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6615U -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86615U
CN209086615U CN201821958225.8U CN201821958225U CN209086615U CN 209086615 U CN209086615 U CN 209086615U CN 201821958225 U CN201821958225 U CN 201821958225U CN 209086615 U CN209086615 U CN 209086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on
semitransparent film
reflective semitransparent
part refl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82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言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582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86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86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86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和显示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半反半透膜,半反半透膜与发光二极管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相对设置。半反半透膜上设置有透明区域和半反半透区域,任意一个半反半透区域与任意一个单颗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任意一个透明区域与相邻两颗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区域相对应。上述结构使得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以两种方式从半反半透膜射出:透射和反射—透射后再透射,从而使得从半反半透膜射出的光的混光面积增大,所以,能够减小OD,从而实现减小厚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直下式背光源是将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发光晶粒均匀地配置在屏幕(例如液晶面板)的后方的一种光源,与侧入式背光源相比,直下式背光源可以将光均匀传达到整个屏幕。
但直下式背光源的最大缺点是厚度较大,虽然目前可以通过增加透镜等方式减小厚度,但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申请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减小混光距离(Optical Distance,OD)是减小背光源厚度的有效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减小光学混光距离而减小背光源的厚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源,包括:
发光二极管和半反半透膜;
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传播方向上、所述半反半透膜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
所述半反半透膜上设置有透明区域和半反半透区域;其中,任意一个半反半透区域与任意一个单颗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任意一个透明区域与相邻两颗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区域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半反半透膜具有预设透反比,所述预设透反比使得第一类光的强度与第二类光的强度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类光为所述半反半透膜透射出的光,所述第二类光为经所述半反半透膜反射到其它反射面、又被所述其它反射面反射到所述半反半透膜、并透过所述半反半透膜射出的光。
可选的,任意一个所述半反半透区域具有预设尺寸,所述预设尺寸使得第一类光的强度与第二类光的强度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类光为所述半反半透膜透射出的光,所述第二类光为经所述半反半透膜反射到其它反射面、又被所述其它反射面反射到所述半反半透膜、并透过所述半反半透膜射出的光。
可选的,所述半反半透区域与所述单颗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对应的所述半反半透区域与所述单颗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
可选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半反半透区域之间的间距相等。
可选的,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半反半透区域之间设置所述透明区域。
可选的,还包括:
扩散板;
所述半反半透膜设置在所述扩散板上。
可选的,还包括:
扩散片、棱镜片和设置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柔性电路板;
在所述光的传播方向上,所述扩散板在所述扩散片之前,所述扩散片在所述棱镜片之前。
一种显示器,包括:
前述背光源。
可选的,所述显示器还包括:
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源中的半反半透膜具有预设透反比,和/或,所述背光源中的任意一个半反半透区域具有预设尺寸;
所述预设透反比和/或所述预设尺寸使得第一类光的强度与第二类光的强度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类光为该半反半透区域透射到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光,所述第二类光为经该半反半透区域反射到所述背光源中的柔性电路板、又被所述柔性电路板反射到该半反半透区域、并通过该半反半透区域射出到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光。
本申请所述的背光源和显示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半反半透膜,半反半透膜与发光二极管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相对设置。半反半透膜上设置有透明区域和半反半透区域,任意一个半反半透区域与任意一个单颗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任意一个透明区域与相邻两颗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区域相对应。上述结构使得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以两种方式从半反半透膜射出:透射和反射—透射后再透射,从而使得从半反半透膜射出的光的混光面积增大,所以,能够减小OD,从而实现减小厚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背光源的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源中光的传播方式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背光源(以直下式背光源为例),包括:发光二极管1和半反半透膜2。
其中,发光二极管1作为光源发光。半反半透膜2设置在光的(垂直)传播方向上,与发光二极管1相对设置。
具体的,半反半透膜2上设置有透明区域21(图1中白色区域)和半反半透区域22(图1中灰色区域)。
透明区域21仅具有透射光(而不具有反射光)的功能。即LED发出的光直接从透明区域21透射。半反半透区域22为既能够透射一部分光,又能反射一部分光的区域。
以图2为例,单颗LED的光照在半反半透区域22上后,一部分光直接从半反半透区域22透射出去,一部分光被反射,被反射的光遇到其它反射物后,又被反射回半反半透膜2。
被反射回半反半透膜2的光,一部分光直接从透明区域21和半反半透区域22透射出去,另一部分光被反射到其它反射物,再被其它反射物反射回半反半透膜2,再被透明区域21和半反半透区域22直接透射出一部分,被半反半透区域22反射一部分……依次类推。
经过半反半透区域22的透射和反射再透射(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反射再透射为多次反射-透射过程)后,单颗LED的发光面积被放大,因此,较小的OD即可满足显示面板对的单颗LED发光面积的需求。随着OD的减小,背光源的厚度会随之减小,可见,半反半透区域22能够减小背光源的厚度。
进一步的,图1所示的背光源中,还包括:用于固定LED的柔性电路板3、用于设置半反半透膜2的扩散板4、扩散片5和棱镜片6。
具体的,多个单颗LED被设置在柔性电路板3上,通常,多个单颗LED等间距地设置在柔性电路板3上,当然相连的多个单颗LED的间距也可能不同。
在设置在柔性电路板3上的LED发出的光的传播方向上,依次按序排列为:设置有半反半透膜2的扩散板4、扩散片5和棱镜片6。即在光的传播方向上,扩散板4在扩散片5之前,扩散片5在棱镜片6之前。
具体的,半反半透膜2上的半反半透区域22与单颗LED一一对应,对应的半反半透区域与单颗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例如,对应的半反半透区域与所述单颗发光二极管的以中心对齐的方式相对设置。因此,半反半透膜2的透明区域21与半反半透区域22间隔设置。而任意两个相邻的半反半透区域之间设置透明区域。对于半反半透膜2的两端,如果有对应的单颗LED,则设置为半反半透区域22,否则,则设置为透明区域21。
在多个单颗LED等间距的情况下,半反半透区域22也为等间距设置,即相邻的两个半反半透区域22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位于相邻的两个半反半透区域22之间的透明区域21的长度相等。需要说明的是,位于半反半透膜2的两端的透明区域21的长度,可能与位于相邻的两个半反半透区域22之间的透明区域21的长度不同。
基于图1所示的结构,任意一个单颗LED发出的光的传播路径为:一部分光通过半反半透区域22直接透射到扩散板4,一部分光由半反半透区域22反射到柔性电路板3,再由柔性电路板3(通常设置有高反光面)反射回半反半透膜2,反射回的光再被一部分透射,一部分反射……依次类推。
图1中所示的扩散板4除了作为半反半透膜2的载体之外,其它作用与在现有的背光源中的作用相同,扩散片5和棱镜片6的作用与在现有的背光源中的作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从图1所示的结构可以看出,在背光源中增加半反半透膜,能够有效减小OD,从而减小背光源的厚度,为显示器的减薄奠定基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器,包括图1所示的背光源。具体的,显示器包括背光源和显示面板。在背光源中的LED发出的光的传播方向上,背光源在显示面板之前。
背光源中的LED发出的光,一部分通过半反半透膜2直接透射后,再经过扩散板4、扩散片5和棱镜片6到达显示面板。一部分由半反半透区域22反射到柔性电路板3,再由柔性电路板3(通常设置有高反光面)反射回半反半透膜2,再由半反半透膜2一部分透射后,经过扩散板4、扩散片5和棱镜片6到达显示面板,一部分反射…依次类推。这里,将直接透射到达显示面板的光称为透射光,将经过反射--再透射(通常有多次这个过程)的光称为反射光。
可选的,为了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透射光和反射透射光到达显示面板的光的强度需要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以下至少一种方式,实现透射光和反射透射光强度相同的需求:
1、为半反半透膜设置预设透反比。
透反比是指光的通过率和反射率的比值。预设透反比使得第一类光的强度与第二类光的强度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其中,第一类光为半反半透膜直接透射出的光,即透射光,第二类光为经半反半透膜反射到其它反射面、又被其它反射面反射到半反半透膜、并透过所述半反半透膜射出的光,即反射透射光(通常有多次反射--再透射过程)。
基于图2所示的结构,透射光为直接透过半反半透膜到达显示面板的光,反射透射光为经过半反半透膜反射并透射,最终到达显示面板的光(通常有多次反射--再透射过程)。
通过调整膜材的反射率,可以实现调整半反半透膜的透反比的目的。
2、为任意一个半反半透区域的设置预设尺寸。预设尺寸使得第一类光的强度与第二类光的强度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例如,减少半反半透区域的尺寸,能够减小半反半透区域的透反比,从而实现调整第一类光的强度和第二类光的强度的需求。
3、为半反半透膜设置预设透反比,并且为任意一个半反半透区域的设置预设尺寸,使得第一类光的强度与第二类光的强度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
可选的,图3所述的显示器中,背光源中的LED可以为Mini-LED,显示面板可以为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显示面板。
图3所示的显示器,因为采用了透射、反射再透射混合的混光方式来降低OD的背光源,因此,厚度较小。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控制背光源中的膜材的透反比和/或尺寸,获得更优的显示效果。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二极管和半反半透膜;
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传播方向上、所述半反半透膜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
所述半反半透膜上设置有透明区域和半反半透区域;其中,任意一个半反半透区域与任意一个单颗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任意一个透明区域与相邻两颗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区域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反半透膜具有预设透反比,所述预设透反比使得第一类光的强度与第二类光的强度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类光为所述半反半透膜透射出的光,所述第二类光为经所述半反半透膜反射到其它反射面、又被所述其它反射面反射到所述半反半透膜、并透过所述半反半透膜射出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任意一个所述半反半透区域具有预设尺寸,所述预设尺寸使得第一类光的强度与第二类光的强度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类光为所述半反半透膜透射出的光,所述第二类光为经所述半反半透膜反射到其它反射面、又被所述其它反射面反射到所述半反半透膜、并透过所述半反半透膜射出的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区域与所述单颗发光二极管一一对应,对应的所述半反半透区域与所述单颗发光二极管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半反半透区域之间的间距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半反半透区域之间设置所述透明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扩散板;
所述半反半透膜设置在所述扩散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扩散片、棱镜片和设置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柔性电路板;
在所述光的传播方向上,所述扩散板在所述扩散片之前,所述扩散片在所述棱镜片之前。
9.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源中的半反半透膜具有预设透反比,和/或,所述背光源中的任意一个半反半透区域具有预设尺寸;
所述预设透反比和/或所述预设尺寸使得第一类光的强度与第二类光的强度的差距在预设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类光为该半反半透区域透射到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光,所述第二类光为经该半反半透区域反射到所述背光源中的柔性电路板、又被所述柔性电路板反射到该半反半透区域、并通过该半反半透区域射出到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光。
CN201821958225.8U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 Active CN209086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8225.8U CN209086615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8225.8U CN209086615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86615U true CN209086615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5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8225.8U Active CN209086615U (zh) 2018-11-26 2018-11-26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8661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7023A1 (zh) * 2019-09-12 2021-03-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13376918A (zh) * 2021-06-21 2021-09-10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板、车辆挡风板和车辆
CN113589588A (zh) * 2021-07-20 2021-11-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7023A1 (zh) * 2019-09-12 2021-03-1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13376918A (zh) * 2021-06-21 2021-09-10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板、车辆挡风板和车辆
CN113589588A (zh) * 2021-07-20 2021-11-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113589588B (zh) * 2021-07-20 2023-1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8827B2 (en) Light guide member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light guide member
JP4185721B2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891387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20140153281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CN209086615U (zh)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器
US946515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7512310B2 (en) Backlight unit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80192504A1 (en) Backlight module
US20070263409A1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reflective light mixing
CN102099617A (zh) 面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TWI273317B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a double-sided LCD device
KR20070075813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채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2600188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EP2388513B1 (en) Light module
JP2007042511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EP2450742B1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thinn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evice with the same
US20080043488A1 (en) Backlight unit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4012343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07408713U (zh) 具区域调光功效的背光模组
JP5470506B1 (ja) 面状照明装置及び面状照明装置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CN10336499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147742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TWI358004B (en) Backlight module
WO2016002883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10012867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s (LCDS) and the backlight modules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