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98872U - 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98872U
CN209198872U CN201822243529.2U CN201822243529U CN209198872U CN 209198872 U CN209198872 U CN 209198872U CN 201822243529 U CN201822243529 U CN 201822243529U CN 209198872 U CN209198872 U CN 209198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mponent
cushion block
joint tool
elastic plate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35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群飞
刁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si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si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si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si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435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98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98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98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涉及手机盖板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弹性件、底座和垫块;弹性件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用于与产品结构相匹配的仿形结构,与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设置有蜂窝结构,在第二表面的蜂窝结构的两侧设置有相对设置的卡槽;垫块为环形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卡条,卡条与卡槽配合连接;底座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凸条,在底座上围设成夹持区域;垫块及弹性件安置于夹持区域内,使弹性件的第二表面与夹持区域的表面相对,且弹性件相对的两个侧壁与第一凸条的内壁无缝隙贴合。在本申请中,弹性件与垫块及底座紧密配合,保证了弹性件在反复贴合,受力挤压时的可靠固定,从而确保贴合的精度及压痕得到有效控制。

Description

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手机盖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电子产品行业、家电行业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产品的不断革新,玻璃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进而,将玻璃应用于手机盖板上是目前最主流的趋势,各种颜色绚丽夺目的菲林膜片与玻璃后盖应运而生,而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便涉及到菲林膜片与玻璃后盖贴合加工。
菲林膜片使用现有的治具与玻璃后盖贴合时,由于治具受玻璃弧高及菲林厚度影响,贴合时易产生偏位、气泡、压痕、褶皱等不良问题,良率普遍不高。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进一步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包括:弹性件、底座和垫块;
所述弹性件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用于与产品结构相匹配的仿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设置有蜂窝结构,在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蜂窝结构的两侧设置有相对设置的卡槽;
所述垫块为环形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凸条,在所述底座上围设成夹持区域;所述垫块及所述弹性件安置于所述夹持区域内,使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夹持区域的表面相对,且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两个侧壁与所述第一凸条的内壁无缝隙贴合。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呈台阶状贴合设置的第一弹性板、第二弹性板和第三弹性板,所述第一弹性板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三弹性板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表面;
在所述第一弹性板或所述第二弹性板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侧壁相对设置,形成所述卡槽;所述卡条与所述第二弹性板贴合。
所述夹持部的横截面为“L”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垫块包括沿着所述垫块短边边缘设置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两端分别在所述垫块的边角处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卡条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弹性板贴合。
在所述第二凸条的各个所述弯折部的表面设置凸起,使所述凸起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弹性板的边角处对应。
所述凸起的高度在0.1mm~0.3mm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凸条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底座的边角处分别向内弯折形成限位部,相对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构成限位间隙。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垫块长边方向上分别延伸设置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限位间隙配合,以对所述垫块进行定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限位间隙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在所述定位块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连接件将所述底座和所述垫块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包括座架,以及如上所述的贴合治具;
所述贴合治具设置在所述座架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包括:弹性件、底座和垫块;弹性件第二表面上设置有蜂窝结构,当菲林膜片与玻璃后盖贴合时,弹性件中部受力形变后向两侧填充,形成了贴合时菲林从中间向四周扩散,使贴合压痕得到有效控制;垫块上的卡条与弹性件上的卡槽配合连接以及弹性件的部分结构与底座的内壁无缝隙贴合,使得弹性件与垫块及底座紧密配合,保证了弹性件在反复贴合,受力挤压时的可靠固定,从而确保贴合的精度及压痕得到有效控制。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件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件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件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垫块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垫块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架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架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架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标:1-弹性件;101-第一弹性板;102-第二弹性板;103-第三弹性板;104-夹持部;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卡槽;2-垫块;201-垫块长边;202-垫块短边;21-卡条;211-第二凸条;212-弯折部;213-凸起;22-定位块;221-第二定位孔;3-底座;31-第一凸条;311-限位部;312-限位间隙;32-夹持区域;33-第一定位孔;4-座架;4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数码电子产品行业、家电行业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产品的不断革新,玻璃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进而,将玻璃应用于手机盖板上是目前最主流的趋势,各种颜色绚丽夺目的菲林膜片与玻璃后盖应运而生,而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便涉及到菲林膜片与玻璃后盖贴合加工。
菲林膜片使用现有的治具与玻璃后盖贴合时,由于治具受玻璃弧高及菲林厚度影响,贴合时易产生偏位、气泡、压痕、褶皱等不良问题,良率普遍不高。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下面结合附图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图1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贴合治具,包括:弹性件1、底座3和垫块2;
弹性件1的第一表面11设置有用于与产品结构相匹配的仿形结构,与第一表面11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12设置有蜂窝结构,在第二表面12的蜂窝结构的两侧设置有相对设置的卡槽13;
垫块2为环形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卡条21,卡条21与卡槽13配合连接;
底座3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凸条31,在底座3上围设成夹持区域32;垫块2及弹性件1安置于夹持区域32内,使弹性件1的第二表面12与夹持区域32的表面相对,且弹性件1相对的两个侧壁与第一凸条31的内壁无缝隙贴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卡条21沿着垫块2的长边设置,蜂窝结构即为波浪形结构,二者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
具体地,仿形结构与产品直接接触,因而要保证仿形结构与产品的形状相匹配;弹性件1的第二表面12设置有蜂窝结构,贴合时弹性件1中部受力形变后向两侧填充,形成了贴合时菲林从中间向四周扩散,有效解决边缘气泡和褶皱问题,使贴合压痕得到有效控制;垫块2上设置卡条21,弹性件1上设置卡槽13,通过卡条21与卡槽13的相互配合,将垫块2与弹性件1连接在一起;底座3设置有夹持区域32,用于安置垫块2与弹性件1,且弹性件1相对的两个侧壁与第一凸条31的内壁无缝隙贴合,保证了贴合治具在反复贴合受力挤压时的可靠固定,从而确保贴合的精度及压痕得到有效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1的材质为硅胶,受压后变形挤压菲林与玻璃填充贴合,从而达到曲面的完全仿形;底座3和垫块2的材质为白塞钢,即尼龙材料;将贴合治具进行喷砂处理,减小贴合治具表面的粘性,有效改善因硅胶粘连菲林变形导致的压痕问题。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1采用完全包裹嵌入式安装方式与底座3和垫块2紧密结合,保证了弹性件1在反复贴合受力挤压时的可靠固定,从而确保贴合的精度及压痕得到有效控制;弹性件1底部采用波浪形设计,贴合时弹性件1中部受力形变后向两侧填充,形成了贴合时菲林从中间向四周扩散,有效解决边缘气泡和褶皱问题,使贴合压痕得到有效控制。
如图1~图3所示,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件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件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件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进而,弹性件1包括呈台阶状贴合设置的第一弹性板101、第二弹性板102和第三弹性板103,第一弹性板101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弹性件1的第一表面11,第三弹性板103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弹性件1的第二表面12;
在第一弹性板101或第二弹性板102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104,夹持部104与第二弹性板102的侧壁相对设置,形成卡槽13;卡条21与第二弹性板102贴合。
优选地,夹持部103的横截面为“L”形。
具体地,第一弹性板10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用于与产品结构相匹配的仿形结构,第三弹性板10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蜂窝结构;夹持部104与第二弹性板102的侧壁相对设置,形成卡槽13,由于夹持部104的横截面为“L”形,则形成的卡槽13的入口端面也为“L”形。
卡槽13与卡条21相互配合,从而将弹性件1与垫块2连接在一起,保证了贴合治具在贴合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4~图5所示,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垫块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垫块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进而,垫块2包括沿着垫块短边202边缘设置的第二凸条211,第二凸条211两端分别在垫块2的边角处形成弯折部212,弯折部2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卡条21的延伸方向;第二凸条211与第一弹性板101贴合。
优选地,在第二凸条211的各个弯折部212的表面设置凸起213,使凸起213的位置与第一弹性板101的边角处对应。
优选地,凸起213的高度在0.1mm~0.3mm之间。
进而,弯折部212恰好设置在垫块2的顶角处,形成R角,除此之外,在每个弯折部212的表面设置沿着垫块长边201方向布置的凸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凸起213的高度选择0.2mm,这一数值是根据实际经验所得出的。即在本申请中,垫块短边202及R角外扩,四角加高0.2mm,有效改善贴合短边及R角气泡褶皱问题。
如图6~图8,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第一凸条31的两端延伸至底座3的边角处分别向内弯折形成限位部311,相对的两个限位部311之间构成限位间隙312。
具体地,限位部311的厚度要大于第一凸条31的厚度,由于限位部311的内壁与垫块2的接触比较多,且受力较大,所以要做的厚度大一些。
优选地,在垫块长边201方向上分别延伸设置定位块22,定位块22与限位间隙312配合,以对垫块2进行定位。
进而,将定位块22插入到限位间隙312中,从而使定位块22与限位间隙312紧密配合,达到固定垫块2与底座3的效果,从而使菲林膜片与玻璃贴合时,贴合治具比较稳定。
优选地,在限位间隙312的位置设置一个第一定位孔33,在定位块22上设置与第一定位孔33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221,通过连接件将底座3和垫块2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限位间隙312的位置设置两个第一定位孔33,同样,在定位块22上设置两个第二定位孔221,第一定位孔33与第二定位孔221相互配合,通过连接件将底座3和垫块2连接,本申请中的连接件选择螺丝螺母相互配合,且第二定位孔221设置成沉头螺丝孔。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包括座架4,以及贴合治具;贴合治具设置在座架4上。
如图9~图11所示,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架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架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底架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进而,座架4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41,从而将座架4固定在某一位置上,将贴合治具设置在座架4上,贴合治具的底座3下表面与座架4的上表面恰好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限定了贴合治具的位置。其中,座架4采用亚克力材质,此种材质透明度高,便于透光进行影像识别。
因为贴合治具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所以具有该贴合治具的贴合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结构特征可以集成在一个贴合治具中,也可以是各个结构特征单独存在一个贴合治具中,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特征集成在一个贴合治具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此贴合治具将菲林膜片和玻璃放在真空状态下进行贴合,弹性件1的第二表面12设置有蜂窝结构,贴合时弹性件1中部受力形变后向两侧填充,形成了贴合时菲林从中间向四周扩散,有效解决边缘气泡和褶皱问题,使贴合压痕得到有效控制;垫块2上设置卡条21,弹性件1上设置卡槽13,通过卡条21与卡槽13的相互配合,将垫块2与弹性件1紧密连接在一起;底座3设置有夹持区域32,用于安置垫块2与弹性件1,且弹性件1相对的两个侧壁与第一凸条31的内壁无缝隙贴合,保证了弹性件在反复贴合受力挤压时的可靠固定,从而确保贴合的精度及压痕得到有效控制;垫块短边202及R角外扩,四角加高0.2mm,有效改善贴合短边及R角气泡褶皱问题。本申请提供的贴合治具和贴合装置可以很大程度有效的解决菲林膜片与玻璃后盖贴合时易产生偏位、气泡、压痕、褶皱等不良问题,贴合综合良率可达到95%以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件、底座和垫块;
所述弹性件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用于与产品结构相匹配的仿形结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设置有蜂窝结构,在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蜂窝结构的两侧设置有相对设置的卡槽;
所述垫块为环形结构,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卡槽配合连接;
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凸条,在所述底座上围设成夹持区域;所述垫块及所述弹性件安置于所述夹持区域内,使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夹持区域的表面相对,且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两个侧壁与所述第一凸条的内壁无缝隙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呈台阶状贴合设置的第一弹性板、第二弹性板和第三弹性板,所述第一弹性板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三弹性板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表面;
在所述第一弹性板或所述第二弹性板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侧壁相对设置,形成所述卡槽;所述卡条与所述第二弹性板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横截面为“L”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包括沿着所述垫块短边边缘设置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两端分别在所述垫块的边角处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卡条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一弹性板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凸条的各个所述弯折部的表面设置凸起,使所述凸起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弹性板的边角处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高度在0.1mm~0.3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底座的边角处分别向内弯折形成限位部,相对的两个所述限位部之间构成限位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块长边方向上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限位间隙配合,以对所述垫块进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间隙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在所述定位块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连接件将所述底座和所述垫块连接。
10.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治具;
所述贴合治具设置在所述座架上。
CN201822243529.2U 2018-12-28 2018-12-28 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 Active CN209198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3529.2U CN209198872U (zh) 2018-12-28 2018-12-28 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3529.2U CN209198872U (zh) 2018-12-28 2018-12-28 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98872U true CN209198872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30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3529.2U Active CN209198872U (zh) 2018-12-28 2018-12-28 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988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7690A (zh) * 2019-11-26 2020-0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
CN112983948A (zh) * 2021-03-22 2021-06-18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保压治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7690A (zh) * 2019-11-26 2020-02-2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
CN110827690B (zh) * 2019-11-26 2024-01-2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
CN112983948A (zh) * 2021-03-22 2021-06-18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保压治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98872U (zh) 贴合治具及贴合装置
EP1923625A3 (en) Transreflector and display with transreflector
KR20140078562A (ko) 가요성 휴대용 전자 디바이스
CN106256053A (zh) 可减少晃动的连接器安装板
CN202871201U (zh) 显示屏装置
CN208367379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889528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8332160U (zh) 一种波浪形拼装亚克力板
CN209705020U (zh) 一种辅助贴合治具
CN105911733B (zh) 曲面显示装置结构
CN105947020B (zh) 一种安装调整件、安装调整装置及安装调整方法
CN205353505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测试治具
CN107591087A (zh) 固定装置、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236820B (zh) 用于对l形零件进行保压的机构
KR20030087545A (ko) 접촉 스프링용 멈춤면을 구비한 전기 커넥터
CN206817308U (zh) 一种线型灯
CN207515542U (zh) 一种曲面陶瓷盖板整型夹具
CN203838424U (zh) 眼镜的鼻托
CN203217191U (zh) 一种新型眼镜框
CN106550566B (zh) 具有刚性容置空间的可弯曲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4732087U (zh) 显示模块及具有其的电器
CN102777867A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弹片式连接件
CN205247069U (zh) 带有至少一个宝石的表玻璃
CN113844148B (zh) 一种曲面贴合治具及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方法
CN203822817U (zh) 一种垫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