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3826U -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 Google Patents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3826U
CN209213826U CN201822131490.5U CN201822131490U CN209213826U CN 209213826 U CN209213826 U CN 209213826U CN 201822131490 U CN201822131490 U CN 201822131490U CN 209213826 U CN209213826 U CN 209213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hearth
pipe
feed pipe
fluidized bed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314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福强
刘洋
徐湘秋
田立辉
许林
贾维新
曲虹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HONGGUANG BOILER GENERAL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HONGGUANG BOILER GENERAL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HONGGUANG BOILER GENERAL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RBIN HONGGUANG BOILER GENERAL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314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3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3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382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它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低、污染排放多,易结渣堵塞和常积灰腐蚀导致锅炉故障率高问题。给料管下端与进料管上端密闭连接,第一密封风管位于给料管和第一进料管的连接处,环形输送风管安装在第一进料管上;补料装置设置在炉膛本体底部且位于在生物质给料装置的下方,补料管竖直设置且其下端与第二进料管的上部密闭连接,第一密封风管与第二进料管的上端密闭连通,播料风管与第二进料管的底部密闭连通;排渣装置设置在炉膛本体的底端且二者相互连通;上二次风装置和下二次风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炉膛本体的下部。本实用新型用于生物质锅炉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

Description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具体涉及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生物质能清洁高效燃烧。
背景技术
按国家发布的《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及我国局部区域限煤、禁煤工作的开展,加速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需要达到清洁化燃烧和低污染排放及负荷稳定运行。农林业生物质露天焚烧可导致雾霾、火灾等对环境的损害;畜牧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不当会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随着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日趋严格和完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因其具有的环保性能得到快速发展,促使了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及应用。
目前,现有的生物质锅炉燃烧效率低、污染排放多、燃料范围窄、易结渣堵塞和常积灰腐蚀,导致锅炉故障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生物质锅炉燃烧效率低、污染排放多、燃料范围窄、易结渣堵塞和常积灰腐蚀,导致锅炉故障率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生物质给料装置1、补料装置2、排渣装置3、炉膛本体4、下二次风装置5、上二次风装置6、分离返料装置7、低温省煤器13、高温省煤器17、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和空气预热器9;生物质给料装置1包括给料管1-2、第一进料管1-3、第一密封风管1-4和环形输送风管1-5,给料管1-2竖直设置且其下端与进料管1-3上端密闭连接,进料管1-3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下部的负压点连通设置,第一密封风管1-4位于给料管1-2和第一进料管1-3的连接处,环形输送风管1-5安装在第一进料管1-3上;
补料装置2设置在炉膛本体4底部且位于在生物质给料装置1的下方,补料装置2包括补料管2-2、第二进料管2-3、第一密封风管2-4和播料风管2-5,补料管2-2竖直设置且其下端与第二进料管2-3的上部密闭连接,第一密封风管2-4与第二进料管2-3的上端密闭连通,播料风管2-5与第二进料管2-3的底部密闭连通;
排渣装置3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底端且二者相互连通;
上二次风装置6和下二次风装置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下部,上二次风装置6与给料装置1对应设置,下二次风装置5与补料装置2对应设置;
炉膛本体4稀相区4-2内由上至下布置有中温屏过热器43和高温屏过热器48;
低温省煤器13、高温省煤器17、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和空气预热器9尾部受热面布置在锅炉尾部烟道8内,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高温省煤器17、低温省煤器13和空气预热器9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分离返料装置7的上方侧面与炉膛本体4的上部相互连通设置,分离返料装置7的底部与炉膛本体4的底部相互连通设置,分离返料装置7的顶部与尾部烟道8的入口相互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下二次风装置5包括第一环形等压风仓5-1、多个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和多个石灰石接管5-3,第一环形等压风仓5-1设置在炉膛本体4下部的外侧壁上,多个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沿炉膛本体4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外侧壁上,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的上端与第一环形等压风仓5-1连通,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连通,每个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的变截面处连接有一个石灰石接管5-3;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位于播料风管2-5上方且二者相邻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上二次风装置6包括第二环形等压风仓6-1和多个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第二环形等压风仓6-1设置在炉膛本体4下部的外侧壁上,多个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沿炉膛本体4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外侧壁上,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的上端与第二环形等压风仓6-1连通,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连通,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位于第一进料管1-3上方且二者相邻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分离返料装置7包括分离器和返料器,分离器的下端与返料器的上端连通,分离器的上方侧面与炉膛本体4连通,分离器的顶端与锅炉尾部烟道连通,分离器的下端与返料器的上端连通,返料器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排渣装置3包括排渣管3-1和事故排渣管3-2,事故排渣管3-2的上端与炉膛本体4的底端相互连通,事故排渣管3-2的下端与排渣管3-1的上端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生物质给料装置1还包括第一金属膨胀节1-1,第一金属膨胀节1-1设置在给料管1-2的上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补料装置2还包括第二金属膨胀节2-1,第二金属膨胀节2-1设置在补料管2-2的上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空气预热器管采用卧式布置,管间横向节距和纵向节距均为80m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对流管束34采用顺列、纵向冲刷布置,对流管束34的管间距为200mm;低温过热器39采用顺列布置,低温过热器39的管间距为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选取较大的炉膛受热面积,以降低主循环回路内的燃烧温度,控制在800℃以下,以防止炉内和对流管束结渣;
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主循环回路内大量的循环物料,具有良好的自清灰特性,可防止水冷壁受热面结渣,炉底布置大口径排渣管,有效置换出燃烧过程中生成的小渣块;
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含有大量的物料,在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物料被烟气携带到炉膛上部,经过布置在炉膛出口的分离器,将物料与烟气分开,并经过返料阀将物料回送至床内,多次循环燃烧,由于物料浓度高,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和良好的物料混合,锅炉对生物质燃料种类的适应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合理分配一次风、二次风比例,调整炉内燃烧份额,适应生物质水分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选取较大空气的过量空气系数,实现炉膛下部的强化燃烧,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构建了无梯度的分级送风、缺氧燃烧的还原场区域,实现了基于床质量提高的氧化还原气氛重整,从而深度抑制了氮氧化物的原始生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左剖视图(左半为图1的A-A左剖视图,右半为图1的B-B右半剖视图);
图3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4是图1的D-D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炉膛本体4和锅炉尾部烟道8内受热面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生物质给料装置1和补料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二中下二次风装置5和具体实施方式三中上二次风装置6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具体实施方式四中分离返料装置7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对流管束34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对流管束34的左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中空气预热器9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F-F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E-E的剖视图。
图中:1为生物质给料装置、2为补料装置、3为排渣装置、4为炉膛本体、5为下二次风装置、6为上二次风装置、7为分离返料装置、8为尾部烟道、9为空气预热器、10为柱、梁和平台扶梯、11为分配集箱、12为低温省煤器进口集箱、13为低温省煤器、14为高温省煤器进口集箱、15为第一导水管、16为高温省煤器进口集箱、17为高温省煤器、18为高温省煤器出口集箱、19为第二导水管、20为锅筒、21再循环管、22为下降管、23为前模式壁下集箱、24为侧模式壁下集箱、25为后模式壁下集箱、26为前模式壁、27为侧模式壁、28为后模式壁、29为前后膜式壁上集箱、30为侧模式壁上集箱、31为引出管、32为对流管束下降管、33为对流管束下集箱、34为对流管束、35为对流管束上集箱、36为第一导汽管、37为饱和蒸汽引出管、38为低过进口集箱、39为低温过热器、40为低过出口集箱、41为第二导汽管、42为中温屏式过进口集箱、43为中温屏式过热器、44为中温屏式过出口集箱、45为第三导汽管、46为喷水减温器、47为高温屏式过进口集箱、48为高温屏式过热器、49为高温屏式过出口集箱、50为第四导汽管、51为集汽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生物质给料装置1、补料装置2、排渣装置3、炉膛本体4、下二次风装置5、上二次风装置6、分离返料装置7、低温省煤器13、高温省煤器17、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和空气预热器9;生物质给料装置1包括给料管1-2、第一进料管1-3、第一密封风管1-4和环形输送风管1-5,给料管1-2竖直设置且其下端与进料管1-3上端密闭连接,进料管1-3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下部的负压点连通设置,第一密封风管1-4位于给料管1-2和第一进料管1-3的连接处,环形输送风管1-5安装在第一进料管1-3上;
补料装置2设置在炉膛本体4底部且位于在生物质给料装置1的下方,补料装置2包括补料管2-2、第二进料管2-3、第一密封风管2-4和播料风管2-5,补料管2-2竖直设置且其下端与第二进料管2-3的上部密闭连接,第一密封风管2-4与第二进料管2-3的上端密闭连通,播料风管2-5与第二进料管2-3的底部密闭连通;
排渣装置3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底端且二者相互连通;
上二次风装置6和下二次风装置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下部,上二次风装置6与给料装置1对应设置,下二次风装置5与补料装置2对应设置;
炉膛本体4稀相区4-2内由上至下布置有中温屏过热器43和高温屏过热器48;
低温省煤器13、高温省煤器17、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和空气预热器9尾部受热面布置在锅炉尾部烟道8内,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高温省煤器17、低温省煤器13和空气预热器9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分离返料装置7的上方侧面与炉膛本体4的上部相互连通设置,分离返料装置7的底部与炉膛本体4的底部相互连通设置,分离返料装置7的顶部与尾部烟道8的入口相互连通。
生物质给料装置1的给料管1-2布置在炉膛下部的负压点,生物质伴随着上二次风和下二次风进入炉内,有效防止给料不畅;
给料管1-2上配置密封风和环形输料风,使风管尾部形成负压,有效防止烟气反窜;
由于生物质燃料灰分轻,通过补料装置2给炉膛中添加物料作循环灰,可对炉膛受热面表面凝结物冲刷,避免结渣积灰和腐蚀。
炉膛防结渣、积灰和不积灰、耐腐蚀措施:
炉膛本体4设计有较大的炉膛受热面,并在炉膛内布置中温屏过热器43和高温屏过热器48,以降低炉膛内燃烧温度,控制在800℃以下,以防止炉内高温结渣;
分离返料系统循环回路内有大量的循环物料,具有良好的自清灰特性,可防止炉膛受热面结渣;
将中温屏式过热器43、高温屏式过热器48布置在炉膛内,采用耐腐蚀材料防止腐蚀,降低炉膛内燃烧温度,避免结渣并实现低氮燃烧。
二次风装置:
设置较大的二次风比例:一次风、下二次风、上二次风比例依次为4:3:3,更适应生物质流化床锅炉炉膛上部燃烧份额大的特点,同时通过合理分配一次风、二次风比例,适应生物质水分波动的特性;
选取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约为1.4,实现炉膛下部强化燃烧,防止因燃烧温度低而降低燃烧效率;
构建了无梯度的分级送风、缺氧燃烧的还原场区域,实现了基于床质量提高的氧化还原气氛重整,从而深度抑制了氮氧化物的原始生成。
尾部防积灰和结渣及耐腐蚀措施:
合理布置尾部受热面管排间距,对流管束顺列布置、纵向冲刷,增大管间距至200mm;低温过热器采用了顺列布置,增大管间距至100mm,防止结渣避免腐蚀;
在对流管束、低温过热器有效范围内布吹灰器接口;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有效范围内布吹灰器接口,布置足够的吹灰器,定期吹灰防止积灰避免结渣腐蚀;
合理选择尾部受热面烟气流速,低温过热器处烟气速度11~13m/s,省煤器处烟气速度9~11m/s,空气预热器处烟气速度~10m/s,在不发生磨损的条件下,增强自清灰能力。
对流管束结构:
合理布置尾部受热面管排间距,对流管束进行顺列布置、纵向冲刷,增大管间距至200mm;防止结渣避免腐蚀;
合理设计对流管束区烟气流速8~10m/s,在不发生磨损的条件下,增强自清灰能力。
在对流管束有效范围内预留冲吹灰器接口,可布置足够的吹灰器,定期吹灰防止积灰避免腐蚀;
空气预热器:
设计较大受热面的空气预热器,确保配风温度,以保证含水分较大的生物质燃烧;
采用多级空气预热器设计,4-6级结构确保热风温度大于200℃,以保证进入炉膛的燃料能够尽快燃烧,并维持一定的炉膛燃烧温度,实现高效率燃烧;
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包括柱、梁和顶板,柱、梁和顶板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外围。如此设置,柱、梁和顶板可以实现对锅炉及汽水循环的支吊等。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下二次风装置5包括第一环形等压风仓5-1、多个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和多个石灰石接管5-3,第一环形等压风仓5-1设置在炉膛本体4下部的外侧壁上,多个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沿炉膛本体4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外侧壁上,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的上端与第一环形等压风仓5-1连通,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连通,每个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的变截面处连接有一个石灰石接管5-3;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位于播料风管2-5上方且二者相邻设置,下二次风装置5布置在炉膛本体4下部炉膛密相区4-1内。
如此设计,更适应生物质流化床锅炉炉膛上部燃烧份额大的特点,实现炉膛下部强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上二次风装置6包括第二环形等压风仓6-1和多个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第二环形等压风仓6-1设置在炉膛本体4下部的外侧壁上,多个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沿炉膛本体4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外侧壁上,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的上端与第二环形等压风仓6-1连通,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连通,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位于第一进料管1-3上方且二者相邻设置,上二次风装置6布置在炉膛本体4下部炉膛密相区4-1内。
如此设计,更适应生物质流化床锅炉炉膛上部燃烧份额大的特点,实现炉膛下部强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1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分离返料装置7包括分离器和返料器,分离器的下端与返料器的上端连通,分离器的上方侧面与炉膛本体4连通,分离器的顶端与锅炉尾部烟道8上端连通,分离器的下端与返料器的上端连通,返料器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连通。如此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主循环回路内大量的循环物料,具有良好的自清灰特性,可防止水冷壁受热面结渣。炉底布置大口径排渣管,有效置换出燃烧过程中生成的小渣块及未然杂物。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排渣装置3包括排渣管3-1和事故排渣管3-2,排渣管3-1直径范围为159~273mm,事故排渣管3-2直径范围为219~325mm,事故排渣管3-2的上端与炉膛本体4的底端相互连通,事故排渣管3-2的上端与与炉膛本体4的底端相互连通。如此设计,分散的排渣管可有效置换出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灰渣和小渣块及未然杂物;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事故排渣管3-2可有效置换出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渣块及随生物质进入炉膛的未燃的大块杂质和杂物。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生物质给料装置1还包括第一金属膨胀节1-1,第一金属膨胀节1-1设置在给料管1-2的上部。如此设计,可以解决锅炉向下膨胀时生物质给料装置1与输送设备间的膨胀和密封。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补料装置2还包括第二金属膨胀节2-1,第二金属膨胀节2-1设置在补料管2-2的上部。如此设计,可以解决锅炉向下膨胀时补料装置2与输送设备间的膨胀和密封。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四或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包括平台扶梯10。如此设置,平台扶梯10可以实现对锅炉的检查和维护。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空气预热器管采用卧式布置,管间横向节距和纵向节距均为80mm。如此设置,避免积灰提高换热效率;空气预热器末级管采用ND钢或搪瓷管材料,避免空气预热器低温腐蚀。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四、六或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对流管束34采用顺列、纵向冲刷布置,对流管束34的管间距为200mm;低温过热器39采用顺列布置,低温过热器39的管间距为100mm。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结渣,避免管腐蚀。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九相同。
工作过程:
床料通过补料装置2进入炉膛本体4的下部,在一次风和点火器的作用下在密相区4-1和稀相区4-2内流化及加热,生物质通过生物质给料装置1进入炉膛本体4内燃烧,生物质给料装置1和补料装置2与炉膛本体4前下部焊接,燃烧后的生物质灰渣通过炉膛4底部的排渣装置3中的排渣管3-1排出,大的渣块和未燃杂质等通过事故排渣管3-2排出;
二次风分为两路,一路二次风通过下二次风装置5进入炉膛本体4密相区4-2下部,对生物质进行燃烧和助燃,石灰石通过石灰石接管5-3进入炉膛本体4下部,进行炉内石灰石脱硫;另一路二次风经上二次风装置6进入炉膛本体4密相区4-2上部使生物质燃尽,下二次风装置5、上二次风装置6布置在炉膛本体4下部炉膛密相区4-1内,构成等压风仓并分别独立供风,方便灵活调节和精准操控;
生物质在炉膛本体4中部继续燃烧,与炉膛本体4稀相区4-2内布置的中温屏过热器43、高温屏过热器48换热,燃烧产生的烟灰从炉膛本体4上部后烟气出口排出,进入分离返料装置7进行旋风分离及返料,烟尘在分离器分离,大粒径尘经分离后经返料器,返入炉膛4下部受热面,在炉膛内继续燃烧,烟气经中心筒通过出口进入尾部烟道;烟气进入锅炉尾部烟道8内与尾部内受热面换热,烟气依次流经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高温省煤器17、低温省煤器13分别换热后进入空气预热器9,锅炉尾部烟道8出口与空气预热器9连接,烟气在空气预热器9内经首级管箱9-1和若干连接烟道9-3、管箱9-1换热,最终烟气经末级管箱9-1排出;一、二次冷风经空气预热器9内风接口9-4和若干管箱9-1及联通箱9-2换热,经加热的一次热风经风接口9-4进入炉膛4底部;经加热的二次热风经风接口9-4分为两路从下二次风装置5和上次风装置6进入炉膛本体4下部密相区对生物质强化和低氮燃烧,若干管箱9-1间吹灰孔9-5,通过增设足够的吹灰器防止积灰及腐蚀。

Claims (10)

1.一种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生物质给料装置(1)、补料装置(2)、排渣装置(3)、炉膛本体(4)、下二次风装置(5)、上二次风装置(6)、分离返料装置(7)、低温省煤器(13)、高温省煤器(17)、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和空气预热器(9);其特征在于:生物质给料装置(1)包括给料管(1-2)、第一进料管(1-3)、第一密封风管(1-4)和环形输送风管(1-5),给料管(1-2)竖直设置且其下端与进料管(1-3)上端密闭连接,进料管(1-3)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下部的负压点连通设置,第一密封风管(1-4)位于给料管(1-2)和第一进料管(1-3)的连接处,环形输送风管(1-5)安装在第一进料管(1-3)上;
补料装置(2)设置在炉膛本体(4)底部且位于在生物质给料装置(1)的下方,补料装置(2)包括补料管(2-2)、第二进料管(2-3)、第一密封风管(2-4)和播料风管(2-5),补料管(2-2)竖直设置且其下端与第二进料管(2-3)的上部密闭连接,第一密封风管(2-4)与第二进料管(2-3)的上端密闭连通,播料风管(2-5)与第二进料管(2-3)的底部密闭连通;
排渣装置(3)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底端且二者相互连通;
上二次风装置(6)和下二次风装置(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下部,上二次风装置(6)与给料装置(1)对应设置,下二次风装置(5)与补料装置(2)对应设置;
炉膛本体(4)稀相区(4-2)内由上至下布置有中温屏过热器(43)和高温屏过热器(48);
低温省煤器(13)、高温省煤器(17)、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和空气预热器(9)尾部受热面布置在锅炉尾部烟道(8)内,对流管束(34)、低温过热器(39)、高温省煤器(17)、低温省煤器(13)和空气预热器(9)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分离返料装置(7)的上方侧面与炉膛本体(4)的上部相互连通设置,分离返料装置(7)的底部与炉膛本体(4)的底部相互连通设置,分离返料装置(7)的顶部与尾部烟道(8)的入口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下二次风装置(5)包括第一环形等压风仓(5-1)、多个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和多个石灰石接管(5-3),第一环形等压风仓(5-1)设置在炉膛本体(4)下部的外侧壁上,多个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沿炉膛本体(4)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外侧壁上,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的上端与第一环形等压风仓(5-1)连通,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连通,每个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的变截面处连接有一个石灰石接管(5-3);第一变截面加速喷口(5-2)位于播料风管(2-5)上方且二者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上二次风装置(6)包括第二环形等压风仓(6-1)和多个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第二环形等压风仓(6-1)设置在炉膛本体(4)下部的外侧壁上,多个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沿炉膛本体(4)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炉膛本体(4)的外侧壁上,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的上端与第二环形等压风仓(6-1)连通,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连通,第二变截面加速喷口(6-2)位于第一进料管(1-3)上方且二者相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分离返料装置(7)包括分离器和返料器,分离器的下端与返料器的上端连通,分离器的上方侧面与炉膛本体(4)连通,分离器的顶端与锅炉尾部烟道连通,分离器的下端与返料器的上端连通,返料器的下端与炉膛本体(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排渣装置(3)包括排渣管(3-1)和事故排渣管(3-2),排渣管(3-1)直径范围为159~273mm,事故排渣管(3-2)直径范围为219~325mm,事故排渣管(3-2)的上端与炉膛本体(4)的底端相互连通,事故排渣管(3-2)的下端与排渣管(3-1)的上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生物质给料装置(1)还包括第一金属膨胀节(1-1),第一金属膨胀节(1-1)设置在给料管(1-2)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补料装置(2)还包括第二金属膨胀节(2-1),第二金属膨胀节(2-1)设置在补料管(2-2)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包括平台扶梯(10)。
9.根据权利要求1、2、4、6或8所述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空气预热器管采用卧式布置,管间横向节距和纵向节距均为8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对流管束(34)采用顺列、纵向冲刷布置,对流管束(34)的管间距为200mm;低温过热器(39)采用顺列布置,低温过热器(39)的管间距为100mm。
CN201822131490.5U 2018-12-18 2018-12-18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213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1490.5U CN209213826U (zh) 2018-12-18 2018-12-18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1490.5U CN209213826U (zh) 2018-12-18 2018-12-18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3826U true CN209213826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65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31490.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213826U (zh) 2018-12-18 2018-12-18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3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9535B (zh) 低倍率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燃烧方法
CN109506230A (zh)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2901212B (zh) 一种燃劣质燃料低倍率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及其燃烧方法
CN101514811B (zh) 无夹廊角管全膜式壁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2042600B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
CN203517771U (zh) 适用于燃烧高钠煤的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6352343B (zh) 适用于高热值生活垃圾的气化焚烧炉
CN104896482A (zh) 一种棕榈废料锅炉烟气循环燃烧系统
CN205316303U (zh) 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
CN2937851Y (zh) 一种生物质能燃料锅炉
CN201526976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
CN216131907U (zh) 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的角管式蒸汽锅炉
CN201748413U (zh) 三废混燃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4676617B (zh) 一种焚烧锅炉烟道防积灰结构
CN104654289B (zh) 一种秸秆焚烧流化床锅炉
CN109506231A (zh)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水循环集成结构
CN203757694U (zh) 一种节能减排高效燃烧生物质锅炉
CN201437986U (zh) 一种特种废物流化床焚烧炉
CN206398704U (zh) 一种多燃料混烧流化床锅炉
CN105042578B (zh) 煤与烟梗混烧锅炉及其污染物控制方法
CN204717692U (zh) 一种棕榈废料锅炉烟气循环燃烧系统
CN209213826U (zh) 环保节能型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14223090U (zh) 一种燃用固体废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11260748U (zh) 一种纯烧生物质环保型循环流化床高温高压蒸汽锅炉
CN105135422B (zh) 生物质成型燃料与烟梗混烧锅炉及其污染物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8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8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