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6070U - 极耳拉拔测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耳拉拔测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86070U
CN209086070U CN201821623745.3U CN201821623745U CN209086070U CN 209086070 U CN209086070 U CN 209086070U CN 201821623745 U CN201821623745 U CN 201821623745U CN 209086070 U CN209086070 U CN 209086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driving device
clamping jaw
clamping
clamp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237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向阳
郭登旺
邓雄光
黄广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w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w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w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wo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237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86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86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8607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芯极耳拉拔稳定性的测量,包括:控制系统,以及受控于控制系统的支撑装置、调节装置和检测装置;调节装置和检测装置设于支撑装置上;调节装置与检测装置连接,用于调节检测装置的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夹紧组件和检测驱动装置,夹紧组件与检测驱动装置连接;电芯固定于固定装置上,夹紧组件用于夹紧电芯极耳,检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夹紧组件与电芯位置相反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夹紧组件中夹爪将电芯极耳夹紧后,调节装置调节检测驱动装置的工作参数,检测驱动装置驱动夹紧组件拉拔电芯极耳,在保证夹爪与电芯极耳位置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动化检测,解决了极耳焊接过程中产生虚焊的问题。

Description

极耳拉拔测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拔测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极耳拉拔测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机电池生产制造PACK段,电池极耳与PCM板焊接后会产生一种虚焊的不良品,目前,这种不良品靠拉力测试来鉴定排出。在现有技术中,拉力测试依靠人工检测,这一方面会增加人工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人工检测一般只进行抽检,无法完成对每一个电池进行检测,从而影响电池的成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极耳拉拔测力装置,解决了因电芯极耳在焊接过程中出现虚焊现象而对电池的成品率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极耳拉拔测力装置,用于电芯极耳拉拔稳定性的测量,包括:控制系统,以及受控于所述控制系统的支撑装置、调节装置和检测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
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检测装置的位置;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夹紧组件和检测驱动装置,所述夹紧组件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连接;
电芯固定于固定装置上,所述夹紧组件用于夹紧电芯极耳,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夹紧组件与电芯位置相反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驱动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检测驱动装置与所述夹紧组件连接,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夹紧组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夹爪装置,所述夹爪装置包括夹爪、夹爪驱动装置安装板和夹爪驱动装置,所述夹爪驱动装置与所述夹爪连接,所述夹爪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夹爪驱动装置安装板上,所述夹爪驱动装置安装板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调节板,所述检测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用于调节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精密调节阀,所述精密调节阀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精密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的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顶升板,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顶升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顶升驱动装置,所述顶升驱动装置与所述顶升板连接,所述顶升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顶升板进而驱动所述调节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感应板、感应支板和U型开关,所述感应板设置于所述感应支板上,所述感应支板与所述夹紧组件连接,所述U型开关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U型开关检测所述感应板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检测表,所述检测表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的拉拔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升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夹紧组件中夹爪将电芯极耳夹紧后,调节装置调节检测驱动装置的工作参数,检测驱动装置驱动夹紧组件拉拔电芯极耳,在保证夹爪与电芯极耳位置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动化检测,解决了极耳焊接过程中产生虚焊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极耳拉拔测力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极耳拉拔测力装置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极耳拉拔测力装置调节装置和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极耳拉拔测力装置,用于电芯100极耳拉拔稳定性的测量,包括:控制系统,以及受控于控制系统的支撑装置、调节装置和检测装置;调节装置和检测装置设于支撑装置上;调节装置与检测装置连接,用于调节检测装置的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夹紧组件11和检测驱动装置13,夹紧组件11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13连接;电芯100固定于固定装置上,夹紧组件11用于夹紧电芯100极耳,检测驱动装置13用于驱动夹紧组件11与电芯100位置相反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夹紧组件11中夹爪将电芯100极耳夹紧后,调节装置调节检测驱动装置13的工作参数,检测驱动装置13驱动夹紧组件11拉拔电芯100极耳,实现了自动化对电芯100极耳的拉拔检测,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解决了因虚焊现象对电池的成品率产生的影响和因人工检测带来无法对每个电池进行检测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检测驱动装置13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驱动装置13与夹紧组件11连接,检测驱动装置13用于驱动夹紧组件11移动,具体地,检测驱动装置13包括两个,检测驱动装置13驱动夹紧组件11朝远离电芯100位置的方向进行拉拔,若电芯100极耳未发生位置改变,可以认为该电芯100极耳的焊接状况良好。
本实施例中,夹紧组件11包括一个或多个夹爪装置,夹爪装置包括夹爪111、夹爪驱动装置112安装板113和夹爪驱动装置112,夹爪驱动装置112与夹爪111连接,夹爪驱动装置112设置于夹爪驱动装置安装板113上,夹爪驱动装置安装板113与检测驱动装置1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夹爪驱动装置112和夹爪111,多个夹爪111可以同时工作,可以提高夹爪111的工作效率,通过夹爪驱动装置112设置于夹爪驱动装置安装板113上,夹爪驱动安装板与检测驱动装置13固定连接,驱动装置可以将夹紧组件11施加与电芯100相反的拉拔力,从而对电芯100的极耳。
本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调节板21,调节板21与检测驱动装置13一一对应连接,调节板21设置于检测驱动装置下方,与检测驱动装置连接13,调节板21用于调节检测驱动装置13的位置,具体地,包括两个调节板21,调节板21与两个检测驱动装置13一一对应连接,通过调节板21可以调节检测驱动装置13的位置,便于与检测驱动装置13连接的夹紧组件11中的夹爪111与极耳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调节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精密调节阀22,精密调节阀22与检测驱动装置13连接,精密调节阀22用于调节检测驱动装置13的拉力,具体地,包括两个精密调节阀22,分别连接两个检测驱动装置13,通过精密调节阀22调节检测驱动装置13中介质的流动速度进而精确调节检测驱动装置13对电芯100极耳的拉力大小。
本实施例中,两个精密调节阀22分别调节对应的检测驱动装置13中的拉力,拉力通过夹爪驱动装置112传递给夹爪111,夹爪111、夹爪驱动装置112和检测驱动装置13均为两个,分别连接电芯100正负极上的极耳,因电芯100正负极的极耳的设计不同,故其各自检测的参数不同,通过设置两套装置分别连接其正负极,从而实现对正负极上的极耳进行不同拉力的拉拔测试。
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包括顶升组件和顶升板32,顶升组件设置于顶升板32上,顶升组件与检测装置连接,用于调节检测装置的上下位置,通过顶升组件可以完成夹紧组件11的上下移动,便于夹子对电芯100极耳的精确定位。
本实施例中,顶升组件包括顶升驱动装置31和顶升板32,顶升驱动装置31与顶升板连接,调节装置和检测装置设置于顶升板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顶升驱动装置31驱动顶升板32的上下移动,从而控制设置在顶升板32上的调节装置、检测驱动装置13和夹紧组件11的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包括感应板122、感应支板121和U型开关123,感应板122设置于感应支板121上,感应支板121与夹紧组件11连接,U型开关123设置于支撑装置上,U型开关123检测所述感应板122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当电芯100极耳为虚焊时,检测驱动装置13可以驱动与之相连的夹紧组件11,夹紧组件11与感应支板121连接,即也可驱动感应支板121与电芯100相反的方向移动,U型开关123设于顶升板32上,当检测驱动装置13驱动感应板122到达U型开关123的位置时,U型开关123通过检测感应板122的位置来检测电芯100极耳与电芯100的分离情况。
本实施例中,调节装置还包括检测表23,检测表23与检测驱动装置13连接,用于检测检测驱动装置13的拉拔力,具体地,检测表23为正压力表或者传感器,或者其他可以用于检测驱动装置13的拉力均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表23可以看见检测驱动装置13对夹紧组件11施加的拉力,即检测驱动装置13对电芯100极耳的施加拉力,防止因参数设置错误或者装置发生故障而对电芯100极耳施加不是检测范围内的参数而造成误差。
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还包括支撑板33,支撑板33上有固定孔,支撑板33与支撑装置连接,具体与顶升驱动装置31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孔可以将本装置固定。
本实施例中,夹爪驱动装置112、顶升驱动装置31和检测驱动装置13可以为电机、气缸、液压缸、齿轮齿条机构,本文对夹爪驱动装置112、顶升驱动装置31和检测驱动装置13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以上所述的与夹爪驱动装置112、顶升驱动装置31和检测驱动装置13的连接,均是与夹爪驱动装置112、顶升驱动装置31和检测驱动装置13上的传动装置连接,凡是能实现其对应的动作,均落入本文的保护范围,具体地,在本实例中,夹爪驱动装置112、顶升驱动装置31和检测驱动装置13均为气缸。
本实施例中,通过顶升驱动装置31和调节板21将夹紧组件11中的夹爪移动至可以夹住电芯100极耳的位置,夹爪驱动装置112驱动夹爪111将电芯100的极耳夹住,同时,U型开关123将设置在感应支板121上的感应板122打开,用于感应夹爪111的位置信息,将电芯100的极耳夹住后,再通过精密调节阀22调节检测驱动装置13中的拉力,检测驱动装置13对电芯100极耳进行拉拔检测,经过控制系统设置的一定时间后,若电芯100极耳的位置未发生改变,U型开关123未检测到感应板122,即认为该电芯100极耳焊接良好,若电芯100极耳的位置发生改变,U型开关123检测到感应板122发生移动,说明该电芯100极耳的焊接是不合格的。
本实施例中,电芯100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为夹具平台(未在图中显示),夹具平台上设有电芯100的工位和用于固定电芯100的两块平行挡板,两块平行挡板相向运动将电芯100夹紧,检测完成后,两块平行挡板背向运动将电芯100松开,取下该电芯100,进行下一块电芯100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通过夹手(未在图中显示)将电芯100夹至夹具平台上,或者将其从夹具平台上夹出。具体地,夹具平台上的挡板背向运动,将电芯100工位打开,接收夹手上夹住的电芯100,然后挡板再相向运动将电芯100夹紧,当检测完成后,挡板背向运动将工位打开,夹手再将工位上的电芯100夹出,然后将第二块电芯100放入,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对第二块电芯100的检测,应当理解,当第三块电芯100,第四块电芯100或者更多的电芯100放入时,只需按上述步骤,即可实现自动化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夹紧组件11中夹爪111将电芯100极耳夹紧后,调节装置调节检测驱动装置13的工作参数,检测驱动装置13驱动夹紧组件11拉拔电芯100极耳,在保证夹爪与电芯100极耳位置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动化检测,解决了极耳焊接过程中产生虚焊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以及受控于所述控制系统的支撑装置、调节装置和检测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支撑装置上;
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检测装置的位置;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夹紧组件和检测驱动装置,所述夹紧组件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连接;
电芯固定于固定装置上,所述夹紧组件用于夹紧电芯极耳,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夹紧组件与电芯位置相反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检测驱动装置与所述夹紧组件连接,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夹紧组件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夹爪装置,所述夹爪装置包括夹爪、夹爪驱动装置安装板和夹爪驱动装置,所述夹爪驱动装置与所述夹爪连接,所述夹爪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夹爪驱动装置安装板上,所述夹爪驱动装置安装板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调节板,所述检测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调节板上,所述调节板用于调节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精密调节阀,所述精密调节阀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精密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的拉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顶升板,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顶升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顶升驱动装置,所述顶升驱动装置与所述顶升板连接,所述顶升驱动装置通过驱动所述顶升板进而驱动所述调节装置和所述检测装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感应板、感应支板和U型开关,所述感应板设置于所述感应支板上,所述感应支板与所述夹紧组件连接,所述U型开关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U型开关检测所述感应板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检测表,所述检测表与所述检测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检测驱动装置的拉拔力。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拉拔测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升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CN201821623745.3U 2018-09-30 2018-09-30 极耳拉拔测力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086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3745.3U CN209086070U (zh) 2018-09-30 2018-09-30 极耳拉拔测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3745.3U CN209086070U (zh) 2018-09-30 2018-09-30 极耳拉拔测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86070U true CN209086070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18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2374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086070U (zh) 2018-09-30 2018-09-30 极耳拉拔测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860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7805A (zh) * 2019-08-14 2019-12-13 东莞市红木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或液态锂硫电池电芯的极耳贴胶及拉力检测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7805A (zh) * 2019-08-14 2019-12-13 东莞市红木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或液态锂硫电池电芯的极耳贴胶及拉力检测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86070U (zh) 极耳拉拔测力装置
CN201149578Y (zh) 一种电池焊接性能检测装置
CN218647017U (zh) 计时自动测试治具
CN109482788A (zh) 一种钢丝绳自动分割装置
CN108816793A (zh) 一种开槽插孔分离力的检测装置
CN209156771U (zh) 极耳刮平装置
CN102359908B (zh) 一种用于粘弹性材料弯曲疲劳试验的试验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133427A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短路检测装置
CN210557864U (zh) 一种钢管上料装置
CN216525198U (zh) 一种自动化环刚度试验设备
CN209803316U (zh) 一种电能表耐压测试装置
CN216484351U (zh) 一种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用拉力测试装置
CN109290227A (zh) 一种产品检测及组装系统
CN210802742U (zh) 插接头夹持力测试机
CN210090174U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弯曲强度对比测试装置
CN213067357U (zh) 一种用于加工零件的长度测量装置
CN202177544U (zh) 一种用于粘弹性材料弯曲疲劳试验的试验控制系统
CN207263862U (zh) 一种电芯短路自动检测系统
CN218847605U (zh) 一种减震器托盘导程检测装置
CN110635343A (zh) 一种基于激光设备的防滑动夹持装置
CN206037935U (zh) 耳机连接线自动测量设备
CN213456421U (zh) 一种集流盘焊接拉力测试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N110182601B (zh) 一种钢管上料装置
CN219956816U (zh) 一种电池漏液检测装置
CN212567884U (zh) 一种联动轴阻尼自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