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7872U - 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7872U
CN209047872U CN201820640270.2U CN201820640270U CN209047872U CN 209047872 U CN209047872 U CN 209047872U CN 201820640270 U CN201820640270 U CN 201820640270U CN 209047872 U CN209047872 U CN 209047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andle
baffle
stainless steel
aluminium all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402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延生
陈国欣
杨荣煌
林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UANGSH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UANGSH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UANGSH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UANGSHENG STAINLESS STEE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402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7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7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7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包括锅体、挡板、导磁不锈钢、储热纯铝层、食品级不锈钢、纳米钛黑不粘层和隔热层,所述锅体的右端设置有把手,且把手的左端固定有固定片,所述把手的右端外表面固定有软胶把手,且软胶把手的右端设置有旋转扣,所述挡板固定于把手的底端,且挡板的左端设置有防火层,所述挡板的顶端设置有螺栓,所述锅体的内部设置有高导热铝合金层,所述导磁不锈钢设置于离高导热铝合金层的中轴线较远的一侧。该悬浮式分离不粘锅经7层钢铸,多级钝化等多道程序处理,最终为一体成型结构,可达到少油烹饪、油烟少、不粘锅、易清洗等特点,403导磁不锈钢层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较高,且材料安全无毒。

Description

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粘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背景技术
不粘锅即做饭不会粘锅底的锅,是因为锅底采用了不粘涂层,常见的、不粘性能最好的有特氟龙涂层和陶瓷涂层,其次还有特殊工艺的铁锅和不锈钢锅;不粘锅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不必再提心煮肉时一不小心就会烧焦,煎鱼时鱼片粘在锅壁上。
现有的不粘锅的传热速度较慢,且不粘材料一般只设置锅底,不能锅以上的食物与锅的内壁分离开来,从而影响不粘锅的使用的性能,使用时由于火较大温度较高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导致使用者翻炒不均匀影响食物的味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不粘锅的传热速度较慢,且不粘材料一般只设置锅底,不能锅以上的食物与锅的内壁分离开来,从而影响不粘锅的使用的性能,使用时由于火较大温度较高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导致使用者翻炒不均匀影响食物的味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包括锅体、挡板、导磁不锈钢、储热纯铝层、食品级不锈钢、纳米钛黑不粘层和隔热层,所述锅体的右端设置有把手,且把手的左端固定有固定片,所述把手的右端外表面固定有软胶把手,且软胶把手的右端设置有旋转扣,所述挡板固定于把手的底端,且挡板的左端设置有防火层,所述挡板的顶端设置有螺栓,所述锅体的内部设置有高导热铝合金层,所述导磁不锈钢设置于离高导热铝合金层的中轴线较远的一侧,所述储热纯铝层设置于高导热铝合金层之间,所述食品级不锈钢设置于离高导热铝合金层的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食品级不锈钢的内壁上设置有蜂窝网状悬浮层,所述纳米钛黑不粘层设置于蜂窝网状悬浮层的内壁上,且蜂窝网状悬浮层的顶端设置有挂槽,所述软胶把手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槽,且螺纹槽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隔热层固定于软胶把手的左端。
优选的,所述软胶把手呈凸起状结构,且软胶把手内壁表面与把手的外壁表面之间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挡板呈圆弧状结构,且挡板通过螺栓与把手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导热铝合金层设置有两层,且高导热铝合金层关于储热纯铝层的中轴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纳米钛黑不粘层的顶端呈金钱花纹点状结构,且纳米钛黑不粘层的外壁表面的面积等于蜂窝网状悬浮层的内壁表面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螺纹槽内部的螺纹与旋转杆内部的螺纹尺寸相吻合,且螺纹槽与旋转杆构成旋转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悬浮式分离不粘锅经7层钢铸,多级钝化等多道程勋处理,最终为一体成型结构,可达到少油烹饪、油烟少、不粘锅、易清洗等特点,403导磁不锈钢层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较高,且材料安全无毒,在锅的外表面设置403导磁不锈钢层可避免锅由于长期的使用,且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有生锈和腐蚀现象的产生,进而对锅的及其内部结构进行保护,提高该类型锅的使用性能,高导热铝合金层可快速高效的将温度向锅内传输,且在传输的过程中可降低热量的流失,缩短锅的预热和煮熟食物所需的时间,304食品级不锈钢层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防腐蚀等特点,且使用寿命较长、密封性较高、传热速度较快,提升了锅的各个方面的性能,从而延长了该类型锅的使用寿命,储热纯铝层具有耐腐蚀、密度较小、导热性强、导电性好、储存热量较高等特点,可对高导热铝合金层传输的热量进行储存,降低热量的散失,蜂窝网状悬浮层和纳米钛黑不粘层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在煎制的过程中达到不粘锅的效果,蜂窝网状悬浮层与纳米钛黑不粘层之间形成的利用金钱花纹点状结构,且该结构与锅底之间形成的凹槽,使食物悬浮在颗粒上,产生水蒸气粘膜,使食物与锅底不直接接触,从而达到不粘锅的效果,在把手的三分之一处设置有挡板,该挡板可将使用者与火源分离开来,可避免火势较大且连续较长时间的使用对使用者带来不适,通过螺栓可手动对挡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也方便对其的拆卸,在把手的右端设置有可手动伸缩的小杆,该设置可对做菜初学者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锅体左端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体,2、把手,3、固定片,4、软胶把手,5、旋转扣,6、挡板,7、防火层,8、螺栓,9、高导热铝合金层,10、403导磁不锈钢层,11、储热纯铝层,12、304食品级不锈钢层,13、蜂窝网状悬浮层,14、纳米钛黑不粘层,15、挂槽,16、螺纹槽,17、旋转杆,18、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包括锅体1、挡板6、403导磁不锈钢层10、储热纯铝层11、304食品级不锈钢层12、纳米钛黑不粘层14和隔热层18,锅体1的右端设置有把手2,且把手2的左端固定有固定片3,把手2的右端外表面固定有软胶把手4,且软胶把手4的右端设置有旋转扣5,软胶把手4呈凸起状结构,且软胶把手4内壁表面与把手2的外壁表面之间紧密贴合,软胶把手4凸起状的结构的设计可给增大手与把手2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也可以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挡板6固定于把手2的底端,且挡板6的左端设置有防火层7,挡板6的顶端设置有螺栓8,挡板6呈圆弧状结构,且挡板6通过螺栓8与把手2相连接,挡板6的设置可将使用者与火源分离开来,且避免了由于火较大温度较高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现象的产生,也防止火较大给使用者带来伤害,锅体1的内部设置有高导热铝合金层9,高导热铝合金层9设置有两层,且高导热铝合金层9关于储热纯铝层11的中轴线对称,高导热铝合金层9导热速度快且高效,储热纯铝层11可对温度进行储存,通过二者相互配合可加快热量向锅内传输的速度,且传输时减少热量的流失,从而提高该类型锅的预热和煮熟食物所用的时间,403导磁不锈钢层10设置于离高导热铝合金层9的中轴线较远的一侧,储热纯铝层11设置于高导热铝合金层9之间,304食品级不锈钢层12设置于离高导热铝合金层9的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304食品级不锈钢层12的内壁上设置有蜂窝网状悬浮层13,纳米钛黑不粘层14设置于蜂窝网状悬浮层13的内壁上,且蜂窝网状悬浮层13的顶端设置有挂槽15,纳米钛黑不粘层14的顶端呈金钱花纹点状结构,且纳米钛黑不粘层14的外壁表面的面积等于蜂窝网状悬浮层13的内壁表面的面积,通过二者的相互的配合可将食物与锅内壁分离开来,从而达到不粘锅的效果,纳米钛黑不粘层14与蜂窝网状悬浮层13之间面积的设置,避免了纳米钛黑不粘层只在锅底设置时,对锅底以上的食物不能达到不粘锅的效果,软胶把手4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槽16,且螺纹槽16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17,螺纹槽16内部的螺纹与旋转杆17内部的螺纹尺寸相吻合,且螺纹槽16与旋转杆17构成旋转结构,可通过旋转杆17的旋转延长把手2的长度,该设置便于做菜初学者的使用,隔热层18固定于软胶把手4的左端。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悬浮式分离不粘锅首先将锅放置到相对应的地点,通过403导磁不锈钢层10自身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较高,且材料安全无毒的特点,来提高该类型锅的抗氧化和抗腐蚀的能力,不仅使该类型锅的外观美观之外,还可以对锅内的其他材料进行保护,从而延长了该类型锅的使用性能,高导热铝合金层9可快速高效的将温度向锅内传输,且在传输的过程通过与储热纯铝层11之间的配合可降低热量的流失,进而缩短锅的预热和煮熟食物所需的时间,通过304食品级不锈钢层12自身具有的耐酸、耐碱、耐高温防腐蚀等特点,且使用寿命较长、密封性较高、传热速度较快等优点,从而提升了锅的各个方面的性能,蜂窝网状悬浮层13和纳米钛黑不粘层14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在煎制的过程中达到不粘锅的效果,蜂窝网状悬浮层13与纳米钛黑不粘层14之间形成的利用金钱花纹点状结构,且该结构与锅底之间形成的凹槽,使食物悬浮在颗粒上,产生水蒸气粘膜,使食物与锅底不直接接触,从而达到不粘锅的效果,在把手2的三分之一处设置有挡板6,该挡板6可将使用者与火源分离开来,可避免火势较大且连续较长时间的使用对使用者带来不适,通过螺栓8的松紧可手动对挡板6进行旋转,也方便对其的拆卸,且通过挡板6左端的防火层7的设置可降低火苗对挡板6的损害,进而延长挡板6的使用的寿命,把手2通过固定片3与锅体1相连接,且通过螺栓8对二者的连接处进行固定,避免固定不牢靠影响该类型锅的使用性能,通过旋转扣5的旋转可将把手2进行延长,该设置可对初学者进行保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包括锅体(1)、挡板(6)、403导磁不锈钢层(10)、储热纯铝层(11)、304食品级不锈钢层(12)、纳米钛黑不粘层(14)和隔热层(18),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右端设置有把手(2),且把手(2)的左端固定有固定片(3),所述把手(2)的右端外表面固定有软胶把手(4),且软胶把手(4)的右端设置有旋转扣(5),所述挡板(6)固定于把手(2)的底端,且挡板(6)的左端设置有防火层(7),所述挡板(6)的顶端设置有螺栓(8),所述锅体(1)的内部设置有高导热铝合金层(9),所述403导磁不锈钢层(10)设置于离高导热铝合金层(9)的中轴线较远的一侧,所述储热纯铝层(11)设置于高导热铝合金层(9)之间,所述304食品级不锈钢层(12)设置于离高导热铝合金层(9)的中轴线较近的一侧,且304食品级不锈钢层(12)的内壁上设置有蜂窝网状悬浮层(13),所述纳米钛黑不粘层(14)设置于蜂窝网状悬浮层(13)的内壁上,且蜂窝网状悬浮层(13)的顶端设置有挂槽(15),所述软胶把手(4)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槽(16),且螺纹槽(16)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17),所述隔热层(18)固定于软胶把手(4)的左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把手(4)呈凸起状结构,且软胶把手(4)内壁表面与把手(2)的外壁表面之间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呈圆弧状结构,且挡板(6)通过螺栓(8)与把手(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铝合金层(9)设置有两层,且高导热铝合金层(9)关于储热纯铝层(11)的中轴线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钛黑不粘层(14)的顶端呈金钱花纹点状结构,且纳米钛黑不粘层(14)的外壁表面的面积等于蜂窝网状悬浮层(13)的内壁表面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槽(16)内部的螺纹与旋转杆(17)内部的螺纹尺寸相吻合,且螺纹槽(16)与旋转杆(17)构成旋转结构。
CN201820640270.2U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Active CN209047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0270.2U CN209047872U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40270.2U CN209047872U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7872U true CN209047872U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4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40270.2U Active CN209047872U (zh) 2018-04-28 2018-04-28 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7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47872U (zh) 一种悬浮式分离不粘锅
CN201070282Y (zh) 铁铝复合健康无油烟炒锅
CN201052068Y (zh) 一种不粘锅
CN205885242U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不粘锅
CN207075826U (zh) 平底锅
CN209219912U (zh) 具有复合结构层的导磁钛锅
CN207270256U (zh) 一种不粘钛煎蛋器
CN211186818U (zh) 一种不粘锅
CN206867068U (zh) 一种钛/铝/不锈钢复合锅
CN205885243U (zh) 一种高导热高耐磨不锈钢不粘锅
CN209346615U (zh) 不粘锅
CN211795821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炒锅
CN211093305U (zh) 一种生铁少油烟不粘锅
CN208769467U (zh) 一种新型有机硅涂层不粘锅
CN204218722U (zh) 一种石墨烤盘
CN201977532U (zh) 炒锅
CN204654578U (zh) 一种生铁少油烟不粘锅
CN206006856U (zh) 一种铸铁搪瓷平底锅
CN206080101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铸铁集汽锅
CN208822515U (zh) 一种不粘底煎锅
CN207613645U (zh) 一种具有钛铝层结构的锅具
CN219680317U (zh) 炒锅及烹饪器具
CN208822320U (zh) 一种麦饭石炒锅
CN209489877U (zh) 一种平底电磁锅
CN214164304U (zh) 一种高硬度制锅用多层金属复合板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