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53672U - 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53672U
CN209053672U CN201821207309.8U CN201821207309U CN209053672U CN 209053672 U CN209053672 U CN 209053672U CN 201821207309 U CN201821207309 U CN 201821207309U CN 209053672 U CN209053672 U CN 209053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manifold
cooling
exhaust
cooling cavities
high effici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73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艳文
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erospace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erospace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erospace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erospace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2073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53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53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53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包括冷却腔体、排气歧管本体、延长弯管本体和排气腔体,所述冷却腔体和排气腔体由隔板分隔,所述排气歧管本体和延长弯管本体安装在所述排气腔体内,所述排气歧管本体的出口与所述延长弯管本体的进口焊接,所述延长弯管本体的排气出口延伸至所述排气腔体的外部,所述排气腔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冷却腔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气歧管所处的腔体隔壁设置具有冷却水循环的腔体,冷却腔体可以与排气腔体内的高热量进行热交换,迅速降低排气歧管本体的温度,同时减低排气歧管所排出的废气的温度,可延长排气歧管本身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一般是与发动机气缸体相连的,是各缸的排气集中起来导入排气总管,带有分歧的管路。对它的要求主要是,尽量减少排气阻力,并避免各缸之间相互干扰。由于在排气过分集中时,各缸之间会产生相互干扰,也就是某缸排气时,正好碰到别的缸窜来的没有排净的废气,这样就会增加排气的阻力,会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所以将各缸的排气尽量分开,每缸一个分支,或者两缸一个分支,也就是后来使用的排气歧管,使每个分支尽量加长并独立成型以减少不同管内的气体相互影响。随着发动机效率的提高,排气温度提高到600~650 ℃,随着催化技术和蜗轮增压技术的应用更是显著提高了排气歧管的工作温度,达到了750 ℃以上,随着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排气歧管的工作温度还要提高,温度过高不仅影响排气歧管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排气歧管由于暴露在高温废气中就会发生热膨胀并导致较大的变形,严重时会发生破裂,废气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通过水冷循环对排气歧管和废气进行快速降温散热,有效减小了排气歧管因温度过高产生的形变的可能性,降低所排废气的温度及压力,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包括冷却腔体、排气歧管本体、延长弯管本体和排气腔体,所述冷却腔体和排气腔体由隔板分隔,所述排气歧管本体和延长弯管本体安装在所述排气腔体内,所述排气歧管本体的出口与所述延长弯管本体的进口焊接,所述延长弯管本体的排气出口延伸至所述排气腔体的外部,所述排气腔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冷却腔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所述冷却腔体的内壁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腔体设置至少一个通道隔板,通道隔板与冷却腔体内壁密封连接围成冷却水通道,冷却水通道的一端与进水口相通,冷却水通道的另一端与出水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隔板的数量为一个且垂直安装在所述冷却腔体的侧壁上,通道隔板的前端面悬空,形成一个迂回弯折的冷却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隔板数量为一个且垂直安装在所述冷却腔体的底壁上,通道隔板的上端面悬空,形成一个迂回弯折的冷却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隔板包括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和垂直隔板互相垂直且一体成型,所述水平隔板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悬空,所述垂直隔板的上端面与所述水平隔板的下端面相连,所述垂直隔板的下端面与所述冷却腔体内壁连接,所述垂直隔板的下端面与冷却腔体内壁连接形成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的两端位于所述垂直隔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隔板为两块且相互平行,其中一块通道隔板的前端面悬空,另一块通道隔板的后端面悬空,所述两块通道隔板与所述冷却腔体共同形成迂回弯折的冷却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歧管本体和延长弯管本体的外壁上设有绝热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腔体的侧壁上设有数量与所述排气歧管本体的单管数量配合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单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腔体内设有水温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冷水循环对排气歧管和废气进行冷热交换,能迅速地可持续的地降低排气歧管和废气的温度,大大降低了排气歧管因温度过高产生形变以及破裂的可能性,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延长了排气歧管的使用寿命。
2)在冷却腔体设置了通道隔板,与所述冷却腔体形成冷却水通道,可以增加冷却液体的循环长度,延长热交换的时间和效率,进一步降低排气歧管和排除的废气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腔体,2-排气歧管本体,3-排气歧管本体,4-排气歧管本体,5-隔板,6-进气口,7-进水口,8-出水口,9-排气出口,10-通道隔板,11-冷却水通道,12-水平隔板,13-垂直隔板,14-水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包括冷却腔体1、排气歧管本体3、延长弯管本体4和排气腔体2,所述冷却腔体1和排气腔体2由隔板5分隔,所述排气歧管本体3和延长弯管本体4安装在所述排气腔体2内,所述排气歧管本体3的出口与所述延长弯管本体4的进口焊接,所述延长弯管本体4的排气出口9延伸至所述排气腔体2的外部,所述排气腔体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6,所述冷却腔体1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所述隔板5与所述冷却腔体1的内壁一体成型。
所述冷却腔体1设置至少一个通道隔板10,通道隔板10与冷却腔体1内壁密封连接围成冷却水通道11,冷却水通道11的一端与进水口7相通,冷却水通道11的另一端与出水口8相通。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通道隔板10的数量为一个且垂直安装在所述冷却腔体1的侧壁上,通道隔板10的前端面悬空,形成一个迂回弯折的冷却水通道11,也就是说所述通道隔板10前端面、后端面和左端面分别与冷却腔体1的侧壁连接,通道隔板10的右端面悬空,这样设置之后,由于冷却水通道的迂回长度变长了,冷却水和排气腔体2之间热交换的时间增加了,能更迅速降低排气歧管3的温度和废气的温度。
所述排气歧管本体3和延长弯管本体4的外壁上设有绝热材料层,用来阻止高温时热量的传递,对排气歧管的温度升高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所述排气腔体2的侧壁上设有数量与所述排气歧管本体3的单管数量配合的进气口6,所述进气口6与所述单管连通,发动机的废气可以分流分别地导入排气歧管,使得排气腔体2内不会残留废气,全部由延长弯管本体4的排气出口9排到外部。
所述冷却腔体1内设有水温传感器14,水温传感器14可以即时感知冷却腔体1内的冷却水的温度,避免水温过高,及时做到合适的冷却水循环的次数。
当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排除的废气由进气口6进入排气2,所述废气通过排气歧管中各单管的进气口汇集后从排气歧管外接延长弯管的排气出口排出,延长弯管出口优选为法兰连接,可接入烟管引向封闭空间外部。冷却腔体与外部的液体泵可形成冷却循环,冷却水从冷却腔体1的进水口流进,再从出水孔口排出,水冷却腔内的冷却水与隔板5会发生热交换,对隔板5进行冷却,由于隔板5为冷却腔体1与排气腔体2共有的壁,冷却液对隔板5的热交换相当于对排气腔体2进行了热交换,带走大量排气腔体2内部的高温废气的热量,从来能使排气歧管迅速降温,冷却水不断循环,以降低废气的温度,能将排气歧管本体的温度大大降低,这样就明显降低了排气歧管本体3的温度,延长发动机的寿命。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降温的效率,增长冷却水通道的迂回长度,增加冷却水和排气腔体2之间热交换的时间,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通道隔板10的安装方式不同:所述通道隔板10数量为一个且垂直安装在所述冷却腔体1的底壁上,通道隔板10的上端面悬空,通道隔板10的前端面、后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冷却腔体1内壁连接,形成一个迂回弯折的冷却水通道11。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降温的效率,增长冷却水通道的迂回长度,增加冷却水和排气腔体2之间热交换的时间,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所述通道隔板10包括水平隔板12和垂直隔板13,所述水平隔板12和垂直隔板13互相垂直且一体成型,所述水平隔板1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悬空,所述垂直隔板13的上端面与所述水平隔板12的下端面相连,所述垂直隔板13的下端面与所述冷却腔体1内壁连接,所述垂直隔板13的下端面与冷却腔体1内壁连接形成冷却水通道11,所述冷却水通道11的两端位于所述垂直隔板13的两侧。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降温的效率,增长冷却水通道的迂回长度,增加冷却水和排气腔体2之间热交换的时间,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进所述通道隔板10为两块且相互平行,其中一块通道隔板10的前端面悬空,另一块通道隔板10的后端面悬空,所述两块通道隔板10与所述冷却腔体1共同形成迂回弯折的冷却水通道11。
上述4个实施例中,通过冷水循环对排气歧管和废气进行热交换,能迅速地可持续的地降低排气歧管和废气的温度,大大降低了排气歧管因温度过高产生形变以及破裂的可能性,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延长了排气歧管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腔体(1)、排气歧管本体(3)、延长弯管本体(4)和排气腔体(2),所述冷却腔体(1)和排气腔体(2)由隔板(5)分隔,所述排气歧管本体(3)和延长弯管本体(4)安装在所述排气腔体(2)内,所述排气歧管本体(3)的出口与所述延长弯管本体(4)的进口焊接,所述延长弯管本体(4)的排气出口(9)延伸至所述排气腔体(2)的外部,所述排气腔体(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6),所述冷却腔体(1)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与所述冷却腔体(1)的内壁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体(1)设置至少一个通道隔板(10),通道隔板(10)与冷却腔体(1)内壁密封连接围成冷却水通道(11),冷却水通道(11)的一端与进水口(7)相通,冷却水通道(11)的另一端与出水口(8)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隔板(10)的数量为一个且垂直安装在所述冷却腔体(1)的侧壁上,通道隔板(10)的前端面悬空,形成一个迂回弯折的冷却水通道(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隔板(10)数量为一个且垂直安装在所述冷却腔体(1)的底壁上,通道隔板(10)的上端面悬空,形成一个迂回弯折的冷却水通道(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隔板(10)包括水平隔板(12)和垂直隔板(13),所述水平隔板(12)和垂直隔板(13)互相垂直且一体成型,所述水平隔板(1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悬空,所述垂直隔板(13)的上端面与所述水平隔板(12)的下端面相连,所述垂直隔板(13)的下端面与所述冷却腔体(1)内壁连接,所述垂直隔板(13)的下端面与冷却腔体(1)内壁连接形成冷却水通道(11),所述冷却水通道(11)的两端位于所述垂直隔板(13)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隔板(10)为两块且相互平行,其中一块通道隔板(10)的前端面悬空,另一块通道隔板(10)的后端面悬空,所述两块通道隔板(10)与所述冷却腔体(1)共同形成迂回弯折的冷却水通道(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本体(3)和延长弯管本体(4)的外壁上设有绝热材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体(2)的侧壁上设有数量与所述排气歧管本体(3)的单管数量配合的进气口(6),所述进气口(6)与所述单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体(1)内设有水温传感器(14)。
CN201821207309.8U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 Active CN209053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7309.8U CN209053672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7309.8U CN209053672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53672U true CN209053672U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47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7309.8U Active CN209053672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53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93291U (zh) 一种篦冷机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09053672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排气歧管
CN211527182U (zh) 一种热超导散热结构循环水冷却节能装置
CN211716670U (zh) 一种速热式电采暖锅炉
CN207276658U (zh) 退火炉管道式热循环系统
CN109293221A (zh) 一种高废气回收的节能式玻璃窑炉
CN217083406U (zh) 一种空气冷却器
CN208707472U (zh) 发电机用水冷装置
CN210486599U (zh) 一种气体余热回收装置
CN214095687U (zh) 一种真空高压气淬炉的外循环热量交换系统
CN212584990U (zh) 一种烟气消白用烟气加热器
CN202836281U (zh) 压缩机所用换热器
CN211316524U (zh) 一种燃气热水装置
CN215464445U (zh) 一种用于三氯氧磷反应的快速制备反应装置
CN218120204U (zh) 一种甲醛生产换热装置
CN214800450U (zh) 一种新型机电设备的降温保护装置
CN220267817U (zh) 一种箱式燃气发电机组
CN217209842U (zh) 节能环保型燃气热风炉
CN215001827U (zh) 基于干熄焦亚临界超高温发电的热泵耦合余热供暖装置
CN208075630U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冷却器
CN212205739U (zh) 一种高炉软水循环水冷装置
CN212930539U (zh) 一种二氧化碳高效制冷设备
CN209412065U (zh) 一种高废气回收的节能式玻璃窑炉
CN109612272B (zh) 一种基于余热洁净加热技术的高温硅钼棒熔炉
CN211291126U (zh) 一种机械加工废气余热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