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7392U - 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7392U
CN209147392U CN201821364642.XU CN201821364642U CN209147392U CN 209147392 U CN209147392 U CN 209147392U CN 201821364642 U CN201821364642 U CN 201821364642U CN 209147392 U CN209147392 U CN 209147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deflector
air
wind
guiding hole
tubae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646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博�
郝红波
张振富
张雅栋
李绪超
冷晓燕
崔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646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7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7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7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在所述导风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贯穿导风板使得风向向两端偏离的导风孔组,所述导风孔组包括多个喇叭形导风孔,所述喇叭形导风孔的孔径从导风板的顶面到导风板的底面逐渐变大。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吹出的风为对人体直吹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包括有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设置一单层导风板,单层导风板一般采用平直的直板结构,导风板因采用平直结构,风经过导风板吹出的风为对人体直吹,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板,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导风板吹出的风为对人体直吹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导风板,在所述导风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贯穿导风板使得风向向两端偏离的导风孔组,所述导风孔组包括多个喇叭形导风孔,所述喇叭形导风孔的孔径从导风板的顶面到导风板的底面逐渐变大。
一种空调器,包括有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风板。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喇叭形导风孔设置有多排,相邻排之间呈等间距设置,相邻的喇叭形导风孔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所述喇叭形导风孔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导风板包括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方,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连接筋,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有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在2个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转轴和轴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为直线型或弧形,所述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为波浪形/直线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为波浪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所述喇叭形导风孔,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多排喇叭形导风孔分别和与其位置对应设置的位于第二导风板上的多排喇叭形导风孔共线,位于共线的排内的第一导风板上的喇叭形导风孔的出风方向和第二导风板上的喇叭形导风孔的出风方向共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喇叭形导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或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所述喇叭形导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为单层波浪导风板。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风板,在所述导风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贯穿导风板使得风向向两端偏离的导风孔组,所述导风孔组包括多个喇叭形导风孔,所述喇叭形导风孔的孔径从导风板的顶面到导风板的底面逐渐变大。通过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导风孔组,一方面在风从出风口处沿导风板向外吹的时候可使得风通过导风孔组,使得风向导风板两端吹出,增大了送风的角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导风板两端的贯穿导风板的喇叭形导风孔,增加了导风板两端位置冷风送风流量,使其可吹走一部分湿热空气,通过减少了冷热空气交汇的量实现了降低凝露的效果;同时,在两端的喇叭形导风孔,由于流体粘性的壁面效用,一部分风会通过喇叭形导风孔直接吹出,将位于其附近的湿热空气吹走,另一部分风会沿喇叭形导风孔内壁流出后流经过导风板的底壁,将导风板底壁附近的湿热空气吹走,减少了气流在导风板上的冷热交汇,减少了凝露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风板100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所示,在所述导风板100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贯穿导风板100使得风向向两端偏离的导风孔组200,所述导风孔组200包括多个喇叭形导风孔210,所述喇叭形导风孔210的孔径从导风板100的顶面到导风板100的底面逐渐变大。导风板100的顶面本实施例中指导风板100的导风面,底面为其背风面。空调在运行时,冷风吹到导风板100上,导风板100上的风量从中心向两侧逐渐变小,由于从导风板100中心处吹出的冷风风量较大,吹出的冷风会经过导风板100的导风面和导风板背面,将导风板100附近的冷热空气吹散,然而,导风板100上靠近与出风口的两端边缘的位置处只有少量的冷风流过,周围湿热空气多,冷风流过时会被湿热空气赶回,然后在导风板100两端交汇产生凝露;同时,由于导风板100两端位置处与外界湿热空气交汇面积大,其接触面为侧壁和底壁,则产生凝露多。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风板100的至少一端设置导风孔组200,优选的,在设置时,本实施例中在导风板100的两端均对应设置有导风孔组200,且导风孔组200多个喇叭形导风孔210,通过设置的喇叭形导风孔210,由于孔径为从导风板100顶面到导风板100底面逐渐变大,使得风经过喇叭形导风孔210时可被其扩散,向两侧扩散吹出,增大了整个导风板100的送风的角度。同时由于其设置在导风板100的两端,且向外分散吹出,还增加了导风板100两端的冷风的送风流量使其可赶走一部分湿热空气,减少了湿热空气交汇的量,减少了凝露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喇叭形导风孔210可使得导风板100背面和导风面之间实现了空气的流通,冷气可经过喇叭形导风孔210吹走一部分湿热空气;同时,由于其背面也有冷气流过,会带走位于背面的湿热空气的部分热量,降低湿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温差,避免凝露的产生。
同时,由于喇叭形导风孔210的喇叭形结构和流体粘性的壁面效用,一部分风会通过喇叭形导风孔210直接吹出,将位于其附近的湿热空气吹走,另一部分风会沿喇叭形导风孔210内壁流出后沿导风板100的底壁流过,将导风板100底壁上及其附近的湿热空气吹走,避免了气流在导风板100上的冷热交汇,减少了凝露的产生。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喇叭形导风孔210设置有多排,相邻排之间呈等间距设置,相邻的喇叭形导风孔210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所述喇叭形导风孔210沿所述导风板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即喇叭形导风孔210沿整个导风板10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一方面可达到增大送风角度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喇叭形导风孔210使得一部分风或沿其侧壁流经过导风板100底壁,会赶走位于导风板100的底面上的湿热气流,避免了冷热气流的交汇和凝露的产生。
作为本实施例中导风板100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导风板100包括有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20,所述第二导风板120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110上方,所述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20之间形成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20的连接筋,所述第二导风板120设置有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110上,在2个第二导风板120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第二导风板120上设置有转轴和轴孔,骨架上设置有与转轴配合的骨架孔,所述壳体300上设置有与轴孔配合的轴套。第二导风板120的其中一个设置有转轴,另一个设置有轴孔,在配合时,第二导风板120通过连接筋与第一导风板110之间连接固定,其中一个第二导风板120通过转轴与骨架配合,另一个第二导风板120通过轴套和轴孔配合,实现导风板100的装配。
作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20的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一导风板110/第二导风板120为直线型或弧形,所述第二导风板120/第一导风板110为波浪形/直线型。将第一导风板110或第二导风板120设置为弧形或波浪形,可使得导风板100送风时不是直吹,而是平缓吹出,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在设置时,可使得所述第一导风板110和/或第二导风板120均为波浪形。波浪形导风板可使得风不会直接吹到用户身上,而是平缓的吹出,提高了舒适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同时,通过和喇叭形导风孔210的配合使得导吹出的风的舒适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20上设置有所述喇叭形导风孔210,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110上多排喇叭形导风孔210分别和与其位置对应设置的位于第二导风板120上的多排喇叭形导风孔210共线,位于共线的排内的第一导风板110上的喇叭形导风孔210的出风方向和第二导风板120上的喇叭形导风孔210的出风方向共线。即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风板110上设置有多排喇叭形导风孔210,在第二导风板120上也设置多排喇叭形导风孔210,优选的,第一导风板110上的第一排喇叭形导风孔210和第二导风板120上的第一排喇叭形导风孔210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余排依次采用同样的设置方式,从第一导风板110上的喇叭形导风孔210中吹出的风通过其将送风角度进行第一次扩散,向两侧扩散,然后,吹出的风经过第二导风板120上的喇叭形导风孔210时会将出风角度进行第二次扩散,经过两次扩散作用,会使得送风角度得到双倍的增大,送风角度增大。
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在所述第一导风板110或第二导风板120上设置有所述喇叭形导风孔210。通过喇叭形导风孔210实现增大送风角度和减少凝露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100为单层波浪导风板,所述单层波浪导风板转动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上。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有壳体300,在所述壳体300上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导风板100,所述导风板100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风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贯穿导风板使得风向向两端偏离的导风孔组,所述导风孔组包括多个喇叭形导风孔,所述喇叭形导风孔的孔径从导风板的顶面到导风板的底面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形导风孔设置有多排,相邻排之间呈等间距设置,相邻的喇叭形导风孔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所述喇叭形导风孔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导风板包括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方,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连接筋,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有2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板上,在2个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转轴和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为直线型或弧形,所述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为波浪形/直线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第二导风板为波浪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所述喇叭形导风孔,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多排喇叭形导风孔分别和与其位置对应设置的位于第二导风板上的多排喇叭形导风孔共线,位于共线的排内的第一导风板上的喇叭形导风孔的出风方向和第二导风板上的喇叭形导风孔的出风方向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喇叭形导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或第二导风板上设置有所述喇叭形导风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单层波浪导风板。
10.一种空调器,包括有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位置处设置有导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
CN201821364642.XU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Active CN209147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4642.XU CN209147392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4642.XU CN209147392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7392U true CN209147392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4642.XU Active CN209147392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7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66883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3292385B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3307723B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
WO2018082437A1 (zh) 空调出风结构和空调器
CN207262678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1768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016462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8011912U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107525139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864498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108731227A (zh) 空调导风板和具有其的空调
CN107461902A (zh) 导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702308A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843030A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340915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4848420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09147392U (zh) 一种导风板及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CN106705216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3349387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6722023U (zh) 一种电子座便器
CN105627636B (zh) 一种空气流动改进型机房空调
CN207487176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262677U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CN110411000A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出风控制方法
CN110319559A (zh) 一种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