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22023U - 一种电子座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座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22023U
CN206722023U CN201720181037.8U CN201720181037U CN206722023U CN 206722023 U CN206722023 U CN 206722023U CN 201720181037 U CN201720181037 U CN 201720181037U CN 206722023 U CN206722023 U CN 206722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water closet
electronic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810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婕
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pplianc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810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22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22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22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座便器,属于卫生器具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烘干装置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出风通道的出风端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不低于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互交叉,使得第二出风口将体表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提高电子座便器的烘干效率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座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器具,特别是一种电子座便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座便器中,会设置暖风烘干装置,对洗净后的人体体表进行烘干,但是一般只设置一个出风口,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烘干区域小,导致烘干时间长而且不均匀,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下降。而为了提高烘干效果,有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140341.X中公开了设置两个暖风机的技术方案,具体是冲洗喷嘴固定座左侧设置有左暖风机壳体,右侧设置有右暖风机壳体,左暖风机壳体的出口端出风口和右暖风机壳体的出口端出风口指向中心并向上倾斜,这样利用两个暖风机同时吹风进行烘干,由于左、右暖风机产生的风力合成后旋转,加快带走水珠速度,均匀地到达烘干部位,从而提高了舒适性。但是这种技术方案中,两个暖风机的出风口在同一水平位置,吹出的暖风合成后旋转,虽然风力变大,但是没有针对人体臀部结构进行有效设计,采用暖风加热使体表积水蒸发的方式进行烘干,烘干效率比较低,仍然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进行烘干,无法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子座便器,提高烘干效率及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座便器,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本体的便圈,本体设有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包括风机、加热器和出风通道,加热器用于加热出风通道内的气体,出风通道的进风端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出风通道的出风端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不低于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互交叉,使得第二出风口将体表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形成夹角α,α=5°~150°。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本体的安装面为横向平面M,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横向平面M的夹角为β,β=0~60°。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口设有引导出风方向的第一导风面,第一导风面为平面或弧面。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横向平面M的夹角为γ,γ=5°~80°。
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出风口设有引导出风方向的第二导风面,第二导风面板为平面或弧面。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出风口高于第二出风口;或者,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位于同一横向平面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出风通道设有调节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的调节阀。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出风通道包括主风道、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主风道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第一支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支风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调节阀通过调节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的进风量来调节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调节阀包括调节挡板和调节驱动器,调节挡板在调节驱动器带动下翻转或滑动于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之间来调节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的进风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利用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互交叉,使得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可以将人体体表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然后由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将其烘干区域内的人体体表烘干,而不处于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内的人体体表大量积水减少后,则由第二出风口进行补充烘干。具体到人体体表的位置,可以认为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主要是臀部除了股沟部分的体表,而第二出风口的作用则是将人体股沟表面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积水因为张力而沿着体表流向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时,有一部分会因为重力而离开体表,有一部分则在流动过程中蒸发,还有一部分则流到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被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暖风烘干,因此由于人体股沟表面的积水大量减少,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暖风很容易将其烘干,同时又由于积水在流向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的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所以最终到达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的积水比较少,也是很容易就被第一出风口吹出的暖风烘干,也就是说较多的积水是在体表流动过程中损耗掉了,只有小部分积水是通过暖风加热蒸发的,从而很大程度地提高烘干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座便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本体内部的示意图(仅展示烘干装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烘干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本体安装于马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管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烘干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出风通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调节阀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出风通道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出风通道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出风通道的示意图(三);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本体内部的示意图(仅展示烘干装置);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烘干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本体内部的示意图(仅展示烘干装置);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出风通道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伸缩管与伸缩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第二管体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第二管体处于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烘干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座便器,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和连接于本体1的便圈2,本体1上还可以设置便盖3,便圈2与便盖3一般可以与本体1铰接,本体1设有烘干装置,结合图2看,烘干装置包括风机4、加热器和出风通道,加热器用于加热出风通道内的气体,一般直接采用空气即可,出风通道的进风端与风机4的出风口连通,为了提高烘干效率及效果,出风通道的出风端设有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第一出风口不低于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相互交叉,使得第二出风口将体表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具体的,本体1上安装有出风管5,出风通道位于出风管5内,出风管5与风机4安装连接,加热器隐藏在出风管5内部。整个烘干装置可以作为一个模块安装到本体1上,便于装配与维护。出风通道也可以直接在本体上成型出来,加热器也可以设在出风通道的外部。
首先说明一下,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是指出风通道内的暖风从第一出风口501吹出时离开第一出风口501瞬间的方向,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501的结构来判断,同样的,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是指出风通道内的暖风从第二出风口502吹出时离开第二出风口502瞬间的方向,可以通过第二出风口502的结构来判断。在本实用新型中,要求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相互交叉,即要求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所在的射线与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所在的射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这个平面可以是水平面、倾斜面或竖直面,两条射线最终会相交。本实用新型并不需要第一出风口501吹出的风与第二出风口502吹出的风汇聚,而是利用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相互交叉,使得第二出风口502吹出的风可以将人体体表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然后由第一出风口501吹出的风将其烘干区域内的人体体表烘干,而不处于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内的人体体表大量积水减少后,则由第二出风口502进行补充烘干。具体到人体体表的位置,可以认为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主要是臀部除了股沟部分的体表,而第二出风口502的作用则是将人体股沟表面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积水因为张力而沿着体表流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时,有一部分会因为重力而离开体表,有一部分则在流动过程中蒸发,还有一部分则流到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被第一出风口501吹出的暖风烘干,因此由于人体股沟表面的积水大量减少,第二出风口502吹出的暖风很容易将其烘干,同时又由于积水在流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的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所以最终到达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的积水比较少,也是很容易就被第一出风口501吹出的暖风烘干,也就是说较多的积水是在体表流动过程中损耗掉了,只有小部分积水是通过暖风加热蒸发的,从而很大程度地提高烘干的效率和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前、前方、前端”等方位描述,参考用户如厕时坐在便圈2上时位于本体1的前方,所以本体1上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前,也可以理解出风通道向前输送暖风。
看图3,为了确保一定的烘干效率和效果,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之间形成夹角α,α=5°~150°。α过小,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接近平行,导致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吹出的风汇聚在一起,第二出风口502吹出的风无法将人体股沟表面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因为马桶大小固定,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位置比较接近,α过大,导致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吹出的风出现对吹的情况,反而影响烘干效率和效果。α可以取5°、15°、30°、45°、60°、70°、90°、110°、120°、130°、140°或150°等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设置情况。
实施例一:
在图2中,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都是固定位置不变的,第一出风口501高于第二出风口502,这里的“高于”是指第一出风口501的中心在垂直方向上比第二出风口502的中心要高。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都是环形的几何结构,所以容易确定中心。
为了便于确定α,所以本实用新型利用本体1安装到马桶上的安装面来参照,本体1的安装面为横向平面M,要求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相对横向平面M的夹角为β,β=0~60°。相应的,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相对横向平面M的夹角为γ,γ=5°~80°。
如图3和图4所示,由于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所在的射线L1与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所在的射线L2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以记这个平面为N,因此可以通过平面N与横向平面M相交之后形成的交线X来确定L1与横向平面M的夹角β以及L2与横向平面M的夹角γ。为了便于观察,从射线L1的起点引出平行于X的直线X1,β就等于L1与X1的夹角,从射线L2的起点引出平行于X的直线X2,γ就等于L2与X2的夹角。
由于第一出风口501的作用主要在于烘干,人体如厕时臀部相对第一出风口501的位置,基本都是位于第一出风口501的前方,β=0~60°,这样可以吹到臀部绝大部分的体表,确保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作用。β=0时,即第一出风口501吹出的风平行于横向平面M,而横向平面M可以认为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所以第一出风口501吹出的风平着吹向臀部,可以将臀部绝大部分的体表烘干。而夹角不可能小于0,所以当本实用新型中β大于0时,均是倾斜向下的出风方向,例如本实施例中β=5°,当然β也可以取1°、10°、15°、30°、40°、45°或60°等等,β过大,可能因为用户就座靠前导致第一出风口501吹出的暖风贴着体表吹过,烘干效果不佳。而第二出风口502是为了将人体股沟表面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所以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总体向上,才能更好地将积水向上吹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所以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是倾斜向上的。γ不宜平吹,因为平吹会将积水向前吹至腹股沟,影响用户体验,而γ过大,则可能贴着人体臀部体表吹过,无法实现其作用,所以γ可以取5°、15°、20°、30°、45°、50°、60°、70°或80°等等,例如本实施例中γ=40°。在确定β和γ后,α=β+γ,因此可知本实施例中α=45°。
为了确保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可控,第一出风口501设有引导出风方向的第一导风面503,第一导风面503为平面或弧面。同理,为了确保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可控,第二出风口502设有引导出风方向的第二导风面504,第二导风面504为平面或弧面。可以结合图4来更好的理解,可以看到第一导风面503采用平面结构并位于第一出风口501的顶部,第一导风面503倾斜向下,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即沿着第一导风面503的方向,第二导风面504采用弧面并位于第二出风口502的底部,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即与第二导风面504的端点处相切的方向。另外在图4中也可以清楚看到第一出风口501高于横向平面M,第二出风口502低于横向平面M,让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分工明确。而且第二出风口502本身吹出暖风,也是带有烘干作用的。
本实施例采用一个风机4,相应的控制方式简单,而且产品成本不会增加,出风管5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及安装,从图3中可见,出风管5的前端形成第一出风口501,出风管5前端的底部设置连接管51,连接管51的端部形成第二出风口502,相当于是在现有的烘干装置上增加一个连接管51即可,简单方便。连接管51的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直接成型即可,生产方便,连接管与出风管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拆除清洗。除了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结构,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也可以由出风管5的出风端设置一块隔板形成,这样的结构增加简单。另外,出风通道可以由两条独立的出风管5同时与风机4的出风口连接来实现,而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分别设在两条出风管5上。风机4也可以采用两个,用两条独立的出风管5分别与两个风机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形状都大致呈矩形,宽而扁,暖风吹出后可以形成较宽的烘干区域,可以有效针对不同大小及体形的臀部,都能实现可靠烘干。虽然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可以平向也可以倾斜向下,但是从俯视角度看,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可以是直接向前或偏左或偏右,根据第一出风口501的位置相对便圈2的位置来考虑。第二出风口502也是同样的原理。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非常靠近,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分开较远距离。
实施例二:
由于设置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在风机4功率不变大的情况下,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同时出风时,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都会比现有技术中仅有一个出风口的出风量要小,因此为了让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都能实现最大风量的出风,可以在实施例一的基础,在出风通道增加调节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的调节阀。这里所讲的调节阀,并不局限于在流体输送管道上应用的高密封性的阀,例如三通流量调节阀或三通换向阀等等,也可以简单构造的具有阀功能的结构。而调节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是指调节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量从最小到最大,相应的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就会从最大到最小,反过来也是同样的道理。而出风量最小可以是0,出风量最大可以是一个风机4在正常工作下产生的出风量。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适用气密性要求不高的调节阀,因此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最小可以不为0,允许在控制其中一个出风口达到最大出风量时,另外一个出风口有漏风。
在实施例一中提到,出风管5的前端形成第一出风口501,出风管5前端的底部设置连接管51,连接管51的端部形成第二出风口502,结合图6至图8看,就相当于出风通道包括主风道5001、第一支风道5002和第二支风道5003,主风道5001和第一支风道5002位于出风管5内,第二支风道5003位于连接管51内,主风道5001与风机4的出风口连通,第一支风道5002与第一出风口501连通,第二支风道5003与第二出风口502连通,调节阀通过调节第一支风道5002和第二支风道5003的进风量来调节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阀包括调节挡板61和调节驱动器6,调节挡板61在调节驱动器6带动下翻转于第一支风道5002和第二支风道5003之间来调节第一支风道5002和第二支风道5003的进风量,调节驱动器6可以使用常见的执行元件,例如电机等。
可以从图7中看到,调节挡板61处于实线所示位置时,第一支风道5002被阻挡,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量达到最小,而第二支风道5003与主风道5001完全连通,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达到最大;调节挡板61处于点划线所示位置时,第一支风道5002被部分阻挡,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量增大,而第二支风道5003与主风道5001也处于连通状态,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下降一定程度;调节挡板61处于虚线所示位置时,第一支风道5002与主风道5001完全连通,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量达到最大,而第二支风道5003被阻挡,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下降到最小。可以预见,调节驱动器6带动调节挡板61在实线位置和虚线位置之间往复翻转,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交替出风,也可以将调节挡板61调整在点划线位置,让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同时出风。调节挡板61翻转的速度及频率可以通过调节驱动器6来控制,也就是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让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交替出风,第二出风口502以最大出风量吹出暖风,将人体股沟表面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然后快速驱动调节挡板61翻转,在积水还在依靠惯性流动时,使第一出风口501达到最大出风量进行烘干,从而实现高效的烘干作用,因为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都能以最大的出风量进行吹风,所以在风机4功率不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实现各自的功能,相比现有技术中一个出风口或者两个出风口简单叠加增加风量的效果要好得多,现有的烘干装置大概需要10-15分钟才能烘干,而本实施例仅需2-5分钟即可完成烘干。
其他未描述的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类似,区别在于,调节挡板61在调节驱动器6带动下滑动于第一支风道5002和第二支风道5003之间来调节第一支风道5002和第二支风道5003的进风量。如图9所示,调节挡板61阻挡在第一支风道5002,此时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量最小,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最大,当调节挡板61滑动到图10所示位置时,第一支风道5002和第二支风道5003都有部分被调节挡板61阻挡,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都有一定量的暖风吹出,当调节挡板61滑动到图11所示位置时,第二支风道5003被阻挡,此时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量最大,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最小。
其他未描述的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二。
实施例四: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501高于第二出风口502,除此之外,也可以将第一出风口501与第二出风口502都设在同一横向平面K上,这里可以理解成,第一出风口501的中心与第二出风口502的中心横向平面K从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中穿过。横向平面K可以平行于横向平面M,也可以与横向平面M重合。
如图12所示,第二出风口502位于第一出风口501的横向一侧,两者的高度一致,第一出风口501的中心位于虚线Y1上,第二出风口502的中心位于虚线Y2上,Y1和Y2均位于横向平面K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502相比第一出风口501更靠前,在实际产品中,第一出风口501与第二出风口502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平齐,或者,第一出风口501相比第二出风口502更靠前。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501的第一导风面503可以低于横向平面M,第二出风口502的第二导风面504也低于横向平面M,所以在实现第一出风口501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相互交叉,第一导风面503将第一出风口501吹出的暖风倾斜向上引导,第二导风面504将第二出风口502吹出的暖风也倾斜向上引导,实现两者交叉。由于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没有设置在本体1的中间位置,所以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分别通过出风管的侧板和连接管的侧板导向本体1的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502位于连接管51上,结合图13看,连接管51连接在出风管5的横向一侧。除此之外,也可能参考实施例一采用其中提到的其他实现方式。
另外,为了实现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交替出风,也可以在本实施例中增加调节阀,具体是利用调节驱动器6带动调节挡板61翻转来调节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量,可以参考实施例二,这里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采用实施例三的方案实现调节也是可行的。
其他未描述的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实施例二。
实施例五: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502处于固定位置不能移动,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将第二出风口502设置为可移动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出风通道包括伸缩风道5004,第二出风口502设于伸缩风道5004的出风端。伸缩风道5004是指风道的长度可以相对初始状态伸长,并在伸长之后可以缩短回初始状态,从而实现第二出风口502的位置发生变化。为了实现伸缩风道5004的长度变化,可以采用波纹管,也可以采用伸缩管52。本实施例中采用后者,如图14和图15所示,出风管5的底部设置了伸缩管52,伸缩管52内形成伸缩风道5004,第二出风口502位于伸缩管52的前端,第一出风口501设在出风管5的前端,出风通道同时向第一出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输送暖风,见图15中的实线箭头。
如图16所示,伸缩管52包括第一管体521和第二管体522,第二管体522与第一管体521连接,本体1内设有驱动第二管体522相对第一管体521伸缩运动的伸缩驱动器53。伸缩驱动器53可以采用电机等常见驱动器。伸缩驱动器53的输出轴设置主动齿轮531,在第二管体522上设有从动齿条523,主动齿轮531与从动齿条523啮合,伸缩驱动器53带动主动齿轮531旋转,使从动齿条523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第二管体522相对第一管体521伸缩运动。除了齿轮与齿条啮合实现第二管体的直线往复运动,也可以采用现有常见的往复机构实现。
本体1安装于横向平面M上,第二管体522的伸缩方向相对横向平面M的夹角为θ,θ=0~60°。为了避免伸缩管52在伸长过程中碰到用户,第二管体522不向上运动,θ=0时,第二管体522水平运动。θ大于0时,伸缩管52呈现为倾斜向下伸长。而考虑到第二出风口502的出风方向一般要向上才能有较好的效果,所以θ=13°~18°时有较好的吹风效果,例如本实施例中θ=15°,第二出风口502吹出的暖风可以将人体股沟表面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当然除了这些较佳的角度,也可以选取其他可行范围内的角度,例如θ=5°、10°、20°、30°、45°、50°或60°等等。而θ超过60°时,第二出风口502可能向前出风并贴着人体体表吹过而失去其功能。
而为了提高第二出风口502的工作范围,特别针对女性用户,可以利用第二出风口502吹出的暖风来烘干女性用户的阴部,所以可以利用伸缩驱动器53带动第二管体522伸出更长的距离,使得第二出风口502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第一位置为初始位置,即图14所示的位置,第二位置是用来将人体股沟表面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501的烘干区域,即图17所示的位置,第三位置则可以用来烘干女性用户的阴部,即图18所示的位置,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距离小于第三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距离。一般的,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距离D1为5~9cm,第三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距离D2为9~12cm,符合人体尺寸的普遍规律。
其他未描述的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可以使伸缩管52摆动起来,从而让第二出风口502能够有更大的工作范围。伸缩管52的摆动方向可以是上下摆动,也可以是横向摆动,还可以是上下方向和横向结合起来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管52活动连接在本体内,本体内设有驱动伸缩管52摆动的摆动驱动器54。伸缩管52在横向平面上摆动,伸缩管52的摆动角度ω为0~180°。伸缩管52的摆动角度是指伸缩管52从一侧的极限位置摆动到另一侧极限位置形成的夹角,伸缩管52在起始位置时,可能位于中间位置。
具体的,如图19所示,第一管体521通过转接头55连接在出风管5上,转接头55与出风管5转动连接。转接头55在伸缩管52摆动过程中保持主风道与伸缩风道连通,转接头55上设有从动齿轮,摆动驱动器54的输出轴上设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541,摆动驱动器54通过驱动齿轮541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使转接头旋转,从而伸缩管52摆动。在本实施例中,伸缩管52的摆动角度ω=50°~60°。
其他未描述的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五。
在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中,也可以增加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调节阀结构。
此外,也可以采用例如凸轮机构带动伸缩风道作弧线运动,也可以使第二出风口的运动实现其功能。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座便器,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本体的便圈,本体设有烘干装置,烘干装置包括风机、加热器和出风通道,加热器用于加热出风通道内的气体,出风通道的进风端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端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不低于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互交叉,使得第二出风口将体表的积水吹向第一出风口的烘干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之间形成夹角α,α=5°~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安装面为横向平面M,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横向平面M的夹角为β,β=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设有引导出风方向的第一导风面,第一导风面为平面或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对横向平面M的夹角为γ,γ=5°~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设有引导出风方向的第二导风面,第二导风面板为平面或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高于第二出风口;或者,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位于同一横向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设有调节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的调节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包括主风道、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主风道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第一支风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支风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调节阀通过调节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的进风量来调节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包括调节挡板和调节驱动器,调节挡板在调节驱动器带动下翻转或滑动于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之间来调节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的进风量。
CN201720181037.8U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电子座便器 Active CN206722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1037.8U CN206722023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电子座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81037.8U CN206722023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电子座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22023U true CN206722023U (zh) 2017-12-08

Family

ID=60500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81037.8U Active CN206722023U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电子座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220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1120A (zh) * 2017-12-28 2018-07-27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马桶的紧凑型清洗管路
CN110151042A (zh) * 2019-06-21 2019-08-23 宁波爱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马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1120A (zh) * 2017-12-28 2018-07-27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马桶的紧凑型清洗管路
CN110151042A (zh) * 2019-06-21 2019-08-23 宁波爱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马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8488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276684B (zh) 一种空调器出风口结构及空调器
CN109442716A (zh)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空调导风控制方法
CN107940570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18055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6907830A (zh) 一种室内机制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752513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6722023U (zh) 一种电子座便器
CN106895484A (zh) 一种室内机制冷控制方法、室内机及空调
CN2072798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968513B (zh) 一种基于床位的局部送风系统
CN106907829A (zh) 一种室内机制热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20770259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30579A (zh) 天花机
CN107477690A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758827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7073925U (zh) 空调器的导流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361810U (zh) 空调柜机
CN208108304U (zh) 空调柜机
CN107449127A (zh)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
CN2079362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609129U (zh) 空调室内挂机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挂机
CN103148302B (zh) 一种轿厢吊顶直侧吹风相互转换的导风管结构
CN107917470A (zh) 空调室内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168446U (zh) 一种电子坐便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Address after: 310018 No.2, Songqiao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Sonj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Street No. 6 Building 3 -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HOME APPLIANCES R&D CENTER (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