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2070U - 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2070U
CN209142070U CN201821691396.9U CN201821691396U CN209142070U CN 209142070 U CN209142070 U CN 209142070U CN 201821691396 U CN201821691396 U CN 201821691396U CN 209142070 U CN209142070 U CN 209142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bag
protection device
gas chamber
flood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913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召兵
焦经纬
陈小琴
白冬梅
马骏
樊扣强
刘婧
黄子秋
余姝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dt Infotech Ltd Nanjing
San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Mdt Infotech Ltd Nanjing
San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dt Infotech Ltd Nanjing, San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Mdt Infotech Ltd Nanjing
Priority to CN2018216913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2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2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20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包括气囊和明轮,气囊设置在汽车底部并通过进气管与氮气瓶连通,明轮设置在车轮外侧,气囊中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进气管连通;气囊包括多个气室,气室自气囊的中部向四周延伸连接出去,形成多条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中相邻两气室之间连接有单向充气装置;充气时,气流从进气口进入中部气室,并经过单向充气装置沿进气通道向四周气室扩散。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气囊快速充气,充气完毕后气流也不会回流,提高了该装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且该结构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可以重复多次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我国多流域地区,陆上交通常常会被江河阻隔,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修建桥梁、隧道,但这些方法修建费用高,建设周期长,对于需要快速渡河的汽车来说显然不适用。目前解决汽车快速渡河的方法主要是渡轮或架设渡河工程装备,如门桥。相较于修建桥梁、隧道,这些方法具有修建费用低,建设周期短的优势,但搭载车辆数受限,漕渡效率较低;并且对于跨度较小、水深较浅的水域,渡轮与门桥不仅使用受限,而且经济效益不佳,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率高、适应性好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包括气囊和明轮,所述气囊设置在汽车底部并通过进气管与氮气瓶连通,所述明轮设置在车轮外侧,其中,
所述气囊中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连通;
所述气囊包括多个气室,所述气室自所述气囊的中部向四周延伸连接出去,形成多条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中相邻两气室之间连接有单向充气装置;
充气时,气流从所述进气口进入中部气室,并经过所述单向充气装置沿所述进气通道向四周气室扩散。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为拉点式气囊,所述气囊的端部设有出气口;
未充气时,所述气囊通过固定带固定在所述汽车底部;
充气时,所述气囊展开呈十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充气装置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连接上一气室,出气端连接下一气室,所述进气端上设有第一导气口,所述出气端上设有第二导气口;
所述导气管的中部设置有单向流通室,所述单向流通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气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流通室内设有球塞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球塞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单向流通室的内壁上;
未充气时,所述球塞在所述弹簧弹力作用下堵塞所述第一导气口;
充气时,所述球塞在气体压力下沿进气方向移动,所述气流从上一气室依次经所述第一导气口、所述单向流通室和所述第二导气口流进下一气室。
进一步地,所述明轮包括旋转中轴,所述旋转中轴上设置有旋转桨板,所述旋转桨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旋转桨板固定在车轮辐条上的螺栓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车轮轮毂中心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所述氮气瓶的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轮辐条上用于固定所述明轮的辐条卡带和卡带螺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以及设于所述车身底部的如前所述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囊中设置多个气室,且每个气室两两之间均通过单向充气装置连通。充气时,气流从中部气室流入并向周围气室扩散,使得气囊能够快速充气,充气完毕后气流也不会回流,提高了装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且该结构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可以重复多次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可实现水陆两栖,且能够快速应对恶劣的雨水天气,具有较强的防洪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流在图1所述实施例中气囊的扩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实施例的单向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述实施例的明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述实施例的辐条卡带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述实施例的明轮安装示意图;
图7是使用图1所述实施例的汽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气囊,2、氮气瓶,3、进气管,4、汽车,5、明轮,51、旋转中轴,52、旋转桨板,53、螺栓卡扣,6、明轮定位装置,61、卡带螺栓,62、卡带垫片,63、辐条卡带,7、压力传感器,8、车轮辐条,11、固定带,12、进气口,13、出气口,14、单向充气装置,140、导气管,141、球塞,142、弹簧,143、单向流通室,144、第一导气口,145、第二导气口,15、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包括气囊1和明轮5,气囊1设置在汽车4底部并通过进气管3与氮气瓶2连通,明轮5设置在车轮外侧,气囊1中部设有进气口12,进气口12与进气管3连通;气囊1包括多个气室15,气室15自气囊1的中部向四周延伸连接出去,形成多条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中相邻两气室之间连接有单向充气装置14。
充气时,气流从进气口12进入中部气室,并经过单向充气装置14沿进气通道向四周气室扩散,扩散路径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
优选地,气囊1为拉点式气囊,气囊1的端部设有出气口13;未充气时,气囊1通过固定带11固定在汽车4底部;充气时,气囊1展开呈十字形。
优选地,单向充气装置包括导气管140,导气管140进气端连接上一气室,出气连接下一气室,进气端上设有第一导气口144,出气端上设有第二导气口145;导气管140的中部设置有单向流通室143,单向流通室143的一端与第一导气口144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单向流通室143的内壁上,优选与第二导气口145固定连接。
优选地,单向流通室143内设有球塞141和弹簧142,弹簧142的一端与球塞14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气145口连接;未充气时,球塞141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堵塞第一导气口144;充气时,球塞141在气体压力下沿进气方向移动,气流从上一气室依次经第一导气口144、单向流通室143和第二导气口145流进下一气室。
优选地,明轮5包括旋转中轴51,旋转中轴51上设置有旋转桨板52,旋转桨板5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旋转桨板52固定在车轮辐条8上的螺栓卡扣53;旋转桨板52可沿旋转中轴51作周向运动,但轴向运动受限。
优选地,所述车轮轮毂中心设有压力传感器7,氮气瓶2设置在后备箱或悬挂于汽车4尾部,当水压达到临界时,压力传感器7控制氮气瓶2上的进气阀打开;充气完成后,控制进气阀关闭。
优选地,明轮定位装置6包括设置在车轮辐条8上用于固定明轮5的辐条卡带63和卡带螺栓61,辐条卡带63带身打孔,孔径略大于卡带螺栓61直径,卡带螺栓61头部紧贴车轮辐条8同时螺杆穿过辐条卡带孔,卡带垫片62位于两层辐条卡带63之间防止两层辐条卡带63错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4,包括车身,以及设于车身底部的如前文所述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由于突降暴雨或洪水等因素,城市水位迅速增高,安装在车轮轮毂处的压力传感器7浸入水中,水深达到一定程度时传感器7处水压达到阈值进而控制氮气瓶2上的进气阀打开,氮气通过进气管3进入气囊1,气体在压差作用下打开单向充气装置14从中部气室向周围气室扩散,直至充满整个气囊1,在拉点式结构共同作用下达到理想状态。
2、将辐条卡带63绑扎于车轮辐条8绕其一圈,同时将卡带螺栓61由内向外穿过辐条卡带孔通过螺母与明轮固定扣53固定。
3、启动汽车,水面动力系统驱动明轮5转动,将发动机动能转化为水面推力,汽车驶离危险区域。
4、汽车抵达高地或水位下降后,取下明轮5与明轮定位装置6,同时打开气囊1的出气口13,在内部气压差及气囊1自身收缩力作用下,气囊1能够自动排出多余气体,体积大大缩小,经简单折叠后通过固定带11外挂于汽车4底部供重复使用,汽车恢复正常行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8)

1.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包括气囊和明轮,所述气囊设置在汽车底部并通过进气管与氮气瓶连通,所述明轮设置在车轮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中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连通;
所述气囊包括多个气室,所述气室自所述气囊的中部向四周延伸连接出去,形成多条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中相邻两气室之间连接有单向充气装置;
充气时,气流从所述进气口进入中部气室,并经过所述单向充气装置沿所述进气通道向四周气室扩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为拉点式气囊,所述气囊的端部设有出气口;
未充气时,所述气囊通过固定带固定在所述汽车底部;
充气时,所述气囊展开呈十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充气装置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连接上一气室,出气端连接下一气室,所述进气端上设有第一导气口,所述出气端上设有第二导气口;
所述导气管的中部设置有单向流通室,所述单向流通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气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流通室内设有球塞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球塞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单向流通室的内壁上;
未充气时,所述球塞在所述弹簧弹力作用下堵塞所述第一导气口;
充气时,所述球塞在气体压力下沿进气方向移动,所述气流从上一气室依次经所述第一导气口、所述单向流通室和所述第二导气口流进下一气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轮包括旋转中轴,所述旋转中轴上设置有旋转桨板,所述旋转桨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旋转桨板固定在车轮辐条上的螺栓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轮辐条上用于固定所述明轮的辐条卡带和卡带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轮毂中心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所述氮气瓶的打开或关闭。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以及设于所述车身底部的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汽车应急防洪装置。
CN201821691396.9U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42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1396.9U CN209142070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1396.9U CN209142070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2070U true CN209142070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70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9139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42070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20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9436A (zh) * 2020-09-02 2020-12-01 华建飞 一种易携带组装的小轿车水面用气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9436A (zh) * 2020-09-02 2020-12-01 华建飞 一种易携带组装的小轿车水面用气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42070U (zh) 一种汽车应急防洪装置及汽车
CN207466272U (zh) 便携式汽车应急漕渡装置
CN205220633U (zh) 汽车防水淹装置
CN202151995U (zh) 水陆两栖汽车
CN105442500A (zh) 一种充气式水电站生态尾水闸门及操作方法
US20160348641A1 (en) Hydro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system and method
CN205075777U (zh) 汽车分体式安全囊
KR102021380B1 (ko) 수륙양용보트의 스포크휠
CN102530187B (zh) 不沉没不摆舵调头能左右位移横行的高速双头船
CN206797634U (zh) 带压载水舱的双层滚塑船
CN201961516U (zh) 一种双层充气球型充气阀
CN109162756A (zh) 一种隧道瓦斯排放系统
CN105015725B (zh) 一种38670dwt散货船的尾鳍
CN104595008A (zh) 船用柴油机的中冷器自动放水系统
CN107416132A (zh) 带压载水舱的双层滚塑船
CN207933996U (zh) 一种快速布防围油栏
RU2326009C2 (ru) Испытательное ведущее колесо земноводн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KR101502693B1 (ko) 초고속주행과 침몰방지 및 자력주행 가능한 선박
CN209510432U (zh) 一种防水型汽车排气管
CN113306672B (zh) 一种水运航道安全管理装置
CN112061311A (zh) 一种船舶内部救生艇存放仓及其使用方法
CN201914404U (zh) 渗潜型双复合胆式结构船体
CN108437720A (zh) 一种复合旋翼飞行汽车
US3308783A (en) Amphibious vehicle
CN206189962U (zh) 整体式防水浸停车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