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2458U -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2458U
CN209132458U CN201822214834.9U CN201822214834U CN209132458U CN 209132458 U CN209132458 U CN 209132458U CN 201822214834 U CN201822214834 U CN 201822214834U CN 209132458 U CN209132458 U CN 209132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lue frame
guide plate
metal
moul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48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yuan Hong Q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yuan Hong Q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yuan Hong Q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yuan Hong Q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48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32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2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2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背光模组,包括金属底壳、胶框、发光灯条、导光板和光学膜件,其中,所述金属底壳包括金属底板和连接在金属底板四周的金属侧板,所述胶框嵌入在金属侧板围成的矩形框内,所述导光板位于金属底板上方,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上方,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边缘连接在胶框上,所述发光灯条固定安装胶框上并从侧面照射导光板。利用金属底壳替代传统背光模组中的塑料底壳,金属底壳可以做到0.5mm以下,甚至0.2mm而不会变形,同时利用嵌入在金属底壳中的胶框固定发光灯条、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可以确保整个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LCM)视觉效果。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
传统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片和塑料底壳,其中,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后均匀照射在液晶显示器上,塑料底壳用于将固定支撑光源、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为了防止变形,塑料底壳的厚度一般不能小于1mm,使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厚,无法满足超薄显示器的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背光模组,旨在克服现有背光模组因塑料底壳较厚而无法满足超薄显示器要求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包括金属底壳、胶框、发光灯条、导光板和光学膜件,其中,所述金属底壳包括金属底板和连接在金属底板四周的金属侧板,所述胶框嵌入在金属侧板围成的矩形框内,所述导光板位于金属底板上方,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上方,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边缘连接在胶框上,所述发光灯条固定安装胶框上并从侧面照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金属底板的厚度为0.2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胶框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凸块,所述金属侧板上与定位凸块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块配合插入定位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定位凸块为梯形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胶框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同时向上向外凸出的凸棱,所述金属侧板上与凸棱对应的位置设有配合容纳凸棱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光学膜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扩散膜、第一增亮膜和第二增亮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胶框正面四个边沿向内延伸形成四个支撑板,分别用于支撑导光板的四个边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两个相对的支撑板上均设有光膜定位槽,所述扩散膜、第一增亮膜和第二增亮膜的对应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扩散膜定位部、第一增亮膜定位部和第二增亮膜定位部,所述扩散膜定位部、第一增亮膜定位部和第二增亮膜定位部均配合插入在光膜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另一个支撑板上设有灯条安装槽,所述发光灯条的线路板配合卡入在灯条安装槽中,使发光灯条上的灯珠与导光板的侧面相对应,该支撑板对应的胶框侧壁上有供发光灯条的线路板与外部电源接通的线孔,所述金属侧板上与线孔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金属底板和导光板之间还设有反射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金属底壳替代传统背光模组中的塑料底壳,金属底壳可以做到0.5mm以下,甚至0.2mm而不会变形,同时利用嵌入在金属底壳中的胶框固定发光灯条、导光板和光学膜片,可以确保整个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种所述金属底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胶框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胶框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底壳和胶框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超薄背光模组,包括金属底壳100、胶框200、发光灯条300、导光板400和光学膜件,其中,所述金属底壳100包括金属底板110和连接在金属底板110四周的金属侧板120,所述胶框200嵌入在金属侧板120围成的矩形框内,所述导光板400位于金属底板110上方,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400上方,导光板400和光学膜片的边缘连接在胶框200上,所述发光灯条300固定安装胶框200上并从侧面照射导光板400。本实施例利用金属底壳100替代传统背光模组中的塑料底壳,金属底壳可以做到0.5mm以下而不会变形,同时利用嵌入在金属底壳100内的胶框200固定发光灯条300、导光板400和光学膜片,可以确保整个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底板110的厚度为0.2mm,该厚度即可满足超薄显示器的需求,又能确保金属底壳100不易变形,能够很好地保护金属底壳100内部构件。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胶框200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凸块210,所述金属侧板120上与定位凸块21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定位孔121,所述定位凸块210配合插入定位孔121中,从而将胶框200固定在金属底壳100的内部。
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凸块210为梯形台。梯形台设计的定位凸块210的四个侧面均为倾斜面,便于在安装时插入定位孔121中,以及拆卸时从定位孔121中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胶框200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同时向上向外凸出的凸棱220,所述金属侧板120上与凸棱220对应的位置设有配合容纳凸棱220的凹槽122。当完成胶框200和铁框100之间的固定连接后,如图6所示,凸棱220位于凹槽122中并裸露在外,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定位胶框200,更重要的是,通过向上拨动凸棱220可以很容易地将胶框200从铁框100拆掉,另外,凸棱220还用于卡接背光模组上方的液晶显示器。
实际应用中,所述光学膜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扩散膜510、第一增亮膜520和第二增亮膜530,分别用于让光显示更加均匀柔和和产生增亮效果。
优选的,所述胶框200正面四个边沿向内延伸形成四个支撑板230,分别用于支撑导光板400的四个边沿。也就是说,导光板400被夹在支撑板230和金属底板110之间,从而实现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两个相对的支撑板230上均设有光膜定位槽231,所述扩散膜510、第一增亮膜520和第二增亮膜530的对应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扩散膜定位部511、第一增亮膜定位部521和第二增亮膜定位部531,所述扩散膜定位部511、第一增亮膜定位部521和第二增亮膜定位部531均配合插入在光膜定位槽231中。安装时,扩散膜510、第一增亮膜520和第二增亮膜530从下至上地放在胶框200中,并将先将扩散膜定位部511、第一增亮膜定位部521和第二增亮膜定位部531插入光膜定位槽231中完成定位,再将导光板400放置在扩散膜510的下面,然后将金属底壳100扣在胶框200的外部固定即可。
进一步优选的,其中,另一个支撑板230上设有灯条安装槽232,所述发光灯条300的线路板配合卡入在灯条安装槽232中,使发光灯条300上的灯珠与导光板400的侧面相对应,该支撑板230对应的胶框侧壁上有供发光灯条300的线路板与外部电源接通的线孔240,所述金属侧板120上与线孔240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123。这样的结构不仅确保了发光灯条300发出的光可以直接射入导光板400的侧面,而且结构紧凑,有利于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金属底板110和导光板400之间还设有反射膜600。使得射向金属底板110的光线经反射膜600反射进入导光板400中,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底壳、胶框、发光灯条、导光板和光学膜件,其中,
所述金属底壳包括金属底板和连接在金属底板四周的金属侧板,所述胶框嵌入在金属侧板围成的矩形框内,所述导光板位于金属底板上方,光学膜片位于导光板上方,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边缘连接在胶框上,所述发光灯条固定安装胶框上并从侧面照射导光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板的厚度为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凸块,所述金属侧板上与定位凸块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块配合插入定位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块为梯形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同时向上向外凸出的凸棱,所述金属侧板上与凸棱对应的位置设有配合容纳凸棱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扩散膜、第一增亮膜和第二增亮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正面四个边沿向内延伸形成四个支撑板,分别用于支撑导光板的四个边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对的支撑板上均设有光膜定位槽,所述扩散膜、第一增亮膜和第二增亮膜的对应边上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扩散膜定位部、第一增亮膜定位部和第二增亮膜定位部,所述扩散膜定位部、第一增亮膜定位部和第二增亮膜定位部均配合插入在光膜定位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支撑板上设有灯条安装槽,所述发光灯条的线路板配合卡入在灯条安装槽中,使发光灯条上的灯珠与导光板的侧面相对应,该支撑板对应的胶框侧壁上有供发光灯条的线路板与外部电源接通的线孔,所述金属侧板上与线孔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超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底板和导光板之间还设有反射膜。
CN201822214834.9U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Active CN209132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4834.9U CN209132458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4834.9U CN209132458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2458U true CN209132458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49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4834.9U Active CN209132458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2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205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th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864693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th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236329B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1385226B1 (ko) 램프 소켓,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
JP2006066359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CN102661535B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2840510B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207424456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090271A (zh) 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CN106405913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0514884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8795982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04100881A (zh) 光学组件和显示设备
US9176337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8944622B2 (en) Lighting system having reflector support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8002700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09132458U (zh) 一种超薄背光模组
US9405149B2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CN209132549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CN103712127A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7060697U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416205U (zh) 一种反射罩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JP412696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10136605A (zh) 一种模块化灯箱的构成方法
CN217561887U (zh) 一种双发光区曲面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