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4879U - 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14879U CN209214879U CN201822193893.2U CN201822193893U CN209214879U CN 209214879 U CN209214879 U CN 209214879U CN 201822193893 U CN201822193893 U CN 201822193893U CN 209214879 U CN209214879 U CN 2092148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product
- pressure inspection
- jig
- inspection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通过在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设置压检凹槽,然后再将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设置在压检凹槽内;那么在压检装置下压,将压检膜下压至治具上表面时,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就不易被压检膜封堵;从而使得未被压检膜封堵的压检凹槽内的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可以继续抽吸压检膜与背光产品之间的空气,使压检膜能完全贴附至背光产品的表面上,从而提高了后续检测工序的检测准确率和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光产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
背景技术
背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一般均需要通过背光AOI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背光不撕膜AOI检测背光产品时,要求保护膜平整贴附在背光产品的上表面,再通过相机检测背光产品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治具上设置压检膜真空吸附孔,来使压检膜平整贴附在背光产品上;当压检膜覆盖产品时,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对位于产品外部的压检膜进行吸附,一方面使得压检膜更加的向下贴附产品,另一方面吸取压检膜与产品之间的空气,从而使得压检膜与产品贴附;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压检膜容易完全覆盖压检膜真空吸附孔,造成压检膜真空吸附孔提前堵塞,无法吸取滞留在压检膜与背光产品之间的空气,造成压检膜不能完全贴合背光产品的表面,从而容易造成检测误差,降低检测准确率和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方便让产品上表面与压检膜之间的空气排出,从而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所述治具的上表面设有产品放置区域和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所述产品放置区域设置在所述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的内部;所述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凹设有至少一个压检凹槽;所述压检凹槽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所述治具内部设有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真空负压腔,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与真空负压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通过在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设置压检凹槽,然后再将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设置在压检凹槽内;那么在压检装置下压,将压检膜下压至治具上表面时,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就不易被压检膜封堵;从而使得未被压检膜封堵的压检凹槽内的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可以继续抽吸压检膜与背光产品之间的空气,使压检膜能完全贴附至背光产品的表面上,从而提高了后续检测工序的检测准确率和成功率。
优选的,所述压检膜真空区域还设有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所述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分布设置在压检凹槽外的压检膜真空区域;所述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与真空负压腔连通。提升抽吸能力,及抽吸空气的平衡力,有利于减少压检凹槽的数量使治具结构简洁化、美观化。
优选的,所述产品放置区域的两侧对称设有压检凹槽。在产品放置区域的两侧设置压检凹槽,使两侧空气的抽吸平衡;同时对称性还可以保持治具的美观;
优选的,所述产品放置区域呈方形;所述压检凹槽呈长条形,沿产品放置区域的边线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等间隔分布在压检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产品放置区域设有产品吸附孔,所述真空负压腔分为产品真空负压腔和压检膜真空负压腔;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与产品吸附孔连通;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和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均与压检膜真空负压腔连通,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与压检膜真空负压腔分别连通有外部抽真空装置。
优选的,所述治具包括有治具下底板、治具上底板,治具下底板设有真空凹槽,所述真空凹槽内设有一闭合的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将真空凹槽分为内槽和外槽;内槽对应产品放置区域设置;外槽对应压检膜吸附区域设置;所述治具上底板密封盖合在所述真空凹槽上,所述密封凸起和外槽的外边缘均与治具上底板密封配合;所述内槽形成为产品真空负压腔,所述外槽形成为压检膜真空负压腔;所述治具上底板,对应产品放置区域设有用于吸附产品的产品真空吸附孔;所述治具上底板,位于压检膜吸附区域设有压检凹槽,及位于压检凹槽内的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和位于压检凹槽外的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设有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负压抽真空孔;所述压检膜真空负压腔设有第二负压抽真空孔。
优选的,所述治具的一端侧面设有第一产品负压接头,所述第一负压抽真空孔通过管道与第一产品负压接头连通;所述第一产品负压接头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持续的连通;所述治具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产品负压接头,所述第二产品负压接头对应连通第二负压抽真空孔,所述第二产品负压接头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自动化对接。
优选的,所述治具上底板位于所述产品放置区域的一端设有一安装凹陷,所述安装凹陷内固定安装有一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产品夹具;所述产品放置区域的外围还围设有刻度尺。
优选的,所述治具上设有两个并列间隔设置的产品放置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通过在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设置压检凹槽,然后再将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设置在压检凹槽内;那么在压检装置下压,将压检膜下压至治具上表面时,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就不易被压检膜封堵;从而使得未被压检膜封堵的压检凹槽内的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可以继续抽吸压检膜与背光产品之间的空气,使压检膜能完全贴附至背光产品的表面上,从而提高了后续检测工序的检测准确率和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某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某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某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所述治具10的上表面设有产品放置区域1和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2,所述产品放置区域1设置在所述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2的内部;所述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2凹设有至少一个压检凹槽3;所述压检凹槽3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所述治具内部设有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图未示出)连通的真空负压腔,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与真空负压腔连通。
结合图3对本申请的原理进行说明,在治具10的具体使用状态中,一般是将治具放置到压检装置100下方,压检装置100上设有压检膜,压检膜在压检装置100的驱动下,向下运动并贴附至治具10上,由压检装置100的边缘将压检膜与治具10的上表面抵顶贴合;压检膜下侧就会在产品6的支撑下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常规状态下如果不设置压检凹槽3,那么由于压检膜本身的弹性、张驰程度就很容易使得压检膜在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的吸气下,封堵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从而造成空气的滞留,无法完全抽吸干净;
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通过在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2设置压检凹槽3,然后再将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设置在压检凹槽3内;那么在压检装置100下压后,将压检膜下压至治具10上表面时,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就不易被压检膜封堵;从而使得未被压检膜封堵的压检凹槽3内的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可以继续抽吸压检膜与背光产品6之间的空气,使压检膜能完全贴附至背光产品6的表面上,从而提高了后续检测工序的检测准确率和成功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检膜真空区域2还设有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5,所述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5分布设置在压检凹槽3外的压检膜真空区域2;所述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5与真空负压腔连通。提升抽吸能力,及抽吸空气的平衡力,有利于减少压检凹槽3的数量使治具结构简洁化、美观化。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产品放置区域1的两侧对称设有压检凹槽3。在产品放置区域1的两侧设置压检凹槽3,使两侧空气的抽吸平衡;同时对称性还可以保持治具的美观。在某些不设置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5的实施例中,压检凹槽3也应保持一定的均匀分布性和对称性,这样才能具有良性的、平衡的抽吸效果。
在某些实施例中,一个治具上就只设有1个产品放置区域;但如图1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同一个治具上设置有多个产品放置区域1和一个压检膜吸附区域2;那么所述压检凹槽4为两个,分别设于产品放置区域1的两侧;只设置两个压检凹槽3,是因为其它的地方可以设置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5,从而减少了压检凹槽3的数量,使得治具更美观。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产品放置区域1呈方形;所述压检凹槽3呈长条形,沿产品放置区域的边线设置。背光产品6一般是方形的结构,但不排除在产品外形改变为圆形时,产品放置区域也设置呈圆形的结构,依然应受本申请的保护。因为产品放置区域1为方形,所以只需要在其两侧各设置一个压检凹槽3;图1的实施例中,压检凹槽呈长条形,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但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该压检凹槽3分别设置为多个,多个压检凹槽3间隔设置,每个压检凹槽内都设有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亦可。
在图1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等间隔分布在压检凹槽3内。但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一个压检凹槽3无论多大都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但是设置多个的情况下,抽吸空气的效果更好。
在图2的实施例中,所述产品放置区域1设有产品吸附孔96,所述真空负压腔分为产品真空负压腔94和压检膜真空负压腔95;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94与产品吸附孔96连通;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和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5均与压检膜真空负压腔95连通,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94与压检膜真空负压腔95分别连通有外部抽真空装置。在治具10的工作状态中,治具10是设置在一个转盘上,或者运输装置上,对产品6设置产品吸附孔96,就可以使得产品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性;不易产生位移。而且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94与压检膜真空负压腔95需要分别连通有外部抽真空装置;这样分别控制吸附;压检膜真空负压腔95,只有在治具转至压检工位时,在压检膜下压后,才工作,这样更具有针对性,也更节能。
某一实施例中,通过下述结构设置治具,安装生产更加方便;所述治具包括有治具下底板91、治具上底板92,治具下底板91设有真空凹槽,所述真空凹槽内设有一闭合的密封凸起93,所述密封凸起93将真空凹槽分为内槽94和外槽95;内槽94对应产品放置区域1设置;外槽95对应压检膜吸附区域2设置;所述治具上底板92密封盖合在所述真空凹槽上,所述密封凸起93和外槽95的外边缘均与治具上底板92密封配合;具体的治具上底板92与治具下底板91通过螺丝固定;密封凸起93与外槽95的外边缘通过密封条与治具上底板92密封;所述内槽94形成为产品真空负压腔94,所述外槽95形成为压检膜真空负压腔95;所述治具上底板92,对应产品放置区域1设有用于吸附产品6的产品真空吸附孔96;所述治具上底板92,位于压检膜吸附区域2设有压检凹槽3,及位于压检凹槽3内的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4和位于压检凹槽3外的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5;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94设有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负压抽真空孔97;所述压检膜真空负压腔95设有第二负压抽真空孔98。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它的设置方式形成治具10内部的真空负压腔;在某些实施例中,如果不设置产品吸附孔96,那么就不需要将真空负压腔分为产品真空负压腔94和压检膜真空负压腔;同样的负压抽真空孔97或者98也只需要设置一个即可。附图2所示的实示例中,就通过一块治具上底板92和一块治具下底板91,形成了在同一个治具10上,设有两个产品放置区域1、两个产品真空负压腔94、两个压检膜真空负压腔95的结构;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治具上底板92和治具下底板91,形成只具有一个产品放置区域1的结构;然后再将两个同样的治具进行并列连接设置,也可以形成图2中相同功能的治具;同样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畴。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治具10的一端侧面设有第一产品负压接头99,所述第一负压抽真空孔97通过管道与第一产品负压接头99连通;所述第一产品负压接头99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持续的连通;所述治具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产品负压接头(图未示),所述第二产品负压接头对应连通第二负压抽真空孔98,所述第二产品负压接头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自动化对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治具10用于安装在一个转盘上,那么设有第一产品负压接头99的一端就可以靠近转盘的中心进行设置,将第一负压抽真空孔97通过第一产品负压接头99进行连接,就更便于空间上的布设管道,因为转盘中间必须有转轴等装置,会占用空间;在工作过程中,产品6放置在治具10上就会被持续的吸附;第二负压抽真空孔98就可以靠近转盘外围进行设置,转盘外围的下侧相对不具有转轴,是具有设计空间的;当转盘旋转,治具10到达压检膜自动贴覆的工位处时,外部的抽真空机装置的接头就可以自动化的上顶与第二负压抽真空孔98的第二产品负压接头对接。这样达到精准的控制压检膜真空负压腔95的工作时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治具上底板92位于所述产品放置区域1的一端设有一安装凹陷7,所述安装凹陷7内固定安装有一滑轨81,所述滑轨81上滑动安装有产品夹具82。方便在更换不同尺寸的产品时,移动产品夹具82的位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产品放置区域1的外围还围设有刻度尺。随时可知晓产品的长宽尺寸,便于调节夹具位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治具上设有两个并列间隔设置的产品放置区域1。即在同一治具上同时并列设有多个产品放置区域1,使得治具可以同时对两个产品进行检测;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一个治具可以只设置一个产品放置区域1,或者还可以设置多个产品放置区域1;或者由多个具有一个产品放置区域1的治具并列放置在一起也是可以的。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所述治具的上表面设有产品放置区域和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所述产品放置区域设置在所述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检膜真空吸附区域凹设有至少一个压检凹槽;所述压检凹槽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所述治具内部设有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真空负压腔,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与真空负压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检膜真空区域还设有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所述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分布设置在压检凹槽外的压检膜真空区域;所述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与真空负压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放置区域的两侧对称设有压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放置区域呈方形;所述压检凹槽呈长条形,沿产品放置区域的边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等间隔分布在压检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放置区域设有产品吸附孔,所述真空负压腔分为产品真空负压腔和压检膜真空负压腔;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与产品吸附孔连通;所述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和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均与压检膜真空负压腔连通,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与压检膜真空负压腔分别连通有外部抽真空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包括有治具下底板、治具上底板,治具下底板设有真空凹槽,所述真空凹槽内设有一闭合的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将真空凹槽分为内槽和外槽;内槽对应产品放置区域设置;外槽对应压检膜吸附区域设置;所述治具上底板密封盖合在所述真空凹槽上,所述密封凸起和外槽的外边缘均与治具上底板密封配合;所述内槽形成为产品真空负压腔,所述外槽形成为压检膜真空负压腔;所述治具上底板,对应产品放置区域设有用于吸附产品的产品真空吸附孔;所述治具上底板,位于压检膜吸附区域设有压检凹槽,及位于压检凹槽内的第一压检膜真空吸附孔和位于压检凹槽外的第二压检膜真空吸附孔;所述产品真空负压腔设有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负压抽真空孔;所述压检膜真空负压腔设有第二负压抽真空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的一端侧面设有第一产品负压接头,所述第一负压抽真空孔通过管道与第一产品负压接头连通;所述第一产品负压接头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持续的连通;所述治具的另一端底部设有第二产品负压接头,所述第二产品负压接头对应连通第二负压抽真空孔,所述第二产品负压接头用于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自动化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上底板位于所述产品放置区域的一端设有一安装凹陷,所述安装凹陷内固定安装有一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产品夹具;所述产品放置区域的外围还围设有刻度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上设有两个并列间隔设置的产品放置区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93893.2U CN209214879U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93893.2U CN209214879U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14879U true CN209214879U (zh) | 2019-08-06 |
Family
ID=6746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93893.2U Active CN209214879U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14879U (zh) |
-
2018
- 2018-12-25 CN CN201822193893.2U patent/CN2092148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93702U (zh) | 一种用于氦质谱检漏的抽空加压装置 | |
CN104444484A (zh) | 板材搬运装置 | |
CN206670874U (zh) |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109540471A (zh) | 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 | |
CN209214879U (zh) | 一种改善背光产品与压检膜真空吸附贴合的治具 | |
CN109738129A (zh) | 检测导管组件气密性的方法 | |
CN205310102U (zh) | 一种用于产品检测的真空夹具 | |
CN110207924A (zh) | 一种叶片水气流量试验夹具 | |
CN105953986A (zh) | 一种自动下料的产品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105784298A (zh) | 一种密封塑料袋口检测气密性装置 | |
CN108061630A (zh) |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设备 | |
CN207335651U (zh) | 一种简易平坦度测试装置 | |
CN108982019B (zh) | 一种锂电池气密性检验装置 | |
CN205483435U (zh) | 一种产品气密性检测设备 | |
CN109084940B (zh) | 一种便携式阀门检漏装置 | |
CN209008216U (zh) | 一种打标机的真空吸附板 | |
CN104062079B (zh) | 电子封装外壳密封检测用夹具 | |
CN110044552B (zh) | 粉-液双室袋铝膜焊接密封性检漏装置 | |
CN208721329U (zh) | 一种锂电池自动夹具装置和检测装置 | |
CN203698777U (zh) | 一种食品封口机 | |
CN206493088U (zh) | 一种活塞压装设备 | |
CN205376632U (zh) | 密封注液机 | |
CN208994031U (zh) | 一种试剂卡自动包装装置 | |
CN211121843U (zh) | 一种高压气密机 | |
CN104634524A (zh) | 气密性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fixture for improving the vacuum adsorption and adhesion of backlight products and pressure inspection film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Pledgee: Ping An Bank Co.,Ltd. Dongguan Branch Pledgor: DONGGUAN TONG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3826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