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9269U - 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9269U
CN205939269U CN201620870351.2U CN201620870351U CN205939269U CN 205939269 U CN205939269 U CN 205939269U CN 201620870351 U CN201620870351 U CN 201620870351U CN 205939269 U CN205939269 U CN 205939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nozzle
air
nozzle arrangements
combu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03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云
林玉绵
刘小平
李忠堂
叶伟林
孙娅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208703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9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9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9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嘴结构及燃气灶,喷嘴结构包括喷嘴(11)、炉头(1)及位于所述喷嘴(11)与所述炉头(1)之间的风门片(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门片(4)上,用于调节所述风门片(4)的进风量的第一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喷嘴(11)内,用于检测所述喷嘴(11)进气口的燃气流量的燃气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炉头(1)内,用于检测待燃烧气体流量的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嘴结构,提高了燃烧质量和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的分气管尾端连接喷嘴,喷嘴与炉头连接,燃气通过喷嘴流动至炉头。为了增加空气,以便于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燃烧,
喷嘴上开有侧风孔,进入喷嘴的燃气与由侧风孔进入喷嘴的空气混合,形成中间混合气体;喷嘴通过风门片与炉头连接,风门片上设置有转动风门,通过调节转动风门与风门片的相对位置达到调节进入炉头的空气流量,中间混合气体与由转动风门与风门片的组合结构进入炉头的空气混合,形成待燃烧气体。
目前,在调节待燃烧气体中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手动调节转动风门,达到调节由转动风门与风门片的组合结构进入炉头的空气流量的方法进行调节。在此过程中,仅能通过观察火焰情况,人为的判断燃效状况,不能保证良好的燃烧质量和燃烧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燃烧质量和燃烧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嘴结构,以提高了燃烧质量和燃烧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喷嘴结构,包括喷嘴、炉头及位于所述喷嘴与所述炉头之间的风门片,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风门片上,用于调节所述风门片的进风量的第一调节装置;
设置于所述喷嘴内,用于检测所述喷嘴进气口的燃气流量的燃气检测装置;
设置于所述炉头内,用于检测待燃烧气体流量的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转动风门。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转动风门转动的风门驱动装置。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风门具有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的轮齿结构;
所述风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动齿轮转动。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所述风门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风门片上;
所述风门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穿过所述风门片并与所述转动齿轮连接。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还包括与所述风门驱动装置、所述燃气检测装置及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粗调控制单元;
当△Q<Q时,所述粗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风门驱动装置调节所述转动风门,增大所述风门片的进风量;
当△Q>Q时,所述粗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风门驱动装置调节所述转动风门,减小所述风门片的进风量;
其中,△Q=Q3-Q1;
Q3为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检测的初始待燃烧气体流量;
Q1为所述燃气检测装置检测的燃气流量;
Q为依据燃气流量Q1得出的最优空气流量。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所述燃气检测装置和/或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流量计。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喷嘴的侧风孔上,用于调节所述侧风孔的进风量的第二调节装置。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所述侧风孔开启程度的滑块。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滑块滑动的滑块驱动部件。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还包括与所述滑块驱动部件、所述燃气检测装置及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精调控制单元;
当△Q’<Q时,所述精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滑块驱动部件调节所述滑块,增大所述侧风孔的进风量;
当△Q’>Q时,所述精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滑块驱动部件调节所述滑块,减小所述侧风孔的进风量;
其中,△Q’=Q3’-Q1;
Q3’为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完成调节后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检测的当时待燃烧气体流量;
Q1为所述燃气检测装置检测的燃气流量;
Q为依据燃气流量Q1得出的最优空气流量。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喷嘴内,用于检测中间混合气体流量的中间气检测装置。
优选地,上述喷嘴结构中,所述中间气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喷嘴结构,所述喷嘴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喷嘴结构。
优选地,上述燃气灶中,还包括与所述燃气检测装置与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显示燃气与空气比例的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嘴结构,通过设置于喷嘴内的燃气检测装置及设置于炉头内的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可以直接得出燃气流量及待燃烧气体流量,进而得出了空气的流量。通过上述数据,结合燃气的种类及当地气压气温等情况,可以得出最优燃气与空气比,进而得出最优空气流量Q。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装置,将空气的流量调节到最优空气流量Q,进而提高了燃烧质量和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喷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喷嘴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超声波流量计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喷嘴结构的燃气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喷嘴结构,以提高了燃烧质量和燃烧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嘴结构,包括喷嘴11、炉头1及位于喷嘴11与炉头1之间的风门片4,还包括:设置于风门片4上,用于调节风门片4的进风量的第一调节装置;设置于喷嘴11内,用于检测喷嘴11进气口的燃气流量的燃气检测装置;设置于炉头1内,用于检测待燃烧气体流量的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嘴结构,通过设置于喷嘴11内的燃气检测装置及设置于炉头1内的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可以直接得出燃气流量及待燃烧气体流量,进而得出了空气的流量。结合燃气的种类、燃气流量及环境因素等情况,可以得出最优燃气与空气比;并通过上述数据,进而得出最优空气流量Q。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装置,将空气的流量调节到最优空气流量Q,进而提高了燃烧质量和燃烧效率。
其中,直接由分气管尾端输送至喷嘴11的气体为燃气。喷嘴上开有侧风孔,进入喷嘴的燃气与由侧风孔进入喷嘴的空气混合形成中间混合气体。中间混合气体与由转动风门与风门片的组合结构进入炉头的空气混合形成待燃烧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转动风门5。如图1及图2所示,风门片4通过螺钉固定在炉头1上,喷嘴11通过螺纹与风门片4及炉头1连接;转动风门5转动设置于喷嘴11上,喷嘴11上套设有将转动风门5向风门片4压紧的压缩弹簧。通过转动风门5在喷嘴11上的旋转,调节转动风门5上的通风口与风门片4上的开孔的对齐与分离,进而调节风门片4的进风量。
也可以设置其他类型的风门,如沿风门片4的厚度方向运动的锥形活塞,同样可以达到调节风门片4进风量的作用。
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转动风门5转动的风门驱动装置15。通过设置风门驱动装置15,自动调节转动风门5的转动,进而提高风门片4进风量的控制精度。也可以采用手动驱动,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为了便于转动风门5与风门驱动装置15之间的传动连接,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转动齿轮14,转动风门5具有与转动齿轮14啮合的轮齿结构;风门驱动装置15驱动转动齿轮14转动。通过设置转动齿轮14,方便了风门驱动装置15的布置。
进一步地,风门驱动装置15固定于风门片4上;风门驱动装置15的驱动端穿过风门片4并与转动齿轮14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转动齿轮14转动设置于风门片4上,以便于与转动风门5的轮齿结构啮合,提高了结构紧凑型,也方便了风门驱动装置15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风门驱动装置15为旋转电机。
为了提高自动控制性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嘴结构还包括与风门驱动装置15、燃气检测装置及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粗调控制单元;
当△Q<Q时,粗调控制单元控制风门驱动装置15调节转动风门5,增大风门片4的进风量;当△Q>Q时,粗调控制单元控制风门驱动装置15调节转动风门5,减小风门片4的进风量。通过上述调节,使得△Q接近Q,进而使得Q3-Q1接近Q。最优为△Q等于Q。
如图3所示,其中,△Q=Q3-Q1;Q3为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检测的待燃烧气体流量;Q1为燃气检测装置检测的燃气流量;Q为依据燃气流量Q1得出的最优空气流量。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依据燃气种类及当地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制定合理的燃气与空气的最优混合比例,并将该数据储存于粗调控制单元中。当燃气检测装置检测到燃气流量为Q1时,依据燃气种类及当地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得出燃气与空气的最优混合比例,并根据最优混合比例及Q1得出最优空气流量Q。
优选地,燃气检测装置和/或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流量计。
其中,超声波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如下:
以燃气检测装置为例,其包括第一燃气换向器9及第二燃气换向器10。如图3所示,燃气检测装置所在的管道上壁到下壁的距离为L,第一燃气换向器9及第二燃气换向器10分别安装于管道上壁及下壁,第一燃气换向器9及第二燃气换向器10之间的连线与管道的夹角为α;
计算声波在气体中顺向传播时间:T=L/[sinα(V+V0cosα))];
计算声波在气体中顺向传播时间:T=L/[sinα(V-V0cosα))];
计算气体流速V=L/sinα(1/T+1/T);
计算气体流量Q=πV(L/2)2
其中,V为气体流速,V0为超声波流量计的声波传播速度。也可以使超声波流量计采用其他计算方法,仅需确保计算出气体流量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燃气检测装置和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均为超声波流量计。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混合气气换向器2及第二混合气换向器16。
也可以采用其他流量计作为燃气检测装置和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仅在保护范围之内。
喷嘴结构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侧风孔7的进风量。第二调节装置设置于喷嘴11的侧风孔7上。通过设置第二调节装置,以便于调节侧风孔7的进风量,进而方便对空气流量进行精调,提高了最优空气流量Q的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了燃烧质量和燃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侧风孔7开启程度的滑块12,通过滑块12相对于侧风孔7的滑动,完成侧风孔7的开启程度的调节,进而调节侧风孔7的进风量。也可以设置锥形活塞结构,使得锥形活塞结构的小端伸入侧风孔7,通过锥形活塞结构伸入侧风孔7的程度,调节侧风孔7的开启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12位于侧风孔7的进口端且沿垂直于侧风孔7的轴线方向滑动。
处于提高自动化程度的考虑,第二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滑块12滑动的滑块驱动部件8。通过设置滑块驱动部件8,自动调节滑块12相对于侧风孔7的滑动,进而提高侧风孔7进风量的控制精度。也可以采用手动驱动,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驱动部件8为直线电机或直线气缸。也可以将滑块驱动部件8设置为旋转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传动装置如蜗轮蜗杆结构或齿轮齿条结构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嘴结构还包括与滑块驱动部件8、燃气检测装置及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精调控制单元;
当△Q’<Q时,精调控制单元控制滑块驱动部件8调节滑块12,增大侧风孔7的进风量;当△Q’>Q时,精调控制单元控制滑块驱动部件8调节滑块12,减小侧风孔7的进风量。通过上述调节,使得△Q’接近Q,进而使得Q3’-Q1接近Q。最优为△Q’等于Q。
其中,△Q’=Q3’-Q1;Q3’为第一调节装置完成调节后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检测的当时待燃烧气体流量;Q1为燃气检测装置检测的燃气流量;Q为依据燃气流量Q1得出的最优空气流量。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依据燃气种类及当地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制定合理的燃气与空气的最优混合比例,并将该数据储存于精调控制单元中。当燃气检测装置检测到燃气流量为Q1时,依据燃气种类及当地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得出燃气与空气的最优混合比例,并根据最优混合比例及Q1得出最优空气流量Q。
也可以将上述粗调控制单元与精调控制单元集成于一个控制部件内,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为了便于精调控制,还包括设置于喷嘴11内的中间气检测装置,中间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中间混合气体流量。在第一调节装置完成调节后,中间气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中间气体流量Q2,并根据上述计算得出精调后中间气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二中间气体流量Q2’=Q-△Q’+Q2时,调节完成后的空气流量达到最优空气流量Q。通过设置中间气检测装置,可以更方便的控制滑块驱动部件8,提高了控制精度。
还可以依据燃气种类及当地气压温度等环境因素制定合理的燃气与空气的最优混合比例,根据最优混合比例及Q1得出最优空气流量Q。并且,根据燃气灶的类型,将最优空气流量Q=Q侧风孔+Q风门片,通过中间气检测装置与燃气检测装置的检测得出实际的侧风口进风量△Q侧风孔(Q侧风孔=Q2-Q1),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与中间气检测装置的检测得出实际的风门板进风量△Q风门片(Q风门片=Q3-Q2)。通过控制风门驱动装置15使得△Q风门片接近Q侧风孔,最优为△Q风门片等于Q风门片。通过控制滑块驱动部件8使得△Q侧风孔接近Q侧风孔,最优为△Q侧风孔等于Q侧风孔
进一步地,中间气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流量计。中间气检测装置包括第一中间换向器6及第二中间换向器13。
也可以采用其他流量计作为中间气检测装置,在此不再一一累述且仅在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述任一种喷嘴结构。由于上述喷嘴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上述喷嘴结构的燃气灶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为了更直观的得到燃气与空气的比例,燃气灶还包括与所述燃气检测装置与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显示燃气与空气比例的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方法,包括步骤:
S1:检测燃气流量Q1及初始待燃烧气体流量Q3;
S2:计算空气流量△Q=Q3-Q1,将△Q与依据燃气流量Q1得出的最优空气流量Q进行比较;
当△Q<Q时,增大进风量;
当△Q>Q时,减小进风量。
由于上述喷嘴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方法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优选地,空气流量△Q包括第一混合空气流量和第二混合空气流量,喷嘴结构具有调节第一混合空气流量的第一调节装置及调节第二混合空气流量的第二调节装置;步骤S2中,通过第一调节装置进行粗调,再对第二调节装置进行精调。通过粗调及精调操作,有效提高了调节精度。
步骤S2之后还包括步骤S3:输出调节后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通过上述步骤,直观的得出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喷嘴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喷嘴结构,包括喷嘴(11)、炉头(1)及位于所述喷嘴(11)与所述炉头(1)之间的风门片(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风门片(4)上,用于调节所述风门片(4)的进风量的第一调节装置;
设置于所述喷嘴(11)内,用于检测所述喷嘴(11)进气口的燃气流量的燃气检测装置;
设置于所述炉头(1)内,用于检测待燃烧气体流量的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转动风门(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转动风门(5)转动的风门驱动装置(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还包括转动齿轮(14),所述转动风门(5)具有与所述转动齿轮(14)啮合的轮齿结构;
所述风门驱动装置(15)驱动所述转动齿轮(14)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驱动装置(15)固定于所述风门片(4)上;
所述风门驱动装置(15)的驱动端穿过所述风门片(4)并与所述转动齿轮(1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风门驱动装置(15)、所述燃气检测装置及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粗调控制单元;
当△Q<Q时,所述粗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风门驱动装置(15)调节所述转动风门(5),增大所述风门片(4)的进风量;
当△Q>Q时,所述粗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风门驱动装置(15)调节所述转动风门(5),减小所述风门片(4)的进风量;
其中,△Q=Q3-Q1;
Q3为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检测的初始待燃烧气体流量;
Q1为所述燃气检测装置检测的燃气流量;
Q为依据燃气流量Q1得出的最优空气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检测装置和/或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流量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喷嘴(11)的侧风孔(7)上,用于调节所述侧风孔(7)的进风量的第二调节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所述侧风孔(7)开启程度的滑块(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滑块(12)滑动的滑块驱动部件(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滑块驱动部件(8)、所述燃气检测装置及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的精调控制单元;
当△Q’<Q时,所述精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滑块驱动部件(8)调节所述滑块(12),增大所述侧风孔(7)的进风量;
当△Q’>Q时,所述精调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滑块驱动部件(8)调节所述滑块(12),减小所述侧风孔(7)的进风量;
其中,△Q’=Q3’-Q1;
Q3’为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完成调节后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检测的当时待燃烧气体流量;
Q1为所述燃气检测装置检测的燃气流量;
Q为依据燃气流量Q1得出的最优空气流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喷嘴(11)内,用于检测中间混合气体流量的中间气检测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气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流量计。
14.一种燃气灶,包括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喷嘴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燃气检测装置与所述待燃烧气体检测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显示燃气与空气比例的显示器。
CN201620870351.2U 2016-08-11 2016-08-11 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Active CN205939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0351.2U CN205939269U (zh) 2016-08-11 2016-08-11 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0351.2U CN205939269U (zh) 2016-08-11 2016-08-11 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9269U true CN205939269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0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0351.2U Active CN205939269U (zh) 2016-08-11 2016-08-11 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92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186A (zh) * 2016-08-11 2016-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喷嘴结构、燃气灶及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2186A (zh) * 2016-08-11 2016-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喷嘴结构、燃气灶及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方法
CN106152186B (zh) * 2016-08-11 2018-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喷嘴结构、燃气灶及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2186B (zh) 喷嘴结构、燃气灶及燃气与空气比例调节方法
CN102575617B (zh) 化油器的空燃比控制装置
CN205939269U (zh) 喷嘴结构及燃气灶
WO2017121397A1 (zh) 电动油门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02493884A (zh) 一种大功率气体发动机进气控制方法
EP3677769B1 (en) Gas control system and gas control method of off-road gas engine
CN110275561A (zh) 用于控制预混合燃气燃烧器的燃料-氧化剂混合物的设备
CN206418085U (zh) 可提高配制精度的燃气配制器
CN203799274U (zh) 基于pm10在线监测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
JPS62242186A (ja) 燃焼ガス・空気混合体の量及び/又は混合比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04493011U (zh) 用于化油器与汽缸头之间的补气装置
CN209132243U (zh) 一种连续自动加灰装置
CN220487734U (zh) 一种碟阀式电子燃气流量控制三燃料供应系统
CN204755109U (zh) 一种化油器与汽缸头之间的通气接头上的补气结构
CN209621478U (zh) 柴油机进气歧管结构
CN201103477Y (zh) 利用进气温度传感器自动调节发动机进气量的装置
CN201110236Y (zh) 一种沼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配气装置
CN104533633B (zh) 一种汽油机油气混合控制装置
CN110454780A (zh) 一种低热值燃气燃烧器
CN218328144U (zh) 一种自动可调式燃气预混器
CN203742805U (zh) 一种燃气发动机的进气调节系统
CN221002949U (zh) 带有平衡、自动补气装置和三合一传感器的双腔节气门体
CN203308608U (zh) 燃气发动机高效自适应燃气装置
CN209261698U (zh) Egr调节装置及内燃机
CN209085287U (zh) 炭素回转窑沉降室补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