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9226U - 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9226U
CN209169226U CN201822056710.2U CN201822056710U CN209169226U CN 209169226 U CN209169226 U CN 209169226U CN 201822056710 U CN201822056710 U CN 201822056710U CN 209169226 U CN209169226 U CN 2091692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art
plate
battery pack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567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张海建
徐丹
王路
马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567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92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9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92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包包括:下壳体、液冷件、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下壳体具有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上形成有通孔;所述液冷件与所述底板本体固定,其中液冷件具有液冷件上板,所述液冷件上板封闭所述通孔;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液冷件连通。该电池包液冷件与下壳体结合固定在一起,可使电池包的装配过程更简单,以提升生产效率,并且由于液冷件不侵占电池包内部高度方向空间,从而使电池包体积更小,能量密度更高。

Description

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电池包下壳体作为单独零部件,液冷件直接或间接安装在下壳体上,通过水冷管路连接,装配过程复杂,生产效率低,且侵占电池包内部高度方向空间,从而导致电池包体积变大,能量密度降低,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更便于装配,并且能量密度更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包,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具有底板本体,所述底板本体上形成有通孔;液冷件,所述液冷件与所述底板本体固定,其中液冷件具有液冷件上板,所述液冷件上板封闭所述通孔;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液冷件连通。
进一步,所述液冷件上板与所述底板本体固定,且所述液冷件上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本体的上表面平齐。
进一步,所述液冷件还包括:液冷件下板,所述液冷件上板与所述液冷件下板固定,以在所述液冷件上板与所述液冷件下板之间形成液冷通道,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与所述液冷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液冷件上板与所述液冷件下板之间设置有阻隔结构,所述阻隔结构将所述液冷通道分隔成进液通道和回液通道,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液冷件的同一端且所述进液管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出液通道相连,并且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在远离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彼此连通。
进一步,所述液冷件上板的中部具有沿所述液冷件上板长度方向延伸且向下凸出的凸台,所述液冷件下板的中部具有沿所述液冷件下板长度方向延伸且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凸台适于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密封固定,所述凸台和所述凹槽构成所述阻隔结构。
进一步,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回液通道内还设置有多个扰流凸起,所述扰流凸起夹设固定在所述液冷件上板与所述液冷件下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液冷件沿所述下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端壁上,所述凸台将所述液冷件上板分隔成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进液通道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邻近所述端壁处具有进液接口,所述第二板位于所述回液通道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板的上表面邻近所述端壁处具有回液接口,所述进液接口与所述进液管连接,所述回液接口与所述出液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具有多个凸筋和多个凹筋,相邻两个所述凸筋之间连接有所述凹筋。
进一步,所述底板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液冷件下板的下表面不低于所述加强筋的下表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包,该电池包液冷件与下壳体结合固定在一起,可使电池包的装配过程更简单,以提升生产效率,并且由于液冷件不侵占电池包内部高度方向空间,从而使电池包体积更小,能量密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的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壳体,11-底板本体,12-通孔,2-液冷件,21-液冷件上板,3-进液管, 4-出液管,22-液冷件下板,23-阻隔结构,231-凸台,232-凹槽,24-扰流凸起, 211-第一板,212-第二板,5-进液接口,6-回液接口,13-凸筋,14-凹筋,111- 加强筋,31-第一限位凸台,32-第二限位凸台,33-第三限位凸台,34-第四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可以包括:下壳体1、液冷件2、进液管3 和出液管4。
如图1-图3所示,下壳体1具有底板本体11,底板本体11设置在下壳体1 的下部用于支撑设置在电池包内部的电池模组等部件,并对电池模组起防护作用,其中,底板本体11上形成有通孔12,液冷件2与底板本体11固定,其中液冷件2具有液冷件上板21,液冷件上板21封闭通孔12。换言之,将液冷件上板21设置在通孔12内以代替通孔12处所缺失的部分下壳体1的支撑板,以能够对电池包内的各个部件进行支撑,并且液冷件2还可对电池模组等进行换热以保证其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保护电池包。
其中,将液冷件2设置在通孔12内而非直接设置在底板本体11的下表面上可使液冷件2更深入电池包内部,使液冷件2能够直接与电池模组接触而使换热效果更好。
再者,液冷件2设置在底板本体11上而未进入底板本体11以上的电池模组安装空间之内,因此不会占用电池模组的布置空间,使液冷件2与下壳体1 形成一个整体,更便于电池包的安装,并且使液冷件2设置在通孔12内可有效降低电池包的整体高度,进而减少电池包的整体体积,可以节省高度方向空间,避免空间浪费,提高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结合图1-图4所示实施例,进液管3和出液管4分别固定在下壳体1上并与液冷件2连通。进液管3适于将外界的冷却液导入液冷件2内而出液管4适于将液冷件2内换热后的冷却液导出液冷件2,以使液冷件2内能够形成冷却循环,持续为电池模组进行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该电池包液冷件2与下壳体1结合固定在一起,可使电池包的装配过程更简单,以提升生产效率,并且由于液冷件2 不侵占电池包内部高度方向空间,从而使电池包体积更小,能量密度更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4,液冷件上板21与底板本体11 固定,且液冷件上板21的上表面与底板本体11的上表面平齐。由此可保证液冷件2的上表面不侵入电池包的内部空间,即液冷件2的布置不占用电池模组的布置空间,进而可增加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如图1-图4所示,液冷件2还包括:液冷件下板22,液冷件上板21与液冷件下板22固定,以在液冷件上板21与液冷件下板22之间形成液冷通道,进液管3和出液管4分别与液冷通道连通。电池包外的冷却液适于从进液管3进入液冷通道内经由液冷通道最终从出液管4流出以完成一个冷却循环,而冷却液在液冷通道循环流动的过程中与电池模组通过液冷件上板21进行热量交换,以带走电池模组所产生的多于的热量。
进一步,结合图1-图3所示实施例,液冷件上板21与液冷件下板22之间设置有阻隔结构23,阻隔结构23将液冷通道分隔成进液通道和回液通道,其中,进液管3和出液管4位于液冷件2的同一端且进液管3与进液通道相连、出液管4与出液通道相连,并且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在远离进液管3和出液管 4的一端彼此连通。换言之,进液通道和回液通道由阻隔结构23相隔离开,其中,进液通道与回液通道的一端相连通,而另一端分别连接有进液管3和出液管4以形成完整的循环水路。外界冷却液适于通过进液管3进入进液通道内,流经进液通道到达回液通道,最后从出液管4排出电池包外,以完成冷却循环。
其中,利用阻隔结构23将液冷通道分隔开是为了使冷却液能够更均匀的流过冷却通道的每一处,使换热效果更好,并且可避免换热后的冷却液滞留在液冷通道内,进而保证换热后的冷却液能够及时排出液冷件2外以保证液冷件2 的换热效果。
再进一步,参照图2和图3,液冷件上板21的中部具有沿液冷件上板21 长度方向延伸且向下凸出的凸台231,液冷件下板22的中部具有沿液冷件下板 22长度方向延伸且向下凹陷的凹槽232,凸台231适于设置在凹槽232内且与凹槽232密封固定,凸台231和凹槽232构成阻隔结构23。其中,凸台231以及凹槽232可通过冲压工艺在液冷件上板21以及液冷件下板22上形成,加工工艺简单。通过设置凸台231与凹槽232结合形成阻隔结构23可有效避免单独在液冷件上板21与液冷件下板22之间夹设阻隔件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并且避免了单独布置安装阻隔结构23的过程,以使液冷件2的装配更简单,而且此种方式较单独设置阻隔结构23的密封性更好,还可降低液冷件2的制造成本。
再者,通过凸台231与凹槽232的结合相较单独在液冷件上板21与液冷件下板22之间夹设阻隔结构23而言,能够降低液冷件上板21与液冷件下板22 之间的高度,使二者之间的高度不受阻隔结构23高度的限制,以便于液冷件2 的布置与安装。
如图3所示,进液通道和回液通道内还设置有多个扰流凸起24,扰流凸起 24夹设固定在液冷件上板21与液冷件下板22之间。设置扰流凸起24可有效避免液冷通道内的冷却液流速过快而不能与液冷件上板21充分接触而使换热效果降低,并且设置扰流凸起24可避免液冷通道内产生涡流而影响冷却液的正常流动,以保证液冷件2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扰流凸起24包括:多个扰流凸起模块,多个扰流凸起模块关于阻隔结构23对称分布,同一通道内的多个扰流凸起模块沿阻隔结构23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以保证液冷件2能够受力更平衡且各部分的换热效果能够更均衡。
其中,每个扰流凸起模块包括:第一组扰流凸起和第二组扰流凸起,第一组扰流凸起的延伸方向与阻隔结构23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组扰流凸起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组扰流凸起的延伸方向平行。并且每个扰流凸起24内的第一组扰流凸起与相邻的扰流凸起24内的第二组扰流凸起邻接,第一组扰流凸起内所具有的扰流凸起原件的数量与第二组扰流凸起内所具有的扰流凸起原件的数量不等。由此,可使扰流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参照图3,第一组扰流凸起内具有三个扰流凸起原件,第二组扰流凸起内具有两个扰流凸起原件。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限于此,可根据液冷通道的实际宽度来合理的设置每一组扰流凸起的个数,以保证更好的扰流效果。
结合图1-图4所示实施例,液冷件2沿下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进液管 3和出液管4设置在下壳体1的端壁上,凸台231将液冷件上板21分隔成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第一板211位于进液通道的上方,且第一板211的上表面邻近端壁处具有进液接口5,第二板212位于回液通道的上方,且第二板212 的上表面邻近端壁处具有回液接口6,进液接口5与进液管3连接,回液接口6 与出液管4连接。由此可知,进液管3以及出液管4与液冷件2设置距离较近,进而使二者之间的连接较简便,且二者之间的连通结构较简单,因此可避免传统电池包的内部布置较为繁琐复杂的冷却管路的情况。并且可有效降低液冷件 2泄漏的风险,以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如图2和图4所示,下壳体1的侧壁具有多个凸筋13和多个凹筋14,相邻两个凸筋13之间连接有凹筋14。凸筋13与凹筋14共同形成波浪形的曲面加强筋,设置曲面加强筋可有效增强下壳体1的局部强度,其内壁可在安装内部结构件时起到限位作用,其外壁存在凹面和凸面结构,该设计可在保证下壳体1主体宽度尺寸要求的同时,尽量增大电池包内部可用空间
如图1和图3所示,底板本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111,液冷件下板 22的下表面不低于加强筋111的下表面。由此可保证加强筋111不突出液冷件下板22(下壳体1整体)的下表面,以保证电池包的高度,其中设置加强筋111 可有效增加底板本体11的强度,并且可起到保护液冷件2的作用。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实施例,进液管3具有第一限位凸台31231和第二限位凸台32231,回液管具有第三限位凸台33231和第四限位凸台34231,第一限位凸台31231与下壳体1端壁上的安装孔止抵限位,第三限位凸台33231 与端壁上的安装孔止抵限位。具体地,将进液管3和出液管4安装到端壁上可以采用压接、螺接、焊接、卡接等装配工艺,并通过第一限位凸台31231和第三限位凸台33231进行限位以保证安装固定效果,进而可避免加装不必要的固定件以节省电池包的制造成本。
而第二限位凸台32231设置在第一限位凸台31231的外侧,第四限位凸台 34231设置在第三限位凸台33231的相对外侧。设置第二限位凸台32231和第四限位凸台34231以便于进液管3和出液管4能够与外界接水管进行限位卡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池包。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具有底板本体(11),所述底板本体(11)上形成有通孔(12);
液冷件(2),所述液冷件(2)与所述底板本体(11)固定,其中液冷件(2)具有液冷件上板(21),所述液冷件上板(21)封闭所述通孔(12);
进液管(3)和出液管(4),所述进液管(3)和所述出液管(4)分别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上并与所述液冷件(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件上板(21)与所述底板本体(11)固定,且所述液冷件上板(2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本体(11)的上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件(2)还包括:液冷件下板(22),所述液冷件上板(21)与所述液冷件下板(22)固定,以在所述液冷件上板(21)与所述液冷件下板(22)之间形成液冷通道,所述进液管(3)和所述出液管(4)分别与所述液冷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件上板(21)与所述液冷件下板(22)之间设置有阻隔结构(23),所述阻隔结构(23)将所述液冷通道分隔成进液通道和回液通道,所述进液管(3)和所述出液管(4)位于所述液冷件(2)的同一端且所述进液管(3)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所述出液管(4)与所述出液通道相连,并且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出液通道在远离所述进液管(3)和所述出液管(4)的一端彼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件上板(21)的中部具有沿所述液冷件上板(21)长度方向延伸且向下凸出的凸台(231),所述液冷件下板(22)的中部具有沿所述液冷件下板(22)长度方向延伸且向下凹陷的凹槽(232),所述凸台(231)适于设置在所述凹槽(232)内且与所述凹槽(232)密封固定,所述凸台(231)和所述凹槽(232)构成所述阻隔结构(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回液通道内还设置有多个扰流凸起(24),所述扰流凸起(24)夹设固定在所述液冷件上板(21)与所述液冷件下板(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件(2)沿所述下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进液管(3)和所述出液管(4)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的端壁上,所述凸台(231)将所述液冷件上板(21)分隔成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所述第一板(211)位于所述进液通道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板(211)的上表面邻近所述端壁处具有进液接口(5),所述第二板(212)位于所述回液通道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板(212)的上表面邻近所述端壁处具有回液接口(6),所述进液接口(5)与所述进液管(3)连接,所述回液接口(6)与所述出液管(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的侧壁具有多个凸筋(13)和多个凹筋(14),相邻两个所述凸筋(13)之间连接有所述凹筋(14)。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本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加强筋(111),所述液冷件下板(22)的下表面不低于所述加强筋(111)的下表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CN201822056710.2U 2018-12-07 2018-12-07 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09169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56710.2U CN209169226U (zh) 2018-12-07 2018-12-07 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56710.2U CN209169226U (zh) 2018-12-07 2018-12-07 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9226U true CN209169226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42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56710.2U Active CN209169226U (zh) 2018-12-07 2018-12-07 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92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1600A (zh) * 2019-10-28 2020-03-24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1600A (zh) * 2019-10-28 2020-03-24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134993A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CN207441810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07017447B (zh) 自行车锂电池相变热管理组装结构
CN114335806A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
CN209169226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11554416A (zh) 热管堆余热排出系统
CN213483827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19892253U (zh) 电池包
CN111816952A (zh) 一种一体式封装结构、电池包及一体式成型工艺
CN115117514B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16750062U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
CN213660537U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用锂电池电池箱
CN115241570A (zh) 集成式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4898570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1739967U (zh) 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
CN108767151B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与液冷系统一体化结构
CN207883870U (zh) 一种液冷电池及其箱体
CN217035784U (zh) 一种电池盒均温板结构
CN216818466U (zh) 用于电池盒的液冷均温板结构
CN218123544U (zh) 一种集成液冷结构的电芯壳体
CN218442794U (zh) 一种多管单通道带水盒热交换器
CN211232898U (zh) 新型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9163481U (zh) 一种多层并联式液冷板装置
CN219476803U (zh) 自带冷却水道的电池包、应用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20934216U (zh) 一种双水冷板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