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90834U -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90834U
CN209090834U CN201821179474.7U CN201821179474U CN209090834U CN 209090834 U CN209090834 U CN 209090834U CN 201821179474 U CN201821179474 U CN 201821179474U CN 209090834 U CN209090834 U CN 209090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gallbladder
cover
pot cover
sea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794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金延东
谢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794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90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90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90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锅胆,所述锅胆可取放地容置于所述锅体内,所述锅盖上设有可移动的夹钳,所述锅胆上设有锅胆翻边,所述锅盖与锅胆通过夹钳咬合锅胆翻边实现锁合,所述锅体内设有发热元件及与发热元件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锅盖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锅体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锅盖盖合到锅体上且与锅胆锁合时,所述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电连接,所述锅盖上还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上耦合器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锅盖与锅胆锁合后可一起从所述锅体取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可以方便在烹饪结束之后进行降压以开盖食用。

Description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压力烹饪器具是在高于常压的环境下烹饪,所以可以快速将食物煮熟。电压力烹饪器具一般会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设有锅胆,锅盖包括内盖,内盖上设有密封圈,内盖与锅胆密封形成压力烹饪腔体,通过在锅胆内放置食材,可以进行压力烹饪。由于内盖与锅胆密封形成了压力烹饪环境,所以电压力烹饪器具还设有承压结构来确保安全烹饪。
依据承压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电压力烹饪器具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常称为“方煲”,其通过设置转动的锁圈,锁圈上设有盖牙,相应的锅胆上设有锅牙,通过转动锁圈实现锅盖与锅体的锁合或解锁。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和图2,主要包括锅体10和锅盖20,锅体10内设有锅胆30,锅胆30上设有锅牙31,锅牙31在锅胆30翻边的周向间隔分布。锅盖20上设有锁圈21,锁圈21上周向间隔分布有盖牙,通过转动锁圈21可以实现盖牙与锅牙的咬合,如图1的状态,此时可以进行压力烹饪,通过转动锁圈实现盖牙与锅牙的错开后,此时锅盖20可以与锅体10分离,锅盖20可以打开。“方煲”的承压结构示意图可以参考图1,其锅盖20还包括内盖22,内盖22与锅胆30密封,锁圈21转动到锁合位置时,内盖22和锅胆30的锅牙31位于锁圈21之间,在加热升压时,内盖22会有往上浮动的趋势,锅胆30会有向下浮动的趋势,锁圈21阻止内盖22与锅胆30分离,从而形成压力烹饪环境。这种“方煲”主要依靠锁圈21和锅胆30咬合来承受压力,为了避免压力持续上升发生爆炸的危险,而锅胆底部的底部测温装置不能准确反映烹饪腔体内的温度,所以“方煲”的锅盖上会设有顶部测温装置延伸到烹饪腔体内进行测温,而机器的控制装置一般都是设在锅体上,所以“方煲”主要应用到连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上,顶部测温装置通过铰接处走线与锅体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方煲”在烹饪结束之后,首先要泄压,然后转动锁圈解锁,再打开锅盖使得锅盖与锅体分离,从而将锅胆外露以方便食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盖与锅体分离时,锁圈容易与锅胆挂住造成锅盖不能分离锅体。
其二常称为“圆煲”,可参考图3和图4,其锅体10包括外锅12(也称为保温罩),与“方煲”的不同之处在于,“圆煲”的外锅12上设有锅牙31,内盖22上设有盖牙221,通过转动内盖22实现锅盖20与锅体20的解锁或锁合。其承压结构主要为内盖22与外锅12咬合,锅胆30置于外锅12内,锅胆30下方一般会设置发热元件40,在加热上压时,锅胆30会向下浮动作用到发热元件40,所以发热元件40一般为能够承受压力的发热盘。“圆煲”的锅胆30会向下浮动,为了避免压力持续上升发生爆炸的危险,“圆煲”的下方会设有压力开关,当压力持续上升到一定阶段时,“锅胆30”会下移一定行程,从而作用底部的压力开关,从而控制发热元件40停止加热,避免压力持续上升而出现危险,所以“圆煲”不需要在顶部设置顶部测温装置,所以“圆煲”既可以做成锅体与锅盖分离的分体式,也可以做成连体式。“圆煲”在烹饪结束之后,同样是先要泄压,然后转动锅盖解锁,针对连体式“圆煲”需要再打开锅盖使得锅盖与锅体分离,针对分体式“圆煲”则需要取走锅盖,从而将锅胆外露以方便食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盖与锅体分离时,内盖22也容易与锅牙31挂住造成锅盖不能分离。
其三为夹钳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可参考图5,其通过设置径向移动的夹钳50,通过夹钳50向内移动来使锅盖与锅体锁紧,通过夹钳50向外移动来使锅盖与锅体解锁。由于夹钳50为径向移动,所以其一般应用在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上,即锅盖与锅体可以拆卸分离。同样的,其使用时也是先将夹钳50解锁,在取走锅盖,同样会存在挂锅的问题。
电压力烹饪器具因为是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烹饪,所以其存在一个痛点就是泄压太慢,导致开盖等待时间太长,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排气泄压,但是会存在较大的噪音,容易烫伤用户,而且时间较长。后来又出现了水冷压力锅,即通过设置冷却水箱,利用冷却水箱中的冷却水进行冷却降压。但是设置冷却水箱会极大地增大电压力烹饪器具的体积和成本。而且其使用场景均为烹饪结束后再开盖使得锅胆完全外露之后再端到餐桌上,还存在蚊虫杂质掉入锅胆污染食材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锅盖与锅胆锁合后可一起从所述锅体取出,从而可以方便降压开盖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锅胆,所述锅胆可取放地容置于所述锅体内,所述锅盖上设有可移动的夹钳,所述锅胆上设有锅胆翻边,所述锅盖与锅胆通过夹钳咬合锅胆翻边实现锁合,所述锅体内设有发热元件及与发热元件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锅盖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锅体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锅盖盖合到锅体上且与锅胆锁合时,所述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电连接,所述锅盖上还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上耦合器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锅盖与锅胆锁合后可一起从所述锅体取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胆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锅盖外。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盖包括内盖,所述夹钳在锁合时,夹持住内盖和锅胆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上部设有按钮或旋手,操作按钮或旋手实现夹钳的锁合和解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与锅胆锁合后放入所述锅体时,或者,所述锅盖盖合锅体上的内胆并锁合夹钳时,所述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在竖直方向上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上设有浮子,所述锅胆内压力小于安全压力时,所述浮子下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盖内设有止开顶杆,所述止开顶杆一端与所述浮子连接,一端与锅胆连接,所述浮子上浮时,所述止开顶杆干涉所述锅盖转动与锅胆解锁,所述浮子下落时,所述止开顶杆解除所述锅盖的转动解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磁吸线圈,所述磁吸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产生磁吸力,所述锅胆置于所述锅体时,锅胆与所述磁吸线圈吸附,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磁吸线圈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磁吸力,在烹饪结束时所述磁吸力消失。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与锅胆形成烹饪腔体,所述检测装置延伸到烹饪腔体内进行测温或测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弹性对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锅盖与锅胆锁合后可一起从所述锅体取出,从而可以方便在烹饪结束之后进行降压以开盖食用。在使用时,锅盖与锅胆锁合后进行压力烹饪,而锅盖上设有检测装置可以确保安全烹饪,在烹饪结束后,可以将锅盖与锁合着的锅胆一起从锅体取出,因为锅胆迅速分离了锅体的发热元件,所以可以快速的自然冷却降压。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锅盖与锁合的锅胆放入冷却环境中实现更快的冷却降压。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冷却降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对锅盖或锅胆进行冷却降压,可以保证烹饪腔体的均热性。同时,还可以直接将其放入餐桌上,由于锅胆并未外露,可以避免蚊虫杂质掉入锅胆。现有技术中锅盖与锅体之间存在承压结构,锅盖与锅体分离时,需要先解锁承压结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解锁不完全,容易出现挂锅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将锅盖与锅胆一起从锅体取出后,再解锁承压解锁,所以完全不会出现挂锅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成本上也具有一定优势,与“圆煲”相比,省去了设置锅牙的外锅,还省去了底部的压力开关。而且因为锅盖和锅胆始终直接配合,密封性可以得到保证。生产制造过程中,只需要将锅盖与锅胆的尺寸控制好后,就可以实现可靠的解锁与锁合,相对现有结构尺寸精度更容易得到保证。与“方煲”相比,省去了锅盖上的锁圈。
3、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磁吸线圈,所述磁吸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产生磁吸力,所述锅胆置于所述锅体时,锅胆与所述磁吸线圈吸附,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磁吸线圈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磁吸力,在烹饪结束时所述磁吸力消失。通过在锅体内壁设置磁吸线圈,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磁吸力使得锅体与锅胆吸住,避免烹饪过程中将锅盖和锅胆一同取出而使得发热元件外露发生安全事故。
4、所述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弹性对接。由于电压力烹饪器具在使用时,烹饪腔体内压力逐渐上升,锅盖与锅体会存在一定的脱离趋势,使得上下耦合器存在一定的脱离趋势,通过弹性对接可以确保在烹饪过程中,二者的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方煲”承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方煲”产品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圆煲”承压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圆煲”产品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夹钳式电压力烹饪器具的锅盖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电压力烹饪器具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锅盖与锅胆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的锅胆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的锅盖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的锅体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的电压力烹饪器具示意图。
附图标号:
锅体10,下耦合器11,外锅12,锅盖20,锁圈21,内盖22,盖牙221,上耦合器23,提手24,测温装置25,浮子26,止开顶杆27,锅胆30,锅牙31,把手32,锅胆翻边33,发热元件40,夹钳5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锅胆,所述锅胆可取放地容置于所述锅体内,所述锅盖上设有可移动的夹钳,所述锅胆上设有锅胆翻边,所述锅盖与锅胆通过夹钳咬合锅胆翻边实现锁合,所述锅体内设有发热元件及与发热元件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锅体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锅盖盖合到锅体上且与锅胆锁合时,所述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电连接,所述锅盖上还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上耦合器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锅盖与锅胆锁合后可一起从所述锅体取出。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6-10,本实施例的电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锅盖20和锅胆30,所述锅胆30可取放地容置于所述锅体10内,锅盖20可以置于锅体10上且盖合锅胆30。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20上设有盖牙221,所述锅胆30上设有锅牙31,所述锅盖20与锅胆30通过盖牙221与锅牙31的咬合实现锁合,所述锅体10内设有发热元件40及与发热元件40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锅盖20上设有上耦合器23,所述锅体10上设有下耦合器11,所述锅盖20盖合到锅体10上且与锅胆30锁合时,所述上耦合器23与下耦合器11电连接,所述锅盖上还设有检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为测温装置25,所述测温装置25与上耦合器23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11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锅盖20与锅胆30锁合后可一起从所述锅体10取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锅盖20包括内盖22,盖牙221设在内盖22上,内盖22与锅胆30密封形成压力烹饪腔体,本实施例的锅盖20上还设有排气阀,排气阀密封内盖22上的泄压孔,达到控制烹饪腔体的压力的目的,排气阀既可以是压力球阀,也可以是设在内盖的排气管上的重锤。为了形成密封环境,内盖22上设有密封圈,内盖22盖合到锅胆3时,密封圈密封内盖22和锅胆3之间的间隙。可以理解的是,发热元件40可以为发热盘或电磁线盘等加热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8,所述锅胆30上设有把手32,所述把手32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锅盖20外。由于本实施例的锅盖与锅胆锁合后一起从锅体取出,本实施例的把手32延伸到锅盖20外的区域,方便通过把手32将带着锅盖20的锅胆30取出,方便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20可相对锅胆30转动,所述锅盖20转动到锁合位置时,所述盖牙221与锅牙31咬合,且所述上耦合器23与下耦合器11电连接。从而锅盖20与锅体10实现电连接,从而可以安全烹饪。为了避免锅盖20盖合在锅体上但是并未锁合就加热烹饪发生安全事故,本实施例中的锅盖在转动到锁合位置时,上下耦合器才会电连接,从而可以烹饪。具体的,上下耦合器电连接有以下两种方式:
1、所述锅盖盖合到所述锅体时,所述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锅盖转动到锁合位置时,所述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在圆周方向上对接。即在锅胆置于锅体中后,将锅盖刚盖合到锅体时,此时锅盖与锅胆并未锁合,上下耦合器位于同一水平面但是并未直接接触电连接,而当锅盖转动到锁合位置时,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在圆周方向上对接实现电连接,实现锅盖与锅体的电连接。
2、所述锅盖与锅胆锁合后放入所述锅体时,所述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在竖直方向上对接。锅盖先与锅胆锁合然后再放入锅体中,而在锅盖和锅胆一起放入锅体时,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在竖直方向上对接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下耦合器在对接过程中,还可以设置到位检测装置,确保锅盖20盖合到锅体10上且与锅胆30锁合时才实现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9,所述锅盖20上设有浮子26,所述锅胆内压力小于安全压力时,所述浮子26下落。浮子26为现有技术的浮子结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浮子26为可视浮子,至少部分外露在锅盖外部,用户可以清楚的获悉锅内压力。由于本实施例的锅盖20与锅胆30是一同取出的,通过浮子可以及时判断出锅胆压力状态,避免压力过大而强行开盖造成安全事故。为了进一步的确保安全,所述锅盖内设有止开顶杆27,所述止开顶杆27一端与所述浮子26连接,一端与锅胆30连接,所述浮子26上浮时,所述止开顶杆干涉所述锅盖转动与锅胆解锁,所述浮子26下落时,所述止开顶杆27解除所述锅盖的转动解锁。通过将浮子26与止开顶杆27关联,可以确保压力降低到安全压力时才进行开盖,确保使用安全。止开顶杆27和浮子26的具体结构均可以参考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如公开日为2013年6月5日,专利号为CN202960073U的申请。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6和图7,所述锅盖20的顶部设有提手24,所述提手24的承受力小于所述锅盖和锅胆和锅体的重力之和。本实施例的提手24由于只需要将锅盖带着锅胆一起提起取出,所以其强度要可以小于现有技术的提手。现有技术中的提手2往往设计成需要通过提手24将带着锅胆的整个机器一起提起,而本实施例的提手的承受力可以偏小,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磁吸线圈(图中未示出),所述磁吸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产生磁吸力,所述锅胆30置于所述锅体10时,锅胆30与所述磁吸线圈吸附,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磁吸线圈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磁吸力,在烹饪结束时所述磁吸力消失。通过磁吸线圈的设置,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磁吸力吸附锅胆,可以避免烹饪过程中将锅盖连着锅胆一起取出,造成发热元件40干烧。本实施例的磁吸线圈由控制装置控制,在烹饪结束或者是未开始烹饪时,磁吸线圈不会产生磁吸力吸附锅胆,锅胆同样可以取出。磁吸线圈可以是设在锅体的内侧壁或/和内底壁,当锅胆置于锅体中,且磁吸线圈具有磁吸力时,磁吸线圈可以吸住锅胆。当然,为了配合磁吸线圈,本实施例的锅胆为导磁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9,所述锅盖20与锅胆30形成烹饪腔体,所述测温装置检测装置25延伸到烹饪腔体内进行测温。通过测温装置对烹饪腔体内进行测温,可以准确地获知烹饪腔体内的温度,通过温度可以间接测定烹饪腔体内压力,避免烹饪腔体内压力持续上升而发生爆锅的危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0内设有可浮动地底部测温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锅胆30置于所述锅体时下压所述底部测温装置,所述锅体内还设有由底部测温装置位移控制通断状态的锅胆检测开关。通过锅胆检测开关可以检测锅胆30是否存在,从而可以检测到锅盖与锅胆是否从锅体取出,以及是否放置在锅体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弹性对接。弹性对接指的是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弹性浮动,可以确保二者电连接的可靠性。具体来说,上耦合器上设有上弹性件,或/和下耦合器上设有下弹性件,二者对接时弹性件会发生一定的形变浮动,当二者处在一定脱落趋势时,弹性件可以确保二者仍然连接。由于电压力烹饪器具在使用时,烹饪腔体内压力逐渐上升,锅盖与锅体会存在一定的脱离趋势,使得上下耦合器存在一定的脱离趋势,通过弹性对接可以确保在烹饪过程中,二者的可靠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上下耦合器为强电连接,例如上耦合器上包括耦合插针,下耦合器上设有对应的耦合插槽,上下耦合器对接时,插针插入插槽内实现电连接。类似豆浆机中常见的盖体和杯体的耦合方式,可参考公开日为2015年1月14日的在先专利CN204091732U。
2、上下耦合器为弱电连接,由于本实施例的锅盖上设有测温装置,锅盖与锅体也可以仅通过弱电信号连接。比如锅盖上延伸有插接端子(理解为上耦合强),锅体上设置对应的插接座(理解为下耦合器),锅盖盖合到锅体时,插接端子插入插接座实现电连接。
3、磁吸式电源连接器,其包括有一第一连接器(理解为上耦合器),其具有一插接面、由该插接面凸出之插接部、复数个第一电源端子位于该插接部上及一第一磁性组件;及一第二连接器(理解为下连接器),其具有一插接槽、位于该插接槽内之复数个第二电源端子及一第二磁性组件,当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相磁吸连接时,该插接部系插设于该插接槽内形成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电压力烹饪器具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锅胆中放入待烹饪食材,然后将锅胆放入锅体中,在盖上锅盖并转动锅盖使得锅盖与锅胆锁合,在锁合锅盖的同时,上下耦合器也实现了电连接。当然,这里也可以是先将锅盖与锅胆锁合,再将两者一起放入锅体中实现上下耦合器的电连接。通过操作面板上的开始按键开始烹饪,操作面板可以是设置在锅体或锅盖上。在开始烹饪后,磁吸线圈产生磁吸力,吸附锅胆,避免锅胆被意外取出。在烹饪过程中,烹饪腔体内温度不断上升,锅盖上的测温装置可以检测到锅胆温度及时反馈给控制装置,从而对发热元件的功率进行控制,避免锅胆压力持续上升而发生“爆锅”的危险。在烹饪结束之后,控制装置控制磁吸线圈的磁吸力消失,操作面板上也可以提示烹饪完成,可以取出之类的信息,或者是通过语音提示用于烹饪完成等。当用户识别到烹饪完成的信息之后,直接将带有锅胆的锅盖从锅体取出。可以通过锅盖顶部的提手24取出,也可以通过锅胆侧部的把手32取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将取出的带锅盖的锅胆放置在餐桌上自然冷却降压,待锅盖上的浮子下落之后将锅盖打开。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带锅盖的锅胆放置在水盆中,甚至冰箱中,进行快速冷却降压。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的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锅盖与锅胆锁合后可一起从所述锅体取出,从而可以方便在烹饪结束之后进行降压以开盖食用。在使用时,锅盖与锅胆锁合后进行压力烹饪,而锅盖上设有测温装置可以确保安全烹饪,在烹饪结束后,可以将锅盖与锁合着的锅胆一起从锅体取出,因为锅胆迅速与锅体的发热元件分离了,所以可以快速的自然冷却降压。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锅盖与锁合的锅胆放入冷却环境中实现更快的冷却降压。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冷却降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对锅盖或锅胆进行冷却降压,可以保证烹饪腔体的均热性。同时,还可以直接将其放入餐桌上,由于锅胆并未外露,可以避免蚊虫杂质掉入锅胆。现有技术中锅盖与锅体之间存在承压结构,锅盖与锅体分离时,需要先解锁承压结构,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解锁不完全,容易出现挂锅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将锅盖与锅胆一起从锅体取出后,再解锁承压解锁,所以完全不会出现挂锅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成本上也具有一定优势,与“圆煲”相比,省去了设置锅牙的外锅,还省去了底部的压力开关。而且因为锅盖和锅胆始终直接配合,密封性可以得到保证。生产制造过程中,只需要将锅盖与锅胆的尺寸控制好后,就可以实现可靠的解锁与锁合,相对现有结构尺寸精度更容易得到保证。与“方煲”相比,省去了锅盖上的锁圈。
3、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磁吸线圈,所述磁吸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产生磁吸力,所述锅胆置于所述锅体时,锅胆与所述磁吸线圈吸附,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磁吸线圈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磁吸力,在烹饪结束时所述磁吸力消失。通过在锅体内壁设置磁吸线圈,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磁吸力使得锅体与锅胆吸住,避免烹饪过程中将锅盖和锅胆一同取出而使得发热元件外露发生安全事故。
4、现有技术的“方煲”锅盖与锅胆锁合,顶部设有测温装置,所以为连体式的,不可能将锅盖和锅胆一起取出。现有技术的“圆煲”锅盖与锅体上的锅牙锁合,不管是连体还是分体,都不可能将锅盖与锅胆一起取出。而本申请突破现有产品的限制,将锅盖与锅胆锁合,通过将锅盖与锅体无线连接,在锅盖上设置测温装置,实现锅盖与锅体一同取出,得到了上述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锅盖与锅胆的锁合方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锅盖与锅胆通过夹钳锁合。
可参考图11,所述锅盖20上设有可移动的夹钳50,所述锅胆30上设有锅胆翻边33,所述锅盖与锅胆通过夹钳50咬合锅胆翻边33实现锁合,锁合时锅盖与锅胆不可分离,夹钳移动使得所述锅盖20与锅胆30解锁时,所述锅盖20可与锅胆可以分离。可以理解的是,锅胆翻边33为锅胆30口部外翻形成,与锅胆30本体一体成型从而可以确保咬合强度。具体的,锅盖20包括内盖22,夹钳50在锁合时,夹持住内盖22和锅胆翻边33,使得内盖与锅胆30不能分离,实现锁合,夹钳50在解锁时,夹钳50张开,内盖22与锅胆30可以分离,实现解锁。
通过夹钳使得锅盖和锅体锁合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主要在于通过夹钳使得锅盖与锅胆锁合,而锅胆可以从锅体取出,锅盖与锅胆锁合之后可以一同从锅体取出。其他结构均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由于通过夹钳实现锅盖与锅胆锁合,而锅盖上部可以设有按钮或旋手,操作按钮或旋手实现夹钳的锁合和解锁。具体的,可以按压按钮实现夹钳的移动,也可以是旋转旋手实现夹钳的移动,达到锁合和解锁的目的。
由于本实施例的锅盖不需要相对锅体转动来锁合,仅通过操作锅盖上部的按钮或旋手就可以实现锁合和解锁,因此本实施例的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仅在竖直方向上对接实现电连接。本实施例在烹饪时,可以是先将锅胆放入锅体中,再盖上锅盖锁合夹钳;也可以是先将锅盖盖到锅胆上锁合夹钳,再将二者一起放入锅体中,然后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在竖直方向上对接实现电连接。而在取出时,在烹饪结束后可以直接将二者一起取出,然后冷却降压,再解锁夹钳取走锅盖。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锅盖与锅体通过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与实施例一的直接耦合连接不同,本实施例的锅盖上设有上无线通讯模块,锅体上设有对应的下无线通讯模块,当所述锅盖盖合到锅体上且与锅胆锁合时,所述上无线通讯模块与下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无线通讯模块与下无线通讯模块电连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锅体上设置有接收模块(可以理解为下无线通讯模块),锅盖上设置有发送模块(可以理解为上无线通讯模块)。当锅盖盖合到锅体上且与锅胆锁合时,发送模块与接收模块通过电磁信号相互耦合实现电连接。具体的,所述接收模块包括交变磁场及接收数字信号的激励线圈,发送模块包括感应激励线圈交变磁场产生电能的感应线圈及提供激励线圈数字信号的发送线圈。在锅盖盖合到锅体时,感应线圈与激励线圈正对设置,发送线圈与激励线圈的距离小于10厘米。所述感应线圈及发送线圈可以为相互并行绕制在一起的绕制线圈或并行印制在一起的PCB印刷线圈。
2、上述的感应线圈仅为一个实例,也可以采用磁共振、电场耦合式和无线电波传输等其他可能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锅盖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上耦合器电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直接检测出烹饪腔体内的压力,从而反馈给控制装置,以控制发热元件的功率。从而可以避免烹饪腔体压力过大而“爆锅”。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在不冲突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以获得更多的实施例。比如,可以是盖牙式(或实施例二的夹钳式)+上下耦合(或实施例三的无线连接)+检测装置(或实施例四的测压装置),共8种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和锅胆,所述锅胆可取放地容置于所述锅体内,所述锅盖上设有可移动的夹钳,所述锅胆上设有锅胆翻边,所述锅盖与锅胆通过夹钳咬合锅胆翻边实现锁合,所述锅体内设有发热元件及与发热元件电连接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设有上耦合器,所述锅体上设有下耦合器,所述锅盖盖合到锅体上且与锅胆锁合时,所述上耦合器与下耦合器电连接,所述锅盖上还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上耦合器电连接,所述下耦合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锅盖与锅胆锁合后可一起从所述锅体取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胆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锅盖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内盖,所述夹钳在锁合时,夹持住内盖和锅胆翻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部设有按钮或旋手,操作按钮或旋手实现夹钳的锁合和解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与锅胆锁合后放入所述锅体时,或者,所述锅盖盖合锅体上的内胆并锁合夹钳时,所述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在竖直方向上对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设有浮子,所述锅胆内压力小于安全压力时,所述浮子下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内设有止开顶杆,所述止开顶杆一端与所述浮子连接,一端与锅胆连接,所述浮子上浮时,所述止开顶杆干涉所述锅盖转动与锅胆解锁,所述浮子下落时,所述止开顶杆解除所述锅盖的转动解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磁吸线圈,所述磁吸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产生磁吸力,所述锅胆置于所述锅体时,锅胆与所述磁吸线圈吸附,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磁吸线圈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磁吸力,在烹饪结束时所述磁吸力消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与锅胆形成烹饪腔体,所述检测装置延伸到烹饪腔体内进行测温或测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弹性对接。
CN201821179474.7U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090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9474.7U CN209090834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9474.7U CN209090834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90834U true CN209090834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4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79474.7U Active CN209090834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908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8585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CN113491437A (zh) * 2020-04-08 2021-10-1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8585A (zh) * 2019-08-30 2021-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CN112438585B (zh) * 2019-08-30 2022-10-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CN113491437A (zh) * 2020-04-08 2021-10-1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
CN113491437B (zh) * 2020-04-08 2022-06-1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84993U (zh) 一种电压力烹饪器具
US11848567B2 (en)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201542392U (zh) 食品加热烹饪器
CN209090834U (zh)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烹饪器具
CN209436928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09733496U (zh) 一种带冷却容器的压力烹饪器具
CN209090833U (zh) 一种分体式电压力锅
CN203088715U (zh) 分体式电压力锅
CN202211594U (zh) 搅拌容器
CN202069493U (zh) 安全可靠的食品加工机
CN104367170B (zh) 一种电热锅
CN209733491U (zh) 分体式压力烹饪器具
CN207721661U (zh) 一种多用途电饭锅
CN209610806U (zh) 一种带有顶部加热保护装置的烹饪器具
CN203762914U (zh) 多重保温的节能电饭煲
CN201948782U (zh) 锅盖带搅拌装置的煮汤且保温锅
CN208677044U (zh) 电水壶
CN211269937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CN211242959U (zh) 具有空气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09547772U (zh) 一种采用电控加热的高压锅烹饪装置
CN209995914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05885251U (zh) 陶瓷锅和烹饪器具
CN208286831U (zh) 一种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7438663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08371523U (zh) 烹饪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5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