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5287U - 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85287U
CN209085287U CN201821821648.5U CN201821821648U CN209085287U CN 209085287 U CN209085287 U CN 209085287U CN 201821821648 U CN201821821648 U CN 201821821648U CN 209085287 U CN209085287 U CN 209085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expansion chamber
air inlet
afterburning
rotary kil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16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雨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8216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85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85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852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氧气检测仪及补燃机构,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检测仪均设于沉降室的出气口侧壁;补燃机构包括左风道、右风道、进风调节管及至少一个补燃风机,左风道和右风道对称设置于沉降室两侧,左风道和右风道均一端连接于沉降室、另一端分别与进风调节管的两端连通,每个补燃风机均出风端连接于进风调节管。本实用新型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检测仪以便于实施检测烟气温度及含氧浓度,以控制补燃风机开启,其通过左风道和右风道斜向上向沉降室内输入含氧的冷空气,进入的冷空气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进入,降低了对沉降室的影响,且通过进风调节管连通左风道和右风道以保证左风道和右风道进风的均衡性。

Description

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炭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背景技术
炭素做为有色金属电解过程中的原材料,在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炭素主要依靠炭素回转窑生产,回转窑在生产炭素时,为去除原料中的水分及挥发性物质,一般采用高温干馏,高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CO等可燃气体,其为下一流程烟气污染物处理带来难题;同时,当烟气温度达到1200℃时,无法进行烟气脱硝处理,其导致环保达标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至少一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氧气检测仪及补燃机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检测仪均设于沉降室的出气口侧壁并分别用于检测沉降室出气口内烟气的温度及含氧浓度;所述补燃机构包括左风道、右风道、进风调节管及至少一个补燃风机,所述左风道和右风道对称设置于所述沉降室两侧,所述左风道和右风道均一端斜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沉降室、另一端分别与设于所述沉降室下方的进风调节管的两端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补燃风机沿所述进风调节管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个所述补燃风机均出风端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进风调节管上开设的进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炭素回转窑的沉降室出气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检测仪,以便于实施检测烟气温度及含氧浓度,当其温度高于1100℃、含氧浓度低于2%时,可控制补燃风机开启,其通过左风道和右风道斜向上向沉降室内输入含氧的冷空气,进入的冷空气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进入,降低了对沉降室的影响,且通过进风调节管连通左风道和右风道以保证左风道和右风道进风的均衡性;进入的冷空气可促进烟气中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且冷空气与烟气混合后可降低烟气温度,便于后续的烟气脱硝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10,包括温度传感器11、氧气检测仪12及补燃机构13,所述温度传感器11和氧气检测仪12均设于沉降室20的出气口21侧壁并分别用于检测沉降室20的出气口21内的烟气的温度及含氧浓度,温度传感器11和氧气检测仪12均可直接市场购买,其安装方式可采用公告号为CN2057479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方式布置,本实施例温度传感器11和氧气检测仪12设置的目的是实时检测烟气温度以及烟气中的氧气浓度,以便于根据检测的温度和氧气浓度判断是否需要开启补燃机构13,具体的,当烟气的温度高于1100℃和/或烟气中的含氧浓度低于2%时,则开启补燃机构13,以促进烟气中的可燃气体充分燃烧和/或促进冷空气与高温烟气混合以降低其温度。
本实施例所述补燃机构13包括左风道131、右风道132、进风调节管133及至少一个补燃风机134,所述左风道131和右风道132对称设置于所述沉降室20两侧,所述左风道131和右风道132的均一端斜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沉降室10、另一端分别与设于所述沉降室20下方的进风调节管133的两端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补燃风机134沿所述进风调节管133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个所述补燃风机134均出风端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进风调节管133上开设的进风口。由于沉降室10内的高温烟气大致由下向上流动,然后再转向至水平运动并由其一端的出气口21排出高温烟气,故为了避免补入的冷空气影响沉降室20内的正常工艺流程,本实施例的左风道131和右风道132对称设置在沉降室20两侧,且均斜向上连接于所述沉降室20,其一方面避免进入的冷空气对沉降室20内的烟气造成冲击,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进入的冷空气能够与高温烟气适度混合,通过上述适度混合,其可提供足够的氧气以便于高温烟气中的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且补入的冷空气可与高温烟气混合以降低烟气温度,进而满足后续烟气脱硝处理的要求。实际应用时,为了保证补入冷空气进入的均衡性,本实施例设置一进风调节管133,该进风调节管133两端分别与左风道131和右风道132连通,补燃风机134输入的冷空气进入进风调节管133后,分别由左风道131和右风道132进入沉降室20,由于左风道131和右风道132连通且对称设置,则左风道131和右风道132内的气压大致相同,进而使得由左风道131和右风道132进入的冷空气流量大致相同,其可避免进入冷空气的不均衡性而导致对沉降室20内正常工艺流程造成冲击。
本实施例所述左风道131包括第一左风道131a、第二左风道131b,所述第一左风道131a倾斜布置且其上端连接于所述沉降室20,所述第二左风道131b上端与所述第一左风道131a连通、下端与所述进风调节管133连通;所述右风道132包括第一右风道132a、第二右风道132b,所述第一右风道132a倾斜布置且其上端连接于所述沉降室20,所述第二右风道132b上端与所述第一右风道132a连通、下端与所述进风调节管133连通。实际安装时,进风调节管133水平设置于沉降室20正下方,以便于供气。而为了保证冷空气进入沉降室20的最佳均衡性,本实施例经过试验论证,发现当第一左风道131a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时(此时第一右风道132a与水平面的夹角也为30°),由左风道131和右风道132进入的冷空气对沉降室20产生的冲击较小且可以保证冷空气能够与烟气较好的混合,故本实施例优选将第一左风道131a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为30°。
为了便于由进风调节管133进入的冷空气顺畅进入第二左风道131b和第二右风道132b,也便于第二左风道131b和第二右风道132b的冷空气更加顺畅进入第一左风道131a和第二左风道131b,本实施例所述第二左风道131b包括一竖直设置的连通管b11及设于所述连通管b11两端并呈弧形的两个弯管b12,其通过连通管b11和两个弯管b12提高了冷空气进入的流畅性。
本实施例补燃风机13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般设置2~3个,其可根据不同天气或环境下烟气温度及其中的含氧浓度控制开启补燃风机134的数量,例如当烟气温度过高和/或其含氧浓度过低时,可增加补燃风机134的开启数量,以增加冷空气的进入量,反之则减少补燃风机134的开启数量,具体可设置控制阀135,可通过控制阀135控制补燃风机134的开关;其中,本实施例所述补燃风机134优选为两个,且相对所述进风调节管133中部对称设置,其可通过两个补燃风机134的对称设置以促进进气的均衡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仅仅设置一个补燃风机134,并通过控制该补燃风机134的转速调整其进风流量。
由于补燃风机134位于沉降室20下方,而沉降室20附近的空气温度相对较高,故为了避免通入的冷空气温度较高而导致影响通入量必须增大,而冷空气通入量增大会增大对沉降室20内正常工艺的影响度,故本实施例所述补燃风机134的进风端形成一倾斜向下的进风端面134a,其可使得补燃风机134将更远离沉降室20的冷空气抽入,保证进入沉降室20内的冷空气温度相对较低,为了便于进风,进风端面134a与水平面的夹角可设置为60~75°,优选设置为70°。而且,本实施例也可在所述进风端面134a设置一用于调整进风量的挡板门,可通过挡板门控制补燃风机134的进风量,挡板门的设置可采用现有的常规技术,例如在进风端面134a滑动设置一挡板门,通过挡板门相对进风端面134a的滑动控制进风量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炭素回转窑的沉降室出气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检测仪,以便于实施检测烟气温度及含氧浓度,当其温度高于1100℃、含氧浓度低于2%时,可控制补燃风机开启,其通过左风道和右风道斜向上向沉降室内输入含氧的冷空气,进入的冷空气沿烟气的流动方向进入,降低了对沉降室的影响,且通过进风调节管连通左风道和右风道以保证左风道和右风道进风的均衡性;进入的冷空气可促进烟气中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且冷空气与烟气混合后可降低烟气温度,便于后续的烟气脱硝处理。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传感器、氧气检测仪及补燃机构,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氧气检测仪均设于沉降室的出气口侧壁并分别用于检测沉降室出气口内烟气的温度及含氧浓度;所述补燃机构包括左风道、右风道、进风调节管及至少一个补燃风机,所述左风道和右风道对称设置于所述沉降室两侧,所述左风道和右风道均一端斜向上延伸并连接于所述沉降室、另一端分别与设于所述沉降室下方的进风调节管的两端连通,至少一个所述补燃风机沿所述进风调节管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个所述补燃风机均出风端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进风调节管上开设的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风道包括第一左风道、第二左风道,所述第一左风道倾斜布置且其上端连接于所述沉降室,所述第二左风道上端与所述第一左风道连通、下端与所述进风调节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风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左风道包括一竖直设置的连通管及设于所述连通管两端并呈弧形的两个弯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燃风机为两个并相对所述进风调节管中部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燃风机的进风端形成一倾斜向下的进风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面设置有一用于调整进风量的挡板门。
CN201821821648.5U 2018-11-05 2018-11-05 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85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1648.5U CN209085287U (zh) 2018-11-05 2018-11-05 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1648.5U CN209085287U (zh) 2018-11-05 2018-11-05 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85287U true CN209085287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2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164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85287U (zh) 2018-11-05 2018-11-05 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85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4970A (zh) 一种内外补风型通风柜
CN102287850B (zh) 一种低氧铜杆连铸连轧燃烧控制系统
CN109539248A (zh) 一种燃烧器配风装置及配风方法
CN206696256U (zh) 一种锅炉排烟在线连续监测调节装置
CN209085287U (zh) 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CN107604123A (zh) 一种有效提高转炉煤气回收质量和数量的方法
CN204996803U (zh) 一种内外补风型通风柜
CN209166132U (zh) 一种烧结烟气混风器
CN206235174U (zh) 一种电炉烟气调节装置
CN109136457B (zh) 一种转炉煤气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6769266A (zh) 主动吸入式易燃易爆气体检测装置风道结构
CN207922558U (zh) 一种过滤式气体加热装置
CN205156238U (zh) 旁通结构及换气设备
CN209386351U (zh) 一种锅炉烟气回流强制风冷余热回用装置
CN210180165U (zh) 一种可控补风式灰吹炉
CN108931555A (zh) 一种实现多因素定量控制的烟气酸露点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CN203431923U (zh) 一种惰性烟气发生器装置
CN102323112A (zh)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系统的导流式风道结构
CN202255914U (zh)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系统的导流式风道结构
CN205939269U (zh) 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CN206515705U (zh) 一种气体流量自动调整装置
CN205472709U (zh) 半干法脱硫灰的处理装置
CN203402925U (zh) 炼油厂硫磺回收富氧提温与扩产装置
CN209101833U (zh) 一种窑炉自动除尘系统
CN219851276U (zh) 料道烟气洁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