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3793U -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3793U
CN209203793U CN201721630622.8U CN201721630622U CN209203793U CN 209203793 U CN209203793 U CN 209203793U CN 201721630622 U CN201721630622 U CN 201721630622U CN 209203793 U CN209203793 U CN 209203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plate
rail
polished rod
wheel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306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泽帅
陈杨波
韩晓川
牛成成
杨睿
蔡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7216306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3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3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3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它包括折叠式的轮椅框架,轮椅框架上还设有抬升机构、扶手、坐垫、导轨板、第三电机及控制器,扶手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开关,第三电机与导轨板连接,控制导轨板转动,导轨板不工作时与扶手平行,抬升机构顶部设有滑轨,滑轨与传送板连接,传送板活动设置在轮椅框架上,传送板上设有导轨初段,坐垫放置在导轨初段上,导轨板和扶手设置在轮椅框架两侧,导轨板内侧设有导轨中段,外侧设有导轨末段,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坐垫能在导轨初段、导轨中段及导轨末段上滑动,将人送至汽车座椅上。本实用新型的轮椅能够实现自动将人送入汽车内,并且能从车内返回到轮椅,大大方便了下半身残疾的行车。

Description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帮助下半身残疾的人自动从轮椅进入轿车的助人上车轮椅。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而那些下肢不便坐在轮椅上的人在从轮椅到车坐垫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用于轮椅与车辆转移装置是直接把轮椅搬上车,只是针对某一具体改造后的车辆,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带人进入到车坐垫的轮椅,用以解决下半身残疾人群上轿车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帮助下半身残疾的人自动从轮椅进入轿车的助人上车轮椅。
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包括折叠式的轮椅框架,轮椅框架底脚设有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轮椅框架上还设有抬升机构、扶手、坐垫、导轨板、第三电机及控制器,扶手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开关,第三电机与导轨板连接,控制导轨板转动,导轨板不工作时与扶手平行,抬升机构顶部设有滑轨,滑轨与传送板连接,传送板活动设置在轮椅框架上,在抬升机构作用下,传送板能在轮椅框架上上下滑动,传送板上设有导轨初段,坐垫放置在导轨初段上,导轨板和扶手设置在轮椅框架两侧,导轨板内侧设有导轨中段,外侧设有导轨末段,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坐垫能在导轨初段、导轨中段及导轨末段上滑动,将人送至汽车座椅上。
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抬升机构包括设置气缸底座和滑轨,气缸底座安装在轮椅框架底部,气缸和支撑块设置在气缸底座的相对两侧上,气缸的气缸杆、支撑块及滑轨上均设有滑块,滑轨上设有两个滑块,滑块上设有轴承支座,一组铝杆交叉连接构成多个连接的剪刀叉结构,剪刀叉结构的底部两根铝杆端头分别安装在气缸的气缸杆和支撑块的轴承支座上,顶部两根铝杆端头分别安装在滑轨上的轴承支座上、滑轨上设有传送板,传送板活动安装在轮椅框架上,并抬升机构的作用下,传送板能轮椅框架上上下活动,气缸与控制器相连。
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坐垫由夹持机构、蜗杆、第一光杆、伞齿轮、底板、第一电机、短光杆、后板、支撑板及座板构成,夹持机构为4个,分别固定在底板的四角,夹持机构上设有蜗杆,第一光杆为平行设置的两根,每根第一光杆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蜗杆上,每根第一光杆中部及短光杆的中部、两端端头及第一电机传动轴上分别设有伞齿轮,第一电机上的伞齿轮与短光杆中部的伞齿轮啮合,带动短光杆转动,短光杆端头与第一光杆通过伞齿轮啮合连接,第一光杆带动座垫在导轨上滑动。夹持机构的顶部穿出支撑板上方,上板位于夹持机构顶部。
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坐垫由底板两侧设有侧板,后面设有后板,底板、侧板、后板及支撑板连接形成空间,夹持机构、第一光杆、伞齿轮及第一电机位于空间内。
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夹持机构由基座、摇臂杆、竖直臂、固定槽、弹簧、活动块、固定块、蜗轮和橡胶球构成,基座固定在底板上,基座右下方有滑槽,固定块固定在基座右下端,活动块活动设置在滑槽上,摇臂杆的中间孔和基座上对应的孔通过销轴相连,摇臂杆能以中间孔为轴心进行转动,摇臂杆一端连接活动块,另一端连接竖直臂,固定槽套在竖直臂外起导向作用,弹簧设置在竖直臂顶部,上板安装在弹簧上,活动块、固定块上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上设有蜗轮,蜗轮与橡胶球安装在连接轴底部,蜗轮与蜗杆连接。
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摇臂杆端部设有斜导槽,竖直臂通过销轴连接斜导槽。
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竖直臂顶部位于固定槽中部,弹簧位于固定槽内。
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导轨板由导轨初段、扶手板及设置在扶手板上的第二光杆、第二电机、第二大齿轮及导轨末段构成,扶手板内侧设有突出部、转轴和第二电机,突出部为导轨中段,导轨初段右端部活动设有第三光杆,导轨中段内部端与第三光杆固定连接,第三光杆一端设有第二大齿轮,第三电机的传动轴连接第二小齿轮,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大齿轮啮合连接,用于控制第三光杆转动,第三光杆带动扶手板展开或收起,扶手板外侧与突出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凹部,导轨中段外端部活动设有第二光杆,导轨末段一端第二光杆固定连接,第二光杆一端设有第一大齿轮,第二电机的传动轴连接第一小齿轮,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大齿轮啮合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光杆转动,第二光杆带动导轨末段展开或收起,导轨末段收起时位于内凹部上,展开时与导轨中段保持水平,转轴连接第三电机,能将将垂直状态的导轨板转动至呈水平状态,导轨初段、导轨中段及导轨末段相连且在同一水平位置形成导轨,用于座垫滑动。
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导轨末段设有自锁装置,当导轨末段展开至与扶手板成180度时,导轨末段与导轨中段连接处相互顶住,避免导轨末段继续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助人上车轮椅,包括轮椅框架,抬升机构,导轨展开机构,坐垫共四个部分,轮椅框架与一般轮椅类似,并可折叠;抬升机构通过气缸的充气放气实现来回运动,并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滑块在导轨上运动,从而实现上半部分的上升;导轨展开机构主要由电机、控制器及导轨组成,导轨包括导轨初段、导轨中段及导轨末段,导轨板未展开时充当扶手,展开时,首先扶手导轨由电机驱动倾斜30度,然后隐藏在扶手内的内侧导轨再由另一电机驱动展开180度,然后扶手导轨完全展开,直到导轨末端架在汽车坐垫上;坐垫主要由坐垫框架、控制部分、直流电机、蜗轮蜗杆、齿轮、夹持机构组成,夹持机构又主要包括基座,摇臂杆,弹簧,活动块、蜗轮和橡胶球等组成,当人坐在坐垫上时,上板微微下移,压下弹簧,从而带动夹持机构夹紧导轨,如果按下开关,电机转动,通过蜗轮蜗杆的带动使夹持机构的橡胶轮咬合着在导轨上向前运动,从而使整个坐垫以及上面的人向前运动至车内;
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将人体移动至车内,先将人抬高到和汽车座椅差不多的高度,然后通过导轨将人和轮椅坐垫一起送至车内,之后轮椅恢复原样,折叠放入车内;当要从车内出来时,拿出轮椅放在合适位置,将轨道插入坐垫轮子之间,坐垫便可沿着轨道运动回轮椅上,能够实现自动将人送入汽车内,并且能从车内返回到轮椅,大大方便了下半身残疾的行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工作过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抬升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 导轨板展开后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 导轨板展开后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坐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坐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坐垫内部夹持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轮;2—抬升机构;201—气缸,202—支撑轴承,203—铝杆,204—滑轨,205—滑块,206—支撑块;3—扶手;4—坐垫;401—夹持机构;4011—基座;4012—摇臂杆;4013—竖直臂;4014—固定槽;4015—弹簧;4016—活动块;4017—固定块;4018—蜗轮;4019—橡胶球;420—斜导槽;402—侧板;403—蜗杆;404—第一光杆;405—伞齿轮;406—底板;407—第一电机;408—短光杆;409—后板;410—支撑板;411—上板;5—导轨板;501—扶手板;502—导轨初段;503—第二光杆;504—第二电机;505—第一小齿轮;506—第一大齿轮;507—第二大齿轮;508—导轨末段;509—导轨中段;510—第二小齿轮;511—第三光杆;6—后轮;7—第三电机,8-传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助人上车轮椅,用于帮助下半身残疾的人自动从轮椅进入轿车用,它包括折叠式的轮椅框架,轮椅框架底脚设有前轮1和后轮6,轮椅框架上还设有抬升机构2、扶手3、坐垫4、导轨板5、第三电机7及控制器,扶手3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气缸及所有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并由开关控制其工作;第三电机7与导轨板5连接,控制导轨板5转动,导轨板5不工作时与扶手3平行,抬升机构2顶部设有滑轨204,滑轨204与传送板8连接,传送板8活动设置在轮椅框架上,在抬升机构2作用下,传送板8能在轮椅框架上上下滑动,传送板8上设有导轨初段502,坐垫4放置在导轨初段502上,导轨板5和扶手3设置在轮椅框架两侧,导轨板5内侧设有导轨中段509,外侧设有导轨末段508,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坐垫4能在导轨初段502、导轨中段509及导轨末段508上滑动,将人送至汽车座椅上。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抬升机构2包括设置气缸底座和滑轨204,气缸底座安装在轮椅框架底部,气缸201和支撑块206设置在气缸底座的相对两侧上,气缸201的气缸杆、支撑块206及滑轨204上均设有滑块205,滑轨204上设有两个滑块205,滑块205上设有轴承支座202,一组铝杆203交叉连接构成多个连接的剪刀叉结构,剪刀叉结构的底部两根铝杆203端头分别安装在气缸201的气缸杆和支撑块206的轴承支座202上,顶部两根铝杆203端头分别安装在滑轨204上的轴承支座202上、滑轨204上设有传送板8,传送板8活动安装在轮椅框架上,并抬升机构2的作用下,传送板8能轮椅框架上上下活动,气缸201与控制器相连,气缸201与控制器相连,由控制器控制气缸201的充放气来实现前进后退,从而完成该抬升机构的升降。
如图1-2、图6-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坐垫4由夹持机构401、蜗杆403、第一光杆404、伞齿轮405、底板406、第一电机407、短光杆408、后板409、支撑板410及座板11构成,坐垫4由底板406两侧设有侧板402,后面设有后板409,底板406、侧板402、后板409及支撑板410连接形成空间,夹持机构401、第一光杆404、伞齿轮405及第一电机407位于空间内;夹持机构401为4个,分别固定在底板406的四角,夹持机构401上设有蜗杆403,第一光杆404为平行设置的两根,每根第一光杆404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蜗杆403上,每根第一光杆404中部及短光杆408的中部、两端端头及第一电机407传动轴上分别设有伞齿轮405,第一电机407上的伞齿轮405与短光杆408中部的伞齿轮405啮合,带动短光杆408转动,短光杆408端头与第一光杆404通过伞齿轮405啮合连接,第一光杆404带动座垫4在导轨上滑动。夹持机构401的顶部穿出支撑板410上方,上板411位于夹持机构401顶部。
如图8所示,夹持机构401由基座4011、摇臂杆4012、竖直臂4013、固定槽4014、弹簧4015、活动块4016、固定块4017、蜗轮4018和橡胶球4019构成,基座4011固定在底板406上,基座4011右下方有滑槽,固定块4017固定在基座4011右下端,活动块4016活动设置在滑槽上,且活动块4016位于固定块4017的左侧,摇臂杆4012的中间孔和基座4011上对应的孔通过销轴相连,摇臂杆4012能以中间孔为轴心进行转动,摇臂杆4012一端连接活动块4016,活动块4016为斜面结构,摇臂杆4012的连接端靠在活动块4016的斜面上,活动块4016滑动时,摇臂杆4012转动,摇臂杆4012另一端端部设有斜导槽420,竖直臂4013通过销轴连接斜导槽420,固定槽4014套在竖直臂4013外起导向作用,竖直臂4013顶部位于固定槽4014中部,弹簧位于固定槽4014内,在弹簧的作用下,起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其舒适性;上板411安装在弹簧4015上,弹簧4015上设置有弹簧,弹簧位于上板411和竖直臂4013之间,人坐在上板活动块4016、固定块4017上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上设有蜗轮4018,蜗轮4018与橡胶球4019安装在连接轴底部,蜗轮4018与蜗杆403连接,
如图1-2、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轨板5由导轨初段502、扶手板501及设置在扶手板501上的第二光杆503、第二电机504、第二大齿轮507及导轨末段508构成,扶手板501内侧设有突出部、转轴和第二电机504,突出部为导轨中段509,导轨初段502右端部活动设有第三光杆511,导轨中段509内部端与第三光杆511固定连接,第三光杆511一端设有第二大齿轮507,第三电机7的传动轴连接第二小齿轮510,第二小齿轮510与第二大齿轮507啮合连接,用于控制第三光杆511转动,第三光杆511带动扶手板501展开或收起,扶手板501外侧与突出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凹部,导轨中段509外端部活动设有第二光杆503,导轨末段508一端第二光杆503固定连接,第二光杆503一端设有第一大齿轮506,第二电机504的传动轴连接第一小齿轮505,第一小齿轮505与第一大齿轮506啮合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光杆503转动,第二光杆503带动导轨末段508展开或收起,导轨末段508收起时位于内凹部上,展开时与导轨中段509保持水平,转轴连接第三电机7,能将将垂直状态的导轨板501转动至呈水平状态,导轨初段502、导轨中段509及导轨末段508相连且在同一水平位置形成导轨,用于坐垫4滑动;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在导轨末段508设有自锁装置,当导轨末段508展开至与扶手板501成180度时,导轨末段508与导轨中段509连接处相互顶住,避免导轨末段508继续转动。
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所述导轨板5由扶手板501、导轨初段502、第二光杆503、第二电机504、第一小齿轮505、第一大齿轮506、第二大齿轮507、导轨末段508、导轨中段509、第二小齿轮510及第三光杆511构成,导轨初段502固定在轮椅(传动板8)上,扶手板501内侧设有突出部,另一侧相对位置设有内凹部,内侧突出部为导轨509,导轨初段502和导轨末段508设置在导轨中段509的两端并与其连通,第三光杆511与导轨中段509一端固定连接,且导轨中段509能相对导轨初段502转动,第二光杆503与导轨末段508一端固定连接,且导轨末段508能相对扶手板501转动,导轨末段508能收入扶手板501的内凹部内或与扶手板501相平(180度),导轨处有自锁装置,即当导轨末段508展开到与扶手板501成180度时,便与扶手板501上的导轨509相互顶住,使其不会接着转动。
如图1-2、图6-7所示,所述坐垫4由夹持机构401、侧板402、蜗杆403、第一光杆404、伞齿轮405、底板406、第一电机407、短光杆408、后板409、支撑板410及上板411构成,侧板402设置在底板406的两侧,夹持机构401为4个,分别固定在底板406的四角,夹持机构401上设有蜗杆403,第一光杆404为两根,每根第一光杆40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机构401的蜗杆403上,且两根第一光杆404平行,每根第一光杆404中部、短光杆408的两端端分别设有伞齿轮405,短光杆408与第一光杆404通过伞齿轮405啮合连接,支撑板410设置在夹持机构401上方,上板411位于支撑板410上方同,在夹持机构401的作用下,上板411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如图8所示,所述夹持机构401由基座4011、摇臂杆4012、竖直臂4013、固定槽4014、弹簧4015、活动块4016、固定块4017、蜗轮4018和橡胶球4019构成,基座4011固定在底板406上,基座4011右下方有滑槽,摇臂杆4012的中间孔和基座4011上的孔通过销轴相连,摇臂杆4012可以该孔为轴心进行转动;所述竖直臂4013与摇臂杆4012通过销轴连接,竖直臂4013由于固定槽4014的限制,只能竖直上下运动,弹簧4015安装在固定槽4014上,在摇臂杆4012的作用下,能与固定槽4014同时上下滑动。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当要把坐在轮椅上的人移到汽车内时,人坐在座垫4的上板411上,按下控制开关,气缸201开始进气,其上面的滑块205开始向前运动,同侧上部的滑块205也向前滑动,整个抬升机构2带动座垫4升高至指定位置(通过气缸201进气量控制,即传动板8上的导轨初段502右段与导板板5中的导轨中段509左端同一高度;再将设置在轮椅框架上的第三电机7工作,使导轨板5转动,在导轨板5转动30度时,同时控制第二电机504开始工作,导轨末段508同时展形,最终至导轨板5呈水平,此时导轨初段502、导轨中段509及导轨末段508相平,且自锁装置开启将三者扣紧形成导轨,再移动轮椅,至导轨末段508搭在车座椅上后,然后第一电机407运转,两个橡胶球4019在夹持机构401及人的重力的作用下,与导轨夹紧,通过蜗杆403和涡轮4018使夹持机构401的橡胶轮4019向前滚动,坐垫4沿着轨道驶向车座椅,使坐垫4移动至汽车上,坐垫4脱离轮椅并进入汽车之后,按下另一控制开关,导轨板5自动收回,之后气缸201开始放气,抬升机构2下降至原位置,然后便可以将轮椅后背翻下,折叠,收纳在汽车后备箱中。
当人要从汽车中离开时,把轮椅放在车边,按下控制按钮,同样地,轮椅的抬升机构2带动轮椅上升,导轨板5向外展开搭在车坐垫上,调整角度,将末段轨道508插入坐垫的橡胶轮4019间,轮子自动夹紧。再次启动开关,坐垫的橡胶轮4029在第一电机407的驱动下转动并沿着轨道移动,直到坐垫返回轮椅上。然后导轨板5自动收回至原位,抬升机构2下降至正常高度。

Claims (9)

1.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包括折叠式的轮椅框架,轮椅框架底脚设有前轮(1)和后轮(6),其特征在于轮椅框架上还设有抬升机构(2)、扶手(3)、坐垫(4)、导轨板(5)、第三电机(7)及控制器,扶手(3)上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开关,第三电机(7)与导轨板(5)连接,控制导轨板(5)转动,导轨板(5)不工作时与扶手(3)平行,抬升机构(2)顶部设有滑轨(204),滑轨(204)与传送板(8)连接,传送板(8)活动设置在轮椅框架上,在抬升机构(2)作用下,传送板(8)能在轮椅框架上上下滑动,传送板(8)上设有导轨初段(502),坐垫(4)放置在导轨初段(502)上,导轨板(5)和扶手(3)设置在轮椅框架两侧,导轨板(5)内侧设有导轨中段(509),外侧设有导轨末段(508),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坐垫(4)能在导轨初段(502)、导轨中段(509)及导轨末段(508)上滑动,将人送至汽车座椅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抬升机构(2)包括设置气缸底座和滑轨(204),气缸底座安装在轮椅框架底部,气缸(201)和支撑块(206)设置在气缸底座的相对两侧上,气缸(201)的气缸杆、支撑块(206)及滑轨(204)上均设有滑块(205),滑轨(204)上设有两个滑块(205),滑块(205)上设有轴承支座(202),一组铝杆(203)交叉连接构成多个连接的剪刀叉结构,剪刀叉结构的底部两根铝杆(203)端头分别安装在气缸(201)的气缸杆和支撑块(206)的轴承支座(202)上,顶部两根铝杆(203)端头分别安装在滑轨(204)上的轴承支座(202)上、滑轨(204)上设有传送板(8),传送板(8)活动安装在轮椅框架上,并抬升机构(2)的作用下,传送板(8)能轮椅框架上上下活动,气缸(201)与控制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坐垫(4)由夹持机构(401)、蜗杆(403)、第一光杆(404)、伞齿轮(405)、底板(406)、第一电机(407)、短光杆(408)、后板(409)、支撑板(410)及座板(11)构成,夹持机构(401)为4个,分别固定在底板(406)的四角,夹持机构(401)上设有蜗杆(403),第一光杆(404)为平行设置的两根,每根第一光杆(404)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蜗杆(403)上,每根第一光杆(404)中部及短光杆(408)的中部、两端端头及第一电机(407)传动轴上分别设有伞齿轮(405),第一电机(407)上的伞齿轮(405)与短光杆(408)中部的伞齿轮(405)啮合,带动短光杆(408)转动,短光杆(408)端头与第一光杆(404)通过伞齿轮(405)啮合连接,第一光杆(404)带动坐垫(4)在导轨上滑动;夹持机构(401)的顶部穿出支撑板(410)上方,上板(411)位于夹持机构(401)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坐垫(4)由底板(406)两侧设有侧板(402),后面设有后板(409),底板(406)、侧板(402)、后板(409)及支撑板(410)连接形成空间,夹持机构(401)、第一光杆(404)、伞齿轮(405)及第一电机(407)位于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夹持机构(401)由基座(4011)、摇臂杆(4012)、竖直臂(4013)、固定槽(4014)、弹簧(4015)、活动块(4016)、固定块(4017)、蜗轮(4018)和橡胶球(4019)构成,基座(4011)固定在底板(406)上,基座(4011)右下方有滑槽,固定块(4017)固定在基座(4011)右下端,活动块(4016)活动设置在滑槽上,摇臂杆(4012)的中间孔和基座(4011)上对应的孔通过销轴相连,摇臂杆(4012)能以中间孔为轴心进行转动,摇臂杆(4012)一端连接活动块(4016),另一端连接竖直臂(4013),固定槽(4014)套在竖直臂(4013)外起导向作用,弹簧(4015)设置在竖直臂(4013)顶部,上板(411)安装在弹簧(4015)上,活动块(4016)、固定块(4017)上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上设有蜗轮(4018),蜗轮(4018)与橡胶球(4019)安装在连接轴底部,蜗轮(4018)与蜗杆(40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摇臂杆(4012)端部设有斜导槽(420),竖直臂(4013)通过销轴连接斜导槽(4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竖直臂(4013)顶部位于固定槽(4014)中部,弹簧位于固定槽(4014)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导轨板(5)由导轨初段(502)、扶手板(501)及设置在扶手板(501)上的第二光杆(503)、第二电机(504)、第二大齿轮(507)及导轨末段(508)构成,扶手板(501)内侧设有突出部、转轴和第二电机(504),突出部为导轨中段(509),导轨初段(502)右端部活动设有第三光杆(511),导轨中段(509)内部端与第三光杆(511)固定连接,第三光杆(511)一端设有第二大齿轮(507),第三电机(7)的传动轴连接第二小齿轮(510),第二小齿轮(510)与第二大齿轮(507)啮合连接,用于控制第三光杆(511)转动,第三光杆(511)带动扶手板(501)展开或收起,扶手板(501)外侧与突出部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凹部,导轨中段(509)外端部活动设有第二光杆(503),导轨末段(508)一端第二光杆(503)固定连接,第二光杆(503)一端设有第一大齿轮(506),第二电机(504)的传动轴连接第一小齿轮(505),第一小齿轮(505)与第一大齿轮(506)啮合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光杆(503)转动,第二光杆(503)带动导轨末段(508)展开或收起,导轨末段(508)收起时位于内凹部上,展开时与导轨中段(509)保持水平,转轴连接第三电机(7),能将将垂直状态的导轨板(5)转动至呈水平状态,导轨初段(502)、导轨中段(509)及导轨末段(508)相连且在同一水平位置形成导轨,用于坐垫(4)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助人上车轮椅,其特征在于导轨末段(508)设有自锁装置,当导轨末段(508)展开至与扶手板(501)成180度时,导轨末段(508)与导轨中段(509)连接处相互顶住,避免导轨末段(508)继续转动。
CN201721630622.8U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Active CN209203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0622.8U CN209203793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30622.8U CN209203793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3793U true CN209203793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1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30622.8U Active CN209203793U (zh) 2017-11-29 2017-11-29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379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0599A (zh) * 2017-11-29 2018-05-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CN111329672A (zh) * 2020-03-06 2020-06-26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 一种可升降轮椅
CN114224626A (zh) * 2021-12-30 2022-03-25 陈王丽 一种轮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0599A (zh) * 2017-11-29 2018-05-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CN108030599B (zh) * 2017-11-29 2023-10-3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CN111329672A (zh) * 2020-03-06 2020-06-26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 一种可升降轮椅
CN114224626A (zh) * 2021-12-30 2022-03-25 陈王丽 一种轮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30599A (zh)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CN105012087B (zh) 一种可如厕轮椅车
CN209203793U (zh) 一种助人上车轮椅
CN201753031U (zh) 集成式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座垫调节机构
CN204839984U (zh) 一种可如厕轮椅车
CN110901476B (zh) 一种智能调节车载座椅及其使用方法
CN205569196U (zh) 一种可辅助上下床可如厕的多功能轮椅
CN208541489U (zh) 一种可变形履带轮椅车
CN110279537A (zh) 多功能辅助上下床装置
CN107440851A (zh) 轮椅
CN202071842U (zh) 高速列车用多功能座椅
CN206664349U (zh) 一种高度无级调节的内置式儿童安全座椅扶手
CN102774392B (zh) 高速列车用多功能座椅
CN208808878U (zh) 一种轮椅
CN216662374U (zh) 一种无障碍升降装置
CN208259858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轮椅
CN202875647U (zh) 整合坐、躺、站、升的电动轮椅
CN112137484B (zh) 一种新型推杆式老年人如厕助力装置
CN205573963U (zh) 一种改进的商务座椅
CN211995269U (zh) 一种汽车座椅用升降调节装置
CN103550038B (zh) 一种免压创护理床
CN103921700B (zh) 翻转式脚托
CN203539585U (zh) 一种免压创护理床
CN209347455U (zh) 一种电控自动折叠电动轮椅机构
CN207627501U (zh) 一种可升降的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