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2943U - 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2943U
CN209102943U CN201822087278.3U CN201822087278U CN209102943U CN 209102943 U CN209102943 U CN 209102943U CN 201822087278 U CN201822087278 U CN 201822087278U CN 209102943 U CN209102943 U CN 209102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arized light
polarisation
gap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727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军
卓恩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727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2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2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2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该偏光结构包括基板、线栅偏光层及紫外层,线栅偏光层包括多个金属条,多个金属条间隔且平行设置于基板的一个表面以形成线栅结构,每相邻两个金属条之间形成偏光间隙,紫外层设置于线栅偏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紫外层覆盖线栅偏光层。上述偏光结构的光透过率较高、兼具防紫外线和偏光功能。

Description

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TFT-LCD(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结构中包括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分别贴在基板两侧,下偏光片用于将背光源产生的光束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用于解析经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
传统偏光片主要由PVA膜(聚乙烯醇膜,Polyvinyl alcohol film)、TAC膜(三醋酸纤维素酯膜,Triacetyl Cellulose film)、保护膜、离型膜等多层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光学薄膜,其中主要起偏振作用的为PVA层。为了防止PVA层吸水、褪色而丧失偏光性,在其两侧都贴有TAC层进行保护。但是此类偏光片的光透过率较低,且防紫外线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透过率较高、兼具防紫外线和偏光功能的偏光结构。
此外,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一种偏光结构,包括:
基板;
线栅偏光层,包括多个金属条,多个所述金属条间隔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以形成线栅结构,每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条之间形成偏光间隙;及
紫外层,设置于所述线栅偏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紫外层覆盖所述线栅偏光层。
上述偏光结构包括基板、线栅偏光层及紫外层;线栅偏光层包括多个金属条,多个金属条间隔且平行设置于基板的一个表面,每相邻两个金属条之间形成偏光间隙,使得偏光结构具有线栅结构,以对射入的光线进行偏振而得到偏振光,对光的透过率较高,紫外层设置于线栅偏光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紫外层覆盖线栅偏光层紫外层的设置能够防止紫外线的射入,那么,在使用时,通过将滤光层设置于偏光结构靠近紫外层的一侧,以避免滤光层因紫外光照射而褪色。上述偏光结构的光透过率较高、兼具防紫外线和偏光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层部分收容于所述偏光间隙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层包括板状本体及多个条状部,多个所述条状部间隔且平行设置于所述板状本体的一个表面上,多个所述条状部分别收容于所述偏光间隙,每相邻两个所述条状部之间形成收容间隙,多个所述金属条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间隙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收容间隙的尺寸与每个所述金属条的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条状部的尺寸与每个所述偏光间隙的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栅偏光层的厚度为100nm~15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光间隙与所述金属条的宽度之和为100nm~15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条为铝条、铜条、镍条或银条。
一种偏光结构,包括:
基板;
线栅偏光层,包括多个金属条,多个所述金属条间隔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每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条之间形成偏光间隙,所述线栅偏光层的厚度为100nm~150nm,所述偏光间隙的宽度为100nm~150nm,所述金属条的宽度为50nm~70nm;及
紫外层,设置于所述线栅偏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紫外层覆盖所述线栅偏光层,所述紫外层覆盖所述线栅偏光层且部分收容于所述偏光间隙中,所述紫外层包括板状本体及多个条状部,多个条状部间隔且平行设置于所述板状本体的一个表面上,多个所述条状部分别收容于所述偏光间隙,每相邻两个所述条状部之间形成收容间隙,多个所述金属条分别收容于所述收容间隙。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上述偏光结构;及
滤光层,与所述紫外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层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偏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述的偏光结构省略紫外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述的偏光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述的偏光结构中紫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形成有金属层和光阻层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模具与形成金属层和光阻层后的基板对准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9为模具与形成金属层和光阻层后的基板热压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10为热压后的形成金属层和光阻层后的基板脱去模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对金属层进行蚀刻的操作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省略薄膜晶体管层、功能层、偏光模组及背光模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10可以为LCD显示装置10(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装置)、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等,同时,显示装置10可以为平面显示装置或曲面显示装置。可以理解,显示装置10的类型包括但并不限于上述示例。当显示装置10为LCD显示装置时,可以为VA(VerticalAlignment liquid crystal,垂直排列液晶型)、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或者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等LCD显示装置。
在图示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包括滤光层100、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层200、功能层300、偏光模组400及偏光结构500。
滤光层100为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即为一种表现颜色的光学滤光片。通过滤光层100能够精确选择希望通过的波段光波,而反射掉其他不希望通过的波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滤光层100包括色阻110和黑色矩阵120。色阻110包括R色阻112(即红色色阻,Red色阻)、G色阻114(即绿色色阻,Green色阻)、B色阻116(即蓝色色阻,Blue色阻)。R色阻112、G色阻114及B色阻116均为多个。多个R色阻112、多个G色阻114及多个B色阻116均间隔设置。每个R色阻112的附近均设置有一个G色阻114和一个B色阻116,以组成一个像素单元。黑色矩阵120将多个R色阻112、多个G色阻114及多个B色阻116均间隔。
TFT层200与滤光层100间隔设置,且与滤光层100贴合。功能层300用于使显示装置10具有显示功能。功能层300设置于TFT层200与滤光层100之间。在图示实施例中,功能层300为液晶层。TFT层200与滤光层100对组成盒以形成液晶盒。
请一并参阅图2,偏光模组400设置于TFT层200远离滤光层100的一侧。在图示实施例中,偏光模组400包括偏光片410、第一保护层420及第二保护层430。
偏光片410具有相对的入光面412和出光面414。光线从入光面412射入,经偏光片410偏振后从出光面414射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偏光片410为聚乙烯醇层(即PVA层,polyvinyl alcohol,vinylalcohol polymer层),具有偏光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偏光片410不限于聚乙烯醇层,其他具有偏光特性的材料制成的偏光片也能够用于偏光片410。
第一保护层420与第二保护层430分别设置于偏光片410的两侧上。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420设置于入光面412上,第二保护层430设置于出光面414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层42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三醋酸纤维素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保护层43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三醋酸纤维素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与尺寸稳定性均较好。三醋酸纤维素(Tri-cellulose Acetate,TCA)具有优良的热塑性,透明良好,机械性能较优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的透明度优良,有突出的耐老化性,抗碎裂能力强,耐腐蚀性能优异。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层420和第二保护层430,不仅能够提高偏光模组400的机械性能和耐候性,还能够保证偏光模组400的透光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护层420不限于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三醋酸纤维素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构成。第二保护层430不限于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三醋酸纤维素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构成。
进一步地,偏光模组400还包括粘胶层440。粘胶层440设置于第二保护层430远离偏光片410的一侧。通过设置粘胶层440,以使偏光模组400能够粘接于TFT层200远离滤光层100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粘胶层440为PSA层。PSA(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即压敏胶,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需要说明的是,粘胶层440不限于为PSA层,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粘胶层440。
请一并参阅图3,偏光结构500具有光透过率较高且能够防紫外线的特性。偏光结构500包括基板510、线栅偏光层520及紫外层530。
请一并参阅图4,基板510为透明基板。进一步地,基板510为透明玻璃基板。在图示实施例中,基板510大致呈条形。基板5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512与第二端514。需要说明的是,基板510不限于为透明玻璃基板,也可以为透明柔性基板。
线栅偏光层520包括多个金属条522。多个金属条522间隔且平行设置于基板510的一个表面。每相邻两个金属条522之间形成偏光间隙524。在图示实施例中,每个金属条522沿第一端512靠近第二端514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线栅偏光层520,使得偏光结构500具有线栅结构,以对射入的光线进行偏振而得到偏振光,且光的透过率较高。
具体地,当光线射向线栅偏光层520时,与金属条522的延伸方向平行的光线经线栅偏光层520反射,而与金属条522的延伸方向垂直的光线透过线栅偏光层5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金属条522的厚度为100nm~150nm。此种设置,以保证线栅偏光层520的力学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偏光间隙524与金属条522的宽度之和为100nm~15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金属条522与偏光间隙524的宽度之比为5:7~7:5。进一步地,金属条522的宽度为50nm~70nm。偏光间隙524的宽度为50nm~70nm。此种设置,使得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均能够通过线栅偏光层520,以提高光透过率。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条522与偏光间隙524的宽度比均不限于上述指出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金属条522为铝条、铜条、镍条或银条。进一步地,金属条522为铝条。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条522不限于上述指出的元件,其他材料制成的金属条也可以作为金属条522,例如铝、铜、镍及银中至少两种原料制成的金属条。
紫外层530设置于线栅偏光层520远离基板510的一侧。紫外层530覆盖线栅偏光层520。
传统的WGP(wire-grating polarizer,线栅偏振器)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但其作为纳米周期条纹结构,非常容易被破坏;为了追求更高的透过率和消光比,WGP的条纹周期做得越来越小,过小的条纹周期导致部分紫外线的透过加速滤光片中RGB光阻的老化褪色,导致WGP的耐候性较差。而紫外层530的设置能够防止紫外线的射入,以避免滤光层100因紫外光照射而褪色老化,进而增加包括偏光结构500的液晶面板的耐候性和背光利用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紫外层530部分收容于偏光间隙524中。此种设置,不仅使偏光结构500具有防紫外线的功能,也能增强偏光结构500的机械性能,并且能够避免设置TAC保护层即可避免线栅偏光层520被刮伤或擦伤等,还能够降低偏光结构500的厚度,以获得轻薄型的显示装置10。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紫外层530包括板状本体532及多个条状部534。多个条状部534间隔且平行设置于板状本体532的一个表面上。多个条状部534分别收容于偏光间隙524。每相邻两个条状部534之间形成收容间隙536。多个金属条522分别收容于收容间隙536。在图示实施例中,板状本体532与多个条状本体534为一体成型结构。
通过条状部534,并使多个条状部534收容于偏光间隙524,且使多个金属条522收容于收容间隙536,既能够保证偏光结构500的偏光效果和透光率,使偏光结构500能够防紫外线,还能够减小偏光结构500的厚度,且能够提供偏光结构500机械性能。此种设置的偏光结构500的厚度比直接于线栅偏光层520上设置板状本体532的机械性能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金属条522均与板状本体532靠近条状部534的一侧抵接。多个条状部534均与基板510靠近线栅偏光层520的一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收容间隙536的尺寸与每个金属条522的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条状部534的尺寸与每个偏光间隙524的相适配。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金属条522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5220、第二表面5222及第三表面5224。第一表面5220与第三表面5224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二表面5222与第一表面5220、第三表面5224均大致垂直。条状部534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抵接面5340、第二抵接面5342及第三抵接面5344。第一抵接面5340与第三抵接面5344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二抵接面5342与第一抵接面5340、第三抵接面5344均大致垂直。多个金属条522的第二表面5222与均与板状本体532靠近条状部534的一侧抵接。多个条状部534的第二抵接面5342均与基板510靠近线栅偏光层520的一侧抵接。多个第一表面5220分别与多个第一抵接面5340抵接。多个第二表面5222分别与多个第二抵接面5342抵接。此种设置,进一步提高偏光结构500的机械性能和耐候性,降低偏光结构500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紫外层530为紫外吸收层。紫外层530的材料包括紫外吸收剂。进一步地,紫外层530为紫外绝缘层。紫外层530兼具紫外吸收和绝缘的功能。紫外层530的材料还包括透明绝缘材料。可选地,透明绝缘材料选自SiO2(二氧化硅)及Si3N4(氮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紫外层530远离基板510的一侧与滤光层100层叠。此种设置,能够防止紫外线的射入以避免滤光层100因紫外光照射而褪色,进而增加包括该偏光结构500的液晶面板的耐候性和背光利用率。在图示实施例中,板状本体532远离条状部534的一侧与滤光层100远离TFT层200的一侧层叠。
背光模组600位于偏光模组400远离TFT层200的一侧。在图示实施例中,背光模组600与偏光模组400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模组600为准直背光模组。准直背光模组能够使光的能量能够集中于正视角输出,有效地提高光学利用率,降低显示装置10的能耗。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600包括导光板610及光源620。导光板610与偏光模组400大致相对。导光板610具有入光侧面612。入光侧面612大致平行于偏光模组400的层叠方向。光源620靠近导光板610设置且与入光侧面612相对。在图示实施例中,光源620为LED光源。
上述显示装置10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上述显示装置10的偏光结构500包括基板510、线栅偏光层520及紫外层530;线栅偏光层520包括多个金属条522,多个金属条522间隔且平行设置于基板510的一个表面,每相邻两个金属条522之间形成偏光间隙524,使得偏光结构500具有线栅结构,以对射入的光线进行偏振而得到偏振光,对光的透过率较高,紫外层530设置于线栅偏光层520远离基板510的一侧,紫外层530覆盖线栅偏光层520,紫外层530的设置能够防止紫外线的射入,那么,在使用时,通过将滤光层100设置于偏光结构500靠近紫外层530的一侧,以避免滤光层100因紫外光照射而褪色。上述偏光结构500的光透过率较高、兼具防紫外线和偏光功能。
(2)上述显示装置10的偏光结构500的光透过率较高、兼具防紫外线和偏光功能,使得显示装置10的耐候性和背光利用率;同时,紫外层530与基板510的设置,能够避免设置保护层即可避免线栅偏光层520被刮伤或擦伤等,还能够降低偏光结构500的厚度,以获得轻薄型的显示装置10。
可以理解,偏光模组40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指出的结构,其他本领域中常见的具有偏光的结构均可以作为偏光模组400。
可以理解,功能层300不限于为液晶层,还可以为发光层,以使显示装置10为OLED显示装置或QLED显示装置。
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S130:
S110、制作偏光结构500。
具体地,S110包括如下操作S111~S112:
S111、在基板510上制作线栅偏光层520,线栅偏光层520包括多个金属条522,多个金属条522间隔且平行设置于基板510的一个表面,每相邻两个金属条522之间形成偏光间隙52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制作线栅偏光层520的方法为纳米压印技术。采用纳米压印技术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0的分辨率,加工成本较低,加工时间较短,易于量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中,S111包括如下具体操作S1111~S1114:
S1111、请一并参阅图7,在基板510的表面形成金属层550,并在金属层550远离基板510的一侧形成光阻层5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层550的厚度为100nm~150nm。采用此设置,能够保证金属层550的机械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层550的材料选自铝、铜、镍及银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此设置,使得偏光结构500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基板510的表面形成金属层550的方式为溅射。采用此设置,操作简单,形成的金属层550更加均一。
S1112、请一并参阅图8~10,将形成有金属层550和光阻层560的基板510置于模具502中进行对准热压,以使光阻层560形成多个间隔且平行的条形槽56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条形槽562的宽度为100nm~150nm。相邻两个条形槽562的间距为50nm~70nm。采用此设置,能够保证偏光结构500的光透过率。
S1113、请一并参阅图11,脱去模具,对金属层550进行蚀刻,以使金属层550形成多个金属条522和多个偏光间隙524,得到线栅偏光层520。
由于金属层550上与光阻层560相对应的位置有光阻层560的保护,而与条形槽562相对应的位置暴露,因此,上述对金属层550的蚀刻是对金属层550中与条形槽562相对应的位置进行蚀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蚀刻方式为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采用蚀刻的方式制备线栅偏光层520,操作简单。
在脱模之后,在对金属层550进行蚀刻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去除条形槽562中未去除的光阻层560。进一步地,通过蚀刻去除条形槽562中未去除的光阻层560。具体地,蚀刻方式为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条形槽562中没有未去除的光阻层560,去除条形槽562中未去除的光阻层560的操作可以省略。
S1114、请再次一并参阅图5,去除金属条522上的光阻层560,得到形成有线栅偏光层520的基板5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去除光阻层560的方式为蚀刻。具体地,蚀刻方式为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采用蚀刻的方式去除光阻层560,操作简单。
S112、请再次一并参阅图3,在线栅偏光层520远离基板510的一侧形成紫外层530,紫外层530覆盖线栅偏光层520。
在其一个实施例中,紫外层530部分收容于偏光间隙524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形成紫外层530后,对紫外层530远离基板510的一侧进行平坦化处理。通过对紫外层530进行平坦化处理,有利于在紫外层530远离基板510的一侧设置滤光层100。
S120、请一并参阅图12,在紫外层530远离基板510的一侧形成滤光层100。
S130、请再次一并参阅图1,TFT层200与滤光层100贴合,在TFT层200的一侧设置偏光模组400,得到显示装置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S140之前,还包括在TFT层200的一侧设置功能层300。进一步地,功能层300为液晶层。功能层300能够通过液晶滴下式注入TFT层200的一侧。TFT层200与滤光层100贴合形成液晶盒。
在其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层300为液晶层时,在TFT层200的一侧设置偏光模组400之后,还包括安装上背光模组600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显示装置10的制备方法中各步骤的顺序不限定,能够并行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
上述显示装置10的制作工艺简单,能够制作耐候性强、光透过率较高且兼具防紫外线和偏光功能的偏光结构500和显示装置1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线栅偏光层,包括多个金属条,多个所述金属条间隔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每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条之间形成偏光间隙;及
紫外层,设置于所述线栅偏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紫外层覆盖所述线栅偏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层部分收容于所述偏光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层包括板状本体及多个条状部,多个所述条状部间隔且平行设置于所述板状本体的一个表面上,多个所述条状部分别收容于所述偏光间隙,每相邻两个所述条状部之间形成收容间隙,多个所述金属条分别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间隙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收容间隙的尺寸与每个所述金属条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条状部的尺寸与每个所述偏光间隙的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栅偏光层的厚度为100nm~15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间隙与所述金属条的宽度之和为100nm~15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为铝条、铜条、镍条或银条。
9.一种偏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线栅偏光层,包括多个金属条,多个所述金属条间隔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每相邻两个所述金属条之间形成偏光间隙,所述线栅偏光层的厚度为100nm~150nm,所述偏光间隙的宽度为100nm~150nm,所述金属条的宽度为50nm~70nm;及
紫外层,设置于所述线栅偏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紫外层覆盖所述线栅偏光层,所述紫外层覆盖所述线栅偏光层且部分收容于所述偏光间隙中,所述紫外层包括板状本体及多个条状部,多个条状部间隔且平行设置于所述板状本体的一个表面上,多个所述条状部分别收容于所述偏光间隙,每相邻两个所述条状部之间形成收容间隙,多个所述金属条分别收容于所述收容间隙。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偏光结构;及
滤光层,与所述紫外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层叠。
CN201822087278.3U 2018-12-12 2018-12-12 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102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7278.3U CN209102943U (zh) 2018-12-12 2018-12-12 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7278.3U CN209102943U (zh) 2018-12-12 2018-12-12 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2943U true CN209102943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6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7278.3U Active CN209102943U (zh) 2018-12-12 2018-12-12 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29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7806A (zh) * 2020-04-24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镜面显示面板及镜面显示装置
CN114078399A (zh) * 2020-08-14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增强型偏光片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7806A (zh) * 2020-04-24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镜面显示面板及镜面显示装置
CN111487806B (zh) * 2020-04-24 2023-05-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镜面显示面板及镜面显示装置
CN114078399A (zh) * 2020-08-14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增强型偏光片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078399B (zh) * 2020-08-14 2023-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增强型偏光片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3744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2341837B (zh) 显示装置
US20140340865A1 (en) Display Backlight System
US8558970B2 (en) Display unit
KR20060084304A (ko) 선 격자 편광필름 및 선 격자 편광필름의 격자제조용 몰드제작방법
JP2007273275A (ja) 有機el発光装置
TW201606393A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04503129A (zh) 一种光学模组和反射型显示装置
KR2018005944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TW201543086A (zh) 光學構件、偏光板之套件及液晶顯示裝置
CN209102943U (zh) 偏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02736315A (zh) 一种彩膜基板和显示装置
US6970213B2 (en) Optical film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CN109143675A (zh) 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TWI690735B (zh) 光學構件
KR10181375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5988154A (zh) 圆偏光板及具有该圆偏光板的amoled显示装置
WO2020155281A1 (zh) 光学膜层和显示装置
CN105911630A (zh) 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164531A (zh) 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TWI699562B (zh) 光學構件
CN101509986B (zh) 一种波晶片及制作方法、模具和液晶面板
WO2020062592A1 (zh) 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JP2006349972A (ja) 偏光分離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ユニット
CN105182461B (zh) 偏光板和显示面板结构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