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4486U -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4486U
CN209134486U CN201920161683.7U CN201920161683U CN209134486U CN 209134486 U CN209134486 U CN 209134486U CN 201920161683 U CN201920161683 U CN 201920161683U CN 209134486 U CN209134486 U CN 209134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magnetic part
support arm
clamping limb
carri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616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世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ne Grain Innovation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ne Grain Innovation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ne Grain Innovation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ne Grain Innovation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616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34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4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4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支架座、支撑臂、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支撑臂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相向移动,还包括设置于支撑臂和支架座之间的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臂上的第一磁性件和设置于支架座上的第二磁性件,支撑臂可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设置了复位组件,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支撑臂向上移动复位到支架座的初始位置处,提高了手机设置在支架上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可以完全取代导航仪在车内作为必要的导航工具使用。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为了能够方便驾驶者使用手机,随之产生了很多用于放置手机的车载手机支架。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手机支架,大多是通过夹持件将手机固定在支架上,而夹持件之间的复位需要使用弹簧,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弹簧很容易随着车辆的震动而发生晃动导致松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车载手机支架采用弹簧等复位件夹持手机时容易出现晃动导致松脱的缺点,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支架座、设置于所述支架座竖直方向上用于承托手机的支撑臂和设置于所述支架座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所述支撑臂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左夹持臂和所述右夹持臂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支架座之间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上的第一磁性件和设置于所述支架座上的第二磁性件,所述支撑臂可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座包括后底板,所述后底板上形成可供所述支撑臂、所述左夹持臂和所述右夹持臂插入滑动的滑槽组。
具体地,所述滑槽组包括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动槽、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顶部的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二滑动槽和第三滑动槽。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设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左夹持臂之间,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右夹持臂之间。
具体地,所述支架座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槽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缺口,所述支架座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三滑动槽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处,所述第二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处。
具体地,所述支撑臂的顶部、所述左夹持臂的底部以及所述右夹持臂的底部均设有凸起,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凸起套设于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左夹持臂嵌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沿所述第二滑动槽的设置方向移动,所述右夹持臂嵌于所述第三滑动槽内沿所述第三滑动槽的设置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上的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反。
具体地,所述支撑臂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一磁性件放置的第一凹槽和可供所述第三磁性件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支架座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二磁性件放置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均设置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设置于支架座背面的支架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手机支架中设置了复位组件,通过复位组件中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支撑臂向上移动复位到支架座的初始位置处,同时该复位组件的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还可以通过磁性吸引设置在支架上的手机,起到进一步固定手机的作用,提高了手机设置在支架上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支撑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的支架座的前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车载手机支架、10-支架座、11-前盖板、111-第一缺口、112-第二缺口、12-后底板、121-第三凹槽、13-滑槽组、131-第一滑动槽、132-第二滑动槽、133-第三滑动槽、20-支撑臂、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23-凸起、30-左夹持臂、40-右夹持臂、50-复位组件、51-第一磁性件、52-第二磁性件、53-第三磁性件、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70-支架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100。如图1所示,该车载手机支架100设置于汽车内,用于承托和固定手机。具体地,该车载手机支架100包括支架座10、设置于支架座10竖直方向上用于承托手机的支撑臂20和设置于支架座10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左夹持臂30和右夹持臂40,通过位于支架座10底部延伸出的支撑臂20支撑手机,同时通过左夹持臂30和右夹持臂40分别于手机的两侧用于夹紧手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100还包括设置于支架座10背面的支架固定件70,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架固定件70位设置于支架座10背面的夹片,通过该夹片可以将整个支架座10固定于汽车的空调出风口的扇叶处。当然,该支架固定件70还可以是其他可以将支架座10固定于车体上的安装部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100,其整个支架座10上的安装部件均是通过重力作用将手机固定夹持的。即将手机放置于支架座10上,该支撑臂20受到手机自身重力的作用向下移动,在支撑臂20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左夹持臂30和右夹持臂40沿着支架座10的设置方向向斜下方相向移动,并通过左夹持臂30和右夹持臂40之间的相向移动,将手机两侧进行夹紧,从而在手机的底面、左侧面以及右侧面对手机进行固定支撑。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100中,还包括设置于支撑臂20和支架座10之间的复位组件50,当手机从支架座10中取出后,是通过复位组件50进行自动复位。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复位组件50包括设置于支撑臂20上的第一磁性件51和设置于支架座10上的第二磁性件52,支撑臂20可通过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相互作用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相互吸引,在初始状态下,该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呈前后叠加设置,即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的水平位置一致。当支撑臂20受到手机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后,该第一磁性件51随着支撑臂20向下移动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在竖直方向上上下错开。而当手机由支撑臂20上取下后,该支撑臂20受到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相互吸引,使得支撑臂20向上移动,从而恢复到初始状态,实现支撑臂20的自动复位。通过复位组件50的磁性吸引而进行复位,较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复位弹簧,结构更为简单,使得整个支架座10的整体厚度缩小,并且通过磁性吸引也避免了弹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的晃动的问题。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也可以是相互排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100中的支架座10包括相互拼接的前盖板11和后底板12,前盖板11和后底板12之间形成可供支撑臂20、左夹持臂30和右夹持臂40插入滑动的滑槽组13。该支架座10包括后底板12均呈Y字形结构,并且形成了中空的滑槽组13,设置于支架座10上的支撑臂20、左夹持臂30和右夹持臂40均设置于该滑槽组13内,并可沿着该滑槽组13相对移动。进一步,支架座10还包括前盖板11,前盖板12和后底板12可拼接。进一步,设置于支架座10内的滑槽组13包括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动槽131、设于第一滑动槽131顶部的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二滑动槽132和第三滑动槽133。该第一滑动槽131设置于底部,供支撑臂20嵌入滑动,并且该第一滑动槽131沿竖直方向设置,使得该支撑臂20设置于第一滑动槽131内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二滑动槽132和第三滑动槽133设置于第一滑动槽131的上方,并均与第一滑动槽131连通,且沿着竖直方向对称设置。如图2中所示的,该第二滑动槽132和第三滑动槽133之间形成V字形结构,左夹持臂30嵌于第二滑动槽132内沿第二滑动槽132的设置方向移动,右夹持臂40嵌于第三滑动槽133内沿第三滑动槽133的设置方向移动,在位于第一滑动槽131内的支撑臂20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二滑动槽132内的左夹持臂30朝着右下方移动,同时带动第三滑动槽133内的右夹持臂40朝着左下方移动,使得左夹持臂30和右夹持臂40之间形成相向移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100中,该支撑臂20带动左夹持臂30和右夹持臂40移动的过程中,均是通过连杆组件带动。该车载手机支架100还包括设置于滑槽组13内的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第一连杆61转动连接于支撑臂20和左夹持臂30之间,第二连杆62转动连接于支撑臂20和右夹持臂40之间。如图3所述,该支撑臂20的顶部设有用于分别安装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的凸起23,该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的两端也是对应设置了用于容置凸起23的通孔,凸起23套设于上述通孔。如图2所示,该左夹持臂30的底部以及右夹持臂40的底部均设有用于分别安装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的凸起23,第一连杆61的一端设于支撑臂20的顶部,另一端设于左夹持臂30上的底部。该第二连杆62的一端设于支持臂20的顶部,另一端设于右夹持臂40的底部。在支架座10内,通过支撑臂20连接的第一连杆61带动左夹持臂30联动,通过支持臂20连接的第二连杆62带动右夹持臂40联动。
具体得,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手机支架100在第一滑动槽131与第二滑动槽132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一缺口111,所述车载手机支架100在第一滑动槽131与第三滑动槽133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二缺口121,该第一连杆61设置于第一缺口111处,第二连杆62设置于第二缺口112处。在整个支架座10内,该支撑臂20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连杆61在第一缺口111处转动,同时带动第二连杆62在第二缺口112处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之间的转动带动左夹持臂30在第二滑动槽132内移动,右夹持臂40在第三滑动槽133内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复位组件50还包括设置于支撑臂20上的第三磁性件53,第三磁性件53与第一磁性件51的磁性相反。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相互吸引,因此,该第三磁性件53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相互排斥。通过第二磁性件52与第三磁性件53之间的相互排斥,辅助支撑臂复位。
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支撑臂20上设有可供第一磁性件51放置的第一凹槽21和可供第三磁性件53放置的第二凹槽22,该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在支撑臂20上沿着竖直方向上下分布。进一步地,该支架座10上设有可供第二磁性件52放置的第三凹槽121,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22和第三凹槽121均设置于同一竖直轴线上。该第三磁性件53同样设置于支撑臂20上,并且该第三磁性件53设置与该第一磁性件51的上方,这使得,当支撑臂20受到手机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到最底部时,该第三磁性件53在水平方向上与位于支架座10上的第二磁性件52之间呈前后叠加的状态。这样设置是为了当手机由支撑臂20上撤离后,该支撑臂20上第三磁性件53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相互排斥,与支撑臂20上的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相互吸引的双重作用下,使得支撑臂20可以向上移动,自动复位到第一磁性件51与第二磁性件52呈水平方向上前后叠加时的初始位置。进一步地提高车载手机支架100中该支撑臂20的复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该复位组件50中的第一磁性件51、第二磁性件52和第三磁性件53均为磁铁,并且该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的磁铁大小形状一致。而第三磁性件53的磁铁与第一磁性件51相比较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100,通过复位组件50中的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支撑臂20向上移动复位到支架座10的初始位置处,同时该复位组件50的第一磁性件51和第二磁性件52还可以通过磁性吸引设置在支架上的手机,起到进一步固定手机的作用,提高了手机设置在支架上的稳固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支架座、设置于所述支架座竖直方向上用于承托手机的支撑臂和设置于所述支架座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所述支撑臂向下移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左夹持臂和所述右夹持臂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支架座之间的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上的第一磁性件和设置于所述支架座上的第二磁性件,所述支撑臂可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座包括后底板,所述后底板上形成可供所述支撑臂、所述左夹持臂和所述右夹持臂插入滑动的滑槽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组包括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动槽、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顶部的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二滑动槽和第三滑动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左夹持臂之间,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右夹持臂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座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槽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缺口,所述支架座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三滑动槽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缺口处,所述第二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二缺口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顶部、所述左夹持臂的底部以及所述右夹持臂的底部均设有用于凸起,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凸起套设于所述通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左夹持臂嵌于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沿所述第二滑动槽的设置方向移动,所述右夹持臂嵌于所述第三滑动槽内沿所述第三滑动槽的设置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上的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一磁性件放置的第一凹槽和可供所述第三磁性件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支架座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二磁性件放置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均设置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手机支架还包括设置于支架座背面的支架固定件。
CN201920161683.7U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Active CN209134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1683.7U CN209134486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61683.7U CN209134486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4486U true CN209134486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50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61683.7U Active CN209134486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44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1755A (zh) * 2019-08-22 2019-11-01 深圳宇朔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式夹具支架
CN110466442A (zh) * 2019-08-01 2019-11-19 遂宁欧菲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式车载手机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442A (zh) * 2019-08-01 2019-11-19 遂宁欧菲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重力式车载手机支架
CN110401755A (zh) * 2019-08-22 2019-11-01 深圳宇朔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式夹具支架
CN110401755B (zh) * 2019-08-22 2024-05-10 深圳宇朔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磁吸式夹具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34486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05320131U (zh)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
CN204935630U (zh) 手动机器人机械结构
CN206086565U (zh) 一种导航雷达支架
CN213023758U (zh) 一种显微镜载物台的驱动机构
CN118158308A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7706251U (zh) 一种多角度可横竖双向固定手机支架结构
CN207790531U (zh) 一种多角度可横竖双向固定手机支架结构
CN203703536U (zh) 一种数码产品支撑架
CN214480755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手机支架
CN211578220U (zh) 一种旅游规划用立体展示路线沙盘
CN205311507U (zh) 一种用于夹持手机的车载手机支架
CN110401755B (zh) 一种磁吸式夹具支架
CN110356641B (zh) 预制袋的套袋装置
CN204677999U (zh) 一种手机、平板电脑支架
CN209897123U (zh) 一种磁吸式夹具支架
CN207706252U (zh)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器及手机支架
CN220012476U (zh) 一种玻璃面板固定夹具
CN221828934U (zh) 一种新型车载手机支架装置
CN218378711U (zh) 电子飞行包承载支架
CN210212247U (zh) 一种联动式电子产品支架
CN111583758A (zh) 一种推拉式法学教学用条目标示架
CN220500607U (zh) 一种夹持式可调车载支架
CN213228507U (zh) 一种基于5g通讯的车载导航装置
CN208164910U (zh) 一种新型车载手机重力伸缩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