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8653U - 一种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8653U
CN209118653U CN201821694991.8U CN201821694991U CN209118653U CN 209118653 U CN209118653 U CN 209118653U CN 201821694991 U CN201821694991 U CN 201821694991U CN 209118653 U CN209118653 U CN 209118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hitch assembly
backboard
glue frame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949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949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8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8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8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板、胶框、膜片以及挂接组件,背板形成有用于支承所述膜片的承载面,胶框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压合所述膜片的压合面,膜片边缘位于诉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挂孔,挂接组件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胶框相对固定,且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挂孔;由于所述膜片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之间,且与所述挂接组件穿过所述膜片的第一挂孔;因此,所述膜片被所述背板和所述胶框夹紧,且所述膜片通过挂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挂孔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胶框相对固定,使所述显示模组在组装或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跳脱的现象,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朝着轻巧简洁的方向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中的显示器也在不断的改进。
其中,显示模组为显示器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且显示模组组装也朝着薄型化、窄边框的方向发展。因此显示模组内部胶框压膜片的有效宽度越来越窄,同时背板也越来越薄,背板变薄使显示模组的强度越来越弱。此时在组装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膜片跳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综上,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因背板强度和胶框压膜片宽度减小导致膜片跳脱,进而使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中膜片跳脱情况严重,导致显示模组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板、胶框、膜片以及挂接组件;
所述背板形成有用于支承所述膜片的承载面;
所述胶框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压合所述膜片的压合面;
所述膜片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挂孔;
所述挂接组件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胶框相对固定,且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挂孔。
上述显示模组中包括背板、胶框、膜片以及挂接组件;所述膜片的边缘部分位于所述背板的承载面和所述胶框的压合面之间,被所述背板和所述胶框夹紧,且所述膜片的边缘位于承载面和压合面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挂孔,所述挂接组件与背板和/或胶框相对固定,穿过至少一部分第一挂孔,因此,所述膜片被所述背板和所述胶框夹紧,同时所述膜片通过所述挂接组件及所述显示模组边缘的第一挂孔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胶框固定,防止膜片跳脱,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膜片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耳,且每一个所述第一挂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孔。
进一步的,所述挂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承载面上、且凸向所述胶框的压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挂接组件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所述胶框设有开口位于所述压合面、且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卡槽,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卡合;或
所述挂接组件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所述胶框凸向所述膜片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第二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卡合;或
所述挂接组件包括限位柱,所述胶框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一一对应的第一限位孔,每一个所述限位柱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挂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胶框的压合面上、且凸向所述背板的承载面。
进一步的,所述挂接组件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所述背板设有开口位于所述承载面、且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卡槽,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卡合;或
所述挂接组件包括限位柱,所述背板设有与所述限位柱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每一个所述限位柱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挂接组件中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挂孔,所述挂接组件中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膜片边缘外侧、且连接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反射片以及扩散板;
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膜片的一侧,且所述反射片的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挂孔;
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膜片的一侧,且所述扩散板的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三挂孔。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片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挂耳,且每个所述第二挂耳上设置有第二挂孔,所述挂接组件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挂孔。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板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挂耳,且每个所述第三挂耳上设置有第三挂孔,所述挂接组件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三挂孔。
上述显示模组中所述膜片边缘位于所述背板的承载面和所述胶框的压合面之间,是所述膜片被所述背板和所述胶框夹紧,且所述膜片通过挂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挂孔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胶框相对固定,使所述显示模组在组装或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跳脱的现象,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包含有背板、胶框、膜片以及挂接组件;所述膜片的边缘部分位于所述背板的承载面和所述胶框的压合面之间,被所述背板和所述胶框夹紧,且所述膜片的边缘位于承载面和压合面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挂孔,所述挂接组件与背板和/或胶框相对固定,穿过至少一部分第一挂孔,因此,所述膜片被所述背板和所述胶框夹紧,同时所述膜片通过所述挂接组件及所述显示模组边缘的第一挂孔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胶框固定,防止膜片跳脱,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具体的,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背板10、胶框20、膜片30、以及挂接组件40;
所述背板10形成有用于支承所述膜片30的承载面;
所述胶框20朝向所述背板10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压合所述膜片30的压合面;
所述膜片30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挂孔31;
所述挂接组件40与所述背板10和/或所述胶框20相对固定,且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挂孔31。
上述显示模组中膜片30位于所述胶框20压合面和所述背板10承载面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挂孔31,且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与所述背板10和/或所述胶框20相对固定的挂接组件40,所述挂接组件40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挂孔31,进而所述膜片30通过所述挂接组件40及所述第一挂孔31与所述背板10和/或所述胶框20固定,保证显示模组在组装和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片30跳脱的情况,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膜片30形成有与所述背板10承载面和所述胶框20压合面的压合区域,在所述压合区域内设置有第一挂孔31。
具体的,所述膜片30为规则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即膜片30本体,所述压合区域为膜片30本体的边缘部分,在所述膜片30本体的边缘部分(即压合区域)设置有第一挂孔31;
如图2所示,第一种显示模组中膜片30的结构图,图2中虚线填充部分为膜片30边缘与所述背板10承载面和所述胶框20压合面的压合区域,图2中虚线填充部分中的黑色填充部分为设置在膜片30上的第一挂孔31。
所述膜片30不规则,所述膜片30本体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耳32,所述第一挂耳32为所述膜片30与所述背板10承载面及所述胶框20压合面的压合区域,且每一个所述第一挂耳3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孔31;
如图3所示,第二种显示模组中膜片30的结构图,在膜片30本体的边缘形成有凸出区域(图3中所示梯形部分),所述膜片30边缘的凸出区域为第一挂耳32,此时将所示梯形区域设为膜片30边缘与所述背板10承载面和所述胶框20压合面的压合区域,在所示梯形区域中的黑色填充部分为设置在膜片30上的第一挂孔31。
所述膜片30不规则,所述膜片30本体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耳32,所述第一挂耳32与所述膜片30本体的边缘部分共同形成所述膜片30与所述背板10承载面及所述胶框20压合面的压合区域,所述第一挂孔31设置在所述压合区域;
如图4所示,第三种显示模组中膜片30的结构图,在膜片30本体的边缘形成有凸出区域(图3中所示梯形部分),所述膜片30边缘的凸出区域为第一挂耳32,此时将所示梯形区域和图4中膜片30边缘的虚线填充区域共同设为膜片30边缘与所述背板10承载面和所述胶框20压合面的压合区域,所述压合区域中的黑色填充部分为设置在膜片30上的第一挂孔3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挂耳32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具体的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
上述显示模组给出所述第一挂孔31在所述膜片30上的设置区域,将所述第一挂孔31设置在膜片30边缘与所述背板10承载面和所述胶框20压合面的压合区域,既不会影响显示模组的性能,当所述挂接组件40穿过所述第一挂孔31时还可以使所述膜片30与所述胶框20及所述背板10相互固定,使膜片30不会出现跳脱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反射片50以及扩散板60;
所述反射片50位于所述背板10朝向所述膜片30的一侧,且所述反射片50的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挂孔51;
所述散射板60位于所述反射片50朝向所述膜片30的一侧,且所述扩散板60的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三挂孔61。
基于上述内容,所述反射片50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挂耳52,且每个所述第二挂耳52上设置有第二挂孔51,所述挂接组件40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挂孔51;
所述扩散板60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挂耳62,且每个所述第三挂耳62上设置有第三挂孔61,所述挂接组件40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三挂孔6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射片50及散射板60与本实用新型中的膜片30的结构类似,具体参见本实用新型中膜片30的结构,在此不再介绍。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挂接组件40用于将所述膜片30、所述扩散板60及所述反射片50与所述背板10和/或所述胶框20相对固定,由于所述挂接组件40与所述背板10和/或所述胶框20相对固定,因此所述挂接组件40设置于所述背板10的承载面上、且凸向所述胶框20的压合面;或所述挂接组件40设置于所述胶框20的压合面上、且凸向所述背板10的承载面。
具体的通过下列显示模组的结构进行介绍。
结构一:所述挂接组件40设置在背板10的承载面上、且凸向所述胶框20的压合面,所述挂接组件40为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相应的所述胶框20凸向所述膜片30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勾对应的第二卡勾22;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挂接组件40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所述胶框20凸向所述膜片30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第二卡勾22,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22卡合。
如图1所示,所述挂接组件40设置在所述背板10的承载面上,且所述挂接组件40为末端设置有卡勾的限位柱;在所述背板10朝向所述胶框20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50,且所述反射片50上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40相对应的第二挂孔51;在所述反射片50朝向所述胶框20的一侧设置有扩散板60,且所述扩散板60上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40相对应的第三挂孔61;所述扩散板60与所述胶框20之间设置有膜片30,且所述膜片30上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40对应的第一挂孔31;所述胶框20凸向所述背板10的一侧上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40的卡勾对应的第二卡勾22;
所述挂接组件40依次穿过所述反射片50的第二挂孔51、所述扩散板60的第三挂孔61,所述膜片30的第一挂孔31之后,所述挂接组件40的卡勾与所述胶框20上的第二卡勾22卡合。由于所述挂接组件40相对于所述背板10固定,同时通过挂接组件40的卡勾结构与所述胶框20上的第二卡勾22结构结合,所述挂接组件40相对于所述胶框20固定,所述挂接组件40穿过所述膜片30的第一挂孔31,将所述膜片30与所述背板10和所述胶框20固定,防止在组装和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膜片30跳脱现象,提高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结构二:所述挂接组件40设置在背板10的承载面上、且凸向所述胶框20的压合面,所述挂接组件40为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相应的所述胶框20设有开口位于所述压合面、且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21;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挂接组件40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所述胶框20设有开口位于所述压合面、且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21,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一卡槽21卡合;
所述挂接组件40设置在所述背板10的承载面上,且所述挂接组件40为末端设置有卡勾的限位柱;在所述背板10朝向所述胶框20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50,且所述反射片50上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40相对应的第二挂孔51;在所述反射片50朝向所述胶框20的一侧设置有扩散板60,且所述扩散板60上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40相对应的第三挂孔61;所述扩散板60与所述胶框20之间设置有膜片30,且所述膜片30上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40对应的第一挂孔31;所述胶框20的压合面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为所述挂接组件40的卡勾对应的第一卡槽21在所述压合面上形成的;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一卡槽21卡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21为L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所述结构二与所述结构一类似,不同之处为与所述挂接组件40相对应的部件在所述胶框20上的位置,具体结构不再示例。
结构三:所述挂接组件40设置在背板10的承载面上、且凸向所述胶框20的压合面,所述挂接组件40包括限位柱,相应的所述胶框20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40一一对应的第一限位孔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挂接组件40包括限位柱,所述胶框20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40一一对应的第一限位孔23,每一个所述限位柱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孔23内。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孔23为通孔或盲孔。
所述结构三与所述结构二类似,不同之处为所述挂接组件40包括限位柱,结构二中的挂接组件40包括末端设有卡勾的限位柱,因此所述胶框20上设置的与所述挂接组件40对应的部件的形状不同,具体结构不再示例。
结构四:所述挂接组件40设置于所述胶框20的压合面上、且凸向所述背板10的承载面,所述挂接组件40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相应的所述背板10设有开口位于所述承载面、且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11。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挂接组件40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所述背板10设有开口位于所述承载面、且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11,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二卡槽11卡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11为L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结构四与结构二类似,不同之处为将挂接组件40设置在胶框20的压合面上,与所述挂接组件40的卡勾相对应的第二卡槽11对应的开口设置在所述背板10的承载面上,在此不再示例。
结构五:所述挂接组件40设置于所述胶框20的压合面上、且凸向所述背板10的承载面,所述挂接组件40包括限位柱,相应的所述背板10设有与所述限位柱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孔12。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挂接组件40包括限位柱,所述背板10设有与所述限位柱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孔12,每一个所述限位柱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孔12内。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孔12为通孔或盲孔。
所述结构五与所述结构三类似,不同之处为将挂接组件40设置在胶框20的压合面上,与所述挂接组件40的卡勾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孔12对应的开口设置在所述背板10的承载面上,具体结构不再示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模组中采用的膜片30、扩散板60、反射片50可以为对应的三种结构中的任一种,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但必须保证至少一部分所述膜片30中的第一挂孔31、所述反射片50中的第二挂孔51、所述扩散板60中的第三挂孔61三者之间相互对应,以使所述挂接组件40可以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挂孔31、所述第二挂孔51、所述第三挂孔61,最终与所述挂接组件40相对应的部件配合将所述膜片30固定,保证所述膜片30不出现跳脱的情况。
上述显示模组给出挂接组件40的所处位置、结构及连接方式,所述挂接组件40在不影响显示模组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将所述膜片30、所述扩散板60、所述反射片50与所述背板10和/或所述胶框20之间固定,保证所述膜片30不会产生跳脱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所述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挂接组件4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挂孔31的数量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一挂孔31、所述第二挂孔51、所述第三挂孔61的数量相同或不同,但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挂孔31、所述第二挂孔51、所述第三挂孔61所处位置相互对应;本实用新型中与所述挂接组件40相对应的部件不小于所述挂接组件40的数量;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各种挂孔数量和位置,挂接组件40的数量和位置及与所述挂接组件40对应的部件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所述显示模组中进行设定。
其中,所述与所述挂接组件40对应的部件为设置在胶框20上的第一卡槽21、或设置在胶框20上的第二卡勾22,或设置在胶框20上的第一限位孔23,或设置在背板10上的第二卡槽11,或设置在背板10上的第二限位孔12;所述与所述挂接组件40对应的部件主要根据挂接组件40的位置及结构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挂接组件40中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挂孔31,所述挂接组件40中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膜片30边缘外侧、且连接所述胶框20与所述背板10。
具体的,所述挂接组件40中的一部分可以不穿过所述第一挂孔31,经过所述膜片30边缘外侧,所述挂接组件40与所述挂接组件对应的部件直接配合,增大所述背板10和所述胶框20对所述膜片30的夹紧力。
基于上述内容,不论所述挂接组件40的数量是否与所述第一挂孔31的数量相同,所述挂接组件40都可以不穿过所述第一挂孔31,直接经过所述膜片30边缘的外侧与其相对应部件配合,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同理,所述挂接组件40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反射片50的边缘外侧,即不穿过所述第二挂孔51,直接连接所述胶框20与所述背板10;或所述挂接组件40中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扩散板60的边缘外侧,即不穿过所述第三挂孔61,直接连接所述胶框20与所述背板10,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上述显示模组,部分挂接组件40未穿过所述膜片30上的第一挂孔31,直接与所述挂接组件40对应的部件配合,使显示模组中的膜片30与背板10和胶框20之间压合的更加牢固,减少膜片30跳脱的现象。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板、胶框、膜片以及挂接组件;
所述背板形成有用于支承所述膜片的承载面;
所述胶框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形成有用于压合所述膜片的压合面;
所述膜片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一挂孔;
所述挂接组件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胶框相对固定,且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挂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挂耳,且每一个所述第一挂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挂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承载面上、且凸向所述胶框的压合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组件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所述胶框设有开口位于所述压合面、且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或
所述挂接组件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所述胶框凸向所述膜片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第二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卡合;或
所述挂接组件包括限位柱,所述胶框设置有与所述挂接组件一一对应的第一限位孔,每一个所述限位柱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胶框的压合面上、且凸向所述背板的承载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组件包括一末端形成有卡勾的限位柱,所述背板设有开口位于所述承载面、且与所述卡勾一一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卡勾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或
所述挂接组件包括限位柱,所述背板设有与所述限位柱一一对应的第二限位孔,每一个所述限位柱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组件中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挂孔,所述挂接组件中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膜片边缘外侧、且连接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反射片以及扩散板;
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膜片的一侧,且所述反射片的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二挂孔;
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膜片的一侧,且所述扩散板的边缘位于所述承载面和所述压合面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三挂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挂耳,且每个所述第二挂耳上设置有第二挂孔,所述挂接组件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挂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挂耳,且每个所述第三挂耳上设置有第三挂孔,所述挂接组件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三挂孔。
CN201821694991.8U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显示模组 Active CN209118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4991.8U CN209118653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4991.8U CN209118653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8653U true CN209118653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1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94991.8U Active CN209118653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86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6770A (zh) * 2020-12-07 2022-06-0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6770A (zh) * 2020-12-07 2022-06-0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8262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框体组件
CN100353233C (zh) 光学模块以及其中的定位框架
CN106371238A (zh) 一种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
CN204459973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9118653U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103591556A (zh) 光源模块之框架结构
CN206193402U (zh) 一种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55143A (zh) 一种显示产品边框及其生产工艺
CN207301560U (zh) 一种背光连接组件及背光模组
CN20962495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09762981U (zh) 一种便于拆卸维修的背光源led驱动光源板
CN108646452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7081919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422604U (zh) 显示器的组装结构
CN206282061U (zh) 背光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
CN104501051A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8761900A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9281117U (zh) 背光模组及含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CN203299485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4515302U (zh) 新型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209626248U (zh) 一种led基板夹治具
CN209014861U (zh) 超薄双面显示模组
CN208270788U (zh) 一种量子点侧入式窄边框背光模组
CN204665006U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206133152U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