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1297U - 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1297U
CN209101297U CN201821922161.6U CN201821922161U CN209101297U CN 209101297 U CN209101297 U CN 209101297U CN 201821922161 U CN201821922161 U CN 201821922161U CN 209101297 U CN209101297 U CN 209101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vibration
gas pass
vertical gas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221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国琴
张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jie Wanbang He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jie Wanbang He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jie Wanbang He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jie Wanbang Heb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221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1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1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12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包括与炉膛连通的烟道,所述烟道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水平烟道、第一垂直烟道、第二水平烟道、第二垂直烟道、第三水平烟道,所述第一水平烟道接于炉膛烟气出口,所述第三水平烟道出口接于引风机进口,第一垂直烟道内设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水平烟道内设有第二换热器,第二垂直烟道内设有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垂直烟道的内壁、第二垂直烟道的内壁上设蜂窝夹层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于烟道内的蜂窝夹层结构,减小烟气在烟道内的振动以及噪音;蜂窝夹层结构与弯管处的导流片配合使用,减小烟气在烟道内的振动以及噪音;两层减振架结合,进一步加强蜂窝夹层结构的减振和降噪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机械炉排焚烧炉是较早发展的垃圾焚烧炉型式,经过长期的发展,技术已经日趋完善,运行可靠性高,是目前垃圾焚烧炉市场上的主导产品。机械炉排焚烧炉根据炉排的结构和运动方式不同而型式多样,但燃烧原理大致相同,垃圾在炉排上进行层状燃烧,经过干燥、燃烧,燃尽后灰渣排出炉外。各种炉排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垃圾料层不断得到松动以及使垃圾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达到较理想的燃烧效果。垃圾的燃烧空气由炉排底部送入,根据垃圾热值与水分的不同,送入炉排的风可以是热风或冷风。机械炉排焚烧炉对垃圾预处理要求低,对垃圾热值适用范围广,运行维护简便。此外,机械炉的单台处理能力较大,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垃圾集中处理。
现有的炉排垃圾焚烧工艺包括垃圾接收系统、垃圾焚烧系统、灰渣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余热利用系统以及烟气处理系统,垃圾焚烧系统中焚烧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由炉膛进入烟道,由引风机将烟气通过烟囱排出,因为场地的限制,炉膛与烟囱会有一段距离,所以烟道系统长度较长,而且在流动过程中会出现弯头,锅炉烟道系统振动是因为材料的刚度较低,烟道中的烟气量过大,流速过快,在烟道中产生涡流,使烟道系统出现噪音和振动,而系统在长时间的振动下刚度进一部下降,加剧振动,形成恶性循环;并且焚烧炉中的高温烟气一部分经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余热收集再利用,而另一部分进入烟道中的高温烟气的残余能量没有再次回收,产生了热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风机将烟气从炉膛引入烟囱时烟道振动、噪音过大,以及烟道中的高温烟气的热量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包括与炉膛连通的烟道,所述烟道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水平烟道、第一垂直烟道、第二水平烟道、第二垂直烟道、第三水平烟道,所述第一水平烟道接于炉膛烟气出口,所述第三水平烟道出口接于引风机进口,第一垂直烟道内设有第一换热器,第二水平烟道内设有第二换热器,第二垂直烟道内设有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垂直烟道的内壁、第二垂直烟道的内壁上设蜂窝夹层结构。蜂窝夹层结构能有效地吸收振动并转变为变形能,然后缓慢释放,当声波进入蜂窝夹层结构后,由于摩擦阻力和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失掉,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而将蜂窝夹层结构设于第一垂直烟道、第二垂直烟道的内壁上,是因为垂直烟道收到烟气冲击后,振动对其影响最大,更容易晃动造成刚性损坏;而在第一垂直烟道、第二水平烟道、第二垂直烟道内设置换热器,既将烟气中的剩余能量换热回收,避免热量的浪费,又因第一垂直烟道、第二水平烟道、第二垂直烟道三段烟道没有直接与外界连通,烟气流通较平稳,换热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烟道与第一垂直烟道连接处的弯管、第一垂直烟道与第二水平烟道连接处的弯管、第二水平烟道与第二垂直烟道连接处的弯管、第二垂直烟道与第三水平烟道连接处的弯管均分设两片导流片。在弯管处加导流片增加了烟气的流动性,让气体在导流片处分离二元流体以及消除一定的涡流,让气体在截面变换处的脉动及压力降到最低,使弯管处气流分布不均的问题得到缓解,气流通过导流片更加平稳,受到的阻力更小,弯管处管道的强度得到提高,抗烟气冲刷能力更强,同样起到减振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烟道的内壁、第二水平烟道的内壁、第三水平烟道的内壁上设蜂窝夹层结构。烟道内壁全部加设蜂窝夹层结构,使气流在烟道内均能减振、降噪。
进一步地,所述蜂窝夹层结构包括底板、面板以及设于底板、面板之间的蜂窝夹心层,所述蜂窝夹心层包括基层以及对称设于基层两侧的第一减振架、第二减振架,所述第一减振架、第二减振架均包括若干正六边形的中空单房,所述底板接于烟道内壁,所述第一减振架设于底板上,所述基层设于第一减振架上,所述第二减振架设于基层上,所述面板设于第二减振架上。两层减振架结合,进一步加强蜂窝夹层结构对振动的吸收能力和降噪能力。
综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①通过设于烟道内的蜂窝夹层结构,减小烟气在烟道内的振动以及噪音;
②第一垂直烟道、第二水平烟道、第二垂直烟道内设置换热器,既将烟气中的剩余能量换热回收,避免热量的浪费,又因第一垂直烟道、第二水平烟道、第二垂直烟道三段烟道没有直接与外界连通,烟气流通较平稳,换热效果更佳;
③蜂窝夹层结构与弯管处的导流片配合使用,减小烟气在烟道内的振动以及噪音;
④两层减振架结合,进一步加强蜂窝夹层结构的减振和降噪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蜂窝夹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减振架、第二减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如下:
101第一水平烟道,102第一垂直烟道,103第二水平烟道,104第二垂直烟道,105第三水平烟道,2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器,5引风机,6蜂窝夹层结构,601底板,602面板,6031基层,6032第一减振架,6033第二减振架,6034中空单房,7导流片,8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烟道减振、降噪系统,包括与炉膛连通的烟道,所述烟道包括依次首尾相连且固接的第一水平烟道101、第一垂直烟道102、第二水平烟道103、第二垂直烟道104、第三水平烟道105,所述第一水平烟道101接于炉膛烟气出口,所述第三水平烟道105出口接于引风机5进口,第一垂直烟道102内设有第一换热器2,第二水平烟道103内设有第二换热器3,第二垂直烟道104内设有第三换热器4,所述第一垂直烟道102的内壁、第二垂直烟道104的内壁上设起减振、降噪作用的蜂窝夹层结构6。烟道(管道)内设置换热器换热通过现有技术可实现,如CN208091274U详细介绍了冷媒、热媒如何换热,此处不再赘述如何将换热器设置于烟道内以达到换热效果。并且由于热量的依次回收,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的换热面积依次减少,也即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的体积依次变小,更加节省成本。
所述蜂窝夹层结构6包括底板601、面板602以及设于底板601、面板602之间的蜂窝夹心层,所述蜂窝夹心层包括基层6031以及对称设于基层6031两侧的第一减振架6032、第二减振架6033,所述第一减振架6032、第二减振架6033均包括若干正六边形的中空单房6034,所述底板601接于烟道内壁,本实施例中,第一垂直烟道102的内壁、第二垂直烟道104的内壁上固接底板601,所述第一减振架6032设于底板601上,所述基层6031设于第一减振架6032上,所述第二减振架6033设于基层6031上,所述面板602设于第二减振架6033上。两层减振架结合,进一步加强蜂窝夹层结构的减振和降噪能力。
本实施例粉中烟道减振、降噪系统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炉膛里的高温烟气经炉膛烟气出口流出,进入烟道系统,首先流经第一水平烟道101,然后进入第一垂直烟道102,在第一垂直烟道102中,烟气与设于烟道内壁的蜂窝夹层结构6接触,蜂窝夹层结构6不仅能有效地吸收烟气的振动并转变为变形能,然后缓慢释放,而且当声波进入蜂窝夹层结构6后,由于摩擦阻力和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失掉,最终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第一垂直烟道102为烟气流出炉膛后经历的第一次转向,其气体碰撞管壁振动最大,所以设置蜂窝夹层结构6用于减振,并且烟气在流经第一垂直烟道102的时候与设于第一垂直烟道102内部的第一换热器2换热,回收一部分系统热量;烟气继续流经第二水平烟道103并与设于第二水平烟道103内部的第二换热器3接触换热回收热量;流出第二水平烟道103的烟气继续经过设于第二垂直烟道104内壁的蜂窝夹层结构6减振、降噪,经过设于第二垂直烟道104内的第三换热器4回收热量,最终流经第三水平烟道105,经引风机5将烟气送到烟囱8排至大气。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参见图4,所述第一水平烟道101与第一垂直烟道102连接处的弯管、第一垂直烟道102与第二水平烟道103连接处的弯管、第二水平烟道103与第二垂直烟道104连接处的弯管、第二垂直烟道104与第三水平烟道105连接处的弯管均分设两片导流片7。导流片7直接焊接于弯管处,在弯管处加导流片7增加了烟气的流动性,让气体在导流片7处分离二元流体以及消除一定的涡流,让气体在截面变换处的脉动及压力降到最低,使弯管处气流分布不均的问题得到缓解,气流通过导流片7更加平稳,受到的阻力更小,弯管处管道的强度得到提高,抗烟气冲刷能力更强,同样起到减振作用。
本实施例粉中烟道减振、降噪系统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炉膛里的高温烟气经炉膛烟气出口流出,进入烟道系统,首先流经第一水平烟道101,然后进入第一垂直烟道102,于第一水平烟道101与第一垂直烟道102连接处的弯管设两片导流片7,使烟气分流均匀,减小振动,在第一垂直烟道102中,烟气与设于烟道内壁的蜂窝夹层结构6接触,蜂窝夹层结构6不仅能有效地吸收烟气的振动并转变为变形能,然后缓慢释放,而且当声波进入蜂窝夹层结构6后,由于摩擦阻力和粘滞阻力,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失掉,最终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第一垂直烟道102为烟气流出炉膛后经历的第一次转向,其气体碰撞管壁振动最大,所以设置蜂窝夹层结构6用于减振,并且烟气在流经第一垂直烟道102的时候与设于第一垂直烟道102内部的第一换热器2换热,回收一部分系统热量;第一垂直烟道102与第二水平烟道103连接处的弯管设两片导流片7降低气体振动,烟气继续流经第二水平烟道103并与设于第二水平烟道103内部的第二换热器3接触换热回收热量;流出第二水平烟道103的烟气先经设于第二水平烟道103与第二垂直烟道104连接处的弯管处的两片导流片7减振,然后继续经过设于第二垂直烟道104内壁的蜂窝夹层结构6减振、降噪,经过设于第二垂直烟道104内的第三换热器4回收热量,烟气流出第二垂直烟道104后,经设于第二垂直烟道104与第三水平烟道105连接处的弯管上的两片导流片7减振,最终流出第三水平烟道105,经引风机5将烟气送到烟囱8排至大气。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参见图5,所述第一水平烟道101、第二水平烟道103、第三水平烟道105的内壁上设蜂窝夹层结构6。增加烟道内设蜂窝夹层结构6的数量,提高减振、降噪效果。
本实施例粉中烟道减振、降噪系统的工作过程具体如下:炉膛里的高温烟气经炉膛烟气出口流出,进入烟道系统,依次流经第一水平烟道101、第一垂直烟道102、第二水平烟道103、第二垂直烟道104、第三水平烟道105,并与设于烟道内壁的蜂窝夹层结构6接触减振、降噪,同时烟气在流经第一垂直烟道102、第二水平烟道103、第二垂直烟道104时于设于其内的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换热回收热量,最终流出第三水平烟道105经引风机5将烟气送到烟囱8排至大气。
通过以上三个实施例,可以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设于烟道内壁的蜂窝夹层结构6与设于烟道弯管处的导流片7,降低来自炉膛中高温烟气的涡流,从而达到减小烟道系统的振动、降低烟道系统的噪音的目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包括与炉膛连通的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水平烟道(101)、第一垂直烟道(102)、第二水平烟道(103)、第二垂直烟道(104)、第三水平烟道(105),所述第一水平烟道(101)接于炉膛烟气出口,所述第三水平烟道(105)出口接于引风机(5)进口,第一垂直烟道(102)内设有第一换热器(2),第二水平烟道(103)内设有第二换热器(3),第二垂直烟道(104)内设有第三换热器(4),所述第一垂直烟道(102)的内壁、第二垂直烟道(104)的内壁上设蜂窝夹层结构(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烟道(101)与第一垂直烟道(102)连接处的弯管、第一垂直烟道(102)与第二水平烟道(103)连接处的弯管、第二水平烟道(103)与第二垂直烟道(104)连接处的弯管、第二垂直烟道(104)与第三水平烟道(105)连接处的弯管均分设两片导流片(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烟道(101)的内壁、第二水平烟道(103)的内壁、第三水平烟道(105)的内壁上设蜂窝夹层结构(6)。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夹层结构(6)包括底板(601)、面板(602)以及设于底板(601)、面板(602)之间的蜂窝夹心层,所述蜂窝夹心层包括基层(6031)以及对称设于基层(6031)两侧的第一减振架(6032)、第二减振架(6033),所述第一减振架(6032)、第二减振架(6033)均包括若干正六边形的中空单房(6034),所述底板(601)接于烟道内壁,所述第一减振架(6032)设于底板(601)上,所述基层(6031)设于第一减振架(6032)上,所述第二减振架(6033)设于基层(6031)上,所述面板(602)设于第二减振架(6033)上。
CN201821922161.6U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01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2161.6U CN209101297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2161.6U CN209101297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1297U true CN209101297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60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2216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01297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12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408A (zh) * 2020-09-16 2020-12-18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低振动噪声锅炉尾管和抑制锅炉尾管的振动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408A (zh) * 2020-09-16 2020-12-18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低振动噪声锅炉尾管和抑制锅炉尾管的振动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4022A (zh) 摆动焚烧床、多焚烧室式的生活垃圾焚烧炉
CN209101297U (zh) 一种垃圾焚化烟道减振、降噪系统
CN201233167Y (zh) 秸秆燃烧炉
CN206846778U (zh) 一种空气预热器
CN101672523B (zh) 旋风复合换热除尘无烟锅炉
CN201032346Y (zh) 燃油热风炉
CN107339700A (zh) 一种垃圾焚烧设备
CN204006649U (zh) 一种多管式高温热风炉
CN103528186A (zh) 圆筒高温生物质热风炉
CN205664564U (zh) 一种燃煤式热风炉
CN206973565U (zh) 一种利用余热对待焚烧垃圾进行增温发酵的系统
CN107131641A (zh) 一种燃煤热风炉
CN201706541U (zh) 无烟囱三回程节能燃煤炉
CN105202761B (zh) 间接链排式秸秆热风炉的螺旋散热翅片式热管组装置
CN204923441U (zh) 一种高效环保热风炉
CN207065577U (zh) 一种垃圾焚烧设备
CN2323269Y (zh) 立式焚烧热水多用炉
CN107543198A (zh) 一种利用锅炉烟气换热的空气预热装置
CN2483609Y (zh) 燃煤消烟立式锅炉
CN206410119U (zh) 高效环保燃气锅炉
CN201935384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热风炉
CN201463260U (zh) 换热管外置式热风炉
CN201059838Y (zh) 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CN204757359U (zh) 燃垃圾的热水锅炉
CN205505048U (zh) 节能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