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6586U - 斜锯 - Google Patents

斜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6586U
CN209206586U CN201821821979.9U CN201821821979U CN209206586U CN 209206586 U CN209206586 U CN 209206586U CN 201821821979 U CN201821821979 U CN 201821821979U CN 209206586 U CN209206586 U CN 2092065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workbench
axis
chip
cutt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19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智丰
艾莹露
倪桂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219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65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65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6586U/zh
Priority to US16/572,782 priority patent/US10888939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锯,包括:基座;工作台,设置在基座的上方并定义了一个工作台平面;切割头,活动连接至工作台上并能相对工作台围绕轴线转动;切割头还包括切割件和能驱动切割件转动的电机,电机具有一个电机轴;斜锯还形成有能够集尘的集尘通道,集尘通道设有能够集尘的集尘罩;切割头还包括连接至电机轴的离心风扇;切割头围绕轴线转动靠近工作台时具有一个极限状态;当切割头位于极限状态时,定义通过切割件的圆心且垂直于工作台平面的一条轴线为基准轴线,离心风扇的中心与切割件的中心的连接线与基准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45°。该斜锯结构简单,吸尘效果好。

Description

斜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锯。
背景技术
斜锯作为一种能够倾斜切割工件的切割工具,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斜锯通常包括:基座、工作台、切割头等部件。现有的斜锯中,切割头在切割作业中,会产生大量的切屑,对于工作环境和用户体验都有较大影响。现有技术中,通过外接吸尘器或者切割工具内置的吸尘系统都无法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此外,现有技术的集尘通道较多,盘踞在工具外表面的出尘管路也较多,导致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吸尘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吸尘效果较好的斜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斜锯,包括:基座;工作台,设置在基座的上方并定义了一个工作台平面;切割头,活动连接至工作台上并能相对工作台围绕轴线转动;切割头还包括切割件和能驱动切割件转动的电机,电机具有一个电机轴;斜锯还形成有能够集尘的集尘通道,集尘通道设有能够集尘的集尘罩;切割头还包括有能够排出切屑的离心风扇;切割头围绕轴线转动靠近工作台时具有一个极限状态;当切割头位于极限状态时,定义通过切割件的圆心且垂直于工作台平面的一条轴线为基准轴线,离心风扇的中心与切割件的中心的连接线与基准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45°。
进一步地,离心风扇的中心与切割件的中心的连接线与基准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
进一步地,切割头还连接有引导切屑进入集尘罩的第一引导件。
进一步地,集尘罩包括:可供切屑进入的集尘入口;
可供切屑排出的集尘出口;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连接形成用于容纳离心风扇的容纳腔。
进一步地,集尘罩还包括间隔件,间隔件连接或形成有用于过滤切屑的滤网。
进一步地,集尘罩还包括:用于止挡切屑并引导切屑进入容纳腔的止挡件,止挡件配合间隔件形成集尘入口。
进一步地,集尘出口与间隔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工作台形成有可供切割件通过的通道,通道在靠栅处形成一个可供切屑排出的出屑口。
进一步地,工作台位于通道的下侧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至少部分切屑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容纳空间内连接或形成有一个引导切屑排出至出屑口的第二引导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设置集尘罩,尤其是通过设置集尘罩的相对位置,简化了集尘通道的结构,斜锯集尘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斜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斜锯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斜锯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是斜锯拆除切割件和活动护罩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的斜锯的爆炸图;
图6是图4中的斜锯的切屑的排出路径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斜锯的集尘罩的爆炸图;
图8是图7中的斜锯的集尘罩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9是图5中的斜锯的集尘罩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图5中的斜锯的第一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的斜锯的第一引导件的爆炸图;
图12是图1中的切割头转动至极限位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中的切割头转动至极限位置的左视图;
图14斜锯的工作台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斜锯100,该斜锯100包括:机身20和切割头10;其中机身20包括:基座24和工作台25。
基座24用于支撑工作台25,也即是用于支撑整个斜锯100,整个斜锯100可以通过基座24平稳的放置于地面或者是操作平面上。为清楚的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现定义了如图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方向;工作台25设置在基座24的上方,其定义了一个用于放置工件的水平的工作台平面105。
如图2至图5所示,切割头10包括切割件和电机12,切割件用于实现斜锯100的切割功能,其具体为圆锯片11。圆锯片11具有一个穿过自身的第一轴线101,电机12用于提供动力来源,其包括能驱动圆锯片11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自转的输出轴,从而实现圆锯片11对放置于工作台25上的工件进行切割。具体的,该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连接至电机12的电机轴104,可以理解的,输出轴与电机轴104不共线。进一步地,切割工具100还包括一个连接切割头10至机身20的连接件13,连接件13相对机身20能围绕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切割头10还形成有可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部14。具体的,当切割头10活动连接至机身20时,用户可以操作切割头10绕第二轴线102转动。连接件13还延伸形成有包围圆锯片11的第一护罩131,可以理解的,第一护罩131也可以固定连接至连接件13,为满足安全需要,第一护罩131还连接有能以第三轴线103为轴转动的第二护罩15。其中,第一护罩131始终包围至少部分圆锯片11,在未切割状态下,第二护罩15能包围至少部分圆锯片11并避免圆锯片11暴露在用户能直接触碰到的范围内。当用户操作切割头10围绕第二轴线102转动并逐渐靠近工件进行切割作业时,第二护罩15围绕第三轴线103逐渐远离圆锯片11,从而使得圆锯片11能接触工件进行切割。
在本实施方式中,机身20还连接或形成有导轨21,在导轨21和连接件13之间还形成有一个中间件22。中间件22滑动连接至导轨21,连接件13转动连接至中间件22,从而实现切割头10能同时完成围绕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和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复合运动。中间件22上还连接有可供连接件13复位的复位件23,具体的,该复位件23可以是一个扭簧。
如图1所示,工作台25上还形成有一个贯穿自身的第一通道251,该第一通道251可供圆锯片11切破工件时通过并至少部分容纳至工作台25底部形成第一容纳腔252内。当用户在进行切割作业时,在圆锯片11的切割作用下,工件表面会产生大量切屑,其在影响用户的切割作业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故在操作过程中,切割工具100还形成或连接有供切屑排出的排屑系统。其中,如图5至图8所示,排屑系统包括:第一引导件16和排屑通道,第一引导件16嵌入第一护罩131中,形成一个基本连续的通道。该通道构成排屑通道的一部分,切割工具100在切割工件时,圆锯片11以第一轴线101为轴沿第一转动方向高速旋转,其在第一护罩131内部会形成负压,该负压能够吸走至少部分切屑。此外,圆锯片11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其具备的惯性力能带走大部分的切屑至排屑通道,并通过排屑通道排出至出口处。排屑通道中还设置有能够通过调节角度和位置从而实现最佳集尘效果的集尘罩17,集尘罩17中还包括一个用于将切屑排出的离心风扇173,离心风扇173直接连接至电机的电机轴104,从而随电机12同步高速旋转。可以理解的,在电机12内部靠近电机12的位置还连接有电机12风扇,用于给电机12散热。
如图6至图8所示,图中箭头方向所示路径示出了切屑的排出路径106,切屑经过第一引导件16的引导进入第一护罩131、进而进入集尘罩17中,随后从集尘出口176处排出。沿电机轴104的延伸方向,集尘罩17包括第一罩体171和第二罩体172,第一罩体171和第二罩体172组装后形成第二容纳腔174,并形成有可供切屑进入的集尘入口177和可供切屑排出的集尘出口176。第二容纳腔174中安装有一个离心风扇173、隔离件175和止挡件178,电机轴104穿过第二罩体172并伸入至第二容纳腔174中,直接驱动离心风扇173转动。隔离件175形成有一个贯穿自身的通孔,通孔处形成或安装有一个可供较小切屑通过的滤网175a,该滤网175a的设置可以避免较大杂物进入第二容纳腔174中,在离心风扇173高速旋转过程中破坏风扇。止挡件178与隔离件175连接并形成第三容纳腔。第三容纳腔腔室较小,可供切屑换向并连续通过滤网175a进入第二容纳腔174以供排出。其中,在沿电机轴104的延伸方向,止挡件178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开口处可供切屑进入,封闭处止挡切屑随圆锯片11继续甩出。其中,第二罩体172也形成有一个贯穿自身的通孔,该通孔可供电机轴104穿过。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罩17出口呈圆柱状,其具有两半,一半形成或连接在第二罩体172上,另一半形成或连接至第一罩体171上。集尘罩17出口设置在远离用户操作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罩17出口优选的设置在图示切割头10的后侧,这样有利于连接导管将切屑直接排出至收纳袋中,同时使得切屑在排出时,不至于干扰用户操作。
离心风扇173的扇叶较宽,其在转动过程中能带动第二容纳腔174中的空气快速流动,形成负压,从而能够吸收来自排屑通道中的切屑;另一方面,切屑在进入第二容纳腔174时,会落在离心风扇173的扇叶上,风扇在电机12的驱动下高速转动,从而将切屑排出。通过设置较宽的扇叶,可以增加排屑效率,同时增加第二容纳腔174中的空气流速。
可以理解,集尘罩17的集尘出口176可以由隔离件175一体成型,其第一罩体171和第二罩体172可以分别独立形成,也可以分别形成于电机12外壳或圆锯片11护罩上,其进尘口和出尘口相对于圆锯片11护罩可调整至最佳排屑位置角度,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排屑效率。图9示出了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集尘罩17,其出口与集尘罩17本体一体成型,这样更加便于装配,当集尘罩17中混入较大颗粒物导致局部零部件损坏时,能够及时更坏、维修,通过上述设计,使得集尘罩17的使用寿命更长,其可替换性和可维修性更高。
如图5和图14所示,工作台25上还连接或形成有固定靠栅253。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靠栅253优选的设置有2个并关于上述工作台25上的第一通道251对称设置,在两个固定靠栅253上侧还分别设置有2个活动靠栅254,活动靠栅254相对固定靠栅253能沿图示左右方向自由滑动。优选的,为满足安全需要,固定靠栅253在第一通道251的后侧会形成一个半圆形的连接段253a,该连接段253a将2个固定靠栅253连接为一个整体,可以理解的,此时的固定靠栅253可以一体成型为预设形状。
为确保第一引导件16在用户操作切割头10切割工件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在圆锯片11的附近,第一引导件16被安装至与圆锯片11同轴的输出轴处且能围绕输出轴自由转动,并在重力作用下始终贴近圆锯片11。可以理解,如果第一引导件16仅受到重力的作用,则会与圆锯片11贴合,这样会影响圆锯片11的切割,在圆锯片11高速旋转进行切割作业时,还会将第一引导件16切坏,故在垂直于第一引导件16受重力时下落的方向上设置了一个止挡件178(图未示)。该止挡件178可以是一个止挡销,从而确保第一引导件16与圆锯片11之间存在间隙,且第一引导件16在随切割头10围绕第二轴线102转动,仅在重力的作用时,能与圆锯片11之间始终基本保持相同距离。通过该设计可以使圆锯片11在切割工件过程中的切屑始终能被第一引导件16引导至排屑通道中,不至于因为圆锯片11的位置改变而导致圆锯片11与第一引导件16之间分离,从而导致切屑无法被引导至排屑通道中。可以理解,当第一引导件16在切割头10下压时由于受到工件或靠栅的反作用力,也可以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此时第一引导件16至少部分缩如第一护罩131内,同时还与圆锯片11保持一定距离。
如图10至图11所示,第一引导件16包括本体部161、贴合件162和减磨件。其中,本体部161形成有可连接至输出轴处的接口,从接口处延伸出一个外形能基本贴合第一护罩131内壁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包括两端,第一端连通第一通道251,第二端连通贴合件162,贴合件162可以紧贴工件或机体并始终位于切屑被带出的方向。在随切割头10转动的同时,第一引导件16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紧贴工件并能沿图示前后方向产生位移,当圆锯片11切割至工件末端将要脱离工件时,此时由于第一引导件16与圆锯片11本身存在间隙,第一引导件16率先脱离工件并在远离工件的同时逐步跨越活动靠栅254。通过设置贴合件162使得第一引导件16能够基本引导切屑至排出路径106,使得切屑能基本从引第一引导件16进入至排屑通道中,从而能有效避免切屑飞离工作台25。贴合件162选用弹性力较大且耐磨损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贴合件162优选的选用橡胶件,并具有一个开阔口,开阔口处不设侧壁,方便贴合至工件或靠栅处,在远离开阔处,贴合件162形成有2个侧壁。
减磨件设置在贴合件162的后侧并连接在第一引导件16的本体部161上,从而方便第一引导件16在远离工件时能够有效跨越活动靠栅254,减小第一引导件16与活动靠栅254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减磨件为滚轮163,可以理解的,本体部161上设置有连接滚轮163的滚动轴,优选的,滚轮163设置有2个,本体部161上设置有2个滚动轴分别用于安装2个滚轮163。滚轮163和滚动轴成对设置,可以设置1对或多对,此处不再赘述,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引导件16有效跨越活动靠栅254并能减小第一引导件16与活动靠栅254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可。
如图3所示,活动靠栅254还形成有可供滚轮163滑动的跨越面441,可以理解,该跨越面441可以是斜面也可以是曲面,或者是其他能够方便滚轮163跨越的跨越面441。其中,当跨越面441是斜面时,该跨越面441与滚轮163斜接触;当跨越面441为曲面时,该跨越面441与滚轮163基本外切。在本实施方式中,跨越面441优选的采用斜面,其中,在上下方向上,该跨越面441相对工作平面具有一个最高点A和一个最低点B。
如图12至图13所示,当切割头10绕第二轴线102转动至极限位置时,即锯片被下压至最低点时,为实现第一引导件16更加轻松的跨越靠栅、第一引导件16和靠栅能够实现更佳的配合状态,使其排出切屑的效率更高,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了以下几种情况的设定:当滚轮163的中心距离工作平面的距离小于等于圆锯片11直径的1/4时,滚轮163的中心位于第一引导件16本体部161的下边缘处,滚轮163的外径的最下端低于第一引导件16本体部161的下边缘,此外,在前后方向上,引导件本体部161的下边缘包括一个最低点C和一个最高点D,滚轮163中心点距离工作平面的距离小于等于最高点D距离工作平面的距离;当活动靠栅254的跨越面441在上下方向上包括一个最高点A和一个最低点B,滚轮163的中心点高于跨越面441的最高点A,且滚轮163的中心点至跨越面441最高点A的距离大于等于滚轮163外径的1/8且小于等于滚轮163外径的1/2时,滚轮163的中心位于第一引导件16本体部161的下边缘处,滚轮163的外径的最低点高于跨越面441的最低点D,滚轮163的中心距离工作平面的距离小于等于锯片直径的1/4。根据安全需要,当活动靠栅254相互靠近至最近距离18mm内时,第一引导件16在切割头10相对工作台平面105处于任意角度时仍能跨越跨越面441。
当切割头10绕第二轴线102转动至极限位置时,即锯片被下压至最低点时,还定义了通过圆锯片11的圆心且垂直于工作台平面105的一条轴线为基准轴线,沿第一转动方向上,离心风扇173的圆心与圆锯片11的圆心的连接线与基准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45°时,集尘罩17的除尘效果较佳,优选的,当上述夹角达到45°时,集尘罩17的除尘效果最佳。
如图14所示,圆锯片11在切割工件时,会存在一部分切屑通过工作上的第一通道251落入工作台25底部的第一容纳腔252内,其清理异常困难。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台25在在其底部的第一容纳腔252内形成或安装有引导切屑从第一容纳腔252排出的第二引导件45,工作台25的第一通道251位于固定护罩的连接段253a前侧设有一个较大的出屑口46,该出屑口46在第一引导件16跨越过活动护罩后能与第一引导件16对应,第一容纳槽内的切屑可以经开该出屑口46被吸入第一引导件16中,并经过排屑通道排出。具体的,第二引导件45在前后方向上为一个斜面,在从前往后的方向上,该斜面由低到高逐渐升高至预设高度,实现第一容纳腔252中的切屑快速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斜锯,包括:
基座;
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上方并定义了一个工作台平面;
切割头,活动连接至所述工作台上并能相对所述工作台围绕轴线转动;
所述切割头还包括切割件和能驱动所述切割件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具有一个电机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锯还形成有能够集尘的集尘通道,所述集尘通道设有能够集尘的集尘罩;
所述切割头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电机轴的离心风扇;
所述切割头围绕所述轴线转动靠近所述工作台时具有一个极限状态;
当切割头位于所述极限状态时,定义通过所述切割件的圆心且垂直于工作台平面的一条轴线为基准轴线,所述离心风扇的中心与所述切割件的中心的连接线与所述基准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风扇的中心与所述切割件的中心的连接线与所述基准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割头还连接有引导切屑进入所述集尘罩的第一引导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罩包括:
集尘入口;
集尘出口;
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连接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离心风扇容纳在所述容纳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罩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连接或形成有用于过滤切屑的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罩还包括:
用于止挡切屑并引导切屑进入所述容纳腔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配合所述间隔件形成所述集尘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出口与所述间隔件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形成有可供切割件通过的通道,所述工作台还连接或形成有固定靠栅,所述通道在固定靠栅处形成一个可供切屑排出的出屑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通道的下侧形成有一个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切屑的容纳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斜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空间内连接或形成有一个引导所述切屑排出至所述出屑口的第二引导件。
CN201821821979.9U 2018-11-06 2018-11-06 斜锯 Active CN2092065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1979.9U CN209206586U (zh) 2018-11-06 2018-11-06 斜锯
US16/572,782 US10888939B2 (en) 2018-11-06 2019-09-17 Miter saw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1979.9U CN209206586U (zh) 2018-11-06 2018-11-06 斜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6586U true CN209206586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8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1979.9U Active CN209206586U (zh) 2018-11-06 2018-11-06 斜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65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0810A (zh) * 2020-08-07 2020-11-17 武汉德创天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性好的建筑工程用切割机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0810A (zh) * 2020-08-07 2020-11-17 武汉德创天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性好的建筑工程用切割机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8089B (zh) 一种极片除尘装置
CN209206586U (zh) 斜锯
CN209189923U (zh) 斜锯
CN203817985U (zh) 一种自带吸尘装置的长柄打磨机
CN207942517U (zh) 一种可以吸收碎屑的斜口锯
US10888939B2 (en) Miter saw
CN208730065U (zh) 一种pvc粒料切粒装置
CN110584532A (zh) 一种带有滚刷毛发缠绕自动切断结构的吸尘器
CN108296555B (zh) 带有集尘收屑机构的电动工具
CN203542559U (zh) 一种集尘附件
CN211439286U (zh) 一种离心机部件加工用端面打磨设备
CN202845927U (zh) 随动导向排尘斜切割机
CN211582920U (zh) 一种带有滚刷毛发缠绕自动切断结构的吸尘器
CN211639213U (zh) 一种双工位切割机
CN115570631A (zh) 斜锯及电动工具
CN112372748A (zh) 一种防止木屑堆积的自动张紧电动带锯外壳
CN219967489U (zh) 一种除尘砂轮机
CN105729591A (zh) 电圆锯用集尘罩及集尘方法
CN115256553A (zh) 一种斜断锯
CN20850961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新能源应用在园艺割草机上的动力装置
CN206839296U (zh) 一种无尘带锯
CN220260512U (zh) 一种木材打磨机
CN113208494B (zh) 一种吸尘器主机的开合机构
CN209903619U (zh) 石墨刨床
CN113143097B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主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