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0276U - 斜顶式组件支架 - Google Patents

斜顶式组件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0276U
CN209170276U CN201821560077.4U CN201821560077U CN209170276U CN 209170276 U CN209170276 U CN 209170276U CN 201821560077 U CN201821560077 U CN 201821560077U CN 209170276 U CN209170276 U CN 209170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assembly support
oblique top
formula assembly
top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600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光青
蔡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uqiang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600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0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0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0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顶式组件支架,包括龙骨组件、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连接压块和预埋组件,所述龙骨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立柱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立柱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预埋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所述连接压块设置于所述龙骨组件的顶部,用于夹紧光伏组件。所述斜顶式组件支架通过预埋组件、立柱以及龙骨组件的共同作用,不但能够支撑光伏组件,还可以牢固地固定光伏组件。而且该斜顶式组件支架将预埋加强件和套管设置在U型预埋件内,可以提高所述预埋组件的整体牢固性,使其牢固地预埋在混凝土中。

Description

斜顶式组件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斜顶式组件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预埋件为单一的U型结构,将其预埋在混凝土中,起到固定的作用。但是,这种预埋方式的连接强度较低,在强度要求高的使用场景不适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斜顶式组件支架,以解决连接强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斜顶式组件支架,包括龙骨组件、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连接压块和预埋组件,所述龙骨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立柱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立柱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预埋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所述连接压块设置于所述龙骨组件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斜撑,所述斜撑的一端与所述龙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埋组件包括U型预埋件、套管和预埋加强件,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U型预埋件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预埋加强件的两端分别套入所述套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埋加强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预埋加强件互相平行,并且每个预埋加强件的两端分别套入与其对应的套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为C型套管;和/或,所述预埋加强件为加强钢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顶式组件支架还包括角钢,所述U 型预埋件的端部穿过所述角钢的一个面板,并固定在所述面板上;所述角钢的另一个面板与所述立柱的端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型预埋件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通过螺接在所述外螺纹上的螺母将所述U型预埋件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角钢的一个面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龙骨组件包括主龙骨和次龙骨,所述次龙骨设置于主龙骨的顶部,并垂直于所述主龙骨;所述主龙骨和次龙骨均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龙骨组件还包括龙骨加强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龙骨加强件设置在所述次龙骨内,并与所述主龙骨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所述次龙骨的顶部和连接压块,从而将所述次龙骨与连接压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次龙骨的底部和主龙骨,从而将所述次龙骨和主龙骨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龙骨组件与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顶式组件支架通过预埋组件、立柱以及龙骨组件的共同作用,不但能够支撑光伏组件,还可以牢固地固定光伏组件。而且该斜顶式组件支架将预埋加强件和套管设置在U型预埋件内,可以提高所述预埋组件的整体牢固性,使其牢固地预埋在混凝土中;立柱与U型预埋件之间通过角钢固定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立柱与预埋组件的连接强度,使所述斜顶式组件支架可以用于强度要求高的使用场景中。而且,由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高度不同,可以将光伏组件板斜向设置,满足最佳倾角的要求,相同面积得到更大的发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顶式组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斜顶式组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预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连接压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压块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连接压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块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块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压块安装在龙骨上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压块安装在龙骨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件支架,该组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龙骨组件、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连接压块13和预埋组件,所述龙骨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3的一端、所述第二立柱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立柱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立柱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预埋组件连接;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的高度相同;所述连接压块13 设置于所述龙骨组件的顶部,用于夹角光伏组件1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预埋组件可以预埋在混凝土10中,从而通过所述平顶式组件支架牢固地固定光伏组件11。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顶式组件支架通过预埋组件、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以及龙骨组件的共同作用,不但能够支撑光伏组件11,还可以牢固地固定光伏组件11。
需要指出的是,图1仅仅是示例性地画出了2个光伏组件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光伏组件11,以提高发电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立柱3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柱4的高度,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斜撑14,所述斜撑14的一端与所述龙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3连接,由此组成斜顶式组件支架。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顶式组件支架通过预埋组件、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以及龙骨组件的共同作用,不但能够支撑光伏组件11,还可以牢固地固定光伏组件11。而且,由于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的高度不同,可以将光伏组件11板斜向设置,满足最佳倾角的要求,相同面积得到更大的发电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预埋组件包括U型预埋件5、套管6和预埋加强件7,所述套管6设置在所述U型预埋件5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预埋加强件7的两端分别套入所述套管6内。可见,所述套管6和预埋加强件7可以增强所述U型预埋件5的强度,将所述预埋组件埋在混凝土中时,所述U型预埋件5、套管6和预埋加强件7可以共同增强所述预埋组件的强度,使其牢固地预埋到混凝土中,从而提高所述预埋组件的安装牢固性。而且将预埋加强件7和套管6设置在U型预埋件5内可以提高所述预埋组件的整体牢固性,使其牢固地预埋在混凝土中。
将所述U型预埋件5、套管6和预埋加强件7预埋到混凝土10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平顶式组件支架的安装牢固性。而且将预埋加强件7和套管6 设置在U型预埋件5内可以提高所述预埋组件的整体牢固性,使其牢固地预埋在混凝土10中。在将所述U型预埋件5预埋到混凝土10中时,所述U型预埋件5的端部应当露出于混凝土10,用于连接其他部件。
可选地,所述预埋加强件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预埋加强件7互相平行,并且每个预埋加强件7的两端分别套入与其对应的套管6内,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预埋组件的整体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C型套管的数量是所述加强件3的数量的两倍,所述加强件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述加强件3的数量越多,所述预埋组件的强度则会越高,但是会增加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套管6为C型套管,C型套管半开口,C型套管内部的空腔用以容纳预埋加强件7,增强预埋加强件7与U型预埋件5的连接强度。可选地,所述预埋加强件7为加强钢筋,以提高其牢固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平顶式组件支架还包括角钢8,所述U型预埋件5的端部穿过所述角钢8的一个面板81,并固定在所述面板81上;所述角钢8的另一个面板82与所述第一立柱3的端部、第二立柱4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与U型预埋件5之间通过角钢8固定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与预埋组件的连接强度,使所述平顶式组件支架可以用于强度要求高的使用场景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U型预埋件5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51,通过螺接在所述外螺纹51上的螺母9将所述U型预埋件 5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角钢8的一个面板81上。通过螺纹螺接的方式,可以保证将U型预埋件5与角钢8固定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 4与预埋组件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所述预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母9下方的垫片52,所述垫片52可以增加所述预埋组件所述待固定的组件(比如立柱等)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使所述预埋组件能够适用于强度要求高的使用场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龙骨组件包括主龙骨1和次龙骨2,所述次龙骨2设置于主龙骨1的顶部,并垂直于所述主龙骨1;所述主龙骨1和次龙骨2均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将所述主龙骨1和次龙骨2互相垂直连接,以保证整个龙骨组件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所述平顶式组件支架承载光伏组件11的能力。可选地,所述主龙骨1 和次龙骨2可以是半开口的C型钢,既保证了连接强度,又减轻了自重。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龙骨组件还包括龙骨加强件12、第一连接件 121和第二连接件122,所述龙骨加强件12设置在所述次龙骨2内,并与所述主龙骨1垂直;所述第一连接件121穿过所述次龙骨2的顶部和连接压块13,从而将所述次龙骨2与连接压块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22穿过所述次龙骨2的底部和主龙骨1,从而将所述次龙骨2和主龙骨1固定连接。通过龙骨加强件12、第一连接件121和第二连接件122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压块13、次龙骨2和主龙骨1这三者之前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平顶式组件支架的整体强度,使所述平顶式组件支架可以用于强度要求高的使用场景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包括螺栓和螺母。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 122包括螺栓和螺母。可选地,所述龙骨组件与所述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 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与角钢8也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从而增强所述组件支撑的连接强度。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压块包括第一连接块131和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31下方的第二连接块132,所述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之间形成的间隙133的高度可调,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 通过第一连接件121相互配合。由于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可以相互插接,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高度可调的间隙133,以使所述间隙133可以容纳不同厚度的光伏组件,满足不同的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光伏组件的厚度不同,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 132之间的间隙133的高度不同,将光伏组件卡入间隙3后,可以通过连接件将所述第一连接块1和第二连接块2贯穿起来,从而将光伏组件牢固地固定在间隙133中。
所述第一连接块13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311,所述第二连接块13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321,所述第一通孔1311和第二通孔1321相互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121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311和第二通孔1321,从而调整所述间隙133 的高度。通过第一连接件121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311和第二通孔1321后,通过螺母拧紧,从而将光伏组件牢固地固定在间隙133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1311和第二通孔1321均为腰型通孔,相比于圆形通孔,采用腰型通孔更加方便第一连接件121连接,当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略有错位时,也可以牢固地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7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11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131的中间,所述第二通孔1321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块 132的中间。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压块的两侧各有一条空隙133,分别用于夹紧光伏组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311开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块131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1321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块132的一侧。在该实施例中,只在所述连接压块的一侧有一条空隙133,用于夹紧光伏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外防滑纹134,以提高与龙骨连接处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安装牢固性,如图11 和12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块131包括第一连接夹板131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夹板1312下表面的第一胶条1313,所述第一胶条1313的下表面设置有内防滑纹1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块132包括第二连接夹板132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夹板1322上表面的第二胶条1323,所述第二通孔1321开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夹板1322的中间,所述第二胶条1323的上表面设置有内防滑纹 135。在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上分别设置第一胶条1313和第二胶条1323,可以使光伏组件牢固地夹紧在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之间,避免其晃动,提高所述光伏组件与连接压块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而且,在第一胶条1313的下表面设置第一防滑纹1314,在第二胶条1323的上表面设置第二防滑纹1324,可以提高第一胶条1313、第二胶条1323与光伏组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所述光伏组件与连接压块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此外,通过第一胶条1313、第二胶条1323与光伏组件直接接触,可以防止将光伏组件夹碎,更有利于保护光伏组件不受损。
可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内防滑纹135的方向垂直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向(图3和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内防滑纹135的方向垂直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光伏组件与连接压块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胶条1313和所述第二胶条1323 的内部均开设有通槽136,以提高第一胶条1313和所述第二胶条1323易弯折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减压减震效果,可以更好地保护光伏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夹板131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空槽1315,所述第一胶条131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凸起1316,所述第一凸起1316卡接在所述第一空槽1315内,从而将所述第一胶条1313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夹板1312的下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夹板132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空槽1325,所述第二胶条132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凸起1326,所述第二凸起1326卡接在所述第二空槽1325内,从而将所述第二胶条1323卡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夹板1322的上表面。采用空槽和凸起的方式将连接夹板与胶条卡接,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安装胶条,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拆卸、更换胶条,使所述连接压块能够维持较好的卡接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10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夹板1312 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夹板1312垂直连接的第一卡接柱1317,所述第二连接夹板132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夹板1322垂直连接的第二卡接柱1327;所述第一卡接柱1317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胶条1313之间具有用于卡入所述第二连接柱1327的缝隙,所述第二胶条1323紧贴于所述第二卡接柱1327的侧面。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卡接柱1317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胶条1313之间具有缝隙,那么当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相互靠近时,第二卡接柱1327能够卡入该缝隙内,从而将所述第二连接块132更加牢固地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131内,进一步保证了光伏组件与连接压块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7和8所示,所述第二卡接柱132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卡接柱1317的长度,那么第二卡接柱1327可以起到限制所述第一连接块131 和第二连接块132之间的间隙133高度的作用,当第二卡接柱1327抵靠在第一连接块132的下表面时,所述间隙133的高度最小,避免过度挤压光伏组件,以保护光伏组件不受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10所示,所述第一卡接柱1317 的底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卡接柱1327的第一限位凸起1314,所述第二卡接柱1327的顶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卡接柱1317的第二限位凸起1324;当所述第一卡接柱1317的底部和第二卡接柱1327的顶部靠近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14与第二限位凸起1324相互卡接。当所述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 132相互远离时,第一卡接柱1317的底部和第二卡接柱1314的顶部逐渐靠近,直到第一限位凸起1314与第二限位凸起1324相互卡接,此时间隙3的高度最大。因此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14和第二限位凸起1324可以起到限制所述第一连接块131和第二连接块132之间的间隙133高度的作用,避免卡接厚度过大的光伏组件,此时说明该连接压块不适用于该厚度过大的光伏组件。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顶式组件支架通过预埋组件、立柱以及龙骨组件的共同作用,不但能够支撑光伏组件,还可以牢固地固定光伏组件。而且该斜顶式组件支架将预埋加强件和套管设置在U型预埋件内,可以提高所述预埋组件的整体牢固性,使其牢固地预埋在混凝土中;立柱与U型预埋件之间通过角钢固定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立柱与预埋组件的连接强度,使所述斜顶式组件支架可以用于强度要求高的使用场景中。而且,由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高度不同,可以将光伏组件板斜向设置,满足最佳倾角的要求,相同面积得到更大的发电量。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骨组件、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连接压块(13)和预埋组件,所述龙骨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3)的一端、所述第二立柱(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立柱(3)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立柱(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预埋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立柱(3)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柱(4)的高度;所述连接压块(13)设置于所述龙骨组件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14),所述斜撑(14)的一端与所述龙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组件包括U型预埋件(5)、套管(6)和预埋加强件(7),所述套管(6)设置在所述U型预埋件(5)的相对两侧的内壁上,所述预埋加强件(7)的两端分别套入所述套管(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加强件(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预埋加强件(7)互相平行,并且每个预埋加强件(7)的两端分别套入与其对应的套管(6)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6)为C型套管;和/或,所述预埋加强件(7)为加强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式组件支架还包括角钢(8),所述U型预埋件(5)的端部穿过所述角钢(8)的一个面板(81),并固定在所述角钢(8)的一个面板(81)上;所述角钢(8)的另一个面板(82)与所述第一立柱(3)的端部、第二立柱(4)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预埋件(5)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51),通过螺接在所述外螺纹上的螺母(9)将所述U型预埋件(5)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角钢(8)的一个面板(8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组件包括主龙骨(1)和次龙骨(2),所述次龙骨(2)设置于主龙骨(1)的顶部,并垂直于所述主龙骨(1);所述主龙骨(1)和次龙骨(2)均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组件还包括龙骨加强件(12)、第一连接件(121)和第二连接件(122),所述龙骨加强件(12)设置在所述次龙骨(2)内,并与所述主龙骨(1)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件(121)穿过所述次龙骨(2)的顶部和连接压块(13),从而将所述次龙骨(2)与连接压块(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22)穿过所述次龙骨(2)的底部和主龙骨(1),从而将所述次龙骨(2)和主龙骨(1)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斜顶式组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包括螺栓和螺母;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122)包括螺栓和螺母。
CN201821560077.4U 2018-09-25 2018-09-25 斜顶式组件支架 Active CN209170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60077.4U CN209170276U (zh) 2018-09-25 2018-09-25 斜顶式组件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60077.4U CN209170276U (zh) 2018-09-25 2018-09-25 斜顶式组件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0276U true CN209170276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1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60077.4U Active CN209170276U (zh) 2018-09-25 2018-09-25 斜顶式组件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0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83962U (zh) 一种铝镁合金电缆桥架型材
CN209141881U (zh) 蓄电池托架总成
CN209170276U (zh) 斜顶式组件支架
CN209200969U (zh) 平顶式组件支架
CN209170273U (zh) 预埋组件
CN208831890U (zh) 一种高强度抗震支吊架
CN204174810U (zh) 一种玻璃幕墙
CN208445180U (zh) 一种装配式箱型变电站
CN209046579U (zh) 连接压块
CN205577110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
CN209723222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的框架结构
CN106930453B (zh) 一种幕墙龙骨连接结构
CN202280185U (zh) 玻璃肋夹具
CN207559912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自重式光伏系统
CN205123654U (zh) 一种光伏组件支架
CN207079786U (zh) 一种石材幕墙的连接结构
CN207603710U (zh) 一种手机屏幕的支撑组件
CN208386471U (zh) 一种固定光伏板组件的气楼支架
CN105625614A (zh) 一种玻璃幕墙
CN103715864A (zh) 变流器柜体
CN221126674U (zh) 一种强弱电箱安装装置
CN207203361U (zh) 一种直角拼接装置
CN102363985A (zh) 玻璃肋夹具
CN113404224B (zh) 一种屋面板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屋面板系统
CN209743786U (zh) 一种u型连接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76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ngchang East Street 7 hospital 6 Building 3001 room.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ngchang East Street 7 hospital 6 Building 3001 room.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8

Address after: Room 201, Building A, 1 Qian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yu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Rongchang East Street 7 hospital 6 Building 3001 room.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1

Address after: No.66210, 3rd floor, Pudong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uqiang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Building A, 1 Qian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yu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