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5624U -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5624U
CN209165624U CN201821705509.6U CN201821705509U CN209165624U CN 209165624 U CN209165624 U CN 209165624U CN 201821705509 U CN201821705509 U CN 201821705509U CN 209165624 U CN209165624 U CN 209165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shell
plate hea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055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旭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ech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Hi-Tech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ech Ltd Co filed Critical Hi-Tech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8217055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5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5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5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包括除湿单元和热回收单元,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顶壁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壳体中设有气水换热器,气水换热器的两端口对应与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连接;热回收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底壁设有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第二壳体的顶壁设有回风口、送风口、新风口和排风口,第二壳体中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且使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倾斜设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拆装便利、性能可靠、节能显著的优点,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回风能量的回收利用,有效提高了机组的整体能效比。

Description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水源的户式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推动了建筑节能和空调设备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风机组。传统的新风机组主要采用热泵方式,夏季,制冷工质一方面在冷凝器处释放热量,并通过水冷或风冷把热量排放出去,另一方面在蒸发器处吸收热量,使新风温度降低以实现制冷除湿目的,并通过设置在蒸发器后侧的再热器对新风进行再加热,以防新风温度过低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冬季,则通过四通换向阀转换制冷工质的流向使热交换过程与夏季相反,从而实现制热目的。传统的新风机组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不能对回风能量进行有效利用,致使机组能耗较高,整体能效比较低;功能单一,环境适应性差,影响了机组的利用率。为解决传统新风机组存在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了带有热回收功能的一体式新风机组,如公开号为CN106839354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循环热回收新风机组,其通过在机组中设置两个并排的板式换热器来进行回风热量的回收利用。这种一体式新风机组虽可实现一定的热回收功能,但其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增大了制备工艺难度;尤其是其风道受空间限制设计难度较大,往往存在较多的大角度转向,导致了风阻增大且影响了新风和回风的均衡性,其热回收效率和节能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现有的新风机组其除湿系统采用的均为铜管翅片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的耐腐蚀性较差,很容易被腐蚀,且一旦损坏就只能全部拆除更换,造成了很大浪费;这种换热器的翅片间距也比较小,容易出现脏堵现象并阻碍空气流动,不但影响了换热效率,增大了机组能耗,而且因滋生细菌、霉斑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具有结构简单、拆装便利、性能可靠、节能显著的优点,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回风能量的回收利用,有效提高了机组的整体能效比。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包括除湿单元和热回收单元,所述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顶壁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对应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第一壳体中设有气水换热器,气水换热器的两端口对应与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上的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连接;所述热回收单元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上侧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底壁设有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对应的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第二壳体的顶壁由左至右依次设有回风口、送风口、新风口和排风口,第二壳体中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倾斜设置;连通新风口、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第四风口、第二风口、第一壳体的内腔、第一风口、第三风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和送风口的通路设有新风风道,连通回风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和排风口的通路设有排风风道。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且使两者呈左右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倾斜角度为45度。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气水换热器为塑料换热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气水换热器由多个塑料材质的换热模块构成,所述换热模块包括间隔分布且呈竖向设置的左主管和右主管,左主管和右主管之间通过多条换热管连通,左主管和右主管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一接口,左主管和右主管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接口;相邻换热模块通过其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相互热熔连接,一换热模块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口通过热熔连接有第一接头,另一换热模块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口通过热熔连接有第二接头,所有换热模块空余的第一接口分别通过热熔连接有第一封堵板,所有换热模块空余的第二接口分别通过热熔连接有第二封堵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左主管和右主管采用方管结构;所述换热管沿前后方向设有多层,每一层均包括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多条换热管,相邻层的换热管在上下方向上呈错落分布。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均采用上大下小的台阶孔结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在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的外围分别设有对应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配合的环台,环台上套设有密封套,密封套的底部处于环台和第一壳体的顶壁之间,密封套的上端处于第二壳体底壁在环台外围设置的环槽中。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下侧分别与第二壳体的底壁密封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与第二壳体的左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二板式换热器与第二壳体的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二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与第二壳体的顶壁之间对应设有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与第二板式换热器之间设有第五隔板,第五隔板与第二壳体的顶壁之间设有第六隔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新风口设有第一电动风阀,所述排风口设有第二电动风阀,所述第二隔板设有第三电动风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四隔板和第六隔板之间由上至下设有新风过滤器和新风引风机;所述第三隔板与第二壳体的左侧壁之间由上至下设有回风过滤器和回风引风机;所述第一壳体中设有送风机、除雾器和集水槽,送风机处于第一风口下侧,除雾器处于气水换热器和送风机之间,集水槽处于气水换热器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除湿单元和热回收单元,让除湿单元设置第一壳体,在第一壳体顶壁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对应设置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在第一壳体中设置气水换热器,并使气水换热器的两端口对应与设置在第一壳体侧壁上的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连接;让热回收单元设置固定在第一壳体上侧的第二壳体,在第二壳体的底壁上设置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对应的第三风口和第四风口,在第二壳体的顶壁由左至右依次设有回风口、送风口、新风口和排风口,并在第二壳体中设置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且使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倾斜设置;同时,在连通新风口、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第四风口、第二风口、第一壳体的内腔、第一风口、第三风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和送风口的通路上设置新风风道,在连通回风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和排风口的通路上设置排风风道。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拆装便利、性能可靠、节能显著的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在实际应用中,让气水换热器通过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与冷/热水源连接并构成循环即可对新风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让除湿单元和热回收单元采用分体设计、组合使用的结构形式,一方面简化了结构和制造工艺,降低了各部分的装配以及整体的安装难度,有利于后期维护,另一方面通过让第一壳体的内腔作为新风风道的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较好的平整性,可减小风阻、降低能耗。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壳体中设置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在制冷除湿和制热工况下,均可实现对回风能量的充分回收利用,有效提高了机组的整体能效比。制冷除湿过程如下:新风从新风口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第四风口、第二风口、第一壳体的内腔、第一风口、第三风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和送风口后送入室内;回风从回风口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和排风口后排出室外。在此过程中,新风和回风分别在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中进行了热交换。在第二板式换热器中,回风吸收新风中的热量后经排风口排出室外,实现了对新风的预冷处理,可降低除湿单元的能耗。预冷后的新风进入除湿单元并经气水换热器深度除湿后变为低温干燥的冷空气,随后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在第一板式换热器中,新风与回风进行显热交换,新风吸收回风的热量变为温度适宜的干燥空气后经送风口送入室内;回风释放热量其温度得以降低,增强了在第二板式换热器中对新风的预冷处理效果。制热过程如下:新风从新风口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第四风口、第二风口、第一壳体的内腔、第一风口、第三风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和送风口后送入室内;回风从回风口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和排风口后排出室外。在第二板式换热器中,回风对低温新风进行预热处理后排出室外,降低了除湿单元的能耗。预热后的新风经气水换热器进一步加热后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在第一板式换热器中,通过控制让新风和回风的温度基本相同使两者不进行热效换,随后新风经风口送入室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让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倾斜设置,并在第二壳体的顶壁上对应设置回风口、送风口、新风口和排风口,可在体积相对较小的情况下避免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出现大角度转向,能有效减小风阻并使新风和回风保持相对平衡,增强了新风和回风的热交换效率,降低了控制难度,使进入室内的新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加热装置即可满足温度要求,节能效果显著。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中换热模块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中换热模块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中换热模块的立体图;
图5为图中4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中4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中第一种气水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中第二种气水换热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进行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除湿单元和热回收单元。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壳体1,在第一壳体1顶壁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对应设置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在第一壳体1中设置气水换热器13,并使气水换热器13的两端口对应与设置在第一壳体1侧壁上的第一截止阀14和第二截止阀15连接。热回收单元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侧的第二壳体2,在第二壳体2的底壁上设置与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对应的第三风口21和第四风口22,在第二壳体2的顶壁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回风口23、送风口24、新风口25和排风口26,在第二壳体2中设置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且使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倾斜设置。同时,在连通新风口25、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一次侧、第四风口22、第二风口12、第一壳体1的内腔、第一风口11、第三风口21、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一次侧和送风口24的通路上设置新风风道,在连通回风口23、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二次侧和排风口26的通路上设置排风风道。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拆装便利、性能可靠、节能显著的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在实际应用中,让气水换热器13通过第一截止阀14和第二截止阀15与冷/热水源连接并构成循环即可对新风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让除湿单元和热回收单元采用分体设计、组合使用的结构形式,一方面简化了结构和制造工艺,降低了各部分的装配以及整体的安装难度,有利于后期维护,另一方面通过让第一壳体1的内腔作为新风风道的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较好的平整性,可减小风阻、降低能耗。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壳体2中设置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在制冷除湿和制热工况下,均可实现对回风能量的充分回收利用,有效提高了机组的整体能效比。制冷除湿过程如下:新风从新风口25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一次侧、第四风口22、第二风口12、第一壳体1的内腔、第一风口11、第三风口21、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一次侧和送风口24后送入室内;回风从回风口23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二次侧和排风口26后排出室外。在此过程中,新风和回风分别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中进行了热交换。在第二板式换热器28中,回风吸收新风中的热量后经排风口26排出室外,实现了对新风的预冷处理,可降低除湿单元的能耗。预冷后的新风进入除湿单元并经气水换热器13深度除湿后变为低温干燥的冷空气,随后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27。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7中,新风与回风进行显热交换,新风吸收回风的热量变为温度适宜的干燥空气后经送风口24送入室内;回风释放热量其温度得以降低,增强了在第二板式换热器28中对新风的预冷处理效果。制热过程如下:新风从新风口25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一次侧、第四风口22、第二风口12、第一壳体1的内腔、第一风口11、第三风口21、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一次侧和送风口24后送入室内;回风从回风口23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二次侧和排风口26后排出室外。在第二板式换热器28中,回风对低温新风进行预热处理后排出室外,降低了除湿单元的能耗。预热后的新风经气水换热器13进一步加热后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27。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7中,通过控制让新风和回风的温度基本相同使两者不进行热效换,随后新风经风口送入室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让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倾斜设置,并在第二壳体2的顶壁上对应设置回风口23、送风口24、新风口25和排风口26,可在体积相对较小的情况下避免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出现大角度转向,能有效减小风阻并使新风和回风保持相对平衡,增强了新风和回风的热交换效率,降低了控制难度,使进入室内的新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加热装置即可满足温度要求,节能效果显著。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的连接固定可采用铰链、螺栓等多种方式,两者即可在生产车间预先组装固定在一起,也可在安装场地进行现场组装固定,应根据使用场合以及安装空间大小灵活选择。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通常将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倾斜角度设计为30~60度,且使两者呈左右对称分布,可减小风阻并使新风和回风保持相对平衡。优选的,将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倾斜角度设计为45度,可使风阻以及新风和回风的区配度达到最佳化。同时,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让气水换热器13采用塑料换热器,增强了耐腐蚀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且不会因滋生细菌、霉斑对空气造成污染,尤其适合对空气质量要求高的场所(如医院、医药厂房等)使用。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让气水换热器13由多个塑料材质的换热模块组合构成。换热模块包括间隔分布且呈竖向设置的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并使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之间通过多条换热管133连通。同时,在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的上下端均设置第一接口134,在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的前后侧壁上均设置对称分布的第二接口135。组合构成气水换热器时,让相邻换热模块通过其第一接口134或第二接口135相互热熔连接,使一换热模块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口135通过热熔连接第一接头136,使另一换热模块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口135通过热熔连接有第二接头137,并让所有换热模块空余的第一接口134分别通过热熔安装第一封堵板138进行封堵,让所有换热模块空余的第二接口135分别通过热熔连接第二封堵板139进行封堵。这一结构的气水换热器13及其换热模块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灵活、扩展性好的优点,可根据具体的装机容量和使用要求组合构成不同的气水换热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当有的换热管133出现断裂或破损时,只需通过热熔将破损的换热管封闭,气水换热器依然可正常工作,而不需整体更换气水换热器。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通常让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采用方管结构,可降低水阻力。并让换热管133沿前后方向设置多层,让每一层均设置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多条换热管133,且使相邻层的换热管133在上下方向上呈错落分布。这一结构的气水换热器可增强对流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让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均采用上大下小的台阶孔结构,并让第二壳体2的底壁在第三风口21和第四风口22的外围分别设置对应与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配合的环台,且在环台上套设密封套3,让密封套3的底部处于环台和第一壳体1的顶壁之间,让密封套3的上端处于第二壳体2底壁在环台外围设置的环槽中。这一结构设置可提高组机拆装的便利性,且通过环台可实现准确定位,降低了装配操作难度,而通过密封套3可保证第二壳体2和第一壳体1之间风道连接的可靠性,且具有结构稳定、密封性好的优点。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让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下侧分别与第二壳体2的底壁密封连接,并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7与第二壳体2的左侧壁之间设置了第一隔板,在第二板式换热器28与第二壳体2的右侧壁之间设置了第二隔板,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7、第二板式换热器28与第二壳体2的顶壁之间对应设置了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7与第二板式换热器28之间设置了第五隔板,在第五隔板与第二壳体2的顶壁之间设置了第六隔板。通过以上隔板的配合就在第二壳体2中形成了相应的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具有结构简单、制备容易的优点。为增强机组的功能性和适用性,本具体实施方式在新风口25设置了第一电动风阀,在排风口26设置了第二电动风阀,在第二隔板设置了第三电动风阀。这一结构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夏季制冷除湿工况还是冬季制热工况,在不需要新风的情况下,均可通过关闭第一电动风阀、第二电动风阀,并打开第三电动风阀,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快速循环处理,且具有能耗低的优点。具体过程如下:回风从回风口23进入机组,并依次流经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二次侧、第三电动风阀、第四风口22、第二风口12、第一壳体1的内腔、第一风口11、第三风口21、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一次侧和送风口24后再送入室内。在此过程中,夏季制冷除湿工况下通过气水换热器13可对回风进行循环降温除湿处理,冬季制热工况下则通过气水换热器13可对回风进行循环加热处理。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第四隔板和第六隔板之间由上至下设置了新风过滤器281和新风引风机282,通过新风过滤器281可对新风进行过滤处理,通过新风引风机282可对新风进行引导。并在第三隔板与第二壳体2的左侧壁之间由上至下设置了回风过滤器271和回风引风机272,通过回风过滤器271可对回风进行过滤处理,通过回风引风机272可对回风进行引导。同时,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在第一壳体1中设置了送风机16、除雾器17和集水槽18,并使送风机16处于第一风口11下侧,使除雾器17处于气水换热器13和送风机16之间,使集水槽18处于气水换热器13的下侧。通过送风机16可保证新风在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流动顺畅,通过除雾器17可对新风进行除雾处理,提高了新风质量,通过集水槽18可收集气水换热器13对新风进行除湿时产生的冷凝水。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包括除湿单元和热回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顶壁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对应设有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第一壳体(1)中设有气水换热器(13),气水换热器(13)的两端口对应与设置在第一壳体(1)侧壁上的第一截止阀(14)和第二截止阀(15)连接;所述热回收单元包括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侧的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的底壁设有与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对应的第三风口(21)和第四风口(22),第二壳体(2)的顶壁由左至右依次设有回风口(23)、送风口(24)、新风口(25)和排风口(26),第二壳体(2)中设有左右分布的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倾斜设置;连通新风口(25)、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一次侧、第四风口(22)、第二风口(12)、第一壳体(1)的内腔、第一风口(11)、第三风口(21)、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一次侧和送风口(24)的通路设有新风风道,连通回风口(23)、第一板式换热器(27)的二次侧、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二次侧和排风口(26)的通路设有排风风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且使两者呈左右对称分布。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倾斜角度为45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换热器(13)为塑料换热器。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换热器(13)由多个塑料材质的换热模块构成,所述换热模块包括间隔分布且呈竖向设置的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之间通过多条换热管(133)连通,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的上下端均设有第一接口(134),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的前后侧壁上均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接口(135);相邻换热模块通过其第一接口(134)或第二接口(135)相互热熔连接,一换热模块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口(135)通过热熔连接有第一接头(136),另一换热模块的其中一个第二接口(135)通过热熔连接有第二接头(137),所有换热模块空余的第一接口(134)分别通过热熔连接有第一封堵板(138),所有换热模块空余的第二接口(135)分别通过热熔连接有第二封堵板(139)。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主管(131)和右主管(132)采用方管结构;所述换热管(133)沿前后方向设有多层,每一层均包括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多条换热管(133),相邻层的换热管(133)在上下方向上呈错落分布。
7.按照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均采用上大下小的台阶孔结构,所述第二壳体(2)的底壁在第三风口(21)和第四风口(22)的外围分别设有对应与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配合的环台,环台上套设有密封套(3),密封套(3)的底部处于环台和第一壳体(1)的顶壁之间,密封套(3)的上端处于第二壳体(2)底壁在环台外围设置的环槽中。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27)和第二板式换热器(28)的下侧分别与第二壳体(2)的底壁密封连接,第一板式换热器(27)与第二壳体(2)的左侧壁之间设有第一隔板,第二板式换热器(28)与第二壳体(2)的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二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27)、第二板式换热器(28)与第二壳体(2)的顶壁之间对应设有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27)与第二板式换热器(28)之间设有第五隔板,第五隔板与第二壳体(2)的顶壁之间设有第六隔板。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25)设有第一电动风阀,所述排风口(26)设有第二电动风阀,所述第二隔板设有第三电动风阀。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板和第六隔板之间由上至下设有新风过滤器(281)和新风引风机(282);所述第三隔板与第二壳体(2)的左侧壁之间由上至下设有回风过滤器(271)和回风引风机(272);所述第一壳体(1)中设有送风机(16)、除雾器(17)和集水槽(18),送风机(16)处于第一风口(11)下侧,除雾器(17)处于气水换热器(13)和送风机(16)之间,集水槽(18)处于气水换热器(13)的下侧。
CN201821705509.6U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Active CN209165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05509.6U CN209165624U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05509.6U CN209165624U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5624U true CN209165624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05509.6U Active CN209165624U (zh) 2018-10-19 2018-10-19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5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4476B (zh) 一种闭式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
CN203907824U (zh) 太阳能、除湿转轮与蒸发冷却结合的空调机组
CN205717538U (zh) 混合通风采暖空调设备
CN202955792U (zh) 带预冷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
CN211823022U (zh) 一种数据中心全新风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02305445B (zh) 重力式热管和直接蒸发冷却器复合的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08952264U (zh) 一种户式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08952265U (zh) 一种户式空气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06871395B (zh)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11316456U (zh) 一种适用于毛细管辐射空调新型热泵热回收式新风机组
CN203837360U (zh) 一种溶液喷淋式无霜空气源热泵装置
CN109186007A (zh) 一种户式空气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03090475B (zh) 热泵驱动逆流热湿交换的溶液调湿空调系统
CN209165624U (zh)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08253831U (zh) 结合机械制冷和蒸发冷却技术的热回收型分体式空调
CN204286151U (zh) 一种同体圆管换热器
CN207350637U (zh) 数据中心用立管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系统
CN202709355U (zh) 模块化直接和间接两级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109186009A (zh) 一种户式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09186008A (zh) 一种户式水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05332357U (zh) 一种双温空调室内机
CN208952261U (zh) 一种小型模块化溶液调湿机组
CN209042727U (zh)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9042729U (zh)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6669984U (zh)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