2与固定框1。其中,防护件13为透明的防护件13,以使入射光线能够透过防护件13照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
进一步的,为了使防护件13既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透光作用,防护件13可以为透明的玻璃板,或者为硬度较高的蓝宝石玻璃板等。
固定框1的第一固定部6用以实现固定框1和镜头21的连接,而为了实现安置防护件13等部件,固定框1还包括第二固定部14,第二固定部14位于第一固定部6的远离镜头21的一端,且第二固定部14沿镜头21的径向向内凸出,用于和防护件13抵接;第二固定部14上设置有消光面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相机卡口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固定框1为两端开口的腔体,第一固定部6位于腔体的一端开口上,而第二固定部14位于腔体的另一端开口上,第二固定部14相对于第一固定部6而言,沿镜头21的径向,即就是沿固定框1的环状的第一固定部6的径向向内凸出,并且防护件13设置于向内凸出的第二固定部14上。
具体的,如图6所示,防护件13的侧壁的形状和第二固定部14的内壁的形状相匹配,以使防护件13卡接在第二固定部14上,相机成像模组2通过防护件13与固定框1进行连接。一般可以通过在第二固定部14上设置与玻璃板外沿相匹配的卡槽,将玻璃板等防护件13放入卡槽内实现与第二固定部14的连接,而可以在相机成像模组2的非成像区域的边缘设置螺孔或销孔等结构,在固定框1相应的位置也设置螺孔或销孔等结构,通过相机成像模组2及固定框1上的螺孔或销孔,将相机成像模组2和固定框1固定连接为一体,进而使位于相机成像模组2和固定框1之间的防护件13的位置固定。
并且,第二固定部14上设置有消光面4。和第一固定部6同样,在入射光线通过镜头21进入第二固定部14后,第二固定部14上的部分结构也可能会对入射光线进行反射,并且,反射光线也有可能照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进而在成像画面上造成眩光现象。因此,在第二固定部14上设置消光面4,以使照射至第二固定部14的光线通过消光面4反射至成像区域之外,避免造成眩光现象。
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二固定部14的凸向镜头21主光轴5的一侧具有尖棱15,尖棱15的朝向镜头21的一侧形成斜面16,斜面16与镜头21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135°,以形成消光面4。第二固定部14主要是用于防护件13和固定框1的卡接连接,而第二固定部14又包括和防护件13外壁的形状相匹配的内壁及内壁一侧的向内凸出的尖棱15,防护件13抵接在尖棱15的其中一侧表面上,尖棱15的一侧表面和防护件13的一侧表面相接处,尖棱15用于固定防护件13在固定框1上的相对位置,可防止防护件13在固定框1上左右移动。
另外,如图6所示,尖棱15的朝向镜头21的一侧为斜面16,将尖棱15的这一侧设置成斜面16可避免光线照射至第二固定部14的尖棱15时,尖棱15可能会将光线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具体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线照射至尖棱时形成的光路图。如图7所示,当光线通过镜头21照射至第二固定部14的尖棱15上时,尖棱15上的斜面16可以使光线通过斜面16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非成像区域或者反射至第二固定部14的边缘部位,或者反射至第二固定部14之外的其他区域,而不会使光线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
进一步的,斜面16与镜头21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可以大于135°,即如图8所示的斜面16与防护件13底面的夹角大于135°,并且,斜面16可以作为消光面4,使经过斜面16反射的光线照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之外。将斜面16与镜头21的径向之间的夹角设置的越大,漫反射的面积越少,光线越弱,防眩光的效果也越好。当然,只要确保照射至斜面16的所有入射光线均能被斜面16反射至成像区域之外即可,至于斜面16与镜头21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也可以限定为其他范围。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保证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品质,本实施例的相机卡口结构还包括缓冲件17,缓冲件17位于固定框1与相机成像模组2之间,缓冲件17为中空框型,且防护件13被夹设在缓冲件17和第二固定部14之间。缓冲件17为中空的框型结构,缓冲件17设置于相机成像模组2和固定框1之间,可起到进一步提高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质量的作用。具体的,在对相机卡口结构进行装配时,先将防护件13装入固定框1的第一固定部6内,再将缓冲件17固定在第二固定部14的朝向相机成像模组2的外侧面上,最后再通过缓冲件17将相机成像模组2与固定框1进行固定连接。
另外,由于缓冲件17为中空框型结构,若是光线通过第二固定部14照射至缓冲件17的框型结构的内缘18上,缓冲件17的内缘18作为反光面也有可能将光线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缓冲件与第二固定部组装的局部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了避免缓冲件17的内缘18将入射光线反射至成像区域,缓冲件17的内缘18与尖棱15在镜头21的径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8mm,以形成消光面4。缓冲件17的内缘18与相机成像模组2上的成像区域在镜头21的径向上的间距也大于或等于特定值。其中,保证入射光线不被缓冲件17的内缘18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上的成像区域,即,保证缓冲件17的内缘18与第二固定部14的尖棱15在镜头21的径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或者,保证缓冲件17的内缘18与相机成像模组2上的成像区域在镜头21的径向上的间距也大于或等于特定值即可。
具体地,所述缓冲件17的内缘18与第二固定部14的尖棱15在镜头21的径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8mm。缓冲件17的内缘18与相机成像模组2上的成像区域在镜头21的径向上的间距也大于或等于1.1mm。
使缓冲件17的内缘18位于尖棱15的沿镜头21的径向的外侧,可避免光线沿尖棱15照射至缓冲件17的内缘18,进而避免内缘18将光线反射至成像区域;进一步的,由于尖棱15的朝向镜头21的一侧为斜面16,因此,本实施例的缓冲件17的内缘18和尖棱15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具体的间距大小和斜面16的斜度有关,该间距是为了避免沿尖棱15的斜面16进入相机成像模组2的光线照射至缓冲件17的内缘18,从而避免内缘18将光线反射至成像区域。其中,内缘18和尖棱15之间的最小间距应避免通过第二固定部14的光线照射至缓冲件17的内缘18上。
另外,缓冲件17的内缘18在沿镜头21主光轴5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机成像模组2的感光面外侧。如图5所示,缓冲件17和相机成像模组2相邻设置,缓冲件17的内缘18沿主光轴5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机成像模组2的感光面的外侧,也就是说,相机成像模组2的感光面可完全暴露于缓冲件17的中空框内部,缓冲件17对感光面没有阻挡,从镜头21照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入射光线可完全被感光面吸收,以确保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品质。
进一步的,缓冲件17可以为防水泡棉。防水泡棉作为缓冲件17设置于相机成像模组2和固定框1之间,可防止水通过固定框1进入相机成像模组2,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以此保证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品质。
除了将第一固定部6的第一侧面8设置为消光面4,以消光面4作为固定框1的腔壁上设置的消光结构3,通过消光面4将照射至消光面4的入射光线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之外,消光结构3也可以是能够消除眩光现象的其他结构形式。具体的,固定框1的腔壁上设置的消光结构3可以为消光布20。通过消光布20吸收照射至消光部的入射光线,从而不会产生照射至成像区域的反射光线,以此来消除眩光现象。
具体的,固定框1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6,第一固定部6沿着镜头21的主光轴5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固定框1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6,第一固定部6沿着镜头21的主光轴5方向延伸。沿着主光轴5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部6主要用于相机卡口结构和镜头21的连接,通过第一固定部6将镜头21固定连接于相机卡口上。为了配合镜头21的筒状结构,本实施例的固定框1为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与镜头21的筒状结构相匹配,以将镜头21与相机卡口结构的连接部位对应的与环状的第一固定部6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部6的内壁上设置有沿镜头21的主光轴5延伸方向凸出的安装部7,消光面4为安装部7的第一侧面8,第一侧面8平行于镜头21的主光轴5,且第一侧面8上覆盖有消光布20。第一固定部6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的安装部7,安装部7沿着主光轴5的延伸方向凸出,消光面4设置在安装部7上。安装部7具有第一侧面8,且第一侧面8朝向镜头21的光轴,消光面4即为安装部7的第一侧面8。与前述的第一侧面8的消光面4将入射光线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的成像区域之外所不同的是,此处采用在作为消光面4的第一侧面8上覆盖消光布20,通过消光布20吸收照射至消光面4上的光线,从而起到消除眩光现象的作用。与前述消光面4相比,消光布20不是通过反射光线至成像区域之外,而是通过吸收光线从而不会产生反射光线,并以此消除成像区域上的眩光现象。
如图5所示,在相机卡口结构的固定框1上,还设置有用于和镜头21连接的组件。具体的,相机卡口结构还包括用于和镜头21的卡口卡接的卡环19,卡环19位于腔体的一端端面上。相机卡口结构和镜头21是通过镜头21上设置的卡口进行卡接连接的,在相机卡口结构的固定框1上对应的设置有卡环19,通过卡环19和卡口的卡接实现固定框1和镜头21的连接,卡环19装配于固定框1形成的腔体的一端端面上,具体是朝向镜头21一侧的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相机卡口结构包括固定框,固定框与相机成像模组沿着相机的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平行设置,固定框围成两端开口的腔体,腔体用于使光线通过腔体以被相机成像模组接收,固定框远离相机成像模组的一端用于和相机的镜头卡接,且固定框的腔壁设置有消光结构。这样通过在固定框的腔壁上设置消光结构,使通过镜头入射的光线不会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有效避免了眩光现象。
相机卡口结构中,在固定框1的腔壁所设置的消光结构3除了为与镜头21主光轴5具有夹角的消光面4,并控制消光面4的反光角度来避免眩光外,还可以采用让固定框1的腔壁为光反射率较低的表面,从而避免从镜头21射入的光线在照射至腔壁上后,被腔壁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处。具体的,消光结构3包括位于固定框1的腔壁上的消光层。此外,相机卡口结构的其它部位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均和前述实施例一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消光层的表面通常可以产生漫反射或者为具有较低的光反射率的表面,当从镜头21射入的光线照射在消光层上时,会被消光层所吸收或者是产生漫反射,从而减少了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处的光线的光强,避免了光线被直接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处而产生的炫光现象。具体的,消光层的表面可以为磨砂面,并借助磨砂面的漫反射效果实现对光线的吸收;或者,消光层也可以由可吸收光线的材料制成。
当由镜头21射入的光线照射在固定框1的腔壁上时,由于固定框1的不同腔壁会位于面向镜头21或者背离镜头21的不同方向,而背离镜头21方向的腔壁不会形成炫光,因而消光层可以仅覆盖固定框1的可能造成炫光的部分腔壁,而其它不会造成炫光的腔壁则不需要覆盖消光层。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消光层也可以覆盖在固定框1的所有腔壁表面,以使相机卡口结构具有较好的消光效果。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方式,消光层为涂覆在腔壁上的消光涂料。这样可以通过喷涂等方式让消光涂料覆盖在固定框1的腔壁表面,并形成消光层,从而适应不同的腔壁形状,且消光层在腔壁上的覆盖较为均匀、全面,同时,消光层也不会占据额外的腔壁空间,便于相机卡口结构的其它部件的设置。
具体的,消光涂料可以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及消光原理,例如消光涂料可以是在涂膜的表面形成微小的凹凸,该表面对入射光线形成漫反射,从而起到吸收光线、降低表面光泽的效果。具体的,消光涂料可以为超微细合成二氧化硅、微粉化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消光材料,此处不加以限制。
可选的,和前述实施例一类似,固定框1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6,第一固定部6沿着镜头21的主光轴5方向延伸,这样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套筒的结构,而第一固定部6的表面,也就是套筒的内壁上可以设置有消光层。
具体的,为了和镜头21实现电连接,和前述实施例一类似,第一固定部6的内壁上同样可以设置有沿镜头21的主光轴5延伸方向凸出的安装部7,而安装部7具有朝向镜头21的主光轴5的第一侧面8和面向镜头21的第二侧面9,第二侧面9上设置有用于和镜头21电连接的接口10。其中,由于第一侧面8通常会与镜头21的主光轴5延伸方向平行,所以外界光线照射在第一侧面8上时,可能会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处,造成炫光现象,此时,可以让消光层覆盖第一侧面8,此时,外界光线照射在第一侧面8上之后,会被消光层吸收,从而消除了由于第一侧面8的反光而引起的炫光现象。
此外,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消光层还可以覆盖第二侧面9。这样安装部7的第一侧面8和第二侧面9军备消光层所覆盖,防炫光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当利用消光层覆盖第一侧面8来避免第一侧面8引起的炫光时,第一侧面8的角度可以是与镜头21的主光轴5延伸方向平行,也可以是如前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与镜头21的主光轴5延伸方向呈一定夹角并形成消光面4,这样能够形成更好的防眩光效果。
此外,当相机卡口结构中设置有透明的防护件13时,为了固定防护件13,可选的,固定框1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部14,第二固定部14位于第一固定部6的远离镜头21的一端,且第二固定部14沿镜头21的径向向内凸出,用于和防护件13抵接。此时,为了避免第二固定部14的面向镜头21的一面产生炫光现象,在第二固定部14的面向镜头21的一面同样可以设置有消光层。这样当由射入镜头21的外界光线照射在第二固定部14的面向镜头21的一面上时,会被消光层所吸收,无法再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2处,避免了炫光现象。
本实施例中,相机卡口结构包括固定框,固定框与相机成像模组沿着相机的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平行设置,固定框围成两端开口的腔体,腔体用于使光线通过腔体以被相机成像模组接收,固定框远离相机成像模组的一端用于和相机的镜头卡接,且固定框的腔壁设置有消光结构。通过在固定框的腔壁上设置消光结构,使通过镜头入射的光线不会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上,有效避免了眩光现象。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包括影像传感器、镜头21和前述实施例一或二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相机卡口结构可以与拍摄装置的主体结构相对固定,并用于实现镜头21的定位以及镜头21和拍摄装置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影像传感器为相机成像模组中的一部分,且影像传感器和镜头21分别位于相机卡口结构的相对两端,镜头21的卡口与相机卡口结构连接。其中,相机卡口结构中包括固定框1,且固定框1所形成的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消光结构3,这样能够避免外界光线被相机卡口结构中的腔壁反射后,照射在影像传感器上而造成炫光现象,影响拍摄画质。其中,相机卡口结构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均已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拍摄装置可以为照相机、摄像机、运动相机等多种不同类型。且拍摄装置可以具有可拆卸的镜头21,镜头21通过相机卡口结构连接至拍摄装置的主体上,从而实现外界景物在影像传感器上的成像。
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包括影像传感器、镜头和相机卡口结构,相机卡口结构包括固定框,固定框与相机成像模组沿着相机的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平行设置,固定框围成两端开口的腔体,腔体用于使光线通过腔体以被相机成像模组接收,固定框远离相机成像模组的一端用于和相机的镜头卡接,且固定框的腔壁设置有消光结构。通过在固定框的腔壁上设置消光结构,使通过镜头入射的光线不会反射至相机成像模组上,有效避免了眩光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与相机成像模组沿着相机的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框围成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腔体用于使光线通过所述腔体以被所述相机成像模组接收,所述固定框的一端与所述相机成像模组相对设置,所述固定框远离所述相机成像模组的一端用于和所述相机的镜头卡接,且所述固定框的腔壁设置有消光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的腔壁上的消光结构包括消光面,所述消光面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具有夹角,所述消光面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夹角的大小用于使由所述镜头进入所述腔体内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光区域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卡口结构的入光区域,具体为所述相机成像模组上的成像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沿着所述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所述镜头的主光轴延伸方向凸出的安装部,所述消光面为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镜头的光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还包括与所述消光面连接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面向所述镜头,所述安装部的该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和镜头电连接的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具有朝向所述镜头的前缘和远离所述镜头的后缘,所述前缘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后缘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具有朝向所述镜头的前缘和远离所述镜头的后缘,所述前缘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缘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镜头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的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件为玻璃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远离所述镜头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固定部沿所述镜头的径向向内凸出,用于和所述防护件抵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所述消光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凸向所述镜头的主光轴的一侧具有尖棱,所述尖棱的朝向所述镜头的一侧形成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镜头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135°,以形成所述消光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固定框与相机成像模组之间,所述缓冲件为中空框形,且所述防护件被夹设在所述缓冲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内缘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尖棱在所述镜头的径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8mm,以形成所述消光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防水泡棉。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的腔壁上设置的消光结构为消光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沿着所述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所述镜头的主光轴延伸方向凸出的安装部,所述消光面为所述安装部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于所述镜头的主光轴,且所述第一侧面上覆盖有所述消光布。
21.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内缘在沿所述镜头的主光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相机成像模组的感光面外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和镜头的卡口卡接的卡环,所述卡环位于所述腔体的一端端面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固定框的腔壁上的消光层。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层覆盖所述固定框的至少部分腔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呈环状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沿着所述镜头的主光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表面设置有所述消光层。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所述镜头的主光轴延伸方向凸出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朝向所述镜头的主光轴的第一侧面和面向所述镜头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和镜头电连接的接口,所述消光层覆盖所述第一侧面。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层覆盖所述第二侧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远离所述镜头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固定部沿所述镜头的径向向内凸出,用于和防护件抵接;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面向所述镜头的一面设置有所述消光层。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层为涂覆在所述腔壁上的消光涂料。
30.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影像传感器、镜头和权利要求1-29任一项所述的相机卡口结构,所述影像传感器和所述镜头分别位于所述相机卡口结构的相对两端,所述镜头的卡口与所述相机卡口结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85229.0U CN209215837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85229.0U CN209215837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15837U true CN209215837U (zh) | 2019-08-06 |
Family
ID=67457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8522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15837U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1583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81276A (zh) * | 2018-10-31 | 2020-03-13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 |
-
2018
- 2018-10-31 CN CN201821785229.0U patent/CN2092158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81276A (zh) * | 2018-10-31 | 2020-03-13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342106B2 (ja) | パノラマ画像装置 | |
TWI493228B (zh) | 包含目鏡之可頭戴顯示器及製造目鏡之方法 | |
US6392687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panoptic camera system | |
EP0729596B1 (en) | Liquid crystal light valve projection system with compensator means and counter electrode substrate composition | |
JP3865516B2 (ja) | 全方位撮像装置 | |
JP4224547B2 (ja) | 像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その上への光吸収層の形成方法 | |
US20070081089A1 (en) |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
EP0309341A1 (fr) |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visuelle et sonore, notamment visiophone, à boîtier articulé | |
WO2017008693A1 (zh) | 一种摄像装置及其保护罩 | |
CN209215837U (zh) | 相机卡口结构及拍摄装置 | |
US5774278A (en) | Spectral filter | |
US20210250478A1 (en) | Camera clamping structure and photographing device | |
CN207457668U (zh) | 防眩光摄影装置 | |
CN106597651B (zh) | 一种基于棱镜表面反射的可变倍减光装置 | |
JP4318366B2 (ja) | 全方位視覚カメラ | |
CN113238351A (zh) | 一种偏振式光学镜头结构及成像装置 | |
CN205246959U (zh) | 一种基于ir-cut技术的全景环带成像镜头 | |
CN216437287U (zh) | 一种摄像头和潜水设备 | |
CN213517847U (zh) | 可成像镜头盖以及光学镜头组件 | |
JPH07253550A (ja) | 内視鏡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光学的接続装置 | |
GB1571067A (en) | Image viewing apparatus | |
CN218767746U (zh) | 补光灯组件和自移动设备 | |
JP2001051319A (ja) | 光学装置 | |
KR950000940B1 (ko) | 듀얼카메라의 망원촬영시 직접 광선 차단장치 | |
JPS639374A (ja) | 背面投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