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3444U - 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83444U
CN209083444U CN201821343402.1U CN201821343402U CN209083444U CN 209083444 U CN209083444 U CN 209083444U CN 201821343402 U CN201821343402 U CN 201821343402U CN 209083444 U CN209083444 U CN 209083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injector
admission line
isocon
twi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434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gling Zhang
章橙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ying Locomotiv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mazaki Eagle Indust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mazaki Eagle Industry Co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mazaki Eagle Industry Co
Priority to CN2018213434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83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83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83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Spraying Of Liq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涉及摩托车进气系统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进气管道、设置于第一进气管道外壁处的第一喷油器、设置于第一进气管道侧壁处的连接杆、设置于连接杆端部上的第二进气管道、设置于第二进气管道外壁处的第二喷油器、连接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的分流管,分流管上设置有进油接口。使用过程中,经由进油接口流入的油气部分流向第一喷油器一侧并与第一进气管道中的空气混合,经由进油接口流入的油气部分流向第二喷油器一侧并与第二进气管道中的空气混合,这样在混合气中油气占比较小,且在燃烧器使用该混合气的过程中,混合气中油气燃烧更为充分,排放更环保。

Description

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进气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电喷进气系统,在摩托车的发动机运转时,每一循环所能获得的空气量多寡及压缩比大小,是决定发动机动力大小的基本因素,而发动机的进气能力乃是藉由发动机的“容积效率”及“充填效率”来衡量。
目前,公告号为CN20684535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喷进气管,包括弧形的进气管体,进气管体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汽缸头的联接法兰,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进气歧管的进气接头,进气管体的外侧弧形面上凸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连通进气管体内腔的喷油孔,安装座上固定有喷油器。
使用时,通过喷油器将油气送入到进气管道内部并与空气混合且最终进入到燃烧室。不过在此过程中,空气仅能够从进气接头进入到进气管道内部并与喷油器喷出的油气混合,这样进入到燃烧室的混合气中油气的占比较大,且燃烧器使用混合气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燃烧不充分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其具有进气量较大,进入到燃烧室内部的混合气中油气占比较小,混合气燃烧更为充分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包括第一进气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外壁处并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喷油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侧壁处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平行的第二进气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道外壁处并与所述第二进气管道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喷油器、连接所述第一喷油器以及所述第二喷油器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设置有进油接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将油气从进油接口处注入到分流管内部;接着分流管内部的油气分为两部分且分别向着分流管两端流动;之后第一喷油器对将分流管内部的油气喷向第一进气管道,使得油气与第一进气管道内部的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第二喷油器将分流管内部的油气喷向第二进气管道,使得油气与第二进气管道内部的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进入到分流管内部的油气能够与第一进气管道以及第二进气管道内部的空气混合,这样在将混合气注入至燃烧室内部时,混合气中油气的占比更小,且在燃烧器使用该混合气的过程中,混合气中油气燃烧更为充分,排放更环保。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油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分流管外壁连接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喷油器上设置有与所述分流管外壁连接的第二支撑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于第一喷油器上的第一支撑杆以及连接于第二喷油器上的第二支撑杆同时对分流管进行支撑,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分流管与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分离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喷油器的端部抵触于所述分流管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喷油器的端部抵触于所述分流管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分流管主要受自身重力作用的影响,而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均抵触于分流管底部,这样第一支撑杆不易出现断裂并与分流管分离的情况,且第二支撑杆不易出现断裂并与分流管分离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喷油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一承托部,且所述第一承托部贴合于所述分流管外壁;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喷油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承托部,且所述第二承托部贴合于所述分流管外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托部以及第二承托部均贴合于分流管的外侧壁,这样能够增加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与分流管的接触面积,且第一承托部与第一喷油器配合能够限制分流管的横向移动,第二承托部与第二喷油器的配合能够限制分流管的横向移动,使得分流管与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优选的,所述进油接口与所述第一喷油器的间距等于所述进油接口与所述第二喷油器的间距。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油接口位于第一喷油器与第二喷油器之间,这样从进油接口处进入的油气能够较为同步地流向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管径由进油接口向两侧逐渐减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流管的管径由进油接口向两侧逐渐减小,这样在油气于分流管内部向两侧流动的过程中,油气的流速逐渐增加,也就是说从进油接口处流出的油气能够更快流向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内壁与所述进油接口相对处固定连接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的截面呈锥形,且所述分流块小端朝向所述进油接口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于分流管内部并与进油接口相对的分流块能够将进油接口处排除的油气分隔为两部分,并引导两部分油气分别向着分流管两端流动。这样减少了油气与分流管内壁直接对冲而造成的动能损失,使得油气能够更快流动向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
优选的,所述分流块朝向所述第一喷油器的侧壁以及所述分流块朝向所述第二喷油器的侧壁均为弧形面,且所述弧形面向分流块中心一侧弯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流块中与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相对的端面均为弧形面,这样在分流块对油气的流动进行引导时,油气动能损失较少,且油气能够更快流向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一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过程中,部分经由进油接口流入的油气流向第一喷油器一侧并与第一进气管道中的空气混合,部分经由进油接口流入的油气流向第二喷油器一侧并与第二进气管道中的空气混合,这样在混合气中油气占比较小,且在燃烧器使用该混合气的过程中,混合气中油气燃烧更为充分,排放更环保;
2.第一喷油器上设置有与分流管底部抵触的第一支撑杆,第二喷油器上设置有与分流管底部抵触的第二支撑杆,这样分流管与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
3.分流管内部设置有分流块,分流块能够将进油接口处排出的油气分隔为两部分,且经分隔之后的油气能够沿着分流块侧壁流动,这一设置减少了油气流动流动过程中的动能损耗,使得分流管内部的油气能够更为快速地流向第一喷油器以及第二喷油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实施例的外形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主要是用于展示分流快于分流管内部的设置情况。
附图标记:1、第一进气管道;2、第一喷油器;3、连接杆;4、第二进气管道;5、第二喷油器;6、分流管;7、进油接口;8、第一支撑杆;81、第一承托部;9、第二支撑杆;91、第二承托部;10、分流块;11、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进气管道1、设置于第一进气管道1外侧壁处并与第一进气管道1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喷油器2、与第一进气管道1并排设置且与第一进气管道1平行的第二进气管道4、设置于第二进气管道4外侧壁处并与第二进气管道4内腔连通的第二喷油器5、连接第一进气管道1以及第二进气管道4的连接杆3、连通第一喷油器2以及第二喷油器5的分流管6。
第二喷油器5与第一喷油器2呈对称分布,且第二喷油器5与第一喷油器2的对称中心重合于第一进气管道1与第二进气管道4的对称中心。
分流管6为两端封闭的圆管。分流管6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分流管6内腔相连通的进油接口7,在使用过程中,油气可以从进油接口7进入到分流管6内部。进油接口7与第一进气管道1的间距等于进油接口7与第二进气管道4的间距。分流管6内径由进油接口7向两端逐渐减小。
如图2所示,分流管6与进油接口7相对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分流块10,分流块10用于将从进油接口7进入的油气分隔成两部分。分流块10的截面形状为锥形,且分流块10的小端朝向进油接口7一侧。分流块10朝向第一喷油器2一侧的侧面以及分流块10朝向第二喷油器5一侧的侧面均为弧形面11,且弧形面11向分流块10中心一侧弯曲。
如图1所示,第一喷油器2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8,且第一支撑杆8延伸至分流管6下方并抵触于分流管6底面。第一支撑杆8远离第一喷油器2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一承托部81,且第一承托部81与分流管6远离第一喷油器2的外侧壁贴合。第二喷油器5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9,且第二支撑杆9平行于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延伸至分流管6下风并与分流管6底面抵触。第二支撑杆9远离第二喷油器5的端部向上弯折并形成第二承托部91,且第二承托部91贴合于分流管6远离第二喷油器5的外侧壁。
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油气注入到进油接口7内部;接着进油接口7内部的油气流入到分流管6内部;当经由进油接口7排出的油气与分流块10小端接触时,油气被分流块10分隔为两部分,且经分隔之后的油气沿着分流块10的弧形面11流动。之后部分油气经由第一喷油器2进入到第一进气管道1内部并与第一进气管道1内部的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部分油气经由第二喷油器5进入到第二进气管道4内部并与第二进气管道4内部的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最后第一进气管道1将内部的混合气注入到燃烧室内部,第二进气管道4将内部的混合气注入到燃烧室内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8)

1.一种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进气管道(1)、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1)外壁处并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1)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喷油器(2)、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1)侧壁处的连接杆(3)、设置于所述连接杆(3)端部上并与所述第一进气管道(1)平行的第二进气管道(4)、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道(4)外壁处并与所述第二进气管道(4)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喷油器(5)、连接所述第一喷油器(2)以及所述第二喷油器(5)的分流管(6),所述分流管(6)上设置有进油接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喷油器(2)上设置有与所述分流管(6)外壁连接的第一支撑杆(8),所述第二喷油器(5)上设置有与所述分流管(6)外壁连接的第二支撑杆(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杆(8)远离所述第一喷油器(2)的端部抵触于所述分流管(6)底部,所述第二支撑杆(9)远离所述第二喷油器(5)的端部抵触于所述分流管(6)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杆(8)远离所述第一喷油器(2)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一承托部(81),且所述第一承托部(81)贴合于所述分流管(6)外壁;所述第二支撑杆(9)远离所述第二喷油器(5)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第二承托部(91),且所述第二承托部(91)贴合于所述分流管(6)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油接口(7)与所述第一喷油器(2)的间距等于所述进油接口(7)与所述第二喷油器(5)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分流管(6)的管径由进油接口(7)向两侧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分流管(6)内壁与所述进油接口(7)相对处固定连接有分流块(10),所述分流块(10)的截面呈锥形,且所述分流块(10)小端朝向所述进油接口(7)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分流块(10)朝向所述第一喷油器(2)的侧壁以及所述分流块(10)朝向所述第二喷油器(5)的侧壁均为弧形面(11),且所述弧形面(11)向分流块(10)中心一侧弯曲。
CN201821343402.1U 2018-08-20 2018-08-20 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 Active CN209083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3402.1U CN209083444U (zh) 2018-08-20 2018-08-20 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3402.1U CN209083444U (zh) 2018-08-20 2018-08-20 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83444U true CN209083444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14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43402.1U Active CN209083444U (zh) 2018-08-20 2018-08-20 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83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9381C (zh) 具有适配凹坑的车用活塞式内燃机
CN209083444U (zh) 双进气道电喷进气系统
US2019019510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ir assisted injection of a reductant into an aftertreatment system
CN101245731B (zh) 纵向扫气的两冲程大型柴油机及其运行的方法
CN108266268A (zh) 发动机
CN107387229A (zh) 一种适用于柴油机改用汽油燃料的发动机燃烧系统
CN102787936A (zh) 柴油机低涡流比螺旋进气道
CN202144769U (zh) 柴油机配置喷醇系统中的圆周布置的顺气流喷醇器
CN104454545B (zh) 一种带吸气功能的压缩机喷油器
CN204704035U (zh) 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10013774U (zh) 一种汽车使用的节能器
CN207660755U (zh) 一种具有排气功能的燃油滤清器
CN208967788U (zh) 一种燃烧充分的节能燃烧炉
CN207470321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进气预热系统
CN208220938U (zh) 一种人字形进气歧管
CN206816412U (zh) 一种气体燃料发动机进气管道系统
CN201972803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
CN206503649U (zh) 一种柱塞式化油器
CN210013771U (zh) 一种能使燃油燃烧完全的节能器
CN206205985U (zh) 二冲程发动机扫气增压润滑装置
CN201334950Y (zh) Yc6j230-20柴油机配置喷醇系统中的乙醇分配器
CN201943862U (zh) 一种滤清器滤座
CN201034051Y (zh) 天然气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CN108686390A (zh) 一种浸没燃烧蒸发器
CN107642439A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进气预热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8055, No. 211, new street, Xinqiao Town, Luqiao District, Zhejiang, Taizhou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Tianying Locomotiv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55, No. 211, new street, Xinqiao Town, Luqiao District, Zhejiang, Taizhou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HANQI TIANYING VEHICLE INDUSTR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