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2817U - 一种垫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垫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2817U
CN203822817U CN201420233176.7U CN201420233176U CN203822817U CN 203822817 U CN203822817 U CN 203822817U CN 201420233176 U CN201420233176 U CN 201420233176U CN 203822817 U CN203822817 U CN 203822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xtaposition metamorphose
conflict
joint
variant part
glissile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331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裕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Rui Qiang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Rui Qiang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Rui Qiang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Rui Qiang Automobile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331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2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2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28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垫片,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接触变形部相对于连接部与抵触变形部平行设置,且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之间设有回弹间隙连接部朝向回弹间隙折叠成回弹部,垫片本体开设有安装孔且该安装孔依次贯穿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接触变形部朝向抵触变形部的一侧设有偶数个回弹脚且该回弹脚均分成两组设置在安装孔两侧,回弹脚包括呈圆弧过渡连接的承力段和滑动段,承力部一端与接触变形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滑动段且该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保持平行,承力段由接触变形部至滑动段朝向连接部倾斜设置。该种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能提供弹性力,有效加强紧固件紧固是的牢固度。

Description

一种垫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连接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垫片。
背景技术
垫片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机械密封,通常以防止的两个物体之间受到压力、腐蚀、和管路自然地热胀冷缩泄漏。由于机械加工表面不可能完美,使用垫片即可填补不规则性。垫片通常由片状材料制成,如橡胶,硅橡胶,金属,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玻璃纤维或塑料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垫片是薄板(通常圆型)的一个漏洞(通常在中间)通常是用于分配的负荷线程紧固件。其他用途是作为间隔,弹簧,耐磨垫,预显示装置,锁装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物体装配、反复拆装或者震动过后,螺栓和螺母之间的咬合松动,密封不严,甚至出现无法进行装配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在螺栓和螺母之间放置了垫圈,但是由于垫圈上下面都是平面,因此防松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垫片,该种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能提供弹性力,有效加强紧固件紧固是的牢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垫片,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垫片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变形部、抵触变形部以及呈圆弧过渡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部,所述接触变形部相对于连接部与抵触变形部平行设置,且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之间设有回弹间隙,所述连接部朝向回弹间隙折叠成回弹部,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安装孔且该安装孔依次贯穿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所述接触变形部朝向抵触变形部的一侧设有偶数个回弹脚且该回弹脚均分成两组设置在安装孔两侧,所述回弹脚包括呈圆弧过渡连接的承力段和滑动段,所述承力部一端与接触变形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滑动段且该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保持平行,所述承力段由接触变形部至滑动段朝向连接部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保证了垫片整体的牢固的,连接部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变形部和接触变形部,这样使得连接部与两变形部之间的连接具有回弹性,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平行设置,这样使得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提供平整的连接面,不会因为连接面的倾斜而导致紧固件连接时的偏移,再者会使得抵触变形部与被紧固的面之间的连接更加贴合,设置偶数个回弹脚,这样能够将回弹脚均匀的分成两组设置在安装孔的两侧,在压缩垫片本体的时候能够均匀的提供弹性回复力,使垫片不会在预紧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偏移,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平行,能够保证 弹性脚在预紧压缩时能够与接触变形部保持同步变形,在预紧时紧固件由接触变形部穿入安装孔然后压缩垫片,接触变形部与连接部连接的另一端会朝向抵触变形部倾斜,承力段朝向连接部倾斜设置,两者配合起来能够在压缩垫片本体时在其弹力范围内提供弹性形变力和支撑力,结构设计合理稳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用于卡住紧固件的卡口,所述卡口设于接触变形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且位于两组回弹脚之间,所述卡口与安装孔联通且一次贯穿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卡口并且让卡口与安装孔联通连接,这样能够调整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之间的压缩距离,有效提高垫片本体弹力范围的可控度,再者卡口的设置能够让紧固件经卡口直接卡入安装孔内,方便垫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一侧。
所述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接触变形部与抵触变形部间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所述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另一侧。
所述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接触变形部与抵触变形部间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一侧或者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另一侧,只要保持滑动段与接触偏性部平行设置,滑动段都能够在垫片本体被压缩的时候提供弹性形变力,并与抵触变形部抵触而达到制成接触变形部的目的;限定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间的垂直距离,这样保证了接触变形部与紧固件接触变形而下压回弹脚时具有足够的回弹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垫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垫片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接触变形部;2、连接部;21、回弹部;3、抵触变形部;4、安装孔;5、回弹脚;51、承力段;52、滑动段;6、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垫片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垫片,包括垫片本体,所述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垫片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变形部1、抵触变形部3以及呈圆弧过渡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部2,所述接触变形部1相对于连接部2与抵触变形部3平行设置,且接触变形部1和抵触变形部3之间设有回弹间隙,所述连接部2朝向回弹间隙折叠成回弹部21,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安装孔4且该安装孔4依次贯穿接触变形部1和抵触变形部3,所述接触变形部1朝向抵触变形部3的一侧设有偶数个回弹脚5且该回弹脚5均分成两组设置在安装孔4两侧(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两个回弹脚5,并分成两组,每组一个分设于安装孔4两侧),所述回弹脚5包括呈圆弧过渡连接的承力段51和滑动段52,所述承力部一端与接触变形部1远离连接部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滑动段52且该滑动段52与接触变形部1保持平行,所述承力段51由接触变形部1至滑动段52朝向连接部2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保证了垫片整体的牢固的,连接部2呈圆弧过渡连接抵触变形部3和接触变形部1,这样使得连接部2与两变形部之间的连接具有回弹性,接触变形部1和抵触变形部3平行设置,这样使得垫片在对紧固件预紧时提供平整的连接面,不会因为连接面的倾斜而导致紧固件连接时的偏移,再者会使得抵触变形部3与被紧固的面之间的连接更加贴合,设置偶数个回弹脚5,这样能够将回弹脚5均匀的分成两组设置在安装孔4的两侧,在压缩垫片本体的时候能够均匀的提供弹性回复力,使垫片不会在预紧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偏移,滑动段52与接触变形部1平行,能够保证 弹性脚在预紧压缩时能够与接触变形部1保持同步变形,在预紧时紧固件由接触变形部1穿入安装孔4然后压缩垫片,接触变形部1与连接部2连接的另一端会朝向抵触变形部3倾斜,承力段51朝向连接部2倾斜设置,两者配合起来能够在压缩垫片本体时在其弹力范围内提供弹性形变力和支撑力,结构设计合理稳定(垫片的金属材料可以是铝、铜、高碳钢、不锈钢,为了保住垫片的弹性要求,优选高碳钢制成的垫片)。
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用于卡住紧固件的卡口6,所述卡口6设于接触变形部1远离连接部2的一端且位于两组回弹脚5之间,所述卡口6与安装孔4联通且一次贯穿接触变形部1和抵触变形部3。卡口6的设置方案可以是沿安装孔4画两条相互平行的切线,然后背向连接部2延伸然后贯穿至抵触变形部3,设置卡口6并且让卡口6与安装孔4联通连接,这样能够调整接触变形部1和抵触变形部3之间的压缩距离,有效提高垫片本体弹力范围的可控度,再者卡口6的设置能够让紧固件经卡口6直接卡入安装孔4内,方便垫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装。
所述滑动段52设于承力段51相对连接部2的一侧,当然所述滑动段52也可以设于承力段51相对连接部2的另一侧,所述滑动段52与接触变形部1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接触变形部1与抵触变形部3间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段52设于承力段51相对连接部2的一侧或者滑动段52设于承力段51相对连接部2的另一侧,只要保持滑动段52与接触偏性部平行设置,滑动段52都能够在垫片本体被压缩的时候提供弹性形变力,并与抵触变形部3抵触而达到制成接触变形部1的目的;限定滑动段52与接触变形部1间的垂直距离,这样保证了接触变形部1与紧固件接触变形而下压回弹脚5时具有足够的回弹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本体由金属片一体弯折成型,所述垫片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接触变形部、抵触变形部以及呈圆弧过渡连接于两者之间的连接部,所述接触变形部相对于连接部与抵触变形部平行设置,且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之间设有回弹间隙,所述连接部朝向回弹间隙折叠成回弹部,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安装孔且该安装孔依次贯穿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所述接触变形部朝向抵触变形部的一侧设有偶数个回弹脚且该回弹脚均分成两组设置在安装孔两侧,所述回弹脚包括呈圆弧过渡连接的承力段和滑动段,所述承力部一端与接触变形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滑动段且该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保持平行,所述承力段由接触变形部至滑动段朝向连接部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本体开设有用于卡住紧固件的卡口,所述卡口设于接触变形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且位于两组回弹脚之间,所述卡口与安装孔联通且一次贯穿接触变形部和抵触变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接触变形部与抵触变形部间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段设于承力段相对连接部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种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段与接触变形部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接触变形部与抵触变形部间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
CN201420233176.7U 2014-05-07 2014-05-07 一种垫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2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33176.7U CN203822817U (zh) 2014-05-07 2014-05-07 一种垫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33176.7U CN203822817U (zh) 2014-05-07 2014-05-07 一种垫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2817U true CN203822817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3317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2817U (zh) 2014-05-07 2014-05-07 一种垫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28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6763A (zh) * 2021-03-25 2022-09-30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垫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6763A (zh) * 2021-03-25 2022-09-30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垫片
CN115126763B (zh) * 2021-03-25 2023-07-11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垫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22816U (zh) 垫片
CN203822817U (zh) 一种垫片
CN203822829U (zh) 弹性垫片
CN202469310U (zh) T型弹簧卡箍
CN201401471Y (zh) 一种波形活压预紧碟簧
CN203420992U (zh) 一种螺纹连接件
CN202733150U (zh) 低逸散填料损耗自补偿系统
CN202901618U (zh) 密封垫圈
CN202500853U (zh) 一种卡口结构
CN203146557U (zh) 静电膜挂钩
CN204213363U (zh) 高压蝶阀
CN203868208U (zh) 一种弹性模组
CN105201996A (zh) 一种防松垫片
CN203384244U (zh) 一种可补偿支承环间隙结构的离合器盖总成
CN206789717U (zh) 平垫片组件及包含其的电连接紧固件
CN201322037Y (zh) 组合弹性垫片
MX2021007138A (es) Un conjunto que comprende un pie de conexion y un elemento de soporte para elemento de cubierta de suelo.
CN204905239U (zh) 用于将igbt固定在散热器上的结构
CN210599541U (zh) 一种汽车水泵密封组件
CN203517068U (zh) 一种高压接头
CN205578726U (zh) 一种大型硅橡胶平面密封圈
CN207364075U (zh) 一种垫片
CN210218511U (zh) 一种组合式碟形弹簧
CN218094706U (zh) 可持续夹紧的紧固装置
CN202510531U (zh) 弹簧垫片及弹簧垫片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