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92111U - 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92111U
CN209192111U CN201821421677.2U CN201821421677U CN209192111U CN 209192111 U CN209192111 U CN 209192111U CN 201821421677 U CN201821421677 U CN 201821421677U CN 209192111 U CN209192111 U CN 209192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fixed
battery
bicycle
distanc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216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法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Weiye Leather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Weiye Leath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Weiye Leather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Weiye Leather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216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92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92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92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包括前轮、蓄电池、固定螺柱、第二基体和电池槽,所述第二基体顶部的一侧设有电池槽,电池槽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支架底托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端的内部设有旋转板,所述单片机的顶端固定有卡机架,所述第二基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灯源,所述第一基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单片机,反光片下方的第一基体表面固定有第二距离感测仪,所述第一基体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挡油板,且挡油板通过横档与第二连接轴相连接,所述挡油板的两侧通过中轴铰接有旋转轴。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时的舒适度,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由于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使用时支架的不可调节,导致使用者不便观看显示屏,不具有的距离报警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时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不具有夜灯的功能,使得自行车在浓雾天气以及夜间使用时及其不便,给使用者带了诸多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包括前轮、蓄电池、固定螺柱、第二基体和电池槽,所述第二基体顶部的一侧设有电池槽,电池槽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方的第二基体表面套装有支架底托,支架底托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端的内部设有旋转板,且旋转板通过第三连接轴与固定杆相连接,单片机的顶端固定有卡机架,所述第二基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灯源,且灯源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基体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前轮,前轮两侧的第二基体表面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基体远离灯源一侧两端的上下皆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基体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基体,第一基体靠近第二基体一侧两端的上下皆安装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通过固定螺柱与第二固定板相铰接,所述第一基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单片机,且单片机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基体远离第一固定板一端的表面安装有反光片,反光片下方的第一基体表面固定有第二距离感测仪,且第二距离感测仪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距离感测仪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基体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后轮,后轮两侧的第一基体外侧壁上固定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基体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挡油板,且挡油板通过横档与第二连接轴相连接,所述挡油板的两侧通过中轴铰接有旋转轴。
优选的,所述灯源上方的第二基体表面固定有第一距离感测仪,且第一距离感测仪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距离感测仪的输入端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体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座垫。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的两侧皆铰接有脚蹬。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体的顶端固定有手扶杆。
优选的,所述卡机架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伸缩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通过在支架底托的顶端安装固定杆,固定杆顶端的内部设旋转板,实现了自行车手机支架的可调节功能,从而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时的舒适度,通过在第二基体顶部的一侧设电池槽,电池槽的内部固定蓄电池,第二基体的外侧壁上安装灯源,实现了自行车的自带灯光功能,从而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时的便捷性,同时通过在灯源上方的第二基体表面固定第一距离感测仪,反光片下方的第一基体表面固定第二距离感测仪,实现了自行车的报警功能,从而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时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时的舒适度,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轮;2、第一连接轴;3、灯源;4、第一距离感测仪;5、手扶杆;6、蓄电池;7、固定螺柱;8、第一固定板;9、座垫;10、反光片;11、第二距离感测仪;12、第一基体;13、第二连接轴;14、后轮;15、横档;16、挡油板;17、旋转轴;18、第二固定板;19、脚蹬;20、第二基体;21、支架底托;22、单片机;23、旋转板;24、伸缩板;25、卡机架;26、第三连接轴;27、固定杆;28、电池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包括前轮1、蓄电池6、固定螺柱7、第二基体20和电池槽28,第二基体20顶部的一侧设有电池槽28,电池槽28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6,蓄电池6上方的第二基体20表面套装有支架底托21,支架底托21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杆27,固定杆27顶端的内部设有旋转板23,且旋转板23通过第三连接轴26与固定杆27相连接,单片机22的顶端固定有卡机架25,卡机架2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伸缩板24,便于放置手机,第二基体20的外侧壁上安装有灯源3,且灯源3的输入端与蓄电池6的输出端电连接,灯源3上方的第二基体20表面固定有第一距离感测仪4,该第一距离感测仪4的型号可为E2EM-X16MX,且第一距离感测仪4的输出端与单片机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距离感测仪4的输入端与蓄电池6的输出端电连接,便于报警,第二基体20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前轮1,前轮1两侧的第二基体20表面设有第一连接轴2,第二基体20远离灯源3一侧两端的上下皆固定有第二固定板18,第二基体20的顶端固定有手扶杆5,便于骑行,第二基体20靠近第二固定板18的一侧设有第一基体12,第一基体12靠近第二基体20一侧两端的上下皆安装有第一固定板8,且第一固定板8通过固定螺柱7与第二固定板18相铰接,第一基体1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座垫9,便于使用,第一基体1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单片机22,该单片机22的型号可为SH69P25,且单片机2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基体12远离第一固定板8一端的表面安装有反光片10,反光片10下方的第一基体12表面固定有第二距离感测仪11,该第二距离感测仪11的型号可为SPT-JCS3505,且第二距离感测仪1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距离感测仪11的输入端与蓄电池6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基体12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后轮14,后轮14两侧的第一基体12外侧壁上固定有第二连接轴13,第一基体12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挡油板16,且挡油板16通过横档15与第二连接轴13相连接,挡油板16的两侧通过中轴铰接有旋转轴17,旋转轴17的两侧皆铰接有脚蹬19,便于骑行。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将手机放置在卡机架25内,由手机将卡机架25推开,推开的卡机架25通过伸缩板24相连接,在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通过第三连接轴26调节旋转板23的角度至合适的位置处,实现自行车手机支架角度的调节,之后在使用者骑行的时候,由第二基体20前方的第一距离感测仪4与第一基体12后方的第二距离感测仪11监测自行车以其他车辆之间的距离,在距离过小时通过将信号传输至单片机22内部,再由单片机22将信号传输至手机上进行报警,以实现自行车的报警性能,由于骑行的时间有可能是夜间,该自行车还设置了灯源3,在可见度过低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单片机22控制蓄电池6将灯源3打开,以实现自行车使用时的便捷性,由于自行车在骑行的过程中不显眼,夜间大型车辆可能无法发现自行车,由此设置了反光片10,反光片10可以吸收大型车辆的灯光再将灯光反射,以达到自行车行驶时便于发现的功能,最后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旋转固定螺柱7至第一固定板8与第二固定板18的外部将自行车折叠,以达到自行车便于折叠的功能,完成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的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包括前轮(1)、蓄电池(6)、固定螺柱(7)、第二基体(20)和电池槽(2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20)顶部的一侧设有电池槽(28),电池槽(28)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6),所述蓄电池(6)上方的第二基体(20)表面套装有支架底托(21),支架底托(21)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杆(27),所述固定杆(27)顶端的内部设有旋转板(23),且旋转板(23)通过第三连接轴(26)与固定杆(27)相连接,单片机(22)的顶端固定有卡机架(25),所述第二基体(20)的外侧壁上安装有灯源(3),且灯源(3)的输入端与蓄电池(6)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基体(20)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前轮(1),前轮(1)两侧的第二基体(20)表面设有第一连接轴(2),所述第二基体(20)远离灯源(3)一侧两端的上下皆固定有第二固定板(18),所述第二基体(20)靠近第二固定板(18)的一侧设有第一基体(12),第一基体(12)靠近第二基体(20)一侧两端的上下皆安装有第一固定板(8),且第一固定板(8)通过固定螺柱(7)与第二固定板(18)相铰接,所述第一基体(1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单片机(22),且单片机(22)的输出端与蓄电池(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基体(12)远离第一固定板(8)一端的表面安装有反光片(10),反光片(10)下方的第一基体(12)表面固定有第二距离感测仪(11),且第二距离感测仪(1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距离感测仪(11)的输入端与蓄电池(6)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基体(12)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后轮(14),后轮(14)两侧的第一基体(12)外侧壁上固定有第二连接轴(13),所述第一基体(12)底端的两侧安装有挡油板(16),且挡油板(16)通过横档(15)与第二连接轴(13)相连接,所述挡油板(16)的两侧通过中轴铰接有旋转轴(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3)上方的第二基体(20)表面固定有第一距离感测仪(4),且第一距离感测仪(4)的输出端与单片机(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距离感测仪(4)的输入端与蓄电池(6)的输出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12)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座垫(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7)的两侧皆铰接有脚蹬(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20)的顶端固定有手扶杆(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机架(25)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伸缩板(24)。
CN201821421677.2U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 Active CN209192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1677.2U CN209192111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1677.2U CN209192111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92111U true CN209192111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05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21677.2U Active CN209192111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92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01737A1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电动车及其驱动的控制方法
CN205010404U (zh) 折叠式站坐两用电动滑板车
WO2011137661A1 (zh) 一种便携式代步车
CN206125268U (zh) 一种电动平衡两轮滑板车的转向机构
CN104802901B (zh) 多功能电动踏板车
CN201272455Y (zh) 便携式电动代步车
CN201193080Y (zh) 智能皮囊代步车
CN207045559U (zh) 一种可折叠式平衡车
CN209192111U (zh) 一种有手机支架的自行车
CN201287793Y (zh) 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05737902U (zh) 折叠可坐式滑板车
CN205417945U (zh) 一种新型箱式可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7417016U (zh) 一种多功能滑板车
CN107310664A (zh) 一种具有婴儿车功能的折叠自行车及其智能控制系统
CN108100134B (zh) 滑板车
CN207712218U (zh) 一种折叠电动平衡车
CN209535368U (zh) 一种太阳能脚踏车
CN202518420U (zh) 一种可折叠双座四轮电动车
CN208216898U (zh) 一种平衡车
CN206485505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滑板车
CN205469426U (zh) 一种多功能自行车
CN204821822U (zh) 一种后座旋转式自行车
CN205131558U (zh) 一种新型可发电自行车
CN213566239U (zh) 一种电动支撑架
CN213831940U (zh) 一种双人自行车安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