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0055U - 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0055U
CN209210055U CN201821458217.7U CN201821458217U CN209210055U CN 209210055 U CN209210055 U CN 209210055U CN 201821458217 U CN201821458217 U CN 201821458217U CN 209210055 U CN209210055 U CN 209210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driving shaft
horizontal double
double plat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582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伊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ingstone Cable &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ingstone Cable &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ingstone Cable &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ingstone Cable &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582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0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0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00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包括:一机架、第一摇篮架、第一绞弓、第二摇篮架、第二绞弓、第一升降平台、第二升降平台、同步带驱动机构和PLC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简单实用,操作方便,通过传同步带动两个主动同时轴旋转从而带动两个绞弓同时旋转,对两根单线同时退扭,退扭率相同,工作效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电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数字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对高精度的数据通讯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线绞制中的单线放线形式直接影响对线质量。
目前的放线装置普遍为单线放线装置,放线速度低,劳动强度大,一次只能放出一根电线,这就造成电线在后道工序加工尤其是对绞时,两根电线难以同步控制,加工精度低,操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生产成本高。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方案便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而提供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包括:
一机架;
通过第一主动轴承座轴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主动轴和通过第一被动轴承座轴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被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一被动轴同轴;
通过第二主动轴承座轴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主动轴和通过第二被动轴承座轴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被动轴,所述第二主动轴与所述第二被动轴同轴;
两端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被动轴通过轴承连接的第一摇篮架;
两端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被动轴连接并由所述第一主动轴驱动转动的第一绞弓,所述第一绞弓围绕在所述第一摇篮架外;
两端与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被动轴通过轴承连接的第二摇篮架;
两端与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被动轴连接并由所述第二主动轴驱动转动的第二绞弓,所述第二绞弓围绕在所述第二摇篮架外;
设置在所述机架内分别将两个线盘送入第一摇篮架和第二摇篮架内并将第一摇篮架和第二摇篮架内线盘卸出的第一升降平台和第二升降平台;
一设置在所述机架内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轴、第二主动轴同步转动的同步带驱动机构;
一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同步带驱动机构中的电机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罩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以整个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平行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的轴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以整个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平行于所述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的轴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摇篮架和第二摇篮架均为卧式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绞弓和第二绞弓均为双扭型,分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过单线用的,另一部分是因高速旋转而用于配重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放线机构和第二放线机构,所述第一放线机构和第二放线机构均为主动式放线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线机构包括一轴设在所述第一摇篮架上的第一放线盘、一通过第一皮带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放线盘转动的第一放线电机、一安装在所述第一被动轴上且跟随第一被动轴摆动的第一导向轮支架、轴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轮支架上的第一上导向轮和第一下导向轮、轴设在所述第一被动轴上的第一被动换向轮、轴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轴上的第一主动换向轮,其中,所述第一放线电机安装在第一摇篮架上,由所述第一升降平台送过来的第一线盘与所述第一放线盘联接并由所述第一放线盘驱动转动进行主动式放线,由所述第一线盘放出的第一单线经过第一上导向轮和第一下导向轮后,进入到所述第一被动轴的中心,然后经过第一被动换向轮换向后通过第一绞弓进行退绞,退绞后的第一单线经过第一主动换向轮换向后进入所述第一主动轴的中心并由所述第一主动轴的中心送出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所述第二放线机构包括一轴设在所述第二摇篮架上的第二放线盘、一通过第二皮带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放线盘转动的第二放线电机、一安装在所述第二被动轴上且跟随第二被动轴摆动的第二导向轮支架、轴设在所述第二导向轮支架上的第二上导向轮和第二下导向轮、轴设在所述第二被动轴上的第二被动换向轮、轴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轴上的第二主动换向轮,其中,所述第二放线电机安装在第二摇篮架上,由所述第二升降平台送过来的第二线盘与所述第二放线盘联接并由所述第二放线盘驱动转动进行主动式放线,由所述第二线盘放出的第二单线经过第二上导向轮和第二下导向轮后,进入到所述第二被动轴的中心,然后经过第二被动换向轮换向后通过第二绞弓进行退绞,退绞后的第二单线经过第二主动换向轮换向后进入所述第二主动轴的中心并由所述第二主动轴的中心送出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同步带驱动机构包括一电机、第一从动同步带轮、第二从动同步带轮、主动同步带轮、同步带、同步带张紧机构,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同步带轮、第二从动同步带轮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主动轴、第二主动轴上,所述同步带环绕在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和第一从动同步带轮以及第二从动同步带轮上;所述同步带张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动轴与第二主动轴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同步带张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张紧压轮支架、滑动配置在所述张紧压轮支架上的张紧压轮滑块、轴设在所述张紧压轮滑块上的同步带张紧压轮和驱动所述张紧压轮滑块移动的张紧压轮滑块驱动机构,所述张紧压轮压在所述同步带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和所述第二升降平台结构均相同,均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剪叉式支承架及升降机构,以及位于剪叉式支承架顶端的升降台,通过升降机构的牵引带动剪叉式支承架升降进而带动升降平台的上升,升降平台依靠自身重力下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中的链轮架上用以感知所述升降平台上、下位置的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限位开关位于所述链轮架的上部,所述下限位开关位于所述链轮架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中的链轮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一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减速驱动机构、一安装在所述减速驱动机构中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一轴设在所述链轮架上部上的从动链轮、牵引链条,所述牵引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链轮上,所述牵引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后连接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升降平台通过牵引链条牵引带动上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减速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一斜齿-涡轮蜗杆减速机构,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斜齿-涡轮蜗杆减速机构动作,所述斜齿-涡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链轮连接。通过采用斜齿-涡轮蜗杆减速机构可以对升降平台的升降位置进行自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剪叉式支承架上的升降板、固定在所述升降板上的转盘托盘、可转动且可以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转盘托盘上的转盘、安装在所述转盘中心且对线盘定位的定位销、安装在所述转盘上且对线盘进行定位的一对定位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盘托盘固定在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上,在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一转盘孔,所述转盘由所述转盘孔伸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盘通过一平面轴承安装在一移动机构上,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转盘托盘上,所述转盘与所述移动机构之间通过一中心轴进行径向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盘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限位螺钉,用以限制所述转盘的转动角度和移动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剪叉式支承架包括中间通过中间销轴铰接在一起的一对外撑杆和一对内撑杆,所述一对外撑杆的上端均铰接有一上撑杆座,所述上撑杆座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外撑杆的下端均铰接有一下滚动轴承,所述下滚动轴承与所述底座滚动接触;所述一对内撑杆的下端均铰接有一下撑杆座,所述下撑杆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内撑杆的上端均铰接有一上滚动轴承,所述上滚动轴承与所述升降板的底面滚动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剪叉式支承架还包括一对对所述升降板下降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先实施例中,两根单线的同时退扭,且退扭率相同。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可以对两根单线同时退扭,退扭率相同,大大降低了后道工序加工的操作难度。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升降平台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3,图中所示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包括:
机架100、安装在机架100上的罩壳800,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PLC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同步带驱动机构700中的电机710工作状态,电机710驱动主动轴211、221同时旋转。
主动轴211通过主动轴承座210轴设在机架100上,被动轴311通过被动轴承座310轴设在机架100上,主动轴211与被动轴311同轴;
主动轴221通过主动轴承座220轴设在机架100上,被动轴321通过被动轴承座320轴设在机架100上,主动轴221与被动轴321同轴。
主动轴211、221以整个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平行于主动轴211和主动轴221的轴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机架100的一侧;被动轴311、321以整个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平行于被动轴311和被动轴321的轴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机架100的另一侧。
摇篮架410两端与主动轴211和被动轴311通过轴承连接,摇篮架420两端与主动轴221和被动轴321通过轴承连接,摇篮架410、420均为卧式安装。
绞弓510两端与主动轴211和被动轴311连接并由主动轴211驱动转动,绞弓520两端与主动轴221和被动轴321连接并由主动轴221驱动转动,绞弓510围绕在摇篮架410外,绞弓520围绕在摇篮架420外,绞弓510、520均为双扭型,分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过单线用的,另一部分是因高速旋转而用于配重的。
放线机构610和放线机构620均为主动式放线机构。
放线机构610包括一轴设在摇篮架410上的放线盘611、一通过皮带传动机构613驱动放线盘611转动的第一放线电机612、一安装在被动轴311上且跟随被动轴311摆动的导向轮支架614、轴设在导向轮支架614上的上导向轮615和下导向轮616、轴设在被动轴311上的被动换向轮617、轴设在主动轴211上的主动换向轮618,其中,放线电机612安装在摇篮架410上,由升降平台A送过来的线盘619与放线盘611联接并由放线盘611驱动转动进行主动式放线,由线盘619放出的单线a经过上导向轮615和下导向轮616后,进入到被动轴311的中心,然后经过被动换向轮617换向后通过绞弓510进行退绞,退绞后的单线a经过主动换向轮618换向后进入主动轴211的中心并由主动轴211的中心送出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放线机构620包括一轴设在摇篮架420上的放线盘621、一通过皮带传动机构623驱动放线盘621转动的第一放线电机622、一安装在被动轴321上且跟随被动轴321摆动的导向轮支架624、轴设在导向轮支架624上的上导向轮625和下导向轮626、轴设在被动轴321上的被动换向轮627、轴设在主动轴221上的主动换向轮628,其中,放线电机622安装在摇篮架420上,由升降平台B送过来的线盘629与放线盘621联接并由放线盘621驱动转动进行主动式放线,由线盘629放出的单线b经过上导向轮625和下导向轮626后,进入到被动轴321的中心,然后经过被动换向轮627换向后通过绞弓520进行退绞,退绞后的单线b经过主动换向轮628换向后进入主动轴221的中心并由主动轴221的中心送出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同步带驱动机构700包括一电机710、从动同步带轮721、722、主动同步带轮730、同步带740、同步带张紧机构750,电机710安装在机架100上,主动同步带轮730固定在电机710的输出轴(图中未示出)上,从动同步带轮721、722分别固定在主动轴211、221上,同步带740环绕在主动同步带轮730和从动同步带轮721、722上,电机710通过主动同步带轮730、从动同步带轮721、722和同步带740驱动主动轴211、221同步转动,从而使两根单线a、b退扭,且退扭率相同。
同步带张紧机构750设置在主动轴211与主动轴221之间,其包括固定在机架100上的张紧压轮支架751、滑动配置在张紧压轮支架751上的张紧压轮滑块752、轴设在张紧压轮滑块752上的同步带张紧压轮753和驱动所述张紧压轮滑块753移动的张紧压轮滑块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张紧压轮753压在同步带740上。
升降平台A、B,设置在机架100内分别将两个线盘619、629送入摇篮架410、420内并将摇篮架410、420内线盘619、629卸出。
升降平台A和升降平台B结构均相同,参见图4和图5,升降平台A、B均包括底座1100和安装在底座1100上的剪叉式支承架1200,在剪叉式支承架1200上安装有一升降台1300,整个剪叉式支承架1200通过升降机构1400的牵引带动升降台1300的升降。
剪叉式支承架1200有两个,每个剪叉式支承架1200包括一根外撑杆1210和一根内撑杆1220,每个剪叉式支承架1200中的外撑杆1210和内撑杆1220的交汇点通过一中间销轴1250铰接在一起,外撑杆1210和内撑杆1220均可绕中间销轴1250转动。
每个剪叉式支承架1200的内撑杆1220的下端铰接有一下撑杆座1231,上端轴设有一上滚动轴承1262;每个剪叉式支承架1200的外撑杆1210的上端铰接有一上撑杆座1232,下端轴设有一下滚动轴承1261。
下撑杆座1231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固定在底座1100上,下滚动轴承1261支撑在底座1100上并可在底座1100的上表面上滚动。上撑杆座1232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固定在升降板1310的底面上,下滚动轴承1261支撑着升降板1310并可在升降板1310的下表面上滚动。
上述结构的剪叉式支承架1200在外撑杆1210和内撑杆1220的摆动过程中,能够使转盘托盘1320升降。
为了提高整个剪叉式支承架1200的强度,两个剪叉式支承架1200中的内撑杆1220通过一撑杆连板1240连接起来。
剪叉式支承架1200的升降依靠升降机构1400带动。升降机构1400包括链轮架1410、减速器1420、主动链轮1431、从动链轮1432、牵引链条1440、上限位开关1450、下限位开关1460。
链轮架1410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固定在底座1100上。减速器1420安装在底座1100上,其通过一电机(图中未示出),电机安装在底座1100上。主动链轮1431固定在减速器1420的输出轴上,由减速器1420带动转动。从动链轮132轴设在链轮架1410的上部上,牵引链条1440的一端固定在主动链轮1431上,另一端绕过主动链轮1431、从动链轮1432后与升降板1310连接,这样主动链轮1431转动时,会带动牵引链条1440回收,回收的牵引链条1440带动转盘托盘1320上升,进而带动剪叉式支承架1200做上升运动。当主动链轮1431反向转动时,会释放牵引链条1440,这样升降板1310和剪叉式支承架1200在重力作用下下降。
为了检测升降板1310的最高上升位置和最低下降位置,在链轮架1410的上部和下部各安装有一上限位开关1450和一下限位开关1460,上限位开关1450和下限位开关1460的控制信号输入一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控制装置依据接收到的上限位开关1450和下限位开关146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机的启闭。当升降板1310上升到最高上升位置时,升降板1310触发上限位开关1450动作,上限位开关1450发出一控制信号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关闭电机的电源,电机停止转动。当升降板1310下降到最低下降位置时,升降板1310触发下限位开关1460动作,下限位开关1460发出一控制信号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关闭电机的电源,电机停止转动。
为了将升降板1310和剪叉式支承架1200自锁在最高上升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1420采用斜齿-涡轮蜗杆减速机构。
为了在最低下降位置支撑住升降板1310和调节升降板1310的最低下降高度,在底座1100上安装有调节螺钉1122、1121,通过调节调节螺钉1122、1121的高度,即可调节升降板1310的最低下降高度。
升降台1300除了包括上述升降板1310外,还包括转盘托盘1320、转盘1330、定位块1341、1342、销轴1350、平面轴承1360、若干限位螺钉1370。转盘托盘1320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板1310的底面上,在转盘托盘1320上加工有腰形孔,转盘1330中心与销轴1350紧配连接,销轴1350伸出转盘1330下表面部份嵌入转盘托盘1320上的腰形孔,转盘托盘1320与转盘1330之间安装一平面轴承1360,这样转盘1330围绕转盘托盘1320上的腰形孔转动与移动。
在转盘1330上对称安装有两个定位块1341、1342,定位块1341、1342用于固定线盘(图中未示出)在转盘1330上的位置。在转盘1330下表面固定有限位螺钉1370,用以限制转盘1330的移动位置和旋转角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21)

1.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架;
通过第一主动轴承座轴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主动轴和通过第一被动轴承座轴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被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一被动轴同轴;
通过第二主动轴承座轴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主动轴和通过第二被动轴承座轴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被动轴,所述第二主动轴与所述第二被动轴同轴;
两端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被动轴通过轴承连接的第一摇篮架;
两端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一被动轴连接并由所述第一主动轴驱动转动的第一绞弓,所述第一绞弓围绕在所述第一摇篮架外;
两端与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被动轴通过轴承连接的第二摇篮架;
两端与所述第二主动轴和第二被动轴连接并由所述第二主动轴驱动转动的第二绞弓,所述第二绞弓围绕在所述第二摇篮架外;
设置在所述机架内分别将两个线盘送入第一摇篮架和第二摇篮架内并将第一摇篮架和第二摇篮架内线盘卸出的第一升降平台和第二升降平台;
一设置在所述机架内且用以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轴、第二主动轴同步转动的同步带驱动机构;
一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同步带驱动机构中的电机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罩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以整个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平行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的轴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以整个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平行于所述第一被动轴和第二被动轴的轴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第二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篮架和第二摇篮架均为卧式安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弓和第二绞弓均为双扭型,分为质量相等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过单线用的,另一部分是因高速旋转而用于配重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放线机构和第二放线机构,所述第一放线机构和第二放线机构均为主动式放线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线机构包括一轴设在所述第一摇篮架上的第一放线盘、一通过第一皮带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放线盘转动的第一放线电机、一安装在所述第一被动轴上且跟随第一被动轴摆动的第一导向轮支架、轴设在所述第一导向轮支架上的第一上导向轮和第一下导向轮、轴设在所述第一被动轴上的第一被动换向轮、轴设在所述第一主动轴上的第一主动换向轮,其中,所述第一放线电机安装在第一摇篮架上,由所述第一升降平台送过来的第一线盘与所述第一放线盘联接并由所述第一放线盘驱动转动进行主动式放线,由所述第一线盘放出的第一单线经过第一上导向轮和第一下导向轮后,进入到所述第一被动轴的中心,然后经过第一被动换向轮换向后通过第一绞弓进行退绞,退绞后的第一单线经过第一主动换向轮换向后进入所述第一主动轴的中心并由所述第一主动轴的中心送出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所述第二放线机构包括一轴设在所述第二摇篮架上的第二放线盘、一通过第二皮带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放线盘转动的第二放线电机、一安装在所述第二被动轴上且跟随第二被动轴摆动的第二导向轮支架、轴设在所述第二导向轮支架上的第二上导向轮和第二下导向轮、轴设在所述第二被动轴上的第二被动换向轮、轴设在所述第二主动轴上的第二主动换向轮,其中,所述第二放线电机安装在第二摇篮架上,由所述第二升降平台送过来的第二线盘与所述第二放线盘联接并由所述第二放线盘驱动转动进行主动式放线,由所述第二线盘放出的第二单线经过第二上导向轮和第二下导向轮后,进入到所述第二被动轴的中心,然后经过第二被动换向轮换向后通过第二绞弓进行退绞,退绞后的第二单线经过第二主动换向轮换向后进入所述第二主动轴的中心并由所述第二主动轴的中心送出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驱动机构包括一电机、第一从动同步带轮、第二从动同步带轮、主动同步带轮、同步带、同步带张紧机构,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从动同步带轮、第二从动同步带轮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主动轴、第二主动轴上,所述同步带环绕在所述主动同步带轮和第一从动同步带轮以及第二从动同步带轮上;所述同步带张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动轴与第二主动轴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张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张紧压轮支架、滑动配置在所述张紧压轮支架上的张紧压轮滑块、轴设在所述张紧压轮滑块上的同步带张紧压轮和驱动所述张紧压轮滑块移动的张紧压轮滑块驱动机构,所述张紧压轮压在所述同步带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和所述第二升降平台结构均相同,均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剪叉式支承架及升降机构,以及位于剪叉式支承架顶端的升降台,通过升降机构的牵引带动剪叉式支承架升降进而带动升降平台的上升,升降平台依靠自身重力下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中的链轮架上用以感知所述升降平台上、下位置的上限位开关和下限位开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开关位于所述链轮架的上部,所述下限位开关位于所述链轮架的下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中的链轮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一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减速驱动机构、一安装在所述减速驱动机构中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一轴设在所述链轮架上部上的从动链轮、牵引链条,所述牵引链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链轮上,所述牵引链条的另一端绕过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后连接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升降平台通过牵引链条牵引带动上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一斜齿-涡轮蜗杆减速机构,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斜齿-涡轮蜗杆减速机构动作,所述斜齿-涡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链轮连接;通过采用斜齿-涡轮蜗杆减速机构可以对升降平台的升降位置进行自锁。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一固定在所述剪叉式支承架上的升降板、固定在所述升降板上的转盘托盘、可转动且可以移动的设置在所述转盘托盘上的转盘、安装在所述转盘上且对线盘进行定位的一对定位块。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托盘固定在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上,在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一转盘孔,所述转盘由所述转盘孔伸出。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通过一平面轴承安装在所述转盘托盘上,所述转盘与所述转盘托盘之间通过一中心销轴进行定位。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限位螺钉,用以限制所述转盘的转动角度和移动距离。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支承架包括中间通过中间销轴铰接在一起的一对外撑杆和一对内撑杆,所述一对外撑杆的上端均铰接有一上撑杆座,所述上撑杆座与所述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外撑杆的下端均铰接有一下滚动轴承,所述下滚动轴承与所述底座滚动接触;所述一对内撑杆的下端均铰接有一下撑杆座,所述下撑杆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一对内撑杆的上端均铰接有一上滚动轴承,所述上滚动轴承与所述升降板的底面滚动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支承架还包括一对对所述升降板下降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20.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提高整个剪叉式支承架的强度,两个剪叉式支承架中的内撑杆通过一撑杆连板连接起来。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单线的同时退扭,且退扭率相同。
CN201821458217.7U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10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8217.7U CN209210055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58217.7U CN209210055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0055U true CN209210055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3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5821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10055U (zh) 2018-09-06 2018-09-06 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00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0224A (zh) * 2022-06-15 2022-08-12 余水香 一种防止绞线打结的全自动放线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0224A (zh) * 2022-06-15 2022-08-12 余水香 一种防止绞线打结的全自动放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38173U (zh) 一种并丝用大直径线盘的摆臂式主动放线架
CN212769112U (zh) 一种镀锌钢丝绳生产用便于取放的缠绕设备
CN209210055U (zh) 一种卧式双盘退扭放线装置
CN204614662U (zh) 基于张力自动控制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线设备
CN208482685U (zh) 内孔自动喷涂机
CN110356915A (zh) 一种漆包线生产用收线装置
CN206733374U (zh) 一种用于多线切割机的收放线装置
CN209242578U (zh) 一种升降平台装置
CN206088580U (zh) 一种铝包钢丝放线张力调节装置
CN209297827U (zh) 一种高速绞线机
CN207943664U (zh) 一种电线电缆收线器
CN201736019U (zh) 盘条联合剥皮机组
CN208561307U (zh) 一种改良的收放线装置
CN201108885Y (zh) 三辊涂布机构电气控制装置
CN207545669U (zh) 一种节能型超细干粉灭火装置自动生产线
CN109399352A (zh) 一种铜线绕线装置
CN212528283U (zh) 一种环形线锯切割运行机构及切磨一体机
CN211507231U (zh) 一种高强合金钢绞线生产断线检测停车装置
CN105621149B (zh) 一种塑料管材卷管机
CN209210070U (zh) 一种铜线绕线装置
CN113479802A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网架杆件的吊装抬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9292563U (zh)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数控细纱小样机
CN207303627U (zh) 绕线机构
CN206395594U (zh) 一种吊装带穿芯机
CN107758427A (zh) 一种矩阵绕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