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26035U - 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26035U
CN209126035U CN201821339452.2U CN201821339452U CN209126035U CN 209126035 U CN209126035 U CN 209126035U CN 201821339452 U CN201821339452 U CN 201821339452U CN 209126035 U CN209126035 U CN 209126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die
umbrella valve
mold
upper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394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连玉
蒋茂发
龙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oocom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oocom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oocom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oocom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394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26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26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26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其中,该伞阀用模具包括上模、活动板、中间模、下模及弹性机构,活动板位于下模下方,且相对于上模可上下运动;中间模位于活动板的下方,且中间模与活动板合模时界定出第一分型面;下模位于中间模下方,且下模与中间模合模时界定出第二分型面;上模、活动板、中间模及下模共同限定出与伞阀相适配的型腔;弹性机构设在活动板和上模之间,且在活动板与上模合模时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作用于活动板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可以实现顺利可靠地脱模,产品的良率高,加工效率高。

Description

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伞形阀是一种利用橡胶材料形成的、外形为一雨伞状密封式膜片。伞形阀可让流体从一个方向单向通过,阻止流体从反方向倒流。在设计上能够在指定压力范围自动开启和关闭,其指定开启压力在涉及上可用于低至高不同压力工作范围。开启压力受到一些因子的影响,例如材料硬度、有效流动面积、密封面初始承载压力、伞状面厚度等。其应用范围包括:微型隔膜泵、燃料箱、急救面罩及其他用于医疗的流量控制装置、家电设备等。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伞形阀10一般包括帽体101及自所述帽体101的中心向下延伸的杆部102,所述杆部102上临近所述帽体101处形成有沿径向凸出的球部103。
参照图3所示,在应用中,杆部102穿过阀板11上的中心孔111,球部 103止挡在阀板11的下表面,帽体101与阀板11的上表面贴合,阀板11上中心孔111的周围设有流体通孔112,流体从下至上以大于伞形阀10的开启压力进入流体通孔112,迫使帽体101向远离阀板11的方向变形进而打开流通通孔112,进而使得流体从流体通孔112流出。
参照图4至图5所示,相关技术中,伞形阀用模具,包括上模12、中间模13及下模14,上模12、中间模13及下模14之间形成有型腔P12,该型腔 P12内成型的伞形阀10是正向放置的,也即是,帽体101是位于上方,球部 103位于下方。在开模时,先驱动上模12向上平移,再强行将整个伞形阀10 从中间模13和下模14中拔出。这种伞形阀用模具及开模方法,在强行将整个伞形阀10拔出时,由于球头103的阻力以及下模14中的存在负压,所以,脱模难度大,容易造成在球部103断裂,造成大量不良品;此外,断裂的部分杆部102或者部分杆部102和球部103遗留点型腔P12中,需要清理,造成难以连续成型,加工效率低;而且,由于伞形阀10尺寸小,对应的型腔尺寸小,所以,清理难度,容易造成模具报废等问题,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伞阀用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成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伞阀用模具,该伞阀包括帽体及自所述帽体的中心向下延伸的杆部,所述杆部上临近所述帽体处形成有沿径向凸出的球部,该伞阀用模具包括:
上模;
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上模下方,且相对于所述上模可上下运动;
中间模,所述中间模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下方,且所述中间模与所述活动板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所述球部上分型的第一分型面;
下模,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中间模下方,且所述下模与所述中间模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所述帽体上分型的第二分型面;
所述上模、活动板、中间模及下模共同限定出与所述伞阀相适配的型腔;
至少一个弹性机构,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机构设在所述活动板和所述上模之间,且在所述活动板与所述上模合模时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活动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机构包括:
弹性件,所述上模设有通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通孔;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滑动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弹性件相连,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包括同轴相连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位于所述第二孔段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一台阶面;
所述连接件包括头部及杆部,所述头部活动装设在所述第一孔段内并与所述台阶面相抵,所述杆部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所述杆部的上端与所述头部相连,所述杆部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相连;
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孔段内,且其下端与所述头部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动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杆部的下端具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有凸台,所述中间模的上表面设有凹腔,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凸台下方,所述上模、活动板和中间模合模时,所述凸台和活动板压合于所述凹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台、活动板、中间模及下模共同限定出多个所述型腔,多个所述型腔呈矩阵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凹腔形成为其横截面面积自上至下逐渐缩小的渐缩状,所述凸台及活动板形状与所述凹腔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台及活动板均为多个,多个凸台间隔布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多个所述活动板与多个所述凸台一一对应;所述凹腔为多个,多个所述凹腔间隔布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且与多个所述活动板一一对应。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设备,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伞阀用模具,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伞阀用模具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一方面,在上模的下方设置可以上下运动的活动板,并在活动板和上模之间设置弹性机构,另一方面,上模、活动板、中间模及下模共同限定出的型腔是倒置的,也即是,帽体位于下方(下模和中间模之间),球部位于上方(中间模和活动板之间),并且,中间模与活动板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所述球部上分型的第一分型面,下模与中间模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帽体上分型的第二分型面。在开模时,动力装置驱动上模向上运动并逐渐与活动板分离,此时,在弹性机构逐渐释放,并且在弹性机构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下,活动板保持贴合在中间模上不动,如此,可以保持先脱上模,上模脱离时,可以使得型腔的上端打开,破除型腔内的负压;接着,当上模向上运动至预定高度位置时,弹性机构完全释放,活动板随之同步向上运动,此时,由于第一分型面在球部上,并且,型腔内的负压已经破除,所以,活动板向上运动时,即可轻松地脱离伞形阀并与中间模分离;最后,动力装置驱动中间模向上运动,并逐渐与下模及伞形阀分离,如此,可以实现顺利可靠地脱模,产品的良率高,加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伞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伞形阀的前视图;
图3是伞形阀的应用场景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伞形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伞阀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伞阀用模具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A-A处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7中B-B处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伞阀用模具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伞阀用模具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伞阀用模具的开模方法。
附图标记:
上模20;
通孔H20;
第一孔段H201;
第二孔段H202;
台阶面S20;
凸台201;
活动板21;
螺纹孔H21;
中间模22;
凹腔P22;
下模23;
弹性机构24;
弹性件241;
连接件242;
头部2421;
杆部2422;
型腔P20;
帽腔P201;
球腔P202;
杆腔P203;
第一分型面S01;
第二分型面S0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伞阀用模具。
参照图6至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伞阀用模具,该伞阀包括帽体及自所述帽体的中心向下延伸的杆部2422,所述杆部2422上临近所述帽体处形成有沿径向凸出的球部,该伞阀用模具包括上模20、活动板21、中间模22及下模23。
具体的,活动板21位于所述上模20下方,且相对于所述上模20可上下运动。中间模22位于所述活动板21的下方,且所述中间模22与所述活动板 21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所述球部上分型的第一分型面S01。下模23位于所述中间模22下方,且所述下模23与所述中间模22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所述帽体上分型的第二分型面S02。上模20、活动板21、中间模22及下模23共同限定出与所述伞阀相适配的型腔P20。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机构24设在所述活动板21和所述上模20之间,且在所述活动板21与所述上模20合模时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活动板21上。
也就是说,上模20、活动板21、中间模22、下模2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并且,活动板21是通过弹性机构24与上模20相连接的,活动板21可以相对于上模20上下运动,在上模20和活动板21合模(也即是上模20的下表面与活动板21的上表面相贴合)时,弹性机构24被压缩,在压缩状态下,弹性机构24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作用于活动板21上,使得活动板21紧贴在下方的中模。
此外,中间模22与所述活动板21之间限定出第一分型面S01,下模23 与中间模22之间限定出第二分型面S02,上模20、活动板21、中间模22、下模23之间限定出型腔P20,该型腔P20包括帽腔P201、球腔P202及杆腔 P203,帽腔P201位于中间模22和下模23之间并被第二分型面S02分隔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位于中间模22的下表面,另一部分位于下模23的上表面,而球腔P202位于活动板21和中间模22之间并被第一分型面S01分隔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位于活动板21的下表面,另一部分位于中间模22的上表面,杆腔P203自活动板21的上表面贯穿中间模22,并依次连通球腔P202和帽腔 P20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伞阀用模具,一方面,在上模20的下方设置可以上下运动的活动板21,并在活动板21和上模20之间设置弹性机构24,另一方面,上模20、活动板21、中间模22及下模23共同限定出的型腔P20 是倒置的,也即是,帽体位于下方(下模23和中间模22之间),球部位于上方(中间模22和活动板21之间),并且,中间模22与活动板21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所述球部上分型的第一分型面S01,下模23与中间模22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帽体上分型的第二分型面S02。在开模时,动力装置驱动上模 20向上运动并逐渐与活动板21分离,此时,在弹性机构24逐渐释放,并且在弹性机构24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下,活动板21保持贴合在中间模22上不动,如此,可以保持先脱上模20,上模20脱离时,可以使得型腔P20的上端打开,破除型腔P20内的负压;接着,当上模20向上运动至预定高度位置时,弹性机构24完全释放,活动板21随之同步向上运动,此时,由于第一分型面S01在球部上,并且,型腔P20内的负压已经被破除,所以,活动板 21向上运动时,即可轻松地脱离伞形阀并与中间模22分离;最后,动力装置驱动中间模22向上运动,并逐渐与下模23及伞形阀分离,如此,可以实现顺利可靠地脱模,产品的良率高,加工效率高。
参照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机构24包括弹性件 241及连接件242,上模20设有通孔H20,所述弹性件241位于所述通孔H20;连接件242可滑动穿设于所述通孔H20内,且所述连接件242的上端与所述弹性件241相连,所述连接件242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21相连。
也就是说,弹性机构24主要由弹性件241和连接件242组成,较佳的,弹性件241可以采用压缩弹簧,上模20上设有通孔H20,弹性件241和连接件242均位于通孔H20内,且弹性件241位于连接件242的上方,连接件242 的上端与弹性件241相连,连接件242的下端与活动板21相连。
在具体应用中,上模20一般连接在上模20板上,上模20板与上模20 向相贴合,如此,可以利用上模20板限制弹性件241的上端,例如弹性件241 的上端与上模20板相连。工作时,初始状态下,活动板21远离中间模22,在弹性件241的作用下,使得连接件242向下推动活动板21,使得活动板21 与上模20分离;当需要合模时,上模20和活动板21向下运动,并且在活动板21还未接触中间模22之前,上模20和活动板21保持分离状态并同步向下运动,直至活动板21接触到中间模22时,活动板21与中间模22贴合并不在向下运动。此时,上模20继续向下运动,则弹性件241被逐渐压缩,压缩的弹性件241通过连接件242将弹性作用力施加在活动板21上,使得活动板21紧贴在中间模22上,同时,连接件242逐渐向通孔H20内运动,直至上模20运动至与活动板21相贴合时,弹性件241达到最大压缩量,连接件 242完全收入至通孔H20内。
当需要开模时,上模20向上运动,弹性件241逐渐恢复形变而伸长,而连接件242施加在活动件的作用力迫使活动件仍然保持贴合在中间模22上,直至弹性件241恢复至初始状态下的长度时,随着上模20继续向上运动,活动板21随之向上运动而与中间模22分离。
如此,一方面,利用弹性件241和连接件242组成弹性机构24,并将其设在上模20的通孔H20中,则上模20、活动板21和中间模22合模时,连接件242可完成收入至通孔H20中,避免对合模造成干扰,确保上模20能够与活动板21完全贴合。另一方面,在上模20、活动板21和中间模22开模时,能确保上模20先运动而活动板21保持不动,而后活动板21才随上模20向上运动而开模,以此,实现上模20先分离破除型腔P20中负压,再使活动板 21与中间模22分离开模,其可靠性更高。此外,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具体的,通孔H20包括同轴相连的第一孔段H201和第二孔段H202,所述第一孔段H201位于所述第二孔段H202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孔段H202之间形成一台阶面S20。
连接件242包括头部2421及杆部2422,所述头部2421活动装设在所述第一孔段H201内并与所述台阶面S20相抵,所述杆部2422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孔段H202内,且所述杆部2422的上端与所述头部2421相连,所述杆部 2422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21相连。
弹性件241设在所述第一孔段H201内,且其下端与所述头部2421相抵。
也就是说,第一孔段H201的直径大于第二孔段H202的直径,使得第一孔段H201和第二孔段H202之间形成台阶面S20,连接件242的头部2421通过该台阶面S20限制在第一孔段H201内,确保连接件242可以上下滑动但不从通孔H20中脱落,并且,通过该台阶面S20限定杆部2422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杆部2422滑动设在第二孔段H202内,可以确保杆部2422上下滑动顺利可靠。
更为具体的,活动板21上设有螺纹孔H21,所述杆部2422的下端具有与所述螺纹孔H21配合的外螺纹,也就是说,杆部2422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活动板21连接,如此,装配更加方便。
参照图8至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模20的下表面设有凸台201,所述中间模22的上表面设有凹腔P22,所述活动板21位于所述凸台201下方,所述上模20、活动板21和中间模22合模时,所述凸台 201和活动板21压合于所述凹腔P22内。
当上模20、活动板21和中间模22合模时,活动板21和凸台201贴合并压紧在凹腔P22内,活动板21和凸台201合模状态的外形及尺寸与凹腔P22 形状及尺寸适配,使得活动板21和凸台201刚好能够完全容纳在凹腔P22内,使得上模20上除凸台201之外的其他部分与中间模22贴合、活动板21与凹腔P22底面贴合,实现可靠地合模。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由于伞形阀的帽体、球部的尺寸均很小,在中间模22的上表面设有凹腔P22,如此,可以使得凹腔P22的底壁相对较薄,对应的,在该底壁中形成的型腔P20的尺寸能够与伞形阀适配,满足伞形阀的尺寸要求,同时,中间模22上除凹腔P22之外的部分具有相对较厚的厚度,进而可以满足模具的强度要求,确保模具使用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利用凸台201和凹腔P22的配合,可以使得合模更加准确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台201、活动板21、中间模22及下模 23共同限定出多个所述型腔P20,多个所述型腔P20呈矩阵分布。如此,多个型腔P20可以一次性成型形成多个伞形阀,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同时,保证多个伞形阀质量的一致性。
有利的,凹腔P22形成为其横截面面积自上至下逐渐缩小的渐缩状,所述凸台201及活动板21形状与所述凹腔P22相适配。如此,可以使得凸台201、活动板21与凹腔P22合模时,利用渐缩状的凹腔P22的导向作用,确保合模可靠顺利。
可以理解的是,凸台201及活动板21均可以为多个,多个凸台201间隔布置于所述上模20的下表面,多个所述活动板21与多个所述凸台201一一对应;对应的,凹腔P22也为多个,多个所述凹腔P22间隔布置于所述上模 20的下表面且与多个所述活动板21一一对应。如此,每个凸台201、活动板 21与对应的一个凹腔P22之间可以限定出多个型腔P20,多个凸台201、活动板21、凹腔P22即可限定出更多的型腔P20,以此,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加工,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成型设备,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伞阀用模具,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伞阀用模具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伞阀用模具,因此,可以实现顺利可靠地脱模,产品的良率高,加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伞阀用模具的开模方法,包括:
S10、动力装置驱动上模20向上运动并逐渐与活动板21分离,此时,在弹性机构24逐渐释放,并且在弹性机构24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下,活动板21保持贴合在中间模22上不动。
S11、当上模20向上运动至预定高度位置时,弹性机构24完全释放,活动板21随之同步向上运动。
S12、动力装置驱动中间模22向上运动,并逐渐与下模23分离。
也就是说,在开模时,首先,通过动力装置驱动上模20向上运动并逐渐与活动板21分离,此时,由于弹性机构24逐渐释放伸长,所以,弹性机构 24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仍然作用在活动板21上,使得,活动板21保持贴合在中间模22上不动,如此,可以保持先脱上模20,上模20脱离时,可以使得型腔P20的上端打开,破除型腔P20内的负压。
接着,当上模20向上运动至预定高度位置时,弹性机构24完全释放,活动板21随之同步向上运动,此时,由于第一分型面S01在球部上,并且,型腔P20内的负压已经被破除,所以,活动板21向上运动时,即可即可轻松地脱离伞形阀并与中间模22分离。
最后,动力装置驱动中间模22向上运动,并逐渐与下模23及伞形阀分离,如此,可以实现顺利可靠地脱模,产品的良率高,加工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间模22与下模23和伞形阀分离时,由于型腔P20 的帽腔P201中仍有真空负压作用,在该真空负压的作用下,可以将伞形阀的帽体吸附在下模23上,所以,中间模22向上运动时,并不会将伞形阀带起,最终,伞形阀会留在下模23上,在后续过程中,可以通过真空机械手等抓取机构将伞形阀从下模23中取出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伞阀用模具,该伞阀包括帽体及自所述帽体的中心向下延伸的杆部,所述杆部上临近所述帽体处形成有沿径向凸出的球部,其特征在于,该伞阀用模具包括:
上模;
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上模下方,且相对于所述上模可上下运动;
中间模,所述中间模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下方,且所述中间模与所述活动板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所述球部上分型的第一分型面;
下模,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中间模下方,且所述下模与所述中间模合模时界定出用以在所述帽体上分型的第二分型面;
所述上模、活动板、中间模及下模共同限定出与所述伞阀相适配的型腔;
至少一个弹性机构,至少一个所述弹性机构设在所述活动板和所述上模之间,且在所述活动板与所述上模合模时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向下的弹性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活动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阀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
弹性件,所述上模设有通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通孔;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滑动穿设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弹性件相连,所述连接件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阀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同轴相连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位于所述第二孔段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孔段之间形成一台阶面;
所述连接件包括头部及杆部,所述头部活动装设在所述第一孔段内并与所述台阶面相抵,所述杆部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所述杆部的上端与所述头部相连,所述杆部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相连;
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一孔段内,且其下端与所述头部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阀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杆部的下端具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阀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有凸台,所述中间模的上表面设有凹腔,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凸台下方,所述上模、活动板和中间模合模时,所述凸台和活动板压合于所述凹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阀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活动板、中间模及下模共同限定出多个所述型腔,多个所述型腔呈矩阵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阀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形成为其横截面面积自上至下逐渐缩小的渐缩状,所述凸台及活动板形状与所述凹腔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阀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及活动板均为多个,多个凸台间隔布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多个所述活动板与多个所述凸台一一对应;所述凹腔为多个,多个所述凹腔间隔布置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且与多个所述活动板一一对应。
9.一种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伞阀用模具,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伞阀用模具连接。
CN201821339452.2U 2018-08-16 2018-08-16 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 Active CN209126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9452.2U CN209126035U (zh) 2018-08-16 2018-08-16 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9452.2U CN209126035U (zh) 2018-08-16 2018-08-16 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26035U true CN209126035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29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39452.2U Active CN209126035U (zh) 2018-08-16 2018-08-16 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260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0017A (zh) * 2018-08-16 2019-01-04 深圳市时光电子有限公司 伞阀用模具、成型设备及其开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0017A (zh) * 2018-08-16 2019-01-04 深圳市时光电子有限公司 伞阀用模具、成型设备及其开模方法
CN109130017B (zh) * 2018-08-16 2024-05-03 深圳市时光电子有限公司 伞阀用模具、成型设备及其开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26035U (zh) 伞阀用模具及成型设备
CN103767695A (zh) 放气阀、集成气泵及电子血压计
CN105179440A (zh) 一种吸附力强的吸盘
CN209304725U (zh) 一种聚氨酯橡胶薄板冲裁模结构
CN204213437U (zh) 气阀
CN110450269A (zh) 一种等压活动齿的瓷砖模具和由该模具压制成的瓷砖
CN208244984U (zh) 一种新型带自动止水功能的顶喷花洒
CN109130017A (zh) 伞阀用模具、成型设备及其开模方法
CN106363879A (zh) 一种伸缩柯
CN102860334A (zh) 一种食品模具
CN209599475U (zh) 一种自应力液压燕尾槽瓷砖模具和由该模具压制成的瓷砖
CN104646208B (zh) 喷枪
CN208263081U (zh) 一种冷等静压成型模具
CN2914306Y (zh) 轻压开关结构
CN106994494B (zh) 用于偏心螺栓冷镦加工的模具
CN108941329A (zh) 一种冲模结构及其冲压方法
CN205394975U (zh) 泡沫塑料模具
CN205009493U (zh) 一种带嵌件的气囊框双色注塑模具
CN208004723U (zh) 一种薄壁制件冷镦成形防折叠模具
CN207839831U (zh) 用于模具的弹性定位销组件
CN208311349U (zh) 一种氮气弹簧结构
CN2815661Y (zh) 制备充气球的专用模具
CN208376076U (zh) 一种便于开模的艾柱成型模具
CN203787492U (zh) 可调压型蓄电池用安全阀
TWM486540U (zh) 模內功能組件的時序控制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