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97013U -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97013U
CN209097013U CN201821572617.0U CN201821572617U CN209097013U CN 209097013 U CN209097013 U CN 209097013U CN 201821572617 U CN201821572617 U CN 201821572617U CN 209097013 U CN209097013 U CN 209097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division
positioning pin
ontology
fuselag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726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天宇
宋大雷
郝涛帅
于明智
李菲菲
肖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No Dist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No Dist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No Dist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No Dist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726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9701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5082 priority patent/WO202006275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97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97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7/00Rotorcraft; Rotors peculiar thereto
    • B64C27/52Tilting of rotor bodily relative to fusel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及倾转机构,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使得倾转机构与机身的组装和拆卸更方便,以提高拆装效率。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无人机包括倾转机构,所述倾转机构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机身,所述机身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可插拔地插合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可拆卸地配合连接以阻止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实现倾转装置与机身之间的快速拆装。

Description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背景技术
倾转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兼具垂直起降和固定翼飞行模态的飞行器,倾转装置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倾转装置与机身连接,用于实现该类无人机在固定翼模态和垂直起降模态之间的转换。
目前,该类无人机的倾转装置与机身通常采用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当用户需要拆卸倾转装置时,须首先拆卸螺钉等紧固件,才能将倾转装置从机身上拆卸下来,同样地,当用户需要组装倾转装置时,须通过组装螺钉等紧固件,才能实现倾转装置与机身的组装,操作不便,拆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及倾转机构,主要目的是使得倾转装置与机身的组装和拆卸更方便,以提高拆装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
倾转机构,所述倾转机构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
机身,所述机身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和第二定位部;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可插拔地插合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可拆卸地配合连接以阻止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驱动器,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的第一电性插接头;
所述机身上还设置有能够与外部电器模块电连接的第二电性插接头,所述第二电性插接头与所述第一电性插接头可插拔地电性插合连接;
所述第一电性插接头和所述第二电性插接头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相互插合或分离时,所述第一电性插接头和所述第二电性插接头相互插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本体的表面相平行的第一插接柱;
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且沿与所述第一插接柱相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孔;
所述第一插接柱插合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接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并与所述第一插接柱相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插接柱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插接柱;
所述第二插接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且沿与所述第二插接柱相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接孔;
所述第二插接柱与插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定位卡座,所述定位卡座包括卡座本体和与所述卡座本体弹性连接的定位销;
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的第三插接孔;
所述定位销相对所述卡座本体移动时,所述定位销脱离所述第三插接孔;所述定位销复位时,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三插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卡座本体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卡座本体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通孔;
所述定位销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插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定位销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弹性件相抵接;
所述定位销相对所述卡座本体移动时,所述定位销通过所述凸台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定位销的一端缩入所述通孔内,所述定位销脱离所述第三插接孔;所述定位销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时,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显露于所述通孔,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三插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销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面;
所述第三插接孔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定位销一端的端部轮廓形状相适配。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倾转机构,用于无人机,包括前述的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倾转装置的倾转机构上设置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在机身上设置第二插接部和第二定位部,实现了当需要将倾转装置组装在机身上时,只需将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插合连接,以及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进行配合连接以阻止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即可实现倾转装置与机身的组装连接;当需要将倾转装置从机身上拆卸下来时,只需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离,以及将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离,即可实现倾转装置与机身的拆卸分离,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倾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定位卡座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定位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倾转机构,该倾转机构包括本体1,在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2和第一定位部;机身4,该机身4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5和第二定位部;其中,第一插接部2和第二插接部5可插拔地插合连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可拆卸地配合连接以阻止第一插接部2和第二插接部5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在一些示例中,该无人机的倾转机构可以为控制无人机螺旋桨发生倾转的装置,以使得无人机能够兼具垂直起降飞行模态和固定翼飞行模态,其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2和第一定位部,具体地,第一插接部2和第一定位部可以设置在倾转机构的壳体外表面,而机身4具体可以为无人机的机翼部位,其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5和第二定位部,具体,第二插接部5和第二定位部可以设置在机翼部位的壳体外表面,当第一插接部2与第二插接部5插合连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配合连接后,使得第一插接部2和第二插接部5不会产生相对运动,倾转机构即可稳固地安装到机身4的机翼部位,实现了倾转机构与机身4的组装;当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分离,第一插接部2与第二插接部5相拔离后,倾转机构即可拆离于机身4,实现了倾转机构与机身4的拆卸,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通过在倾转机构上设置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在机身上设置第二插接部和第二定位部,实现了当需要将倾转机构组装在机身上时,只需将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插合连接,以及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进行配合连接以阻止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即可实现倾转机构与机身的组装连接;当需要将倾转机构从机身上拆卸下来时,只需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离,以及将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离,即可实现倾转机构与机身的拆卸分离,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拆装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本体1可以包括驱动器,该本体1上还可以设置有与驱动器电连接的第一电性插接头7;该机身4上还可以设置能够与外部电器模块电连接的的第二电性插接头8,第二电性插接头8与第一电性插接头7可插拔地电性插合连接;第一电性插接头7和第二电性插接头8的插接方向与第一插接部2和第二插接部5的插接方向相同;且第一插接部2和第二插接部5相互插合或分离时,第一电性插接头7和第二电性插接头8依次插合或分离,其中,驱动器可以为驱动螺旋桨的倾转轴进行倾转的舵机,而外部电器模块可以为飞控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外部电器模块还可以是可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电源系统、通信系统或成像、喷淋、喊话、投放等多种载荷系统,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上述实施例,当组装倾转机构与机身4时,在将第一插接部2与第二插接部5插接完毕后,第一电性插接头7与第二电性插接头8即可插接完毕,从而实现了舵机与飞控系统的电连接,而且,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地配合连接,还可以保证第一电性插接头7与第二电性插接头8不会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保证二者之间的可靠电连接;同样地,当拆卸倾转机构与机身4时,在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离后,再将第一插接部2和第二插接部5分离,第一电性插接头7与第二电性插接头8即可相分离,从而实现了舵机与飞控系统的断开,也就是说,这样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在倾转机构与机身4安装或拆卸的过程中即可完成舵机与飞控系统之间的电连接或断开,不必再另行连接舵机与飞控系统,使得倾转机构的舵机与机身4的飞控系统之间的连接或断开同样更加简单方便,进一步提高了倾转机构与机身4之间的拆装效率。具体地,第一电性插接头7和第二电性插接头8均可以为航空插头,且第一电性插接头7可以为航插母头,第二电性插接头8可以为航插公头。
其中,第一插接部2和第二插接部5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插合连接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第一插接部2可以包括设置于本体1且与本体1的表面相平行的第一插接柱21;第二插接部5可以包括设置于机身4且沿与第一插接柱21相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孔51;第一插接柱21插合连接于第一插接孔51内。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插接孔51可以为由设置在机身4表面上,且其上设置有贯通其两端面的插槽的第一卡块41形成,该第一卡块41扣合连接于机身4的表面,使得其上的插槽与机身4表面形成第一插接孔51,在本体1的表面可以安装有第一插块9,该第一插块9上可以设置有L形插接臂,该插接臂上与本体1表面平行的部分形成第一插接柱21,当组装倾转机构时,可以移动倾转机构使其上的第一插接柱21插入机身4的第一插接孔51内,直到第一插块9上的相应部位与第一卡块41上的相应部位相抵接,第一插接柱21与第一插接孔51插接到位,即可实现第一插接部2与第二插接部5的插合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不会对机身4造成损伤。其中,第一插接柱2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而第一插块9上的插槽数量亦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第一插接部2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本体1,并与第一插接柱21相平行且与第一插接柱21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插接柱22;第二插接部5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机身4且沿与第二插接柱22相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接孔52;第二插接柱22与插合连接于第二插接孔52内。
在一些示例中,该第二插接柱22与第一插接柱21可以分别位于本体1同一表面的两侧,相应地,该第二插接孔52与第一插接孔51可以分别位于机身4上相应表面的两侧,以进一步提高倾转机构与机身4的组装稳固性。具体在实施时,可以在机身4上设置表面设置有贯通其两端面的插槽的第二卡块42,该第二卡块42扣合连接于机身4的表面,使得其上的插槽与机身4表面形成第二插接孔52,在本体1的表面可以安装有第二插块,该第二插块上可以设置有L形插接臂,该插接臂上与本体1表面平行的部分形成第二插接柱22,当组装倾转机构时,可以移动倾转机构使其上的第一插接柱21和第二插接柱22依次分别插入机身4的第一插接孔51和第二插接孔52内,直到第二插块上的相应部位与第二卡块42上的相应部位相抵接,第二插接柱22与第二插接孔52插接到位,即可实现第一插接部2与第二插接部5的插合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不会对机身4造成损伤。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插接柱21与第二插接柱22的长度可以相等,以保证第一插接柱21与第一插接孔51插接到位时,第二插接柱22与第二插接孔52亦可以插接到位。
其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可拆卸配合连接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和图2,第一定位部可以包括设置于本体1的定位卡座3,该定位卡座3可以包括卡座本体31和与卡座本体31弹性连接的定位销32;第二定位部可以包括设置于机身4的第三插接孔6;定位销32相对卡座本体31移动时,定位销32脱离第三插接孔6;定位销32复位时,定位销32插设于第三插接孔6。
根据上述实施例,当拆卸倾转机构时,可以向定位销32施加外力以将定位销32拔离第三插接孔6,使得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离,再移动倾转机构,使得第一插接部2与第二插接部5分离,从而实现倾转机构的拆卸;当组装倾转机构时,可以首先向定位销32施加外力以保证其不会插入第三插接孔6,然后移动倾转机构以使第一插接部2与第二插接部5插合连接,待第一插接部2与第二插接部5插接到位后,撤除向定位销32施加的外力以使定位销32复位,使得定位销32插入第三插接孔6内,从而实现倾转机构的组装。具体地,可以在机身4上设置表面设置有贯通其两端面的插槽的第三卡块43,第三插接孔6可以设置在该第三卡块43上,且定位卡座3可以设置在本体1的一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不会对机身4造成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为了使得倾转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前述的第二插块可以与卡座本体31为同一部件,也就是说,卡座本体31的端部可以设计呈L形从而形成L形插接臂,该插接臂上与本体1表面平行的部分形成前述的第二插接柱22。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为了保证机身4与倾转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前述的第二电性插接头8、第一卡块41、第二卡块42以及第三卡块43均可以通过垫设于机身4壳体内部的连接板44与机身4壳体连接,即连接板44垫设在机身4壳体内表面,然后将紧固件依次穿过连接板44和机身4壳体分别与第二电性插接头8、第一卡块41、第二卡块42以及第三卡块43连接,保证了机身4与倾转机构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进一步便于机身4与倾转机构之间的拆装,可以将第一插块9、第一电性插接头7和定位卡座3设置在本体1的同一表面,且第一电性插接头7位于第一插块9和定位卡座3之间,相应地,第二电性插接头8、第一卡块41、第二卡块42以及第三卡块43可以设置在机身4壳体的用一表面上的相应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图3和图4,并结合图1,卡座本体31上可以设置有容置槽311,该容置槽311内可以设置有弹性件312,卡座本体31的端部可以设置有与容置槽311连通的通孔313;定位销32的一侧设置有凸台321,定位销32的一端插设于通孔313,定位销32通过凸台321与弹性件312相抵接;定位销32相对卡座本体31移动时,定位销32通过凸台321压缩所述弹性件312,定位销32的一端缩入通孔313内,定位销32脱离第三插接孔6;定位销32在弹性件312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时,定位销32的一端显露于通孔313,定位销32的一端插设于第三插接孔6。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件312可以为圆柱弹簧,且在容置槽311的侧壁上可以螺纹连接一螺钉314,使得弹性件312套接在螺钉314的外部并可相对螺钉314进行压缩或拉伸,而定位销32的整体可以呈Z形,其转折处形成凸台321,该定位销32的一端插设在通孔313内,转折处卡接于弹簧的端部,同时,为了便于定位销32的控制,可以在定位销32的另一端设置与其一体垂直连接的推板322,这样便实现了当用户推动该推板322,使定位销32通过凸台321压缩弹簧并克服弹簧的弹性力使得定位销32的一端缩入通孔313内,从而使得定位销32脱离第三插接孔6,进而实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分力;当用户放开该推板322,使定位销32在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复位以使定位销32的一端从通孔313中显露,从而使得定位销32插入第三插接孔6,进而实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实现可靠。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和图3,在定位销32一端的端部可以设置有倾斜面323;第三插接孔6的轮廓形状可以与定位销32一端的端部轮廓形状相适配。通过定位销32上倾斜面323的设置,同时将第三插接孔6的轮廓形状设计为与定位销32端部的轮廓形状相适配,实现了在定位销32与第三插接孔6没有完全插接牢靠时,定位销32会因无人机运行而产生的震动作用而通过该倾斜面323顺利地滑入第三插接孔6,使得定位销32与第三插接孔6插接牢靠,进一步保证了倾转机构与机身4之间的组装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倾转机构,包括本体1,该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2和第一定位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倾转机构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无人机中所描述的倾转机构结构,具体的实现和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倾转机构,通过在倾转机构上设置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在机身上设置第二插接部和第二定位部,实现了当需要将倾转机构组装在机身上时,只需将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插合连接,以及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进行配合连接以阻止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即可实现倾转机构与机身的组装连接;当需要将倾转机构从机身上拆卸下来时,只需将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分离,以及将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离,即可实现倾转机构与机身的拆卸分离,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拆装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倾转机构,所述倾转机构包括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
机身,所述机身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和第二定位部;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可插拔地插合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可拆卸地配合连接以阻止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包括驱动器,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的第一电性插接头;
所述机身上还设置有能够与外部电器模块电连接的第二电性插接头,所述第二电性插接头与所述第一电性插接头可插拔地电性插合连接;
所述第一电性插接头和所述第二电性插接头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相互插合或分离时,所述第一电性插接头和所述第二电性插接头相互插合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本体的表面相平行的第一插接柱;
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且沿与所述第一插接柱相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孔;
所述第一插接柱插合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接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并与所述第一插接柱相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插接柱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插接柱;
所述第二插接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且沿与所述第二插接柱相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接孔;
所述第二插接柱与插合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定位卡座,所述定位卡座包括卡座本体和与所述卡座本体弹性连接的定位销;
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的第三插接孔;
所述定位销相对所述卡座本体移动时,所述定位销脱离所述第三插接孔;所述定位销复位时,所述定位销插设于所述第三插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座本体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卡座本体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通孔;
所述定位销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插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定位销通过所述凸台与所述弹性件相抵接;
所述定位销相对所述卡座本体移动时,所述定位销通过所述凸台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定位销的一端缩入所述通孔内,所述定位销脱离所述第三插接孔;所述定位销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时,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显露于所述通孔,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三插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销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面;
所述第三插接孔的轮廓形状与所述定位销一端的端部轮廓形状相适配。
8.一种倾转机构,用于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定位部。
CN201821572617.0U 2018-09-26 2018-09-26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Active CN209097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2617.0U CN209097013U (zh) 2018-09-26 2018-09-26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PCT/CN2019/075082 WO2020062757A1 (zh) 2018-09-26 2019-02-14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2617.0U CN209097013U (zh) 2018-09-26 2018-09-26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97013U true CN209097013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3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72617.0U Active CN209097013U (zh) 2018-09-26 2018-09-26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97013U (zh)
WO (1) WO202006275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37462B1 (fr) * 2002-03-20 2004-05-28 Eurocopter France Rotor de giravion a entrainement homocinetique
US7823827B2 (en) * 2007-07-11 2010-11-02 Piasecki Frederick W Vectored thruster augmented aircraft
CN106005361B (zh) * 2016-04-07 2019-06-28 珠海市磐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航空动力单元及其飞行机架和模块化飞行器
CN106184734B (zh) * 2016-08-16 2018-06-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旋翼飞行器倾转机构
CN206466160U (zh) * 2016-12-21 2017-09-05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拆卸机臂组件及飞行器
CN109131871B (zh) * 2018-09-26 2019-12-31 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62757A1 (zh)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5572B2 (en) Display with detachable screen
US9099902B2 (en) Aircraft vehicle and a fixing sleeve
CN109131871B (zh)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KR101807368B1 (ko) 원터치 방식의 배터리 팩이 구비된 드론
US20200324888A1 (en) Propeller, propeller kit, power assembly, power kit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KR101731054B1 (ko) 드론
WO2018113480A1 (zh) 可拆卸机臂组件及飞行器
WO2018094669A1 (zh) 螺旋桨的锁紧机构、螺旋桨、电机、动力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CN209097012U (zh)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CN209097013U (zh) 无人机及倾转机构
CN111204442A (zh) 一种可拆卸式机臂及无人机
CN103171763A (zh) 新型无人机
CN210912855U (zh) 飞行器的机翼组件及飞行器
CN105752332A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四旋翼飞行器
CN206125405U (zh) 尾翼及包括其的固定翼无人机
CN206336439U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多旋翼无人机
CN205381397U (zh) 免工具快速拆装机臂及多旋翼飞行器
CN105576461B (zh) 一种飞行器用电气分离装置
CN210865624U (zh) 一种数据存储装置
CN105173058A (zh) 电子设备
CN107000837B (zh) 一种可地面行走的无人机
WO2019127217A1 (zh) 机臂组件及无人机
CN211252988U (zh) 飞行器的机翼组件及飞行器
CN209667353U (zh) 无人机
CN208715477U (zh) 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